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02030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5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59张PPT)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 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反成山。
• 12.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 (2)下列选项中,符合沉积岩两个突出特征的是(双选)( )
• A.具有层理构造

背斜:

向斜:
褶皱山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背斜
成谷
背斜
1 2 3
向斜
背斜
1 2 3
向斜
怎么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
(二)断块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
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
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②断层的分类: a, 断层位移以水平为主
B.具有气孔构造
• C.常含有化石
D.坚实致密
•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 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
• (4)在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 中以“女王头”(如上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 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你认为其“玉颈”变细是 受____________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于图中的 ________(填序号)。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课标要求:
在我国遥远的西北地区有两个小村庄……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安第斯山脉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褶皱山:阿尔卑斯山
褶皱山:安第斯山脉
• 一、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下

山地的形成(PPT)

山地的形成(PPT)
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断裂面 发生明 显的位移。
• (2)形成的地貌
谷地或低地 山岭和高地
渭河 华山
1.褶皱的基本形态是( )
A.高山和谷地
B.断层和裂谷
C.背斜和向斜
D.块状山地和陷落盆地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质作用
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内力作用
2.线路布局上,山区公路选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 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目的:①地形相对平 缓,减小施工难度;②尽量联系居民点)。
3.在线路形态上,山区修建公路和铁路需要呈 “之”型迂回前进,沿等高线修建。(目的:减小坡 度影响,利于施工,提高行车安全性)
滇藏公路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方式: 首选公路 线路布局: 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线路形态: 呈“之”字形弯曲迂回
总结
• 1、褶皱山
• (1)褶皱
挤压
• a.概念:波岩状弯层曲在强大的 性变形,产生背斜一系向列斜的
• b.基本形态:有 和
作用下,发生塑 。
两种。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 六大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碰张撞裂区区————裂高谷大或的褶海皱洋山系
• 2.断块山 •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
向斜、背斜的意义(应从哪里开挖油、气、水等 资源?):
背斜找石油、天然气,向斜找水。
背斜 天 然 气 石 油
向斜
含石油、 水 天然气、
水的岩层
☆研究背斜和向斜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1)背斜处找油气,向斜处找水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2)背斜处易建地下隧道

2020版高考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

2020版高考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断层是 X 区和 Y 区的界线, 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 X 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 Y 区, 但 X 区和 Y 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 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 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 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 X 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 而 Y 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 D 选项正确。第(2)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 区和 Y 区地表的 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 最可能原因是 Y 区海拔高于 X 区,再加上 Y 区地表起伏大于 X 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 C 选项正确。
读某地岩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 3~4 题。
3.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正确的是
A.甲
B.乙
()
C.丙
D.丁
4.该河
()
A.发育于断层处,岩层破碎,侵蚀成河
B.发育于地堑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C.发育于向斜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D.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
解析:第 3 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 流中,甲、丙、丁都位于向斜构造部分,向斜槽部比较坚硬,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不易形成河流,A、C、D 错误。 乙位于背斜顶部,易侵蚀成谷地,出现河流,B 正确。第 4 题, 该河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C 错,D 对。图 示岩层没有错动,没有断层形成,A、B 错。 答案:3.B 4.D

山地的形成(经典课件)

山地的形成(经典课件)

