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一角》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校园一角》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校园一角》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课程开发背景与过程
1 2 3
背景分析
针对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熟悉度和兴趣点,以及美 术教学的要求,开发《校园一角》课程。
目标设定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技巧 和审美意识,同时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
内容设计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 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如实地写生、主题创作等。
讲解重点
针对学校的特色建筑、历 史文化和教育理念进行重 点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 解学校。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解答 问题增进他们对学校的认 识和理解。
多媒体教学辅助
图片展示
网络资源
利用PPT或电子相册展示学校的照片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的环境 和氛围。
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官网或相关网站获 取更多关于学校的信息,培养他们的 信息检索能力。
目标。
有序参观
组织学生按照预定路线进行参观 ,确保学生安全并有效利用时间

观察记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选校园一角 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并做
好记录。
讲解环节:详细讲解,深化理解
知识讲解
结合参观所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自然知识、历 史文化背景等,拓宽学生视野。
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看法,通过师生、生生间的 互动交流,加深对校园一角的认识和理解。
《校园一角》教学实
录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30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实录 •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 课程资源与开发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目录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校园一角”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观察、记录和表达等方式,引 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发现校园之美,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

校园一角 教学设计

校园一角 教学设计

校园一角教学设计校园一角教学设计《校园一角》作文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校园场景的特点,并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使用一些描写技巧,详细写出风景的特点,句子要流畅。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表达叙述能力,养成热爱观察的好习惯,感受一师范校园的美。

教学重难点:1.能够按一定顺序记录观察到的风景。

2.详细写出风景的特点,句子要流畅。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实地参观。

老师:你喜欢旅行吗?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们可以在旅行中放松,因为我们不太喜欢大自然。

今天,老师带学生们去了一次小旅行——第一师范学校(东方红校区)。

它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母校,享有“千年大学、百年师范”的美誉。

这所学校历史悠久。

它的前身是南宋的张嘴。

安静的仙桥海新校区风景秀丽,环境幽静。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校园。

师:在参观完之后了,我们会有一个小习作。

(板书:校园一角)我们先来看一看写作要求1.展示写作要求:A.选择师范学校东方红校区的一个场景,仔细观察并按一定顺序写下其特点。

b、风景的特点要具体,句子要流畅师:待会大家要根据小组观察的景物,仔细的观察并且还要有一定的顺序。

观察时还可以写下自己观察时感想和注意点记录下来。

在参观前,谁来回忆下,我们在参观观察是注意些什么?要怎么观察了?2.展示观察、回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1)根据风景的距离观察(2)根据时间的顺序观察(3)根据事物的动态变化观察(四)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行观察(动点观察)(五)按事物的不同特点和角度进行观察即描写事物时进行多角度的观察3.ppt出示观察要求a、选一处景物b、按顺序观察。

c、观察要有重点,整体感知,抓住事物特征。

d、观察要调动多种感观,要与联想结合。

4.分组确定参观地点,分组参观指定地点。

(文科大楼内花园、维明湖、情人坡、图书馆前后山竹林)二、小组交流参观感受老师:在大家的笑声中,我们的小旅行结束了。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校园一角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校园中的一个角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此教案,学生将学会用文字和图片详细描述一个校园一角的特点、功能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2. 引导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详细描述一个校园一角的特点、功能以及对自己的影响;3. 提供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和描述能力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平面图或照片展示校园一角的全貌;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3.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4. 彩色铅笔、彩色笔或其他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校园一角的平面图或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该角落的特点、功能以及对校园生活的影响。

可以提问如下:- 这个角落位于校园的哪个位置?- 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 它对校园生活有什么影响?2. 观察与描述(2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校园一角的细节,并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笔或其他绘画工具,将观察到的特点和功能绘制出来,并在旁边写下相应的描述。

鼓励学生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描述,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分享与讨论(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内容与同桌或小组成员分享,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细节和感受,以及对校园一角的理解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 你观察到的细节和描述与他人有何不同?- 这个校园一角对你有何特殊意义?- 你是否有什么改进建议或创意?4. 创作展示(20分钟)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观察和描述内容,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可以使用海报、PPT、手绘图等方式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改进建议。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校园一角实地观察,并进行更加深入的描述和分析;2.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摄影等方式,将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内容发表在校内刊物或学校网站上,与更多人分享。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校园一角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发掘校园中的一个特定角落,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探索校园一角,学生将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一角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确定校园一角的选择,并收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 设计课堂活动和教学资源。

