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浅析普通话与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使用

69
于方言来说,普通话的使用可以极大地 促进文化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由于普 通话是基于北方方言形成的,所以在某 种意义上来说,普通话也是另外一种方 言 [2]。而方言在特定地区的使用比普通话 更加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 符合人们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的表达。 2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和普通话使用 时的原则 方言适合人们情感的表达,普通话 则更加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自从 电视节目出现之后,娱乐节目受到大众 的追捧和喜爱。每档电视节目都有一个 主持人或表演人员。而在所有的电视节 目中,普通话的使用占据绝对性的优势。 除此之外,广电总局也指出,“要规范 使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广播电视作为主做流媒体,节目中主持 人及嘉宾规范使用普通话也是可以发挥 了积极的示范和表率作用。这使很多广 播电视节目中不会出现使用方言的情况 (除去自治区自治县之外)。但是,随 着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创新和发展,方言 的使用令节目变得更加通俗、接地气, 反而获得更高的收视率。这一点,值得 我们思考,在电视节目中是否可以适当 使用方言,发挥其优势,使节目更加贴 近大众的实际生活?答案是肯定的。适 当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方言,可以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采用 平民化的语言可以让节目变得更加生动。
我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各个民族 都有自己的特色语言,即方言。国家一 直致力于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如今已经 过去了六十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除了在学校中可以学习普通话,广播电 视节目的主持人、播报员也成为我们学 习普通话的老师 [3]。众所周知,广播电 视节目的主持人普通话是需要经过培训 和练习的,所以其发音时的语音语词成 为大众学习的标准,但也有一些地方台 依然使用方言。那么,在广播电视节目 中可以使用方言吗?又该怎样将普通话 和方言的优势结合起来应用于电视节目 中?下面笔者对于方言和普通话在广播 电视节目中的使用提出一些看法。 1 方言和普通话的发展关系及内在联系 我国方言种类繁多,五十六个民族, 各有特色,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源于千百 年来的发展形成。方言是生活中很常见 的一种语言,方言的形成距今已有上千 年的历史。方言是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 用语。有学者称,方言可能是从原始部 落一直演变而出现的,如满语、粤语等。 方言的形成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 代特征,并不是人为规定的。与之相反, 普通话的形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基 于北方方言形成的一种语言。随着国家 大力推广,成为我国的官方语言。语言 的统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 种重要形式。关于方言在公共场合使用 时闹出的笑话也不在少数。所以,相对
“南腔北调”受追捧——由《百姓影视》探究方言节目热播现象

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用杭 州话作为播报语言,是当地的票房冠军。 此外,上海的方言情景剧《老娘舅》收视 业绩一直表现不俗,收视率高居榜首。方 言节目为何会在电视传媒上繁荣,引发 空前的收视热情,使收视指数节节攀升 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因素。 1 媒体因素 当前,我国的媒体市场竞争非常的 激烈,电视媒体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仅 来自于行业内的其他电视媒体,还来自 于各类新媒体。作为地方电视台而言, 没有中央电视台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这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电视台的发展 与竞争,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地方电 视台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另一优势,那就 是更贴近于大众现实生活,对大众身边 发生的事非常的熟知、了解,这可以让 地方电视台获得群众的情感认同。通过 方言的应用,地方电视台可以进一步拉 近与群众的距离感,所以各个地方电视 台都开始了方言化的发展尝试,推出了 不同的方言节目。以长治市为例,下辖 13 个县区,百姓所操方言各有不同。于 是,摄制组便把拍摄地选在了山乡村镇, 拍摄出的情景剧自然就极具地方特色, 老百姓看到后自然就倍感亲切。或许这 就是《百姓影视》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 原因所在。 2 内容要素 2.1 节目的本土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思想意识的 提升,如济收入。 《百姓影视》在拍摄的过程中,场景、 服装和道具均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费用。 3 文化因素 语言和文化总是紧密相连的,既是 一种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方式,更是这 种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方言是语言 的一种,它与特定的区域范围相联系, 表现的是一种更加区域化,更加狭窄的 范围内的文化,该区域的民众对承担这 种文化的方言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我们 曾经制作过一期节目《穷爹富爹》,说 的是一个农村老汉养育了三个儿子,却 无一人愿意奉养他。在一个村里能人的 导演下,上演了一场穷爹变富、三个儿 子争相尽孝,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 空的闹剧。这期节目的选题可以说是老 生常谈,但穷爹床前无孝子的悲剧却屡 见不鲜。所以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 注入了一些喜剧元素,在啼笑皆非中发 人深省,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方言 电视节目在形式包装、节目内容、特色 定位上紧紧与当地区域文化特性结合, 可以使本土观众更好地理解电视语境、 解读更快捷, 更容易产生共鸣, 得到满足, 获得愉悦与休闲。 当前,方言电视节目虽然火热,但 却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认识,控制好方 言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因为对于电 视台的发展来说,毕竟质量才是最坚实 的保障,如果方言电视节目过于的泛滥, 反而会逐渐引起大众的反感,不利于电 视台的发展。 109
简析影视作品中方言文化的运用与发展

