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典型环节与及其阶跃响应

实验一: 典型环节与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EL-AT-III 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G(S)= −R2/R12、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G(S)= −K/TS+1K=R2/R1T=R2C3、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G(S)=1/TST=RC4、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G(S)= −RCS5、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G(S)= −K(TS+1)K=R2/R1T=R1C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注:图中黄色为输入曲线、紫色为输出曲线)1、比例环节(1)模拟电路图:(2)响应曲线:2、惯性环节(1)模拟电路图:(2)响应曲线:(3)传递函数计算:实验值:X1=1029ms=1.029s=4TT=0.257sK=Y2/1000=2.017G(S)=-2.017/(0.257S+1) 理论值:G(S)=-2/(0.2S+1)结论:实验值与理论值相近。
3、积分环节(1)模拟电路图:(2)响应曲线:(3)传递函数计算:实验值:5000/(2110/2/2)=9.1G(S)=-9.1/S=-1/0.11S 理论值:G(S)=-1/0.1S结论:实验值与理论值相近。
4、微分环节(1)模拟电路图:(2)响应曲线:5、比例+微分环节(1)模拟电路图:(2)响应曲线: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系统与控制实验一_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

系统与控制实验一实验内容1.比例环节:2.积分环节:比例环节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
即:U oU i=−R fR i=−K p。
K p = 0.5,1,2时输入幅值为阶跃信号。
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k=2 k=1k=0.5传递函数:C(s)R(s)=−KTS实验中取R1 = 100K改变电容C的大小,分别取他C = 1μf,(0.33μf)可以得到不同的积分时间常数T,输入阶跃信号,MATLAB仿真观测T = 0.1秒(0.033秒)时输出波形并作记录。
保持num = [k] 不变,改变den = [T,0],T 为积分环节的时间常数。
(T = RC,不妨取T = 0.1s,0.033s)3.惯性环节保持num = [k]不变,改变den = [T,1],T 为惯性环节的时间18常数。
(T = RC,不妨取T = 1s , 0.1s)这里时间长度t 可以适当调整,如t = 0:0.1:10; t=0:0.1:1。
(1)k=1,T=1,2时:显然,T=1 时曲线更陡峭,变化速度更快,更早达到饱和。
(2)T=1,k=1,2T=0.1 T=0.003传递函数:C(s)R(s)=−KTS+1式中:K = R2 /R1,T = R f C(1) 保持K = R f/R1 = 1不变,MATLAB仿真T =1秒,0.1秒(既R1 = 100K,C = 10μf,1μf )时的输出波形。
(2) 保持T = R f C = 1s不变,仿真K = 1,2时的输出波形。
T=1 T=2K 为传递函数的分子系数向量,两张图阶跃响应的纵轴坐标随 k 改变做出相应变化4. 二阶振荡环节(1.)取R 1 = R 3 = 100K ,C 1 = C 2 = 1μf 即令:T = 0.1秒,调节R 2分别置阻尼比 ξ= 0.1,k=1 k=2 由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相串联,再经过反向器引入单位负反馈而构成,由图可得: 传递函数C(s)R(s)=1R 1R 3C 1C 2S 2+R 1R 3R2C 2S +1令R 3 = R 1,C 2 = C 1C(s)R(s)=1T 2S 2+TS K+1T = R 1 C 1,K = R 2/ R 1,与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作比较,得: ωn =1T=1/(R 1 C 1) ξ=1/(2k)=R 1/ (2R 2)同时改变C1和C2的大小 (C1 = C2),可以改变无阻尼自然频率的大小,改变R2的大小可改变ξ的大小0.5,1时观察输入同样幅度的阶跃或方波信号时间响应,读出并记录各ξ值时的超调量M p 和过渡过程时间t s (取σ=0.05)并绘制出ξ= 0.1,0.5,1三种情况时的波形➢ξ= 0.1超调量M p:0.73过渡过程时间t s:5.39 second➢ξ= 0.5超调量M p:0.16过渡过程时间t s:1.25 second➢ξ= 1超调量几乎为0;过渡过程时间1.02 second显然:随着阻尼比ξ的增大,超调量减小,过渡过程时间减小。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典型环节的研究,探究环节对阶跃响应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成功地建立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
1. 环节参数测量
本实验分别测量了三类环节的参数:惯性环节、比例环节和一阶惯性环节。
在测量期间,我们对示波器进行了正确连接,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阶跃响应测试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脉冲信号作为输入,并记录了系统的阶跃
响应。
3. 数据分析
我们使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绘制了相
应的图表。
通过对图表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环节对
系统响应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典型环节的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惯性环节会显著影响系统的阶跃响应。
惯性越大,系统的响
应越迟缓,稳态误差也增加。
2. 比例环节是最简单的环节,但是其特性并不适合所有的系统。
在一些情况下,比例环节的加入会加剧系统的振荡。
3. 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相对较为平滑,且稳态误差也较小。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速度可能会比较慢。
结论:
本实验成功研究了典型环节对阶跃响应的影响。
我们成功地建立了模型,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结论。
