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套路动作名称

南拳套路动作名称

预备式

第一段 1.并步抱拳 2.抱拳震脚 3.左弓步冲拳 4.左弓步冲拳 5.高虚步鞭拳 6.骑龙步冲拳7.左弓步冲拳8.左弓步截桥9.左弓步圈桥标掌10.马步双截桥11.马步左右挑掌12.马步双推单指13.马步双推单指14.马步双标掌沉桥15.右弓步架桥16.骑龙步压肘17.开步双虎爪18.骑龙步推掌19.腾空转体里合腿20.跌扑剪扫侧踹腿21.鲤鱼打挺22.虚步鹤嘴手23.独立双虎爪24.左弓步双虎爪25.转身鞭拳插掌26.前蹬腿冲拳27.跪步盖拳28.骑龙步撞拳29.马步劈桥

第二段30.转身挂盖拳31.横钉腿右弓步冲拳32.勒手横踩腿双推掌33.单蝶步拍地34.右弓步叠掌35.麒麟步左弓步叠掌36.左弓步架冲拳37.左弓步右抛拳左38.右弓步左抛拳39.上步挂盖拳40.插步鞭拳41.转身挂盖拳42.拖步抛撞拳43.马步撑掌44.挂盖扫右弓步撞拳45.歇步下冲拳46.马步双挂拳47.跪步双虎爪

第三段48.单拍脚半马步冲拳49.单蝶步压肘50.插步冲拳51.上步冲拳转身挂盖拳52.马步侧冲拳第四段53.转身挂盖右弓步滚桥54.右弓步双推单指55.上步挂盖拳56.拖步抛撞拳57.拖步冲拳58.插步鞭拳转身挂盖拳59.右弓步架掌60.转身挂盖退步冲拳61.左弓步双推掌62.虚步推掌冲拳63.并步抱拳收式

少年拳第二套 动作名称及说明

少年拳第二套动作名称及说明 (2010-06-13 15:35:36)转载▼ 标签:体育教学武术套路体育 长拳初级套路适合于武术基础训练,尤其适合于青少年、儿童的锻炼。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这里选编了武术教学中常见的7个基础的长拳套路和4个长拳对练套路,简单易学,供大家参考。 一、少年拳(第二套)是中学武术教材中的长拳基础套路。全套往返两段,共12个动作。其特点是套路短小,内容精悍,既简单易学又有少量难度动作。(-)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预备势; 两脚并拢直立,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侧,两肩后展,拳心向上,下颌微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图7-2-1-1)。 1.抢臂砸拳; (1)左脚向左跨一步,以前脚掌着地,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向右前下方伸出,掌心向下(图7-2-1-2-1)。 (2)上动不停,向左后方转体180°,同时左手向上、向左、向下绕环屈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手向右后、向上抡起下砸,以拳背砸击左掌心作响,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目视前下方(图7-2-1-2-2)。 动作要点:转体、绕环、抡臂的动作要协调一致,砸拳与震脚要同时完成。 攻防含义:左手抡臂掳抓,右拳抡起下砸。 2.望月平衡; 右脚后撤一步起立,同时右拳变掌,两手左右分开上摆,左手在头左斜上方抖腕亮掌;右手至右侧平举部位抖腕成立掌,掌心向右;左腿屈膝,小腿向右上提贴于右膝窝,脚面向下。眼随左掌转动,在抖腕亮掌的同时向右转头。目向右平视(图7-2-1-3)。 动作要点:抖腕、转头、提腿的动作要同时进行。 攻防含义:回顾身后。 3.跃步冲拳; (1)上体左转前倾,左腿向前提起,左手向左下后摆至体后;右手以掌背向左下后挂至左膝外侧,掌心均向内,目视左下方(图7-2-1-4-1)。 (2)左脚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向前上提,左脚随即蹬地向前跃出,两臂向前向上绕环摆动,目视右掌(图7-2-1-4-2)。 (3)右脚落地全蹲,左脚随即落地向前伸直平铺地面成仆步;两臂同时继续由上向右、向下绕环,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侧;左掌屈臂成立掌停于右胸前。目视前方(图7-2-1-4-3)。 (4)左掌经左脚面向外横搂,同时重心前移,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掌变拳收抱于腰侧,右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7-2-1-4-4)。 动作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跃步时要与两手的动作自然相随。 攻防含义:跃步接近对方后,右拳前击。 4.弹踢冲拳;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在膝盖接近水平时,脚面绷平猛力向前弹踢;右掌收抱于腰侧,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目向前平视(图7-2-1-5)。 动作要点:弹踢时力点达于脚面,支撑腿可微屈。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 : 1.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弓腿前棚 5. 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 1.转腰栽拳 2.跳转抡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 1.擦步叉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搂膝提勾 4.弓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12.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背折靠: 1.折叠缠臂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跳转抡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 19.左掩手肱捶: 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 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撤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背: 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四十二式太极剑竞赛套路剑谱(新排版)

