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11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11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a) 获得母育学校应该学会的东西 b) 对事物有注意和辨别判断能力 c) 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和愿望 ③ 父母的准备工作: a) 以快乐的心情鼓舞幼儿,像节日和收获即将到来 b) 努力激发幼儿对新学校新老师的信心和爱戴
2019/11/9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17
四、评价与影响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的幼儿家庭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体现了打 破封建教育旧传统,探索幼儿教育新方法的创新精神。
侣,游戏是幸福童年的手段,游戏是促进幼儿才能发展的智力活动,游戏是生活的预备,父母
要领导和参与游戏等,在游戏理论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2019/11/9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15
三、论母育学校的教育
4.劳动教育和语言发展
① 鄙视懒惰,主张从小培养劳动习惯,逐年提高劳动技能 a) 3岁前,学会倒水,移动东西,折叠、展开、卷起、戳穿相关物体 b) 4-6岁从事手工劳动,用粉笔、炭黑,画线、写字母、涂鸦等
他在论述幼儿教育问题时,广泛吸取了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有益 成果,还在当时科学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上,以及个人对儿童生 理及心理发展科学认识水平上,论证幼儿教育的各种要求,试图 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不可否认,《母育学校》通篇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些论述 片面或绝对化。这些都是由历史条件和他的世界观所决定的。尽 管如此,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阐述的幼儿教育理论,不失 为世界教育史上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遗留产。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9
一、论教育的作用和原则
1.高度肯定教育在社会和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是改良社会的手段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与国内揭竿而起的奴隶的打击下 灭亡了,从此西欧进入了封建时代。公元5世纪末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 前的这段历史被称为中世纪。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了教育,基督教 会提倡的“原罪说”、“禁欲主义”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向儿 童灌输宗教思想,使孩子虔信上帝,成为服从上帝的“圣童”是中世纪 学前教育的全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们强烈批判了性恶 论的儿童观,反对“原罪说”,提出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强 调尊重儿童天性,主张培养儿童的个性,重视兴趣引导。这些进步的观 念体现在伊拉斯谟斯、蒙田等人的思想中。
育专著,但在其散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睿智的教育观念,闪耀着新的教 育思想的火花。蒙田不仅为文艺复兴时期留下了值得讴歌的业绩,而且 对后世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铺石垫路的贡献。
学前教育史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严密禁锢下,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被埋没了 近千年,自14世纪开始到16世纪,在沉寂良久的欧洲大地上,掀起了一 个以搜集、整理、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它以急风暴雨之势, 砸开了禁锢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的枷锁,把欧洲的学术文化思想推向了 一个繁荣的时代。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
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 (一)性恶论及体罚教育 (二)预成论及成人化的儿童教育 二、西欧中世纪学前教育的实施 (一)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的目的 2.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校的教育 2.骑士早期教育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人文主义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伊拉斯谟斯的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的目的、任务 (二)教育的作用及环境的重要性 (三)论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从蒙台梭利到小马宝莉想象一下,你走进一间布满彩色教具和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室,墙上挂着各种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复制品。

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

这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课,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独特的学前教育方式——蒙台梭利教育法。

1. 蒙台梭利教育的诞生蒙台梭利,这位意大利女性教育家的名字,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吹拂进了当时沉闷的教育界。

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因此创立了一套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 蒙台梭利教室的魔力走进蒙台梭利教室,你会发现这里没有固定的座位,也没有传统的课堂规则。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学习和玩耍,就像他们在大自然中一样。

老师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用她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3. 蒙台梭利教育的魅力蒙台梭利教育的魅力在于它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蒙台梭利教育的启示虽然蒙台梭利教育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它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然熠熠生辉。

它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差异,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5. 结语回顾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我们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出现,无疑是那个时代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尽管它已经远去,但它的精神和理念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让我们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成长环境吧!。

外国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复习要点

外国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复习要点

外国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复习要点维吉乌斯维吉乌斯详尽论述人道化、个性化幼儿教育思想的是他的《儿童教育论》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论述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儿童教育论》伊拉斯谟斯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幼儿教育的作品,《幼儿教育论》的作者是伊拉斯谟斯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谟斯1529年《幼儿教育论》,阐述其人文主义幼儿教育思想。

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主张儿童学习应注重通过游戏和故事伊拉斯谟斯认为,幼儿教育首先要注意体育,也要重视道德和知识教育,同时必须照顾到儿童由于天性爱好不同所引起的个性差异。

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是自然、训练和练习的教育家是伊拉斯谟斯.伊拉斯谟斯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训练伊拉斯谟斯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直观教具来改进教学。

夸美纽斯“泛智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来的。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意思是母亲膝前的教育影响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提出了“一切有赖于开端”的基本思想。

夸美纽斯,通过《母育学校》,详细列举了幼儿“百科全书式”启蒙教育的学习科目。

夸美纽斯,《语言初阶》《世界图解》是“直观性教学原则”的直接运用。

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1、比较人文主义教育家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1,中世纪的教会,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

