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及光明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和财务战略的对比分析

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和财务战略的对比分析

历史分析:伊利股份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年下降,是因为其产能扩 张的缘故,比光明乳业要低一些,但应该还是相对安全的水平。
同业分析:与光明乳业比较,伊利股份在资产流动性上没有优势,甚至 可以说,光明乳业的流动性更好一些。
二、财务指标体系及其“三维分析”
表3:偿债能力的历史和同业对比分析
指标 负债权益比 负债资产比 利息保障倍数
自由现金流量/销售收入总额 -2.11% -2.47% 9.19% -0.20% 1.45% 0.53% 0.34% 1.45%
注:主营业务收入的先进含量=(销售和劳务所获现金/主营业务收入);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性净现金/销售收入);净利润现金含 量=(经营性净现金/净利润);总资产获现率=(经营性净现金/总资产).
一、公司简介——光明乳业
50年代
公司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年全国,立志实现“全国一片光明”

2002年8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1.5亿A股,当

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

2002
现在
2005年受到“早产奶”事件 影响,现努力进入百亿元规
模的第一阵营
一一、、公公司司简简介介——光明乳业
二、财务指标体系及其“三维分析”
1
历史比较 分析
2
行业比较 分析
3
构成比较 分析
二、财务指标体系及其“三维分析”
表1:盈利能力的历史和同行业对比分析
伊利股份
光明股份
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2 2003 2004 2005
净资产收益率 8.15% 10.23% 11.57% 12.92% 14.34% 15.18% 15.51% 10%

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

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

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伊利、蒙牛战略对比国内乳品业的“龙头”伊利公司,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长业绩,获得了很多让人艳羡的荣誉。

同时,近年来崛起于同城的蒙牛公司.也因快速成长和成功扩张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其中蒙牛和伊利可以说是处在乳品业的龙头企业。

下面将从两家企业的发展过程来进行战略对比。

1. 行业进入。

(先入者与后入者?)伊利:善用时机的先动战略。

先动战略是指抢先进入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上的领先、对稀缺资源的先占以及消费者存在转换成本这三个因素获得先占优势。

伊利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善用时机的先动优势。

如伊利在奶源基地建设、“草原概念”倡导、借力媒介资源、产品和通路开拓等方面基于先动战略而强化了竞争力。

其后续成长与最初奠定的基于先动优势的基础不可分割。

在行业竞争尚不激烈的“黄金时期”研发出“黄金产品”,抓住机遇迅速占领市场,使伊利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伊利在取得了成功后采用了柔性的动态能力提升战略,持续的产品开发,设备提升以及柔性地根据情况的变化采用更加适应市场的经营模式,这使得伊利作为市场先入者很好的保证了自己的地位。

蒙牛:母体企业的资源吸附战略。

早期的乳品业由于技术、运输和产地依附等原因地域限制比较严重,基本上是处于“南北分制”的状态。

而伊利当时则是在北方地区的乳业巨头,是内蒙古民族产业的骄傲。

这样蒙牛作为一个新建的小企业就具有很强的资源劣势。

但是蒙牛的创业者牛根生是从伊利集团走出来的,拥有强大的网络关系体系,同时对伊利的运作和资源都有深入的了解。

新建之处的蒙牛没有把伊利作为竞争对手,而是以很低的姿态跟随其后,其产品和工艺与伊利并没有多大区别:设备供应商相同,渠道销售模式类似,牛奶和包装原料等也没有多大差异。

蒙牛不但在产品资源上吸附与伊利,还很好的主导企业和地区资源的免费搭乘战略。

蒙牛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创建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

殊途同归光明乳业VS伊利集团

殊途同归光明乳业VS伊利集团

雅 自 然 , 正 在 全 身 心 地 品 尝 伊 利 牛 确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2 0 0 5 年我
奶,脸上充满幸福感。它的文案“感 国乳制品人均年消费量达到 1 0 公斤,
受心灵的天然牧场”,充满诗情画意, 总产量达到 1350 万吨;2030 年人均年
与品牌形象珠联璧合。
消费量达到 25 公斤,总产量达到4250
京等大城市大量运用了公交广告,这 策,把乳业确立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
种广告价格便宜,面对人群广、持续 业。2000 年 11 月,农业部、中宣部、
时间长。这些广告遍布北京的街头, 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推行国家
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画面主角是 “学生饮用奶计划”,仅就这一项每年
一位白领女士,背靠着大厦,表情优 就将增加需求 1 5 0 万吨。国家农业部
时,重点发展液态奶,尤其是巴氏消 明”形象。“三保科技”是其品牌内涵 轻资产战略是指,光明通过 O E M 形
毒 奶 最 具 竞 争 力 , 目 前 在 全 国 保 持 的具体表现,即“保安全、保新鲜、保 式,将生产制造包给其他公司,自己
第一的位置。在上海更是占据了 8 4 营养”。光明使用国外特殊配方的清 专注于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服务
全国市场,形成品牌知名度。但伊利 水、茂密的青草和新鲜的空气,这种 个乳品厂,悄悄建成了一个中央工厂
深知,目前在乳业消费中成长最快是 自然资源为它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奶 ——光明松鹤,这个远离上海总部的
液态奶,液态奶中光明以巴氏消毒奶 源。在伊利的天然牧场,顶是蓝蓝的 “中央工厂模式”已向光明提供近 1 /
不断完善其产品系列,相继推出高钙 利品牌形象相辅相成。但随着伊利在 司和德国海西亚公司保鲜奶生产线,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一、引言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本文旨在对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品牌竞争、产品竞争、市场份额、营销策略等方面,以期了解两家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

