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康复科资料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康 复护 理是 研究 有关 功能 障碍 的护理 预防方 法 、评定 和处理 的学 科 。正 确 、及 时、有效 的康复 护理 是骨科 手术 成功 的重要 环节 。髌 骨骨 折患者 开展 早期 分 阶段 、规 范化
功能锻炼可 促进 静 脉 、淋 巴 回流 ,利 于 消肿 ,缓解 疼 痛 ,
【 关键 词】
髌骨骨折 内固定术 ;康复 ;护理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0 9— 0 1 4 7 一 O l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6
髌骨骨折 是骨科 常见 的 骨折之 一 ,手术 方法 很 多。 自 2 0 0 9年 4月至 2 0 1 1年 5月 ,我 院通过对 2 7例行髌 骨骨 折
切 开复位内 固定术患者 ,实施术后 康复护 理功能锻 炼指导 ,
均取得 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
1 临 床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本 组 2 7例 ,均 为 单 侧 发 病 ,其 中男 1 8
例 ,女 9例 ,年龄 1 5~ 6 3岁 ,平均 4 1 . 6岁 。住 院时 间最 长
4 讨 论
节无任何 不 适 ,患 肢肌 力 正常 ,恢 复原 来 的工 作 和 生 活 ;
良:患肢膝关节活动度 9 0 。 左右 ,活动后稍有酸痛 ,肌力较 健侧弱 ,恢复一 般工 作 和生活 ;差 :患肢 膝关 节活 动度 小 于4 5 。 ,活动后肿痛且 肌力 明显减弱 ,不能参加一般工作 。
练 习外 ,鼓励 患 者 直腿 抬 高 同时练 习股 四头肌 等 长 收缩 。
④后期康复 阶段 :此 期髌 骨骨折 稳定 性进一 步增 强 ,膝关
骨科康复计划[修改版]
![骨科康复计划[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2b2e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4.png)
骨科康复计划[修改版]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骨科康复计划的修改版。
该计划旨在帮助患者恢复骨科手术后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计划的详情:康复目标:- 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功能- 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增强骨骼和肌肉的稳定性和强度- 恢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以促进康复过程康复计划:1. 评估与监测:在康复计划开始之前,我们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疼痛程度和功能能力。
之后,我们将定期监测患者的进展和调整康复计划。
2. 物理疗法:患者将接受物理疗法,包括热敷、按摩、牵引和肌肉强化训练等。
这些疗法将有助于减轻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力量。
3. 功能训练:通过功能训练,患者将逐步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等。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配备必要的辅助器具。
4. 骨骼稳定性训练:骨科手术后,骨骼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将帮助患者进行一系列稳定性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和核心肌群加强训练。
这将有助于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5. 体力活动:患者将逐渐增加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以提高心血管健康和整体体力水平。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医生的建议定制合适的活动计划。
6. 心理支持:我们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
与康复团队和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康复预期:根据患者的合作和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我们期望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逐渐恢复功能和活动能力。
确切的康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我们将与患者和医生紧密合作,以确保康复计划的成功实施。
以上是骨科康复计划[修改版]的概要。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康复团队联系。
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
谢谢!。
髌骨骨折术后的康复

髌骨骨折术后的康复
1、术后24小时内进行踝关节和髋关节的主动运动(8次/日),膝关节保持静止;但可进
行术腿的股四头肌“静态性收缩训练”(20次/组,3组/日)。
2、术后下地行走(15分钟/日)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训练“静态性收缩训练”(100次/组,3
组/日)
3、术后1-3天内,可进行术腿的膝关节“微动训练”,活动度应达到90度或超过90度为
佳2次/组4-5组/日,3天后活动次数逐渐增加,活动度在90度或超过90度5次/组5-8组/日;可进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直腿抬高训练)(50—100次3组/日)。
