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

合集下载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产生过程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产生过程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产生过程人和大多数动物在受到创伤后,都会从伤口流出红色的液体,这就是血液。

血液主要由血浆及血细胞组成,前者占血液的50%~60%,后者占40%~50%。

血细胞包括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3种有形成分。

当我们人类的胚胎还在母亲的子宫里时,血细胞就开始生成了。

胚胎1~2月时,卵黄囊最先造血;2~6个月后,卵黄囊逐渐萎缩退化,肝脏开始造血,它不但能分化出初级的原始红细胞,而且能分化出次级原始红细胞,这些细胞发育成熟为红细胞,经血窦进入血液。

同时在3个月左右,脾脏也参与造血,主要生成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至第5个月时,脾脏造血功能衰退,仅制造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这一造血活动则会维持终身。

自胚胎的第4个月起,主要由骨髓造血,最初仅制造粒细胞,继之还制造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同时,胸腺及淋巴结亦开始造血活动,胸腺生成淋巴细胞,至出生后仍保持此功能,淋巴结则主要生成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出生后,骨髓几乎是造血的唯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并维持终身。

婴儿和儿童早期,他们的骨髓中充满了造血的红骨髓;5~7岁时,骨髓腔内出现不具造血功能的脂肪细胞,并逐年增多,形成黄骨髓,不过这种黄骨髓仍具有潜在的造血能力;从胚胎后期至生后终身,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生成各种血细胞,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祖先”,干细胞在骨髓适宜条件和造血因子调控下生成干细胞后,依靠各种营养,从原始细胞发育为成熟的各系细胞,细胞成熟后进入血液,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骨髓每秒产生约200万个红细胞,200万个血小板和70万个粒细胞。

人体的血液平时在心脏及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儿童则为体重的8%~10%,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体内约有4500ml的血液。

此外,约10%的血液储藏在脾脏里,脾脏是我们机体的一个天然“血库”。

正常人血细胞会因年龄、性别、种族而有所差异。

血液成分单位的概念

血液成分单位的概念

血液成分单位的概念
血液成分单位是指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各种血液成分的计量单位。

常见的血液成分单位包括红细胞单位、血小板单位、血浆单位等。

这些单位的具体含义如下:
1. 全血单位:指献血者的全血采集量,用于临床上的输血和血液置换等治疗。

2. 红细胞单位:指从一个全血单位中分离出来的红细胞成分,用于补充红细胞不足或贫血等症状的治疗。

3. 血小板单位:指从一个全血单位中分离出来的血小板成分,用于补充血小板不足或预防出血等症状的治疗。

4. 血浆单位:指从一个全血单位中分离出来的血浆成分,用于补充血浆不足或维持血容量等症状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血液成分单位在临床上的用途和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

同时,血液成分的分离和制备也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人体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人体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人体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一)血液液体
血液中的液体是血浆,其成分包括水、蛋白质、fatty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水占人体血液最大百分比,占90%,有助于溶解和传递其他物质,是血液中最重要的成分;蛋白质占血液中的百分比最高,大约占7%,
血清白蛋白和血凝素是两种重要的蛋白,在液相中,脂肪和碳水化合
物组成最小,仅占3%。

(二)血球
血球又称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中仅占1%的重量,血球的形状、功能和结构都较为特殊。

红细胞,即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球,总量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主要功能是向各部位运送氧,并帮助运送二氧化碳;
白细胞,又称白血球,在血液中的总量约占1%,它们具有免疫的功能,防御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又称血栓形成素,总量约占血液总量的4%,主要功能是具有
凝血作用,分解血栓,维持血液的流动,维持溶液的稳定性。

(三)其他细胞
血液流中还能发现少量的其他特征细胞,如精子、卵子、荷尔蒙和细菌等,少量出现在血液中,但它们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综上所述,血液由血液液体、血球和其他细胞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人体不能持续制造有效的血液组份,长期会导致血液不足而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建议大家多吃一些维生素物质、钙和碘等如鱼、肉、蛋和蔬菜类的食物来补充人体的营养,促使血液组件持续积累,让大家健康长寿。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

