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周测试题6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周测试题6

一、(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旋.(xuán)涡按捺.(nài)蜜饯.(jiàn)稍纵即.(jí)逝

B. 桑梓.(zǐ)鬈.(quán)发昭.(zhāo)示图穷匕.(bǐ)见

C. 混.(hùn)淆盘桓.(huán)喷.(pèn)香扛.(káng)鼎之作

D. 潜.(qián)伏佝偻.(lóu)拙.(zhuó)见戛.(jiá)然而止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不慊.qiàn于心泄露.(lòu)以死为尻.kāo 户牖.yǒu

B.呿.qū而不合辁.quán才惮.dàn赫千里鲋.fù鱼

C.莫之夭阏.è棺椁.guǒ鲧禹决渎.dú脚跗.fū

D.蜩.tiáo与学鸠鸟喙.huì缺甃.zhòu之崖葛絺.chī

3.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凭心而论污池笑容可掬蟊贼

B.呕心沥血枯槁犄角之势窠臼

C.曲高和寡数罟美轮美奂庠序

D.食不果腹皱折鞭辟入里嗔怪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初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

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倒金字塔型的“ 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

以至

..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

....,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

..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

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

....,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

....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

....,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

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9.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

在,画上者妙在,梦中者妙

在,胸中者妙在。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幻④丘壑深邃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俗语讲:日久见人心。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C.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等等。

D.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1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告诉孩子,你真棒!》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以什么方式爱孩子,怎么爱孩子,爱孩子的什么。

B.生态健康不仅包括人与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包括人居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C.由于没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顾虑,每到放学,总有许多孩子围着老师,仰着脸,热切地邀请——“老师,今天去我家!”

D.“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安徒生在他创作的《真爱让我如此幸福》中,开场一句话真实而生动地概括了自己的“童话人生”。

12.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

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大卫?科波菲尔》)

C、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一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下抗婚。(《家》)

D、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12分,每小题4分)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据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

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时间有相对的固定性:“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

自然节奏的关系”。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文化空间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神圣性、娱乐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选自邢莉《在第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13.下列关于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

B、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它不像农耕民族的民俗节日那样具体到某一天,它的节日的文化场域相对比较宽泛。

C、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一般在农历6—7月。这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D、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对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因而人类生存环境必须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

B、彭大雅《黑鞑事略》说“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孟珙《蒙鞑备录》说“其俗每青草为一岁”,从宋朝的这记载中可见蒙古族当时是以草木计年。

C、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并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它具有三大元素,即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和呈现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那达慕的文化空间。

15.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而他们创造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要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生产生活。

B、从已经举行过的大型那达慕看来,它们大多出于庆贺牧业丰收,而牧业丰收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相对固定。

C、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时间感受,所以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以草为参照。

D、对于人类学家,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22分,16、17、18题每小题4分,19题10分)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

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1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xx年下学期高三文科第6次周测语文答题卷

高三()班学号:姓名:成绩:

请把第1-18题填涂在答题卡的第21-38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2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带路沙”的写景角度。(4分)

三、(每空1分,共10分)

21.(1),,是知也。

(2)无欲速,无见小利。,。

(3),。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4),,颠沛必于是。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xx年下学期高三文科第6次周测语文参考答案

1. B【A按捺(nà),C力能扛(gāng)鼎,D拙(zhuō)见】

2. D(A不慊qiè于心 B惮dá赫千里 C鲧禹决渎dòu)

3. C(平心而论掎角之势皱褶)

4. C【A唇枪舌剑,B陷阱,D登录】

5. A【B望文生义。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近义词误用。“热诚”应改为“热忱”。D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6. B(A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褒贬不当。B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C电光石火: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D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此处不止两家,不合语境)

7.D【A搭配不当,“表现了……故事”。B杂糅,应去掉“距离”或“深入研究”。C第二句残缺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8.A(B句式杂糅,“还要靠制度保障”和“医疗机构正常运转”首尾连接杂糅,“调控”的主语也不明;C不合逻辑,由于句子偷换主语造成不合逻辑,“都能从中找到”的主语应该是“作者”;D是成分残缺,“出现理性捆绑感性”后面加宾语“现象”)

9.D【找出和上文对应的词语:“丘壑”对应“地上”,“笔墨”对应“画上”,“变幻”对应“梦中”,“位置”对应“胸中”。所以空格处依次应为④②③①】

10. A (B“心者思想也”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年月可现”后的逗号改为分号;C省略号与“等等”保留一个;D“小到家庭”与“大到国家、民族”之间的顿改为逗号)

11. A(B中“人居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逗号应为顿号。C中破折号应为冒号。D中“人生……童话”外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内)

12. C(应该是“觉民在觉慧鼓动下抗婚”)

13.D(“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错,原文是“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14.A(因果倒置。第一段“人类……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15.D (“只要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与原文“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不符合)

16.A(登:考中,考上。“进士”是科举考试时期的一种称号,不是官职,所以,“升职”的理解有误)

17.B(②表现马文升一心为国家考虑的崇高品格。③写马文升劝谏皇帝如何教导太子。④写马文升请求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百姓)

18.D(“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曲解文意,原文为“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意思是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在这里,舍之而离去)

19.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5分,得分点:班列、耆硕、推心、望)

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5分,得分点:非事、及、时事,辄、颦蹙)

20.(1)

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

③抒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答任意2点即可给满分)(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手法2分,分析2分)21.(略)21237 52F5 勵27404 6B0C 欌Nr34270 85DE 藞

WbmkKH29636 73C4 珄29190 7206 爆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