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试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试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试题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A.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B.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C.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D.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

答案:C

2.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答案:B

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答案:B

4.顾炎武在《生员论》中指出:“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多为当时书坊刻印的中举者试卷)。……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此处他批评的是

A.科举考试考查儒家经史B.经文、论、策脱离世务

C.考生背诵范文应付考试D.考试文体要求八股对仗

答案:C

5.顾炎武说:“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

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由此可知顾炎武

A.呼吁民众摆脱经济剥削B.认为官府不应与民争利

C.认为官民应联合发展经济D.抨击明朝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B

6.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

在此,王夫之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答案:B

7.王夫之在《宋论》中道:“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其次以功,汉、唐是已。”诗曰:“鉴观四方,求民之莫。德足以绥万邦,功足以戡大乱,皆莫民者也。

得莫民之主而授之,授之而民以莫,天之事毕矣。”该材料主要说明()

A.君主应以德化天下B.王夫之极力反对君主暴政

C.君权受命于天之德D.君王应该承认人民的私欲

答案:A

8.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商品经济没有发展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D.市民阶层尚未形成

答案:B

9.儒家民本思想强调“民为邦本”,树立君主权威,托命于君主,从而形成“民本——尊君”的基本框架。但到了明末清初时期,发展为“民本——限君”的基本模式。这表明()

A.实质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民主启蒙思想的形成

C.活跃的儒家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D.对君主制进行了否定

答案:A

10.“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B.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C.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D.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D

11.王艮(1483~1541),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的观点,以下对其观点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小生产者小市民阶层的要求和愿望

B.具有一定进步性但本质上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的

C.具有思想启蒙并引领了明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D.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密切关系

答案:B

12.明末清初的唐甄大胆批判专制君主和官员,视其为盗贼。同时他又大谈为君之道,力倡抑尊、节俭、用贤、纳谏、重民、明赏罚等。这反映了唐甄

A.跳出了传统儒家的窠臼B.具有“君主立宪”思想的萌芽

C.缺乏反专制的建构蓝图D.“经世致用”思想的进步

答案:C

二、材料解析题

1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撅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时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扼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孟子?解蔽》)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腐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但因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改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到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历史原因。(10分)

13.(20分)

(1)不同:欧洲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的“天道自然”和“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拾取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人性天就”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的虚伪。(4分)

社会基础: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尖锐;②封建思想文化的严重束缚;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6分)

(2)原因:欧洲:①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4分)

中国:①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工商市民阶层不够强大;③理学地位稳固,科技发展步履维艰。(6分)

儒学试题

2013学年儒家经典期中测试题 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分,每小题1分) 1、儒学的创始人是?()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周公 2、儒家“亚圣”指谁?() A. 孔子 B. 文子 C. 曾子 D. 孟子 3、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A.《易经》 B.《论语》 C.《大学》 D.《春秋》 4、《二十四孝》“曾子痛心”的故事:曾子的母亲用了什么办法召回山上砍柴的曾子?() A. 飞鸽传书 B. 托邻居去叫 C. 咬手指 D. 打电话 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A. 报得三春晖 B. 游子身上衣 C. 意恐迟迟归 D. 天涯共此时 6、人类历史的时间跨度可以比作一条直线:过去无始,?() A. 未来无终 B. 未来无底 C. 未来无人 D. 未来无名 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哪部典籍?() A.《汉书》 B.《周易》 C.《孟子》 D.《论语》 8、“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 A. 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 B. 为自己名利

C. 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D.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 9、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 修身 B. 齐家 C. 治国 D. 平天下 10、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 A. 人生 B. 理论 C. 儒学 D. 传统道德 11、“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 A. 心脏 B. 人的精神 C. 心思 D. 心情 12、下面哪种行为背离了“慎独”的原则?() A. 雷锋助人为乐,不留姓名。 B. 王刚从不随地吐痰,即使在没人的野外。 C. 李红捡到一个钱包,他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于是归还失主。 D. 小明在夜深没人的时候,把街边的垃圾桶踢倒。 13、“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表示孝顺的行为,父母过世,古人一般守丧几年?()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14、”三不朽”理论最早由谁提出?() A. 范宣子 B. 孔子 C. 孙子 D. 叔孙豹 15、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 A. 儒 B. 道 C. 佛 D. 法 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 A.《礼记》 B.《论语》 C.《孟子》 D.《周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xx和早期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docx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32 分 ) 1. “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 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 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 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B.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 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D. 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 2.(2018 ·宝鸡高二检测)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 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3.(2018 ·临沂高二检测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 ; 做事学法家 , 意思是按原则办事; 待人学儒家 , 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C. “人之性恶” D.“性本善” 4.(2018 ·长沙高二检测 ) “孔子聚徒讲学 , 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 A. 因材施教 B. 不耻下问 C. 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 5.(2018 ·中山高二检测 )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 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 人性本善 B. 舍生取义 C. 民贵君轻 D. 得道者多助 6. 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 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018·成都高二检测 ) “分定而无制 , 不可 , 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 , 不可 , 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 , 不可 ,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 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 “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 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 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的阅 读习题及答案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的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构造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弟(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博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博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规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美的精神境界。 按照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该落实到对别人