-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

- 准备学生小组合作的任务指导书和评价表。

2. 学生准备:- 阅读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 准备笔记本、相机或手机等记录工具。

- 准备小组合作的任务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校园一角的选择背景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校园一角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与探索(3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校园一角进行深入探索。

- 学生利用记录工具,观察、记录和拍摄校园一角的各个细节。

- 学生可以采访周围的人,了解更多关于校园一角的信息。

3. 分享与展示(2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并展示他们对校园一角的观察和发现。

-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总结与评价(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探索校园一角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给予其他小组的评价。

- 教师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校园一角的观察和发现,设计相关的艺术作品、写作或摄影作品。

2. 学生可以组织校园一角的参观活动,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参与。

3. 学生可以将校园一角的观察和发现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如历史、地理、文学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拍摄作品。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描述校园环境的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校园一角,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教学重点- 描述校园环境的词汇和句型。

- 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准确描述校园一角。

#### 教学准备- 校园一角的照片或视频。

- 描述校园环境的词汇卡片。

- 学生分组讨论用的小黑板或白板。

####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校园一角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校园的哪个角落?为什么?”词汇学习(10分钟)1. 展示描述校园环境的词汇卡片,如“操场”、“图书馆”、“花坛”等。

2. 学生跟读并记忆这些词汇。

3. 通过快速问答游戏,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观察与描述(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校园的一个角落进行观察。

2. 每组学生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用学到的词汇描述他们观察的角落。

小组合作(15分钟)1. 每组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共同创作一篇关于校园一角的小短文。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和构思内容。

展示与反馈(10分钟)1. 每组学生轮流上台展示他们的小短文。

2. 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5分钟)1. 总结学生在描述校园一角时使用的好词好句。

2. 强调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 作业布置- 学生回家后,选择自己家中的一个角落,写一篇小短文,下节课带来分享。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描述校园环境的词汇和句型,还能在实际观察和描述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校园一角》作文教学设计

校园一角》作文教学设计

校园一角》作文教学设计校园一角》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校园的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2.把景物的特点写得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重难点:1.能按一定顺序写下观察到的景物。

2.把景物的特点写得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写作要求,审题立意1.导入:出示校园一角的图片(东面的小路)谈话导入,这是老师喜欢的校园一角,那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呢?二、指导写好写景作文的方法。

1.观察用眼看用鼻闻用耳听用手摸用口尝2.感受感觉想象三、研究刻画景物。

以迎春花为例。

迎春花在微风中摇晃着金黄的花瓣,散发出扑鼻的清香。

当花香沾在你身上时,你会忍不住深呼吸。

花香透进心底,带走研究的疲倦和烦恼。

四、以校园升旗台一角为例教学生怎样写校园一角构思、确定内容。

升旗台的构造:1.三级台阶2.一支旗杆3.台阶周围有鲜花除了升旗台本身,我们还可以简单提及周围的景物。

如:周围的大树,升旗台后是高大的教学楼。

我们如何把升旗台写得具体,写得好呢?我们要仔细观察:1.三级台阶宽度相同,使用深棕色的大理石,显得庄严肃穆。

2.旗杆一支银白色的旗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白光。

3.台阶周围有鲜花有红色、黄色、粉红色等五颜六色的花朵,像为升旗台绣上美丽的花边。

还可以简单提及周围的大树:1.描述树的特点时使用四字词语。

2.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

如升旗台旁边有两棵高大茂盛的大杨树,茂密的枝叶向四周伸展,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把把碧绿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它们又像是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庄严的升旗台。

还可以简单提及教学楼和行之路,但不需要详细描述。

升旗台后是高大雄伟的教学楼,那是我们读书研究的地方,每天我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升旗台前是美丽的行之路,路旁的展板上的名言警句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每个星期一,我们都会在升旗台前举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

