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赞扬了人民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背景韶山在湖南省湘潭,是作者的故乡。
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_时曾回到韶山。
三个月以后,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
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作者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离1927年已经32年多。
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
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
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 革命岁月 七律·到韶山》课件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整 体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全诗虽然仅有四联八句,却向我们展示作者回
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 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
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
战斗精神,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 解的课外知识,说一说诗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句?
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一说诗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句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第一单元 · 革命岁月
七律·到韶山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导入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一)学习前两句
在朗读过程中,这份近似痛叹、哀伤的情
感来源于什么? 离别的时间长,时光已不在以及对家乡人 民的思念。 在阔别家乡的这段光阴中或许发生了一些
什么事情,让诗人发出了无限感叹呢?
亲人逝去、时间一去不复返、哀伤32年前 牺牲的那些人们……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动波澜壮阔、迅猛发展的声势。“红旗”
和“黑手”,在视觉色彩和感情色彩上都 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当时阶级 斗争的尖锐激烈。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二)学习五六句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颈联:首先,它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的 历史精神。此外,这两句诗还有着深刻的 现实意义,它教育和启迪着当代人:新中 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
年语文长春版第十二册《七律·到韶山》ppt课件

写作背景
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阔别家乡三十年后,与 1959年重返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此时他已是 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 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 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 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而毛泽东作为 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 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 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译文
1、离别家乡已经太久了,一切都显得有 些恍惚,然而时间不可逆转,三十二 年离乡背井难以弥补诗人恋土怀根的 人之常情,不免由衷地发出感叹。
2、在反动派对革命同志进行血腥镇压的 时候,我们并没有倒下,相反,红色 的旗帜卷起了如火如荼的中国人民的 革命斗争。
3、因为不怕牺牲,才坚定了信 念,以至于产生了敢于把日月 换成新天,翻身求解放的壮志。
4、看着远处的稻菽卷起无数重 浪花,心头无比欢喜,在夕烟 深处走来了无数真正的英雄。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名言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七律 到韶山 第1课时_长春版 (共21张PPT)

juàn(画卷 卷轴)
理解词语
依稀:模模糊糊。 造句:浓雾弥漫,远山依稀可见。
逝川:逝去的流水。比喻过去了的时间或事物。本文 指三十二年的岁月。
菽:豆类的总称。 造句:农民伯伯的稻菽今年获得了大丰收。
辨析词语 牺牲 捐躯
相同点:都有死去的意思。 不同点:“牺牲”主要指为了国家、集体或人民群众的
因为有了先烈的牺牲才增强了后继者的壮志,敢令天地
换一副新颜。令人欢喜的是看见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无数农 民英雄们从黄昏的烟雾中收工归来。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眼是哪个?这表现出 来诗人怎样的情思?
咒:哀叹。
如今的幸福生活不是一代人的英勇拼搏,而是 中华儿女代代传承的结果。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 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 未来的红色之旅却才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 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 复兴的永久动力。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2021/8/132021/8/132021/8/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32021/8/13August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
到韶山七律诗词鉴赏

《七律·到韶山》赏析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背景】
毛泽东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
"'霸主'指蒋介石。
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
这首诗是对32年来的斗争和胜利的概括。
【注释】:
逝川:流逝的时间。
见《水调歌头·游泳》注释。
为有:因为有。
菽:豆类。
遍地英雄:此句原作“人物峥嵘胜昔年”。
英雄:人民群众。
【赏析】
从内容看,刻画出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首联引用了《论语》中典故,并用一个“咒”字,鲜明表达对过去旧社会的痛恨;将“故园三十二年前”放在后一句,用倒装句法,顺理成章引出后面的波澜壮阔。
第二联,描绘了32年前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斗争图景以及反革命势
力的疯狂镇压。
第三联,热情讴歌勇于斗争和敢于胜利的精神气概,既是七律诗题材中固化的点睛之处,也确实成为传诵至今的名言警句。
第四联,则是畅叙新社会下的韶山新貌:一望无际的稻菽恰似海的波浪,昔日也农奴成为今朝的英雄,正在生产一线披着傍晚的烟雾归来。
通观全篇,鲜明的对比引人眼球、动人心魄。
从艺术形式看,工整的对仗比比皆是、巧妙灵动。
如“红旗”对“黑手”,“卷起”对“高悬”,“农奴戟”对“霸主鞭”以及“咒”对“喜”等,加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力表达了革命的辩证法,更是赋予了全诗无与伦比的深厚感染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 到韶山课件(1) 长春版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2、孩儿立志出相关,学不成明誓不还。
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 以大有作为。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4、看着远处的稻菽卷起无数重 浪花,心头无比欢喜,在夕烟 深处走来了无数真正的英雄。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名言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 湘潭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水调歌 头·游泳》《浪淘沙·北戴 河》。
春长春版语文六下《七律·到韶山》课件

