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哭闹观察与护理
婴幼儿哭闹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 临 床 护 理 ·
婴幼儿哭 闹的临床特点及 护理
桂 玉 玲 齐 振 水
【关 键 词 】 婴 幼 儿 ; 哭 闹 ; 临床 特 点 ; 护 理
中国农 村 医学 杂 志 2011年 9月 第 9卷 第 3期 Chinese Jour na l of Rural Medicine September20l1 Vo1.9,No.3
能有求 必应 。无 条件迁 就 ,更 不能 为 了一时 的安静 而 表 示 ,甚 至莫 名其妙 的啼哭 ,可 引起家 长的焦虑不
2 哭 闹的 临床特 点
2.1 生理 性哭 闹 其 临床 特 点 为哭 声 响亮 、婉 转 有 力 、时 间短暂 、有一 定节 奏感 .哭 时 面色 正常 而红 润 。 不 同 的生理要 求有 不 同 的哭 闹时 间及伴 随 症状 。如 饥 饿所 致 常见 吸 吮 、觅食 、啃 手等 动作 ,喂 奶后 啼 哭 可 停 止 ;将 要 睡 眠时 哭 声 低 且 较 烦 躁 。双 眼 时 睁 时 闭 ,给予 哄拍 哭 声断 断续 续变 轻 而人 睡 :由于尿 布潮 湿 、衣 着过 紧等 不 适 而哭 闹时 ,哭 声 强 烈 而 过分 ,连 贯 有力 ,持 续不 断 ,伴 有 身 体 挣 扎或 手 脚 扭 动 ;因刺
用种种 谎言来恐 吓 。
安 、束手无 策 ,甚 至有 婴儿 行 为紊乱 的危 险田。因此 。
3.2 病理性 哭 闹 应 根据 引起 啼哭 的病 因 ,密 切观 在 与家长 沟通 的过程 中 ,指导 家长从 婴儿哭 闹声调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新生儿护士,我深刻意识到新生儿黄疸的严重性。
在观察和护理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
1. 观察孩子的黄疸程度,包括黄疸的颜色、分布范围和程度。
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食欲不佳、睡眠不佳等。
2. 每天检查孩子的体重和尿量,了解孩子的水分摄入和排泄情况,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3.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含有乳糖的母乳,可以帮助促进黄疸的排泄。
同时,保持孩子的通气畅顺,避免窒息和缺氧。
4. 如果孩子黄疸程度较重,可以采取光疗治疗。
在光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和皮肤,避免光疗对其造成伤害。
总之,在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护,尽可能降低其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孩子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 1 -。
新生儿夜哭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夜哭的观察及护理目的:促使新生儿安静入睡。
方法:对300例新生儿夜间啼哭进行观察。
结果:新生儿无病性啼哭279 例(寻找安全感267例、脐带过紧3例、乳量不足9例),占93.00%;皮肤疾病11例,占3.70%;呼吸道疾病6例(肺炎4例,喉部破溃2例),占2.00%;消化不良2例,占0.67%;颅内出血2例,占0.67%。
结论:89.00%的新生儿夜哭为寻找安全感,认真加以鉴别后,包裹少量衣被,嘱产妇将新生儿搂在怀中即可,简便易行,不影响产妇休息。
标签:新生儿夜哭;护理对300例新生儿夜间啼哭进行观察及护理,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0例均系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分娩后7 d内,在22:00~06:00之间哭闹过的新生儿,其中,女婴200例,男婴100例。
1.2观察如果是简单的饿了或脏了父母是可以处理的,但是喂哺及更换尿布之后仍然哭闹者,就需要护士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加以鉴别。
1.2.1 需要安全感的哭声哭声洪亮,可伴有泪液,啼哭时面色红润,体温正常(当啼哭时间较长或包被过多者,可有体温升高,头面部有汗液,散开包被,大约1 h,体温可恢复正常),多在分娩后不久,离母亲较远抱起拍哄或吸吮时哭声止,黑白颠倒,哭声清醒时大,疲倦时小,双眼半睁半闭。
1.2.2 饥饿性啼哭多见于奶量不足,家人诉说常在哺乳,面色红润,触摸口角有觅食反射。
1.2.3 要求性啼哭由于衣服包被过紧、皱褶、脐带包扎过紧、过冷、过热、尿布潮湿等,哭声有力,四肢活动自如,面色正常。
1.2.4 皮肤疾病引起的啼哭因腋下和腹股沟糜烂、臀红、痱子、湿疹、脓疱疹等,哭声呈持续性,体检时可发现相应的病变。
1.2.5 颅内压增高时的啼哭发声急,消失快,可伴皱眉、头向后仰、四肢及囟门张力增高、抽搐。
1.2.6 急性咽炎哭声嘶哑,可见喉部红肿破溃,肺炎哭声低沉并带有喘息性,口周及鼻唇沟处可见发绀。
婴幼儿哭闹的护理