四十二式太极剑动作要领 1、起式 ①左脚开步,两臂微屈内旋,两手距身体10厘米; ②左前方摆臂转体屈蹲、提脚抱剑; ③右前方上步、上举剑指、丁步展臂, ④扣脚、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2、并步点剑 ①东南方45°上步、穿剑分手、提脚, ②东北方45°上步合手、弓步接剑,沉腕;③并步前点剑。东北 3、弓步削剑 ①沉剑提脚,②撤步转身、弓步削剑。正南方,与起式方向相同 4、提膝劈剑 ①坐腿转腰摆剑,②提脚劈剑、西南方。 5、左弓步拦 ①沉腕划圆、转身上步绕剑。②弓步拦剑。弓步方向斜向东北、拦剑方向正东。 6、左虚步撩 ①收脚转身绕剑,②虚步撩剑。东南 7、右弓步撩 ①转身绕剑,②弓步撩剑。正东 8、提膝捧剑 ①转腰左带剑,②退步虚步右带剑,③左脚向前活步、提腿捧剑。 9、蹬脚前刺 ①捧剑收引;②蹬脚平刺。 10、跳步平刺 ①落脚重心前移送剑。②跳步收剑。③弓步刺剑。 11、转身下刺 ①坐腿屈臂收剑。②转身弓步下刺剑。东南坐腿翘脚尖,重心后移,摆、带剑收于胸前、扣脚转身、撵脚提腿、摆转、弓步下刺。③提腿撵脚蹬地

12、弓步平斩 ①收脚合剑;②侧弓步斩剑。剑指分展侧举略低于胸、手心朝左、剑指朝前。 13、弓步崩剑 ①转腰摆剑。②插步带剑。③提脚捧剑。④弓步崩剑。西北。 剑指分展跨旁、手心向下。 14、歇步压剑 ①转腰举剑;②虚步下压。西南。剑指头侧上方 15、进步绞剑 ①虚步提剑;②上步绞剑;剑指与耳同高、手心朝外、指尖朝前。 ③上步绞剑;④上步弓腿绞剑。西南 16、提膝上刺 ①坐腿收剑;②提腿上刺剑。剑尖高于头、提膝高于腰。西南 17、虚步下截 ①落脚举剑:落脚东南、剑腕同头高、剑指左胯、手心斜朝下; ②虚步下截剑:虚步西南、剑尖与膝同高、剑指头侧上、头面向西北。 18、右左平带 ①提脚提剑;②弓步右带;③收脚收剑; ④弓步左带。弓步方向斜向前方、带剑斜向后方 19、弓步劈剑 ①插步后截;剑指屈肘右肩前,手心斜朝下;②弓步前劈。 20、丁步托剑 ①提腿下截;正北偏东;②丁步托剑。正北偏西 21、分脚后点 ①上步扣脚;②转身撤步 ③转身弓腿前刺;剑指与肩同高、手心斜朝下;④并步绕剑 ⑤提腿提剑;⑥分脚后点剑。分脚正西、点剑东北。 22、仆步穿剑 ①退步前摆剑;②转腰分剑;③转腰举剑; ④仆步穿剑;全脚踏地、不可掀脚拔根;⑤弓步平刺。 23、蹬脚架剑 ①撇脚转腰翻腕带剑;②提膝举剑;③蹬脚架剑。

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73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73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改编 第(一)段有22式 第一式起势⑴八字静立⑵扣脚左转 第二式揽扎衣 ⑴两臂挑举⑵屈膝下捋⑶跟步伸掌⑷转体平摆⑸上步收掌⑹跟步推掌 第三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四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五式单鞭跨步单鞭 第六式提手上势收脚提手 第七式白鹤亮翅⑴上步提按⑵跟步双推 第八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九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十式左搂膝拗步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十一式手挥琵琶撤步挥合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⑴进步右穿⑵上步穿扣⑶跟步打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撤步收手 第十四式抱虎推山跟步双推 第十五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十六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十七式搂膝拗步(右)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十八式揽扎衣⑴撤步下捋⑵跟步平掤⑶撤步收掌⑷跟步推掌第十九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二十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二十一式左单鞭跨步单鞭 第二十二式肘底看捶虚步看捶 第(二)段有12式 第二十三式左倒卷肱⑴收脚托掌⑵转身搂推 第二十四式右倒卷肱⑴收脚托掌⑵转身搂推 第二十五式左搂膝拗步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二十六式左揽扎衣 第二十七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二十八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二十九式右单鞭跨步单鞭 第三十式右云手⑴收脚云合⑵转身云转 第三十一式高探马<西南> 虚步探掌 第三十二式左分脚<左前> ⑴扣脚合手⑵提踵合掌⑶独立分脚 第三十三式右分脚<右前>⑴沉肘合手⑵独立分脚 第(三)段有7式 第三十四式践步打裁捶⑴落脚收掌⑵转体穿掌⑶上步搂托⑷弓腿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二起脚⑴翻身撇捶⑵上步钻拳⑶腾空二起 第三十六式披身伏虎⑴撤步伸掌⑵虚步握拳 第三十七式左分踢脚⑴沉肘合手⑵独立分脚

