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和反思

合集下载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及反思模板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及反思模板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及反思模板教案概述•主题: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故事导入1.教师介绍故事《小稻秧脱险记》,激发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农田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农田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土壤、农作物、动植物等;2.学生观察并记录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三课时:小稻秧的遭遇1.教师讲述小稻秧在农田中遇到的危险,如病虫害、干旱等;2.学生分组讨论小稻秧遇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教师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如节约用水、合理使用农药等;2.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可以采取的措施。

第五课时:小稻秧的脱险方法1.学生分享上节课讨论的环境保护措施;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稻秧可以采取的脱险方法,如求助农民、及时施肥等;3.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小稻秧脱险方法,或进行小组演绎。

教学反思教学亮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教学的情境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有着密切关系;•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小稻秧脱险记》这个故事,既能让学生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教案以课时为单位,通过故事导入、实践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关注环境保护。

教案的设计中注重情感启发、情景营造、思维激发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丰富的学习环境。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内容。

(2)通过故事,了解稻秧成长的过程以及农业知识。

(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故事了解和探究农业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故事中农业知识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小稻秧脱险记》故事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农业知识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小稻秧脱险记》的封面。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朗读故事:(1)教师范读故事,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4. 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2)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农业知识。

5. 探究农业知识:(1)教师出示农业知识资料,学生阅读。

(2)小组讨论,联系故事中的农业知识。

6.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小稻秧脱险记》故事。

(2)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农业知识,了解稻秧的生长过程。

(2)以“我眼中的农业”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流利程度、语音准确性和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023年《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篇

2023年《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篇

2023年《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篇《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结构比较清楚,情节也很简洁。

经过《小露珠》的铺垫,学生已经有了要擅长视察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的意识,加上农村的孩子对给稻田除草这样的事情还比较了解,所以上课时比较得心应手。

综合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接着借鉴:1、注意对句式转换的训练。

三年级学生敏捷性比一二年级强了很多,为了培育他们敏捷运用语言的实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处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训练。

这样的训练以前做过,但是效果不好,学生总是不能把握句子的本意。

在这次训练中,我干脆让学生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转换的正确率就比较高。

在下次的句子转换练习中,我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这一小节中有哪句话可以换一种说法,让他们自己去发觉探究,这样按部就班地训练下去,学生会越来越娴熟,在自读其他课文时就会自然而然敏捷运用。

2、在理解词语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例如在理解“激烈的”和“纷纷”这些词时,我不脱离详细语境,放到文中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

学生很简单理解“激烈”就是猛烈的意思,你一句,我一句;甚至你还没说完,我就抢着说了;还可能两个人一起说。

进而通过老师引导知道它常跟战斗、争吵、竞赛搭配,可以说“激烈的战斗”,激烈的----引导学生说。

接下来我又提问:能用“激烈”说一句话吗?把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词语。

最终回到文中:谁能读出这场争吵的“激烈”来?又将学生的留意力拉回到文本中去。

3、注意朗读指导。

课文语言充溢童趣,每个人物的语气都各具特色,例如有气无力。

可怜巴巴的小稻秧,声音嘹亮的喷雾器大夫,还有蛮不讲理、气概汹汹的杂草。

它们说的'话都特别有性格,我在教学中就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把他们带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进而理解各色人物不同的性格。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9篇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9篇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优秀9篇《小稻秧脱险记》篇一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3、在对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理解文意。

2、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表演。

三、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读、演课文。

四、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并了解有关除草剂、喷雾器的知识。

2、制作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准备:cai、图片、头饰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书写生字(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老师很关心地、好奇地问)同学们,老师听说水稻田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有这回事吗?(学生七嘴八舌回答)这不,我被他们找来评理,你们能把具体情况说一说吗?这样我就更清楚了。

2、指名学生生动复述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

(师:看来,不止是争吵,杂草们还在抢小稻秧的营养呢!)3、师指名生评价,那真是是一群什么样的杂草?(出示图片并板书:杂草气势汹汹、蛮不讲理)是呀,正是因为杂草的气势汹汹、蛮不讲理。

看!正需要营养的小稻秧?(出示图片并板书:小稻秧脸色蜡黄)咱们的小稻秧遇险了。

4、过渡语:看到同学们皱起了眉头,我想你们一定非常担心小稻秧的生命危险吧!我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关心小稻秧的命运。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看看后来怎么啦。

二、精读感悟、演中求知1、生自由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师过渡语:小稻秧能否顺利脱险?它们又是怎样脱险的?带着这两个问题,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的三~五自然段。

