幼儿园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5篇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蓝图,能够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案的周密设计可以让课堂更加有条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参与,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掌握制作不倒翁的方法,了解乒乓球等材料底部所装物品的材质与位置对不倒翁的影响,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2.能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的不倒翁,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喜欢动手制作不倒翁,体验自制不倒翁不倒带来的成功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孩子们有玩不倒翁的经验。
物质准备:不倒翁课件,不倒翁玩具,半圆形彩纸、乒乓球(提前剪去三分之一)鸡蛋壳、海洋球壳等材料,橡皮泥、小石子,彩色水彩笔、毛线、扭扭棒、双面胶、胶带、剪刀,装饰材料(小眼睛、小彩纸等)空间准备:幼儿围桌子坐成4组。
活动过程:一、游戏玩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特点及不同,感受不倒翁不倒的有趣。
提问:不倒翁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结:不倒翁因为怎们摇晃也不倒而得名,真是有趣。
它们的造型不一、有动物、人物,个个表情生动、色彩鲜艳。
造型各异,但是它们的底部都是圆圆的、光滑的球状面。
二、图示梳理,幼儿掌握不倒翁的组成及制作方法。
1.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小结:有一个沉沉的物体,牢牢的固定在中心位置不掉,所以不倒。
2.提问:不倒翁有几部分组成?小结: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面是圆圆的、光滑的球状面做底壳,上面是各种造型做顶部。
3.提问:选择什么材料做底部?沉的物体固定在什么位置?怎么制作上面的帽子?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造型?4.提问:制作不倒翁需要哪几个步骤?小结:制作不倒翁需要四个步骤,第一步选取底壳材料;第二步将沉的物体牢牢固定在底壳中心位置;第三步设计与众不同的造型;第四步上下粘合,制作完成。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详细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知道其重心低、底面积大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学会制作不倒翁。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重心低、底面积大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沙子、胶水、乒乓球、彩纸、剪刀、胶棒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实验操作台、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2.探讨不倒翁的原理(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吗?”3.制作不倒翁(1)教师分发材料,讲解制作不倒翁的步骤:①将塑料瓶剪成两半,下半部分作为底座。
②将乒乓球剪成两半,用胶水粘到底座的底部。
③将沙子倒入底座,使其重心降低。
④用彩纸装饰不倒翁,使其更具美观性。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实验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不倒翁的底座做得更大,它还会不会倒?”(2)幼儿进行实验,教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6.活动延伸(1)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更多的不倒翁,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不倒翁比赛,看谁制作的不倒翁最稳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操作、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不倒翁的原理,掌握了制作不倒翁的方法。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3.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简练,表达清晰,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4.不足之处:在实验探究环节,个别幼儿操作不够规范,教师应及时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不倒翁重心低、底面积大的原理,并能够独立制作不倒翁。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发现并理解重心和底面积对不倒翁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展示不倒翁)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不倒翁吗?幼儿:因为它不会倒。
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翁

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翁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倒翁的制作原理和特点。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不倒翁并探究其不倒的原因。
2.难点:理解不倒翁的物理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不倒翁成品、制作材料(乒乓球、塑料瓶、沙子、胶带等)。
2.学具:每组一套制作材料。
3.其他:剪刀、尺子、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不倒翁成品,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推倒不倒翁,观察其特点。
(二)探索不倒翁的制作原理1.教师讲解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
2.邀请幼儿发表看法,讨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三)动手制作不倒翁1.分组发放制作材料,每组一套。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观察与分析1.制作完成后,请幼儿观察自己的作品,分析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
2.邀请幼儿谈谈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六)延伸活动1.请幼儿回家后尝试制作不同形状的不倒翁,观察其特点。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对不倒翁的制作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2.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幼儿遇到困难,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3.本次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制作不倒翁的过程,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分享环节,观察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3.课后延伸活动,了解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建议1.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其科学素养。
2.针对不同幼儿的动手能力,适当调整制作难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3.鼓励家长参与课后延伸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师:我们制作的这个不倒翁,它有一个特别的秘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是它不会倒。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不倒翁的特点,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认识不倒翁,了解不倒翁的特点。
2.探索不倒翁的原理,学习制作不倒翁。
3.通过合作,完成不倒翁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不倒翁,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呢?”3.幼儿观察不倒翁,并回答问题。
二、探索不倒翁的原理(10分钟)1.教师演示不倒翁的原理,让幼儿观察。
2.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个不倒翁不会倒呢?它里面有什么秘密呢?”3.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总结不倒翁的原理,并讲解制作方法。
三、制作不倒翁(10分钟)1.教师分发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幼儿分组,每组制作一个不倒翁。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不倒翁的认识和兴趣。
2.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3.观察幼儿在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并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不倒翁。
2.环境创设:在科学区角设置一个不倒翁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索不倒翁的原理补充和说明:一、不倒翁的物理原理不倒翁的原理主要基于重心和支点的概念。
重心是指物体所有部分的质量中心,而支点是指物体平衡的固定点。
大班《不倒翁》教案