青年拳甲段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Word版

青年拳甲段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青年拳是中学体育课必修内容之一。它是长拳类型的套路,动作舒展流畅,具有鲜明的攻防意识。其套路按对打设计,拆开可以单练,合起来可以对练。通过练习可使学生了解攻防套路的形式和特点,并可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敏捷、合作的优良品质。 甲段单练共计15个动作,内容包括:拳、掌、勾3种手型,弓、马、虚、丁4种步型,冲拳、托掌、按掌、击掌、架掌5种手法及横肘1种肘法,缠腕1种拿法及弹踢、勾踢、踹腿3种腿法。套路结构有进有退、有攻有防,并有完整的起势、收势。 (一)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起势: (1)并步抱拳 两臂垂于身体两侧,随即两手握拳收抱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7 -2-3-1-1)。 (2)弓步十字手

左脚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拳变掌,两腕交叉向前平伸,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均向外;目视两手(图7-2-3-1-2)。 (3)虚步勾手 重心后移,左脚回收半步成左虚步;同时两掌变勾手分别向两侧后下方挂勾,勾尖均向上;目向左平视(图7-2-3-1-3)。 (4)上步对拳

左脚向前半步,右脚向前并步站立;同时两手握拳,直臂由两侧向前平举,拳心均向下;目向前平视(图7-2-3-1-4)。 (5)抱拳 两拳屈肘收抱腰侧,拳心均向上;目向前平视(图7-2-3-1-5)。 (6)并步按掌 两拳变掌由两侧向上划弧,至头顶时,掌心向下,手指相对,经胸前下落按于腹前,臂微屈;目向左平视(图7-2-3-1-6)。

1.上步架打: 左脚向左一步,身体左转180°,右脚上一步成马步;同时两手握拳,右拳向右冲出,拳眼向上,力达拳面,左臂屈肘上架;目视有拳(图7-2-3-2)。 2.右架打: 上体右后转180°,左脚上一步成马步。同时左拳落下由腰间向左冲出,拳眼向上,力达拳面;右拳屈肘架于头前上方,拳心向前;目视左拳(图7-2-3-3)。

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 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 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 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 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7、撇身捶 8、捋挤势(二)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第二段: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二)第三段:19、云手(三)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 1、白鹤亮翅 2、左搂膝拗步 3、左单鞭 4、左琵琶势 5、捋挤势(三) 6、左搬拦捶 7、左掤捋挤按 第二段 8、斜身靠 9、肘底捶 10、倒卷肱(四) 11、转身推掌(四) 12、右琵琶势 13、搂膝栽捶 第三段 14、白蛇吐信 15、拍脚伏虎(二) 16、左撇身捶 17、穿拳下势 18、独立撑拳(二)19、右单鞭 第四段 20右云手(三) 21、右左分鬃 22、高探马 23右蹬脚 24、双峰贯耳 25、左蹬脚 26、掩手撩拳 27、海底针 28 、闪通背 第五段 29 、右左分脚 30 、搂膝拗步 31、上步擒打 32 、如封似闭 33、左云手(三) 34、右撇身捶 35 左右穿梭 36、退步穿掌第六段 37、虚步压掌 38、独立托掌 39、马步靠 40 、转身大捋 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 43、独立跨虎 44、转身摆莲 45 、弯弓射虎 46、右搬拦捶 47、右掤捋挤按 48、十字手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动作名称及分解说明(修正版)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45式)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 动作名称及分解说明 (修正版) 一.起势(面向正南) 1.并步直立(南) 2.(左)开步站立(南) 3.双臂上掤(上举)(南)腕同肩高,手心斜向下 4.曲膝按掌(南)手按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二.右揽雀尾 1.(左)虚步掤手(南)左脚上步,脚跟着地,手向外划弧至腰 2.(左)弓步前挤(南)左手横于胸前,左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指向上 3.(左)扣脚抹掌(右45度)左脚内扣45度,右手向前抹掌,手心向左前方,指尖向上 4.(右)虚步掤手(西)右脚跟内碾,提脚上步,脚尖翘起,指尖与鼻同高 5.(右)弓步前挤(西)同上2,方向相反 6.坐腿下捋 右手收至胯旁,掌心向下,脚尖起 7.弓步前掤 身体左转时,右手渐至胸高,成右弓步时,腕同肩高 8.座腿托掌 9.扣脚按掌 身体左后转(面向南)右脚尖内扣,右掌向左前方按,指尖向上腕同肩高 三、左单鞭 1.撤步勾手(左脚撤步落点在左45度线上)