2、读后,学生自由谈谈“脱险”部分的大意。

3、看cai课件。

快看——(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

播放cai。

)4、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同位互相练读,教师巡视指导,相机评:**同学读得真好,边读还边做动作,把我都吸引过来了……你们也这样试试!)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稿扬州市江都区小纪小学沈元成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

这篇课文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

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作用。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2、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3、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使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4、教学难点:小稻秧、杂草、喷雾器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及表演。

5、课时分配:本篇课文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教练生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抓重点词句读中分析、理解、领悟、表演,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1、情景创设读演感悟情景创设,意在中低年级儿童形象直观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始终。

只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语文、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2、小组合作,启迪智慧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

各小组合作表演使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共同完成表演任务,是各成员间互相接纳、认同、启发和鼓励。

三、说学法。

1、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从读中感悟道理,分析、体会感情。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农业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2)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农业知识。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农业知识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水稻,谈论水稻的生长过程,引出课文《小稻秧脱险记》。

2. 自主学习,初步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了解字词意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3. 合作学习,深入探讨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稻的生长过程,展现出对农业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稻的生长环境。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稻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水稻的了解,引入《小稻秧脱险记》的学习。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5篇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5篇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5篇《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

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课文大笔墨写了小稻秧与杂草、杂草与喷雾器的对话。

处理这些内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比较浓,并且读得很有感情。

在学习小稻秧遇险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等词语,我让孩子们运用姿体语言,把它生动的演绎出来。

在学习小稻秧如何脱险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演,通过动作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如“警觉、一边……一边……、有气无力、纷纷”等,学生们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课文,让他们在自己不断的体验中学习,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把文字转化为外在表现的演绎能力。

可以说整个课堂都是乐融融的。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2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片童话故事,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

首先,第一、二小节让孩子通过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道、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等词语体会杂草的蛮不讲理。

同时让孩子了解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那么就要知道童话故事中一定会有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时间就是一天、人物为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事情为抢营养。

3、4、5小节我主要让孩子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来学习,要先了解警觉,让孩子可以做做动作。

然后分角色朗读对话,特别是“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以不用拘束于这边的停顿。

第二课时主要以演为主,让孩子在演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于课文的熟悉程度,而且表演时同学们都可以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这是非常好的,所以可以想到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可能就是课文不存在一定的吸引力,那么当课文生动有趣时,那么想必教学效率也能提升一定的水平,当然,作为教师也要反思如何让一篇课文更加的生动有趣呢。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实录与反思(精选12篇)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实录与反思(精选12篇)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实录与反思(精选12篇)《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实录与反思篇1《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布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共性的对话,好玩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

整篇课文布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

好玩的情节为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供应了非常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育了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水稻田的杂草舍命地跟小稻秧抢养分,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小稻秧遇险了。

其次部分(3-5)写喷雾器大夫准时赶到关心小稻秧整理杂草。

最终,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这学期,我执教了这一课,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的感受颇深,现将有关片段与反思记录如下。

我摈弃了烦琐分析的套路,在"强化诵读,注意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胆探究。

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现将教学实录与反思记录如下。

教学实录一、直接导入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熟悉了三个人物,是谁呢?同时我们还知道了是杂草让小稻秧遇上了危急,是喷雾器大夫关心小稻秧脱离危急。

板书:遇险、脱险2.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日,我们连续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

过渡:杂草和小稻秧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二、精读1、2自然段。

朗读课文1、2自然段,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写到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张上。

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肯定要动笔画。

看看谁读得最仔细,声音最洪亮。

好,抓紧开头读吧!1.读1、2自然段,划写不理解的字词。

2.黏贴不理解的词语。

3.课件展现(齐读词语)师述:每个词读两遍,打横的读。

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关心,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了。

请大家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老师信任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些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和反思
1.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初步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脉,重点学习“遇险”。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题目是小稻秧脱险记。

小稻秧是什么样儿的?看,这就是小稻秧。

(图)初夏时节农民伯伯把稻种撒到秧田里,不久就长出碧绿的秧苗,这是插到大田里的稻秧,在这里他们将茁壮地成长。

2.指“险”,这是一个生字,指名读,脱险就是?既然有脱险,那脱险之前一定就有?(遇险板书)小稻秧究竟遇到什么危险,又是如何脱离危险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读课题)
赶紧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刚才的问题。

1.理清文脉
找一找,课文哪几小节写小稻秧遇险?那3.4.5小节写的是小稻秧?板书脱险。

课文很清楚地分成两部分,就是遇险和脱险。

赶紧读读课文的1.2小节,思考: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2.概括1.2节内容,学生学”杂”
学生自由读,回答3人:一群杂草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病倒了。