婴幼儿哭闹的护理
【观察要点】
1、哭的声调:如新生儿尖叫称脑性尖叫,提示颅脑损伤,哭声弱或呻吟多病重,哭声宏亮多为受惊或刺激所致。
2、哭的持续时间:非疾病哭闹多短暂,除去外来刺激或以玩具分散注意力、进食后即停止。
疾病引起的哭闹,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生。
3、伴随症状和体征:如饥饿时有啃拳、吮指等,睡眠时哭声低,以吵闹为主,双眼时睁时闭。
【护理措施】
1、患儿哭闹经过适当的护理后如未好转,应密切观察病情并观察其表情动作与哭闹的声调、时间、和特点等,报告医生及早诊断处理。
2、婴儿阵发性腹痛,好发于1—3月的婴儿,患儿大声哭闹、面色潮红、口周苍白、腹胀、双拳紧握,双腿屈曲、手足厥冷,持续数分钟,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此症状可反复发作,应注意合理喂养。
3、婴儿剧烈而持续的哭闹、呕吐频繁。
发病6—12小时左右出现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块,应考虑肠套叠,肠套叠好发4—6月婴儿。
可疑病例应进行肛门指检及x线空气灌肠以确诊。
4、有腹股沟疝患儿哭闹时应注意有无嵌顿,外耳道疖肿或中耳炎穿孔前,患儿不断摇头,不让接触患处。
【健康教育】
向家长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睡眠、饮食方式,原有疾病等情况,指导家长根据患儿的哭声、持续时间、特点进行观察,以判断是否因疾病所致,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新生儿生理特征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生理特征观察及护理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他们在生理上与成年人和其他儿童有很多差异。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正确观察并进行适当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新生儿的生理特征以及观察和护理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相关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征1. 头部特征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较大,通常占据整个身体的1/4到1/3,头骨还没有完全骨化。
此外,新生儿的头皮良好血管丰富,容易出现头皮下出血。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新生儿头部的轻触和轻揉,避免造成伤害。
2. 四肢特征新生儿的四肢相对较短,手指脚趾较灵活。
甚至有时,新生儿的手指之间可能存在薄膜状的连接组织,这被称为胎膜连接。
护理人员不应试图强行分离胎膜连接,以免对婴儿造成伤害。
3. 皮肤特征新生儿的皮肤比成人更薄、更娇嫩,通常呈现出粉红色或暗红色。
在出生后数天内,新生儿的皮肤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黄疸现象。
护理人员应每天观察婴儿皮肤的颜色和质地,注意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 称量和身高新生儿在出生后会立即进行体重和身长的测量。
通常,新生儿的体重范围在2500克至4000克之间,身长为50厘米至55厘米。
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非常重要。
二、观察新生儿的生理特征1. 注意呼吸状态新生儿的呼吸通常是较快而不规律的,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30-60次。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呼吸的深度以及有无呼吸困难等情况,并随时留意新生儿是否出现异常呼吸或长时间停止呼吸的情况。
2. 观察心跳新生儿的心率通常为每分钟120-160次。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新生儿的心跳情况,观察心率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心跳声音或心律不齐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3. 监测体温新生儿的体温通常比成人稍高,在36.5-37.5摄氏度之间。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可使用体温计或肛温计进行测量。
注意,在测量体温时要轻柔,并避免刺激婴儿的肛门。
婴儿哭闹常见原因分析

婴儿哭闹常见原因分析婴儿哭闹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然而,当我们的婴儿哭闹时,作为父母或照顾者,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焦虑。