的尊重和友爱上面,详细地说,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人化意识和行为。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伦尽职。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应该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爱人”解释仁,作为仁德的根本标志,他不仅希望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假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习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予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从而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以仁来统摄诸德,强调仁在智、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诚信、宽厚、敏捷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标志。 孔子以后的几位思想家孟子、墨子和苟子都对仁学有重要开展。尤其是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开展为“仁政”学说,影响后世极大。孟子把“恻隐之心”看成“仁之端”。孟子看到了人生具有的良知、良能,看到了人所共有的怜悯、同情之心,进而把仁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依据,因而孟子才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有道德的人就是保存了先天的仁德的人,具备了仁德,才能以仁爱之心处世待人。 在将仁爱思想建立成为人性论的依据之后,孟子又将仁爱精神推而及于政治,从而产生了他的仁政学说。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儒家的起源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 【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核心思想为“仁”与“礼”。 何谓“仁”?“仁者爱人”,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如何“爱人”?夫子曰:“忠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何谓“礼”?“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这就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二、儒家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时 【孟子】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除了曾参留下了《大学》之外,其他的大多未曾留下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收了一名弟子,此人便是日后被称作“亚圣”的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流传于世的著作为《孟子》“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仁”的思想上,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了一套政治学说。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 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民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如果说儒学在孔孟手中还仅仅停留在关注人的身上,那么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就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 荀子,名况,赵国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荀子》共三十二篇。其主要思想有如下几点: 1、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与孟子正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战乱与社会变革中并不适用,更不用说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了。等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打败项羽,百废待兴,这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继位时,黄老思想一直在政治上占据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汉朝历经了“文景之治”后,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的发展需要了。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此时,儒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研究《公羊春秋》,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儒学的基础。他宣扬“君权神授”,为君王统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君权。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论语》试题一及答案

《论语》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孔子所做的贡献是:() A、创立私学 B、统一文字 C、创立儒学 D、删订六经 2、孔子71岁时,得意门生___病卒,孔子哀叹道:“天丧予!”() A、子贡 B、子路 C、冉有 D、颜回 3、______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A、孟府档案 B、孔府家谱 C、颜府档案 D、老子家谱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D、齐齐 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6、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 A、文天祥 B、孔子 C、老子 D、屈原

8、属于孔子编订的古籍有() ①《诗经》②《尚书》③《春秋》④《论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0、孔子的思想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对儒学很重视,他说:欲为天下之主者,不可不通《四书》之理,即不能全通,亦当熟玩____之书。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1、下列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标准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反对迷信崇拜 B、主张学以致用 C、维护封建礼教 D、抨击腐朽统治 13、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试题--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试题.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 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中国史学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什么? A.做人与记人 B.记事与做人 C.做人与做事 D.记事与记人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A.一种政治学说 B.一种关于人生的学问 C.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 D.一种伦理学说 用户答案: 4.(本题分值:2) “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 A.做人 B.做给自己看 C.作为 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2) “出自哪部典籍?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汉书》A. 《周易》B. 《孟子》C.《论语》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6.( ”为己指什么?“古之学者为己”中“A.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 B.为自己名利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C.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7.( ”是哪位先贤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孙子韩非子B. C.老子D.孔子 : 用户答案:2) 8.(本题分值 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A.人和事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B. C.人和动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9.( 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 学习别人A. 做自己的事B.从自己做起C.照着别人去做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0.( 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 爱学习A. 爱民族B. C.爱国家D.爱人 : 用户答案:2) 11.(本题分值 ”.汗青是什么?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化A.历史B.哲学C. D.儒学 用户答案: :2) 12.(本题分值 下面哪位是儒学的奠基人?孟子A. 荀子B. C.孔子老子D. : 用户答案:2) 本题分值13.( 出自哪部典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礼记》A. B.《论语》C.《孟子》D.《周易》 : 用户答案:2) 本题分值14.(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A.重复性时代性B. C.象征性D.历史性 用户答案: :2) 15.(本题分值 儒学的核心是()? 人与仁A. 民与君B.仁与礼C. D.人与人 用户答案: :2) 16.(本题分值 儒家形而上学哲学重点是在()学科中进行展开的?理学、心学A.自然学B.心理学C. D.科学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7.( 上个世纪,中国哪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研究了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 教经典著作。并用信、知、行来总结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杜维明A. B.冯友兰C.谢扶雅D.熊十力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8.( ”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身心和谐中心心脏A. B.人的精神C.心思D.心情 : 用户答案:2) 19.(本题分值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说:是什么意思?凭他的能力能治理出周文王那样的盛世A. B.如果我能被用,周国一定胜利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测试题及解析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通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选C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思潮悄然滋长,李贽的思想观点是这一现象的突出表现,故选C项。A项属于李贽思想的特点,不是原因,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9·青岛二中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 B.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解析:选D根据题干“学问之道”及“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可知,黄宗羲认为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提倡思想自由,反对僵化的求知环境,D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做学问应该有所用,不能纸上谈兵,题干未涉及“经世致用”,排除A项;题干强调黄宗羲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与“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八股取士”无关,排除B、C两项。 3.(2019·清远质检)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该学者() A.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B.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 C.主张“心性空谈” D.主张从根本上推翻宗法专制制度 解析:选A材料中“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以推知学者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子”而非“君主”,且该学者反对仅仅靠文学,认为是雕虫篆刻,故B项错误;材料学者反对空谈,与C项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

