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正常人35倍.
三分之二的肾脏病人会死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该怎样预防?

三分之二的肾脏病人会死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该怎样预防?您好,感谢您的提问!据统计,轻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有58%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尿毒症患者较普通人群的心血管病变概率高20倍,死亡概率高35倍!心脏是人体循环器官的动力,肾脏则是排泄体内废物的中心,二者为前后循环系统枢纽,关系极为密切。
肾脏功能的恶化,严重的会变尿毒症需要透析,还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造成死亡!心血管疾病和肾病他们相互影响!肾病为什么引发心血管疾病?1.肾功能受损时,肾脏调节水和钠的功能会受到影响,水和钠不能排出去,就会滞留在体内,导致心脏负担过重,造成心室肥厚、心脏衰竭等严重情况。
另一方面,肾功能衰退会影响肾素的分泌,使血压上升,导致肾性高血压,增加心脏的负担。
2.肾脏是清除血液毒素的重要器官,肾功能受损,血液内的毒素就不能有效排出,会影响心脏功能。
3.肾脏疾病还会造成各种代谢障碍,例如,脂质代谢异常、钙磷代谢异常、高磷血症、高胱胺酸,这些都是心血管的高危因子,严重的引起猝死。
高血压肾病!而高血压肾病就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血压升高导致蛋白漏至尿液里,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好,造成的破坏就越难逆转,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若和肾病同时存在,会互相因果,互相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必须得到重视!那我们该如何防治?1.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2.定期去医院检查,听医生指导用药,坚持服药。
2.积极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3.积极治疗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并发症:如贫血、钙磷代谢异常等,一方面对肾脏疾病本身进行治疗,一方面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
4.积极坚持低脂、低盐、低糖的健康饮食,宜吃优质蛋白食物,牛奶、鸡蛋、豆制品、瘦肉、鱼肉等,不暴饮暴食、乱吃东西,加重肾脏的负担!5.坚持定期运动,可以帮助更好的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担!6.戒烟限酒,喝酒和吸烟会造成血管壁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还会对肾脏、心脏、肝脏都造成伤害,促使疾病恶化。
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尿毒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是尿毒症易患国家,且持续上升。
尿毒症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尿毒症患者死亡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心血管疾病。
而心血管疾病加重是尿毒症的大中分子毒素,为了了解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于心血管疾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根据其原因制定相关的清除方式。
文章将对尿毒症中的终末糖基化产物与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简要的综述,从而对其相应的清除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启示[1]。
尿毒症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还有尿毒症毒素中的大中分子毒素的原因。
文章将对尿毒症毒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基本概述1.1尿毒症中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一般是指分子量在500Da-5000Da的物质,该种类型的毒素主要包括:①甲状旁腺素,一旦甲状旁腺素的含量超标,就会对患者的心肌细胞造成损害,抑制患者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导致患者的心肌肥大或是心力衰竭;②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在患者体内不断的蓄积,在患者骨骼处、关节处以及内脏处形成了淀粉状的纤维,从而导致人体器官受到一定的损害;③瘦素:尿毒症患者体内的瘦素升高,将会导致患者减少食欲、控制患者对于能量的摄取,从而影响患者的内分泌情况;④二核苷多磷酸盐,该种毒素通过影响血小板、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该种类型的毒素物质在对其进行清除的时候不能够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只能够采用大孔径透析的方式对血液中的毒素进行净化清除[2]。
1.2尿毒症大分子毒素在患者是处于尿毒症阶段时,证明患者肾脏的功能已经逐渐的丧失了功能,很多通过肾脏功能进行清除与降解的能力逐渐下降。
尿毒症大分子毒素主要包括同型半胱氨酸、非对称性精氨酸、苯乙酸、硫酸对甲酚、硫酸吲哚酚以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该种毒素一般是采用血液灌流的操作方法。
2 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2.1终末糖基化产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终末糖基化产物是由氨基酸、蛋白质与多肽进行组合,并由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的代谢产物所生成的不可逆性修饰的产物。
第六个世界肾脏日宣传资料

`保护你的肾脏,挽救你的心脏2006年2月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肾脏病基金联合会(IFKF)联合在J Am SOC Nephrol (2006, Feb 1)发表特别宣言,倡议把每年3月份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以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慢性肾脏疾病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重视。
