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康复科资料

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康复科资料
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康复科资料

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执行)※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时,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每次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正文

一·早期——直夹板固定期(术后4-6周)

目的:促进循环,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避免肌肉过度萎缩。

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㈠术后麻醉消退后

1 活动足趾(如石膏未固定踝关节,则活动踝关节)——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

活动足趾。至少5-10分/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轻柔地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

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

及放松(见附录1—图2)。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㈡术后2天,引流拔除后

1 可扶拐下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2 开始侧抬腿练习(绝对禁止直抬腿!):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方法见附录1—图5、6。)

3 后抬腿练习:俯卧位,后抬腿至足离床5厘米,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 如疼痛肿胀不明显,即开始患腿部分负重练习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逐渐达到单腿完

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见附录1—图7).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逐渐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见附录1—图22)。

*至可轻松完成患腿单足站立,才可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如单腿站立1分钟无明显不稳,行走方可逐渐脱拐。

(三)术后1周

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开始屈曲练习:应由专业人员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练习屈曲的方法见备注。

练习中大腿肌肉必须完全放松!否则对骨折的愈合将有不良影响。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 次/日。

2 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见附录1—图14)30分/次,1-2次/日。

二·中期—强化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期

目的:开始并强化活动度练习,避免及解除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强化肌力练习,以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此期,因肌力水平较低,骨组织连接尚脆弱。故以静力性练习(保持某姿势不动以练习力量)或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1 随屈曲角度增大开始坐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见附录1—图11、12)。抱膝至开始感到疼痛处保持10秒,稍稍放松(整个练习过程中不可完全伸直休息)休息5秒,再抱膝,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一次。

2 X光片复查,根据骨折愈合程度决定可否开始主动屈伸练习并加强练习,以强化肌力及关节灵活性。

(二)术后4-6周

1开始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髌骨处稍有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方法见附录1—图4)。

2 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方法如附录1—图18,以沙袋为负荷,在无痛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

3 随肌力的增强,可开始立位“勾腿”练习。(见附录1—图17、18、19)。屈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

三·后期-恢复活动期:(骨折处基本达到骨性愈合后)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灵活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并逐步恢复运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1 强化关节活动度,至基本与健侧相同。

2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见附录1—图21、23,逐渐过渡至附录1—图24、25,并渐增负荷至附录2—图6、7、8、9)30次/组,4组/日。开始跪坐练习(见附录2—图14)。

3 开始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见附录2—图1、2)

静蹲练习。(见附录2—图1、2)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

“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4 开始蹬踏练习(见附录2—图12)。

5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6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

7 肌力增强后可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2分/次,10次/组,2组/日。

※此期间骨折愈合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

五·恢复运动期:(骨折完全愈合后)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此期应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被动屈曲角度达至与健侧相同。

2 逐渐尝试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见附录1—图18、19;附录2—图4、5、10、11,(但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

的角度、次数及时间。)

4 开始膝绕环练习(见附录2—图15)。

5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见附录2—图16)。

6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见附录2—图13)。

7 开始游泳, 跳绳及慢跑。

备注:

一·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任选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1 髌骨松动术(髌骨活动自如者不必进行):

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3 仰卧垂腿: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见附录1—图9。

4 坐位“顶墙”: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全过程控制在30分钟内。见附录1—图10。

5.俯卧屈膝: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

6 主动屈伸练习:(被动屈曲后进行)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见附录1—图13。

二·伸屈的练习法: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 坐位伸膝: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见附录1—图14。

2 俯卧悬吊: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踝关节处加重物。见附录1—图15。要求同上。

3 主动牵伸:

见附录1—图16、20。于极限处保持10秒,放松5秒。20—30次/组,1—2组/日。

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具体方法如下: (一)伤后早期疼疼稍减轻后,即应开始练习肢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肢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为下地行走打好基础.如无禁忌,应随时前后推动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关节活动. (二)膝部软组织修复愈合后开始练习抬腿.伤口拆线后,如局部不肿胀无积液,可带着石膏托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 (三)4—6周后去除外固定,开始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此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锻炼,如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结合,床上锻炼禾鄄下锻炼结合,用器械锻炼和不用器械锻炼结合等.刚去除外固定时,主动屈膝有些困难,可多采用被动启动形式,如别人帮助屈膝;待有一定活动度后改为主动活动.病人可在卧床时主动伸屈膝关节,也可下地扶床边或门框下蹲以练习膝关节伸屈功能.压砂袋法也非常简单,即让病人坐在床边,将患肢伸出床沿,在踝部上压3kg前后砂袋,每回15分钟,每日2—3次,但应注意被动活动力量要缓和,以免造成新的损伤,同时锻炼的强度应因人而异,以不引起疲劳为宜. 髌骨是位于膝关节的前方,对膝关节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在四头肌腱内,底朝上,尖向下,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的髌面相对,参与膝关节的构成,髌骨损伤与骨折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在髌骨骨折后,其治疗方法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治疗的,那么髌骨骨折的康复训练我们是否需要提前进行了解呢? 在髌骨骨折后无需手术的治疗方法中,其髌骨骨折的康复训练方法有: 1、根据临床经验,在第一周开始训练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预防肌肉萎缩;

2、第3-4周进行巩固和ROM练习,可以实行开闭链练习,用肌肉电刺激进行股四头肌的练习;可要求患者直腿抬高锻炼臀肌,活动踝关节锻炼小腿肌力,并允许扶拐长时间负重练习行走; 3、第6-12周,对患者进行闭链练习,如半蹲和上台阶练习;进行抗阻力髋关节练习和半蹲练习; 术后的髌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1、髌骨骨折张力带钢丝固定者,由于采用了坚强的内固定方法,在手术反应过去后,一般5~7天可以扶拐下地步行,要鼓励患者早期步行,10~14天拆线后逐渐加大步行量。在这个康复训练时间段内加强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可以指导患者做各种膝关节的功能锻练,如蹬车活动、搓滚舒筋等,应在最大限度内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2、在髌骨骨折手术6周后,根据情况可以进行主动肌力练习,让患者自己根据能力加强自我屈伸练习,治疗师可协助做好辅助保护;8周后,可以进行抗阻练习,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一定阻力,并进行牵拉动作,一定要注意用力的循序渐进。 3、髌骨骨折采用钢丝或丝线环扎固定者,髌骨骨折发生粉碎性骨折的,在固定作用上不会像前一种牢固方法,因此必须推迟下地步行的时间,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患者手术后,可以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在功能恢复中,不能忽视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针对髌骨骨折的康复训练方法,骨科诊疗康复中心专家吴鸿鹰主任特意提醒髌骨骨折的患者无论是在非手术的康复训练方法,还是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中,都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髌骨骨折的康复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doc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请仔细阅读本计划后再进行练习,开始新一阶段练习最好在复查后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进行) ※注意事项: 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 导下完成。 2.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 伤,应予以耐受。 3.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 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5.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 1-2 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如活动度长时间 ( >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 20 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 2- 3 次。 7.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但必须控 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如肿胀增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必须停止练习,增 加冰敷次数,并及时就医! 9.负重等练习必须经过医生复查并拍X 光片确定后方可开始! 术后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 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麻醉消退后即开始: 踝泵:(见附录1-图 1)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 5 分/组, 1-2 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 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 500- 1000 次 /每日) 术后第一天至 1 周: 如疼痛不明显可开始直抬腿练习以避免腿部肌肉过快萎缩,疼痛明显则可推迟数天。 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 ㎝处,保持至力竭。(方法见附录1—图 4)。 侧抬腿练习,(方法见附录1—图 5、 6。) 10 次 /组, 10-15 秒保持/次,每次间隔 5 秒, 4-6 组/日。 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 5 厘米为 1 次, 30 次 /组, 4-6 组连续,组间休息30 秒, 4-6 次练习/日。 术后 2天 可以开始扶双拐下地行走,但患腿绝对不可落地负重!必须确保安全不可摔跤!同时注意控制活动量,只鼓 励去厕所等必须的生活活动,过多行走将增加肿胀程度。 根据手术医生意见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如采用器械练习,使用CPM ,则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使用,从无或微痛角度开始,缓慢进行( 5 次往复 / 分钟), 1-2 小时 /次, 1- 2 次 /日,练习后即刻冰敷20-30 分。 如采用手法治疗或自行练习,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或指导方法确信练习方法无误方可。 屈曲的辅助练习: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手术图解: (图1)髌骨横断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⑴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和骨屑(插图示切口)⑵利用巾钳复位,钢丝环扎固定法 (3)钢丝贯穿固定法(4)张力带固定法,修复股四头肌扩张部及关节囊(图2)髌骨部分切除缝合术: ⑴切除髌骨远端骨折块⑵将髌骨、髌韧带缝合,复位后结扎