什么是对比?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 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 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 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 力量。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从这两句中我读出了,祖国河 山的那种气势磅礴。从作者的 文字中我感受到作者对于祖国 山川的热爱。
仞:是一种长度单位。 岳:是指西岳华山
• 遗民泪尽胡尘里,
在金人统治下的宋朝百姓啊, 眼泪Hale Waihona Puke 流干了。• 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是指朝 廷的军队
转眼间又一年过去了,还是 没有看到朝廷的军队。我从 句读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惆怅。
故 园 三 十 二 年 前
。
别 梦 依 稀 咒 逝 川 ,
故 园 三 十 二 年 前
。
别 梦 依 稀 咒 逝 川 ,
黑 手 高 悬 霸 主 鞭
红 旗 卷 起 农 奴 戟 ,
黑 手 高 悬 霸 主 鞭
红 旗 卷 起 农 奴 戟 ,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黑 手 高 悬 霸 主 鞭
红 旗 卷 起 农 奴 戟 ,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遍 地 英 雄 下 夕 烟 。
喜 看 稻 菽 千 重 浪 ,
遍 地 英 雄 下 夕 烟 。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教案

《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七律·到韶山》是毛主席的一首诗词。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
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理解诗意。
2.通过朗读、背诵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收集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诗句表达自己雄心壮志。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一路艰辛的他,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说说他是谁,导入新课。
2.对,他就是毛主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学习他的诗篇《七律·到韶山》。
3.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七律.到韶山》七律是诗的一种体裁,到韶山是诗名。
4.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随堂练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英雄:_人__民__群__众__ 黑手:反_革__命__的_血__腥_ 魔掌 稻菽:_大__米__、_豆__类_ 依稀:_隐__约_;__不__清_ 晰
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 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 不相待。”
2020/6/22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 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 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 武装。
2020/6/22
2020/6/22
字词乐园
1、读下列词语
zhòu x咒ī 语
bà 恶霸
2、多音字
bié 性别
别
biè 别扭
sháo 韶山
牺牲
juǎn卷尺
卷
juàn 画卷
预习检查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首联)
红旗卷起农,奴黑戟手高悬霸主鞭。
(颔联)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颈联)
喜看稻菽千,重遍浪地英雄下夕烟。
(尾联)
课文解析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 人常出现在梦中。五代·张泌《寄人》诗: “别梦依稀到谢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对比?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 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 的显得更坏。
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 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020/6/22
心灵感悟
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首词的 意境和心胸真的是让人气血沸腾;这首词的奋争、怀念、 希望都是一个高度;可以想像到当时的景象!
2020/6/22
关于韶山
韶山旅游区
2020/6/22
2020/6/22
文学常识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 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一般逢偶句押平 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 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020/6/22
2020/6/22
2020/6/22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日月换新天: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 中国。
2020/6/22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稻菽:泛指农作物。菽,豆类作物的总 称. 夕烟:暮色。
2020/6/22
主题概括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全诗以人民 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 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 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 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 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 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在阔别 三十二 年后又回到故乡,感叹时间流逝 如此之快。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故园三十二年前 。
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运用了对偶
的修辞手法。“红旗”黑对手
。
2020/6/22
写法点拨
诗风:豪迈、磅礴
五十六个字,字字珠玑。既是抒情,又是叙事; 既是历史情怀,也是革命情怀,更是人民情怀。
拓展提升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音无改”同“鬓 毛衰”、“相见”与“不相识”各个进行对照,从而把离 人回乡时的喜悦和所包含的淡淡哀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3
七律·到韶山
关于作者
资料宝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 湘潭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代表作品有《沁园 春·雪》《七律·长征》 《水调歌头·游泳》《浪淘 沙·北戴河》。
关于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