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 PPT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 PPT

3、分类诊断
➢ 结合病史和体检,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前者根 据病程是否>6周分为急性与慢性,后者根据发病是否与物 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具体见表1。
➢ 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荨麻疹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如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人工荨麻疹。
六、治疗
患者教育 病因治疗 控制症状
1、患者教育
➢应告知荨麻疹患者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患者,本病病 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除极少数并发 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该 病具有自限性,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2、病因治疗
①详细询问病史是发现可能病因或诱因的最重要方法; ②对诱导性荨麻疹,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③当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疹,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时,可考虑避免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④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且其他治疗抵
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 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的荨麻疹有一定的 疗效;
⑤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 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 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其他: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40mg/d,po, 4~5天后停药, 或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静脉或肌内注射,特别适用于重症或 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患者; (2)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0.2~0.4ml皮下或肌内注射,可用 于急性荨麻疹伴休克或严重的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患者; (3)儿童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可根据体重酌情减量;
诊断为慢性生物制剂或光疗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

¹;Hº»}>?¼½i¾}>?_b31¿}ÀÁÂÃD E<FG}¯Ä«¬BÅÆÇÈ}ÉÊ[ÀÁ¦ËÌÍÎ}Ï ÐÑPBÒÓ!0±²ÔiÕÖ×Ôi\ØÙ×ÔiÚÔi ÛÜÔiÝÞÔ}ßO3àábâ})ãÔ}­äåæ}QH3 ­äçèé3ÏÐêëìímî !9 ïðñòóôõ®-./ö÷øùúû0òóî =< üý~òóD®º}þÿ;×ÀÁ³ÕÖB±²!¸î J< üýס"#i×Ç$%B&®º'(0)*+Þêëì í,£}~-./!¸0òó}D®ºi012i345i 6789:iy;<Í=>i& ìí9:i?h@@A:B) hmî Cø£~éDEFíGHói NIi:hDJS$ Kð R KLLMK@LMNOPÕÖQ5}éRS@T5!¸UÌ n;×!0HÝ Bî N@O VM0 NFíGn-./;×! 0HÝÀ¦W0}&FíGòXYZí[\T1]î ¦a^ 0_p~`¡DEabicd'&e0 N;Kðî DP 18 fg ô Y Â×Ô@hò} h -./1 i :;<@ LM<î jýkl×ÇÀÁ ; I1i=<³J<}[ýk l ;×ÀÁ³NO U ̦¸} 1 i NO<@NO<-. /}Ãmn # 56©o18î ~é¦pABpAéq89 -./nr©üý!sn}J<:;<-./ÂÃPQ./î $9 Q7fgôtø³-./<DEuQ7} [ýõ®>? !$ ' éq}Svwx[y¦ ËÌÍÎ}×Oz{¦DEu<|Fî }~÷ ø³ni>?BDE<FG_`04°Ù× -./9Þ/i DJ×{ìíi /<-. /iË8PÕÖi`P L0(22 ×i < DE<FGmQ7î iêë #9 üýôí-./üý}4ÀJ <-./üý} ×× U ö }סì x ;H} ×Çq} SÃ;B4°V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上课讲义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上课讲义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2018版)
一、定义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及分类 五、病情评估 六、治疗
一、定义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 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 伴有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 间>6周。
二、荨麻疹的病因-外源性
分类
食物
药物 植入物 物理因素
病因
动物蛋白如鱼虾类、蛋类等 蔬菜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西红柿等 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等 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 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 林等 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用钢板或钢钉等
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
3、分类诊断
➢ 结合病史和体检,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前者根 据病程是否>6周分为急性与慢性,后者根据发病是否与物 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具体见表1。
➢ 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荨麻疹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如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人工荨麻疹。
六、治疗
患者教育 病因治疗 控制症状
剂时,可考虑避免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④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且其他治疗抵
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 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的荨麻疹有一定的 疗效;
⑤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 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 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免疫及非免疫因素激活肥大细胞活 化后释放组胺等一系列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导致特征性炎症的 发生。 ➢免疫机制包括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反应、IgE依 赖的I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活化等途径; ➢非免疫机制包括直接由肥大细胞释放剂或食物中小分子化合 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药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 等。