(3)髌韧带上保留小片骨质,以免撕裂 二、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显露:前侧u形切口较为适宜[图1 ⑴],显露较横切口充分,术后切口与骨折部分不易发生粘连而影响屈曲功能。 3.探查和清理关节腔: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向上翻开皮瓣,即可见到髌骨骨折块。损伤严重者,骨折块的分离较大,两侧的关节囊和股四头肌扩张部的撕裂亦大。将近、远两端骨折块拉开,即可进入关节腔,显露并探查股骨前面,彻底清除关节内积血、骨碎屑以及骨折块间夹有的软组织[图1 ⑴]。 4.复位:先伸直膝关节,以松弛股四头肌,利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牵拉对拢,使之复位并由助手暂时保持定位[图1 ⑵]。 5.内固定对两骨折块较大的髌骨横断折,常用不锈钢丝作为内固定物。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下列3种: ⑴环扎固定法:用18~28号不锈钢丝,以粗圆针引导,紧贴髌骨缘在周围软组织内缝合一圈,然后将髌骨折复位,把钢丝逐渐收紧、拧牢[图1 (2)]。这方法比较简单,固定也较完善,但易产生成角畸形,一般适用于移位不太大的骨折或尚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 ⑵贯穿固定法:用2mm钻头在近侧骨折块断面上1cm的内外侧,垂直于髌骨纵轴,钻一隧道;用同样方法,在远侧骨折块的相应部位也钻一隧道,8形穿过钢丝。但须注意隧道应位于髌骨全厚中点的后方。用巾钳复位、拧紧钢丝固定之[图1 (3)]。这种固定直接、有力、比较牢靠,适用于移位较大的骨折。由于钢丝在髌骨前面交叉,可以防止屈膝时引起的向前成角。 ⑶张力带固定法:用直径1.5mm的克氏针,自近折块折面的内、外侧钻入,沿髌骨纵轴,自骨折块的顶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至针头刚露出折面。复位后,用同一克氏针从近折块向远折块折面的对应点钻入,沿髌骨纵轴自远折块的下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使两端在肌膜外面露出约3~5mm,针尾弯成钩状,然后用18~28号钢丝绕过两枚克氏针的后面,逐渐收紧拧牢[图1(4)]。拧紧时,注意钢丝应穿过克氏针的后侧并收紧。这样,钢丝收紧后,克氏针将受到一定的压力,促使骨折块互相靠拢,加速愈合;还应注意决不可使纵行跨过骨折线的钢丝过分偏向侧方,从而失去张力带固定的作用。 6.修复四头肌扩张部及关节囊:检查髌骨关节面完全对合,关节腔内无积血及碎骨后,将两侧撕裂的股四头肌扩张部、关节囊及髌前腱膜用丝线间断缝合。然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图1 (4)]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计划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计划 1.早期康复(1~2周): (1)抬高患肢:术后48小时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肢体置于垫枕上,抬高患肢20~30度,促进静脉回流,消除肿胀。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肢做一个大腿“绷紧”的动作,使股四头肌做等长收缩,40~50次一组,每天2~3组。 (3)踝泵运动:足趾、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踝关节的活动要求完成屈伸及环绕全范围运动各40~50次一组,每天2~3组。 (4)CPM训练:在住院过程中术后第2天可以以CPM机进行持续被动活动,由45度开始,30分钟1次,每天1次。如无疼痛等不适感觉可每日增加5度。 (5)髌骨活动:如无禁忌,可上下左右推动髌骨,特别是从髌骨上方向下推拉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6)膝屈伸活动练习:术后第2天可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练习。治疗师用手托住患者膝部后方,嘱患者放松,靠小腿重力屈曲膝关节,再嘱其慢 慢伸直,3~5次即可,关节活动范围>50度。3~4天后逐渐增大屈膝度。 (7)患腿负重训练:患腿骨折愈合良好情况下可下地进行部分负重站立。站立时双腿稍稍张开与肩同宽,进行左右重心转移,患腿逐渐增加负重量。 2.中期康复(3~6周): (1)关节活动度训练:继续保持之前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以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屈伸活动度。 (2)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坐于凳子上,两腿稍分开与肩同宽,在患侧腿靠近脚踝处加个重量适当的沙袋,做伸直小腿的动作,伸直小腿后维持6秒钟,然后控制该腿慢慢放下,15次一组,每天3组。 (3)腘绳肌肌力训练:在床上取俯卧位,在患侧脚踝处加一个重量适当的沙袋,患侧腿做向上弯曲膝盖的动作,屈曲应至终末端,在终末端用力维持6秒钟,然后缓慢伸直至远处。15次一组,每天3组。 (4)膝关节控制训练:①在床上取俯卧位,双腿屈膝至90度并保持,可在两腿中间夹一包体积较大的纸巾或一个放气篮球,保持该动作2分钟,每天5次。②选择一个高度适宜的固定物如栏杆,双腿张开与肩同宽,双手扶着栏杆,膝关节屈曲半蹲保持6秒钟后伸直膝盖站起,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每组10次,每天3组。膝关节弯曲角度可根据实际身体情况掌握,有所进步后可逐渐增加弯曲角度以及每次静蹲时间。 (5)步行训练:注意按照正确步态行走。行走步骤为:在站立位身体重心先移至健侧腿,患侧腿向前迈出一步,身体重心随之转移至患侧腿,确定身体站稳后再迈出健侧腿。 注意左右脚的放置位置(步幅和步频)。 (6)上下楼梯训练:选择有扶手的楼梯。上楼梯时,首先迈出健侧腿踏上台阶,患腿保持屈膝,然后健侧腿伸直迈上患腿。下楼梯时,首先迈出患侧腿,健侧腿屈膝在后,然后健侧腿承重,伸直患侧小腿迈下楼梯。注意眼睛向前看,并且保持腰部挺直。 3.后期康复 (1)慢跑训练:后期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可进行慢跑训练增强下肢耐力,每天可慢跑20~30分钟。 (2)本体感觉训练:患侧腿恢复负重能力情况良好的前提下,可让患者把患侧腿放在平衡垫上单腿负重保持稳定。 (3)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训练:训练方式如上,其抗阻应达到常人标准,强化下肢肌力。

