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讲解(提高)

北京四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讲解(提高)
北京四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讲解(提高)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会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必交于一点.掌握三角形的外心性质定理.

3.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4.能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及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定义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的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做法

求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2

1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 (2)作直线CD ,CD 即为所求直线.

要点诠释:

(1)作弧时的半径必须大于2

1AB 的长,否则就不能得到两弧的交点了.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实质是一条直线.

要点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要点诠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也就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之一.同时也给出了引辅助线的方法,“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就是遇见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出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这样就出现相等线段,直接或间接地为构造全等三角形创造条件.

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要点诠释: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要点四、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这点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

要点诠释: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必交于一点(三线共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与斜边中点重合.

3.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要点五、尺规作图

作图题是初中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试题,它要求写出“已知,求作,作法和画图”,画图必须保留痕迹,在现行的教材里,一般不要求写出作法,但是必须保留痕迹.证明过程一般不用写出来.最后要点题即“xxx即为所求”.

【典型例题】

类型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

1.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的AB的长为半径画孤,两弧相

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A、7

B、14

C、17

D、20

【思路点拨】首先根据题意可得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AD=BD,又由△ADC的周长为10,求得AC+BC的长,则可求得△ ABC的周长.

【答案】C ;

【解析】∵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的AB的长为半径画孤,两弧相交

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ADC的周长为10,

∴AC+AD+CD=AC+BD+CD=AC+BC=10,

∵AB=7,

∴△ABC的周长为:AC+BC+AB=10+7=17.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作法.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阅读“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完成填空及证明.

已知:线段AB,要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1)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 12

AB 的同样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点C 、D ; (2)作直线CD .

直线CD 即为所求作的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根据上述作法和图形,先填空,再证明.

已知:如图,连接AC 、BC 、AD 、BD ,AC=AD=___=___.

求证:CD ⊥AB ,CD 平分AB .

证明:

【答案】

已知:如图,连接AC 、BC 、AD 、BD ,AC=AD=BC=BD . 求证:CD ⊥AB ,CD 平分AB . 证明:设CD 与AB 交于点E .

∵在△ACD 和△BCD 中,

,AC BC AD BD CD CD =??=??=?

∴△ACD ≌△BCD (SSS ).

∴∠1=∠2.

∵AC=BC ,

∴△ACB 是等腰三角形.

∴CE ⊥AB ,AE=BE .

即 CD ⊥AB ,CD 平分AB .

2. 如图,已知线段AB ,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C 、Q ,连接CQ 与AB 相交于点

D ,连接AC ,BC .那么:

(1)∠ADC= _________ 度; (2)当线段AB=4,∠ACB=60°时,∠ACD=30度,△ABC 的面积等于 ___ (面积单位).

【思路点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计算.

【答案】(1)90°; (2)43.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我们可知:

AD 是等腰△ACQ 底边的高、中线和顶角的平分线.

∴∠ADC=90°.

(2)AC=AB ,∠ACB=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D⊥AB,

∴∠CAD=∠BCD=30°.

CD= 22

1()164232BC BC -=-=.

【总结升华】本题运用了线段垂直平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虽然知识点比较多,但只要找准所求与已知的关系,本题并不难解.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在△ABC 中,已知BC=7,AC=16,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求△BEC 的周长.

【答案】∵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BE=AE,

∴BE+EC=AE+EC=AC.

∴△BEC 的周长=BE+EC+BC=AC+BC=23.

要点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

3.已知,如图,在△ABC 中,BD ⊥AC 于点D ,点M 、N 分别是AB 、BC 边的中点.求证:

直线MN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思路点拨】先连接DM、DN,由于BD⊥AC,那么∠ADB=90°,于是在Rt△ADB中,M是AB

的中点,可得DM=1

2

AB=BM,可证M在线段BD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N线段BD垂直平分

线上,从而可知MN是BD垂直平分线.

【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所示,连接DM、DN,∵BD⊥AC,

∴∠ADB=90°,

在Rt△ADB中,M是AB的中点,

∴DM=1

2

AB=BM,

又在Rt△BDE中,N是BC的中点,

∴DN=1

2

BC=BN,

∴MN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连接DM、DN.

4.(2012?绍兴)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

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

举例:如图1,若PA=PB,则点P为△ABC的准外心.

应用:如图2,C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准外心P在高CD上,且PD=1

2

AB,求∠APB的

度数.

探究: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5,AB=3,准外心P在AC边上,试探究PA的长.

【思路点拨】应用:连接PA、PB,根据准外心的定义,分①PB=PC,②PA=PC,③PA=PB三种情况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PD与AB的关系,然后判断出只有情况③是合适的,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PB=45°,然后即可求出∠APB的度数;

探究: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根据准外心的定义,分①PB=PC,②PA=PC,③PA=PB 三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得解.