■2011年3月10日是第六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保护你的肾脏,挽救你的心脏■肾脏病与心血管病互为因果1、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58%死于心血管疾病,为普通人群患病15倍。
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为普通人群患者的35倍。
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比普通人群高20倍。
2、肾脏病与高血压慢性透析病人中,高血压肾病占第三位(第一位是慢性肾炎,第二位是糖尿病);尿毒症病人中,20%为高血压所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10%~15%将发生肾功能不全。
■肾脏疾病的早期征兆有些病人初次到肾内科就诊,就被确诊为“晚期肾脏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多没有什么特异性。
那么,肾脏病早期有哪些征兆呢?1、水肿肾脏病水肿的特点是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严重水肿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2、高血压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与其它高血压一样,也会出现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但有些病人由于长期血压较高,对高血压症状已经耐受,故可以没有任何不适。
所以,单凭有无症状来判断血压是否升高是不可取的,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3、腰痛肾区酸痛不适、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
4、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的尿量为1000~2000毫升/日,平均为1500毫升/日左右。
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肾脏病的信号。
5、尿化验异常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酮体、尿糖等,都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我国心血管病占总死亡人数35%

我国心血管病占总死亡人数35%
无
【期刊名称】《老年健康》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35%。
【总页数】1页(P5)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专家称我国97%矿难由人为导致死亡人数占全球七成 [J], 汪孝宗
2.我国慢性病致死占总死亡人数85% [J],
3.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20% [J], 本刊编辑部
4.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20% [J],
5.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20%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人尿毒症能活多久

老人尿毒症能活多久当肾脏出现了问题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就发展成尿毒症,这时候是会严重威胁到生命的。
那么老人尿毒症能活多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老人尿毒症能活多久,大家快来跟一起看看吧。
老人尿毒症能活多久首先,尿毒症能活多久与各种合并症和加剧因素有关,在各种合并症中,以合并高血压预后最差;各种加剧因素,如感染、心衰、脱水,或治疗失当,均可导致肾功能恶化,但如迅速纠正加剧因素,可部分扭转病情,病人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
其次,尿毒症能活多久与基础病因密切相关,如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为10个月,无梗阻性肾盂肾炎为14个月,糖尿病肾病最差,仅6个月,多囊肾最慢,为18个月。
再次,尿毒症能活多久治疗不规范,延误病情也会导致尿毒症患者寿命减短。
最后,尿毒症能活多久与心理脆弱,心态消极会影响尿毒症患者寿命。
据统计,我国病死的尿毒症患者中,80%以上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在结束常规治疗以后的康复期。
特别是出院以后的病人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导致患者最终难过“心理关”。
据一项科学实验证实,患病后乐观积极的心态是病情好转及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味的低落、恐惧和紧张不仅对病情的好转毫无意义,换来的反而是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和不可逆转,最终尿毒症患者没活多久,便死亡。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如果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健康的饮食,保持积极向上的治疗心态,正确治疗的最佳的时机,那么尿毒症患者还是可以很好的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的。
总而言之,尿毒症能活多久,可以想像糖尿病,并不死于疾病本身,而多是死于其所引发的并发症,如尿毒症肺,尿毒症心脏病,尿毒症脑病等等,只要不出现这些严重的并发症,通过透析、肾移植可以长期存活。
也有些尿毒症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延缓了透析,带病生活许多年。
莫非凡专家说,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5C康肾体系治疗,提高肾小球率过滤,恢复肾脏排毒功能。
尿毒症

尿毒症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 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时人体代谢的酸性产物如磷酸、硫酸等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尿毒症性酸中毒”。
