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
中日现代语言同形词汇研究pdf

中日现代语言同形词汇研究pdf一、引言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许多同形词汇,即汉字词汇,这是由于汉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以流传和应用的结果。
这些同形词汇在两国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和意义,对于中日两国的交流和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中日两国的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同形词汇在使用和理解上仍存在一些差异和变化。
因此,对于中日现代语言同形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日语言概述中日两国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日语则属于阿尔泰语系。
汉字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入日本,并逐渐成为日本官方文字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日本得以广泛使用并逐渐融入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在现代日语中,汉字词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日同形词汇的形成原因中日同形词汇的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汉字的传入和普及;二是两国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三是两国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形词汇。
四、中日同形词汇的差异与变化尽管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许多同形词汇,但在实际使用和理解上仍存在一些差异和变化。
这些差异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词义的差异,即同形词汇在两国语言中的意义可能不完全相同或略有差异;二是用法的差异,即同形词汇在两国语言中的用法可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三是语感的差异,即同形词汇在两国语言中的语感可能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
五、中日同形词汇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中日同形词汇在两国交流和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同形词汇的存在,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同形词汇还在文学、历史、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对于中日同形词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领域。
六、中日同形词汇的未来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日两国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和密切。
中日同形的日语动词使用情况研究

般使 用 助 词 r二 I 学 生把 这 些 词 当 作 他 动词 来 使 用 了 。 , c 而 其 表 达方 式 应 为 r 弑 骏 参 加 L圭寸 J r 生 活方 式 l黄 成 L 圭 ~ 、~ : 世尢 l 。导 致误 用 的原 因主 要 是 : 汉语 “ 加 ” 赞 成 ” 样 的 词 参 “ 这 般是 接宾 语 来 使 用 的 。例 如 : 参 加 考试 ” “ 成 意 见 ” 。 “ .赞 等
■墨
中 日 同 形 的 日 语 动 词 使 用 情 况 研 究
付 立 民
( 连理 工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大 辽 1 0 3
摘 要 :由 于 中 日 两 国语 言 长 期 相 互 借 用和 影 响 。 使 致 两 国存在 着很 多具 有 相似 点 的汉 字词 汇 。 样 一 来 , 方 面给 这 一 中 国的 日语 学 习者 带 来 了有 利 的 一 面 。另一 方 面 , 因为 汉语 中 的 汉 字词 汇和 日语 中的 汉 字 词 汇 又 并 不 是 完 全 一样 .也 给 学 习者 带 来 了不 利 的 一 面 。一 些 学 生 者 往 往 利 用母 语 的知 识 来 推 测 和 学 习 日语 , 样 就 会 导 致 误 用 的 产 生 这 本 文 以 中 日 同形 的 日语 动 词 . 中 日同形 的“ 变 勤 词 ” 即 廿 为例 , 对 学 习者 出现 针 的 问题进 行 了考 察 , 并分 析 了其 产 生 的原 因 , 出解 决 办 法 。 提 关键 词 :中 日 同形 日语 动 词 “ 变 勤 词 ” 使 用情 况 廿
“ 成 中 弓 、 借 中 为 ” 他 动 词 , 面 的助 词 要 使 用 助 词 连 辈 是 前 “ , 面 的表 达 方 式 应 为 “ 目棵 老连 成 L ~ 、 ~ 骏 老犟 电” 上 ~ ”“弑 借 寸 弓~ 。 此类 错误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受 到 汉 语 的 “ ” 目标 。达 成 以上 的 目标 之 后 , 就 按 如 下计 划 行 事 。 我 ( ) 弓一 年 同半 8残 、土 骏 I犟 借 寸 为 二 E 、 柴 输 c弑 : 卒 文 害 <睛 蠲 寸 。剩 下 大 约 一 年 半 的 时 间是 准备 考 试 和 写
中日同形异义词 形容词

中日同形异义词形容词中日同形异义词是指在汉语和日语中具有相同形态(即写法相同或非常相似),但意义不同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场景和含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容易引起误解。
