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分析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译文1、祭十二郎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
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
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
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
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
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
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
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因为勤勉,而它的荒废是因为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因为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能够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不过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不过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不过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翻译:因路远,信中的话简略,还不能了解你那里的情况,假使真的烧得干净,而全部没有了,这是我更要向你祝贺的原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新高考新视野2010-09-11 1250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早早晚晚过着愉快的生活,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同时,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那就是)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从武陵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死生,偏义复词,只指"生"),(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向您问好.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名句和译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名句和译文《原毁》韩愈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4、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留侯论》苏轼5、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进学解》韩愈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8、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赤壁赋》苏轼10、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11、江流有声,断岸干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2、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1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伶官传序》欧阳修1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此自然之理也。
1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译文: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八大家文言翻译(2)

八大家文言翻译(2)《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7、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8、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身者已廉乎?9、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8、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9、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分析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 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O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3、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唐宋八大家》14篇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一、《原毁》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够保全他呢?6.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译文: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件,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唐宋八大家 重要句子翻译(学生)

《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翻译:2.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翻译: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翻译: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翻译: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翻译:《留侯论》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翻译: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翻译: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6.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野草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翻译:2.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翻译:3.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翻译:《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3、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译: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的。
4、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译: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6、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译: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学业精进由于勤奋,荒废由于嬉戏玩乐;德行养成由于思考,败坏由于因循随俗。
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有司看不清;只要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担心有司不公正。
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译: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动一动便被责备。
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弃官职死在兰陵。
这两位大儒,说出来的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5、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
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6、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7、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8、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9、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1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11、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译:(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
2.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3.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译:(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新自处理。
《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
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后赤壁赋》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流动的江水发出响声,陡峭的江岸高峻耸立;山峦很高,月亮就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石头就露出来了。
才过了多久啊,以前的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2.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译: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一样的山石上,再爬上像虬龙一样弯曲的树干,攀登猛禽栖居的悬崖,俯视冯夷的深宫。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我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张中丞传后叙》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译:哪里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全部牺牲了,唯独自己蒙受耻辱求得活命的事?即使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样做,哎呀!(有人)却认为那么贤明的许远竟然会干出这种事来。
2.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译:在张、许二公防守睢阳之初,他们怎么会料到别人始终不肯来救援,因而就丢下城池逃走呢?如果这座城池不能守住,即使逃到别处又有什么好处呢?到了没有救援并且弹尽粮绝之时,带领这支因作战负伤残废、饿得瘦弱不堪的残余部队,总是想要突围出去,一定也是做不到的。
二公的贤能,他们的谋划是很精细的。
3.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尔。
译: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
4.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译:但是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认为叛军所说的是真的。
5.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译: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能一一计算;拥有强大兵力却坐视不救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6.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译: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吊祭人们所说的双庙。
7.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译:但看中了南霁云作战勇悍有力,不听南霁云苦苦请求救援的话,却硬留下他,为他准备了酒宴和歌舞,请南霁云入座。
8.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译: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
《送李愿归盘谷序》1.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译: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2.大丈夫之遇之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译: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在当朝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
3.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
译: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4.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译:啊,盘谷中的快乐啊,真是快乐无穷。
虎豹远离这儿啊,蛟龙逃避躲藏。
鬼神守卫保护啊,禁绝不祥。
《送董邵南序》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译:董生被推举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