四、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A.上体右转时,左手举至左额上方,手心向前,右勾变掌 落于右胯前。 B.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向上至胸前,手心向上,虎口向上, 右脚跟内收后向前上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胸向南) 五、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胸向南) 2.曲蹲垂肘 六、左右搂膝拗步(东)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东)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 5.弓步搂推 6.提步摆挑 7.上步提按 8.弓步搂推 七、手挥琵琶(东) 1.坐腿掤手 2.弓步前推 3.开步掤举 八、进步搬拦捶 1.屈蹲按抱 两手心约10厘米 2.弓步平抹 3.坐腿回捋 4.立身拦掌(胸向东) 5.弓步打捶 九、如封似闭(东) 1.坐腿回抽 2.弓步按推 十、十字手 1.弓步分掌(胸向南) 2.屈蹲合抱 十一、左揽雀尾 1.上步提按 左脚左前上步(东南) 2.弓步搂推 3.坐腿下捋 4.弓步前掤 5.坐腿托掌 6.扣步按掌(胸向西南) 十二、右单鞭 1.撤步勾手 右脚向右后(东北)撤步,脚尖外碾落地2.马步平捋 (胸向西北)右掌心向正北 十三、右下势 1.弓步平搂 A身体右转胸朝东 B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西) C两手心相对,平举胸前与肩同高同宽,指尖向正东2.仆腿下势

青年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Word版

青年拳甲段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起势: (1)并步抱拳 两臂垂于身体两侧,随即两手握拳收抱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7-2-3-1-1)。 (2)弓步十字手 左脚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拳变掌,两腕交叉向前平伸,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均向外;目 视两手(图7-2-3-1-2)。 (3)虚步勾手 重心后移,左脚回收半步成左虚步;同时两掌变勾手分别向两侧后下方挂勾,勾尖均向上;目向左平 视(图7-2-3-1-3)。

(4)上步对拳 左脚向前半步,右脚向前并步站立;同时两手握拳,直臂由两侧向前平举,拳心均向下;目向前平视 (图7-2-3-1-4)。 (5)抱拳 两拳屈肘收抱腰侧,拳心均向上;目向前平视(图7-2-3-1-5)。

(6)并步按掌 两拳变掌由两侧向上划弧,至头顶时,掌心向下,手指相对,经胸前下落按于腹前,臂微屈;目向左 平视(图7-2-3-1-6)。 1.上步架打: 左脚向左一步,身体左转180°,右脚上一步成马步;同时两手握拳,右拳向右冲出,拳眼向上,力达拳面,左臂屈肘上架;目视有拳(图7-2-3-2)。 2.右架打: 上体右后转180°,左脚上一步成马步。同时左拳落下由腰间向左冲出,拳眼向上,力达拳面;右拳屈肘架于头前上方,拳心向前;目视左拳(图7-2-3-3)。

3.弓步托掌: 上体左转90°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变掌,由腰间向前上方托起,掌心向上,拇指分开;左拳变掌收回右腋下,掌心向下;目视右掌(图7-2-3-4)。 4.虚步挂掌: 重心后移,左脚撤回半步成左虚步;左掌由下向前上方挂至左耳侧,掌心向右;右掌变拳收回腰侧, 拳心向上;目向前平视(图7-2-3-5)。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最新)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最新) (一)竞赛类型分为:1、个人赛2、团体赛3、个人及团体赛 (二)套路竞赛运动员年龄的分组:1、成年组:18周岁(含)以上; 2、青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 3、儿童组:不满12周岁。 (三)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分为:1、单练2、对练3、集体演练成绩分为:甲、乙组。 注: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决定 (四)武术竞赛项目(wushu comptitive events) 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剑术其中剑术长度一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端。五、刀术六、枪术、七、棍术八、其他拳术九、其他器械。十、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十一、集体项目(集体拳术、集体单器械、集体双器械、集体软器械)。 其他拳术又可分为四类:一、形意、八卦、八极。二、通臂、劈挂、翻子。三、地躺、象形拳。四、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等。 其他器械又可分为三类:一、单器械。二、双器械。三、软器械。 (五)武术竞赛时裁判员服装(referee's costume) (1)裁判员应着赛会规定的统一服装,佩戴统一的裁判标志 (2)武术竞赛运动员服装(competitor's costume) 一. 比赛时,必须穿规定的服装 二. 服装上不得有多余的附带物。 三. 鞋子为武术鞋或运动鞋。 (六)竞赛场地: ——个人项目的场地为14米,宽8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为16米,宽14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 ——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 ——根据实际情况比赛场地应高出地面50—60厘米。 ——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比赛通则及评分标准: 1、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开始计时;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计时结束。 2、长拳、南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太极拳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3、青少年组和儿童组不得少于1分10秒。 4、裁判员组用两块表计时,时间不足的扣分,以规定时间的一块表为准。 5、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地完成相同方向的起势和收势。 6、裁判长对裁判员的评分有异议时,应在宣布最后得分之前进行调整。