以下是一些形容词的中日同形异义词的例子:1.大:在汉语中,“大”通常表示尺寸、规模、程度等方面的较大。
而在日语中,“大”除了表示尺寸、规模、程度等方面的较大外,还可以用来表示尊敬、敬称等。
例如,“大家”(dàjiā)在日语中表示“各位”,而不仅仅是“大的家”。
2.小:在汉语中,“小”通常表示尺寸、规模、程度等方面的较小。
而在日语中,“小”除了表示尺寸、规模、程度等方面的较小外,还可以用来表示年轻、幼稚等。
例如,“小鬼”(xiǎoguǐ)在日语中表示“小孩子”或“年轻人”,而不仅仅是“小的鬼”。
3.高:在汉语中,“高”通常表示高度、地位、水平等方面的较高。
而在日语中,“高”除了表示高度、地位、水平等方面的较高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价格、成本等较高。
例如,“高価”(taka-ka)在日语中表示“高价”,而不仅仅是“高的价”。
4.低:在汉语中,“低”通常表示高度、地位、水平等方面的较低。
而在日语中,“低”除了表示高度、地位、水平等方面的较低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价格、成本等较低。
例如,“低価”(hi-ka)在日语中表示“低价”,而不仅仅是“低的价”。
5.新:在汉语中,“新”通常表示时间上的较近、事物上的更新等。
而在日语中,“新”除了表示时间上的较近、事物上的更新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新鲜、不熟悉等。
例如,“新”(arai-shii)在日语中表示“新鲜的”或“不熟悉的”,而不仅仅是“新的”。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摘要:同形词是汉日语言比照研究的一个传统领域。
本文从中日同形词的成因及意义上的分类两个侧面对同形词现象进行了研究,以期对中国学生的日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意义。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成因分类1.引言自古以来,汉语和日语就一直在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日语当中有很多来自汉语的汉字和汉字词汇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现代汉语当中也存在大量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正因为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以至于形成了大量的中日同形词,这些词语的存在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日语言的交流之深远。
沈宇澄与周星两位学者给同形词下的定义是“在日语和汉语当中同时都在使用着的,互相有着借用关系的汉字词汇〞。
例如:「検討—-检讨」、「勉強—勉强」、「得意—得意」、「大家—大家」等都属于中日同形词范畴。
可以说“同形词〞是中日两国人民共有的文化财产,由于同形词的存在,即便是完全没有学过对方语言的人,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同形词的存在对于中日两国的交流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过,汉语和日语中的同形词虽说字形完全相同,却并不是所有的同形词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拥有相同的含义,这些同形词也是在中日交流中容易导致误解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对同形词展开详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从历史角度看同形词的成因追溯历史,日本从中国借用了大量的汉字,并且这些汉字和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适应了日本社会的需要,被完全日语化了。
到了近代,日本人在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为了翻译并吸收西方文化,便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汉字词汇造词法知识,创造了大量新的汉字词汇。
这些新词后来又被大量的中国留学生等引入汉语中,并作为汉语当中的“外来语〞而被定型使用,由于使用频率高,以至于我们都不觉得它们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词汇〞。
以上因素导致现在在汉语和日语中有大量的同形词存在。
即相同的汉字构成的词汇同时出现在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中。
同形词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2.1从汉语借用到日语中的词汇据何培忠和冯建新两位学者的研究,从汉语借用到日语中的同形词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日汉同形词

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日汉同形词【摘要】日汉同形词是日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比较日汉同形词的语义差异和用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日语。
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扮演着连接日汉两种语言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根据不同的特点,同形词可以被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同音同义和同形异义等不同类型。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同形词的用法和意义。