二、品牌竞争1. 蒙牛品牌分析蒙牛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蒙牛以“健康、科技、品质”为品牌核心价值,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赞助活动,成功打造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蒙牛在产品包装上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蒙牛还与多个明星签约代言,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 伊利品牌分析伊利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以“健康、科技、绿色、责任”为品牌核心价值,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乳制品。

伊利在品牌建设方面注重体验营销,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与消费者互动,增强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伊利也与多位明星签约代言,提升品牌形象。

3. 品牌竞争分析蒙牛和伊利在品牌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两家企业都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通过不断创新和推出新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

蒙牛在品牌宣传方面更加激进,投入更多的广告费用,而伊利则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体验营销。

在品牌竞争中,蒙牛和伊利的竞争势均力敌,双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三、产品竞争1. 蒙牛产品分析蒙牛的产品线涵盖了液态乳、乳制品、奶粉、酸奶、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蒙牛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蒙牛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其酸奶和奶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 伊利产品分析伊利的产品线也非常丰富,包括液态乳、乳制品、奶粉、酸奶、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伊利注重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标准,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伊利的酸奶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尤其是其常温酸奶系列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

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第一篇:蒙牛和伊利的对比指标分析下面我将通过伊利、光明、三元这三家规模不同但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乳制品厂商与蒙牛的比较,来分析蒙牛在乳制品产业的相对经营状况主营业务收入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也反映市场规模的大小。

蒙牛5年来保持较稳定的增长, 反观伊利,市场增长动力不足,自08年起被蒙牛反超。

由于伊利后期转价格战为新品推广,逐步搬回劣势,于2010年缩小与蒙牛的销售差距。

净利润除07年外蒙牛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均保持较高的利润,相对而言,伊利净利润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尤其08年受三氯氰胺事件影响,两公司07年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伊利亏损更为严重。

总资产总资产显示企业规模的大小,蒙牛作为后起之秀总资产增长迅速,年均增71.8%,并与09年首次超越伊利。

伊利作为老牌乳制品企业总资产稳步增长。

年均增20.6%。

净资产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给乳制品企业带去大额亏损,直接导致净资产下降。

除此之外,蒙牛连年高额的净利润,再加上股东的再投入,使企业净资产高速增长,年均增长81.35%。

康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弱于蒙牛,其10年净资产恢复与07年持平,年均增长35.5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两家公司自净资产收益率走势均已08年为最低点成V字形,伊利的所有者权益获利能力始终低于蒙牛。

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

由于净利润的大幅亏损导致两公司销售净利率大幅跳水,自08年后两公司业绩稳步回升,距离逐步缩小,并从09年起趋于稳定。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

两家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均逐年增加,说明其销售能力增强,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提高。

08年蒙牛首次超过伊利,09、10两年两公司基本持平。

核心指标分析结论• 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看,蒙牛和伊利的走势均以08年为最低点成V字形,说明其08年盈利能力骤减,反映出三氯氰胺实践带给乳制品行业的大幅震荡。

蒙牛伊利分析对比

蒙牛伊利分析对比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分析分析分析对比的思考对比的思考(内部内部分析分析分析资料资料资料,,注意保密注意保密))不论我们有意还是无意,总会将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放在一起比较。

也许是两家企业的渊源太深,也许是两强争霸的局面迎合了大众的娱乐要求,也许是两家企业在运营举措方面实在是太相似,但客观的说两家企业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

伊利能够发展到今天,是乳品行业的个案,蒙牛能够快速发展,也是乳品行业的个案,两家企业在每一年的发展当中,都会面临不同的边界条件,两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不一样的,两家企业的发展动力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样是举重,在地球上举100公斤就是力士了,而在月球上举100公斤基本上属于弱弱。

而实际上伊利和蒙牛的比较实际上已经成为外界评价伊利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为后进者,蒙牛所承载的心理压力并不大,本身是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

但是,作为伊利,占据乳业榜首的位置其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其经济意义。

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1、 企业成长指标 项目2005年 2006年 差异 销售成长率39% 34% -5% 净利润增长率22% 17% -5% 总资产增长率 12% 38% 26% 从伊利的三项主要成长指标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

