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脑钠肽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脑钠肽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在最近几年的临床研究中,脑钠肽(BNP)是一种研究比较多的利钠肽,BNP是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一种标志物,因为BNP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自身的特殊生物特点,从而让BNP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主要分析了BNP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
标签:BNP;心血管病;临床应用;进展BNP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从猪脑中分离得到的,但是实际上BNP主要来自于心室。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BNP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疾病的诊断、鉴别、评估预后以及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等。
1 BNP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1.1 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当出现心力衰竭时,心脏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会增加,心肌受到牵拉或者室壁压力增加,从而就会增加血液中的BNP浓度,因此BNP可以对心力衰竭进行辅助诊断。
BNP是唯一一项心力衰竭的诊断血清标志物。
而且临床研究也证实了,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2 BNP在心力衰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血浆BNP水平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是正相关的关系,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则是引起心力衰竭症状的主要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所以BNP水平和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NYHA心功能分级虽然可以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进行反映,但是NYHA心功能分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感染,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尤其是不能评估存在活动障碍患者的心功能,而BNP则是一项客观指标,在对心力衰竭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时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在预测心力衰竭的心脏事件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作用并不好,而血浆BNP 水平的预测作用则比较强,血浆BNP水平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能力有直接关系,能有效预测患者的心功能恶化情况[1]。
临床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BNP 水平越高,预后情况则较差。
1.3 BNP在指导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现阶段虽然没有监测BNP指导心力衰竭治疗的相关指南,但是却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报道。
B型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B型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游志刚;程晓曙【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04(005)005【摘要】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etic peptide.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心脏激素。
最初由日本学者Sudoh T等从猪脑中分离出来,所以又叫脑钠肽。
它与心房肽(ANP),血管内皮细胞分泌(CNP),肾小管合成和分泌(RNP).树眼睛蛇毒液中存在(DNP)同属利钠肽家族成员。
BNP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抑制ACTH释放,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反应.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盐平衡等作用,最近研究显示BNP还有抑制心肌纤维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抗冠脉痉挛等作用。
BNP的基因存在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通过mRNA转录为BNP前体(proBNP),储存在心肌的一些分泌颗粒中,当心肌受到牵张或室壁压力增大时,proBNP释放出来并分解为无活性的氨基末端proBNP和有活性的BNP。
【总页数】3页(P152-154)【作者】游志刚;程晓曙【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R54【相关文献】1.B型利钠肽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应用的研究进展[J], 畅凌;吴礼泓2.优质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李素琼3.双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策略在心肾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J], 梅玫;张倩4.双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策略在心肾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J], 梅玫;张倩(综述);申兵冰(审校)5.B型利钠肽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J], 周琰;陶青;潘柏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背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手术。
在这一手术中,心脏被停止并置于机器上,机器代替心脏进行血液循环。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生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肾脏功能的下降。
脑利钠肽是一种可能有利于改善肾脏功能的激素。
脑利钠肽的作用脑利钠肽是一种由心脏细胞产生的激素,其作用包括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以降低血压,并促进心脏排盐和利尿。
这些作用都使其成为可能有利于保护肾脏功能的激素。
实验设计在这项实验中,选取了40名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
通过对患者的随机分组,其中2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标准的手术治疗。
另外20名患者则在手术时注射脑利钠肽。
注射剂量为0.05μg/kg/min,连续注射6小时。
在手术后48小时,比较两组患者肾脏功能情况的变化。
血尿素氮(BUN)和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之一。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接受脑利钠肽注射的患者中,血液中的肌酐和BU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此外,在使用脑利钠肽的组别中,仅有10%的患者出现肾脏功能衰竭(肌酐水平> 2.5mg/dL),而对照组中的肾脏功能衰竭率高达45%。
