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合集下载

7因果图法详解

7因果图法详解

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结 果或者程序状态的改变), 然后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最 后为判定表中的每一列设计一个 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的定义:
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
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 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 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出现的基本符号
原因
结果
通常在因果图中用Ci表示原因,用Ei 表示结果,各结点表示状态,可取值 “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 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b)
(c)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 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a E

b

I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 须是1,即a、b、c不能同时为0;
a I 或 b c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 有一个为1;
a O 唯一 b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
a R b 要求

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 强制为0。
a M b 强制

对于输入条件的约束有4种: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 能同时为1; I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c不能同时为0;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为1;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
因果图法举例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 必须是“#”或“*”,第二个字符必须是 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 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 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符不是数字,则 给出信息M。
步骤:

软件测试用例测验题1

软件测试用例测验题1

1单选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3单选凭经验或直觉推测可能的错误,列出程序中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选择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叫()4单选2元地铁票售票软件:投币2元时,按下“2元”按钮,弹出相应地铁票;投币5元,则弹出地铁票同时退还3元,若对该功能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最宜选择哪种方法5单选黑盒测试技术,使用最广的用例设计技术是等值分析测试边界值分析测试错误推测法逻辑覆盖测试6单选既可以用于黑盒测试,也可以用于白盒测试的方法的是逻辑覆盖法边界值法基本路径法正交试验设计法7单选某购物中心电梯限坐15人。

在电梯中安装计数器来统计乘客数量。

如出现超出规定人数以外的任何情况,会有不同的警示音。

软件编写后进行边界值测试,应选取的边界值是:()1,15,16.1 1510,1515,208单选关于等价类划分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9单选某系统对每个员工一年的出勤天数进行核算和存储(按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使用文本框的模式进行填写,在此文本框的测试用例编写中使用了等价类。

下列关于等价类划分法,划分错误的是()无效等价类,出勤日>264无效等价类,出勤日<0有效等价类,0< =出勤日< =264有效等价类,0<出勤日<26410单选若一个通讯录最多可以输入100条记录,则下列哪组测试用例最优?分别输入1、50、100条记录分别输入0、1、50、99、100条记录分别输入0、1、99、100、101条记录分别输入0、1、50、99、100、101条记录11单诜对于功率大于50马力的机器、维修记录不全或已运行10年以上的机器,应优先维修单选处理。

根据这段话,使用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2单选以下不属于因果图约束中的输入约束的是()要求强制13单选因果图中,关系符号“V”代表的是(恒等14单选现有一个处理单价为1元的盒装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软件,若投入1元币,按下“可乐”、“雪碧”或“红茶”按钮,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投入的是2元币,在送出饮料的同时还退还1元币。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命题设计了一个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用于处理单价为50美分的饮料。

规格如下:如果你放入50美分或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橙汁]或[啤酒],相应的饮料将交付如果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红灯将显示[零钱已经被换了],然后在放入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后,饮料将不会被递送,并且1元硬币将退出。

如果有零钱,显示“换出”的红灯将熄灭,50美分将在饮料交付时返还。

分析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分析自动售货机业务中存在5个条件和5个结果。

条件如下:1。

自动售货机有零钱。

投入1元硬币3。

投入50美分硬币4。

按下橙汁按钮5。

按下啤酒按钮结果:1。

自动售货机[换出]灯亮着。

当自动售货机没有变化时,会出现红灯2。

当硬币投入1元并且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时,返还1元硬币。

3.当硬币投入1元时,返还50美分。

当自动售货机4有变化时。

发送橙汁饮料5。

发送啤酒饮料因果图-绘制条件和结果有变化红灯亮1元1元50美分,啤酒50美分,橙汁因果图-绘制简单关系在绘制空白条件和结果后,我们可以标记1为主题中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因果条件。

条件“有变化”和结果“红灯亮”之间的关系是“没有”。

当“有零钱”时,红灯不亮,而当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时,红灯必须亮。

2年,有条件的“投1元”和有条件的“投50分”是一种“E”关系。

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即1元钱和50美分(不能同时发生);但是,我们允许“没有1元钱”和“没有50美分”(同时可能是假的)3,“啤酒选择”条件和“橙汁选择”条件为“e”关系,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即“啤酒选择”和“橙汁选择”(不能同时为真);但是我们允许“不喝啤酒”和“不喝橙汁”(这可能同时是错误的)4,条件“啤酒选择”和条件“橙汁选择”相当于程序处理过程,即价格和系统处理方法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两个条件可以组合成一个中间节点此外,在两个条件之间使用“或”的关系5。