轻度慢性酸中毒时,多数患者症状较少,但如动脉血HCO3<15 mmol/L,则可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 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钠负荷过多或容量过多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
尿毒症的患者如不适当地限制水分,可导致容量负荷过度,常见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眼睑、双下肢)或/和体腔积液(胸腔、腹腔),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胸闷、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夜间不能平卧)和脑水肿。
另一方面,当患者尿量不少,而又过度限制水分,或并发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又容易导致脱水。
临床上以容量负荷过多较为常见,因此尿毒症的病人在平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水的摄入(除饮水外还包括汤、稀饭、水果等含水多的食物),诊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多补液,以防发生心衰肺水肿。
(3) 钾代谢紊乱:当GFR降至20-25ml/min或更低时,肾脏排钾能力逐渐下降,此时易于出现高钾血症;尤其当钾摄入过多、酸中毒、感染、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发生时,更易出现高钾血症。
严重高钾血症(血清钾>6.5mmol/L)有一定危险,需及时治疗抢救(见高钾血症的处理)。
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临床较多见的是高钾血症,因此尿毒症患者应严格限制含钾高的食物的摄入,并应定期复查血钾。
透析肾友之心血管疾病

透析腎友之心血管疾病李建德醫師 /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因國人的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加上日常生活的壓力,導致許多文明病的產生,心臟血管疾病更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1,動脈硬化不僅會導致心肌梗塞,發生在腦部血管便會導致中風等後果,可說是國人健康最大的隱憂。
台灣是洗腎人口密度世界第一的國家,目前有五萬多的洗腎人口,根據美國統計資料顯示,洗腎族群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之比率高達五成,所以洗腎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更是輕忽不得。
超過五成透析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 US Renal Data System) 2008年之統計資料顯示,將近五成透析腎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種類包括突發性心跳停止(Cardiac arrest)、急性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以及其他心臟病,以心跳停止最高,高達51.5%。
2更有專家指出,透析腎友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0~20倍,而年紀較輕之透析腎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高達數百倍3,可見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腎臟病及透析腎友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透析腎友心血管疾病盛行率日前國際性研究DOPPS (The 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針對歐、美、日透析腎友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後發現,美國腎友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盛行率較高,歐洲透析腎友左心室肥大疾病的比例最高,而與台灣相近的亞洲國家日本,透析腎友的心血管疾病盛行率較歐美國家來得低,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比例相對也較低。
4此外一項美國2004年的統計(USRDS, 2004 Annual Data Report)也針對甫接受透析之腎友的心血管狀況做調查,結果發現約有31.1%的人已有充血性心臟衰竭,25%有冠狀動脈疾病。
5慢性腎臟病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關係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有年齡、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飲酒、抽菸、肥胖、家族病史等,甚至精神社會壓力、女性停經等因素也都有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诊治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肾脏病学-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诊治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CKD-MBD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特纳帕诺相关介绍 (1)二、CKD-MBD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依特卡肽相关介绍 (3)三、CKD-MBD之继发性甲旁亢的规范诊疗 (5)四、CKD-MBD患者的营养与血磷管理 (7)五、CKD-MBD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9)六、CKD患者高磷血症的危害及血磷的管理 (11)七、慢性肾脏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3)八、护理干预助力CKD-MBD患者高磷血症管理 (15)九、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评估与膳食指导 (17)十、浅谈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患者管理 (19)十一、慢性肾脏病的健康管理 (21)十二、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疗策略 (22)十三、血透患者血管钙化的评估方法 (24)十四、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诊治 (26)十五、慢性肾脏病早期诊疗策略 (28)十六、HIF-PHI治疗CKD贫血的理论基础 (30)一、CKD-MBD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特纳帕诺相关介绍1.