简析影视作品中方言文化的运用与发展近些年来,影视作品中不乏方言的影子,优秀的方言影视剧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那么方言电影是从何时开始起源的?现在的发展形势又有哪些?本文将以经典和热播的方言影视剧为例,浅析方言影视剧其中蕴含的意义。
标签:方言影视剧;普通话;传承;正能量在我国的影视剧刚起步发展的时候,影视创作者大都选用普通话作为影视语言。
但是在最近这些年,很多影视作品开始采用方言对白的形式。
我们发现,在宁浩导演的电影《疯狂的石头》放映加上之后风趣幽默的《武林外传》的热播,影视作品中开始频繁出现方言对白。
方言影视剧也开始了大踏步的发展。
一、方言的产生与特点百度百科中提到,人们在居住人群相对固定并且长期定居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地域所特有的语言就是方言。
方言的存在源于方言具有其地域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方言的词义多样并且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使得表达更细腻、更具体。
能恰如其分的地表达出人的所思所想,相对于普通话具有更强的表述功能。
方言来源于生活,所以使用方言比使用普通话更加贴近生活,可以让我们更贴切的表达,与受众更好的沟通交流。
二、方言影视剧的发展历程我国方言的种类不胜枚举,通过方言传达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早年,善于发现和生活的戏剧人率先将方言这一表演形式采用在戏曲中。
如苏剧的“细腻”,川剧的“泼辣”,京剧的“厚重”等等。
地方戏曲拥有他们别具一格的特点。
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由我国文人引发了一场重要的“方言文化运动”,使得文学作品更接地气、走进千家万户。
因为众多知名文艺工作者的倡导,“方言文学运动”的主张由最初的在文学中运用地方语言逐步成长到用地方语言完成整部文学作品。
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品和相声是最先将方言与表演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不朽之作都是源于发掘了方言中的幽默感。
比如,中国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的相声所采取的逗乐手段,就运用了天津方言和唐山方言。
随后的赵本山的东北小品系列能够博得观众喜欢,在小品中独树一帜,也是因为抓住了东北方言的娱乐效果。
影视作品中方言作用的解析

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非常丰富,它可以突出人物性格、增强喜剧效果、拉近观众距离、凸显人文生态等。
以下是对方言在影视作品中作用的详细解析:
1.突出人物性格:方言的使用可以让角色更加鲜明,通过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展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四川话的麻辣、上海话的细腻等,都与当地人的性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方言的使用可以让角色更加真实,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2.增强喜剧效果:方言的幽默感可以带给观众更多的笑点。
在喜剧片或轻松的
剧情中,方言的使用可以让场景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观众的观影乐趣。
3.拉近观众距离:方言的使用可以让观众更容易产生亲切感。
在地域性的影视
作品中,方言的使用可以唤起当地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凸显人文生态:方言的使用可以让作品更好地展现当地的人文生态。
方言是
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方言的使用,可以展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综上所述,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非常丰富,它可以突出人物性格、增强喜剧效果、拉近观众距离、凸显人文生态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方言的使用也要适度,不能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欣赏。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此外,还有2023年7月28日启播的广东南方电视台粤语卫星频道,是全国唯一获准上星的方言电视频道。
其他省市、地方电视台也多有开办方言节目,但影响力不大。
就全国整体数量看来,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
除广东外,即使是在方言节目较多的成都,其数量也未超总量的8%。
而普通话不标准、习惯夹带方言的主持人也是极少数,普通话节目目前仍然是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四、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录制的广播情景剧《王木犊》。
王木犊这个艺术形象大家都熟悉,是陕西独角戏名家石国庆先生创造的。
但广播版的《王木犊》不同于舞台上的独角戏,无需王木犊费劲地变着口音学这个学那个,而是需要谁谁就上场,独角戏遂变成群角戏,多数人物是操着陕西方言。
这个节目当时在省台听众中也轰动一时,为城乡群众所津津乐道。
2023年戏曲广播的前身文艺广播也搞了陕西方言的情景剧《西安故事》,每集大约二十分钟,一集一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由那个名叫“西安”的西安小伙讲给听众的。
《西安故事》借鉴了电视情景喜剧,又由传统的广播剧衍生而来。
陕西电台现在有方言节目十五档,分散于全台各个专业电台,占节目总播出时间的6.13%,这个比例显然处于非主流状态,与全国平均情况类似。
目前陕西电台方言节目比较多的是戏曲广播和故事广播,其他专业广播也有少量分布。
都市广播的《吃在西安》,已有六年历史,克隆自四川电台,是陕西台开播最早的方言专栏节目之一。
这个节目最令人称道的当属王军和石美这一对黄金搭档主持人,他们用陕西话把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地方风味、人情世故挥洒的酣畅淋漓,让秦地百姓好不过瘾。
俩人的幽默风趣,默契配合,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都让人过耳难忘,颇得听众追捧。
正所谓吃吃喝喝也娱乐,乡音乡情格外亲。
交通广播的《老冯说事》,也有三四年时间了,是由资深记者老冯担纲主播的。
老冯曾自撰对联概括自己的节目:“小眼看世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品酒说新闻,说你说我说他说说而已”。
电视台方言节目的优缺点