【答案与解析】

应用:解:①若PB=PC,连接PB,则∠PCB=∠PBC,

∵CD为等边三角形的高,

∴AD=BD,∠PCB=30°,

∴∠PBD=∠PBC=30°,

∴PD=

3

3

DB=

3

6

AB,

与已知PD=1

2

AB矛盾,∴PB≠PC,

②若PA=PC,连接PA,同理可得PA≠PC,

③若PA=PB,由PD=1

2

AB,得PD=BD,

∴∠APD=45°,

故∠APB=90°;

探究:解:∵BC=5,AB=3,

2222

534

AC BC AB

∴=-=-=

①若PB=PC,设PA=x,则x2+32=(4-x)2,

∴x=7

8

,即PA=

7

8

②若PA=PC,则PA=2,

③若PA=PB,由图知,在Rt△PAB中,不可能.

故PA=2或7

8

【总结升华】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读懂题意,弄清楚准外心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准外心的定义,要注意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举一反三:

【变式】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F、G,若∠BAC=110°,则∠EAG=________.

【答案】40°;

解:∠B=x,∠c=y,则,∠B+∠C=180°-∠BAC,即x+y=70°①,

∵DE、GF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

∴BE=AE,AG=CG,

∴∠BAE=∠B=x,∠CAG=∠C=y,

∵∠BAE+∠CAG+∠EAC=∠BAC,

∴x+y+∠EAC=110°②,

联立①②得,∠EAC=110°-70°=40°.

故答案为:40°.

要点四、尺规作图

5.如图,每个格的单位长度是1,△ABC的外心坐标是 (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可分别作BC与AB的垂直平分线,两条垂直平分线交于点G,则点G即为△ABC 的外心,继而可求得答案.

【答案与解析】

分别作BC与AB的垂直平分线,两条垂直平分线交于点G,

则点G即为△ABC的外心,

∴△ABC的外心坐标是(-2,-1).

故答案为:(-2,-1).

【总结升华】考察尺规作图的能力和三角形的外心的定义.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a 0≥)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2.两个重要公式: (1) )0a (a )a (2≥=; (2) ???<-≥==)0a (a )0a (a a a 2 3.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414.12=、732.13=、236.25=)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先分别平方,然后比较大小。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6.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0b ,0a (b a b a >≥=或)0b ,0a (b a b a >≥÷=÷; (2)分母有理化:消掉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7.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9.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这就叫勾股定理。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2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b c 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矩形的判定: (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2020-2021北京市北京四中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题(带答案)

2020-2021北京市北京四中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张老师和李老师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15千米去县城购买书籍,张老师比李老师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李老师早到半小时,两位老师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设李老师每小时走x 千米,依题意,得到的方程是( ) A .1515112x x -=+ B .1515112 x x -=+ C .1515112x x -=- D .1515112x x -=- 2.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2211x x +=+ B .()2 2211x x x +-=- C .()()22x 22x 1x 1=-+- D .()2212x x x x -+=-+ 3.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 有( ) A .8个 B .7个 C .6个 D .5个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2+2a =3a 3 B .(﹣2a 3)2=4a 5 C .(a+2)(a ﹣1)=a 2+a ﹣2 D .(a+b)2=a 2+b 2 5.若 b a b -=14,则a b 的值为( ) A .5 B .15 C .3 D .13 6.如图,在△ABC 中,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DE AC ⊥于点E ,DF BC ⊥于点F ,且BC=4,DE=2,则△BCD 的面积是( ) A .4 B .2 C .8 D .6 7.如图①,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b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 (a >0) ==a a 2 a -(a <0) 0 (a =0);

ab =a ·b (a≥0,b≥0); b b a a = (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例3、 在根式1) 222;2) ;3);4)275 x 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5、已知数a ,b ,若2()a b -=b -a ,则 ( ) A. a>b B. a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就是自变量,y就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与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k,b就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为0时,(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就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原点 (0,0)的直线。(如下图)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总复习 一、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 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 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1)(a )2=a (a ≥0); (2) ==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 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 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 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 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 a (a >0) a -(a <0) 0 (a =0);

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归纳总结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 长为c ,那么c b a 222=+ 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 c = ,b = ,a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c b a 222=+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 种重要方法。 (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 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 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3、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 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 5,12,13;7,24,25等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BC=2 1AB ∠C=90°

北京四中初二分式及其性质

分式及其性质 编稿:龚剑钧审稿:李岩责编:高伟 知识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的概念 定义 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 分式的分母不为0. 分式的值为0 分式的分母不为0且分子等于0. 要点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即. 要点三:分式的变形 变符号法则 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通分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两个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称为通分. 约分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不改变分式的值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使分式最简洁,这样的分式变形称为约分. 显然约分和通分是一种互逆的分式变形,在进行这种变形之前,要先将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进行因式分解.