讨论脑利钠肽作为治疗肾脏功能损害的药物已经被广泛研究。
在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中,脑利钠肽注射可降低肾脏功能损伤的程度和发生率。
然而,目前尚未有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确定脑利钠肽注射是否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益处。
因此,在将脑利钠肽用于治疗这类患者时,需谨慎权衡其可能带来的好处和不良反应。
结论本实验表明,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脑利钠肽注射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然而,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其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以及最佳用药方式和剂量。
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脑利钠肽是一种通过增加尿量和减少心脏前负荷来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药物。
本文对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分析。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标准治疗下仍然存在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
这些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并且常常需要频繁的住院治疗。
脑利钠肽是一种内源性肽类物质,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环鸟苷酸的产生,从而扩张血管,减少心脏前负荷,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
脑利钠肽还能促进尿量增加,减轻水肿症状。
研究表明,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
一项对39名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使用脑利钠肽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肌重塑指数,缓解心脏负荷,减少住院次数和疾病进展。
另一项针对152名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脑利钠肽治疗组的患者在心功能评分、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改善。
脑利钠肽治疗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防治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发现,脑利钠肽治疗可以减少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水肿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脑利钠肽还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脏重塑指数和肌钙蛋白水平。
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研究发现,在长期的治疗中,脑利钠肽的疗效会逐渐降低,甚至失效。
脑利钠肽治疗还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头晕、肾功能损害等。
在使用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事件。
脑利钠肽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它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负荷和增加尿量来改善心功能,减少住院次数和疾病进展。
脑利钠肽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临床应用时注意。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将有更深入的理解。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危重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常常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
重组人脑利钠肽通过促进利尿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有望成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药物。
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心力衰竭程度,提高生存率。
本研究还分析了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综合讨论后认为,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潜在作用,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研究启示了利用生物技术和新药物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展望未来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作用机制、临床特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潜在作用、研究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
目前,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但仍存在治疗效果不佳以及药物副作用大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潜在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评估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
借此研究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深化对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认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 正文2.1 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调节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降低心脏前负荷,通过扩张血管和促进利尿利钠的作用,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脏的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因为心脏功能急剧减退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而危及生命。
