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真题
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高二联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昆仑山,位于新疆的南部,南接藏北高原,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起帕米尔高原,蜿蜒2500公里东入青海。
昆仑山雪峰林立,其西端有海拔7000米以上的慕士塔格山、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更有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挺立在冰川雪域之巅。
昆仑山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地理长廊。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出自《尚书·胤征》篇,记录距今约四千年的夏代,昆仑山曾发生火山爆发,玉和山石在火焰中燃烧。
人们认识昆仑山,是从昆仑山火山爆发开始的。
火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质量,昆仑山成为遍布白玉的地方,每走一步都踩在玉石上。
这些玉石有的向东经甘肃、青海等地抵达中华早期文明的腹心之地,有的向南进入古象雄王国和吐蕃王国,向西经今乌兹别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
这些运输玉石的道路,即后人所称的“玉石之路”。
昆仑山在很早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因昆仑山而产生的神话相继不绝,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姮娥窃药奔月、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均与昆仑山相关。
昆仑山是黄帝与神的栖居地,“食玉膏,饮神泉”而得以长生;周穆王曾驾驭八骏西巡昆仑山,并与西王母在瑶池会见,举觞唱酬;西汉时,张骞遣副使寻黄河源至于阗,采得昆仑玉而归……“西王母”是谁?《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有答案

高二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科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默写 (3)

甘肃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默写甘肃省定西市临洮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方枘圆凿”的意思是“方榫头”和“圆卯眼”两者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
屈原《离骚》中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攀登峨眉山,因为山峰高耸险峻,没能成功翻越。
登山教练用《蜀道难》中的诗句安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何况你呢?(3)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
相传他在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写到凶猛的鸟不合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比喻正直的人不会和小人同流合污。
(2)屈原《离骚》中感叹时光不居,时序更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经常用香草美人做比喻,寄托了他高洁的品性。
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做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于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下)3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静安先生说,“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道德理性的文化是从周开始的,周公治理周的谋虑“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
王静安先生的看法我非常赞同。
“礼也者,理也”,礼就是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
《乐记》更是强调:“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礼是不能替代的法则。
《左传》中说:“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
’”“则”是指法则、规范,指的就是礼。
人若没有德,也就没有礼。
德是抽象的,要使这个抽象的东西进入你的本体之中,那就需要把这种道德的东西细分成很多的“则”,比方说要孝敬,要诚信,要有义,要懂礼,要谦虚,要恭敬等。
“德以处事”,是说我们处理每件事情一定要用德。
我们经常讲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其实很少有人考虑,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点在哪里。
西方文化源于宗教文化,而东方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它以人文精神为主干,这是一个根本区别。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西方人要靠宗教来救赎,寻找自我的解脱。
中国没有救世主,中国文化一般倾向认为人性是善的。
人一生下来便注定是可以教育的。
人的灵魂可以不断升华,因为人的生命里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
人的这些善端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则不具备,所以动物是永远不能教育的,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善良的本性。
只是在社会上待久了,这个本性可能会被灰尘遮住,所以需要慢慢地把灰尘除掉,要培养它,让它茁壮成长。
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毛佩琦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
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史与剧怎样结合?等等。
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讨论历史剧,首先要区分古装戏和历史剧。
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古装戏的古装仅仅是一种假托,可能只是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均可虚构,剧中人可以穿着古装演现代故事,甚至可以移植外国故事。
仅仅以古代服装为道具的戏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历史剧则不然。
历史剧要求真实。
真实是历史剧的基本品格。
那么,什么是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我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
不能把虚假的、编造的故事当做历史,乃至不能把本不是历史时代的建筑、器物、服饰、习俗作为那一时代的东西向观众展示。
但是,仅仅有史实的真实就够了吗?显然不行,历史剧是对历史形象的解读,它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忠奸善恶,有的予以颂扬,有的予以鞭挞,也就是说,作品要表达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应该是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
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剧要求的另一方面的真实,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
不允许对历史迸行曲解,不允许颠倒是非黑白,乃至不能够颂扬过侈,贬抑过度。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其它形式的历史读物一样,应该具备认知功能、益智功能,因此它不能说假历史,不能把错误的历史知识告诉读者或观众;历史剧同时还具有史鉴功能、教化功能。
但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还应该具有文艺作品的属性,应该可供观赏。
具有娱乐功能。
历史剧必须好看。
不能简单地说教,也不能罗列史事;不是历史解说图,也不是历史情景的复原。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留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是探讨、开发用于模拟、延长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探讨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化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动,利用有利契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文社会影响探讨,建设具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是大势所趋。
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科技创新带来的两极分化、社会摩擦、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也始终萦绕难散。