我们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将会对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开发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动控制》一二阶典型环节阶跃响应实验分析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分析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一、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实验:1.比例环节(P) 阶跃相应曲线。
传递函数:G(S)=-R2/R1=K说明:K为比例系数(1)R1=100KΩ,R2=100KΩ;特征参数实际值:K=-1.(2)(2)R1=100KΩ,R2=200KΩ;即K=-2.〖分析〗:经软件仿真,比例环节中的输出为常数比例增益K;比例环节的特性参数也为K,表征比例环节的输出量能够无失真、无滞后地按比例复现输入量。
2、惯性环节(T) 阶跃相应曲线及其分析。
传递函数:G(S)=-K/(TS+l) K=R2/R1 , T=R2C说明:特征参数为比例增益K和惯性时间常数T。
(1)、R2=R1=100KΩ , C=1µF;特征参数实际值:K=-1,T=0.1。
(2)、R2=R1=100KΩ , C=0.1µF;特征参数实际值:K=-1,T=0.01。
〖分析〗:惯性环节的阶跃相应是非周期的指数函数,当t=T时,输出量为0.632K,当t=3~4T时,输出量才接近稳态值。
比例增益K表征环节输出的放大能力,惯性时间常数T表征环节惯性的大小,T越大表示惯性越大,延迟的时间越长,反之亦然。
传递函数:G(S)= -l/TS ,T=RC说明:特征参数为积分时间常数T。
(1)、R=100KΩ , C=1µF;特征参数实际值:T=0.1。
(2)R=100KΩ , C=0.1µF;特征参数实际值:T=0.01。
〖分析〗:只要有一个恒定输入量作用于积分环节,其输出量就与时间成正比地无限增加,当t=T时,输出量等于输入信号的幅值大小。
积分时间常数T表征环节积累速率的快慢,T越大表示积分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4、比例积分环节(PI) 阶跃相应曲线及其分析。
传递函数:G(S)=K( l+l/TS) K=-R2/R1, T=R2C说明:特征参数为比例增益K和积分时间常数T。
(1)、R2=R1=100KΩ , C=1µF;特征参数实际值:K=-1,T=0.1。
《自动控制》一二阶典型环节阶跃响应实验分析报告

《自动控制》一二阶典型环节阶跃响应实验分析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的一二阶典型环节阶跃响应实验,掌握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1.一阶惯性环节:一阶惯性环节是工程实际中常见的系统模型,其传递函数为G(s)=K/(Ts+1),其中K为传递函数的增益,T为时间常数。
2.二阶惯性环节:二阶惯性环节是另一类常见的系统模型,其传递函数为G(s)=K/((Ts+1)(αTs+1)),其中K为传递函数的增益,T为时间常数,α为阻尼系数。
3.阶跃响应:阶跃响应是指给定一个单位阶跃输入,观察系统的输出过程。
根据系统的阶数不同,其响应形式也不同。
实验仪器:电动力控制实验台,控制箱,计算机等。
三、实验步骤1.将实验台上的一阶惯性环节模型接入控制箱和计算机,并调整增益和时间常数的初始值。
2.发送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给控制器,观察实验台上的输出响应,并记录时间和输出值。
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一阶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图像。
4.类似地,将实验台上的二阶惯性环节模型接入控制箱和计算机,并调整增益、时间常数和阻尼系数的初始值。
5.发送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给控制器,观察实验台上的输出响应,并记录时间和输出值。
6.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二阶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图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一阶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图像如下:(在此插入阶跃响应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输出逐渐趋于稳定。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一阶惯性环节的增益K和时间常数T的估计值。
2.二阶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图像如下:(在此插入阶跃响应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看出,相较于一阶惯性环节,二阶惯性环节的响应特性更加复杂。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二阶惯性环节的增益K、时间常数T和阻尼系数α的估计值。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二阶典型环节阶跃响应实验,并获得了实际的响应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阶惯性环节和二阶惯性环节的估计参数值。
实验一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概述:
在控制系统中,典型环节是指能够用数学模型描述的一类基本功能模块,包括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等。
它们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的定义及其阶跃响应。
一、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是指将输入信号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环节。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y=kx,其中k为比例常数,x为输入信号,y为输出信号。
比例环节的作用是调整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在阶跃信号的作用下,比例环节的输出将按比例变化。
阶跃信
号是指输入信号在某一时刻瞬间从0跳变到一个确定的值。
对比例环节而言,其阶跃响应
可以表示为:
$$
y(t)=K_{p} u(t)
$$
其中,$K_{p}$为比例放大的增益,$u(t)$为阶跃函数。
二、积分环节
总结:
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三种典型环节。
它们可以按照不