最新武术套路规则

最新武术套路规则 最新武术套路规则一、武术套路规则 (一)竞赛的一般常识 ⒈执行裁判人员组成: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a组评分裁判员2-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c组评分裁判员2-3人。编排记录长1人,检录长1人。 ⒉竞赛按类型可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 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青少年赛、儿童赛。 ⒊竞赛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 ⒋竞赛年龄分组:成年组、青少年组和儿童组。 5.比赛顺序: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6.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4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 7.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8.得分相同的处理:个人分别以难度分高者、以完成高等级难度数量多者、以演练水平分高者、以演练水平扣分少者、以动

作质量扣分少者顺序排列名次。全能或团体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9、竞赛有关规定: (1)难度填报: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和必选主要动作,于赛前20天在规定网站填报“武术套路难度及必选动作申报表”,并确认打印,签字、盖章后寄往赛会(以到达邮戳为)。 (2)套路完成时间: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1分10秒。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对练不得少于50秒。集体项目为3—4分钟。传统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3)比赛音乐:规程规定的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 (4)比赛服装: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戴裁判等级标志;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装。 (5)竞赛场地:个人项目14米长,8米宽。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 (6)比赛器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定的器械。 (7)比赛设备:大型比赛必须配备摄像机4台,放像设备3台,电视机3台,以及全套电子评分系统和音响系统。 (二)评分标准与办法

吴式太极拳45式竞赛套路动作名称

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不仅有养生功效,还有技击作用,对现代人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预备式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抱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揽雀尾(八动)的另种打法: 1左抱七星后继打掤 2右掌打挤 3左掌沉采4弓步顶肘5左肩打靠 6右掌上挒 7 两掌回捋 8右掌前按。此种打法之意是,把原暗着的八门劲变为明劲。 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

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 七、肘底看捶(二动)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 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 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 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指第四动右掌下指 十四、扇通背(臂)(二动)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第九动左掌回捋第十动两掌交叉第十一动两掌高举第十二动两掌平分十六、转身蹬脚(四动) 第一动两拳交叉第二动提膝转身第三动两掌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 十七、进步栽锤(六动)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 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拳下栽 十八、翻身撇身锤(二动)第一动右拳上提第二动右肘下采 十九、二起脚(六动)第一动提掌开步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 二十、左右打虎式(四动) 第一动两掌合下第二动两拳并举第三动两掌回捋第四动两拳并举 二十一、双风贯耳(四动) 第一动两拳高举第二动两掌平分第三动两掌下采第四动两拳相对 二十二、披身踢脚(四动) 第一动两拳右转第二动两拳交叉第三动两拳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 二十三、回身蹬脚(四动) 第一动左脚右转第二动两拳交叉第三动两拳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二十四、扑面掌(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二十五、十字腿(单摆莲)(四动) 第一动左掌右捋第二动左掌继捋第三动右脚上提第四动右脚右摆二十六、搂膝指档捶(四动) 第一动右掌下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上步搬拦(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拳指裆二十七、正单鞭(六动) 第一动翻拳上步第二动右掌前掤(上挒) 第三动右掌后掤第四动右掌前按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解说

陈氏竞赛套路56式图解 (一)起势 1.并脚直立(面向南) 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 1。 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两脚趾抓地。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 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 2。 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 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二)右金刚捣碓 1.转腰搠臂身体微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拥出。见图11 3。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 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见图1 1 5。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 6。 转腰棚臂 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拥以腰带动手臂。两手臂拥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0。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 7、图.11 8。 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可跪膝。待右脚踏实时,右膝与脚尖对应,身体中正,可歪斜。转体右捋时采用气。