电视台方言节目的优缺点浅析摘要: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迅速成长,并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当前在方言节目一片红火的景象下,电视从业人员更应该以冷静的态度审视方言节目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正面引导,使方言节目发挥其正面积极的作用,真正做到服从和服务于群众的生活娱乐需求。
关键词:方言;电视节目;优点;缺点中图分类号: h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58-01近年来,在全球开始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的氛围下,方言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方言节目所传递出的亲切感,本土认同感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方言节目在本土观众中,特别是身处异乡的本土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创造了各台较高的收视率。
当前在方言节目一片红火的景象下,也凸显出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题材单调,内容低俗,有些台大量制作方言节目导致太多太滥等问题也显得比较突出。
因此当前对方言节目适度把握,正面引导,使其扬长避短,发挥其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显得刻不容缓。
一、方言节目的优势(一)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方言所包含的民俗民风、文化传统、心理积淀、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方信息是普通话所不具备的。
方言在其使用的人群中,比任何一种外来语言的生命力都要旺盛,囊括的信息更丰富,更生动,更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
方言节目利用方言作为电视播报的载体,能够普遍引起观众的心理上与情感上的共鸣,相比普通话节目,方言节目显得更加亲切。
(二)方言类新闻节目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方言节目中,平民化、口语化的语言表现载体把电视中的人物置身于一个与普通观众平等相处、诚恳相待的位置,使观众觉得电视里的人事不再是高高在上离自己很遥远的人事,而是使观众感觉他们就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员,从而拉近了电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而方言独一无二的语音、表达方式、词汇体系以及强烈的感染力,不仅使主持人、剧中人物在表达自己思想时更独特灵活,感染力更强,而且使使用方言的观众对主持人、剧中人物的语更容易理解,自然而然地达到默契。
《平凡的世界》中方言的运用分析

《平凡的世界》中方言的运用分析电视剧当中的人物对话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声音信息语言对于表达人物情绪、抒发人物情感以及塑造人物形象都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语言作为一种声音或音响,还具有烘托环境与营造气氛的作用。
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方言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功能方面表现得异常出色,尤其对于表现陕北农民纯粹、质朴的性格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干甚”、“拉话话”等陕北特色方言,让其他地方的观众也倍感亲切。
还有对于“事”这个字的翘舌音的平舌音转化,以及陕北方言中的语气助词,如“碍”、“喽”、“咦”等字的使用,让“土得掉渣儿”的农村方言不仅展示出了北语言的地域风情,同时又强调了人物的乡土化形象。
浅谈方言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方言电视节目为例