2,人文主义教育家则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父母要热爱、培养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然、愉快、积极、健康地成长。

2,比较分析人文主义教育家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及其主导下的教育。

(1)中世纪的教会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

人文主义教育家则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父母要热爱、培养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然、愉快、积极、健康地成长。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观.述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答:维多里诺的学前教育思想:(1)胎教及环境的作用:就胎教及婴幼儿的护理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2)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重视智、体、美、德的普遍实施,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

伊拉斯谟的学前教育思想:(1)早期教育的任务和意义:教育的四项任务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在青年的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其次,它使青年人能够热爱并透彻地学习自由学科;再次,它使青年人能为生活的义务做好准备;最后,它使青年人很早就习惯于基本的礼仪。

”早期教育的意义是幼儿尚处在未成熟阶段,喜欢模仿,易效法良好范例而养成善行,也易接受负面的影响而染上恶习。

(2)幼儿教育方法:教师切不可把幼儿视为小大人,施教时必须考虑幼儿的身心特征并照顾其个别差异。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寓言及巧妙的比喻对其进行教育。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

伊拉斯谟的教育观是北欧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

他对于教育力量的高度评价对夸美纽斯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成为以后民主主义教育家的有益的精神养料;他对国家承担教育责任的强调可以视为近代国民教育理论的先导。

蒙田的学前教育思想:(1)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2)对教师的要求:是头脑精明而非学识渊博的人,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注意让儿童理解所学的知识。

康帕内拉的学前教育思想:(1)优生与胎教(2)婴幼儿的养育和教育康帕内拉将教育视为国家的责任,主张所有儿童享受平等的集体公育;主张通过轻松和愉快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科学文化基础教育、体育和劳动教育。

其思想超出了一般人文主义者,并给夸美纽斯及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深刻影响。

学前教育史下卷第二编第四章文艺复兴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下卷第二编第四章文艺复兴教育史


下卷 第二编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主要活动与著作 夸美纽斯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教育地作用、 原则、目的内容与方法,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教 育理论体系。



下卷 第二编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下卷 第二编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维吉乌斯的《儿童教育论》
第三,维吉乌斯强调指出,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 的首要条件。 • 第四,维吉乌斯认为,儿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 的礼仪教育。维吉乌斯的幼儿教育重载通过对幼儿进行人 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级的儿童培养成为有才干、 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和商人。

下卷 第二编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学前教育理论 二、伊拉斯谟斯的《幼儿教育论》
伊拉斯谟斯要求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注意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均衡的发展,首先要注意体 育,但是也要重视道德和知识教育。他还强调 幼儿教育必须照顾到儿童由于天性爱好所引起 的个性差异。伊拉斯谟斯还竭力陈述儿童早期 教育的重要性,他要求家长深刻认识教育的社 会意义。
(一)论学前教育儿童的健康教育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幼儿的体育。他恳切的 地要求每一位母亲应该首先关心的是保证幼儿 的身体健康。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就要从儿童 出生之前坐骑。
下卷 第二编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 • •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论学前教育 (二)论学前儿童的智育和德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在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哦!那时候的老师们可都是非常有耐心、有爱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时候的学前教育是怎样的吧!1.1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非常重视学前教育。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而良好的教育又离不开早期的教育。

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2 学前教育的内容那时候的学前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多彩。

老师们会教孩子们学习认字、写字、算术等基本知识,还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

他们还会教孩子们一些生活常识和道德观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2.1 学前教育的方法那时候的学前教育方法也非常有趣。

老师们会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他们还会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学前教育的环境那时候的学前教育环境也非常重要。

老师们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他们还会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孩子们在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过程中成长。

3.1 学前教育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前教育,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这些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更在于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性格。

