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及反思模板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及反思模板教案概述•主题: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故事导入1.教师介绍故事《小稻秧脱险记》,激发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农田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农田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土壤、农作物、动植物等;2.学生观察并记录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三课时:小稻秧的遭遇1.教师讲述小稻秧在农田中遇到的危险,如病虫害、干旱等;2.学生分组讨论小稻秧遇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教师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如节约用水、合理使用农药等;2.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可以采取的措施。
第五课时:小稻秧的脱险方法1.学生分享上节课讨论的环境保护措施;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稻秧可以采取的脱险方法,如求助农民、及时施肥等;3.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小稻秧脱险方法,或进行小组演绎。
教学反思教学亮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教学的情境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有着密切关系;•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小稻秧脱险记》这个故事,既能让学生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教案以课时为单位,通过故事导入、实践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关注环境保护。
教案的设计中注重情感启发、情景营造、思维激发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丰富的学习环境。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内容。
(2)通过故事,了解稻秧成长的过程以及农业知识。
(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故事了解和探究农业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故事中农业知识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小稻秧脱险记》故事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农业知识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小稻秧脱险记》的封面。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朗读故事:(1)教师范读故事,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4. 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2)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农业知识。
5. 探究农业知识:(1)教师出示农业知识资料,学生阅读。
(2)小组讨论,联系故事中的农业知识。
6.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小稻秧脱险记》故事。
(2)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农业知识,了解稻秧的生长过程。
(2)以“我眼中的农业”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流利程度、语音准确性和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通用16篇)《小稻秧脱险记》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0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今天这节课,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将要来到农村去,看看那里的水稻田里发生了什么事?(揭题)学生齐读。
2.理解:“小稻秧”是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介绍:记——记载下来的事情。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生说)再齐读课题。
3.课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最关键?(脱险)紧扣这个词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说,出示)(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2)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齐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1.先带着这两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后回答:(1)是谁让小稻秧遇到了危险?(板书:杂草)(2)又是谁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出示:喷雾器的图片(介绍:喷雾器、除草剂)(板书:除草剂)3.学录音,自读课文。
读完回答:可稳拿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遇险,那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脱险?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1.出示词语:(学生指名读、齐读)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3.表演理解(请理解的同学上台)“团团围住”(包围住)表演结束,提问:这些杂草厉害吗?凶吗?(这就叫“气势汹汹”)杂草野蛮吗?他们讲不讲道理?(板书: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多说话了吗?(这就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4.小稻秧遇到了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板书:当场病倒)他们得了什么病?(营养不良症)5.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过渡:正当小稻秧身处险境之时,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1.再表演(3、4自然段的内容):一学生——喷雾器,老师——杂草(生齐读第一句、最后一句)(板书:纷纷倒下)“纷纷倒下”说明什么?2.至此,小稻秧脱离了危险,他们怎么样?(板书:跳起舞来)齐读第5自然段。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9篇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优秀9篇《小稻秧脱险记》篇一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3、在对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理解文意。
2、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表演。
三、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读、演课文。
四、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并了解有关除草剂、喷雾器的知识。
2、制作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准备:cai、图片、头饰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书写生字(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老师很关心地、好奇地问)同学们,老师听说水稻田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有这回事吗?(学生七嘴八舌回答)这不,我被他们找来评理,你们能把具体情况说一说吗?这样我就更清楚了。
2、指名学生生动复述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
(师:看来,不止是争吵,杂草们还在抢小稻秧的营养呢!)3、师指名生评价,那真是是一群什么样的杂草?(出示图片并板书:杂草气势汹汹、蛮不讲理)是呀,正是因为杂草的气势汹汹、蛮不讲理。
看!正需要营养的小稻秧?(出示图片并板书:小稻秧脸色蜡黄)咱们的小稻秧遇险了。
4、过渡语:看到同学们皱起了眉头,我想你们一定非常担心小稻秧的生命危险吧!我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关心小稻秧的命运。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看看后来怎么啦。