以下哪个药品不属于磷结合剂()A.醋酸钙B.司维拉姆C.碳酸镧D.蔗糖氢氧化氧铁E.替纳帕诺参考答案:E2.替那帕诺的药物相互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替纳帕诺及其主要代谢物在体外抑制CYP1A2、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和CYP2D6B.替纳帕诺及其主要代谢物在体外诱导CYP1A2和CYP2B6C.替纳帕诺大概率会发生与磷结合剂的临床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D.替纳帕诺不会与含钙磷结合剂发生临床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参考答案:C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食物中的磷在小肠中通过2种不同的途径吸收: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B.细胞旁吸收约占肠道磷酸盐吸收的65-80%,跨细胞吸收约占20-35%C.磷结合剂发挥作用不因药物种类及胃肠道pH值不同而异D.替纳帕诺通过抑制肠道上皮细胞顶端表面的钠/氢交换器3 (NHE3),增加细胞内的H+浓度,降低磷酸盐的透过性,导致通过细胞旁途径的磷酸盐吸收减少,从而降低血清磷水平参考答案:C4.替纳帕诺的规格是()A.10mgB.20mgC.30mgD.以上规格都有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关于替纳帕诺的疗效描述是错误的()A.替纳帕诺单用,不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B.替纳帕诺联用磷结合剂,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C.替纳帕诺联用磷结合剂,可减少降磷药物的使用片数而达到同样的效果D.日本II期临床研究显示,替纳帕诺还可以协同降低iPTH和FGF23水平参考答案:A二、CKD-MBD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依特卡肽相关介绍1.关于依特卡肽的药代动力学描述正确的是()A.依特卡肽无任何已知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B.依特卡肽经P450系统代谢,需谨慎联用以上代谢途径的药物C.对中度及高度肝功能障碍患者给予依特卡肽时,应充分监测血清iPTH或血清Ca2+浓度,慎重给药D.依特卡肽在老年人群(>65岁)中的血浆尝试存在差异,应考虑调整用药剂量参考答案:D2.以下哪项关于依特卡肽的疗效是错误的()A.依特卡肽显著降低PTH水平,27周即可实现较基线50%以上的下降B.在不同基线情况下,依特卡肽降PTH的表现都比西那卡塞更佳C.西那卡塞的患者转换使用依特卡肽后,仍能实现PTH水平进一步降低50%D.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特卡肽较现有SHPT药物治疗方案,PTH 达标的可能性最高E.以上都是正确的参考答案:E3.根据依特卡肽公开发表的文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依特卡肽在降PTH上表现突出,拥有50%以上PTH下降获益优势B.西那卡塞患者转换使用依特卡肽后,能实现PTH水平进一步降低50%C.拟钙剂治疗可以降低SHPT患者全因死亡风险17%及心血管死亡风险8%D.拟钙剂治疗可以降低SHPT患者骨折风险16% -29%E.依特卡肽本质上和西那卡塞是一样的参考答案:E4.比较依特卡肽和西那卡塞对于不同指标的影响,错误的是()A.Ca下降:依特卡肽>西那卡塞B.P下降:依特卡肽<西那卡塞C.PTH下降:依特卡肽>西那卡塞D.FGF23下降:依特卡肽>西那卡塞参考答案:B5.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依特卡肽在透析后使用,非常方便,患者不容易漏服B.依特卡肽静脉注射使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药片负担C.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依特卡肽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仅3-4%,患者耐受度高D.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依特卡肽的患者依从率约80%,而西那卡塞仅60%左右E.以上都是正确的参考答案:E三、CKD-MBD之继发性甲旁亢的规范诊疗1.SHPT的药物治疗方案制定需要考虑什么指标?A.Ca水平B.P水平C.iPTH水平D.ALP水平E.需要综合考虑Ca、P、PTH水平参考答案:E2.对于慢性肾脏病G5期患者,建议iPTH的检测频率为()A.1-3个月B.3-6个月C.6-9个月D.9-12个月参考答案:B3.SHPT的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实验室检查结果()A.血清钙B.血清iPTH水平C.血清磷D.血清维生素DE.以上都需要考虑参考答案:E4.SHPT的治疗手段包括()A.控制高磷血症,维持血钙水平达标B.活性VD制剂C.拟钙剂D.PTX手术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5.网状Meta分析显示,新型拟钙剂依特卡肽是最有效的拟钙剂,优于西那卡塞的()倍,依伏卡塞的()倍A.1.18倍,3.33倍B.1.38倍,3.53倍C.1.58倍,3.73倍D.1.78倍,3.93倍E.1.98倍,4.13倍参考答案:D四、CKD-MBD患者的营养与血磷管理1.一项研究显示,钙、磷、PTH均未达标患者,死亡风险升高()A.31%B.41%C.51%D.61%E.71%参考答案:C2.以下哪项不属于营养不良给CKD患者的危害?A.影响患者生活质量B.诱发或加重贫血C.加速疾病进展D.增加骨折风险E.增加死亡风险参考答案:E3.下列选项中关于腹透患者营养治疗的观念不正确的是()A.腹透患者需要注意仅低蛋白饮食不足以维持营养状态和残肾功能B.腹透患者为维持营养状态,应该不限制患者的蛋白摄入,越多越好C.腹透患者可应用低蛋白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可以有效维持残肾功能,并能提升营养状态D.腹透患者的膳食摄入提倡优化蛋白饮食,其中50%以上的蛋白质摄入为优质蛋白B参考答案:B4.