简化2019中国荨麻疹指南 20页PPT文档

简化2019中国荨麻疹指南 20页PPT文档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olopatadine: The molecule and its clinical entities Kaliner MA, Oppenheimer J, Farrar JR
奥洛他定显著降低瘙痒介质NGF过 度表达
奥洛他定显著抑制人结膜肥大细胞 组胺的释放,其抑制作用随着浓度 的增加达到平台期,不会破坏肥大 细胞膜,不增加组胺释放。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clin j Dermatol. 47 (7): 514-516.(ref 1) Zuberbier, T., et al.,. Allergy. 2019 Jul;69(7):868-87. (ref 3)
2019中国指南提出需行辅助检查的 情况
2019版中国荨麻疹指南

—强调持续性和隐匿性
特别指出: 慢性荨麻疹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clin j dermatol. 47 (7): 514-516.(ref 1)
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大 不相同
急性荨麻疹
食物 昆虫叮咬 病毒感染
接触 输血反应 药物反应
慢性荨麻疹
特发性 自身免疫 物理性 冷球蛋白 荨麻疹血管炎
• 既往个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
• 病程
• 感染病史
• 发作频率
• 内脏疾病史
• 皮损持续时间
• 外伤史

• 昼夜发作规律
• 手术史
• 风团大小、数目
• 用药史
• 风团形状及分布
• 心理及精神状况
• 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
• 月经史
• 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
• 生活习惯
• 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

荨麻疹指南解读PPT课件

荨麻疹指南解读PPT课件
6
Maurer, M., et al.,Allergy2011;66: 317–330. (ref 4)
荨麻疹的病因-外源性
分类 食物
药物 植入物 物理因素
病因 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 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 大蒜、西红柿等 腐败食物(不新鲜食物分解产生碱性多肽可促进组胺的释放) 食品添加剂 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
婴幼儿(遗传性),成人(常是获得性)
数月至数年 疗效中等-良好,常有剂量依赖性
常终身 无效
无 阴性
反复发热,乏力,关节/骨骼疼痛, 及其它全身症状,
常持续升高

常有
22
Krause et al,Allergy,2012.
荨麻疹治疗原则
尽可能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药物副作用
23
荨麻疹的治疗-病因治疗
荨麻疹分类
类别
自发性 诱导性 1.物理性
类型 急性自发性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人工荨麻疹(皮肤化痕症)(urticaria factitia/dermographic urticaria)
冷接触性荨麻疹(cold contact urticaria)
延迟压力性荨麻疹(delayed pressure urticaria)
自身抗 体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可考虑加用免疫 抑制剂、自体血清注射治疗或血浆置换等。
25
荨麻疹的治疗-控制症状
控制症状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则使用的原则,以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 案。
自身炎症病与CSU临床鉴别要点

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神经免疫相互作用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神 经肽类物质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性介质的 释放,从而参与荨麻疹的发病过程。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聚集现象较为常见。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个体对荨麻疹的易感性 增加。
环境因素
物理刺激(如冷、热、日光等)、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剂等)以及精神压力等环境因素可以诱发或加重慢 性诱导性荨麻疹。这些环境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途径参与荨麻疹的发病过程 。
一线药物
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线药物
对于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用免疫抑制 剂、生物制剂等药物。
使用方法
根据药物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方 式,如口服、外用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光疗
紫外线照射等光疗方法可用于治疗慢性诱导性 荨麻疹,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Chapter
治疗原则
01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健 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02
03
阶梯式治疗
长期管理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逐步升级或 降级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需要长期治疗 和管理,患者应定期随访,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特点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慢性荨麻疹,具有特定的诱因和临床 表现。
荨麻疹分类
根据病程、病因等可分为急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和特殊 类型荨麻疹等。

最新荨麻疹各种治疗方案(精品课件)

最新荨麻疹各种治疗方案(精品课件)

荨麻疹各种治疗方案荨麻疹(urticaria)属皮肤和黏膜的I型超敏反应。

由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活性介质所致,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肤斑疹或消化道症状。

