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膜技术

合集下载

给排水工艺中的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给排水工艺中的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给排水工艺中的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是给排水工艺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处理技术。

通过膜的微孔或选择性渗透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污染物质,实现高效的水处理和净化。

本文将探讨膜技术在给排水工艺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过程。

具体应用如下:1. 微滤微滤是一种基于物理过滤机制的膜技术,通过微孔滤膜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胶体。

在给排水工艺中,微滤常用于预处理过程,起到初步去除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可使后续处理过程更加高效。

2. 超滤超滤是一种基于物理过滤和分子筛选机制的膜技术,其膜孔径较微滤更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胶体、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

超滤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于二次处理过程,可大幅降低水中微生物的浓度,保证出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3. 纳滤纳滤是一种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膜技术,其膜孔径介于1nm至100nm之间。

纳滤膜可以除去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和微量营养物质等,同时保留水中的有益矿物质,获得更加纯净和健康的水质。

4. 反渗透反渗透是一种通过高压作用使水逆向渗透,通过反渗透膜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

反渗透在给排水工艺中主要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的特点。

二、膜技术的优势膜技术在给排水工艺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膜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微生物和溶解性物质,使水处理更加高效和彻底,获得更好的水质。

2. 选择性:膜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膜孔径,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和种类污染物的选择性去除,保留有益物质。

3. 节能性: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相比,膜技术所需的能量消耗较低,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4. 可控性:通过调整膜孔径、通量和截留效率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处理过程的精确控制,保证出水质量的稳定性。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一、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膜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和分离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它具有高效、节能、无化学品添加等优点,所以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膜技术在水处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海水淡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供水紧张问题日益严重。

海水淡化技术通过膜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得到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淡水。

在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了解决供水问题的重要手段。

2. 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措施。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可以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生产出清洁的再生水。

3. 饮用水处理:膜技术可以应用于自来水、地下水等饮用水源的处理,去除其中的细菌、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水质,保障居民的健康。

4.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化工原料等有害物质。

膜技术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压力驱动与电动式反渗透膜除盐技术:电动反渗透技术是近年来膜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它利用电能来提高膜的去除盐效率,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膜材料、膜结构、膜模块等不断涌现,使得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性能更加优越。

2. 集成化发展: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将逐渐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即与生物反应器、化学氧化等其他水处理技术结合,形成多种技术协同作用,提高水处理效率。

3. 绿色环保发展:传统水处理工艺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而膜技术在水处理中不需要外加化学品,且能有效地减少二次污染,因此将是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智能化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将更加智能化,例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膜设备的自动运行和故障检测等功能,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分离物质的工艺技术,其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饮用水处理
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膜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物质、有机物质、微生物
和溶解离子等,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有三个主要方面:微滤膜、超滤膜和反渗透膜。

微滤膜是一种孔径较大的膜,其孔径范围在0.1-10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等。

微滤膜具有操作简便、工艺流程简单、投资成本低等
优点,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厂的预处理过程中。

可以用微滤膜对水中的泥沙、悬浮颗粒和藻
类等进行预处理,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超滤膜的孔径范围在0.001-0.1微米之间,可以去除水中的胶体物质、有机物质和微
生物等。

与微滤膜相比,超滤膜对颗粒物质的去除效果更好,可以去除微米级别的颗粒物质。

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富集、浓缩或分离水中的有机物质、细菌、病毒等。

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胶体物质,提高水处理的效果。

反渗透膜也是一种常用的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广泛。

反渗透膜的孔径非常小,只有纳米级别,可以去除细菌、病毒和溶解离子等。

反渗透膜可以实现对水中离子、有机
物质和微生物等的高效去除,提供高品质的饮用水。

可以用反渗透膜对水中的全氟化合物、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等进行去除,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反渗透膜工艺技术在
饮用水处理厂中广泛应用,成为一种理想的水处理方法。

水处理中的膜技术

水处理中的膜技术

水处理中的膜技术水处理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早期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往往采用化学药品来消除有害微生物和化学物质,但是这种方法处理出来的水品质不稳定,并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膜技术的出现逐渐改变了水处理方式的格局,特别是在海水淡化以及固废处理领域,膜技术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水处理方式。