英国闻名科学家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既为我们揭开了改善人类生活的前景,也为我们开拓了毁灭人类的可能性。
”与传统科技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能够具有和人一样进行思索和决策的实力。
然而,当人工智能起先替代人类进行思索与决策时,它们能否像人类一样,在理性之上兼顾感性认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顾及伦理、价值观、情感和文化,这正是人类区分于动物,并能够建立起绚丽文明的核心因素。
一个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社会,不仅要拥有更加高效的生产力,也要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空间,更加包涵和谐的人文关怀。
这须要我们构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消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隐忧。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患于未然,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冲击,主动提倡建立负责任的研发和创新价值体系,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创新阶段以及后续技术全生命周期,加强对科技创新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关注和限制,避开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偷换主语,文中“尽管这里所提出的近代红学和现代红学的概念从时间上来看与旧红学和新红学的提法多有重合,……但红学的方法与观念还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可知,主语是“近代红学和现代红学”,而不是“旧红学”和“新红学”。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红楼梦》“将真事隐去”是把“真事”隐在了书中,蔡元培认为只要采用索隐的方法就能将把隐藏的“真事”找出来。
D.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将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是考证学“自传说”发展的顶峰。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六校协作体三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3年3 月7日试卷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要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需要作家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
但这不代表创作可以信马由缰,全凭想象,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
近年来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其感人之处首先就在于真实。
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作家需要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故事放置于真实的时代背景之中,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客观差距,学习和追赶是那一时期中国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
如果仅仅为了读者的口味,虚构一个研制新技术击败国外工业巨头的故事,非但不会振奋人心,还有损于那个年代工业战线的奋斗价值。
除了时代的真实性之外,符合工业逻辑也是工业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工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物和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但创作不能脱离工业逻辑。
例如,技术发展有迹可循,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需要有技术积累、研发投入、众多技术人员的协作攻关等。
如果只是把技术进步归功于主人公的“灵机一动”,会让读者产生悬浮感。
工业企业的经营也有其规律,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都要有章法。
越是成熟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就越完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能为了情节需要而把企业的兴衰完全归结于个人因素,不能把工业生产和企业经营当成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要坚守工业题材创作应有的格调。
(摘编自龚江辉《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材料二: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实现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这是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呼唤。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的可能,是艺术创造、艺术进步的前提。
从来自人民生活的文艺的原料,到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艺,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电影虽然在数量上比以前有所增长,但质量_________。
中国科幻电影虽一直都在,却始终______;有过各种尝试,却又似乎从未开始。
如此尴尬的局面,让国内科幻迷们无不________。
此次《流浪地球》的一炮打响,无疑给中国影迷们提振了士气,坚定了信心。
在中国,科幻电影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与彰显个人英雄主义的好莱坞科幻片不同的是,《流浪地球》摒弃了以往的俗套情节,加进了中华文化元素,在片中渗透了中国人特有的_______、恋家的核心情感。
当地球发生危机时,中国人作出不是抛弃地球的选择,而是给地球安上了发动机,跟着地球去流浪。
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背景,也是中国人对故土家国的深厚情感。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责的东西。
”(____)(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人作出的选择不是放弃地球,而是给地球安上了发动机,带着地球去流浪。
B . 中国人作出的选择不是抛弃地球,而是给地球安上了发动机,跟着地球去流浪。
C . 中国人作出的选择不是放弃地球,而是跟着地球去流浪,给地球安上了发动机。
D . 中国人作出不是放弃地球的选择,而是带着地球去流浪,给地球安上了发动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句台词是影片中的,用来形容发展路径逐渐清晰的中国科幻电影同样适用B . 影片中的这句台词,用来形容发展路径逐渐清晰的中国科幻电影同样适用C . 影片中的这句台词,同样适用于形容发展路径逐渐清晰的中国电影D . 这句台词是影片中的,同样适用发展路径逐渐清晰的中国电影(3)依次填入文中空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良莠不齐一蹶不振望洋兴叹安居乐业B . 良莠不齐萎靡不振扼腕长叹安居乐业C . 参差不齐一蹶不振望洋兴叹安土重迁D . 参差不齐萎靡不振扼腕长叹安土重迁二、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慧停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
发展智慧停车,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
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
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近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
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
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
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
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
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
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
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智慧停车系统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