骨科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骨科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一、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电钻、克氏针、钢丝或聚髌器、冰盐水、温盐水、敷料、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 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PDS线、缝合针、敷贴、引流管、引流袋、弹力绷带 3.仪器准备:气压止血带 二、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 三、手术体位:仰卧位 四、手术配合: 1.首先在患肢大腿上1/3处置气压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 2.作髌骨内侧正中纵行切口,暴露骨折部位,用两把巾钳提起骨折块,根据骨折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缝合方式:(1)纵行缝合固定法:适用于横断骨折,骨折线在中或者中下1/3,骨折块完整,在髌骨内外援各1cm处,骨折断面

前后缘中点平行钻孔2个,选择粗细合适的钢丝穿过两空,用钢丝钳拧紧固定,也可在骨折复位后用聚髌器固定 (2)周边缝合固定法: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或横断骨折伴一块粉碎,另一块有移位且整复后关节面尚光滑完整。用PDS线或者10×28圆针,7号线荷包式缝合髌骨边缘 (3)张力带“8”字固定法: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或横断骨折伴一块粉碎,另一块复位效果不佳,先荷包式缝合髌骨边缘,在距离髌骨内外缘各1cm经髌骨纵行穿过两根克氏针,钢丝“8”字缠绕克氏针内固定 3.冲洗切口,缝合髌骨两旁撕裂的腱膜与关节囊,用10×28圆针7号线缝合肌肉和筋膜,用10×28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用10×28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弹力绷带包扎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时间 2.手术医师取下的粉碎性骨块要保管好 3.使用聚髌器固定时,要备好冰盐水、热盐水

