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24孝故事)

合集下载

24个孝道故事

24个孝道故事

24个孝道故事【引言】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孝道就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24个孝道故事,以展现孝道的魅力和价值。

【孝道故事1-6:古代圣贤的孝道事迹】1.卧冰求鲤:讲述孔子弟子子夏,为救治母亲病痛,不惧严寒,卧冰求鲤的感人故事。

2.子路负米:子路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不顾路途遥远,背米回家,尽孝道于母亲生前。

3.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亲自为生病的母亲煎药,并尝药以确保药效。

4.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终于定居于学校附近。

5.岳飞尽孝:岳飞为国捐躯,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激励他为国家尽忠。

6.陶渊明祭酒:陶渊明在父亲去世后,为守孝道,辞官归隐,亲自耕种以养母。

【孝道故事7-12:现代人物的孝道故事】7.陈毅探母:陈毅元帅在战争年代,抽出时间探望母亲,尽显孝道。

8.鲁迅敬孝:鲁迅在母亲病重期间,亲自照顾,并在文章中表达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9.谢婉莹侍母:谢婉莹,当代作家,长期照顾生病的母亲,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

10.田世国捐肾救母:田世国为救治母亲,毅然决定捐肾,展现了现代孝子之心。

11.刘德华跪拜父母:刘德华在成名后,不忘初心,跪拜父母,感恩养育之恩。

12.徐霞客徒步探母:徐霞客在母亲生病期间,徒步数百里寻找名医,救治母亲。

【孝道故事13-18:动植物展现孝道的事例】13.鸟儿反哺:鸟儿在父母年老体衰时,会喂养父母,彰显孝道。

14.羔羊跪乳:羔羊在吃奶时,总是跪着,仿佛在感谢母羊的养育之恩。

15.乌鸦反哺:乌鸦在父母年老无法觅食时,会将食物喂养给父母。

16.蜜蜂孝敬:蜜蜂会将从花朵中采集的花粉献给蜂王,表示敬意。

17.螳螂照顾后代:螳螂在产卵后,会守护卵袋,直至孵化。

18.蜥蜴护卵:蜥蜴会在产卵后,用自己的身体覆盖卵袋,为其提供温暖。

【孝道故事19-24:平凡人的孝道感动】19.公交车上的让座:乘客为年迈的老人让座,传递孝道之美。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导语】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的故事,其中流传甚⼴的是“⼆⼗四孝”。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1.⼆⼗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于是就有⼤象和⼩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莱⼦为了让⽗母开⼼,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彩⾐,拿着拨浪⿎戏耍,就像⼩孩⼀样。

⼀次他跌了⼀跤,怕⽗母伤⼼,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母很⾼兴。

3.⿅乳奉亲。

周朝郯⼦的⽗母年⽼时想吃⿅乳,郯⼦就⾝披⿅⽪,想混到⿅群中去取得⿅乳。

不料猎⼈把他当做了真⿅,要⽤⼸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才知是⼈,对他⼤加赞扬。

4.为亲负⽶。

春秋鲁国⼈仲由,年轻时家贫,⾃⼰常吃野菜,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官,但是⽗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母亲去负⽶,却再不能了。

” 5.啮指⼼痛。

春秋鲁国⼈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去打柴。

⼀天家⾥忽然有客⼈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明⽩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

6.芦⾐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的棉⾐⾥是棉花,⽽他的棉⾐⾥是芦花。

后来⽗亲发觉后要休掉妻⼦,闵损反⽽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帝⾝为⼀国之君,对母亲⾮常孝顺。

⼀次母亲病重,汉⽂帝⽇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活岔困,每⽇拾桑葚奉养母亲。

⼀天遇到军⼠,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桑葚分开装他说⿊桑葚让母亲吃,⽽红桑葚⾃⼰吃。

军⼠们就送给他⽶和⽜,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了⼀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坛上天所赐的黄⾦,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可抚养⼉⼦了. 10.卖⾝葬⽗。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代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表之一,它源自《二十四孝图》和《二十四
孝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二十四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孝道的理解和追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伦理道德。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经典的二十四孝故事。

第一则是《孝感动天》,讲述的是南宋时期,有个叫吕留良的人,他的母亲患
病卧床,他每天都亲自给母亲抚摸按摩,不离开母亲一步。

有一天,吕留良的妻子生病了,他也是日夜不离,孝顺妻子。

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得母亲和妻子都得到了康复。

第二则是《慈母手中线》,讲述的是晋代时期,有个名叫张良的孝子,他的母
亲身体不好,他每天都在母亲的床前细心缝补衣裳。

有一次,张良的母亲生病了,他细心照料,不离不弃。

母亲病愈后,张良依然每天给母亲缝补衣裳,感动了众人。

第三则是《忠烈杨门女》,讲述的是明代时期,有个名叫杨贵妃的女子,她的
父亲是当地的官员,被叛军围困。

杨贵妃为了救父,不顾一切地冲出城去,结果被叛军杀害。

她的孝心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忠烈杨门女。

这些二十四孝的故事,都是中国古代孝道的典范,它们以孝道为主题,展现了
古人们对亲情、家庭、社会的理解和追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人文情怀。