地壳运动:地壳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形成山地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形成山地
生物活动
植物根系:植物根 系可以固定土壤防 止水土流失
动物活动:动物活 动可以改变土壤结 构形成新的地貌
微生物活动:微生 物可以分解有机物 形成新的土壤类型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 样性可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平衡防止过度开 发导致山地破坏
形成原因:地壳运动导致岩石断裂 形成断层
断层山
分布:全球各地均有分布如喜马拉 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山体陡峭岩石裸露易发生滑 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旅游价值:断层山具有独特的地貌 景观是登山、探险等户外活动的热 门目的地
侵蚀山
形成原因:由于风化、侵蚀等自然作用形成的山体 特点:山体陡峭岩石裸露植被稀少 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 影响:对当地气候、生态、水资源等产生影响
山地的类型
构造山
形成原因:地壳运动、板块碰撞等 特点:山体高大、坡度陡峭、地形复杂 代表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 地质结构:岩石类型多样地层复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丰富
火山山
形成原因:火山喷发后熔岩冷却凝固形成 特点:山顶平坦坡度较缓山体呈锥形 例子:富士山、维苏威火山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地震、地热等
添加副标题山地的形成 Nhomakorabea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山地形成的原因
03 山地的类型
04 山地的影响
05 山地的保护与利用
添加章节标题
山地形成的原因
地球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

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29张PPT)

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29张PPT)

地形倒置 向斜成





2、探究:为什么“背斜成谷、向斜成 山”?(小组合作,4分钟)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相对坚硬,抗蚀形成山岭。
3、在课本P73图4.9上画一条穿过背斜和向斜的横 线,观察从中心到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
(小组合作,自己动手,4分钟)
背斜 :中心较老,两翼较新 向斜 :中心较新,两翼较老
AC为背斜 BD为向斜
岩层
褶 曲
形态

原始地貌 (内力作用)

侵蚀地貌 (外力作用)
岩层新 老关系
形成 地形
背 斜
向上拱起
向 斜
向下弯曲
山岭 山谷
山谷 山岭
中心老 两翼新 褶
皱 中心新 山 两翼老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
——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褶皱山
• 学习目标: • 1、区分、判别背斜和向斜,并了解其现实
意义 • 2、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一 、整体感知
自学教材内容,解决以下问题(自学为主,5分钟) 1、什么是褶皱? 2、列举你所知道的褶皱山。 3、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4、褶曲有哪几种形态?
二、孜孜以求
背斜 天 然 石气 油
向斜

假设这里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址在 背斜还是向斜?为什么?
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褶曲
实践意义
原因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道的良好选址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25张PPT)

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
中堆积而成的
7.下列地貌中属于断层一侧岩块相对下降的是( D)
A.华山
B、泰山
C、庐山
D、汾河谷地
读右图回答8 ~9题。
8.图中D处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A)
A.背斜、谷地、石油、天然气
B.背斜、山岭、石油、天然气
C.向斜、山岭、地下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
成》优质课件(共25张 PPT)
2020/8/27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1 2 3 4 5
1 2 3 4 5
背斜和向斜
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挤压
山岭
谷地
挤压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
倒置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判断背斜和向斜有什么意义呢
力作用,岩性 中心老

成 山
成 谷
疏松,易受侵 蚀成谷地.
两翼新
向下
向 弯曲
向 斜



向 斜
向斜槽部受挤 压作用,岩性 坚硬不易受侵
成 蚀,反而成山
山 地.
中心新 两翼老
阿尔卑斯—喜 玛拉雅山系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呢?
地质应用
石 天然气 油
含石油、天
然气、水的

岩层
归纳:背斜找油、气,向斜找水。
(3)C处的地质构造是 断层 ,谷地地形形成的 原因是 断层带。岩石破碎,易发育成谷
下部坡度小。 4、火山举例:长白山、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
讨论:火山活动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57张PPT)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课堂练习
3、下面四幅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请指出哪一幅是 流动沙丘构造图( A )
4、下列各种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D )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2.外力作用
使地表起伏状况
趋向平缓
课堂练习 1、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 B )
A、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力作用 B、云南的路南石林---流水侵蚀 C、华北平原----地壳下沉后流水冲刷作用 D、挪威的峡湾海岸----流水侵蚀
2.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沉积岩
•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变质岩
•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 如大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岩浆岩
冷却重凝熔固再生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 • 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
③ 变质作用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岩石)在一定 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 形式
岩浆活动
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塑造地表
1.内力作用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
生物

外力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