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中肌步态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
康复评定 运动功能康复评定之步态分析(康复护理课件)

Ⅲ级:需监护或言 语指导 Ⅳ级:平地上独立
Ⅴ级:完全独立
能行走,但不能正常或不够安全,需1人监护或用言语指导, 但不接触身体。
在平地上能独立行走,但在上下斜坡、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或 上下楼梯时仍有困难,需他人帮助或监护
在任何地方都能独立行走。
4 实验室步态分析
主要观察步态的距离和时间参数特征, 运动学分析 如步长、跨步长、步频、站立相和摆动相
3 胫前肌无力步态
胫前肌无力时,由于踝背伸肌无力 ,患侧下肢表现为足下垂, 摆动期使髋膝屈曲角度加大,以防 止足拖地,又称跨阈步态。
4 股四头肌无力步态
由于伸膝肌无力,行走时患腿在支撑期 不能保持伸膝稳定, 患者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 ,使膝被动伸直,患者在支撑期常俯身用 手按压大腿,以便使膝伸直。
11 臀大肌无力步态
臀大肌无力时,伸髋障碍 躯干用力后仰,重力线通过髋关节 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 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形成仰无力时(髋外展肌群无力),髋无力外展,不能
维持髋的侧向稳定, 故患者在支撑期使身体向患侧弯,以依靠内收肌来维持 稳定,同时防止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向前摆动。 如果双侧臀中肌均无力,步行时上身左右摇摆,形如鸭 子走步,又称鸭步。
步态周期 步态分析的概念与目的
步态分析常用参数 步态分析的方法
步态
- 步态——是指行走时人体的姿态,它是人体结 构与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 表现,是诸多独立性功能的基本要素之一。
步行周期
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 间或过程,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站立相(支撑相)
从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 足尖离地的过程,
疼痛 步态
如患侧负重时疼痛,患者常缩短 患腿支撑相,以减轻疼痛,表现为 短促步。
1 臀中肌训练 曹晓东

臀中肌训练整理:曹晓东博士CSCS上海体能协会《体能训练》第三期臀大肌和臀中肌是臀部最大的两块肌肉,他们不仅对于身体向前和向上的运动,而且对于侧向和斜向动作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包含有臀部伸展的向前俯身动作时,人体会募集臀大肌和掴绳肌肌肉。
臀大肌也会引起大腿或骨盆向后运动(比如在进行上台阶和直腿硬拉、负重体前屈、深蹲、弓箭步等。
此外,臀中肌的作用是帮助骨盆体质稳定,使之在对侧上举或一支脚支撑时,不会向下旋转。
它也在肢体进行远离身体的侧向运动时起作用,例如:在髋部保持正直的情况下大腿向外运动。
在以四头肌为主导的跑步和骑车过程中(基本上以直线运动为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忽略臀中肌的作用。
但是,很多情况下,当臀部肌肉没有“承担相应的作用”时,由于股四头肌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膝关节疼痛。
“在对跑步引起的各种损伤进行评估时,我们都要考虑臀中肌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
”Sean Fyfe在最近的一篇文献中这样指出。
Sean Fyfe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澳大利亚运动理疗师,他认为:“很多运动员在跑动的过程中,都会由于臀中肌功能性不足而引起下肢肌肉过度使用。
我认为,臀中肌的力量与功能可能是高效跑动技术形成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臀中肌是深层肌肉,但Sean Fyfe指出,在跑动过程中,它的主要作用起稳定作用,在脚触地的过程中,它可以缓冲骨盆向异侧下方运动的力量。
这种对骨盆运动的反做用力可以防止髋部的过度摇晃,或防止所谓的“特伦德伦堡步态(Trendelenburg gait)”。
臀中肌力量不足,可以导致结构性过度负荷,并引用动作补偿发生,各种补偿性动作都是运动员慢性损伤的重要因素,包括:外胫夹(运动员在趾长屈肌劳损后,沿胫骨出现疼痛现象)、跟腱炎。
臀中肌练习方法提髋站在一个平台上,一支脚悬空。
练习时,最好前面有一面镜子。
首先保持髋关节、肩部在水平位置。
站立腿保持直立状态(不要弯曲!),悬空腿上下提-落。
为了增加练习的难度,可以在双腿踝关节上可以负重,也可以双手提哑铃。
臀中肌训练方法