响亮的进行曲响起时,我们整齐地排着队伍,有力地踏着步伐,向升旗台走去。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

校园一角教案【校园一角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堂校园一角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校园中探索、发现并学习知识。

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中的某个特定区域,如花园、图书馆等,并了解其功能和特点。

- 学习相关的知识,如植物、图书分类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进行知识探索。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 选择一个校园一角,如花园、图书馆等,并提前了解其功能和特点。

-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实物模型等。

2. 活动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校园中的一些特殊区域,如花园、图书馆等。

- 引发学生对这些区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活动展开(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一角进行探索。

-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记录下所见所闻。

- 学生可以拍照、绘画、写日记等方式记录。

4. 活动总结(15分钟):- 学生回到教室,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发现和体验。

-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校园一角的功能和特点,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的知识。

- 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5. 活动延伸(2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改进或创新校园一角的方案。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等。

- 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评价他们对校园一角的理解和探索能力。

2. 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和讨论的方式,互相评价和反馈对方的设计方案。

《校园一角》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校园一角》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校园一角》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贾老师: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热爱大自然。

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也分享幸福,是十分有意义的。

怎样写景呢?首先要去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有时还需要用嘴去尝一尝。

其次,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情景交融。

我们的校园很美,有花有草,有树有木。

我们一块儿去校园走走看看,去寻找校园里的“美”。

(贾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棵大松树下)贾老师:这是一棵雪松。

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一番考察吧!它位于什么地方?学生甲:它位于操扬的西北角。

贾老师:它像什么?学生乙:它像一座宝塔。

学生丙:它像一把收拢的大伞。

贾老师:颜色呢?学生乙:墨绿的。

贾老师:你们用手去碰碰看,有什么感觉?学生甲:要扎人,扎得手心很疼。

贾老师: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可不要碰我呀!如果把它当作人,它像谁?学生乙:像哨兵。

学生甲:像慈祥的老人。

贾老师: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花坛吧!(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花坛前)贾老师:我们的校园里一共有四个花坛。

我们先看这个大花坛吧!花坛里栽着些什么花,你们都认识吗?学生丙:我认识,这是月季花。

贾老师:颜色呢?学生丁:有粉红的、深红的、朱红的……贾老师:让我们再去看看喷水池吧!(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喷水池边)贾老师:喷水池呈什么形状?学生甲:像梅花的形状。

贾老师:水池里的水怎么样?学生甲:水很清,清澈可以见底。

水里还有几条金鱼在戏水。

贾老师:三座假山各像什么?学生乙:有的像要展翅飞翔的鹰,有的像盘坐着的老和尚。

学生丙:有的像一条竖着的鳄鱼。

贾老师:像什么全凭自己的想像。

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校园一角”,让我们写作文,有兴趣写吗?众学生:有。

我们有材料写的。

贾老师:我们先要看清题目,看懂题目的要求。

既然是“校园一角”,那么绝不是要我们写校园的全部,只是要我们写校园的一个局部,一个角落。

至于写什么,由你自己决定。

你应该选择你熟悉的、喜爱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一角》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贾老师: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热爱大自然。

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也分享幸福,是十分有意义的。

怎样写景呢?首先要去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有时还需要用嘴去尝一尝。

其次,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情景交融。

我们的校园很美,有花有草,有树有木。

我们一块儿去校园走走看看,去寻找校园里的美。

(贾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棵大松树下)贾老师:这是一棵雪松。

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一番考察吧!它位于什么地方?学生甲:它位于操扬的西北角。

贾老师:它像什么?学生乙:它像一座宝塔。

学生丙:它像一把收拢的大伞。

贾老师:颜色呢?学生乙:墨绿的。

贾老师:你们用手去碰碰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甲:要扎人,扎得手心很疼。

贾老师: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可不要碰我呀!如果把它当作人,它像谁?学生乙:像哨兵。

学生甲:像慈祥的老人。

贾老师: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花坛吧!(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花坛前)贾老师:我们的校园里一共有四个花坛。

