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伊利广告对比共42页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一、引言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一直以来都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本文将对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进行分析,包括市场地位、产品竞争力、品牌形象、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比较。
二、市场地位蒙牛和伊利均是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者。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蒙牛在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份额约为30%,而伊利的份额约为25%。
两家公司在市场份额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蒙牛略微领先于伊利。
三、产品竞争力1.产品品质蒙牛和伊利都注重产品的品质。
蒙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伊利则在原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优质。
两家公司的产品在品质方面都有一定的竞争力。
2.产品种类蒙牛和伊利都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牛奶、酸奶、奶粉等。
蒙牛在产品创新方面更加积极,不断推出新品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伊利也在不断扩大产品线,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品牌形象1.品牌知名度蒙牛和伊利都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知名品牌。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蒙牛的品牌知名度略高于伊利。
蒙牛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赞助体育赛事等活动,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2.品牌形象蒙牛和伊利的品牌形象都较为正面。
蒙牛倡导“健康、快乐、进取”的品牌形象,强调产品的健康价值和消费者的快乐体验。
伊利则强调“科技、健康、责任”的品牌形象,注重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
五、营销策略1.广告宣传蒙牛和伊利都在广告宣传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蒙牛通过明星代言和创意广告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伊利则注重情感营销,通过温馨的家庭场景和感人的故事传递品牌价值。
2.渠道拓展蒙牛和伊利都在渠道拓展上下了一番功夫。
蒙牛通过与超市、便利店等渠道的合作,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伊利则通过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效率。
六、市场前景蒙牛和伊利在市场竞争中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和消费升级,乳制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
蒙牛和伊利都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第一篇: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下面我将通过伊利、光明、三元这三家规模不同但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乳制品厂商与蒙牛的比较,来分析蒙牛在乳制品产业的相对经营状况主营业务收入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也反映市场规模的大小。
蒙牛5年来保持较稳定的增长, 反观伊利,市场增长动力不足,自08年起被蒙牛反超。
由于伊利后期转价格战为新品推广,逐步搬回劣势,于2010年缩小与蒙牛的销售差距。
净利润除07年外蒙牛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均保持较高的利润,相对而言,伊利净利润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尤其08年受三氯氰胺事件影响,两公司07年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伊利亏损更为严重。
总资产总资产显示企业规模的大小,蒙牛作为后起之秀总资产增长迅速,年均增71.8%,并与09年首次超越伊利。
伊利作为老牌乳制品企业总资产稳步增长。
年均增20.6%。
净资产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给乳制品企业带去大额亏损,直接导致净资产下降。
除此之外,蒙牛连年高额的净利润,再加上股东的再投入,使企业净资产高速增长,年均增长81.35%。
康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弱于蒙牛,其10年净资产恢复与07年持平,年均增长35.5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两家公司自净资产收益率走势均已08年为最低点成V字形,伊利的所有者权益获利能力始终低于蒙牛。
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
由于净利润的大幅亏损导致两公司销售净利率大幅跳水,自08年后两公司业绩稳步回升,距离逐步缩小,并从09年起趋于稳定。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
两家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均逐年增加,说明其销售能力增强,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提高。
08年蒙牛首次超过伊利,09、10两年两公司基本持平。
核心指标分析结论• 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看,蒙牛和伊利的走势均以08年为最低点成V字形,说明其08年盈利能力骤减,反映出三氯氰胺实践带给乳制品行业的大幅震荡。
蒙牛伊利分析对比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分析分析分析对比的思考对比的思考(内部内部分析分析分析资料资料资料,,注意保密注意保密))不论我们有意还是无意,总会将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放在一起比较。
也许是两家企业的渊源太深,也许是两强争霸的局面迎合了大众的娱乐要求,也许是两家企业在运营举措方面实在是太相似,但客观的说两家企业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
伊利能够发展到今天,是乳品行业的个案,蒙牛能够快速发展,也是乳品行业的个案,两家企业在每一年的发展当中,都会面临不同的边界条件,两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不一样的,两家企业的发展动力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样是举重,在地球上举100公斤就是力士了,而在月球上举100公斤基本上属于弱弱。
而实际上伊利和蒙牛的比较实际上已经成为外界评价伊利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为后进者,蒙牛所承载的心理压力并不大,本身是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
但是,作为伊利,占据乳业榜首的位置其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其经济意义。
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1、 企业成长指标 项目2005年 2006年 差异 销售成长率39% 34% -5% 净利润增长率22% 17% -5% 总资产增长率 12% 38% 26% 从伊利的三项主要成长指标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
以超过100亿的规模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虽然净利润的增长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总资产的增长有些疑惑,因为按照伊利的正常运营而言,总资产的增长不应该有这样的速度。
参照伊利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发现,伊利两年的负债率提高了8%,也就是说伊利加大了贷款的力度。
能够解释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的是,固定投入的增加(伊利在生产布局方面已经落后于蒙牛),而且要迎接奥运会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但是不支持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似乎更充分,因为作为快速消费品中的快速消费品,资金的回笼和周转应该都是非常迅速的,不应该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蒙牛VS伊利分销渠道途径ppt课件