西医诊断标准1。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样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痕迹。

2.慢性荨麻疹,风团损害反复发作,时间持续1~3个月以上.3.实验室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查可查到阳性结果;血清IgE水平增高。

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无发作,慢性者半年以上无反复。

2。

显效: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

急性者1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有轻度瘙痒;慢性者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小发作。

3.有效:慢性者经治疗,疹块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间隔时间略长,瘙庠减轻。

4.无效:急性者1周内、慢性者3日内疹块与瘙痒无改善。

中医类证鉴别1.风土疮:多见于小儿,常在春秋季发病,好发于躯干与四肢近端,表现为在生米大小纺棰形风团样皮疹,中心可出现水疱,甚或大疱、血疱,5~10天消退。

2.色素性瘾疹:风团消失后遗有黄褐色或棕色的色素斑,经搔抓或其他机械刺激后可再起。

3.猫眼疮:典型皮损呈环状或彩虹状,其色暗红或紫红。

并发症荨麻疹样血管炎,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体克、左心衰、双上肢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西医治疗荨麻疹的西医治疗专门针对顽固性皮疹、湿疹、荨麻疹,有效治疗深层过敏,增强机体抵抗过敏源的免疫能力,从根本上阻断过敏发生2、消除体内血热血燥,全面净化血液,改善皮肤微循环,迅速消除水肿、皮疹、风疹块等湿疹、寻麻疹样皮损3、强效抗氧化,改善血管调节功能,恢复机体自身供血供氧功能,保证各组织器官的细胞呼吸畅通4、激活人体自身抗炎功能,积极消除皮肤深层炎症和血管炎症,并防止受损部位进一步遭到外界感染恶化,防治湿疹、荨麻疹诱发的并发症状5、彻底清除皮肤毒素、血毒、脏毒,清除西药和中药等残留毒素,激活受损部位细胞的毒素自我代谢和屏障功能6、有效调节皮脂分泌,加速因红疹子、感染愈合后引起的老化角质及黑色素的剥落,平衡肌肤自身代谢功能。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引言: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红色、瘙痒、隆起的疱疹,通常会消失和重新出现。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4版)是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制定的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最新的诊疗方法。

第一部分:定义与病因一、定义荨麻疹是一种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特征为皮肤隆起的红色疱疹,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二、病因1.免疫介导荨麻疹: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包括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药物过敏等。

2.非免疫介导荨麻疹:与体温变化、运动、应激等因素有关。

3.特发性荨麻疹:病因未知。

第二部分:临床表现一、急性荨麻疹1.全身性瘙痒2.皮肤出现红色、隆起的疱疹3.结局良好,一般数小时至数天会自行消退二、慢性荨麻疹1.持续或反复出现荨麻疹疱疹,持续超过6周2.结局不一,有的会痊愈,有的会持续数年第三部分:诊断一、根据病史和症状1.病史:详细询问发作时间、消失时间、出现诱因等。

2.症状:红色、隆起的疱疹,伴有瘙痒。

二、实验室检查1.皮肤划痕试验:用尖锐器轻轻划破皮肤后观察是否出现红色、隆起的疱疹。

2.血清IgE水平测定:可用于判断是否过敏反应引起的。

第四部分:治疗方案一、避免诱因1.避免与过敏源接触2.避免剧烈运动、高温等刺激二、药物治疗1.抗组胺药物: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如非那根、氯雷他定等。

2.变应原免疫治疗:适用于过敏引起的荨麻疹,如单克隆抗体药物。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慢性荨麻疹,如环孢素A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具体的药方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整。