(小稻秧被杂草抢掉了营养,病倒了)
师述内容,板书杂草。

杂,书写这个生字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学生书空。

3.理解词语,读好句子,了解险情
这杂草专抢庄稼的营养,这不,小稻秧刚搬好新家,一群杂草就冲上门来了,1.2小节中描写杂草的词语你能读正确读响亮吗?出示:
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抢
开火车读。

(拼,怎样记住他,形声字,右边是并)再开火车读。

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指读“团团围住”)现在汪老师当小稻秧,这一组同学当杂草。

(情境表演理解词语)
老师(手势):杂草真多呀,我到这边来(生紧跟围住),看,一群杂草把我----团团围住。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生结合内容演)看,他们板着脸嚷着,多凶狠,这就叫“气势汹汹”。

杂草逼着小稻秧交营养,小稻秧说?(指名读)可杂草认真听解释吗?这就叫“不由分说”。

肥沃的稻田里,营养明明属于?可是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引读第1节。

还不由分说——引读第2节。

杂草真是——“蛮不讲理”。

相信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齐读刚才的词语。

放到句子中读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杂草。

划出写杂草的句子,指名学生读说。

男女生加动作齐读。

杂草拼命地抢狠狠地抢,他们有没有想到小稻秧的感受?那你能体会到此时此刻小稻秧的感受吗?交流,你来读读小稻秧的话。

(是呀)可是,跟杂草相比,小稻秧显得那么柔弱无助,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引读体会小稻秧心情。


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疑惑地说——(生读好句子)
(意思是说,反问句换说法)
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害怕地说——
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生气地说——
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着急地说——(小稻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没有营养可不行哪)
激烈的争吵中,小稻秧气得——
还会气得?(发抖,掉泪,直叹气,说不出话)其实他真想对杂草大声说?(呐喊)
小稻秧遇险啦,我们都为他担心呢。

指名读1.2小节,师随机评价。

齐读再一次感受杂草的蛮横稻秧的无助。

4.遇险的小稻秧急需救助,谁在紧要关头出手相救?这就是喷雾器大夫。

喷雾器你们了解吗?(图)瞧,这就是喷雾器,他是庄稼的好朋友。

他有个秘密武器叫“除草剂”,顾名思义除草剂就是?小稻秧怎样脱险的,赶紧读读3.4.5小节。

喷雾器跟杂草还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呢,就在第3小节。

划出对话,先自己读读,再四人小小组分角色读。

相机学习“欺负”,负读轻声,负组词。

(洪亮的声音读出来。

该出手时就出手。

警觉地,你读的感觉真好。


对话中有这样一个词语“收拾”,他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请选择,联系上下文说理由:A整顿 B修理
C惩罚教训
D消灭(可在这里读4.5节再选择)
一阵微风吹过。

杂草-----小稻秧呢——引读4.5节。

齐读3.4.5小节
学习了词语,读通了课文,重点了解了小稻秧遇险的情况。

谁能说说,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就是小稻秧脱险的故事呀,小稻秧究竟如何脱险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感觉上得很不好,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饱满,条理不清晰。

问题还是出在个人的备课环节上,第一次试上时,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成两组,描写杂草和小稻秧的,上完后感觉学生对故事情节没有清晰的把握。

于是把两组词语的出示顺序改变了一下,按照遇险和脱险两部分内容学习有关词语,上下来感觉条例清晰了,但是内容不饱满。

于是我决定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重新调整。

在学习词语,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第一段遇险部分,改变第一课时不分析理解课文的惯例。

教学中,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两部分,学习了第一部分的词语,读通句子后我们就理解体会内容,对第二部分我们只是学习词语,读好小节。

实际教学中,对于句子的朗读和理解,老师引导得还不够,有点重复啰嗦之感。

这次教
学,让我想起最近跟学生一起学课文《金子》,主人公彼得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财富。

回头看看我耕耘的田地,埋头苦干的形象我也许在积极树立着,但是课堂的教育教学智慧恰恰是我非常缺乏的。

调研课下来,我怀着一种愧疚感,想象这样一个个学期,学生语文课堂上真正的收获不多,内心很对不起学生。

教学业务能力强是一个老师的立身之本,平时自己对教学的深入研究很少,重复劳动比较多,有创意的比较少,滥竽充数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我要向所有的三年级老师看齐,努力弥补自身不足,好好钻研教材上好课。

评课:
1.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共同表演,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不由分说”“气势汹汹”等词语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

2.每个生字词教学都有侧重点,音、形、义突出哪个,老师备课时都做了精心安排。

对内容的理解,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来了解童话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4.注意中年级的教学训练点,能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段,说段意,主要内容等。

需要注意的是:1。

教学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有实际的效果。

2.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进一步提高,不被原先的预设框死,对于课堂生成的资源要能灵活利用。

3.对于一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安排大家可以进一步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