这些故事不仅是古代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启迪和教诲,希望我们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德,让孝道之风在今天的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 孝顺的刘海。

刘海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生病了,他整天照顾母亲,不离不弃,直到母亲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 孝顺的张良。

张良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顾自己的前途,一心一意地照顾父亲。

最终,他的孝顺感动了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

3. 孝顺的包公。

包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4. 孝顺的孟母。

孟母是一个孝顺的母亲,她教育儿子孟子,使他成为了一代伟人。

她的孝顺精神感动了世人,成为了中国孝道的典范。

5. 孝顺的曹操。

曹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精神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6. 孝顺的关公。

关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7. 孝顺的孔子。

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8. 孝顺的周瑜。

周瑜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9. 孝顺的刘备。

刘备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0. 孝顺的关羽。

关羽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1. 孝顺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2. 孝顺的杨贵妃。

杨贵妃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她的父亲年老多病,她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过许许多多贤哲志士、革命先辈、文学大家、巨匠……他们以崇高的信念、坚韧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创造出无数的丰功伟绩,他们自然也就成了享誉世界的“名人”。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四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二十四孝》故事篇一: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十四孝》故事篇二: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0xx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二十四孝》故事篇三: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故事篇四: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篇1二十四孝——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24孝故事

24孝故事

24孝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在诠释着“孝”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经典的孝道故事集合,这些故事讲述了二十四位孝子孝女为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所做出的感人行为。

以下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感人至深的孝道情怀。

一、慈禧曹得中嫁女慈禧曹是明朝的名臣,他的女儿曹得中非常孝顺,每天都会把菜送到父亲的书房里,从来不让父亲受半点苦。

有一年,曹得中得知家中赋税交不出来,于是她便私下将自己嫁妆中的一些贵重物品送给官府,以填补赋税不足的缺口。

这件事引起了慈禧曹的关注,他很感动地说:“孩儿,你真是我的好女儿!”从此以后,慈禧曹更加宠爱曹得中,让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邓若宸孝征买花解颠邓若宸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的母亲一生都对他非常好,所以邓若宸对母亲也十分尊敬和孝顺。

有一天,邓若宸的母亲生病了,脑门上生出一颗大疖,整日颠倒不已,医生说要买一朵平价最花才可以解除。

邓若宸家贫,一家只有一口混口饱,但他却不辞辛苦,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一朵平价最花,母亲吃下去后,的确疖子消失了。

从此以后,邓若宸的母亲更加宠爱他,对他言传身教,教导他怎样做一个好人。

三、李逍遥哭墙成尘李逍遥是一个孤儿,他的母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过着艰辛的生活。

李逍遥从小就学会了孝顺,每年都会去母亲的坟前哭泣,直到泪水流成尘,仍不忘回乡祭拜。

有一年,他去墓地祭拜时,被突然降临的花雨淋得湿透。

他却依然默默地趴在墓碑前,泪如雨下,直到墓碑上的字润了下来,他才拭去泪水,不负母恩。

这样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他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尽孝的好儿子。

四、王世仲生子不见王世仲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他有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

有一次,王世仲接到皇帝的召见,需要前去西宖宫一趟,但他的儿子却刚刚生了病,需要他的照顾。

王世仲心中十分犹豫,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照顾儿子,而不是去应召皇帝。

二十四孝故事简写

二十四孝故事简写

二十四孝故事简写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礼仪文化之一,它反映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家庭、亲情、社会道德之重视。

二十四孝故事流传很广,深受人们的喜爱,以下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几个常见的二十四孝故事。

孝庄敬母:孝庄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他非常孝敬他的母亲。

有一次,孝庄的母亲生病了,孝庄听说后马上赶回皇宫探望母亲,一路上一直在担心母亲的病情。

回到皇宫后,孝庄不离母亲的身边,一直陪伴到她病好为止。

这个故事中,孝庄表现出了极大的孝心和家庭观念,深刻表达了中华文化中“孝敬父母”的道德理念。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因为一次义举而获得了整个村庄的尊重和钦佩。

有一天,村子里的河流突然涨水,生命危在旦夕的人们都无计可施。

可是这个孝顺的儿子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中去拯救村民,虽然有难度但他上下左右游泳几十回,最终将大家全部营救出来。

这个故事传颂下去,人们称他为“孝子”,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有个姓李的孝子爱他的父母如命,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一天,他的母亲身患重病,父亲出门去赚钱治病,可是依旧欠下巨大的药费。

为了救母亲的性命,李众筹资金,可是钱依旧不够。

最后,他想起了一个好朋友,这个朋友的父亲年纪很大,每天都有人照顾。

于是,李去找朋友,和朋友的父亲交换了一段时间里做饭洗衣的活儿,换来了所需的医药费。

通过对父母孝敬的行动,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生活方式。

孝感张婆: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张氏是个盲人新娘,她的丈夫和岳父都去了外面打工,留她在家独自生活。