我们先看这个大花坛吧!花坛里栽着些什么花,你们都认识吗?学生丙:我认识,这是月季花。

贾老师:颜色呢?学生丁:有粉红的、深红的、朱红的贾老师:让我们再去看看喷水池吧! (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喷水池边)贾老师:喷水池呈什么形状?学生甲:像梅花的形状。

贾老师:水池里的水怎么样?学生甲:水很清,清澈可以见底。

水里还有几条金鱼在戏水。

贾老师:三座假山各像什么?学生乙:有的像要展翅飞翔的鹰,有的像盘坐着的老和尚。

学生丙:有的像一条竖着的鳄鱼。

贾老师:像什么全凭自己的想像。

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校园一角,让我们写作文,有兴趣写吗?众学生:有。

我们有材料写的。

贾老师:我们先要看清题目,看懂题目的要求。

既然是校园一角,那么绝不是要我们写校园的全部,只是要我们写校园的一个局部,一个角落。

至于写什么,由你自己决定。

你应该选择你熟悉的、喜爱的内容。

因为你熟悉它,因为你喜爱它,你就比较了解它,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比如,怎样写校园里的那棵大雪松呢?可以先交代一下它的位置,它的形状,再写它的颜色;这是写它的静态。

也可以写它的动态,即当风轻轻吹过,松树是怎么摇动的,发出什么声响。

你如果想像丰富一点的话,可以把它比作一个人,他怎么跟你说话的?说了些什么? 如果你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就是一段美好的文字。

你们试着写一写吧!(学生习作后交流)学生甲:许多人一跨进我们的学校,都会惊讶地说,这个校园真美丽,真整洁。

的确,我们的学校有高大的教学大楼,有昂首挺立的松树,还有花坛。

花坛呈L形的贾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他写得很努力。

可是他这么写有什么缺点?学生乙:他先写了教学大楼,再写了松树,然后写花坛。

我认为前面话可以都不写,开门见山地指出: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

贾老师: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我们平时说话要简明扼要,写文章更要这样,不要绕弯子,绕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上去。

建议你采纳这位同学的意见。

学生甲: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

花坛不高,用白底红花的瓷砖砌成贾老师:砖头一块一块地向上垒叫砌。

这里该这么说,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

学生甲: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

第一个花坛里栽着菊花和一串红。

秋天,一串红开了贾老师:如果这么说,似乎更贴切些: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

学生甲: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

远远望去,火红火红的,胜似春光,真是名副其实的一串红。

菊花也争相开放贾老师:应该是竞相开放。

学生甲:菊花也竞相开放,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形态各异,绚丽夺目。

第二个花坛里栽的是蔷薇,有些是粉红的,有些是深红的;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则含苞待放。

当你凑过近闻一闻,顿时芬芳扑鼻贾老师:当你这是假设。

不如改成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

学生甲: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

第三、第四个花坛里相继种着白玉兰贾老师:将相继改成分别。

贾老师:为什么第三、第四个花坛就这么一笔带过学生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贾老师:对。

作文还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用面面俱到。

继续念下去。

学生甲:我们校园的花坛,一年四季,繁花似锦,花草欣欣向荣,群芳斗艳贾老师:冬季的花坛里也能繁花似锦吗建议你这样改,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学生甲: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花坛只是校园的一角,它却把咱们的校园点缀得异常美丽。

贾老师:点缀用在这里十分恰当。

结尾很好,小结全文,点明中心。

学生乙:我写的是喷水池。

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个喷水池贾老师:点出喷水池的位置。

学生乙:喷水池呈梅花形贾老师:写出了喷水池的形状。

学生乙:许多高低不平的假山耸立在里边贾老师:马路可以说高低不平,假山也能这么用吗?这四个字中须换一个字就行了。

换哪个字?另外,耸立用在这里也不妥。

学生乙:高矮不平。

贾老师:不对。

学生甲:高低不一。

贾老师:比原来好一些,但是还不贴切。

学生丙:高低不等。

贾老师:对。

一字之差。

意思迥异。

这样写可以使假山显得高一些。

把许多删去,耸立改成竖立。

前面要把假山写得高一点,后面要把假山写得低一点。

学生乙:高低不等的假山竖立在里边,假山表面凹凸不平,上面有些小洞贾老师:小洞改成小孔。

学生乙:上面有些小孔,左看假山是一个样子,右看假山又是一个样子,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贾老师:这句话引自哪首诗?学生乙:是《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贾老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

