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揭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

讲好这堂课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矛盾含义。

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对立统一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与同学们所熟悉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政治斗争中的矛盾〕不同,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中,已广泛接触过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毕竟没有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和把握;虽然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总的讲辩证思维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法。

【觉悟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四.教学思想和方法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收集材料和信息,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2.具体——抽象——具体:即由具体材料导出概念、观点,讲解后再用观点分析说明具体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掌握教学直观性原那么,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表达象着手,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设计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设计
的指导 。
4 0 中学教学参考( 下旬) 2 1・ 0 21总第 1 1 期 l
提问: 哲学上讲 的“ 斗争 ”对 立” 同 日常 生活 中特 “ , 别是政治用语 中的“ 斗争 ”对立 ” “ 是否是一 回事 ? 二者的 关系是怎样 的? 提问: 这几对 矛盾 除了具有对 立特 征之外 , 还有 什 么共 同特征? 提问 : 以上几对矛盾是如何体现矛盾的“ 同一性” 的? 提问: 在决赛 当中, 荷兰队被西班牙队以1 战败 , : 0 此 时, 荷兰作为矛盾 的统一体是一种什么情形? 提问: 转化是无条件 的吗? 向哪里转化? 提问: 矛盾 就是 对立统 一 , 矛盾双 方 的对 立统 一可 以分割 吗?为什么? 自制漫 画F A H:它敢剪 吗? ( LS 《 》 动画播放时适时引 导、 讲解 ) 1 . 注意的两个 问题 应该 提问: 对立和统一是什么关系? 提问: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 系存在 于事物 内部还 是外部 ? 2 . 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混为一谈 引导学生 总结 本框 内容 , 习巩 固本框知 识 , 练 为下 节课 教育教学工作做 出相关铺垫并布置作业 。 ( 责任 编辑 袁 妮 )
( ) 识 与 技 能ຫໍສະໝຸດ 一 知四、 教学策略选择 与设计 高二学生 已经具备 了一定 的观察 、 分析和归纳 的能 力, 但是 学生 的抽 象思维 能力还不 是很强 , 本框 内容 较 为抽象 , 生 又是 第一次接 触哲学 矛盾概念 , 解起来 学 理 有一定难 度 , 以讲读 、 故 提问为 主 , 以议论 、 辅 探讨 总结 等方法 。培养学 生的分 析 、 归纳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证 辩 思维的能力。 五、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 、 教材 、 件 、 课 小黑板 等。 六、 教学过程

矛盾对立统一教案

矛盾对立统一教案

矛盾对立统一教案第一篇:矛盾对立统一教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课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授课班级:高中三年级教者:李念课型:授新课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五步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及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二)思想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创造条件让事物往好的方面发展。

(三)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学习,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情意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三、教学难点: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四、课堂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了解学生出席情况(二)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

在正式讲课前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

----中美关系。

最近因为钓鱼岛问题中美关系又一次走向了紧张,回顾一下从建国起中美关系在前进中总是充满波折,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以往我们都是从政治的、经济的角度来看待中美关系,今天我们就换个角度,用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下中美关系。

(三)正式讲授1.举例导入(5分钟):教师:教师播放一段中国与别国足球队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导入矛盾。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矛盾的内涵。

接着请大家看教材的第一个材料,并思考一下爱因斯坦的那段材料的两个问题。

2.学生看材料(1分钟): 3.讲解材料:(5分钟)好了,时间到。

大家都看完了吧。

我们一起来看书本的第一个材料。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小问题。

有哪位同学主动请缨的呢。

好,***同学来回答一下,①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略老师提示:①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学生什么是矛盾、怎样看待矛盾以及矛盾的对立统一特点。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矛盾的本质和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矛盾、怎样看待矛盾以及矛盾的对立统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以辩证思维方式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矛盾的对立统一特点。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矛盾的存在,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特点,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式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准备工作: 1. PPT:准备一个简洁明了的PPT,用以呈现教学内容。

2. 板书准备:准备好板书内容,方便学生记笔记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板书,讲解矛盾的定义、基本特征以及对立统一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15分钟)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身边的事例、问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事物运动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并分析矛盾的对立统一特点。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帮助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1. 你对矛盾的理解是什么? 2. 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对立统一? 3. 有没有身边的例子可以说明矛盾和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五步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通过互动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思想教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思想教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思想教案教材分析:第三课是对第二课内容的进一步展开,侧重揭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讲述对立统一规律最基本常识性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实质和核心地位。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