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

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

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

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1. 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忽见一个叫化子,一条腿肿得如腰一般粗大,并且烂的血液淋漓,当路躺着。

”许地山《空山灵雨·鬼赞》:“我们赞美你,因为你听见赞美的时候再没有血液在你底脉里颤动。

”2. 比喻主要的成份或力量。

张长弓郑士谦《边城风雪》第八章:“这是革命肌体里的新鲜血液。

血的成分化学式

血的成分化学式

血的成分化学式
这篇文章将介绍血的成分和化学式。

血液是人体重要的液体之一,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分子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白细胞负责免疫和防御,而血小板则有助于止血。

血液的化学式主要与血浆的成分有关。

血浆中最多的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蛋白质是血浆中的主要成分,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蛋白,其化学式为C213H348N56O76S。

电解质是血浆中的离子,包括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和钙离子(Ca2+)等。

这些离子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身体的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血液的成分和化学式是非常复杂的,每一种成分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化学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医学上的诊断和治疗。

- 1 -。

血液成分

血液成分

搜索答案]血液成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一)血浆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

65~85g蛋白质(6.5%~8.5% )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

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

由于这些溶(二)血细胞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

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直径7~8.5μ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见彩图)。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

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部分CO2。

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而且多个红细胞常叠连一起呈串钱状,称红细胞缗线。

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只由无氧糖酵解产生;一旦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

这种形态改变一般是可逆的。

可随着ATP的供能状态的改善而恢复。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血液的成分实验报告

血液的成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分离和检测的基本方法。

3. 分析血液成分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水、电解质、蛋白质、营养物质、激素等物质,负责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负责运输氧气、免疫和止血等功能。

本实验通过血液分离和检测方法,观察血液成分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从而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抗凝剂、生理盐水、葡萄糖、EDTA-Na2等。

2. 仪器:离心机、移液器、显微镜、血细胞分析仪等。

四、实验方法1. 血液采集:采集志愿者外周静脉血5ml,加入抗凝剂后混匀。

2. 血液分离:将血液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

3. 血浆检测:检测血浆中的蛋白质、葡萄糖、电解质等含量。

4. 血细胞检测: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5. 血细胞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1. 血浆检测结果:- 蛋白质:65g/L- 葡萄糖:4.2mmol/L- 钠离子:142mmol/L- 钾离子:4.6mmol/L2. 血细胞检测结果:- 红细胞:4.5×10^12/L- 白细胞:8.0×10^9/L- 血小板:200×10^9/L3. 血细胞形态观察:-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均一。

-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形态各异。

- 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聚集在一起。

六、实验讨论1. 血浆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激素等,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其数量和形态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会发生变化,如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

3. 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包括吞噬、抗体产生等,在炎症、感染等病理状态下,白细胞数量和形态会发生变化。

血液成分实验实验报告

血液成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分离、观察和检测的方法。

3. 分析血液中主要成分的分布和作用。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的重要介质,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激素等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本实验通过观察血液的分离和检测,了解血液成分的分布和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材料:新鲜人血、抗凝剂、试管、移液管、离心机、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器、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生理盐水、蒸馏水等。

2. 试剂:生理盐水、蒸馏水、瑞氏染液、缓冲液等。

四、实验方法1. 血液分离:将新鲜人血加入抗凝剂,轻轻混匀,静置一段时间,待血液自然分层后,取上层血浆和下层血细胞。

2. 血细胞观察:将血细胞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

3. 血细胞计数: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计数器,分别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4. 血浆检测:使用滴管取少量血浆,加入相应试剂,观察血浆的色泽、透明度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1. 血液分离:血液自然分层后,上层为血浆,下层为血细胞。

2. 血细胞观察: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白细胞呈球形,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