请注意,有条件的“1元”和有条件的“50美分”不是等价关系。

黑盒测试学生成绩因果图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学生成绩因果图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学生成绩因果图测试用例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黑盒测试学生成绩因果图模型提供测试用例。

通过这些测试用例,我们将验证学生成绩因果图模型的功能和性能,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生成准确可靠的学生评估结果。

目标学生成绩因果图模型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预测他们的成绩。

因此,测试用例将以以下方面进行测试:1. 输入变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因果图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测试用例用例一:输入变量测试序号测试步骤预期结果1输入学生姓名和学号学生姓名和学号被正确接受2输入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0)平时作业成绩被正确接受3输入学生的考试成绩(>=0)考试成绩被正确接受4输入学生的出勤状况(百分比)出勤状况被正确接受5输入学生的课堂表现(0-10)课堂表现被正确接受6输入学生的参与度(0-10)参与度被正确接受7输入学生的作业提交状况(百分比)作业提交状况被正确接受8输入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钟)学习时间被正确接受9输入学生的自觉程度(0-10)自觉程度被正确接受用例二:模型准确性测试序号测试步骤预期结果1输入多个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如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等模型能够正确计算学生的预测成绩2输入一个学生的学习指标,并将同一学生的指标再次输入进行重复测试模型应该生成相同的预测成绩3输入学生的学习指标中有一项或多项缺失模型应该能够正确处理缺失的学习指标4输入学生的学习指标中有异常值模型应该能够正确处理异常值5输入学生的学习指标中有不合理的组合模型应该能够警告或处理不合理的组合6输入学生的学习指标中的数据有误模型应该能够识别并纠正错误的学习指标用例三:输出结果测试序号测试步骤预期结果1输入多个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模型能够生成准确的预包括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等测成绩2输入多个学生的学习指标,并将同一学生的指标再次输入进行重复测试模型生成的预测成绩应该相同3输入学生的学习指标中有一项或多项缺失模型应该能够对缺失的指标进行插补并生成预测成绩4输入学生的学习指标中有异常值模型应该能够对异常值进行处理并生成预测成绩5输入学生的学习指标中有不合理的组合模型应该能够警告或处理不合理的组合6输入学生的学习指标中的数据有误模型应该能够识别并纠正错误的学习指标结论通过对学生成绩因果图模型的黑盒测试用例的执行,可以验证模型的输入变量处理、模型准确性和输出结果的正确性。

软件测试第四章--因果图讲解

软件测试第四章--因果图讲解
(3)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 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 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5)根据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3.6.3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实例 用因果图法测试以下程序。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或*, 第二个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如 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符不 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和果(输出结果或程序状态的改变),画出因果图。
(2)将得到的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3)为判定表中每一列所表示的情况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的简介(续)
使用因果图法的优点:
(1)考虑到了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输入情况之间的 相互制约关系。
(2)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高效率的开发测试 用例。
a
R
b
要求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a为1时,b不能为0。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a
M
b
强制
M约束(强制):若结果a为1,则结果b强制为0。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E 异
a
I
b 或
a
a
O
b b
唯一
c
a
a
R
M
要求
b
强制
b
因果图(续)
因果图法最终生成的是决策表。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 基本步骤如下: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 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 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软件测试——用例设计3(其他)

软件测试——用例设计3(其他)

软件测试——⽤例设计3(其他)错误推测⽅法:⼀. ⽅法简介1. 定义: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例的⽅法。

2. 错误推测⽅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例。

1) 例如, 输⼊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表格为空格或输⼊表格只有⼀⾏。

这些都是容易发⽣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作为测试⽤例。

2) 例如,前⾯例⼦中成绩报告的程序,采⽤错误推测法还可补充设计⼀些测试⽤例:I. 程序是否把空格作为回答II. 在回答记录中混有标准答案记录III. 除了标题记录外,还有⼀些的记录最后⼀个字符即不是2也不是3IV. 有两个学⽣的学号相同V. 试题数是负数。