4、术后2周拆线,膝关节能主动屈伸90度以上或达正常。
5、院后在家中行的训练,主要包括两方面训练:
a)每天坚持膝关节活动度训练0度—45度—90度—120度—135度;(和正常的腿相
比尽可能的弯到正常,每天进坚持活动。
)可进行下蹲练习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角度。
b)肌肉力量的训练(以股四头肌的锻炼为主):静蹲(半蹲,膝关节屈曲45度或80
度)训练(2—3分钟/次3组);直腿抬高练习(300—500次3组/日),加沙袋在
踝关节处进行直腿抬高的练习(重量从5斤开始,以后逐渐加重量运动以第2天
晨起时不感肌肉酸痛为度);其次是股二头肌训练方法为:(俯卧位:负重屈膝300
次2组/日);小腿三头肌训练(提踵训练:方法为站立双脚踮起50—100次2组/
日)。
欢迎登陆“中华关节外科网”进行查询和咨询!。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论文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18-01【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
方法: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收集的51例髌骨骨折患者内固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科学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康复锻炼。
结果:51例病人随访46例。
膝关节功能恢复:优39例,良10例,差2例。
结论: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康复护理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其发病率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2%[1]。
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5月我院骨科应用张力带钢丝和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1例。
术后采取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本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8.5岁。
致伤原因:跪、跌伤46例,交通事故致伤5例,全部为单侧髌骨骨折。
闭合型骨折48例,开放型骨折3例,全部为新鲜骨折。
横型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21例。
张力带钢丝组38例,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组13例。
2典型病例陈换凤女43岁因不慎跌伤致右膝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两小时而入院,cr片示右髌骨中段横行骨折。
伤后1日在腰麻下行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
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辅以适当的心理指导,合理的营养膳食。
4周后拍片复查:骨折线已完全消失,关节面平整,右膝关节活动范围超过100°。
8周后随访患者膝关节已能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超过130°。
3康复护理3.1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因关节损伤疼痛而产生恐惧感。
术后对于早期功能锻炼有诸多顾虑。
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讲解清楚术后的注意事项、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甚至关节长期不活动极易导致的不良后果。
还可列举相似病例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
张力带法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39例分析

取髌 骨旁 纵弧形 切 口, 暴露 髌骨骨折块清除关节内凝血
块 及胨 旧性积 血 , 探查有无其他损伤 , 进行复位 , 尽可 能使 髌 骨达到解剖复 位 , 恢复关节 面平 整光 精后用手 巾钳临 时固定
骨 折两侧 ,保持对 位进 行固定.在髌 骨上缘纵向 白上 而下钻 ^两根 克氏针 ,务求两针问平行 ,否则会使骨折块发生 不同 程度的旋转 , 两针 问距 以 2 0— 厘米 为宜 .使两克 氏针与 25 关节面保持平 行 直至在髌骨下缘穿 出, 两端各保 留约 0 5~ 0 8厘米 , . 剪去 多余的克 氏针 , 用钢 丝在 克氏针两端缠绕 2~ 3周固定 , 将两端克 氏针断端扭弯钩人 骨质 , 并 避免克氏针退
一
、
般 资料
本组3 9例 中, 男性 2 7例 , 女性 l 2倒 年龄 2 7 岁 , 9— 3 平
均5. 0 3岁 。骨 折类 型 : 断 性 骨 折 2 横 6例 . 碎性 骨 折 l 粉 3倒
( 严重粉碎性 骨折除 外) 。随访 2~ 5年 , 平均 3 s年 。骨折临
床愈合时间 4—7月 , 平均 为 4 6周 , 其中 3 2例在 术后 3~1 0
方 法
留髌骨的手术方法之一.其特点 : 在固定前进行骨折复位 , ①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光糟 , 避免关节面 台阶” 的形成 ; ②用两
根克 氏针平行钻人髌骨 , 使髌 骨骨折块只能 以克 氏针为纵轴 上下移动, 起到了桥梁 的作用 , 防止骨折块 旋转, 确保 关节面 的平整 , 钢丝缠绕固定可使骨块紧密接 触 , 固定更可靠 , 免 避
维普资讯
中 国航 天 医药 杂 志 2 0 0 2年 2月 第 4卷第 1 期
Me A C F b 20 . V l4 o 1 dJ C S , e 0 2 o .N .