最简公分母 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称为最简公分母. 经典例题精析 类型一:分式的概念 分式定义 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 思路点拨:区别整式和分式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会含有字母.特别地,是常数. 解析:整式有:, 分式有:,, 分式有意义 2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4) 思路点拨:分式有意义就是在分式分母不等于0的条件下,求字母的取值. 解析:(1)∵∴ (2)∵∴ (3)∵∴为任何数 (4)∵∴且 分式的值为0 3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是零.

(1)(2)(3)(4) 思路点拨:分式的值为0,需满足两个条件: ①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②分式的分子等于0,且二者缺一不可. 解析:(1)∵∴ (2)∵∴ (3)∵∴ (4)∵∴ 类型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4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和分母中各项的系数化为整数. (1)(2)(3)(4) 思路点拨:(1)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子、分母同乘以各系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解析:(1)原式 (2)原式 (3)原式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 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 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精选难题)

北京四中八年级培优班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题集 1.如图1,已知在等边△ABC 中,BD=CE,AD 与BE 相交于P ,则∠APE 的度数是 。 图1 图2 B A 图 3 2.如图2,点E 在A B上,AC=AD,BC =BD ,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3.如图3,OA=OB,OC =OD,∠O =60°,∠C=25°,则∠BED 等于 度。 4.如图4所示的2×2方格中,连接AB 、A C,则∠1+∠2= 度。 图4 B 图5 A B D 图6 C 5.如图5,下面四个条件中,请你以其中两个为已知条件,第三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 ①AE=AD;②AB =AC;③OB=OC;④∠B=∠C 。 6.如图6,在△ABC 中,∠BAC=90°,延长BA 到点D,使A D= 2 1 AB ,点E 、F 分别为边BC 、AC 的中点。 (1)求证:D F=BE ; (2)过点A 作A G∥B C,交DF 于点G,求证:AG =DG 。 7.如图7,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 AD ,AB>AD,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AB-AD >CB-CD B. AB -AD=CB-CD

C. AB-ADC E B. AD<CE C. AD =CE D. indefin ite (英汉小词典:equilate ra l等边的;inte rsect ion 交点;i ndefinit e不确定的;magn itude 大小,量) 9.如图9,在△ABC 中,A C=BC =5,∠A CB=80°,O 为△A BC中一点,∠OAB=10°,∠O BA=30°,则线段AO 的长是 。 图9 A B 图10 B 10.如图10,已知BD 、CE 分别是△AB C的边A C和AB 上的高,点P在BD 的延长线上,BP=AC ,点Q 在CE上,CQ=AB 。求证: (1)AP=AQ; (2)AP⊥AQ 。 11.如图11,在△AB C中,∠C=60°,AC >B C,又△AB C′、△B CA′、△CAB ′都是△ABC 形外的等边三角形,而点D 在AC 上,且BC=DC 。

初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数学期末知识点回顾 分式 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 B 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bd bc ad d c b a ±=±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bc ad c d b a d c b a b d ac d c b a =? =÷=? .)(n n n b a b a = 4.零指数)0(10 ≠=a a 5.负整数指数 ).,0(1 为正整数p a a a p p ≠= -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 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1. (-5)0 =_____; 2. 3-2 =________;3. 当x_________时,分式 1x+1 有 意义;

2018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汇总

八年级下册定义公式汇总第十六章二次 根式 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一般地,把形如((a>01的式子叫做a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0),二次根式的性质:)(=a (a>2、2a a > 0 () a 2丨 a a a ;o (=0)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因式的外移和内移:3a a V 0)(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X = (a>0, b >0) baabab (a>0,b >0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逆用:=)X abaa=) 0a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0,b > (bbaa ) 0,b >0=二次根式的除法法规逆用:(a> bb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②被开方数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简二次根式:6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③分母中不含根式。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 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7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则这几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二次根式化成、10同类二次根式: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 法对加法的分配律、11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

算.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 22 2=c+b那么a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1 - 222222 a=b=)在/ABC中,/ C=90 o,贝U, c= , a-cbcab-)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2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 三边长a、22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 =cb、c,满足a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k,b是常数,k≠0),那么 kx y+ 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 y+ kx 中的b为0时,kx y=(k为常数,k≠0)这时,y 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b =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 kx y+ 正比例函数kx y=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如下图) 4.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kx y=有下列性质:

2019-2020学年北京四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北京四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3B.x≥3C.x>3D.x≤3 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B.1,1,2C.2,3,4D.4,5,6 3.下列各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D. 4.如图,将?ABCD的一边BC延长至点E,若∠1=55°,则∠A=() A.35°B.55°C.125°D.145° 5.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 C.两组邻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6.在下列图形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是()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7.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判断一个四边形门框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合作学习小组的4位同学拟定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对角线是否相互平分 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 C.测量一组对角是否都为直角 D.测量其中四边形的三个角都为直角 8.若最简二次根式与最简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则x的值为()A.x=0B.x=1C.x=2D.x=3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2),B(4,0),点N为线段AB的中点,

则点N的坐标为() A.(1,2)B.(4,2)C.(2,4)D.(2,1) 10.如图,Rt△ABC中,AB=18,BC=12,∠B=90°,将△ABC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A.8B.6C.4D.10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在?ABCD中,BC=9,AB=5,BE平分∠ABC交AD于点E,则DE的长为. 1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BOC=120°,AB=3,则BC的长为. 13.估计与0.5的大小关系是:0.5.(填“>”、“=”、“<”)14.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边上的点,AE=CF,∠EFB=45°,若AB=5,BC=13,则AE的长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汇总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八年级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一般地,把形如 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a a 2 3、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逆用:ab =a ×b (a ≥0,b ≥0)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b a = b a (a ≥0,b >0)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规逆用: b a =b a (a ≥0, b >0) 6、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③分母中不含根式。 7、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0、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a (a >0) a -(a <0 (=0);

1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 十 七 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在⊿ABC 中,∠C=90 o ,则c=22b a ,a=22b -c ,b=22a -c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 (2)验证c 2 与a 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a 2+b 2=c 2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 2 > a 2+b 2,则△ABC 是以∠C 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 2 ﹤a 2 +b 2 ,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定理中a 2 +b 2 =c 2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 1.判定(SSS) (SAS) (ASA) (AAS) (HL直角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四、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判定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平分线。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

北京四中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WORD版)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八年级下期末考试 数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 页,满分 100 分,考 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之后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座位号,在右上角的信息栏填写自己的 考号,并用 2B 铅笔填涂相应的信息点.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 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允许使用计算器.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2 小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为分解因式的是( ). A. m 2 - m - 6 = (m + 2)(m - 3) B. (m + 2)(m - 3) = m 2 - m - 6 C. x 2 + 8x - 9 = ( x + 3)(m - 3) + 8x D.18 x 3 y 2 = 3x 3 y 2 ? 6 2.在下列交通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若代数式 A. x = 0 x + 5 x - 1 有意义,则 x 应满足( ). B. x ≠ 1 C. x ≥ -5 D. x ≥ -5 且 x ≠1 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 108°,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A. 4 B. 5 C. 6 D. 7

2020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2) = =a a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0,b≥0);=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1)x x - - + 3 1 5 ;(2) 2 2) - (x a(a>0) a -(a<0) 0 (a=0);

例3、 在根式1) 222;2) ;3);4)275 x 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 4、已知: 的值。求代数式22,211881-+- +++-+-=x y y x x y y x x x y 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若2()a b -=b -a ,则 ( ) A. a>b B. a0,b>0时,①如果a>b ,则b a >;②如果a0,b>0时,①如果a 2 >b 2 ,则a>b ;②如果a 2

北京四中2013年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北京四中2013年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A 卷满分为100分,B 卷满分为20分)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 分数_________ (A 卷) 一.精心选一选: (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3 B.a ≤3 C.a ≥―3 D.a ≤―3 2.若双曲线k y x = 与直线21y x =+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k 的值为( ). A .-1. B. 1 C.-2 D.2 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 、BD 交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的坐标为(-2,3),则点C 的坐标为 ( ). A.(-3,2) B.(-2,-3) C.(3,-2) D.(2,-3) 4|x -y -3|互为相反数,则x +y 的值为 ( ) . A .27 B .9 C .12 D .3 5.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1,a b c == =.53 ,1,44 a b c === C .2,3,a b c === D .7,23,24a b c === 6.在算式(的中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最大,这个运算符号是( ). A .加号 B .减号 C .乘号 D .除号 7.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6和8,则第三边长为 ( ). A .10 B . C .10或 D .10 8.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为 ( ). A .AB=CD ,AD=BC B .AD=BC ,AD∥BC C .AB=CD ,∠B=∠D D.AB∥CD,∠A=∠C 9.已知b >0,化简二次根式b a 3 -的正确结果是 ( ). A .ab a -- B .ab a - C .ab a D .ab a - 10.如图,直线l 交y 轴于点C ,与双曲线y =x k (k <0)交于A 、B 两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 (不与A 、B 重合),Q 为线段BC 上的点(不与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学习八年级下册数学要整理好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为大家整编的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大家快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分式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