儒家思想专题

儒家思想专题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㈠春秋时期-孔子: 1.地位,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核 心思想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⑴仁: ①含义:“仁者爱人” [三层内容: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广泛地体贴和理解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C统治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实现“仁”的方式, A就要遵守“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中庸之道(1.中庸的含义:1)中: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和: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3.意义: ⑴中庸不仅是一种德行,而且也反映了孔子对世界万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⑵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被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来讨论的,但实质上不仅对处理人际关系 有实际价值,而且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也有指导意义.);‘ C克己复礼为仁; D实现五者(恭宽信敏惠)为仁等 ③仁的思想的意义:A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在当时有利于抑制暴政; C对今天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借鉴意义;但其爱人是有等差的爱。 ⑵礼: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 秩序。 ①含义:A 指治理、安定、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秩序;B 礼仪 制度。孔子所追求的理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它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②主张:正名。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仁和礼的关系 礼仁结合。纳仁于礼,是人道与政治的结合。 A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 B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 C仁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 D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⑶仁礼评价:对儒家的“仁礼”学说的评价:1.内涵极其丰富。举凡社交礼仪、生活标 准、政治秩序、风俗习惯,无不囊括在内。2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强调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在当时有利于抑制暴政;对今天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借鉴意义。3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它又极大地限制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和创造欲望。4这种两重性作用于孔子以后的悠悠岁月,造成中华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⑷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⑸社会历史观:主张逐步改良。 ⑹天命观:主张敬鬼神而原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虚于天命,重于人世)。

最新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为人谋而不忠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传不习乎()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三十而立() 11、四十而不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14、不逾矩()() 15、温故而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 17、思而不学则殆() 18、贤哉() 19、一箪食() 20、人不堪其忧() 21、回也不改其乐()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饭疏食饮水()() 25、曲肱而枕之() 26不义富且贵()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8、择其善者而从之()()() 29、子在川上曰() 30、逝者如斯夫()() 31、不舍昼夜() 32、三军可夺帅也()() 33、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博学而笃志()() 35、切问而近思()() 36、仁在其中()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儒学的兴起试卷 (3)