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33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 O .16CHI NA FOREI GN M EDI CA LTREATM EN T临床医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31例,女24例。
年龄18~76岁,平均43.5岁。
直接暴力伤11例,直接和间接暴力联合伤44例。
上极骨折5例,中部骨折34例,下极骨折16例,其中粉碎性骨折28例,开放性损伤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72h 。
1.2治疗方法1.2.1手术方法多采用髌前横弧形切口,凸面向下,暴露骨折端,清除积血及细小碎骨块,冲洗关节腔,将骨折块复位,用大布巾钳做临时固定,以判断骨折复位情况和关节面平整性。
而后稍屈膝,对横形骨折,自远折端骨折面逆行穿入两根直径1.5m m 的克氏针,正位上两针各在内、外1/3与中1/3交界处,在侧位,针穿过髌骨前后面中点,针自髌腱两旁穿出,至针尾与骨折面相平时,再次将骨折复位,触膜关节面平整后,左右用巾钳固定,把克氏针穿入近折端,自股四头肌腱穿出,剪断针尾,针在髌骨上下沿各露出0.5c m ,于上极将针尾折弯90°,其后将针自前面向后转180°,靠近髌骨上极骨皮质,以防针向下滑出,再用18号钢丝自克氏针后面绕过髌骨前,在髌上极扭紧打结。
另一针用同法固定,缝合髌前韧带及扩张部,屈膝数次以检查固定效果。
对粉碎性骨折,先将骨折块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粉碎性骨折块变成上下两大块,再同上述横形骨折一样用改良张力带固定,再拔除临时固定。
对严重粉碎性骨折,可以用细克氏针纵行、横行、斜行穿针,使粉碎髌骨聚为一整体,在各克氏针下方用钢丝绕髌骨1周,在适当位置打结拧紧加强固定;仍有不稳定骨块者,可以在相应针尾上以较细钢丝作张力带固定。
1.2.2术后处理不做外固定,手术当天即可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术后2d 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术后3~5d 练习屈膝,1周后下地行走。
髌骨骨折康复计划

髌骨骨折康复计划
髌骨骨折术后如果关节肿胀明显、积液较多,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抽出膝关节内积血、积液。
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用直夹板石膏托固定4周,抬高患肢卧床休息。
但如果骨折复位满意,引流通畅,一般术后出现关节大量积血的情况并不多见。
1. 术后一周后可直腿下地行走,每日进行股四头肌
练习。
2. 术后4-5周每天去石膏练习屈膝到50°,每天练
习10分钟,不要时间太长,一次即可。
练习完成后将石膏托带上。
3. 术后5-6周每天屈膝练习到60°,练习时间和次
数同上。
练习完成后也带上石膏托。
4. 术后7周,屈膝关节练习80°可以考虑去除石膏。
但决定去除石膏前应摄X线片检查。
5. 术后8周,彻底去掉石膏托屈膝关节可以到90°。
6. 术后9周,屈膝到100°。
7. 术后9周以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膝关节
活动度。
在功能恢复中,不能忽视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护理人员对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早期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指导,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粘连.僵硬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创伤关节炎的发生。
方法对35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结果随访6 18个月,6个月18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6-12个月17例部分功能恢复(18个月后膝关节基本恢复)。
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髌骨骨折;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71-011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髌骨骨折35例(粉碎性髌骨骨折14例)本组均手术治疗。
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2至78岁,平均54岁。
内固定类型:可吸收螺钉10例,爪髌器8例,克氏针+张力带12例,空心钉+张力带5例。
住院天数:15至37天,平均23天。
2 术后护理2.1 一般护理髌骨骨折患者一般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可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护理,如高龄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时,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吸氧、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肢皮温、颜色、肿胀、活动等情况。
2.2 疼痛护理查明是切口疼痛,还是绷带束缚太紧,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
2.3 饮食护理大便通畅后,鼓励进食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2.4 肿胀护理术后肿胀为创伤性水肿,一般术后22-36小时达到高峰,需要患者从入院后开始持续抬高患肢,膝下垫一软枕,高于心脏水平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保持患肢中立伸直位,必要时使用脱水药物。
2.5 康复护理在不影响骨折稳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早开始患肢膝关节功能练习,较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和年老体弱者可适当延缓功能锻炼。
2.5.1 初期(一周内)在术后24小时开始卧位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用力紧绷和放松。
每次收缩停留5秒,30下/次,3次/天;利用下肢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进行膝关节的持续被动运动,一般30度开始,每天增加5度,每次40分钟,2次/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执行)※注意事项: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
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时,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每次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
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
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
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正文一·早期——直夹板固定期(术后4-6周)目的:促进循环,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避免肌肉过度萎缩。
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
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㈠术后麻醉消退后1 活动足趾(如石膏未固定踝关节,则活动踝关节)——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
至少5-10分/小时。
(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轻柔地绷劲及放松。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大于500次/每日)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见附录1—图2)。
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㈡术后2天,引流拔除后1 可扶拐下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2 开始侧抬腿练习(绝对禁止直抬腿!):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方法见附录1—图5、6。