市场竞争能力的差异
蒙牛
渠道策略: 一反“水到渠成”,巧用“渠道水成”。先
做市场、再做产品。
一,“公司直营+经销商配送”,为直销扁平平台式渠道 分销模式。
二,“公司直营+第三方物流商配送”,为直销扁平网络 式渠道模式。
三,“传统代理经销”,为金字塔垂直式渠道模式。
产品策略
产品开发上紧紧以客户为中心,把握市场信息, 及时更新产品,以满足顾客要求。
“渠道越多元化,对销量的增长越有利。”
利润差异
伊利蒙牛财务概况:
金额(百万元)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0
伊利蒙牛收入概况
伊利收入 蒙牛收入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不过,并不是蒙牛所有的经销商均参股。除了这种紧密型的渠道 管理方式外,蒙牛同时采取一种松散型的合同模式管理更多的经销商, 通过合同契约约定来进行合作。在这种关系中,蒙牛通过长远的目标 激励和广阔的利益空间来实现对经销商的鼓励和掌控。
蒙牛的渠道采用了直营公司和经销商并行的策略。当地销售负责人 可以占有蒙牛直营公司的一定股份。而蒙牛通过城市经理、区域销售 中心来支持更多的经销商。
注:2009年中粮蒙牛合作:中粮联手厚朴61亿港元入股蒙牛,收 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银牛:5.78% 金牛:2.11% 牛根生: 3.96% 牛根生其他一致行动人:3.33% 中粮+厚朴:20.03% 其他 公众股东:64.79%。
渠道结构
伊利
蒙牛
蒙牛采用了三层渠道的分销结构,即生产商— 分销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遵循了传统 的乳品分销结构,每个事业部分别负责本部旗下 的分公司和经销商,经销商负责二级批发商、组 织购买者以及大型的零售终端,二级批发商负责 中小型零售终端,包括中小型超市、仓储式商店、 西饼屋等。分公司下设渠道组织与经销商制下设 组织一致。
伊利与蒙牛的对比

伊利与蒙牛的对比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8 亿多元,建设标准化奶站、奶牛小区,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作为自己核心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力争在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并实现销售收入与自由现金流的动态平衡,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伊利的营销策略伊利放言争做中国乳业第一,全力打造“中国伊利”这一全国性品牌。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伊利必须进行战略调整。
分析伊利的战略包括几个主要内容:1地域扩张,进行全国性市场布局。
2选择全国性市场扩张的策略,策略有三种:(1)用现有的强势产品进行地域扩张;(2)资本运作+新产品;(3)以上述两种策略中的一种为主,进行混合型扩张。
3配合扩张策略实施销售渠道改造。
4品牌重新定位,以适应全国性市场策略。
1地域扩张策略在地域扩张过程中伊利选择了混合型扩张策略,突出资本运作与新产品策略的威力。
2001年9月16日,伊利北京乳品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投资1.1亿元,日处理生奶能力200吨,主要生产保鲜盒装奶、酸奶,这标志着伊利进军巴氏杀菌奶领域的开始,正式与光明、三元正面交锋。
随着北京工厂二、三期工程开展,日处理生奶能力达500吨之后,在华北地区的保鲜奶、酸奶市场中光明、三元、伊利三大巨头,尤其是伊利与三元,究竟谁最终执市场之牛耳,目前成为一个悬念。
伊利全力进攻保鲜奶、酸奶市场,通过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来实现地域扩张的目的,这是基于液态奶各类产品市场吸引力的客观事实。
从目前国内液态奶各类产品的产量占比及今后发展趋势分析,杀菌奶的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要明显强于灭菌奶。
蒙牛与伊利企业产品对比

伊利2006年 度共推出新品65 款,平均不到一 周就会推出一个 新品,产品线从 低价格到10元包 办。值得称道的 是,伊利“巧乐 滋”这一老品牌 在2003年创造了 2亿元惊人业绩之 后,继续在2006 年创造了四亿元 的销售额。
冷饮产品PK
蒙牛也推出一系列的产品, 其中的“随变”、“绿色心 情”也有不俗表现。
蒙牛简介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 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 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 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 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到目 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 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 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 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 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 “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 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 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 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创业7 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 速度”和“蒙牛奇迹”。 2008年9月19日,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撤销内蒙古蒙牛乳 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产品中 国名牌产品称号。
伊利:“政府” 营销
•
蒙牛:“公益”营 销
伊利深吟“政府”营销之道, • 蒙牛绝对是顶尖的营销高手, 在方面长期投入巨大,无论是对 他们的“送奶工程”,极大的 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伊利都 增强了消费者对蒙牛的忠诚度。 做得比较出色。2005年末伊利 投巨资3000万元支持地方基础 但最为经典的显示蒙牛公益营 设施建设。另外,伊利在中央党 销真功夫的篇章,莫过于蒙牛 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新农村 在获得产品创新大奖时总裁杨 · 新发展· 新机遇”为主题的“建 文俊的演讲。他说:“特仑苏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活动中, 由于伊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蒙语‘金牌牛奶’的意思, 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带领 我坚信,在民族乳业同仁的共 500万农牧民发家致富,荣获 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 实现‘让所有的中国人,首先 企业”称号。另外,伊利的高利 税是其政府营销最有力、最简单、 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 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其纳税总额 的梦想!’一定能让所有的中国牛 已近50亿元。 奶,都成为全世界的‘特仑 苏’!”
蒙牛VS伊利,特仑苏与金典