四、其他治疗1.冷敷或温水浸泡:可以缓解瘙痒、减轻红肿。

2.心理辅导和应激管理:对于因精神压力引起的荨麻疹可进行心理辅导和应激管理。

结语: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4版)是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制定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诊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23
18
二、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一线治疗: ➢ 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 以最小的剂量维持治疗。 ➢ 慢性荨麻疹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以延长至3~6个月,或更长时间。
2020-11-23
19
二线治疗 第二代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使用1-2周后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考虑到不同个体或荨麻疹类型对治疗 反应的差异: ➢ 可更换抗组胺药品种或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将原抗组胺药增加2-4倍剂量。 ➢ 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睡前服用,延长患者睡眠时间。 ➢ 联合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以提高抗炎作用。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感谢您的阅览
一、定义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及分类 五、病情评估 六、治疗
2020-11-23
2
一、定义
➢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 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 ➢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
2020-11-23
15
3、控制症状
➢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律使用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 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2020-11-23
16
一、急性荨麻疹的治疗 去除病因,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
2020-11-23
17
其他: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40mg/d,po, 4~5天后停药,或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静脉或肌内注 射,特别适用于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患者; (2)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0.2~0.4ml皮下或肌内注射,可用于急性荨麻疹伴休克或严重的荨麻疹 伴血管性水肿患者; (3)儿童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可根据体重酌情减量;
2020-11-23
3
二、荨麻疹的病因-外源性
2020-11-23
4
荨麻疹的病因-内源性
2020-11-23
5
三、发病机制
➢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免疫及非免疫因素激活肥大细胞活化后释放组胺等一系列炎症介质及细胞 因子导致特征性炎症的发生。 ➢免疫机制包括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反应、IgE依赖的I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以 及补体系统活化等途径; ➢非免疫机制包括直接由肥大细胞释放剂或食物中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 药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等。
2020-11-23
10
3、分类诊断 ➢ 结合病史和体检,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前者根据病程是否>6周分为急性与慢性,后
者根据发病是否与物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具体见表1。 ➢ 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荨麻疹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如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人工荨麻疹。
2020-11-23
2020-11-23
6
四、临床表现及分类
➢临床表现:为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作形式多样,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多伴有瘙痒。病 情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及喉梗阻等全身症状。 分类:见表1。
2021-23
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及体检 ➢应详尽采集病史并完成视诊、触诊等皮肤科专科检查,包括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缓解因素、病程、 发作频率、皮损持续时间、昼夜发作规律,风团大小及数目、风团形状及分布、是否合并血管性 水肿、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个人或家族的过敏史、感染病史或内脏疾 病史、外伤史、手术史、用药史、心理及精神状况、生活习惯、工作及生活环境以及既往的治疗 反应等。
11
六、治疗
患者教育 病因治疗 控制症状
2020-11-23
12
1、患者教育
➢ 应告知荨麻疹患者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患者,本病病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除极 少数并发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该病具有自限性,治疗的目的是控 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11-23
13
2、病因治疗
➢ 奥马珠单抗已经成功用于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热接触荨麻疹、日光性荨麻 疹及人工荨麻疹等。
2020-11-23
9
2、实验室检查
➢急性患者:血常规,了解发病是否与感染相关。 ➢慢性患者如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或对常规剂量的抗组胺药治疗反应差时,可考虑行相关的检查 (血常规、粪虫卵、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相关自身抗体和 D-二聚体等)。必要时可以进行变应原筛查、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甲状腺自 身抗体测定和维生素D的测定等。 ➢诱导性荨麻疹还可根据诱因不同,做划痕试验、光敏试验、冷热临界阈值等检测。 ➢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可提示机体对特定食物的敏感性,其结果对明确荨麻疹发病诱因有一定参 考价值,但对多数慢性荨麻疹发病诱因的提示作用较为有限。
①详细询问病史是发现可能病因或诱因的最重要方法; ②对诱导性荨麻疹,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③当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疹,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可考虑避免或用其
他药物替代; ④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且其他治疗抵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
2020-11-23
20
2020-11-23
21
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治疗有效
雷公藤、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或光 疗
2020-11-23
慢性荨麻疹治疗流程
22
诱导性荨麻疹的治疗
➢ 基本治疗原则同自发性荨麻疹,但部分诱导性荨麻疹对常规抗组胺药反应较差,治疗无效的情 况下,要选择一些特殊治疗方法,见表2。
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 关的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
2020-11-23
14
⑤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特别 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⑥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可酌情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自体血 清注射治疗或血浆置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