二、精读感悟、演中求知1、生自由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师过渡语:小稻秧能否顺利脱险?它们又是怎样脱险的?带着这两个问题,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的三~五自然段。
2、读后,学生自由谈谈“脱险”部分的大意。
3、看cai课件。
快看——(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
播放cai。
)4、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同位互相练读,教师巡视指导,相机评:**同学读得真好,边读还边做动作,把我都吸引过来了……你们也这样试试!)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三年级教案《小稻秧脱险记》_1

三年级教案《小稻秧脱险记》_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稻秧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可塑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小稻秧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可塑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植物的可塑性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稻秧的图片、装有水的玻璃瓶、小稻秧的幼苗、土壤、小锄头、水桶等2.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图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挂上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猜猜是什么植物。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2.学习(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小稻秧的生长过程,并介绍小稻秧的可塑性。
教师利用图片等让学生辨认小稻秧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发现小稻秧的可塑性。
教师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观察小稻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可塑性。
3.实践(3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五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一片由画纸制作的农田。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小锄头、水桶和小稻秧的幼苗,要求学生用小锄头将土壤松软,然后将小稻秧移植到农田中。
学生在移植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小稻秧的根部,还要将小稻秧埋到适当的深度,并用水桶浇适量的水。
学生完成移植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小稻秧的状况,并和小组成员讨论小稻秧的生长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4.合作(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并选择一种颜色的水彩颜料,然后将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稻秧的成果进行涂色。
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小稻秧的成果上加上太阳、云朵和小鸟等元素,以突出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完成涂色后,教师要求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5.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小稻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例如:小稻秧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小稻秧有没有能力自我调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点评。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3. 朗读与表达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1. 生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创设情境:展示稻秧成长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
1.2 导入故事:简要介绍《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故事的理解。
3. 课堂讲解3.1 讲解故事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2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道理。
4. 朗读训练4.1 学生分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4.2 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5. 表达与想象5.1 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稻秧,遇到这样的困境,你会怎么办?5.2 学生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故事相关的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7.1 家庭作业:熟读故事,巩固生字词。
7.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朗读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创造力,评价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学生的表达和讨论,评估他们对于爱护植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升。
七、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包括课堂控制、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农业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2)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农业知识。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农业知识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水稻,谈论水稻的生长过程,引出课文《小稻秧脱险记》。
2. 自主学习,初步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了解字词意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3. 合作学习,深入探讨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稻的生长过程,展现出对农业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稻的生长环境。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稻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水稻的了解,引入《小稻秧脱险记》的学习。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小稻秧脱险记》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体会“气势汹汹”“不由分说”等词语的意思。
2、精读课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小稻秧脱险的过程,了解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得很认真。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在反复朗读中来细细体会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摆脱危险的。
二、在感悟与欣赏中,使学生读出个性。
〖学习1、2自然段〗⑴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写得生动有趣,相信文中一定有很多语句吸引了你。
那我们的第一个朗读任务就是: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
生读书。
⑵交流:第1、2小节中有你喜欢的语句吗?谁来读一读。
(模式:指名初读――交流感受――指导诵读)①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相机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听了他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稻田里发生的争吵是非常的“激烈”。