大班《不倒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不倒翁》章节:科学领域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特性,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特性,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不倒翁的平衡原理。
重点:观察不倒翁的特性和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倒翁、实验材料。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倒翁,引发学生对不倒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学生观察不倒翁的外形和特点,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
5. 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制作不倒翁,加深对不倒翁特性的理解。
7.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不倒翁的特性:1. 外壳:圆形的,重心低。
2. 内部:有重物,保持平衡。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制作一个不倒翁,并观察和记录它的特性。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记录下不倒翁的特性。
2. 题目:思考一下,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不倒翁?答案:学生可以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倒翁的应用,如制作一个不倒翁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选择教材和章节时,需要重点关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科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不倒翁》这一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倒翁的特性,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
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翁》实用5篇

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翁》实用5篇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翁》 1(一)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
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标题: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不倒翁的原理。
2. 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二、活动准备:1. 不倒翁模型若干2. 制作不倒翁所需材料(如鸡蛋壳、沙子、胶水等)3. 照相机或者录像设备,用于记录孩子的学习过程。
三、活动过程:1. 导入:老师展示不倒翁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探索: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发现不倒翁的秘密——底部重而顶部轻。
然后,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制作不倒翁,体验其中的乐趣。
3. 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分组进行不倒翁的制作。
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分享: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和体验,以及他们对不倒翁的理解。
5. 总结: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不倒翁的原理,并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四、活动延伸:1.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不倒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寻找更多类似不倒翁的现象,如饮水机的水桶、地球仪等,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平衡原理的理解。
五、活动反思:在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做出调整。
以上就是本次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的教案,希望能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不倒翁》大班教案

《不倒翁》大班教案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特点,知道不倒翁之所以不倒的原因。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让幼儿学会制作不倒翁。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特点,学会制作不倒翁。
2.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制作不倒翁的技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空易拉罐、彩纸、剪刀、胶带、珠子、彩笔、胶水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不倒翁有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不倒翁,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特点。
2.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幼儿自由发言。
(二)新授1.教师讲解不倒翁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1)将空易拉罐剪成两半,取出罐内物体;(2)在罐底用胶带固定一个珠子;(3)将罐盖贴上彩纸,并用胶带固定;(4)用剪刀将罐盖剪成不倒翁的形状;(5)用胶水将罐盖粘贴在罐底;(6)在不倒翁的底部涂上胶水,粘上彩纸;(7)在不倒翁的头部画上眼睛、嘴巴等装饰。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幼儿观看并学习。
(三)操作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材料。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幼儿完成不倒翁的制作。
(四)展示与评价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五、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不倒翁,增进亲子关系。
2.科学活动:开展关于平衡的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平衡的知识。
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在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制作方法,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较高,但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缺乏耐心和毅力。
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
设计思想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应用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玩具。
活动内容
1、探索体验物体平衡现象
2、重心越低,越稳定,越平衡;越固定,越稳定
3、幼儿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不倒玩具,探索力的平衡。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
只有在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还要把它固定在中间,才能让玩具不倒难点: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活动过程
导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教师扮“蓝猫”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欢迎你们到神秘的玩具城来,这里的玩具藏着许多科学秘密,等着你们去边玩边发现,看谁发现得最多。
”
一、自由探索
1、师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
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的很认真,还能边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1、教师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
2、幼儿操作:将会倒下的玩具也装进东西
(1)提示: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
沙子、豆子、橡皮泥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装进玩具里试一试,看玩具能不能站起来。
(2)组织幼儿讨论:
你们在玩具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纸团玩具倒了而放进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沙子等比纸团重)
小结:原来,在玩具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玩具就能站住。
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三、演示对比实验
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摇动装有玻璃球的玩具时玩具里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旁边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边。
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间,它不会滚来滚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稳了,不倒翁就作成了。
四、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没有制作完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着玩具到玩具城里去玩一玩吧!
结束:小朋友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个“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延伸
1、角区活动中,可在科学去中投放各种材料让孩子尝试制作不倒翁。
2、户外活动时,可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摇摆不倒翁”“金鸡独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体育游戏。
活动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始终在动手操作着,思考着,比较着,交流着自己的制作经验,并从自
己一次次的实验中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及制作不倒翁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制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