一、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1. 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指通过处理海水,去除其中的盐分和其他有害物质,从而得到新鲜的淡水。

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大多采用的是热扩散或蒸发技术,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利用膜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既能提高净水效率,同时也能显著地降低处理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2. 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是指将市区污水经过预处理、深度处理、消毒等一系列流程,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膜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处理出来的污水更加稳定和高效。

3.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而膜技术因其高效、可靠、环保的特点,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膜技术的优点1. 高效性膜技术所采用的微孔膜可以过滤细小的微粒和水中的其他有害物质,使得处理后的水质更加纯净、更能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 低能耗相比传统的水处理方法,膜技术耗能较少,同时能够减少处理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 可控性强膜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水质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具有非常强的可控性。

三、膜技术的存在问题1. 膜污染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膜污染问题,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更换,从而确保处理效果。

2. 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膜技术的处理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3. 设备维护成本高膜技术所使用的设备比传统设备要复杂得多,因此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而在众多的水处理技术中,膜技术因为其高效、可靠、环保的特点,成为了越来越多水处理领域的首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膜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膜技术是利用膜分离原理,以膜为过滤介质,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病毒等有害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膜技术主要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四种类型,其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相比于传统水处理技术,膜技术有以下优势:1.高效。

膜孔径小,分离效果好,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2.环保。

膜技术不需要任何化学药剂,可以减少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3.省水。

膜技术可以回收处理后的水,达到节水效果。

4.便捷。

膜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5.可持续。

膜技术可以循环利用,投资收益高,且使用寿命长。

二、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饮用水处理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安全。

膜技术可以借助反渗透膜加工饮用水,将水中的各种离子、微生物、悬浮物、色度等物质分离出来,制备出高质量的饮用水。

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来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

2.污水处理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杂质、微生物和悬浮物,取代传统沉淀、过滤等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

膜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达到排放标准。

3.海水淡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干旱地区的扩大,海水淡化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而膜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将海水中的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去除,制备出淡水。

海水淡化可以缓解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三、膜技术的发展前景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已经快速发展和应用。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如高效、可靠、节能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中,包括直接饮用水处理、水源污染处理、反渗透技术、海水淡化等。

膜技术在直接饮用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膜过滤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供安全、卫生的直饮水。

膜过滤膜的孔径非常小,可以过滤掉微小的污染物质,保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膜技术还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工成本。

膜技术在水源污染处理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有效地处理水源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膜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使污染水源得到有效治理,恢复水体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反渗透技术是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将水中的溶解固体、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去除,实现水的浓缩和纯化。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高盐水处理等场景,使海水等不可利用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膜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厂和家庭用水净化设备中。

在饮用水处理厂中,膜技术可以与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等处理工艺相结合,形成高效的综合处理系统。

在家庭用水净化设备中,膜技术可以应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过滤,提供安全、卫生的家庭饮用水。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对不同水质和不同污染源的处理需求。

它不仅可以提供安全、卫生的直饮水,还能够有效处理水源污染和海水淡化等问题,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

水处理技术之7种膜技术简介

水处理技术之7种膜技术简介

水处理技术之7种膜技术膜分离技术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之一。

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多孔薄膜为分离介质,使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溶液借助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通过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低分子溶质透过膜,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以此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目的。

近些年来,扩散定理、膜的渗析现象、渗透压原理、膜电势等研究为膜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膜分离技术日趋成熟,而相关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使得膜的实际应用已十分广泛从环境、化工、生物到食品各行业都采用了膜分离技术。

迄今为止,水处理的膜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反渗透(RO)膜技术。

反渗透(又称高滤)过程是渗透过程的逆过程,推动力为压力差,即通过在待分离液一侧加上比渗透压高的压力,使原液中的溶剂被压到半透膜的另一侧。

反渗透技术的特点是无相变,能耗低、膜选择性高、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易维修和不污染环境等。

(2)纳滤(NF)膜技术。

纳滤技术是超低压具有纳米级孔径的反渗透技术。

纳滤膜技术对单价离子或相对分子质量低于200的有机物截留较差,而对二价或多价离子及相对分子质量介于200-1000的有机物有较高脱除率。

纳滤膜具有荷电,对不同的荷电溶质有选择性截留作用,同时它又是多孔膜,在低压下透水性高。

(3)微滤(MF)膜技术。

微滤膜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筛网状过滤介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