臀中肌训练方法臀中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肌肉群,位于臀部,对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训练臀中肌可以有效改善臀部线条,增强臀部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臀中肌训练方法,帮助你有效锻炼臀部肌肉。
1. 深蹲:深蹲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训练臀中肌的方法。
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展,然后屈膝下蹲,尽量使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再站起来。
深蹲可以有效地刺激臀中肌和大腿肌肉,增强臀部力量。
2. 提踵:提踵是一种专注于训练小腿和臀中肌的运动。
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然后将脚跟抬起,尽量站在脚尖上,然后再放下。
提踵可以有效地刺激臀中肌和小腿肌肉,提高臀部的稳定性。
3. 爬楼梯:爬楼梯是一种可以有效训练臀中肌的有氧运动。
选择一个楼梯较多的地方,尽量走楼梯而不是乘坐电梯。
爬楼梯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和臀部肌肉,提高臀部的力量和耐力。
4. 臀桥:臀桥是一种针对臀部肌肉的训练方法。
仰卧于地面上,双腿弯曲并脚掌着地,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用臀部力量抬起臀部,使上半身和大腿保持一条直线,然后再放下。
臀桥可以有效地刺激臀中肌和腹肌,增强臀部力量和稳定性。
5. 侧踢:侧踢是一种专注于锻炼臀中肌的运动。
站立时,双脚并拢,然后向一侧跨出一步,将体重转移到该侧腿上,然后用力向侧面抬起另一条腿,使之与地面平行,然后再放下。
侧踢可以有效地刺激臀中肌和大腿肌肉,增强臀部力量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几种臀中肌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臀部肌肉,改善臀部线条,增强臀部力量和稳定性。
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受伤。
此外,训练时要逐渐增加难度和重量,以保持训练的效果。
当然,除了针对臀中肌的训练,还应该综合进行全身的训练,以保持身体的整体平衡和稳定。
希望以上介绍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训练顺利,臀部线条更加完美!。
臀中肌臀小肌训练方法

臀中肌臀小肌训练方法训练臀中肌和臀小肌是增强臀部力量和形成翘臀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针对这些肌肉的训练方法:1. 深蹲:深蹲是训练臀中肌和臀小肌的非常有效的锻炼。
站立直,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
保持背部挺直,腹部收紧,慢慢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或尽可能靠近。
然后用臀部的力量推动自己站起来。
重复做10-15次。
2. 臂直纹:臂直纹是一种可以有效激活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训练。
平躺在地板上,弯曲膝盖,双脚平放在地上。
然后,将臀部抬起,直到与上身和大腿形成一条直线。
保持1-2秒钟,然后慢慢放下臀部。
重复做10-15次。
3. 单腿桥:单腿桥是一种可以重点锻炼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训练。
平躺在地板上,右脚放在地上,左腿伸直。
然后,用右脚的力量将臀部抬起,直到与上身和大腿形成一条直线。
保持1-2秒钟,然后慢慢放下臀部。
重复做10-15次,然后换腿。
4. 登山步蹲:这是一种可以锻炼臀部的有氧运动。
开始在登山步蹲姿势中,左脚在前,右脚向后伸直。
然后跳跃交换脚的位置,使右脚在前,左脚向后伸直。
保持快速连续的节奏,保持20-30秒。
5. 静态臀桥:这是一种可以锻炼臀部肌肉的静态持续性训练。
平躺在地板上,双脚平放在地上,膝盖弯曲。
然后,将臀部抬起,用手臂支撑住上身。
保持这个姿势,腹部收紧,臀部和大腿保持平行,持续30-60秒。
请记住,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应该将这些训练方法纳入全身训练计划中,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足够的休息。
此外,如果您有健康问题或受过伤,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训练。
步态分析

运动中,不同的步态反应了损伤的肌肉如运动过程中骨盆摆动过大,臀中肌试验(+)称为臀中肌步态,通过训练臀中肌力量,达到5级可以改善下文介绍常见的步态及引起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临床步态分析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
正常步行并不需要思考,然而步行的控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足、踝、膝、髋、躯干、颈、肩、臂的肌肉和关节协同运动。
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或掩盖。
临床步态分析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协助康复评估和治疗,也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机理研究等。
一、概述(一)自然步态1、步行的基本功能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2、自然步态的要点(1)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2)上身姿势稳定。
(3)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3、自然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1)具备控制肢体前向运动的肌力或机械能。
(2)可以在足触地时有效地吸收机械能,以减小撞击,并控制身体的前向进程。
(3)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以及充分的支撑面。
(4)摆动相有足够的推进力、充分的下肢地面廓清和合理的足触地姿势控制。
(二)步行周期1、支撑相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60%,包括:(1)早期(early stance) 包括首次触地和承重反应,正常步速时占步行周期的10%~12%。
①首次触地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的动作。
参与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
首次触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②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
骨盆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参与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
③双支撑相支撑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地,由于此时双足均在地面,又称之为双支撑相。
臀中肌激活与训练方法