了解婴儿哭闹的常见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关怀和照顾。
1.饥饿:饥饿是婴儿哭闹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婴儿的胃比较小,消化能力较弱,需要经常进食。
当婴儿感到饥饿时,他们的唯一方式就是哭闹来向我们表达需求。
2.疲劳:婴儿容易疲劳,他们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
当他们感到疲劳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并表现出哭闹的行为。
因此,及时提供安静的环境和适当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他们恢复体力。
3.不适:婴儿可能会因一些身体不适而哭闹,例如腹部不适或胀气。
婴儿的消化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食物过敏、消化不良等问题的影响。
如果婴儿持续哭闹或翻动身体,有可能是因为肚子不舒服。
检查婴儿是否需要打嗝或摩擦腹部,可以帮助缓解他们的不适。
4.不适应环境变化:婴儿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例如,当他们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时,可能会感到不安。
此时,他们可能会哭闹以表达自己的不适。
5.缺乏安全感:婴儿是依赖性极强的生物,他们需要得到父母或照顾者的关注和爱。
当他们感到孤独时,他们可能会哭闹来寻求安全感。
及时的抱抱和拥抱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
6.尿布变脏:当婴儿的尿布变脏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并通过哭闹来表达需求。
及时更换尿布可以帮助缓解他们的不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婴儿哭闹可能有其他隐含的原因,例如不适应奶粉、孤独、过度刺激等。
因此,作为父母或照顾者,我们需要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婴儿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与婴儿建立积极的互动,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安全和健康的情感发展。
可疑新生儿疾病的观察和护理查房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 支气管炎、哮喘等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 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皮肤疾病:如湿疹、皮炎、 过敏等
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 紫癜、风湿热等
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 脏病、心律失常等
新生儿常见疾病特点
01
发病率高: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
02
病情变化快:新生儿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 观察
规范新生儿护理操作流程
01
洗手:在接触新生儿前, 务必洗手,避免交叉感 染。
02
环境:保持新生儿生活 环境清洁、安静,避免 噪音和强光刺激。
03
喂养:按照新生儿需求 进行喂养,避免过度喂 养或喂养不足。
04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 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05
脐带护理:保持新生儿 脐带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
_,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_
目录
新生儿常见疾病类型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 呕吐、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 癫痫、自闭症等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其他疾病:如先天性畸形、 遗传性疾病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 染、肾炎等
06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新生儿过敏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05
06
注意观察新生儿体征变化