髌骨骨折(保守石膏固定)康复程序

髌骨骨折(保守治疗石膏固定)康复计划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执行)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 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 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 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 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时,力求每次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 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正文 一·早期——长腿石膏固定期(骨折后6-8周) 目的:促进循环,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避免肌肉过度萎缩。 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㈠ 1 活动足趾(如石膏未固定踝关节,则活动踝关节)——用力、缓 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 ( 但注意不要将石膏托压断! ) 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见附录1—图2)。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㈡ 1 可扶拐下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2 开始侧抬腿练习(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方法见附录1—图5、6。) 3 后抬腿练习:俯卧位,后抬腿至足离床5厘米,30次/组, 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根据损伤的情况及手术固定方式不同,石膏托一般需戴6-8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 康复须知: 1、康复从手术后就要开始,越早越好,越早训练也越容易。其中术后3个月是最佳康复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后,再做训练,相对难度大。 2、手术固定后,会促进骨头正常的生长,但胫骨平台骨折康复,不仅仅是骨头正常愈合, 还要使身体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如果术后较长时间,伸直功能不正常,就直接导致行走瘸行;如果膝关节弯曲不超过60 度,走路就会受到影响,不超过90度,慢跑就有影响,不超过100度,上下楼就会有障碍,不超过120度,蹲便也不可能;踝关节不能正常屈伸,就会影响走路和跑跳跃;小腿无力导致走路发软;大腿肌力不够,就会走路障碍,更不可能跳跃和跑,更严重的是影响关节的稳定,导致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及至关节功能完全伤失。 4.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5.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6.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7.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如活动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8.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参见冰敷图(用冰水混合物制成,不漏水,能全覆盖膝盖即可) 9. 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10. 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但必须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如肿胀增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必须停止练习,增加冰敷次数,并及时就医! 11.负重等练习必须经过医生复查并拍X光片确定后方可开始! 12、术后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康复训练表格

如何提高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如何提高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目的:探讨提高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 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制定一套康复训练措施,应用于康复组50例患者中,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并与48例常规组进行比较。结果:50例康复训练依从性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48例患者。结论:提高患者实施此套康复训练措施的依从性,可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促进康复 标签:髌骨骨折;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分析 髌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伤后除了实施有用的外科治疗,正确系统的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康复指导对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科于2008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髌骨骨折50例,开展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措施,并与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中男72例,女26例,年龄15~63岁,平均41.6岁。其中破损性骨折67例,横行骨折31例,均为单发性。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75例。2008年4月~2010年5月的50例患者由于功能训练,大多数患者肌力达4~5级,关节活动度达80°~100°,恢复了无痛和理想的关节活动度,设为康复组。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术后护理措施 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即术后行常规护理,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要求每小时做80~100次,每天活动4~6 h,术后卧床2周,卧床期间行常规锻炼。 1.2.2 康复组术后护理措施 1.2.2.1 心理康复指导患者心理康复是提高锻炼依从性的有效途径,把心理康复作为技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技能康复。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担心过早活动影响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信心,以促进康复。术前运用合理情绪治疗,在术后康复锻炼中运用全身松弛疗法、行为疗法、鼓励和暗示疗法,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缓解锻炼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抑制皮质下中枢疼痛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使疼痛的阈值提高,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1]。早起适当活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反流,阻止液体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指导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指导 时间:地点: 主持人:主讲人: 参加人员: 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损伤,多见于撞伤或摔伤。治疗方法通常有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或者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新鲜髌骨骨折的治疗,应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滑,给予较牢固内固定,早期活动膝关节,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骨折的康复护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避免骨折发生废用综合征: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肢体畸形,对髌骨骨折固定复位后患者极为重要。髌骨骨折康复锻炼应以主动功能练习为主,注意动作协调、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少到多,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切忌采取任何粗暴的被动活动。 1、伤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即应开始练习肢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肢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为下地行走打好基础。如无禁忌,应随时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关节活动,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伤后一个月,可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不然膝关节将来可能会僵硬,影响患肢的下蹲功能,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家的锻炼方法有:①坐在床沿,膝盖后方垫实落不要空虚,由他人掌握好力量慢慢向下压腿(就是屈膝),一定注意不可使用暴力,角度、力量要循序渐进,或者在脚背放一适当重物,如枕头等,自己用力屈膝、伸直、再屈膝、伸直循环。②平躺在床上,患肢伸直抬高与床面垂直,自己用力或他人帮助屈膝、伸直。③站立于床边,手握床沿,自己下蹲屈膝。 特别重申需要注意的是:①力量要循序渐进,不能使用暴力。②别人帮忙那叫被动训练,只能锻炼关节的活动度,不能锻炼肌肉力量,最后还是要靠自己主动锻炼,两者要配合。③刚开始锻炼时会出现疼痛,可以吃一点止痛药,缓解疼痛,增加继续锻炼的信心。④不要对锻炼的效果要求太高,也就是说不要期望3-4天就能怎么样,但也不能以此为理由消极怠工。 对于关节来说,僵硬的关节是没有用的,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膝关节屈膝最少要达到110度左右才能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骨科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者缺一不可。 出院指导 1、防止外伤,应在身体素质许可下早下床晚负重,下床时正确使用拐杖。 2、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如鸡蛋、绿色蔬菜等。若病人有糖尿病,应嘱病人吃低糖或无糖饮食。 3、用药:遵医嘱合理用药,做好用药指导。 4、术后2—3周可淋浴,伤口周围一月后可用浴液清洗。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髌骨骨折患者来说,了解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是很有帮助的,那么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介绍,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哦!下面请看详细的介绍。 髌骨是膝关节的构成部分之一,一旦发生骨折,建议立即接受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这样才能更快的恢复健康。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1、张力带钢丝固定者,由于采用了坚强的内固定方法,在 手术反应过去后,一般5~7天可以扶拐下地步行。护理人员要 鼓励患者早期步行,10~14天拆线后逐渐加大步行量。此段时