以超过100亿的规模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虽然净利润的增长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总资产的增长有些疑惑,因为按照伊利的正常运营而言,总资产的增长不应该有这样的速度。

参照伊利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发现,伊利两年的负债率提高了8%,也就是说伊利加大了贷款的力度。

能够解释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的是,固定投入的增加(伊利在生产布局方面已经落后于蒙牛),而且要迎接奥运会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但是不支持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似乎更充分,因为作为快速消费品中的快速消费品,资金的回笼和周转应该都是非常迅速的,不应该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蒙牛、伊利、光明等几大奶制品企业薪酬设计实践研究

蒙牛、伊利、光明等几大奶制品企业薪酬设计实践研究
赵成霞 (副总裁财务)
胡利平 (副总裁董秘)
王瑞生 (董事) 王晓刚 (监事会主席) 王振坤 (董事) 刘忠元 (监事)
张文 (职工监事)
李建强 (职工监事)
1,819,344 886,448 891,448 606,448 50,000 50,000
4,303,668
高管年收入 (万元)
122.1
以强化核心骨干人员与公司长期合作与利益关系。
- 4-
伊利中高层经理人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
集团副总裁
事业部总经理
集团部门经理
基本年薪
总裁确定,按月支付
总裁确定,按月支付
总裁确定,按月支付
考核年薪
总裁考核,核定后支付
总裁考核,核定后支付
总裁考核,核定后支付
业绩奖励 总裁考核,核定后延期半内支付 总裁考核,核定后延期半内支付
- 12 -
总结(1)
❖ 在本报告研究的企业中,股权都成为激励员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最有效 手段。
❖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员工无限的潜能,让员工不遗余力的做到 最好。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最本质的要求是员工能够享受全部或部分超额收益,程 度可以有不同,但本质不能改变,收入和超额收益挂钩的相关性越大就越能激发 员工的积极性。相关性的大小不是技术问题,是企业自己的价值选择。但可以肯 定的是,在多大程度上与员工分享与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是成正比的。
➢ 下限年薪按月支付; ➢ 在经营年度结束后,总裁根据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和贡献确定年薪上限,于年度决算后
一次性支付。对于当年业绩需要在下一年度进一步确认的个别职务,需延期3~6个月 支付。 ➢ 享受年薪人员的奖金,一律延期半年支付,
➢ 凡享受年薪人员,需按每年度总收入的15%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并由公司统一保管,

市场之争,策略之争——光明、伊利、蒙牛营销策略解析

市场之争,策略之争——光明、伊利、蒙牛营销策略解析

市场之争,策略之争——光明、伊利、蒙牛营销策略解析(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市场之争,策略之争——光明、伊利、蒙牛营销策略解析2006-9-18 11:05:351996年可以说是中国乳业发展的分水岭,经过1995年的调整期后,中国乳品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而持续的增长期:1995~2000年,以奶粉为主的乳制品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996~2000年,液态奶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这一期间,伴随中国乳品市场容量的扩张,呈现出四个显著特征:一是各乳品企业加紧奶源基地的建设,掀起新一轮“圈地”热潮;二是产品结构大调整,主流产品由奶粉转为液态奶;三是大型企业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加强,市场份额愈来愈集中于几个大型乳品企业,市场集中度逐年提高,2000年液态奶前3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前10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59%,这表明国内液态奶市场结构已由完全竞争过渡到了垄断竞争;四是企业间联合与兼并愈演愈烈,最近一年半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收购与兼并事件多达30余次,促进了资源配置合理化,提高了优势企业与强势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

国内乳品市场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群雄纷争中一些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它们中的一些品牌正在努力朝成为全国性品牌的目标迈进;而另外一些企业正在努力扮演好某个细分市场中的重要角色。

上海光明乳业、内蒙古伊利乳业和蒙牛乳业是这些企业中的代表。

一、光明乳业营销策略分析1.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在这个领域中我拥有能比任何人都干得好的资源。