呼吸频率:观察新生儿的呼 吸频率是否正常,是否有呼 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温:观察新生儿的体温是 否正常,是否有发热、发冷 等症状。
皮肤颜色:观察新生儿的皮 肤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发 绀、苍白等症状。
婴幼儿夜间哭闹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婴幼儿夜间哭闹的原因及应对办法婴幼儿夜间哭闹是许多父母都会面临的问题。
当宝宝在夜间哭闹时,父母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助。
然而,了解婴幼儿夜间哭闹的原因以及采取适当的应对办法,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保证宝宝和家庭的良好睡眠。
一、婴幼儿夜间哭闹的原因1. 饥饿:婴幼儿的胃容量有限,他们需要频繁进食。
如果宝宝在夜间饿了,就会哭闹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2. 身体不适:婴幼儿可能因为腹痛、胀气、尿布湿了或者感到不舒服而哭闹。
这些身体不适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3. 疲劳:婴幼儿在一天中的活动和刺激过多可能导致他们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会使宝宝难以入睡或者在夜间频繁醒来。
4. 渴望亲近:婴幼儿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安抚。
如果宝宝在夜间感到孤独或者渴望亲近,就会哭闹以寻求安慰。
5. 发育阶段: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会影响他们的睡眠。
例如,宝宝在生长期或者学习新技能时可能会出现夜间哭闹。
二、应对婴幼儿夜间哭闹的办法1. 确保宝宝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在宝宝哭闹时,首先要检查他们是否饥饿、口渴、尿布湿了或者身体不适。
及时满足这些基本需求可以帮助宝宝安心入睡。
2. 建立稳定的睡眠环境: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
确保房间的温度适宜,床铺柔软舒适。
使用柔和的灯光和安静的背景音乐可以帮助宝宝放松入睡。
3.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午睡时间和就寝时间。
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4. 提供安全感和亲近:在宝宝哭闹时,父母可以给予他们安抚和安慰。
抱起宝宝、轻轻拍打他们的背部或者给予温暖的拥抱可以帮助宝宝感到安全和亲近。
5. 建立适当的睡前习惯:在宝宝入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洗澡、按摩或者阅读故事书。
这些睡前习惯可以帮助宝宝放松身心,准备入睡。
6. 避免刺激和过度疲劳:在宝宝的活动和刺激过多时,他们可能会过度疲劳,导致夜间哭闹。
父母应该注意控制宝宝的活动时间和刺激,避免过度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哭闹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哭闹是表达感觉和要求的一种方式,一切刺激和精神上的冲动都可以引起哭闹,哭闹并不完全属于病态。
宝宝啼哭时,闭眼张嘴、双臂伸屈,两腿乱蹬,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不仅锻炼了神经肌肉的功能,而且增加肺的扩张,加大了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加速了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另外,宝宝啼哭一般是由于饥饿、口渴、疾病、屡尿湿布等到原因造成,新生儿若变得少哭或不哭反而是疾病的征兆。
哭闹是宝宝的特殊“语言”,因而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查明原因,及时解决,这对婴儿的发育成长尽快康复是很有好处的。
哭闹原因大体分为二种:1:生理的原因2:病理的原因
1:生理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原因
(1):宝宝是否饿了是孩子哭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宝宝饥饿时,哭声很洪亮,哭时头来回活动,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除了哭还可见他有找奶动作和吸吮动作。
用手指碰碰他的嘴,哭声立刻会止住嘴不停地寻找,并做着吸吮的动作。
只要一喂奶,哭声马上就停止。
而且吃饱后或安静入睡,或满足地四处张望。
要遵守医嘱,间隔2~4个小时喂奶一次,间隔时间不能太久,如果一哭就喂奶容易引起呕吐、腹泻、腹胀如果不到一小时,孩子一般不会是因饿而哭,除非上次的量不够。
对人工喂养的孩子,更多应想到孩子可能是渴了,此时喂点水或者稀释奶效果就会很好。