间应加强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可以指导病人做各种膝关节的功能操练,如蹬车活动、搓滚舒筋等,以利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2、采用钢丝或丝线环扎固定者,如髌骨是粉碎性骨折者, 固定作用没有像前一种牢固,因此必须推迟下地步行的时间。此类病人手术反应过去后,可以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地教会病人作股四头肌收缩,要求每小时作80~100次,每天活动4~6个小时,并分段进行。对于一些老 年病人,如不会作主动股四头肌收缩,可进行髌骨被动活动,以防止髌骨关节面的粘连。 注意事项: 髌骨骨折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治疗,术后多数均有膝关节的肿胀疼痛。术后必须将患肢置于长腿石膏托中伸直位固定,注意观察患肢的血循环及肿胀情况。尤其需要区分膝部的疼痛,是术后切口疼痛还是术后敷料包扎过紧引起的疼痛。若术后切口疼痛可根据医嘱给予止痛剂。如果是术后肿胀导致绷带包扎过紧的疼痛,

给予止痛剂往往疗效不好,此时检查术区可感张力过高,必须立即松解绷带,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很多病人松解绷带后疼痛迅速缓解,也不需要用止痛药。 以上就是关于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介绍,上面介绍的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都是比较有效的,相信大家看了这些介绍之后,对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已经非常了解了。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对想要了解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的朋友有所帮助。