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长拳教案

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长拳)教案

肩平;目视前方。?带领大家按照 正常演练速度起练习。?跟随教师的动作节奏练习。 ?要求学生自主、积 极地进行练习,鼓励 学生互相指导和评 价。 (3 )左脚向右脚前上 步,脚尖内扣;左掌经右脚 掌心上向前上方穿出,臂内 旋,虎口向上, 右臂内旋, 屈肘收至腹前;目视左掌。 基本部分 6 5 分 钟 25、抡臂翻身 要领:(1)右脚经左脚后 向左侧落步,脚前掌着地; 身体向右上翻转;右臂向下 经体前向右上立圆摆起,左 臂向下立圆摆动;头向右上 转,目视右掌。 (2)两脚以脚前掌为 轴,身体继续向右上翻转; 两臂随转体向右立圆抡摆一 周,右臂摆至体右后方,左 臂摆至体前;目前左前方。 ?教师完整示范动作 ?教师边讲解边分解 示范 ?教师口令指挥与 学生一起分解练 习,突出重难点。 ?教师口令指挥学 生分解练习。 ?认真观察教师 示范动作。 ?跟着教师动作模 仿练习 ?听口令集体分解 练习 ?听口令集体慢速 完整练习 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讲解示范时组织队 要求: ☆教师示范动作标 准规范,讲解口令简 单通俗易懂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 动作,认真听

?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体会每个动作连 贯性的感觉。 教师讲解 ☆认真模仿动作练 ?集体纠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注意每个动作的规格要求。 (3)左腿屈膝向上提起,右腿独立支撑,右脚跟 离地提起,以脚前掌为轴,身体向左上翻转;两臂伸展随转体立圆抡摆。?教师口令指挥与学 生一起按正常演练 速度练习。 ?加速练习动作, 配合眼神和身 法。 基 本部分分 钟(4)身体继续向左下 翻转,右腿屈膝半蹲,左 脚向右脚前落步,脚尖外 展;左臂随体右侧下方; 头向左转,目视 、八.〉. 刖万。 26、弓步劈拳 要领:(1)左腿伸直左 脚跟离地,并独立支撑,右 腿屈膝抬起;小腿内收,右 脚贴靠左腿; 左臂向上摆至 头部左上方,右掌变拳经体 前向左上摆至头部左上方与 左掌心相击;头向右转,目 视前方。 ?要求学生自主、积 极地进行练习,鼓励 学生互相指导和评 价。 ?跟随教师的动作 节奏练习。 ☆抡臂翻身动作要求:抡 臂走立圆,抡臂时要体会 转如轮的感觉;翻转时要 注意身体重心的稳定性 ☆观察示范、听取要求, 结伴练习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风格独具,具有动作缠绕,曲折连贯;腰为主宰,以身带臂;对称协调,圆满灵活;刚柔相济,节奏鲜明;呼吸随势,意气势合。动作舒展柔和,静中有动,柔中带刚,舒缓中孕育着爆发。 第一段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提膝推按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第二段 二十二、云手(向右)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第三段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休闲三步踩2014年第四套ABC动作名称和口令表

休闲三步踩2014年第四套ABC 动作名称和口令表 C套路 1 推拉起始3步A 123 2 高A弓步3步B 123 3 转体还原3步A 123 4 回头照3步B 123 5 女士单奔3步B 123 6 高A还原3步B 123 7 踢腿对照2步B 12 8 双弓前A 3步B 123 9 扶腰对弓3步B 123 10 旋转风飞5步I 12345 11 还原步3步A 123 12 点头回望4步B 1234 13 双转双弓5步B 12345 14 还原步3步A 123 15 一字旋转3步B 123 16 转体扶腰3步A 123 17 还原步3步A 123 18 换位步3步A 123 19 云手双弓5步A 12345 20 还原步3步A 123 21 开展弓步回望5步I 12345 22 回还步2步A 12 B套路 1 还原步3步A 123 2 扫步踢腿5拍6步B 123打45 3 开式双弓2拍3步B 1打2 4 趣味步2拍3步B 1打2 5 还原步3步A 123 6 三步划船3步A 123 7 自行猫4拍5步B 123打4 8 旋转双奔5步I 12345 9 旋转还原3步B 123 10 穿针引线5步B 12345 11 旋转步3步B 123

12 同位双弓3步B 123 13 跳跃马蹄步5拍6步I 123打45 14 还原步3步B 123 15 背A侧行步6步A 123456 16 转体猫步6步B-A 123456 17 推拉起始3步A 123 18 对位耶步5拍4步A-I 12345 A套路 1 散花弓步5步B 12345 2 背A分展5步B 12345 3 还原步3步A 123 4 迂回弓步5步B 12345 5 行进双耶3拍4步B 123打 6 还原步3步A 123 7 太极弓步5步B 12345 8 对弓步3步I 123 9 对位马蹄步3步I 123 10 对位马蹄步3步I 123 11 吸腿步3步B 123 12 双飞燕3步B 123 13 还原步3步B 123 14 风雨同舟7拍8步B 1234打567 15 还原步3步B 123 16 转体还原步3步A 123 17 划船凤还巢8步B 12345678 18 小跳弓步3拍4步A 1打23 19 基本步3步A 123 20 还原步3步B 123 21 背猫漂移5步B 12345 22 浪漫玫瑰2步B 12