同形词在语言习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具体地展示同形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深入探讨同形词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为日语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引言:介绍日汉同形词的概念正文: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的意义、同形词的分类、日汉同形词的教学方法、同形词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案例分析结论: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展望日汉同形词的研究方向关键词:日汉同形词、日语教学、教学方法、语言习得、案例分析、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介绍日汉同形词的概念日汉同形词是指在日语和汉语中形态和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这种词语在日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词汇,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
了解日汉同形词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语言,减少语言学习的困难。
日汉同形词的存在不仅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借鉴的产物。
通过研究日汉同形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日汉同形词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避免误解和错误使用。
学生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对同形词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日汉同形词是日语教学中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语言现象,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对于提高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都至关重要。
中日同形词浅说

中日同形词浅说虽然学了将近一年的日语,但对于日语这们语言的掌握还是甚微。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就中日同形词方面来谈谈我对日语的一点认识。
我们知道,在世界上使用的几千种语言中,日语与汉语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原因,汉语和日语之间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词汇方面。
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相互影响,使它们之间产生了大量字形相同的词,从而形成了这种语言之间的特殊关系。
同形词就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内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及各种词类。
虽然日语中的汉字词数量相当庞大,但属于中日同形词范围的应该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音读词和从日本传入中国的顺读词以及日本人利用汉语词素创造出来而被中国人接受的一部分音读词。
我们必须注意,以汉语形式出现的日语词不能叫做中日同形词,充其量只能叫做“汉字词”。
以上是我结合参考书总结出来的一点认识。
在这一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中日同形词”,它在我们学习日语时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从大的方面讲,中日同形词不仅过去在两国的交往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后的两国的交往中还会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还会有大量新的同形词出现,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供了方便。
从小的方面讲,它为我们学习日语提供了许多方便。
如果一个中日同形词是音读汉字词,且意义与中文汉字相差甚微,那么我们掌握日语单词便容易多了。
进而我们可以根据其同义来推测一个文法并不能很好理解的句子。
也许我们不能正确的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可我们大体知道它叙述的主要内容。
虽然,同形词的同义性对于两国交往及我们日常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同形词还有其歧义性的一面。
如“大丈夫”一词,在日文里它的含义是“不要紧”“靠得住”“安全”“放心”等,但中文里,它的含义却是“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汉”。
这类带有歧义性的词在同形词中占用一定的比例。
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同形词的这一特性,而望文生义,以为同形词就是同义词,那就必然会造成误解。
关于日中同形词的词义比较的开题报告

关于日中同形词的词义比较的开题报告题目:日中同形词的词义比较研究背景: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不断加强,日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学习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然而,由于中日两种语言的语音、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语义混淆、误用同形词等情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中日同形词的词义差异,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帮助,提高其日语语言运用能力。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中日语言中常见的同形词,对其词义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词义的共性与差异,语境的影响等方面,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具体内容如下:1. 中日同形词的概述和分类介绍中日同形词的定义、特征、分类等内容,为后续比较分析提供基础。