微滤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其技术特点是膜孔径均一、过滤精度高、滤速快、吸附量少且无介质脱落等。

主要用于细菌、微粒的去除,广泛应用在食品和制药行业中饮料和制药产品的除菌和净化,半导体工业超纯水支配过程中颗粒的去除,生物技术领域发酵液中生物制品的浓缩与分离。

(4)超滤(UF)膜技术。

超滤是以压差为驱动力,利用超滤膜的高精度截留性能进行固液分离或使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分级的膜分离技术。

其技术特点是:能同时进行浓缩和分离大分子或胶体物质。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恶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行的水处理方法,逐渐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膜技术是利用介于微滤过程和离子交换过程之间的膜分离原理进行水处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将水中的溶质分离出来。

根据膜的材质和分离机制的不同,膜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四种类型。

微滤膜和超滤膜主要是通过筛选的机制分离物质,纳滤膜则是通过孔径大小和电荷的区别分离物质,而反渗透膜则是通过逆渗透的原理分离物质。

二、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滤膜和超滤膜的使用,通过过滤工艺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颗粒和微生物等杂质,使其满足饮用水质量标准。

微滤膜和超滤膜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和较好的水质稳定性,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在夺取基本饮用水进行处理的同时能保留水中的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提高了饮用水的整体品质。

2. 膜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膜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技术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

MBR将生物反应器和微滤或超滤膜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废水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膜分离的一体化。

MBR技术具有接触时间长、降解效果好、排泥量小等优点。

由于MBR 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并且产生的清水可直接回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领域。

3. 膜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海水淡化是一种将海水转变为淡水的过程,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反渗透膜是海水淡化工艺中常用的膜技术。