国家规定舞龙套路动作名称

09年国家规定舞龙套路动作名称圆潭卧龙 1、团龙起伏 2、龙盘柱尾起伏 3、龙翻身接东方龙造型 4、穿龙尾接跳龙起伏圆场 5、逆向跳龙行进 6、正反腾越行进 7、快速游龙 8、连续穿越行进 9、尾盘造型 10、大横八字花慢行进 11、连续左右跳龙 12、跳龙接摇船舞龙 13、大立圆螺旋行进 14、矮步圆场越障碍 15、首尾穿身 16、首尾内外起伏 17、首尾跳龙转位 18、曲线造型 19、换位跳龙行进 20、绕身舞龙

21、站腿舞龙 22、穿尾腾身 23、躺身挂腰四人组合舞龙 24、龙舟造型 25、立龙造型 26、龙脱衣 27、连续跳龙行进 28、斜盘跳龙磨砖 29、快速螺旋跳龙 30、直躺舞龙 31、龙腾九霄造型 出场列队行礼 舞龙规定套路评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规定套路 规定套路是根据舞龙技术发展的方向,所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舞龙基础动作和技巧动作,经过精心编排的套路。 规定套路的动作规格、顺序、方向、行动路线均不得改变。 规定套路比赛使用大会提供的公用龙具器材。 规定套路比赛不得替换龙头队员。 第二十五条规定套路的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 一、动作规格,分值为7分。 1.姿势正确,方法合理,配合协调,技术熟练,出色完成全部动作给予满分。 2.与动作规格有差距,轻微错误扣0.05分;明显错误扣0.1分,严重错误扣0.2分。 3.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最多扣0.3分。 二、布局、结构、精神面貌,分值为1.5分。 1.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动作顺序、方位、路线正确,有很好的表现力给予满分。 2.改变规定套路动作顺序,运动方向线路,每出现一次扣0.1分。 3.完成套路节奏松散,运动员精神面貌不足,缺乏表现力,根据程度扣0.1至0.5分。 三、音乐伴奏,分值为1分。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14日改编 第(一)段 第一式起势 ⑴并步直立⑵左脚开立 第二式右金刚捣碓 ⑴转腰摆手⑵转身右捋⑶擦脚后推⑷弓腿前棚⑸虚步撩掌⑹震脚砸拳 第三式揽扎衣 ⑴左转托拳⑵转腰分掌⑶擦脚合臂⑷马步推掌第四式右六封四闭 ⑴转体旋腕⑵下捋棚挤⑶左刁右托⑷虚步双按第五式左单鞭 ⑴左推右提⑵屈膝擦脚⑶转腰托掌 (4)马步推掌第六式搬拦捶 ⑴腰转摆拳⑵马步横击⑶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第七式护心捶 ⑴转腰栽拳⑵跃转抡劈⑶马步棚打 第八式白鹤亮翅 ⑴擦脚插掌⑵虚步分掌 第九式斜行拗步 ⑴转腰绕臂⑵踏脚擦步⑶收掌提勾⑷弓步展臂第十式提收 ⑴扣脚合手⑵收脚收手⑶提膝推按 第十一式前趟 ⑴擦脚下捋⑵转体搭手⑶转腰旋掌 [4]马步分掌第十二式右掩手肱捶 ⑴提膝刁收⑵擦脚合臂⑶马步掩手⑷弓步冲拳第十三式披身捶 ⑴右转腰掩肘⑵左转腰掩肘 第十四式背折靠 ⑴折叠缠臂 (2)拧腰折靠[侧弓步型] 第十五式青龙出水 ⑴转体绕臂⑵转腰缠臂⑶马步撩弹⑷马步迸拳第十六式斩手 ⑴摆脚翻掌⑵震脚切掌 第十七式翻花舞袖 ⑴旋臂伸掌 [2]跳转抡劈 第十八式海底翻花 ⑴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 第十九式左掩手肱捶 ⑴震脚收拳⑵擦步合臂⑶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第二十式左六封四闭