2. 词义的共性与差异比较分析中日同形词在词义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语境等方面的影响。
3.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分析同一同形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词义差异,并探讨语境对同形词的使用所起的作用。
4.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常见的同形词,通过实例分析其使用的差异和语境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的用法。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深入剖析中日同形词的不同之处,帮助中日语言学习者掌握更准确、更恰当的用法,减少语义混淆或误用的情况,并且可以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1. 仇名慧, 李博高. 学习型汉语教学中的差异应对研究[J].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 2018(02):142-151.2. 闫海红. 汉日同形同义词的语义特征比较[J]. 世界汉语教学, 2015,29(01):126-134.3. 田峰. 同形异义词在中日方言互译中的应用[J]. 力学进展, 2016, 39(02):145-154.。
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

从 同形词 的成 因来 看 , 大体可 以分为实物运输 、 典籍传入 、 技
术影 响 、 生活习惯 以及教育交流等几种方式 : 第一 , 以实物形式 传人 日本形 成的同形词 , 如: 孔雀 ( <匕 <) 、 水牛 ( 寸0 、 ) 等, 这类 同形词大多属于动植物名称及金 石物品器物名称等 。 第二 , 随同汉 文典籍传 入 日本 形成 的同形词 , 如首领 ( L 上5) 、 来朝 ( 0 、 上 ) 等。 第三 , 随同佛教 经典传 人 日本 形成 的同形词 , 如香炉 ( 二 1 5) 、 食 堂( L 土< ) 等。 第 四, 以生产技 术 、 日常生活习惯等形 式传人 日本形 成的 同 形词 , 如人参 ( I 二 尢 匕凡) 、 蔗糖( L 上岂j) 等。
堕
No. 3 TI ME EDUC AT1 0N M ar e h
中 日同形 词 比较研 究
李娜
摘要 : 中 日同形词 的比较研 究是汉 日语 言对 比研 究的一个传统领域 , 文章从 剖析 中 日同形词形成原 因 出发 , 从成 因和含 义两个方
面分 别对 中日同形词 的类型进行界定 , 最后针 对 中日同形词在 日语教 学 中的影响进行 了分析 。 G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c
物名称 、 技术用语 、 生活用语 等方面。根据 书写 方式 的区别 , 同义 同形 词 又 可 分 为 词 形 完 全 相 同 和 词 形 近 似 相 同两 种 形 式 。 词 形 完全相同的如 : 学校 ( 一 ) 二 j) 、 参加 ( 芒 ) 、 新年 ( L凡 把 ) 等, 这些词语与汉语 的词形 、 意义都完全 相同 。词形近 似相同 的 如: 鼋蟊( 尢才 , ) ) 、 移勤 ( - j ) 等, 由于 中 日两 国均进行过文字 简化 改革 , 导致 本来 同文 的汉 字产生 了不 同的书写方式 , 以上仅 次于与现代汉语 中的“ 电话 ” 、 “ 移动” 、 “ 图书馆 ” 、 “ 会 议” 在 书写上 虽然不太相 同, 但意义却 完全一样 。 第二 , 异 义 同形 词 , 指与 中文 意义 完全 不 同的 日语汉 字词 汇。异义 同形词 的产 生与两 国的社会 文化传统 、 科学技 术水平 、 政 治社会 制度等 因素是 息息相关 的 。例 如 , 日语 中“ 汽 卓” 、 “ 鼋 卓” 分 别指不 同时期 的 E l本火车 , 与汉语 中的汽车和 电车指 义不 同。又如 , 日语 中“ 烧饼” 的本意是 “ 烤年糕 ” , 引 申义有“ 吃醋 、 嫉 妒” 之意 , 与汉语意思大相径 庭。其他 还有 “ 手纸” 、 “ 汤” 等。 第三 , 还有一类 中 日同形词是在 中 日文 中所表达 的意义有时 相 同, 有时不 同, 例如 “ 可怜” 这个词 , 日语写成 “ 可嶙 ” , 两 者都有 “ 值得 怜悯 ” 这个词义 , 但在汉语 中还 有“ 不值 得一提 ” 义项 , 而在 日语中有“ 可爱 的” 义项。此类词语还有“ 贵重” 、 “ 巨大”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摘要:中日同形词是非常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的学习难点之一。
日语中的汉字词虽然与汉语中词汇具有字形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表记、词义、词性、褒贬色彩以及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疑似”汉字的日语词汇,如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使用时的误解和误译。
本文试着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的异同,以期对日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日语教学误用原因差异世界上使用的上千种语言中,日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