智慧停车,能否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这可能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加快发展智慧停车已经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课题,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落实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疏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发展智慧停车,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盘活车位资源远比加强停车位的供给更重要。
B . 智慧停车,离不开技术支持,但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
C . 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还要有一个政府交通部门的智慧治理架构。
D . 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重要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先阐释智慧停车的内涵,然后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和智慧治理架构以及停车收费管理等方面,多层次论述了智慧停车这一创新管理手段。
B . 第二段通过哈尔滨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这一例证,论述实现智慧停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证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的可行性。
C . 第三段通过列举泊位普查认证、管理短板、停车收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归纳推理出智慧停车所要面临的关键所在。
D . 第四段对智慧停车系统目标的定位,旨在论证智慧停车目的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而非方便停车,从而使论述走向了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智慧停车,其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体现在智慧化综合管理上。
B . 如果依托更加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解决好停车费共享问题,社区白天闲置的车位实现共享的设想就可能变为现实。
C . 发展智慧停车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它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D . 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如果得到落实,既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大问题,能让城市多一份从容。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征服陈忠实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
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
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
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
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
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
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
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
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
队长南恒是他的对头。
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
“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南恒二爸在“四清”[注]运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
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
问:“啥事?”“光彩事!”是葫芦的得意的调门。
南恒明白了: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
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
“哈呀!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红卫是我派去的……”“你说啥?”南葫芦打断他的话。
“我派他去拔葱的。
”南恒肯定地说。
“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
“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
”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
“噢!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
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
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
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忙问:“你还没睡?”“睡不着……”“好,咱俩扯扯。
”南恒热情地说。
于是俩人走到街巷里。
“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没有下一步。
”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
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
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你为啥不整我呢?”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
“我不想整任何人。
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
”“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你咋这么客气?”“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你呢?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用了。
”“把我拉进你的班子?你是怯那些在‘四清’运动中挨了整的人,是不是?”南红卫反问。
“对。
”南恒承认了。
南红卫得意起来:“我早就看穿了你。
”“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
”“那一半是啥?”南红卫问。
“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
”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队里烂了、穷了,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
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砖场……”“甭提了!”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
”“不成的原因,关键就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
”南恒说。
南红卫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
“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南恒毫不回避。
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
“痛快!我承认。
”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
”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
”“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南红卫表白说,“其实,真正厉害的,是你老弟这号人!”“甭钩心斗角了!老哥!”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天稀!”“南村不是没能人!”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钩心斗角上去了。
”南恒扶一下眼镜,高兴地叫起来:“这才是一句实扎扎的话。
再往下说呀!”“完了。
”南红卫说,“我睡不着。
你包庇我,比罚我更叫人羞愧。
我找你,就是想说这句话……”“好了,不说这事,”南恒说,“告诉你吧,我准备重办秦川牛繁殖场,这是独门生意。
你准备一下,县里物资交流会就要开了,你去给咱物色几头纯种秦川牛回来。
”“那没问题!”南红卫说,“我研究过秦川牛!”“咱俩可要共事了……”南恒说。
“要共事就共到底……”南红卫说。
繁星在不知不觉中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
[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教育运动。
初期在农村“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小说采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的形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真实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