本课不仅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同时也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所以正确地理解矛盾的概念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实际、政治学科知识能力思想觉悟三位一体的特点,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对立的基本含义;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以多种实例阐释矛盾的概念;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和政治上的斗争混为一谈;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着重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思想觉悟:通过本课的教学,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矛盾,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矛盾的概念。

因为此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懂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

教学难点:矛盾的概念。

因为哲学上矛盾概念高度抽象和概括,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提纲导读法(设疑——讨论——讲解)学生学法:学生以自学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联系?什么叫普遍联系?(学生回答略)(2分钟)导入新课: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提问学生讲自相矛盾的故事,这里所讲的矛盾和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不是一回事呢?本课学习完之后,同学们就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2分钟)讲授新课:(25分钟)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课题)投影仪打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1、矛盾的含义2、对立的含义3、统一的含义4、正确理解矛盾含义应注意投影仪打出:一、矛盾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辅助文,思考并回答: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反相成的事物和现象?这些关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且提问学生回答。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矛盾的概念及其在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性;2.理解对立统一的概念,掌握其在矛盾中的作用;3.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矛盾的概念与特点1.1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事物分析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工具之一。

矛盾是指事物内外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下所呈现的对立和矛盾关系。

1.2 矛盾的特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例外;•矛盾是永恒存在的,没有终结;•矛盾的对立面是统一的;•矛盾的性质和作用是复杂多样的。

2. 对立统一的概念与作用2.1 对立统一的概念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因素,这些对立因素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2.2 对立统一的作用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变化的内在力量。

三、教学过程1. 知识点讲解首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矛盾的概念和特点。

强调矛盾是事物分析的基本工具,介绍矛盾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然后,详细讲解对立统一的概念,揭示对立统一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讲解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关系。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理解对立统一的作用。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自然资源。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思考和讨论,分析问题的对立面和统一面,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小组汇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矛盾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对立统一的概念及其作用,并能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一些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在课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找出更多的矛盾和对立统一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教案.ppt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教案.ppt
这一观点扩大了自由与纪律的对 立,否认了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殊不知, 离开纪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没有纪 律约束的自由,只能是一盘散沙。反过 来,只有纪律,否定自由,集体也会失 去活力,影响个性的发展。
方法论
在下列选项中,对矛盾的概念理解正确 的有: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 割的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既存在于事物 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只存在于事物 内部 D、矛盾双方有时存在对立关系,有时存 在统一关系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 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 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 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 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是相互斗争的。
学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 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 别的。
磁铁的启示:
磁铁是一个矛盾的 统一体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含义: --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
关系叫做矛盾
(1)对立的含义: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 斥、相互斗争的概括和抽象、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 性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因此,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 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D
பைடு நூலகம்AB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的关系 B、言语和行动的自相抵触 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关系 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桂东一中胡建新二次开发[教学目标]:①理解哲学上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的基本性质——对立性、统一性的含义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初步了解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③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认识到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教学难点]:矛盾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感知——求是——回归”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导入新课]: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导入第三大课课题、节题[投影1]:材料: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公布,基因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医治顽症,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但又会带来法律、伦理的一系列问题,会使社会陷入混乱。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提问]:教材82页,两位哲学家的言论中包含了什么思想?[教师归纳]:矛盾现象,从而导入框题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㈠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提问]: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矛盾现象?请举例说明。

[投影2]:学习中——苦与乐、得与失、难与易、教与学、理想与现实、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顺境与逆境。

身体中——疾病与健康踢足球——进攻与防守化学学科中——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生物学科中——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思维活动中——记忆与遗忘、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投影3]:N S我们以磁铁为例,磁铁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在这个统一体内,存在着N、S极,N、S两极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在哲学上叫对立;N、S两极相互依存,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哲学上叫统一。

㈡矛盾的基本性质[阅读分析]:教材82页最后一段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具体表现1、对立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无条件的、绝对的[提问]: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具体表现是否很多?但有人认为哲学上“对立斗争”就是日常生活中政治领域中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投影4]:[教师归纳]:哲学上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是一切具体矛盾双方排斥斗争性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无限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大田五中余家仓
说课程序:
教材分析
教与学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应用
学法的培养
教学过程的设计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对立统一以及二者的关系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只有抓住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揭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正确理解辩证法的其他内容。

所以掌握矛盾的概念(即对立统一规律),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1)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
①矛盾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

②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

尽管高二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中,已广泛接触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毕竟没能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和把握。

③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