3) 再如,测试⼀个对线性表(⽐如数组)进⾏排序的程序,可推测列出以下⼏项需要特别测试的情况:I. 输⼊的线性表为空表;II. 表中只含有⼀个元素;III. 输⼊表中所有元素已排好序;IV. 输⼊表已按逆序排好;V. 输⼊表中部分或全部元素相同。

⼆. 实战演习暂⽆:因果图⽅法:因果图⽅法⼀. ⽅法简介1.定义:是⼀种利⽤图解法分析输⼊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设计测试⽤例的⽅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法产⽣的背景: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条件,但没有考虑输⼊条件的各种组合、输⼊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这样虽然各种输⼊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条件的各种组合,则可能的组合数⽬将是天⽂数字,因此必须考虑采⽤⼀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进⾏测试⽤例的设计,这就需要利⽤因果图(逻辑模型)。

3.因果图介绍1) 4种符号分别表⽰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2) 因果图中使⽤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输⼊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例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及错误推断法在对输⼊条件的考虑中并未重视输⼊条件的组合。

事实上,当输⼊条件存在若⼲种可能的组合时,必须对这些组合加以考虑,以证实测试程序在某种输⼊组合的情况下恩能否完成规格说明书中预先规定的功能,否则所做的测试是不充分的。

因果图(Cuase-effect Graph)是⼀种描述输⼊条件的组合及每种组合对应的输出的图形化⼯具。

在因果图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测试⽤例。

因果图的画法:(a)恒等。

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b)⾮。

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c)或。

若⼏个原因中有⼀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个原因均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d)与。

若⼏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个原因中有⼀个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为了表⽰因果图中的约束条件,可⽤⼀些符号在因果图中加以标识。

从原因⽅⾯考虑主要有4种约束条件:(a)E(互斥、排他)。

a、b两个原因不会同时出现,最多只有⼀个出现。

(b)I(包含、或)。

a、b、c三个原因⾄少有⼀个出现。

(c)O(唯⼀)。

a、b两个原因必须有⼀个出现,且仅有⼀个出现。

(d)R(需求)。

a出现时b必定出现。

从结果⽅⾯考虑主要有1种约束条件:(a)M(屏蔽)。

a出现时,b必定不出现;a不出现时,b则不确定。

利⽤因果图设计测试⽤例应遵循的步骤:1)分析程序的规格说明书中哪些事原因,哪些是结果。

所谓原因,是指输⼊条件或输⼊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指输出条件。

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个标识符。

2)分析程序规格说明书中的语义,确定原因与原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环境的限制,⼀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不能出现。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中⽤⼀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将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5)根据判定表的没⼀列设计测试⽤例。

当然,若能直接得到判定表,可以直接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因果图判定表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因果图判定表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因果图判定表判定表法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种输入情况下执行不同动作的工具,判定表方法主要用于处理程序输入条件的不同组合,但是要求条件的组合必须是bool类型,而且条件和预期的结果都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判定表能够有效地弥补等价类和边界值方法的不足,使得输入条件之间的组合和相互影响得到充分的测试。

使用判定表的一般思路是:1、需求分析,分析出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各种组合2、将条件和结果分别填入判定表3、讲条件和结果进行二进制排列4、针对每一项组合,分析出结果,并去除无效项,是判定表得到简化。

在合并判定表时,如果条件之中只有一个不同,则可以合并。

如果判定表的组合不够多,建议不要进行合并,这样可以测试的充分一些。

5、每一列生成一个测试用例以阅读指南的例子来设计一个判定表:从例子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条件组合使用判定表方法可以充分弥补等价类边界值得不足,但是当输入条件过多时,使用判定表会产生大量测试用例。

而其无效用例不易发现,更不能覆盖条件之间的先后关系。

因此,在一定情况下,使用判定表还需要因果图的帮忙。

--------------------------------------------------------------------------------因果图因果图用于描述系统之间的输入输出,输入输出之间的约束关系和因果关系。

因果图与判定表往往结合使用,使用因果图可以得到判定表。

使用因果图的方法:1、分析输入输出并进行标识2、分析输入和输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3、将得到的关系使用因果图的方法表示出来4、根据因果图得到判定表5、依据判定表生成测试用例这里分析一个自动售货机的因果图分析方法:条件: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的自动售货机,当投入5角或1元硬币时,选择橙汁或啤酒,饮料出来;若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则显示零钱照完,亮红灯,这时候投入的1元被退出来,饮料不送出来。

如果有零钱,则出饮料并找5角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