通过学前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它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我们应该向那时候的老师们学习,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学前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三)蒙田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 1592,见图7-2)是法国16世纪后期文艺复 兴时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和教育思想家。
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当时的法国和后世其 他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一)维多里诺的学前教育思想
2.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维多里诺认为体育应被看作高尚的、与科学知识并重 的教育内容。在德育方面,他要求发展儿童的优良品质, 对儿童进行高尚的礼仪教育,强调父母的楷模作用。在教 学方法上,他要求注意儿童的兴趣,多运用直观的方法, 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以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
(三)蒙田的学前教育思想
图7-2 蒙田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二)伊拉斯谟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
关于教育目标,蒙田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的绅士。 他主张,教育要兼顾心智和身体,“只使他们的心智健全 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他们的体力,如果心智得不到体力 的支持,就要受到过分的压力”。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一)维多里诺的学前教育思想
1.胎教及环境的作用
维多里诺就胎教及婴幼儿的护理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 体建议,例如,要保证生活环境的舒适、安静、愉快,以 确保孕妇顺利分娩。他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认为园舍必 须宽敞、舒适、阳光充足,因为良好的环境会使儿童的身 心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和谐发展。
蒙田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内容: (1)不要死记硬背。 (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目标:培养体智全面发展的绅士。 (二)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三)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语言、历史、 哲学、身体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 (四)论德育:推崇博学多能,有重视德育。自 幼培养德育,反对娇生惯养和溺爱。 (五)对教育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提高儿童理解 知识的能力。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社会
Renaissance的原意是复活、复兴,指的是对 古罗马、古希腊文化和艺术的复兴;更深层次 地说,Renaissance是指对中世纪蒙昧主义的反 动,有个性解放和理性觉醒的意蕴。它发生于 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等地,后传播到欧洲 其他各处。它代表着欧洲近代文明的开始,对 欧洲近现代文化造成十分深远的影响。
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对“七艺”做了较大 的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
三、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 1378-1446)
(1)1432年在曼图亚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名为 “快乐之家”(house of joy)。该校成为人文主 义学校的发源地。 (2)“快乐之家”中大部分学生是贵族子弟,也招 收少数富有天分的贫苦学生。学生一般六七岁入学, 修业年限为15年。“快乐之家”实施体育、德育、 智育并重的方针,开设了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内容 广泛的人文主义课程,并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 知识,也包括学习《圣经》和奥古斯丁的著作。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曾这
样质问过禁欲主义者: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欢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如果没有欢乐,也就是说 没有疯狂来调剂,生活中哪时哪刻不是悲哀的、烦闷的、 不愉快的、无聊的、不可忍受的?”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小结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和蒙田的学 前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在个性养成方面的价值。 2、重视人文学科,大大拓宽了教育内容。
3、 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尊重和热爱儿童, 重视儿童个性的解放,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 趣,反对死读书。 4、重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的道德、智慧、学识 和身体素质看作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强调教师 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四、格里诺(Guarino Da Verona, 1374-1460)
(1)1429年在费拉拉开办宫廷学校。该校与快乐之家并称为 两个“明星”。 (2)极为重视德育,强调对古典著作的学习。坚决主张一个 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学习特定的科目而不管其内容如何。 (3)认为文法是教育的基础,主张应先学习语法规则然后再 学习古典作品,把规则与文学作品分割开来,这种对语言 形式方面的强调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目标,导致了形式
人文主义的特征:
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倡导人的理性; 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要求把人从宗教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教育观念的转变
强调通过德智体美来培养儿童的完美精神等。 强调尊重儿童天性,顺应儿童身心发展。 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协调师生关 系。 使用直观教具,向大自然学习。 反对压抑个性,主张减少体罚。 注重兴趣指导,提倡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
第160页
课外拓展: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
(1)是14世纪佛罗伦萨的文学家和诗人。 (2)反对经院哲学,提出以观察、研究和理性 作为治学和修身的准则 (3)斥责当时大学狭隘守旧的风气:“你看那
少年人上讲台去了,嘴里咕噜含糊,不知他说了些 什么,没有一个人听得懂。一位年长者拍手了,钟 鸣了,喇叭响了,学位也授予了。他上去的时候, 是一个愚蠢不过的人;下来的时候,竟是一位聪明 绝世的才子了。”
(4)主张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反对体罚。
伊拉斯谟的教育格言——
“如果农夫不注意,则土壤的质地愈好, 就愈会被荒芜、长满无用的野草和灌木。一 个人 愈会被可耻的坏习惯所袭击。”(西方古代 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208页)
主义的倾向。
五、伊拉斯谟
(1)16世纪早期荷兰文学家,代表作为《愚人颂》。 (2)对人性持乐观的看法,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能力, 这种能力经过后天的适当教育,能够充分地和完美 地实现。
(3)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青年人的虔信心;其
次是对自由学科的热忱;再次是履行现实生活之责
任;最后是习惯于社会风俗和礼仪。
三、伊拉斯谟斯的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的目的:融合在道德目的中,及培养 “善良”的人。 教育的任务 (二)教育的作用及环境的重要性:家庭环境条 件;重要孩子交朋友。
(三)论学前教育
重视早期教育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热爱儿童,采用中庸 之道,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直观教具。 局限性:承袭了昆体良等人的教育思想,同时也 给了后来夸美纽斯等人以重要思想。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教育
本小节内容:
人文主义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伊拉斯谟斯的儿童教育观 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一、 何谓文艺复兴?
14世纪以后,富庶的意大利城市中,人们在古 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 人性的光芒,他们通过研究、阐释这些人性的 美,来抨击教会,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 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因打着复兴古代 希罗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运动。
二、弗吉里奥(Pietro Paolo Vergerio, 1349-1420)
(1)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
(2)出版了一本对昆体良的《雄辩家的教育》一书的 注释,引起人们对昆体良教育思想的极大关注。 (3)撰写论文《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全面概括 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4)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认为必须使所学科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