通过将海水压力驱动通过反渗透膜,能够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溶解物质,获得高质量的淡水。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满足水资源短缺地区淡水需求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压力降不会太大,否则,压力降高就可能使膜组件变形,损坏膜元件。 设定最小的浓水流量以保证在容器末端的膜元件有足够的横向流速,
从而减少了胶体在膜表面上的沉淀,并且减少浓差极化对膜表面的影响。 浓差极化指在膜表面上的盐浓度高于主体流体浓度的现象,易产生盐
浓缩,因为横向流速低,膜表面的盐的反向扩散速度就低,结果难溶盐沉 淀的机会增多,而且更多的盐会透过膜表面,导致产水量和脱盐率下降。
组分 MgSO4
浓度
渗透压
mg/L mol/L MPa psi
1000 0.00831 0.025 3.6
海水 32000 --
2.4 340
NaCl 2000 0.0342 0.16 22.8
苦咸水 2000- -- 0.105- 15-
5000
0.28 40
MgCl2 CaCl2 蔗糖
1000 0.0105 0.068 9.7 1000 0.009 0.058 8.3 1000 0.00292 0.007 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5)反渗透膜的除盐分离特性
1) 有机物比无机物容易分离。 2) 电解质比非电解质易分离。
对电解质来说,电荷高的分离性好,例如去除率大小顺序为: Al3+>Mg2+>Ca2+>Na+;PO43->SO42->Cl3)无机离子的去除率受该离子的水合离子数及水合离子半径的影响.水合 离子半径越大的离子(一般离子半径小的离子,其水合离子半径大), 则越容易被去除。 例如,某些阳离子的去除率大小顺序为:
▪ 膜的水解和氧化是同时发生的。当制备膜的高分子化合物中含 -CONH-、- COOR-、-CN-、-CN2O-等时,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易发生水解反应,使膜破 坏,而聚砜、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苯醚等材料的抗水解性能优越,但由于其缺少 亲水基团,故透水性差,常用做制作膜表面有孔的超滤膜和微孔滤膜。
2.3 反渗透-----1.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反渗透借助半透膜对溶液中溶质的截流作用,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使溶 剂透过半透膜,从而达到溶液脱溶质的目的。
2.3 反渗透
▪ 2.渗透压的计算 ▪ 根据渗透平衡时膜两侧水的化学位相等的条件,得出渗透
压的计算公式,对于水的稀溶液,其计算式可近似为Vant Hoff方程(范托霍夫方程 ):
Π = R·T ·∑ci 式中:Π 为渗透压,Mpa;
R 为气体常数,0.008039MPa·L/(mol·K); T 为水的绝对温度,K; ∑ci为水中各种溶质的浓度之和,mol/L。 ▪ 渗透压是选择操作压力和设计反渗透的重要依据。
25℃时部分典型溶液的渗透压数据
组分 NaCl
浓度 mg/L mol/L 35000 0.60
渗透压 MPa psi 2.8 398
指给水中总溶解固体物(TDS)中的未透过膜部分的百分数。 脱盐率=(1-产品水中总溶解固体物/给水中总溶解固体物)×100% ② 产水率(Permeat Flow Rate/ Recovery )
指渗透水流的比率,也可表示为回收率,即产水流量与给水流量之 比。
产水率=(产品水流量/给水流量)×100% ③ 水通量(Flux)
又称透水量,指单位面积膜的产品水流量,是设计和运行都要加以 控制的重要指标,它取决于膜和原水的性质、工作压力、温度。
2.3 反渗透-----1.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4)膜的分离透过特性指标 ④ 通量衰减系数(Flux decline coefficient)
指反渗透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水通量衰减的程度, 即运行一年后水通量与初始运行水通量下降的比值。如, Hydranautics的膜以井水为原水时每年衰减4%~7%。 ⑤膜通量保留系数(Membrane Flux RetentionCoefficient)
2.3 反渗透
▪ 一、反渗透 ▪ 1、原理 ▪ (a)渗透:纯水的化学位比盐
水的高,水分子自动从左侧透 过到右侧; ▪ (b)渗透平衡:右侧液面升高, 静压力增加,右侧水的化学位 增加,直至与左侧相等; ▪ 此时,有渗透压差:Δπ=ρgh ▪ (c)反渗透:右侧外加压力Δp > Δπ,则水从右侧向左侧渗 透,即为反渗透。
▪ (2)膜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 耐热性:反渗透膜有时需在较高温度下使用,故
需耐热。 ▪ 机械强度:是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质的体现,其中
包括膜的耐磨性。在压力作用下,膜的压缩和剪 切蠕变以及表现出的压密现象,会导致膜的透过 速度下降。如能将膜直接制作在高强度的支撑材 料上,会增加膜的机械强度。
2.3 反渗透-----1.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 (3)膜的理化指标 ▪ 膜材质 ▪ 允许使用的压力 ▪ 适用的pH范围 ▪ 耐O2和Cl2等氧化性物质的能力 ▪ 抗微生物、细菌的侵蚀能力 ▪ 耐胶体颗粒及有机物、微生物的污染能力
2.3 反渗透-----1.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4)膜的分离透过特性指标 ① 脱盐率(Salt Rejection)
指运行一定时间后水通量与初始水通量的比值。 ⑥盐透过率(Salt Passage)
盐透过率=(1-脱盐率)×100%
2.3 反渗透-----1.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4)膜的分离透过特性指标
⑦ 最大给水流量、最大压降、最低浓水流量 设定最大给水流量用来保护容器中的第一个反渗透元件,使其给水与浓
2.3 反渗透
1.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1)膜的化学稳定性 主要指膜的 抗氧化性和 抗水解性。
▪ 膜材料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水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溶解氧、双氧水、六价铬等氧 化剂,这些氧化剂会造成膜的氧化,影响膜的性能和寿命。因此若分离含氧化剂的水 溶液,应尽量避免用含键能很低的O-O键或N-N键的膜,以提高膜的抗氧化能力,如, 芳香聚酰胺膜中因有一定的N-N键,在氧化剂含量较高时易断裂,故其抗氧化性不如 醋酸纤维膜。
NaHCO3 1000 0.0119 0.09 12.8 葡萄糖 1000 0.0055 0.014 2.0 Na2SO4 1000 0.00705 0.042 6.0
2.3 反渗透
二、反渗透膜 1. 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1) 膜的化学稳定性 (2) 膜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3) 膜的理化指标 (4) 膜的分离透过特性指标 2. 膜运行条件的影响因素及膜表面的浓差极化 (1) 膜的水通量和脱盐率 (2) 膜表面的浓差极化 3. 膜的材料和结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