请你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假山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并且放了几盆美丽的花贾老师:两个句子没有递进关系,因此不必用并且;放了改成凸出的地方放着。

学生乙:假山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凸出的地方放着几盆美丽的花。

池中的水清澈透亮,水里的鹅卵石清晰可见贾老师:把水里改成水底。

学生乙: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大小各异,颜色不一。

小金鱼在这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

其中有一条特别可爱,在金黄色的小身子后面长着一条大尾巴贾老师:长着改成拖着。

学生乙:拖着一条大尾巴,在水中甩来甩去,游动起来,一摆一摆,好看极了贾老师:这部分写得有些口罗嗦,建议你改成:那些金黄色的小金鱼甩着大尾巴在清澈见底的水里游来游去,可爱极了。

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有时候,喷水池里的水会像一股清泉喷出来贾老师:有时候指代不清。

能不能换个说法,讲得清楚一些!学生乙:当贵宾光临我们学校的时候贾老师:这样一改,意思清楚多了。

喷水池里的水会喷出来吗?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喷出水来的?看清楚了吗?学生丙:是从假山顶上的喷水管里喷出来的。

贾老师:对呀,请你改一下。

学生乙:当贵宾光临我们学校的时候,从三个假山顶上的喷水管里喷出的水形状不一,有的像凉亭,有的似柳枝,有的如瀑布贾老师:三个比喻句,用上三个不同的比喻词像似如,词语有变化,很好。

学生乙:同学们都喜欢在喷水池前欣赏美景,交谈玩乐贾老师:同学们改成我们,这样一改,把我也放进去了。

前边交代过喷水池呈梅花形,因此,没有前后左右之分了,得将前改成边;欣赏美景、交谈玩乐改成逗留、交谈、玩耍。

学生乙:课间,我们都喜欢在喷水池边逗留、交谈、玩耍。

贾老师:很好,写得有声有色。

还有谁要交流?学生丙:我写的是雪松。

贾老师:请你念吧学生丙: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棵青翠挺拔的雪松。

树干是灰褐色的,树皮斑斑驳驳,好像一位百岁老人额头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贾老师:把爬满了删去,一位也删去。

学生丙:好像百岁老人额头上深深的皱纹。

雪松的树干笔直,有三层楼那么高,树冠下面大,上面小,顶是尖尖的。

近看像一座绿色的宝塔,远看像一把收拢的大伞;再远点看,它像一支绿色的、笔尖朝天的笔。

它的树叶是针叶,又短又尖,硬硬的,针叶长得非常茂盛贾老师:把长得圈去。

学生丙:针叶非常茂盛。

你知道它的针叶有什么用处吗?贾老师: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引出下文。

使文字严谨,语气连贯。

学生丙:原来针叶是用来储藏水分的。

据说,雪松可以活到一百到三百多岁呢贾老师:把一百删去。

学生丙:雪松可以活到三百岁呢雪松虽然没有擎天树那么高大,也没有梧桐树那么粗壮,可是无论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它总是昂首挺胸,郁郁葱葱。

每当微风吹过,它就发出一种亲切的声音贾老师:亲切改成沙沙的。

学生丙:它就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舒服,舒服。

早晨,同学们来到校园里时,雪松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双臂贾老师:伸出改成张开。

学生丙:张开双臂,热情地说: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探索知识海洋的奥秘;傍晚,同学们离开校园时,雪松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张臂举手,谆谆嘱咐:孩子们,做完功课,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学习呢贾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小朋友的文章真是一篇比一篇好。

听了你们念的文章,我很感动,看到你们的进步,我十分高兴。

小朋友,校园一角是属于写景的文章。

要写好它,首先要观察景物。

因为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必须要审题。

校园是范围,一角是对象。

你选哪一角要先考虑定当,然后确定观察的角度即位于什么地方看这一角,有时候,你可以移动,有时候,你可以不动,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地记叙。

当然,文章写好以后,还得反复诵读,认真修改,直到把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