不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对比

不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对比 发表时间:2013-06-05T09:33:47.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武[导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与其他内固定方法比较而言,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张武(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人民医院 037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三组,采取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来进行临床治疗,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完善有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采取对照内固定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比较其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提高患者预后膝关节功能是关键,因此通过本组探究显示,采取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305-02 髌骨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病症之一,主要原因是髌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同时因为髌骨是保护和增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组成,因此一旦发生骨折,就会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1]。同时在进行临床治疗阶段,如果治疗方法不当,还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远期生活效果[2]。目前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较多,但是其实际效果如何仍然存在偏差,本组探究则通过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120例,采取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螺钉内固定、粗丝线内固定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来进行临床探究。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120例,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21-74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髌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开放性骨折68例,闭合性骨折52例。统计患者骨折原因,其中交通事故66例,撞击伤32例,坠落伤12例,其他10例。且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以及手术禁忌症患者。事先告知其本组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采取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B组患者采取螺钉内固定,C组患者采取粗丝线内固定,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完善有关资料的记录工作。采取对照内固定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根据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A组有效率9 2.5%,B组有效率82.5%,C组有效率65.0%,其中A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此外A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其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取其平卧位,进行常规止血操作;之后于髌骨正中的位置,作一纵向切口至骨折端,避免损坏纤维组织;然后将积血清除,并显露骨折块,术中将骨折块进行复位。之后采取对照内固定治疗,其中A组患者采取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使用两枚1.5mm克氏针,髌骨关节面平整光滑后,在正位,两针在髌骨中1/3与侧1/3交界处,在侧位,针穿过髌骨前后经中点,于髌骨上下极穿出,剪掉两针多余部分,上下端各留0.5cm,用18号钢丝分别缠绕克氏针上下两端于髌骨前拉紧扭结固定,上极针尾折弯90度,以防滑脱;B组采取半螺纹松质骨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在髌骨前作切口,进行复位后,根据患者髌骨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螺钉进行横行固定;C组采取粗丝线内固定,使用粗丝线缝合髌骨边缘,拉紧打结。而对于出现的粉碎性骨折,可以将小骨折块先进行内固定,形成大的骨折块后,再以相同方法固定。术后患者采取相同规格的康复护理,进行简单的膝关节锻炼,以此提高骨折愈合效率。观察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来进行疗效评定,其中关节有效复位,膝关节伸屈正常,或者伸膝正常,但两膝屈曲度小于20°为显效;伸膝正常,两膝屈曲度在10-35°之间,且关节面移位<5mm为有效;伸膝正常,两膝屈曲度>35°,且骨折愈合迟缓,关节面移位5-10mm为一般;未满足上述标准者,为无效。其中临床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取对照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A组有效率92.5%,B组有效率82.5%,C组有效率65.0%,同时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也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3 讨论 对于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而言,保证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才是治疗的重点,因此基于这一治疗理念,目前已经出现多种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不过就本组探究显示,临床效果最佳的要数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3]。笔者通过分析本组治疗资料发现,B 组采取的是螺钉内固定法,虽然该方法有利于进行早期锻炼,但是对骨折块的固定效果较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组采取的是粗丝线内固定,它操作简单,使用类型也较多,但是内固定效果不佳,仍然需要进行石膏外固定,而且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而A组采取的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就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该内固定方法更符合膝关节的动力学特点,并且具有微创性与安全性的优点,同时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时,可以增加训练效果,加快骨折愈合效率。根据探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出现的关节疼痛与关节感染等不良反应也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与其他内固定方法比较而言,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聂小正.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5):199-200. [2]黄春吉,黄富运.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与疗效[J].微创医学.201 0,05(3):285-287. [3]张强.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 (28):5895-5896.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8-20T16:10:45.3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作者:冯岩 [导读] 浅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冯岩 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摘要:目的浅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采取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自行锻炼治疗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治疗,最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效果。结果观察组组优良率为92.0%,明显比对照组优良率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比给予自行锻炼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骨平台;术后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恢复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knee joint afte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50 cases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after surger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25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25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reatment method was adopted to treat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self exercise therapy,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s better than self exercise,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 tibial plateau;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knee joint;functional recovery 在膝关节创伤性复杂骨折中,胫骨平台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常因坠落或暴力而导致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近几年交通事故的频繁,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屡见不鲜。而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是首要选择,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1]。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根据骨折类型、伤口情况、内固定稳定性以及愈合程度决定。河南省内黄县中医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25例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康复科及骨科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段为15~68岁,平均年龄为40.5岁,从受伤到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段为3~7 d,平均天数为3.5 d,左侧骨折22例,右侧骨折28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8例,高处坠伤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因重击砸伤的胫骨平台患者15例,意外摔伤的胫骨平台患者5例。所有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组,分为康复治疗组和自行锻炼组,康复治疗组为观察组,自行锻炼组为对照组,两组各25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合并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自行锻炼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后早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应给予患肢抬高约30°,在术后的24 h中,患肢局部给予冰敷,每次冰敷时间约为20 min。胫骨平台骨折术后1 d,患者需在床上进行患侧踝泵运动以及患侧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收缩需每2 h进行1次训练,每次的训练时间为5~10 min。 1.2.2 固定期在患者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肢需以支具固定或是石膏托进行固定,患肢固定中要注意石膏托与肢体的密合度及松紧度,由于石膏托固定患肢会对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密切注意被固定肢体的末梢循环状况,在胫骨平台手术后的患肢固定平均时期为两周到四周。应防止患者因长期的运动量不足,而出现股四头肌肌肉萎缩现象,因此在石膏固定期,医疗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趾关节,活动脚踝或是髋关节[2]。患者还需根据医生对其的指导进行健康肢体的训练,如弯曲肢体,足跟用力,以使健康肢体的股四头肌在不断的收缩中得到训练。在石膏托固定期间,患者不能够用力,即负重,患者若需要站立,则需拄双拐,以此来避免患肢负重。进行患肢训练时,需向内收敛髋、踝关节,或是向外展髋、踝关节,患肢经过轻微、缓慢及循序渐进的训练可逐渐恢复股四头肌肌力,同时亦使髋、踝关节灵活度随着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而增加。 1.2.3 固定解除后患肢固定期后是解除固定的时期,需要不断锻炼患肢的小腿腓肠肌或是患肢的股四头肌,以使患肢肌力能够迅速恢复,锻炼的首要步骤是患者先采取仰卧位,重要训练患肢的髋关节、踝关节,在训练中注意患膝的牵拉程度,以及患者的膝部的牵拉感,在每次训练中,少则五组或六组,多则十组以上。每日训练的次数以两次左右为宜。 1.2.4 肢体负重练习在患者进行石膏托或是支具固定恢复的3个月后,可根据石膏托固定患肢康复的效果以及患肢的愈合程度,制定相应的肢体负重训练,可在患者的床前依附床头,对患肢进行适当训练,通过下蹲,站立,缓慢行走等方式增加患肢负重,以使患肢的肌力力度,关节的灵活度均得到训练,以达最终恢复的目的[3]。再接下来的1个月后,需训练患肢的抗阻能力。在此训练前,应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决定患者能够承受多大的负重量。结合患者在治疗中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相关的X线片基本情况,决定患者在肢体负重训练中的负重量。先行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肢体负重训练,在肢体负重训练中,患者在行走时用双拐支撑,缓慢增加患肢的负重量,然后转为依附单拐行走,最后撤离双拐。 2 结果 康复训练组优良率为92.0%,明显比自行锻炼组优良率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膝关节创伤性复杂骨折中,胫骨平台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常因坠落或暴力而导致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近几年交通事故的频