以下对CK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CKD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2.5-58.5%B.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0.0-66.7%C.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1.7-47.8%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D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控制好血磷必须全力追求低蛋白饮食B.低蛋白饮食+复方α-酮酸可有效改善高磷血症MHD患者的血磷水平C.选择低磷/蛋白质比的食物、补充α-酮酸可兼顾CKD-MBD患者营养需求和限磷饮食D.选择合适的磷结合剂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磷水平E.CKD患者应在磷摄入和蛋白质摄入之间寻求平衡参考答案:A五、CKD-MBD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1.根据国内研究的结果,我国透析患者钙化发生率高达()A.35.5%B.47.4%C.55.5%D.0.774E.90%参考答案:E2.CKD-MBD的预防和治疗包括()A.降低高血磷,维持正常血钙B.SHPT的治疗C.CKD患者血管钙化的防治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3.在我国约()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SHPT表现,而这些患者中PTH控制的达标率仅为()左右A.50%,45%B.60%,55%C.70%,65%D.80%,70%E.90%,75%参考答案:B4.CKD-MBD的临床表现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钙、磷、甲状旁腺激素( PTH)或维生素 D 代谢异常B.骨转化、骨矿化、骨量、骨线性生长或骨强度异常C.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D.肾性营养不良参考答案:D5.SHPT对以下系统无危害()A.骨骼肌肉系统B.心血管系统C.血液系统D.内分泌系统E.SHPT的危害会累及多系统,以上都会有影响参考答案:E六、CKD患者高磷血症的危害及血磷的管理1.血磷升高的危害是()A.增加骨折风险B.增加肾衰竭风险C.加重血管钙化D.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和全国死亡风险E.以上全是参考答案:E2.Tenapanor是首个抑制细胞旁途径的降磷药物,从作用机制看,以下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3月10日,是第 6 个世界肾脏病日,此次世界肾脏病日的主旨为“保护肾脏,挽救心脏”。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余学清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5 倍,而尿毒症透析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是普通人的35倍以上。
因此, “保护肾脏、挽救心脏”已经刻不容缓。
同时,余学清教授也大力呼吁,中国的腹透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并发症极低,应当大力推广,避免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互相作用,导致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专家简介:
余学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肾内科学科带头人。
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
在肾内科上建树颇多。
擅长:从事内科肾脏病学的临床医疗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处理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尤其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治疗。
“尿毒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正常人35倍
许许多多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
追根溯源,在于肾脏功能减弱的同时,会导致人体对水和钠元素的清楚能力,导致大量的“垃圾”淤积在心血管内,而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心,脏将会直接受到损害,导致慢性肾病病人经常患上心血管疾病。
这些心血管疾病有多可怕?余学清教授表示:正常情况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5 倍以上,但尿毒症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话,死亡率可达正常人的35 倍以上。
只有去除慢性肾脏病,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心脏与肾脏,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80%尿毒症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我国目前约有尿毒症患者100 万,他们急需透析来维持生命,而根据余学清教授的估计,长期稳定、合理的接受透析的病人只有15—20万,还有近80 万患者没有接受正规合理的透析治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而制约病人前往医院的重要因素中,除了部分医院透析能力欠缺之外,大多数与持续透析引起的大量费用有关。
据悉,透析治疗,每年的花费保守估计在6—8万元。
专家呼吁大力推广腹透可省钱12%
透析方法有血透与腹透之分,余学清教授根据多年来的实际临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建议大力推广腹透,不仅方便易行,最重要的是,腹透能够节省10%—12%的费用,这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是极为划算的。
在香港、墨西哥、英国等地,腹透率可达80%,甚至85%。
但中国只有12%左右, 远远低
于发达国家,加之腹透不需要每周到医院,病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自己操作,只有在发生并发症时采用前往大型医院,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