)3 后抬腿练习:俯卧位,后抬腿至足离床5厘米,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 如疼痛肿胀不明显,即开始患腿部分负重练习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逐渐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
(见附录1—图7).——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逐渐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见附录1—图22)。
*至可轻松完成患腿单足站立,才可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
如单腿站立1分钟无明显不稳,行走方可逐渐脱拐。
(三)术后1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开始屈曲练习:应由专业人员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练习屈曲的方法见备注。
练习中大腿肌肉必须完全放松!否则对骨折的愈合将有不良影响。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
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 次/日。
2 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
(见附录1—图14)30分/次,1-2次/日。
二·中期—强化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期目的:开始并强化活动度练习,避免及解除关节粘连和挛缩。
并强化肌力练习,以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此期,因肌力水平较低,骨组织连接尚脆弱。
故以静力性练习(保持某姿势不动以练习力量)或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
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㈠1 随屈曲角度增大开始坐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
(见附录1—图11、12)。
抱膝至开始感到疼痛处保持10秒,稍稍放松(整个练习过程中不可完全伸直休息)休息5秒,再抱膝,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一次。
2 X光片复查,根据骨折愈合程度决定可否开始主动屈伸练习并加强练习,以强化肌力及关节灵活性。
(二)术后4-6周1开始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
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髌骨处稍有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方法见附录1—图4)。
2 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
(方法如附录1—图18,以沙袋为负荷,在无痛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
)3 随肌力的增强,可开始立位“勾腿”练习。
(见附录1—图17、18、19)。
屈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
30次/组,4组/日。
三·后期-恢复活动期:(骨折处基本达到骨性愈合后)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灵活与健侧相同。
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
恢复日常生活并逐步恢复运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
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1 强化关节活动度,至基本与健侧相同。
2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
(见附录1—图21、23,逐渐过渡至附录1—图24、25,并渐增负荷至附录2—图6、7、8、9)30次/组,4组/日。
开始跪坐练习(见附录2—图14)。
3 开始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
(见附录2—图1、2)静蹲练习。
(见附录2—图1、2)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
2-3组/日。
4 开始蹬踏练习(见附录2—图12)。
5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6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
30分/次,2次/日。
7 肌力增强后可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
2分/次,10次/组,2组/日。
※此期间骨折愈合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
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
五·恢复运动期:(骨折完全愈合后)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此期应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被动屈曲角度达至与健侧相同。
2 逐渐尝试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见附录1—图18、19;附录2—图4、5、10、11,(但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的角度、次数及时间。
)4 开始膝绕环练习(见附录2—图15)。
5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见附录2—图16)。
6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见附录2—图13)。
7 开始游泳, 跳绳及慢跑。
备注:一·屈曲的练习方法:以下方法任选其一。
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
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
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1 髌骨松动术(髌骨活动自如者不必进行):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
每方向20次,2—3次/日。
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
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3 仰卧垂腿: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
要求同上。
见附录1—图9。
4 坐位“顶墙”: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
全过程控制在30分钟内。
见附录1—图10。
5.俯卧屈膝: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
或由他人帮助。
6 主动屈伸练习:(被动屈曲后进行)坐位,足不离开床面。
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
10—20次/组,1—2组/日。
见附录1—图13。
二·伸屈的练习法: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有明显牵拉感为宜。
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 坐位伸膝: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
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
30分/次,1—2次/日。
见附录1—图14。
2 俯卧悬吊: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踝关节处加重物。
见附录1—图15。
要求同上。
3 主动牵伸:见附录1—图16、20。
于极限处保持10秒,放松5秒。
20—30次/组,1—2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