在临床治疗中,重组人脑利钠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内源性的利钠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它可以通过促进尿钠排泄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来降低循环血容量和血压,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功能急剧减退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而利钠激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利尿和血管舒张,改善心脏功能和组织灌注。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组人脑利钠肽已经在多个临床研究中证实了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项针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循环血容量指数,减轻患者的肺淤血和组织灌注不足症状,并且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重组人脑利钠肽并非没有副作用,包括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在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使用,并及时监测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确保患者获得最大的益处。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最佳使用途径、剂量和联合治疗方案,以更好地发挥其治疗效果,改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能够为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B型利钠肽心力衰竭诊治中的进展

BNP水平与心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鉴别诊断心力衰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BNP水平升高有助于鉴别心力衰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如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病等。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局限性Leabharlann 受年龄、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影响
01
BNP水平受年龄、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假阳性或
和预后。
03
BNP水平还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对于高BNP水平 的患者,应加强药物治疗和优化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衰的
复发风险。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展望
随着对BNP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可能开发出更加有效的BNP拮抗 剂或类似物,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BNP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肾功能等。未来研究需 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BNP检测的准确性和
个体化诊疗
结合患者个体特征和临床情况,综合运用BNP等多种生物标志物,实现心力衰竭的个体 化诊疗。
无创检测技术
无创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BNP等生物标志物的可及性和可重复性,为心力衰竭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便利。
03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 应用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
诊断价值
假阴性结果。
无法区分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
02
BNP水平升高无法区分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需要结合其
他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无法替代其他检查手段
03
BNP水平虽然有助于诊断心力衰竭,但不能替代其他检查手段
,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展望
脑利钠肽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脑利钠肽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脑利钠肽对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非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血浆脑钠肽(BNP)检测,并比较结果。
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BNP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利钠肽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大,可推广使用。
标签:心血管疾病;脑利钠肽;诊断心血管疾病涉及机体循环系统,如静脉、微血管、心脏、动脉等,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
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病因及治疗方法有一定相似之处,早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非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BNP水平,分析BNP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非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女29例,男35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59.67±5.76)岁,其中心力衰竭(A小组)7例,平均病程(3.77±1.46)年;心衰导致呼吸困难(B小组)4例;高血压病(C小组)21例,平均病程(3.56±2.19)年;急性冠脉综合征(D小组)19例,平均病程(5.54±1.21)h;心律失常(E小组)13例,平均病程(2.61±1.97)年。
对照组女30例,34例男,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59.48±5.94)岁,均无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其中非心力衰竭(A小组)10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B小组)9例,非高血压病(C小组)22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D小组)14例,非心律失常(E小组)9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p ie p e it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 r c r ic v n s i p t e t p ee tn o h e t d r d c s u u e a d a e e t n a in s r s n i g t t e
J I d. 0 2. 4 1 1 1 7 i 2 0 3 7: 6 - . v e 6
【1 李静宇. 5 王宇航 , 杨志新. 放免法测定血浆脑钠索水平诊断无症状性心 力衰竭【 .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00 1()44 4 5 】 2 0 .0 :5- 5 . 4
【】 N h a iiTYdi r FMr ooA e a.e t nh ewe et 4 i i k .oah a ,oi t .t 1Rl i si bt enl sg m a m ao p f
2 1 B 对| . NP 力衰竭 的诊 断 心力衰竭 时心脏容量 负7- /或压力 负荷 an  ̄ 增加, 心室肌受 到牵张或室壁压力增 大 , 引起血 中B 浓度增高且与 心衰的 NP 分级呈正相 关. 即心衰越重 , 中B 浓度越高。02 血浆 NP 20 年Mas s i lA 等公布 e
【 摘要 】 利钠肤家族包括心房利钠肽( r 1 ar r i ppieAPA型, a i ti e c etd . , 即心钠素)脑利钠肽( an a uei pieBPB 即脑钠 ta n u t N 。 b tr r cp td . , r n i t e N 型。