儒学的兴起 1.下列有关“焚书坑儒”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焚书的建议是由李斯提出的②焚书主要是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一类的书③“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④“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C。在李斯的建议中,烧毁的是除《秦记》以外的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而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不在禁、烧之列,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即可。 2.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儒生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并适应了时代需要 D.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 解析:选C。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董仲舒对先秦儒家思想改造的结果,他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3.太学的建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有() ①标志着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②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④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太学是汉武帝在中央创办的学校,教授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其创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4.科举制对儒家的影响是() A.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儒学因此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C.官方教育开始以儒家思想为主 D.儒家思想从此衰落下去 解析:选B。A、C两项表述从汉武帝时就开始了;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因此D项说法不正确。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非心,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百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李斯言论的基本要点。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董仲舒言论的基本要点。 (3)概括指出李斯言论和董仲舒两人言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1中“各以其学议之”等信息,从时政评议、思想控制等方面进行归纳;第(2)问可结合材料2中“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等信息,从儒学地位、儒学教育等方面进行概括;第(3)问中的“共同点”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不同点”可从思想流派、实施手段等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1)李斯言论的基本要点: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时政,不利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董仲舒言论的基本要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高考导航】 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以文明史观审视历史的今天,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题型上,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演变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明清思想为重中之重。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当前全球祭孔、开办孔子学院、《论语》热等现象理解儒学与国家建设的联系;二是结合和谐社会构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热点问题,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三是注意纵向和横向分析、比较。如纵向梳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横向比较明清民主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等。 【考点梳理】 一、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形成 1.源头:百家争鸣 (1)背景: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文化繁荣。 (2)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法治”;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3)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透析:①百家争鸣的出现反映了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的时代特征。②儒家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包含辩证思想。三者互补,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 例1.(2011年上海单科卷,第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 B 2.形成与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思想 (1)创始:孔子。①主要思想:“仁”(核心);德治;有教无类。②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 (2)发展:孟子和荀子。①孟子:把“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被称为“亚圣”;《孟子》在南宋被列为四书。②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天人关系上,提出“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 透析: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关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刻影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不断吸纳、融合各流派的观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③孔孟提出的修身、治国等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一、单项选择题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尊王贱霸" D、"法不阿贵" 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 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 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儒学常识试题

试题 1.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五常”包涵哪些内容? A.仁 B. 义 C.礼 D. 孝 E.信 F.智 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下面哪一经典著作? A.《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墨子》 3. 下列哪部文献不属于“四书”之列? A.《大学》 B.《中庸》 C.《春秋》 D.《孟子》 4. 儒家“五圣”指哪些人? A.孔子 B.颜子 C.文子 D.曾子 E. 子思 F. 孟子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句出自论语哪一篇? A.《论语·学而》 B.《论语·为政》 C.《论语·卫灵公》 D.《论语·里仁》 6.《论语》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 A.礼 B.仁 C.义 D.道 7.礼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中国历代社会中普遍都有尚礼的风气,你认为当时人们尚礼的原因有哪些? A.维持等级制度的需要 B.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B.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 D.古代社会的一种风俗

8.你认为儒家讲求的“礼”在当今社会还适用吗? A.适用 B.大部分适用 C.有些适用 D.不适用 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家的学问宗旨出自哪部经典? A.《中庸》 B.《论语》 C.《大学》 D.《韩非子》 10.“中庸”是儒家核心伦理观之一,对于“中庸”理解历来不一,你对中庸思想怎样理解? A. “无过无不及”的道德标准和“和而不同”的和谐尺度 B. 庸俗的折中主义 11.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把儒家文化导向概括为“亚洲价值”,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认为亚洲经济腾飞与儒家文化影响有关,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A.有 B.没有 12.你认为儒学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吗? A.是 B.不是 13.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融入到现代文明中吗? A.能。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B.不能。现代文明应与西方接轨,主要借鉴学习西方文明。 14. 在21世纪素质教育中,你觉得儒家智慧有哪些精神应该提倡?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真精神 B. “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 C. “和而不同”的协作精神 D.普渡众生的慈悲胸怀

最新《管理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管理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A.苏格拉底 B.色诺芬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 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称为 A.企业文化 B.企业作风 C.企业形象 D.企业品牌 A.管理过程学派 B.社会系统学派 C.策理论学派 D.系统管理学派

A.弗里德里克`泰勒 B.弗兰克`吉尔布雷思 C.弗里蒙特`卡斯特 D.约瑟夫`朱兰 A.企业总裁 B.员工 C.供应商 D.用户和顾客 A.社会系统学派 B.决策理论学派 C.管理过程学派 D.系统管理学派 A.《组织实践中的业务原则》 B.《经理人员的能力培养》

C.《经理人员的职能》 D.《伦理和现代组织》 A.《国富论》 B.《理想国》 C.《利维坦》 D.《政治学》 A.韦伯 B.法约尔 C.古立克 D.厄维克 A.经理角色学派 B.经验主义学派 C.计算机管理学派 D.系统管理学派

A.学习理论 B.Z理论 C.X理论 D.进化理论 12. 作为古希腊最出色的改革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得提出了有关管理思想,除了 A.瓦罗 B.贾图 C.阿奎那 D.色诺芬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3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色诺芬管理思想的是()(2分)

A.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 B.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但忽视了其特殊性 C.认识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 D.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 A.斯隆 B.纽曼 C.莫尔斯 D.波特 A.市场伦理 B.新好伦理 C.制度伦理 D.个人自由的伦理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 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 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四)儒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 两宋: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五)儒学发展变异——明清 明清之际,随着封建朝代的激烈更替,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