同的方法进行组合和调整,形成复杂的系统结构,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更为精细的控制。
在
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环节组合方案,以实现最佳的
控制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二阶系统阶跃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1。
G(S)=-R2/R1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2。
G(S)=-K/TS+1 K=R2/R1 ,T=R2*C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3。
G(S)=1/TS T=RC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4。
G(S)=-RCS比例加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5。
G(S)=-K(TS+1) K=R2/R1 T=R2C比例加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6。
G(S)=K(1+1/TS) K=R2/R1,T=R2C软件使用1、打开实验课题菜单,选中实验课题。
2、在课题参数窗口中,填写相应AD,DA或其它参数。
3、选确认键执行实验操作,选取消键重新设置参数。
实验步骤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D/A、A/D连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应用程序,设置T和N。
参考值:T=0.05秒,N=200。
3、观测计算机屏幕示出的响应曲线及数据记录波形及数据(由实验报告确定)。
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加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有记录的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加微分环节的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ζ和ωn与最大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 ts 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ζ和ωn对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决定的影响。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3积分环节
方框图:
传递函数:
阶跃响应:
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画出传递函数分别是 的单位阶跃响应。
4比例+积分环节
方框图:
传递函数:
阶跃响应:
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画出传递函数分别是 的单位阶跃响应。
5比例+微分环节
方框图:
传递函数:
阶跃响应:
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画出传递函数分别是 的单位阶跃响应。
实验预习评分:
二、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
实验同组人:
1.比例环节。
传递函数: ,单位阶跃响应数学表达式:Uo(t) = K。
当 时,阶跃响应曲线
当 时,阶跃响应曲线
2.惯性环节。
传递函数: ,单位阶跃响应数学表达式:
当 时,阶跃响应曲线
当 时,阶跃响应曲线
3.积分环节
传递函数: ,单位阶跃响应数学表达式:
(疑问)分析等项目。
主要实验步骤:1、分别列出五个典型环节(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
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阶跃响应曲线。
2、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的波形。
3、使用MATLAB绘制出波形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掌握用模拟电路求取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方法。
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求取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将输入信号加到典型环节的输入端,利用示波器或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得到环节的动态响应曲线。
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
搭建下述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用实验软件求取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测量相关参数。
(给出的电阻电容值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验箱情况灵活调整。
)
1、比例环节
2、惯性环节
3、积分环节
1)R1=R2=100K
2)R1= 100K ,R2=200K
1)R1=R2=100K,C=1uf
2)R1= 100K ,R2=200K,C=1uf
1)R =100K,C=1uf
2)R =200K,C=1uf
4、微分环节
5、比例微分环节
6、比例积分环节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前根据各环节的模拟电路求出传递函数,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及其特征。
2、记录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每个环节至少应该记录不同参数的两条响应曲线。
具体电阻电容值可根据实验箱情况灵活调整。
4、根据实验得到的响应曲线,计算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得到的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5、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或建议。
1) R 1=R 2=100K ,C=1uf
2) R 1= 100K ,R 2=200K ,C=1uf
1) R =100K ,C=1uf ,C 1=0.01 uf
2) R =200K ,C=1uf ,C 1=0.01 uf
1) R 1=R 2=100K ,C=1uf
2) R 1= 100K ,R 2=200K ,C=1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