素)和C型利钠肽(— y en tirtcp pie C P, C t p arue i e td . N C型)。 其中A PB P为心脏循环激素, N 、N 主要作用于心房、 心室. 具有较强的利钠 、 利尿、 舒张血 管、 抑制肾素一 血管紧张素一 固酮系统(AS 醛 RA )和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及 内皮细胞的增殖的怍用。N C P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 脑和肾, 在人体作为内皮获
降低更 明显 。 实验表 明 C 基 因G 68 有 NP 2 2A的单核 苷酸 多态性 在高 血压 病 患者尤 其年 龄在6 岁以下 的高血压 病 患者 中起 更 大作用[7。 5 2 1因此C 浓 NP 度测 定可作 为高 血压患 者病 情判 断 , 效 的观察 及评 估预后 的指 标 , 有 疗 具
6 4 7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S e ekMe i l n s T e d n 2 1 d a A dA k h Me i e 0 2年第 1 卷 第 4 c d 0 期
浅谈 利钠肽在心血 管疾病 中的应用
曾能初 刘海泉 周华明
( 西省吉安市 遂川县人 民医 院 3 3 0 ) 江 49 0
压的高低呈负相关 , 这进一步表明C NP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 与其他体液 因子 、 管活性 肽共 同调 节 人体血压 稳定 。 血 高血压 患者体 内C P 的代谢 和 N 产 生机 制 失调 , 致 C 导 NP 的 清除 增加 。 另外 , 可能 高血 压 患者 体 内抑 制 C P 分泌的体液因子致内皮细胞分泌C N NP减少。 青年患者的肾功能相 对较好。 肾小管中性肽链 内切酶对C P 的清除功能较强, N 故血浆C P 的 N
者联合起 来其预测效果更强 。moa d 1】 O l 等【 认为B L其它 常用危险 因子 n 5 NP E
关于利钠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个
方面 :
1 A 的I 诊断 治疗 NP 临床
ANP的主要生理学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 尿钠增多、 外周阻力 降低 。 P 可抑 制 肾索2 AN 血管 紧张索2 固酮轴 , 致 肾致密 斑 的。 分 醛 导 肾素 泌降低, 直接抑制肾小球的分泌及血管紧张索 Ⅱ对醛固酮分泌的刺激作 用 。 NP 还可 提 高毛细 血管 对水 的通 透 陛和毛 细血 管 的后 阻力 , 循 A 促使 环血浆向组织间隙转移 , 从而使血容量减少。 P可通过神经反射途径, AN 特别是心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等因素, 还可对心肌收缩活动起直接抑制作 用 ,从而降低心输出量。e asP Sl i L等的实验证实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即 v 出现 血浆N- mAN 显著升 高 , p P 并且随着 病程 发展持 续上升 。 因此 , P AN 可用于无症状左室衰竭 的预测 。 k wa O a H等认为给心梗病人输注 o一 【 h NP , A 能降低梗死面积, 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 iK 等给盐敏感性大 Ln F 鼠输注人ANP基因,天后血压明显下降并持续 5周, 3 收缩压平均降低 3mmHg P< . 1。 8 ( 0O )因此, NP A 对冠脉疾病及高血压患者有治疗潜力。
eegny dprm n i ype[1Anmr d2 0 .93: m rec eat etwt dsnaJ.nE egM e, 0 2 3 () h
1 1 I 8. 一 3 5
2 B 对急性冠脉综合议 A s的 . NP 3 c ) 诊断 A S C 是一组 肌缺血 性疾病, 按
活性肽 共 同调节 血 管张力和 结构的变 化 , 血管 稳态的维持 和抑制 血 管平 在 滑肌 及心 肌细 胞增殖 中起 重要 作用 。 赵海 鹰等 的研 究发 现 , gU患 者 血 高 n_ , 浆 C P 浓度明显 低于 正常 人。 年组 C N的 青 NP 降 低更显著 , NP 浓度 与血 C
2 B P 临床诊 断治 疗 N 的
更有价值, P BN 越高, 其远期预后越差。 3 CN 的临床 诊断 治疗 P
C 型利钠肽 是一种 内皮源舒 张因子 , 人类和动 物体 内C 可 引起 静 在 NP 脉和动脉血管舒张, 参与心血管和体液因子稳定的调节 , 具有抑制平滑肌 细胞增殖 , 迁移 及细胞 外基 质形 成等心血 管 效应 , 制血管 内膜 及心 肌 细 抑 胞增殖, 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因此Ck 在高血压及心肌肥厚 , iP r 动
得性 自分 泌 、 分 泌调 节 因子 , 要 调节 血 管 张力 。 旁 主
【 中圈分类号 】 9 2 R 7
【 文献 标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 6 2 2 2( 0 ) 4 0 7 — 2 17 — 5 3 2 1 0 — 6 4 0 2
加有关。 结论认为, NT- rB 是评估非 段抬高AC 患者的一个非常有 po NP S 用 的生化指标 , 可用于症状 出现 的极早期有 c 预测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 。 } 电 B 与急性心肌梗 A NP MI) 及预后关系密切。a a e S b ̄n等在AC 患者中通 S 过测定血浆肌钙蛋白( o o i— , I、 反应蛋白( R P 和B T z证 t p nn I r TN )C C ) NP] ,  ̄I 明3 者值升高均可以单独预测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若将其中2 者或3
利钠肽 系统对于心血 管疾病 的诊 断 、 及判断 预后 已经展 示 了美好 治疗 的前景 。 利钠 肽的广泛研 究 , 对 使人 们越来越重 视它 们的生理 作用 , 它们 但
调节生理和病理作用的分子机制不太明确, 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 入研究,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使利钠肽系统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 用 。
的一项由18例患者参与, 56 在美国、 法国, 挪威7 家医院进行的多中心、 前瞻陛 BP N 研究中, 仅根据B P N 检测结果. B >10 g/ 就可正确诊断8 . P NP 0p ml I 34 % 的心衰患者, 其敏感性为9 % , O 特异性为7% , J1 P 0P n作为 6 而P 3 <5 g/r ,N l 排除. 衰的标准时 , 阴性预 测值为9%。 6 对于无症状也 衰 , 李静宁等用静息 L E < O4或运动高tL E <04 作为诊断无症状性心衰的标准, V F .5 t V F .5  ̄ 发现 B P 5g/ 时, N >7p ml 诊断敏感 l 生为9% 、 1 特异性 为9% , B P也是诊 4 可贝.N
v n r ua em t y a d n t i e i p p ie lv l i esn ilh p re so eti l c  ̄g o e r n a r rte e td e es n se ta y e tn in u
N— N B P是— 可I预 测长期死亡的指标
【】 Ma e A .rha ayPNw kR 。 1Rp eueeto B ye 2 il SKins m 。oa Me a .ai ma r n f -tp s s w t d s m
ntiei ppi nteeignyd go so ha aue 】NEg ar r c et ei h mrec i ns f er fir J. nl u ̄ d a j t l[
严重程度分类, 从不稳定性 0绞痛、 渡 粼 波 更 非Q 都属于这组疾 病, 其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痉挛、 粥样斑块脱落、 粥样斑出血、 血小 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 mln  ̄ ' S O n d AC 进行了—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其中 包括24 MI O 名A 患者,2 名非 段抬高的AM】 2O 患者和l5 8名不稳定型| 绞 痛患者, 在随访5 月里发现N N】 l —B 在AC 后生存的患者中水平明显低于 S 死亡的患 前者 者, 平 净 / l 2 g m, P 而后者平 l 0p / l < . 0) 6g m ( 0 o 1, 3 P 0
断无症状 衰的较好指标。 N 结合临床体 胸片、 所』 P B 检、 超声心动图 能更
准确诊 断 I衰。
22 NP 左心 室肥厚 、 . B 对 高血压病 的诊断 左 .室肥 厚是 原发性高血压 的
—
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