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康复科资料

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康复计划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执行)※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时,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每次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正文 一·早期——直夹板固定期(术后4-6周) 目的:促进循环,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避免肌肉过度萎缩。 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㈠术后麻醉消退后 1 活动足趾(如石膏未固定踝关节,则活动踝关节)——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 活动足趾。至少5-10分/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轻柔地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 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 及放松(见附录1—图2)。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㈡术后2天,引流拔除后 1 可扶拐下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2 开始侧抬腿练习(绝对禁止直抬腿!):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方法见附录1—图5、6。) 3 后抬腿练习:俯卧位,后抬腿至足离床5厘米,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 如疼痛肿胀不明显,即开始患腿部分负重练习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逐渐达到单腿完

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要求较高,稍有不当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髌骨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钢丝环扎内固定、AO张力带内固定、镍钛聚髌器内固定等等。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有不同的固定特性,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的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我们针对三种常见类型的髌骨骨折选用相应的内固定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88年10月~2003年10月运用镍钛聚髌器、AO张力带、钢丝环扎加镍钛聚髌器和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常见类型的髌骨骨折185例,男97例,女88例,年龄16~78岁,平均38岁。横断型髌骨骨折86例,其中镍钛聚髌器内固定10例,AO 张力带内固定76例。髌骨下部(下1/2和下极)粉碎骨折82例,其中镍钛聚髌器内固定5 0例,AO张力带内固定32例。全髌粉碎性骨折17例(其中有1例为双膝全髌粉碎骨折,1例为再次全髌粉碎骨折),其中钢丝环扎加镍钛聚髌器内固定5例,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12例。 1.2 手术方法 1.2.1 镍钛聚髌器内固定连硬麻醉,髌纵弧形切口,长约50m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检查骨折情况,在骨折处横形切开腱膜层,取出凝血块。显露骨折断端,边缘腱膜锐性分离2mm,并向外翻起。对齐骨折端,髌钳暂固定。纵形切开分离腱膜3mm。显露髌骨上、下缘肌腱附着处。在股四头肌附着处,纵形切2~3小口,取出已在冰水中展开的镍钛聚髌器,下爪勾于髌骨下极,上爪勾入髌骨上缘的小切口内,按住腰部贴于髌骨前面。热敷,取出髌钳,检查对位良好、固定牢固后逐层缝合。 1.2.2 AO张力带内固定操作同1.2.1至显露骨折断端(其中切口延长30mm),骨折边缘腱膜锐性分离2mm,向外翻起。距髌骨前表面5mm处,以2mm钻头在近骨块平行钻两个孔,间距20mm,复位骨折、髌钳暂固定。钻头穿入孔中由近向远并钻过远骨折块。退出钻头插入克氏针,近端弯成180°,18号钢丝绕两克氏针上下端一圈结扎拧紧,将克氏针弯端转向后并打入骨内,再将远端剪断,逐层缝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