我们都有吃多了胃腹胀满很难受的体会,新生儿也是一样的。
我们要相信孩子知道饱饿,不能机械地遵守医嘱要求孩子一顿一定要吃多少奶。
对孩子来说,强迫进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打嗝:宝宝吃奶时,如果吸进了空气,感到胀气、不舒服,也会大声哭诉。
所以喂奶时,要给宝宝休息的时间,并轻拍后背,让他舒舒服服地吃饱。
如果经常性1~2小时就哭闹,有可能是一次性奶量不够。
(2)检查尿布是否湿了
有时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赶快打开被子更换尿布,或者是宝宝对一种睡姿感到不舒暇了,想换换姿势可又无能为力,或者给他换种睡姿,他很快又接着睡了。
如果有红屁股的现象,抹点护臀霜。
盖被衣服如果湿了,一定要及时更换。
如果因为大便干燥排不出而哭闹一般伴有面部涨红,或者作用力状,此时需要我们给予通便或者按摩腹部。
(3):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
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一般情况下,抱起来就没事了。
(4):宝宝是不是穿的或者盖得不舒服
室内的温度尽量保持恒定在22--24°c,相对湿度在55%--60%
穿盖太多或太少都会让宝宝感到不适,衣服柔软、宽松、包裹松紧适宜,保持体温在36--37°c 之间。
(5):宝宝是想睡觉了
哭声不太大,哭声较低伴有烦躁,有规律,比较缠绵,双眼时睁时闭,经过拍哄哭声逐渐减弱,终至入睡。
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
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保持房间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6):活动不足。
新生儿除了吃和睡也要有一定的活动来散发能量。
整天捆绑着的孩子,因无法运动也会哭。
如果条件允许每日给孩子做抚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7):心理不安。
我们的焦虑与烦躁是会传递给新生儿,容易使孩子紧张、爱哭、神经质,因此我们工作时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怕苦、不怕累,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旺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完成繁忙紧张的工作,当然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8):想吮吸
提供宝宝可以吮吸的东西也是让他停止啼哭的好办法。
因为吮吸对宝宝来说,是很惬意和舒服的动作,即使不饿也可以给他们个奶嘴叼一会儿,他们会很配合,此时一定要勤巡视不可捂着孩子。
(9)缺乏安全感:
•让宝宝四肢自由玩耍是必要的,但有时他会因此缺乏安全感,因为宝宝在妈妈的子宫中是被紧紧包裹着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来,他们会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宝宝也有技巧,不要把宝宝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蜡烛包”。
应该尽量把宝宝的手臂裹紧,而把腿放松,否则会影响宝宝髋部发育,甚至哭起来,用三角巾把宝宝包起来,他也会很快乐也许就不哭了。
(10):定期无意义的哭泣:很多宝宝会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啼哭,这可能没有具体的原因,我们能做的就是扮演妈妈的角色尽量安慰、爱抚,让他在你的关心和爱护中寻找到慰藉。
2:病理的原因
(1):检查宝宝鼻子是否通畅
新生儿一般用鼻呼吸,鼻塞时只能用口呼吸,因不习惯而出现不安,待吃奶时需要闭口更无法呼吸,只能放弃奶头大声啼哭。
这时需先清理呼吸道后再喂。
如果只是小鼻痂可以借助小工具,比如小棉签,使用棉签时一定不能太深入,避免弄伤宝宝
(2):喂养不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泻、呕吐。
新生儿期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薄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不成熟,耐受力差,喂养不当无论是奶质问题、奶量多少、喂奶时吸入空气过多或者感染问题、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又有较多空气,均可造成上述问题而导致哭闹。
一般常在晚上发作,哭声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屏息,接着大哭,除烦躁哭闹外,还伴有腹胀、面色潮红,严重者双腿屈曲、双拳紧握。
排便或肛门排气后得以缓解,此症状可反复发作,轻轻按摩腹部适当给予热敷可以加快缓解。
这时我们要多观察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处理。
3) :佝偻病