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原因,汉语和日语之间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词汇方面,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相互影响,使它们之间产生了很多字形相同的词,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中日同形词。
荒川(1979)曾指出「日本人と中国人が『基本的』に同じ漢字を使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は、しばしば指摘されるように相互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いて、大きな利点にもなれば大きな『落とし穴』にもなっている」。
日语中有许多与汉语同形的词汇,这些词在其含义和使用上同汉语有共同点,所以对以汉语为目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由于对目标语言中出现的汉字及汉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无疑会给日语学习带来一些便利。
但是,中日同形词毕竟是扎根、生长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它们的词义、词性、语感等自然就会同中存异,如果我们不了解中日同形词的这一特性,而望文生义,以为“同形词”就是“同义词”,势必会造成误解和误用。
因此,通过分析和探讨两种语言中同形词的异同,以使学生尽量避免误用,这无论是对日语教师的教学效果或是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提升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同形词的界定关于同形词的界定,学者的研究视角各不相同,至今尚未有一个明确的、为大家所普遍认同的定义。
曲维(1995)将中日同形词的定义表述为:“人们通常把使用中日相同汉字书写的词称为‘中日同形词’。
其实,所谓的‘同形’只不过是一种笼统的概念。
由于中日两国依据各自的方针进行了文字改革,所以一部分原来字形相同的词现在已经不同形了。
习惯上人们把这些字形上发生了变化的词也作为中日同形词看待”。
范淑玲(1995)认为:“日汉‘同形词’是指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文字表现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潘钧(1995)归纳出界定同形词时所依据的三个条件:“①现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在使用的词;②表记为相同的汉字(简繁字体差别及送假名、形容动词词尾等非汉字因素均忽略不计);③具有共同的出处和历史上的关联。
”二、造成中日同形词误用的原因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中日同形词出现了很多差异。
其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古代汉语词义残留的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中日汉字的不同简化,外来语汉译的影响等等。
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或者客观上就不了解同形词还有歧义性的一面,导致很多误用。
以下,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造成误用的原因。
(一)母语的干扰中日同形词是非常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的学习难点之一。
中国人的头脑里装满了汉字的信息,所以接触到同样使用汉字的日语时,由汉语而产生的干扰可想而知。
有些同形词在汉语中太常用,学习者往往不假思索地就搬到了日语中。
(二)表现领域的不同与表现领域广泛的汉语相比,日语的表现领域显得要狭窄和抽象的多。
例如,汉字词「明朗」在中日表达中都是明亮、明确的意思,而在两国语言中此单词的表现领域差异甚大。
1.明朗中:~的性格,~的态度,~的教室,形势~,~的天空,~的光线,~的月光日:~な人柄,~な若者,~な家庭在汉语中“明朗”的修饰范围较广,不仅仅可用在“性格”、“态度”等方面,甚至可以用来修饰形容“天空”、“光线”、“月光”等非常具体的内容。
而在日语中只能用于人品等较为抽象的内容,若要修饰“天空”、“光线”、“月光”等具体内容的话,使用「明るい」应该是更为合适的吧!2.険悪中:~的形势,~的峭壁,环境~,病情~日:~な雰囲気、~な関係、~な情勢汉语中的“险恶”多用于“形势”、“病情”的恶化,也可形容自然环境,如“险恶的大山”、“险恶的悬崖”。
与此相对,日语中的「険悪」不用来形容具体的事物,病情也不能用它来修饰,多指抽象的方面,所以使用范围要比汉语狭窄。
从以上分析说明可以看出,日语中的汉字词表达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思维等领域的较多,但在汉语中的同形词却超出了此范围,常用来表现具体的事物内容。
因此,日语学习者若对此差异不了解的话,很容易产生同形词的误用。
三、中日同形词的差异可以说,日语学习者只看到汉字相同,而忽视中日文不同点的误用例屡见不鲜。
本文试着从表记、词义、词性、褒贬色彩、语感强弱五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的不同点。
(一)表记在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交流过程中,汉字大量传入日本,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被广泛使用。
到了近现代,两国都分别进行了汉字改革,这就增大了中日同形词在各方面的差异。
因此,虽说是同形词但其字形不一定完全相同。
从表记来看,中日同形词大致可分为三种:1.字形完全相同的词,如「食堂」、「作品」、「平日」等。
2.字形基本相同的词,如「企業」和“企业”、「銀行」和“银行”、「歴史」和“历史”等。
3.字形完全不同的词,如「簡単」和“简单”、「鉛筆」和“铅笔”、「雑誌」和“杂志”等。
针对以上情况,日语学习者在平时要善于观察,练习书写同形词时要注意两者的异同,这样才能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
(二)词义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分类,在迄今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中,一般从词义角度出发将同形词分为三类的居多,即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形类义词。