3. 血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约为4.5-5.5×10^12/L,白细胞计数约为4-10×10^9/L,血小板计数约为100-300×10^9/L。

4. 血浆检测:血浆呈淡黄色,透明度良好。

六、实验分析1. 血液成分分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负责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激素等,维持体内环境稳定;血细胞负责免疫、凝血、运输等功能。

2. 血细胞形态分析: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白细胞呈球形,具有吞噬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参与凝血过程。

3. 血浆特征分析:血浆呈淡黄色,说明其中含有胆红素等物质;透明度良好,说明血浆中悬浮物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浆 D、血
小提示: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氧含量低 。
第四章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笔记) 血 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特点: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无细胞核, 含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处容易与氧 结合,在氧含量低处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贫血的症状
症状: 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 心慌。 建议: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食物, 并改用铁锅做饭
内科诊断室
你的血液中白细胞 多,可能有炎症
身体有炎症
时,白细胞 增多
青岛的一名教师去西藏工作,一年后回 青岛进行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明 显增加了,这位教师增加的血液成分是?

• (1)经医生诊断刘伟患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是:化验单上他 的 _____ _____ 数量过多,可通过 __ ________ 治疗。 (2)刘伟的 ______ ____ 数目过少和 ____ ______ 含量过低,可 能患有 ____ ______ ,除了吃医生开的药物外,在饮食上多吃一些 含 ___ _______ 和 ____ ______ 丰富的食物。 (3)仔细观察化验单,发现PLT的数据严重偏低,据此推测他不慎出血 后很难 ____ ______,PLT具有 ______ ____ 的功能。
血 液
红细胞
血 白细胞 细 胞
特点:最大,有细胞核 , 形态多样 功能:吞噬病菌,保护人体 特点:最小,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血小板
3、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 要功能是( C ) A.运输二氧化碳 B.运输养料 C.运输氧 D.运输废物 4、血液中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 废物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5、“亲子鉴定”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 那么DNA来自血液成分中的( A )
A.白细胞 C. 红细胞 B. 血小板 D.血浆
6、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 血液中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 方法来补充丢失的这些成分?
某同学在打预防针后,针眼处流血 不止很长时间未凝固,血常规检查 发现她的血液中有一种成分偏低, 这种成分可能是( C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Ⅱ.血浆的主要功能
血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 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 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想一想,血红蛋白的这 一特性使红细胞具备了什么功能?
血细胞
形态特征
功能
两面凹的圆饼状,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 无细胞核 氧化碳 含血红蛋白 最大,有细胞核 , 吞噬病菌,保护人体 形态多样 最小,不规则, 无细胞核
争当小教练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 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 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 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 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在这 中环境中集训,可增加运动员血液 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足球 运动员血液的供氧能力。
• (1)在量筒的血液中加入____后,出现了______现象。 (2)乙图中的[3]位于甲试管中的处,如果其数目过少时, 人就会出现____症状。 (3)患急性炎症时,数量明显增多的是乙图中的 [ ]________,由此推断它的功能是_______。 (4)血友病患者受伤后血流不止,这主要与乙图中的 [ ]_______有关。 (5)[A]______的功能是________。 (6)[3]与[1]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
2.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患者最 需要的是( C ) A.血浆 B.全血C.血细胞 D.血清 3.将一定量人的血液放入加有抗凝 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 分层现象,其中间一层较薄的白色 物质是( ) D A. 血浆 B.白细胞和红细胞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白细胞和 血小板
•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这是因为红细胞( ) • A数量多 B有细胞核 • C成圆饼状 D富含血红蛋白
血液的分层现象
抽取新鲜血液10毫升, 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如 柠檬酸钠)的试管里,静 置一段时间。 看一看,血液出现了 什么现象? 想一想,血液的成分由哪 些物质组成?
血浆(淡黄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色) 红细胞(深红色)
血细胞
水(约占91%~92%)
Ⅰ.血浆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少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