⑴转腰下捋⑵转腰前挤⑶虚步刁托⑷虚步按掌 第二十一式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第二十二式云手(向右) ⑴收脚摆掌⑵开步推掌⑶插步右云⑷开步左云 ⑸转腰摆掌⑹提膝横击 第二十三式云手(向左) ⑴震脚摆掌⑵开步推掌⑶插步左云⑷开步右云 第二十四式高探马 ⑴左转合掌⑵马步分掌⑶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第二十五式右连株炮 ⑴转腰捋棚⑵撤步刁托⑶跟步前推⑷撤步刁托⑸跟步前推 第二十六式左连株炮 ⑴撤步左捋⑵退步刁托⑶跟步前推⑷撤步刁托⑸跟步前推 第二十七式闪通背 ⑴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 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第(三)段 第二十八式指裆捶 ⑴转腰缠摆⑵震脚擦步⑶马步收拳 [4]弓步发拳 第二十九式白猿献果 ⑴转腰左缠⑵转采右缠⑶提膝冲拳 第三十式双推手 ⑴落脚收掌⑵虚步双推 第三十一式中盘 ⑴换掌前推⑵翻转挫掌⑶翻转挫掌⑷穿掌分手 ⑸擦脚合臂⑹马步提按 第三十二式前招 ⑴转腰旋腕 [2]虚步摆掌 第三十三式后招 ⑴转采活步 [2]虚步摆掌 第三十四式右野马分鬃 ⑴转体绕臂⑵提膝绕臂⑶马步穿靠 第三十五式左野马分鬃 ⑴提膝绕臂⑵马步穿靠 第三十六式摆莲跌叉 ⑴转身旋掌⑵折叠下按⑶收脚摆掌⑷摆莲拍脚 ⑸震脚握拳 [6]跌叉穿拳 第三十七式左右金鸡独立 ⑴弓步举拳 [2]提膝穿掌 [3]落脚采按 [4]擦脚摆掌 [5]收脚收掌 [6]独立穿掌 (第四)段 第三十八式倒卷肱 ⑴退步右推掌⑵退步左推掌⑶退步右推掌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十三式动作名称

太极十三式传承概况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十三式简称太极十三式,系杨露禅(1800-1873)之子杨健候(1839-1917)传于赫寿岩(1877-1975),赫寿岩为满族人,其父赫德宝在皇宫当差,善骑射,武功高强,赫寿岩从小跟其父学习各种武功,清未期考中武举人,之后从事镖师,擅长八卦,少林,红拳,太极诸般武学。尤其太极拳深得杨健候真传,1848年至解放后在北京开办武社。 1952年王殿祯老师拜赫寿岩为师,并被赫寿岩收为义子,追随赫寿岩20多年,是当今武术名家,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一生从事武术教练,桃李满天下。 太极十三式仿动物十三形 1、狮形:花圈手 2、猴形:单鞭 3 、蟾形:揽雀尾 4、鹤形:白鹤亮翅 5 、熊形:倒撵猴 6、凤形:斜飞式 7、蛇形:上上势 8、猫形:撇身锤 9、鹊形:下势 10、虎形:打虎势 11、马形:野马分鬃 12、鸡形:金鸡独立 13、龙形:云手 视频: 王殿祯老师演练:https://www.360docs.net/doc/5b6432160.html,/u60/v_NTI4NDgzNjE.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5b6432160.html,/news/2009/0416/article_10940.html 完全演练:https://www.360docs.net/doc/5b6432160.html,/v_show/id_XMzg5Njg0ODky.html

第一段 1、起式 2、左右花圈手 3、揽雀尾 4、斜单鞭 5、左白鹤亮翅 6、右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右搂膝拗步 9、左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白蛇吐信 12、进步搬拦锤 13、如封似闭 第二段 14、转身并步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右搂膝拗步 17、手挥琵琶 18、左右揽雀尾 19、斜单鞭 20、肘底捶 21、左倒撵猴 22、右倒撵猴 第三段 23、卧腿花圈手 24、斜飞式 25、海底针 26、闪通臂 27、翻身撇身锤 28、进步搬拦锤 29、上上势 30、揽雀尾第四段 31、正单鞭 32、左右小云手 33、斜单鞭 34、左高探马 35、提膝十字手 36、右蹬脚 37、右高探马 38、提膝十字手 39、左蹬脚 40、转身左蹬脚 第五段 41、落步搂膝 42、进步指裆锤 43、翻身撇身锤 44、进步搬拦锤 45、并步十字手 46、上步拍脚 47、退步打虎 48、转身打虎 49、左打虎势 50、打虎势 51、平拳 52、双峰贯耳 53、转身并步十字手 第六段 54、抱虎归山 55、右搂膝拗步 56、手挥琵琶 57、卸步揽雀尾 58、斜单鞭 59、右野马分鬃 60、左野马分鬃 61、左右花圈手 62、玉女穿梭 63、摔剑诀 第七段 64、大云手 65、穿手下式 66、右金鸡独立 67、左金鸡独立 68、并步十字手 69、阴阳混 70、马步倒撵猴 71、左右连环掌 72、翻身撇身锤 73、上步栽锤 第八段 74、整云手 75、抹身穿掌下式 76、并步十字手 77、右弯弓射虎 78、左弯弓射虎 79、上步右扑面掌 80、转身穿手下式 81、弯弓推掌 82、上步七星 83、退步跨虎 84、跟步跨上 85、转身扑面掌 86、十字手 87、收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