臀中肌激活与训练方法
臀中肌的激活和训练方法如下:
1. 侧抬腿:确保髋关节和躯干处于同一水平面,不能屈曲髋关节,应适当伸髋。
一天3次,一次15个,注意慢放。
2. 贝壳练习:利用弹力抗阻训练,做像贝壳打开一样的动作。
一天3次,一次15个,注意慢放。
3. 背桥进阶版:一天3次,一次12秒左右。
4. 腹桥进阶版:身体背侧、腹侧呈平面,避免出现肩胛骨突出、臀部翘起、背向下塌的现象。
一天3次,一次12秒左右。
5. 蹲:类似于锻炼股四头肌的蹲,区别在于躯干要前倾,进行弹力带抗阻。
一天多次,一次30秒左右。
6. 交替动作:躯干要直不前倾摇摆,大腿和地面平行,膝盖不超过脚尖。
每天每条腿多次,一次30秒左右,可交替进行。
7. 负重训练:拿一个哑铃进行负重训练,躯干要平直,膝盖不超过脚尖。
每天每条腿多次,一次30秒左右。
臀中肌激活和训练需要时间和耐心,要逐步提升训练的强度和时间,以确保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这些练习时,要确保姿势正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臀中肌步态分析

整理ppt
3
整理ppt
4
正常步态
初 始 着 地 期
异常步态
整理ppt
5
正常步态
支 撑 期
异常步态
整理ppt
6
正常步态
预 摆 期
异常步态
整理ppt
7
正常步态
摆 动 期
异常步态
整理ppt
8
整理ppt
9
方法一
方法二
屈膝单腿站立、身体前倾 保持平衡 、手臂缓缓向下 伸 、过膝交替训练臀中肌。
首先保持髋关节、肩部在 水平位置,站立腿保持直 立状态(不要弯曲)做伸 髋运动。
整理ppt
10
整理ppt
11
整理ppt
1
又称“臀肌失效性步态”、“臀中肌瘫 痪性跛行”。观察其骨盆和躯干的活动 情况,如发现其行走时一侧骨盆上下起 伏,躯干左右摇摆,或骨盆起伏 左右交
替,躯干反向摇摆,犹如鸭子走路,则 为鸭步。
整理ppt
2
• 臀中肌位于臀大 肌的深面,起于 髂嵴外侧,止于 股骨大转子。
பைடு நூலகம்• 收缩时能外展和 内旋大腿,是髋 部主要的外展肌 之一。
躯体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二、步态分析
(一)方法 1、定性分析 通常采用目测观察的方法获得
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分析。 2、定量分析 需要简单仪器或高科技设备采
集数据和分析步态的运动学和运动学特征。
(二)观察要点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步行周期 步行节律 疼 痛 膝关节 踝关节 足
测定时间参数
病人在规定距离的道路上行 走,用秒表计时,实测行走 距离不少于10米
步态分析
一、概述
(一)定义
人体在行走时的姿态 通过髋、膝、踝、足趾的一系列连续活动 身体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的过程 正常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骨 骼肌肉系统的协调工作
(二)正常步态的特征
稳定性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滑石粉或墨水使病人行走 时能在规定走道上或地面铺 的白纸上留下足印
(三)临床常见异常步态
1、肌痉挛步态 2、肌无力步态 3、关节强直步态 4、蹒跚步态 5、慌张步态
1、肌痉挛步态 1)偏瘫步态
2)截瘫步态
2、肌无力步态 1)臀大肌无力 2)臀中肌无力 3)胫前肌无力
使躯干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协调性
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参与,大脑对这些组织的控制
个体差异
后天经学习而获得,并随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 有所差异
(三)步态分析的对象
有步行障碍的病人
– 神经系统
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损伤 –中风、头部外伤、脑性瘫痪、脑肿瘤、脊髓损伤、脊髓 炎、尺、桡、胫、腓神经损伤等
4、蹒跚步态
– 小脑共济失调,步行摇晃不稳,不 能走直线,状如醉汉,又称酩酊步
5、慌张步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臀中肌步态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
臀中肌步态
又称Trendelenburg步态,即摆动侧骨盆下降、躯干向支撑腿侧弯。
当一侧臀中肌受损者行走时,其处于摆动相的健侧骨盆下降,躯干向患侧(支撑侧)弯曲。
同时,患侧肩关节下掣来代偿;由于骨盆下降使摆动相下肢相对延长,其髋、膝关节屈曲及踝关节背伸角度相应增大。
双侧臀中肌受损时,其步态特征为行走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子,故又称鸭步。
臀中肌
位置和起止点
扇形,较厚,位于骨盆的外侧面,臀大肌的深面和臀小肌的浅面。
(1)近端附着于:髂嵴前四分之三的髂骨外侧面,在臀前线和臀后线之间。
(2)远端附着于:股骨大转子的外侧表面。
-浅部肌纤维斜行穿过深部的后面。
-部分人的臀中肌与梨状肌和臀小肌融合。
-臀中肌转子囊将臀中肌腱和大转子分开。
作用
腿部最有力的外展肌肉,骨盆最重要的稳定肌肉。
(1)上固定:
整体收缩:使髋关节外展
前部纤维:可使大腿旋内
后部纤维:大腿外旋,但是此功能较弱。
(2)下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