干得好的标准是指能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价值。

对于冰淇淋、超高温灭菌奶,光明不如伊利干得出色;对于奶粉,光明也不比三鹿具有优势。

在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资源及所处市场环境的分析之后,光明乳业提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生产保鲜牛奶,也就是说,光明乳业要在液态奶尤其是巴氏消毒液态奶领域中保持全国第一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 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创始人简介:
牛根生,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 牛根生带领蒙牛创造了多项全 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 “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 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 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 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 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 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 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 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 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 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 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 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度,为业界所称道。伊利在这方面也积极追随蒙牛,他们的“政府”营销、“奥运”营 销、“明星”营销也搛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伊利 深吟“政府”营销之道,在方面长期投入巨大,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 伊利都做得比较出色。2005年末伊利投巨资3000万元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鼎立支每 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还与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少年发展伊利梦想基金”,与全国妇联
董事长简介:
潘刚,伊利实业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潘刚率领下,伊利集团 持续进步,不断刷新各项业绩 纪录,成为了中国乳品行业的 第一品牌和领军企业。
现在,伊利集团由液态奶、 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 事业部组成,所属企业130多 个,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 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 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
中国乳业: 伊利PK蒙牛PK光明
By 广告学一班 孙万浩
伊利公司简介: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 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 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1992年,伊利集团前身——呼市 加民奶食品总厂改为股份制改革 试点企业; •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伊 利集团; •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 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2010年,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年 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 首次上榜,名列第17位。
PK
PK
UHT奶高端型:蒙牛“特仑苏” VS 伊利“金典”VS光明“莫斯利安”产品创新
2006年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蒙语即金牌牛奶,向消费者宣扬其源于
纯正奶源,高科技、高营养,得到了轰动性的市场效果,该产品”还在2006年度的 IDF大会上获得“新产品开发大奖”。
伊利也推出高端新品“金典”,宣传其奶牛MIP概念,同时不忘奶源地、高科 技和高营养概念,并开展“关爱精英健康计划”市场推广活动为“金典”销售助力。
光明公司简介: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资、 外资、民营资本组成的产权多元 化股份制上市公司,从事乳和乳 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 和公牛饲养、培育,物流配送, 营养保健食品开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有乳品研发中心、加工设备 以及加工工艺,形成了消毒奶、 保鲜奶、酸奶、超高温灭菌奶、 奶粉、黄油干酪、果汁饮料等系 列产品,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 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
等部门长期主办对哺乳期婴幼儿父母折科学哺育知识的普及教育。另外,伊利在中央党 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新农村·新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活 动中,由于伊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带领500万农牧民发家 致富,荣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称号。另外,伊利的高利税是其政府营 销最有力、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其纳税总额已近50亿元,其中2005年纳税9亿 元,是蒙牛的两倍还多,在2006年度纳税数额将超10亿元。 光明 1999年,光明乳业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竞标,并选择跳水冠军田亮作为代
产品创新
PK
为增强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以及光明的竞争 已从初级的同质化产品价格竞争,转入消费行为细 分,寻求差异化、创新化发展,开发各种功能奶、 高端奶,区分同质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 价格战。
液态奶产品PK 液态奶是中国乳品业最
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占据 中国乳品业的60%市场,液 态奶的市场份额将很大程度 上决定企业的排名,这是蒙 牛和伊利争夺的主战场,他 们在液态奶产品的UHT奶、 乳饮料、酸奶等三个主阵地 展开猛烈的争夺。
PK
PK
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
竞争从蒙牛创立之初就没 有停止过,并在伊利2003年度 从光明手中夺得中国乳业老大 座次的同时升级为PK对决。经 过04、05、06三个年度的比拼, 两家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乳品业 的两极。而光明乳业这头雄狮 在这俩家的竞争中慢慢落下了。
营销创新
产品创新 PK
发展战略
PK
UHT奶
•功能型:伊利“早餐奶”VS蒙牛“晚上好奶 ”VS光明“果粒奶”
•高端型:蒙牛“特仑苏”VS伊K
PK
产品创新
UHT奶 功能型:伊利“早餐奶”VS 蒙牛“晚上好奶”VS光明“果粒奶”
在经过长期价格大战后,伊利在首先推出了伊利“早餐奶”,向大
众灌输营养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蒙牛紧随其后,推出蒙 牛“晚上好奶”,向消费者者传递,牛奶的营养与安睡作用,并相继推 出蒙牛“早餐奶”,而光明推出的是“果粒奶”,来说明多种营养的重 要性。
蒙牛公司简介:
蒙牛乳业集团是中国大陆 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 企业之一。 1999年,成立; 2004年,香港上市; 2005年,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 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 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
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 ――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 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 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 产能力达600万吨。
光明乳业推出高端酸奶,09年初正式推向市场,2012年开始在全国铺货上市。 是国内第一款无须冷藏、保质期长达4个月的常温酸奶。光明莫斯利安酸奶的问世, 颠覆了传统酸奶的存储模式。
营销创新
PK
PK
蒙牛 在营销方面是绝顶的高手,他们的“神舟”事件营销、“超女”娱乐营销、
“送奶工程”公益营销,以及近日的“NBA”体育营销,极大的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
总裁简介:
❖ 郭本恒 任光明乳业总经理、党委 副书记、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 在他的带领下即使2007年“可的 连锁店转让”、2008年“达能退 出”和三聚氰胺对行业的生死危 机,2009年“禁宣无抗奶”,一 系列冲击下,光明乳业头三年乳 制品销售收入仍实现了累计60% 左右的增长,每年增幅超过行业 整体增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