1.同形同义词现代日语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汉字以及汉语词汇,而且其中有些除发音与汉语发音不同外,同形同义。
如:学校、歌手、地震、男性、今年、睡眠、上下等等。
我们把这类词称为同形同义词,这一类型在中日同形词中数量很多,其中动植物名称、数词、科技用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2.同形类义词在这一类同形词中,其词义所含的范围不完全对等。
如“最近”,汉语既可以用于过去动作或状态的叙述,也可用于未来即将要发生事态的表述。
而日语「最近」一词只可用于对过去动作或是状态的叙述。
⑴最近出張で北京へ行くつもりです。
(×)⑵近頃出張で北京へ行くつもりです。
(√)句⑴应改写为:最近出張で北京へ行った。
3.同形异义词这类词的意思与相应的汉语同形词的意义完全不同。
典型词例有「娘」、「汽車」、「老婆」、「手紙」、「丈夫」等,天之信虽然像这样的同形词数量并不算多,但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加上字形相同,稍不注意就会在使用时闹出笑话。
对于初学者来说,照搬同形词来使用,容易出现关于“同形异义词”的错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滥用“同形类义词”而造成的误用几率反而加大,所以一定要慎用“同中存异”的同形词词义。
(三)词性中日同形词尽管词义相同,但如果忽视了词性的差异,便会造成语法上的错误。
同形词词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中是动词,日语是名词。
⑶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⑷判断の根拠に乏しい。
2.汉语中除了名词之外还有动词的用法,日语只有名词的用法。
⑸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
⑹我习惯睡觉睡到自然醒。
⑺土地の習慣に従う。
例句⑥中的“习惯”对应日语的表达形式为“~に慣れます”。
2.汉语中是形容词或副词,日语为名词。
⑻他对生活持有乐观的态度。
⑼楽観を許さない状況。
3.汉语中是形容词或副词,日语为动词。
⑽那时的交通十分发达。
⑾わが国の経済はまだ発達していない。
4.汉语中是他动词,日语是自动词。
⑿你的建议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看来你还需要改进啊!⒀法案に反対する。
5.汉语是自他动词,日语中只用做自动词。
⒁唯一的缺点是教材没有完全普及。
⒂我们需要开办更多的科技讲座以普及科学知识。
⒃知識が普及する。
(四)褒贬色彩中日同形词中,即使有一部分词所示意义基本相同,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它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褒贬色彩不同。
天之信在汉语中是褒义词,而在日语中是贬义词。
反之,在汉语中是贬义词,在日语中却是褒义词。
例如:⒄他们既有敏锐的洞察力,又有深刻的见解。
⒅日本にとって最も深刻な緊急課題である。
例句⒄中的“深刻”是褒义词,而例句⒅中的「深刻」则是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
如果不重视词语褒贬色彩的差异,要学到标准地道的日语,那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五)语感强弱有些同形词在汉语中表达的语气比较平和或是微弱,而用到日语中的话却很强烈,听起来刺耳。
⒆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们。
⒇何かご要望(×要求)がおありでしたら、どうぞおっしゃってください。
日语中的「要求」语气要比汉语中的“要求”强烈得多,汉语中只用于表达“必然”、“当然”的这种情况下。
四、对中日同形词教学的几点思考日语中的汉字词汇一方面在含义及使用习惯上与汉语有共同点,给学习者带来了诸多便利,而另一方面,又使学习者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造成误解和误用。
这时教师起到的指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提几点建议,希望能提高教学效果。
1.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天之信造成了中日同形词用法的差异,鼓励并支持学生多去了解、探究中日文化等方面的异同。
2.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汉字词由来的小知识,以激发学生了解中日同形词异同的兴趣。
3.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大量的例句,说明中日同形词在词义、词性、语感强弱以及表现效果上的差异。
4.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练习来掌握和巩固所学过的有关同形词差异的知识。
同时,作为日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也要从下面的两个方面做起,以达到“教与学”互动的最佳效果。
5.多使用日语的国语词典,参考详细的例句了解地道的日语表达。
6.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仔细区别,多译、多练才能正确地理解并使用中日同形词。
五、结论日本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目前,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仅次于学习英语的人数。
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总是或多或少受到母语的影响,尤其是中日语言中都有汉字,中日同形词受到的影响可以说更为明显。
因此,决不可忽视研究比较中日同形词的重要性,中国学习者只有有意识地去克服母语的干扰,认真仔细地深入日语中去认识、理解、掌握中日同形词的差异,才能学到自然、纯正的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