她特别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又因为身体原因等原因走不到外面去。

看到张氏的孝心,村里认可她是一个好妻子、好媳妇。

日久天长,张氏的母亲突然来到了家门口,张氏不知情,终日哭泣。

后来,当她知道母亲真正降临时,激动得以身体力行的帮助她的母亲度过老年残疾的生活,表现了孝顺和心灵的力量。

最后,二十四孝故事通过传承,深入了解和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民族复兴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晋十朝、人吴恣猛蚊,饱八血岁儿童,非常孝顺,
伺候父母极其周到细致。他的家境贫 寒,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每到夏天 夜间,很多蚊子咬人,吴猛让蚊子随 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饱。虽然蚊子很 多,却不驱散,惟恐飞离自己去咬父 母。爱护父母之心无微不至。夏天夜 间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很多蚊子咬 自己,却不肯驱蚊。让它随意地咬自 己,吸血吃饱,免得飞到父母那里咬 二位老人。
•六闵、损芦,字衣子顺骞母,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 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 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 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 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 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 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 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 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 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 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 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 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孝道是古代 封建——帝王社会宗法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
《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维护礼教。但是作 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还是值得我 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 舜一,传.孝说感中的动远天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
• 十丁兰一,、相刻传木为事东亲汉时期河内(今河南
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 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 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 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 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 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 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 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 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 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二十庾一(、yǔ尝)粪黔忧(心qián )娄,南齐高士, 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 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 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 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道是苦, 病情就好转了。”于是黔娄就去尝父 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 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 并守制三年。
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 浅尝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
•二宋 孝十朝 子时 。四有他、一的弃个生名母官叫 刘寻朱 氏寿 ,母昌 原的 来人 是,他也父是亲个的很小有妾名,的正
妻妒忌她有了小孩,设了一个计谋将她赶出了朱 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五十 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 他都在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 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 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时, 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 “找不到母 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 历尽千辛万苦的他, 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 岁了。
•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黄香的母亲早逝, 十四他、知扇书枕达温理衾,(在q炎īn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
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 被子让父亲睡。黄香十二岁时,还被太守 刘护召至门下,加以表彰,非常惊奇一个 孩童竟然有这样的孝行。黄香虽家贫,却 专心经典,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黄香 迁魏郡太守,遭遇水灾饥荒,于是分出自 己的俸禄及所得的赏赐,赈济贫民,富裕 人家也各出义谷帮助他,救活的人不计其 数。
• 十陆三绩、,三怀国橘时遗期亲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
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 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 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
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 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 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 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 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 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 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十王六裒、(闻p雷ó泣u 墓),魏晋时期营陵 (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 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 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 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 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 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 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 “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十孟 去七宗 世, ,、三只哭国有竹时年期老生江 体笋夏 衰人 的, 母年 亲少 和的他时相候依父为亲命就。早一早
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 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自己。因为正值凛凛寒冬, 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 起来,可是又无计可施。担心忧愁中 小孟宗独
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起声打动了 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 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看到时心 里特别的高兴,他小心的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 的回到了家里。回到家之后,马上用竹笋为母亲 熬好了笋汤。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 转。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
•十王八祥.卧,冰琅求琊鲤人,生母早丧,继母 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 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 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 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 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 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 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 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十杨九香.扼,虎晋救朝父人。十四岁时随父亲 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 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 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 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 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 跑掉了。
• 老二莱、子戏,彩春娱秋亲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 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lù)。他孝顺 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 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 姿态手持拨
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
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 子哭,二老大笑。
• 郯三子.,鹿春乳秋时奉期亲人。父母年老,患眼
• 二十黄三庭坚、秉涤性亲至溺孝器,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
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 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 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 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 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 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 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 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 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他
• 十江五革.,行东佣供汉母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 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 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 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 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 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 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 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 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 任五官中郎将。
•八蔡、顺拾,汉葚代异汝器南(今属河南)人,少
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 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 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 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 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 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 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两斗白 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 以示敬意。
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 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 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 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 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 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 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 呢?”孔子赞扬说:“仲由侍奉父母,可 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十姜妻二诗孝,顺.涌东,泉汉其四家跃川距鲤广长汉江人六,七娶里庞之氏 遥为,妻庞。氏夫常
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 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 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 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 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 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 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 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 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 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 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 公七元、前亲20尝2汤年,药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
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後来的汉文帝是一个 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後很 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 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 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 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 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 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 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 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 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 曾五参、(s啮hē指n)痛,字心子舆(yú ),春秋时
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 “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 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 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 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 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 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 客人,以礼相待。
•十董、永卖,身少葬年父丧母,其后父亲亡故, 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 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 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 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 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 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 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二唐十朝二崔、山乳南姑的不曾祖怠母长孙夫人,年事
已高,牙齿脱落。其祖母唐夫人,每 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 婆婆,数年下来,婆婆没有进食,身 体却依然康健。一天,长孙夫人生病, 召唤家中的老老少少,说:“我多年 来没法报答新妇之恩,希望子孙能像 新妇一样孝敬她就够了。”后来崔山 南做了高官,果真像长孙夫人叮嘱那 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