你从下面哪些语句中看出争吵很激烈。
③交流。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为什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你看杂草的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它们先是“团团围住”小稻秧,然后是对这小稻秧大喊大叫。
可见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杂草?你能读出杂草气势汹汹的样子吗?指导2、3名学生朗读,再全班齐读。
这些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
为什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体会“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不由分说,即不给小稻秧更多说话的机会,不要听小稻秧说话。
一拥而上,即大伙一起围上来跟小稻秧抢营养。
)从“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这些词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杂草的蛮不讲理,看到了争吵的激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要问问你们,当你碰到了坏人,你会怎么做呢?(请3~4个学生来回答就可以了)恩,你们真聪明!在遇到坏人的时候都懂得怎样摆脱危险。
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在黑板上画“小稻秧”图或出示图片都可以)(生看后答)
板书:小稻秧
2、揭示课题
教师: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稻秧在碰到坏人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吗?(生答)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板书:小稻秧脱险记
3、随机教学生字
A、教师说: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个字老师不会,(教师指着“险”字说)谁能帮帮老师呀?(生答)教师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说:原来是这样读啊,你这个小老师真不错!那么其他的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字吗?(生答:知道)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字给读一读,一二读。
B、教师说: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呀?(生:左右结构)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字写一写。
(书空写“险”字)
那么“险”字还可以组什么词呢?(生答:危险……)谁能用“危险”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生说完后,师对其进行评价)
4、请全体学生齐读课题两遍,读完后提问:看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呀?(生:A、小稻秧遇到什么危
险?B、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5、读后回答:A、是谁让小稻秧遇到可危险?(板书:杂草)
B、又是谁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出示喷雾器的图片,板书:除草剂)
6、A、教师指着“杂草”这个词说: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把这个词读一读,谁来?(生读)
教师说: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啊?(请1个学生来评)好,那你也来读读,我相信你也会读得很好的!(生读)
B、教师说:这个字你们除了在我们的这篇课文里面出现过,那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呀?(生答)恩,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们都是很细心观察的,记忆力真不错。
老师想呀,你们也一定能把这个“杂”给记下来,对吗?(生答)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这个字的?(生答)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来写一写这个“杂”字。
(生写)
7、教师说:看来我们的小朋友在学习方面是非常认真的,下面,老师也想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的,自己把课文读一遍,老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读得最认真,声音最响亮了,好现在自己开始读。
(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自读变成了全班一起读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停下来说: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团结,连朗读课文都那
么整齐,但是老师想你们自己读自己的,不要一起读,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好,开始!)
8、用卡片或者小黑板来出示下面这些词语: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
9、教师说:请小朋友们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生读)那么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现在老师就让你们发挥团体精神,全班一起把第一、二自然段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它们是什么意思,明白了吗?(生读)
10、表演理解(读完后请理解了的同学上台进行表演)
A、请学生上台表演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教师读,生演,当教师读到“团团围住”这个词的时候,可以进行提问:团团围住的意思就是什么呀?(生说:包围住),接着读完“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呀?(生答:非常凶)谁来说说他们演得怎么样啊?(生说)是呀,他们表演得真不错,老师授予你们最佳演员的称号。
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第一自然段来读读。
(读后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纠正,老师感觉你们这些杂草不够凶,可不可以再凶一些啊)
B、教师说:现在我们来开拍第二自然段,哪位小朋友也想获得最佳演员的称号啊?(请生表演)演完后教师说:你们看看这些杂草野蛮吗?(野蛮)他们这样讲不讲道理啊?(不讲)所以这就是(板书:蛮不讲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杂草让小稻秧说话了吗?(没有)这就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板书: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请小朋友们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C、教师指着“拥”字说:谁来把这个字读一读?(生读)那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生答)真聪明!好,老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最喜欢思考了,老师想让小朋友们用“一拥而上”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想好的同学可以举手。
(生说)
D、教师指着“拼命”这个词说:谁来读这个词?好,你来!(生读)那么你是怎么记这个“拼”字的呢?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生说完后,教师说:你真棒!)
E、教师说:小稻秧遇到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怎么样了?(生说,师板书:当场病倒)
教师说:它们得了什么病啊?(生说,师板书:营养不良症)什么是“营养不良症”啊?(生说)对了,这就告诉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不能挑吃,要样样都吃,身体才会棒棒的,不会像小稻秧那样营养不良了。
11、请全体同学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
12、把第一、二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如果觉得读得不是很理想的话,还可以再读一遍。
13、读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第一、二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进行描红,然后用本字把这些生字,每个字写一行,在写之前,教师一定要提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巡视和指导。
14、下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