患佝偻病的患儿常用烦躁不安、易惊、哭闹,这是婴儿夜间哭闹的常见原因,经治疗后哭闹好转。
(4):尿布皮炎
皮肤的皱褶处发生糜烂或大小便侵湿的尿布而引起的尿布皮炎,常是新生儿哭闹的原因,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保持婴儿皮肤皱褶处的干燥,及时更换尿布,再涂以护肤剂如植物油、或鞣酸软膏。
有对一次性尿裤过敏的患儿,可在尿裤内衬以干净、柔软的纯棉尿布。
(5):检查宝宝身上是否有异样
观察患儿皮肤有没有咯着,有没有异物,是不是出疹子了?换尿布时对患儿全身过一眼,明显的异常应该都能看出来。
打针的地方是不是有外渗现象并及时处理
有没有被蚊虫叮咬或刺痛,会出现嚎啕大哭,间歇时进食如常。
此时应检查全身,寻找原因给
予适当处理。
(6):乳糖不耐受症
人乳和以牛乳为基础的配方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需要小肠绒毛膜顶端分泌的乳糖酶分解和消化。
但我国人群中乳糖酶低下的发生率想当高,一般发生在3--5岁后,但也可发生在新生儿。
表现大便次数多,黄绿色稀便,夹有奶块、泡沫多、腹胀、排气多、肠鸣音增加、排气时常带出少量大便,用抗生素或止泻药无效,新生儿因腹部不适常不安宁,如刺激严重可能引起肠绞痛,使婴儿剧烈哭治疗应给予免乳糖的配方乳,可取得良好效果,待月龄少大提早增加辅食。
(7):牛乳蛋白过敏•机体对牛奶蛋白的高反应性,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
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乳清蛋白、b-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的主要过敏源。
临床表现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湿疹等),呕吐、腹泻、肠胀气、肠痉挛等。
治疗易单纯母乳喂养或者给予低敏配方奶粉,如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和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8):外科疾病包括肠绞痛、肠套叠、嵌顿疝,一般哭闹剧烈而持久,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哭声弱或呻吟者提示病情严重,需立刻会诊并治疗
肠套叠是由于一部分肠套入相邻的肠中,以回结型多见,即回肠套入结肠内。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新生儿多为原发性,也可能因喂养不当.吞咽空气过多引起肠蠕动紊乱造成。
肠套叠的症状为肠阵发性剧烈哭闹,常伴呕吐,休克时面部苍白,起病4—8小时后排出果酱样便或血便。
但也有表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久就进入休克状态,此时反而哭闹不明显。
早期腹部不涨,扪诊右下腹有空虚感,以后在右上腹或中上腹或左腹扪到长条形肠块,质软可活动。
这种情况下要请外科治疗。
嵌顿疝:腹股沟疝.脐疝和腹内疝一般都能复位,偶尔可发生嵌顿和肠梗阻,此时新生儿除剧烈哭闹外还有呕吐.腹胀等症状。
临床医生易疏漏外阴部体征,因此当原因不明的剧烈哭闹,尤其伴有精神反应减低,面色异常等时,要注意检查腹股沟部.外阴部和脐部的情况,治疗需急请外科会诊。
无法确定的哭闹原因
1:婴儿的每一次哭闹都有不同的原因,大多数宝宝平均每昼夜会由于不同的原因而总共啼哭约1个小时。
通常而言,宝宝的啼哭具有周期性,而且周期会发生变化。
因此,或许有时你会觉得宝宝比以前哭得更多了,但是,这只是宝宝的一个新的哭泣周期。
我们很有必要去尝试理解宝宝每次哭闹的内在含义。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你不能确定宝宝为何哭闹时,首先要考虑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宝宝是不是饿了、拉了或者累了,同时也要及时确认是否存在潜在的严重问题,比如发烧、腹痛、输液外渗以及手指或脚指上有难缠的线绳等等。
如果我们最终还是无法确定宝宝哭闹的原因,在给予适当护理的同时及时请医生检查,以便尽早作出诊断及时予以治疗。
2.婴儿的啼哭是一种本能,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得到自己生存的需要。
宝宝哭意味着他正在要求什么,有可能是需要吃喝、需要减轻痛苦或者希望有人陪他一起玩。
可以确定的是宝宝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使你苦恼,他仅仅是在将身体所告诉他的机体必需表达出来。
有人不认为婴儿的啼哭是为了“寻求关注”,但是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方式来表达需求,甚至厌倦或者寂寞吗?当成年人感到厌倦或者孤独时,都会做一些事情来宣泄——何况刚出生的婴儿。
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宝宝的哭声,哭是宝宝的特殊“语言”。
因而应根据具体情况,查明原因,及时解决,这对婴儿的发育成长、提早康复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