3、广告对比 (1)特仑苏
“金牌牛奶,特仑苏人生”是特仑苏第二阶段的传 播主题,这句广告语将特仑苏提升到一种文化的 高度,特仑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 为了强化这一诉求,特仑苏甚至编写了一些小故 事放在产品包装箱内,着力营造一种或浪漫、或 温馨的生活场景。 文化的诉求使得特仑苏跳出了产品和技术的比拼, 有效的回避了自身的劣势,也与金典拉开了品牌 档次。特仑苏在这一回合的交手中仍占上风。
蒙牛VS伊利 ---关于特仑苏与金典的案例分析对比
2005年蒙牛乳业推出了旗下高端品牌“特仑苏”, 就此拉开了国内液态奶产品升级的帷幕。作为蒙牛的 老对手伊利自然不甘示弱,随后以“金典”牛奶的上 市作为回应。
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的
乳制品生产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 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年成立, 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 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 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 国第一。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 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蒙牛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主 席为牛根生。
金典的包装
金典采用金黄与白 色作为主色调,与 “金典”的名称和 品牌成熟、稳重的 个性倒也相符,但 整体外观和设计都 有模仿特仑苏的嫌 疑,缺乏明显的差 异化和原创性,让 消费者对品牌产生 了负面联想。
5、结语
2005年蒙牛“特仑苏”上市。 随后一年后,伊利以“金典”牛奶的上市作为回 应,与“特仑苏”展开了高端消费人群的争夺战。 我们通过对两大乳业巨头各自的操作手法和攻防招 式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总结 和学习的地方。同时,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有 所借鉴,在营销上变得更为成熟与理性,这是我们 最大的收获。 。
1、品牌文化、产品介绍
蒙牛与伊利的广告营销策略分析

伊利与蒙牛的品牌名称及优劣点
• 蒙牛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其前景发展广阔, 然而同伊利相比它又具有明显的不足。 • 首先“蒙牛”这个企业名称就有局限,乍 一听“蒙牛”这个词,感觉就是内蒙来的 内蒙来的 牛,有点粗鲁,土气,不会给人积极的, 有点粗鲁,土气,不会给人积极的, 美好的心理感受。 美好的心理感受。 • 而“伊利”这个名称顺口响亮,又很含蓄 顺口响亮, 顺口响亮 又很含蓄, 没有明确的含义,在人们的第一反应中不 会因名而义,人们反而会通过其产品和企 业形象来反记住它的品牌名,一提伊利人 们想到的就是牛奶大王,是那种时尚男女 时尚男女 及白领阶层喝得牛奶。 及白领阶层喝得牛奶。
伊利集团的奥运推广模式
• 在通过消费者调研报告,以及对现有运动 员和运动队的分析、排序之后,伊利最终 筛选出了刘翔、郭晶晶、易建联、乒乓球 运动队、羽毛球运动队、花样游泳运动队 等代言人和代言团队。 • 伊利在 伊利在奥运会开、闭幕式前后购得的累计 60秒钟的广告“第一位置”,成为了奥运 会开幕式上,除了点火仪式外让人印象最 深刻的民族符号之一。无论是在人们对奥 运会开幕式屏息翘首的那一瞬期待中,还 是在开幕式结束后观众难以自己的激情里, 伊利“有我中国强”的话语符号和背后所 代表着的民族精神,不仅被13亿中国人牢 牢记忆,更被全世界逾1/3的人口了解和欣 赏。
蒙牛与伊利的广告 营销策略分析
制作人:11805陶文彬
蒙牛之道
蒙牛利用公益事业打造企业形象, 吸引公众注意力
• 2003 年率先捐款、捐奶 1200 万元抗击非典; • 2004 年为全国教师捐奶 3000 多万元; • 2005 年出资 1000 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市奶牛风险基金的 设立; • 2006 年积极响应温家宝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 500 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受益小学生达到 6 万多人, 总价值达 1.1 亿元。 • 2007 年,蒙牛乳业集团再度选择 500 所小学,继续开 展免费送奶活动。 • 2008 年,率先向遭遇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的南方地区捐助 1000 万元,向遭受重大地震灾害的四川地区捐赠超过 1200 万元。 • 董事长牛根生更是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 金”,用于开展各类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