种 语 言 的人 因职 业 、 阶层 、 龄 、 别等 年 性
等不 同, 口音 、 措词 、 言谈也会有差别。本 @ 文 中所说 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 。 方言 与现代汉语 的关系极为密切 , 现代汉语 中 有各种不同的方言 ,它们分布十分广泛 ,
差 异 处 表 现 为 : 汇 、 音 、 法 各 个 方 词 语 语
芒。 众所周知 , 文化交流是促使 文化进步 的主要动力之一。 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接 不 触、 交流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 。 言是文化 语 的载负者 , 多民族 的交流和地域 的广博是 我国方言多样化的成因。 方言虽然是 “ 土 语”、 俚语 ”, 日常生活 中表 现的 “ “ 在 难
登 大 雅 之 堂 ”, 在 当 地 人 的 生 活 与 交 流 但
播音 表 现 形 式 的空 间 。 如在 民生 新 闻的 播 报 中 , 以 根 据 新 闻稿 件 的 内 容 , 上 一 可 加 些 道 具 ,或 者是 能 表 现 新 闻 内 容 的 东西 ,
的解说就应该要 多样化表现 , 如南昌电视
1 、技术表现形 式多样化给力播 音风
台都市频道对新 闻《 小树很受伤 》 的播报
【 关键 词 】 言 方 方言 电视 节 目 文 化传 播
在 大力 推 广 普 通话 的今 天 ,讲 方 言 ,
现代 的语言学认为 , 方言是语言 的变
体 。 言 ( iet 又可 分 为 地域 方 言 和 社 方 da c) l
面 , 中语 音 问 的 差 异 最 为 明显 。 于这 其 由
言成 为 电视 节 目的宠 儿 , 成 为 大 众 竞 相 也
学 习 的新 潮 语 言 。
1方言的文化性 国是一个多民族 、 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 中方 言 中还 有 一 个合 成 的语 气 助 词 “ 些 ” ( c f 住 读 h i 些 钱你 先 用住 些 ”。 在严 肃 的谈 话 环境 中 ,这个 词 是 不能 使 用 的 , 因为 它表 示 随 便 的语 气 没 有庄 重感 。 榆 中方 言 中 的语 气 词基 本 上 都是 复 合 使用 。如 “ 呢者 ” “ 呢” “ 着 了者 ” “ 吗 ” “ 沙” “ Ⅱ 呢 了Ⅱ 呢 沙”等等 。 8 介 词 . 榆 中方 言 除 使用 现 代普 通 话 的介 词 外 ,有 一 个通 用 介 词 “ ”。所 谓通 用 是 指 这个 介 词 “ ”既表 示 时 间 ,又表 示 赶 赶
“ 视故事会 等方言 节 外 ,很 多 新 闻 节 目也 出 现 了 方 言 化 。 湖 南 卫 视 “ 间 新 闻 ” 的特 色 就 是 以 “ 同年 龄 的 新 闻 当 事 人 用 不 晚 不
语 。随 着普 通 话 的推 广 , 各种 方 言 的使 用 范 围 、使 用人 数 和 同的方言讲新 闻”,深受观众 的喜爱 。杭州 电视 台西湖 明 使用 环 境都 在 逐渐 萎缩 ,尤其 是 在 电视 节 目中 ,方 言节 目少 珠 频 道 的 一 档 用 杭 州 话 说 新 闻 的节 目 “ 六 头 说 新 闻 ”还 阿
大 ,就 是各 方 言 区 内的 子方 言 也存 在 很 大差 异 。 这样 就造 成 活 ,观 众称 “比 电视 连续 剧还 要好 看 ” 。湖 南 电视 台的 了 “ 山听 不 懂 ” “ 里不 同音 ” 的现 象 。这 种 言语 不 通 的 “ 策 ( 隔 十 越 长沙话 :调侃 )越 开心 ”、重庆 电视台的 “ 生活 现 象 势 必 会 影 响 人 们 的 交 流 , 阻 碍 国家 经 济 文 化 社 会 的 发 麻辣 烫 ”、四川 电视 台的 “ 天府龙 门阵”、湖 北 电视 台的 展 。1 5 年 以来 ,为 了促进 各 地 区 的交 流 , 国家 大 力倡 导 以 96 北京 语 音 为标 准音 , 以北方 话 为 基础 方 言 , 以典 范 的现 代 白 话文 著 作 为语 法 规 范 的普通 话 , 并将 之 作 为 电视 媒 体 的标 准
18 . 9 6
映 了榆 中地 区 方 言 的一般 的共 通 的特 征 。 当然 ,还 有 更 多 的
七 点就要 进 圈 。 ” ( 口到 晚 上 七点 就要 圈入 圈 中 )句 中 的 更精细的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努 力。 牲
l - 用  ̄-语
维普资讯
浅谈 电视 节 目中的方言现 象
口印有 家
所 谓方 言 , 就 是一 种语 言的 地方 变 体 , 是语 言 分化 的 结 之又少,甚至一度沦为流行文化的搞笑工具。
果 。按通俗说法 ,就是那些带有 明显的地域特点,以地区、 族群等划分的 “ 小众化”语言。我国有北方方言、吴方言、
湘 方 言 、粤 方 言 、闽 方 言 、赣 方言 和 客 家方 言 七 大方 言 区 ,
但 是近 些 年 来 , 四川 话 、杭 州 话 、陕 西 话 、广 东话 、湖 南 话 … … 纷 纷 登 上 荧 屏 , 方 言 节 目在 各 地 升温 , 而 且 其 收
视率 不断攀升 。重庆卫 视的 “ 雾都夜话 ”是较 早出现的方 七 大 方 言区 内又有 很 多子 方 言 区 。不 仅 七大 方 言之 间差 异很 言 节 目, 它 用 浓 郁 、地 道 的 四 川 话 演 绎 百姓 故 事 和 凡 人 生
x e 表 示轻 微 , 随便 的 语 气 。如 : “ 桃子 吃 住 些 ” “ i ), 你 这 方可 能 还 有 待理 论 化 、条 理化 。还 有 一 点 ,那就 是 榆 中方 言
处所 ,甚至 还 表示 比较 。表 时间 的如 : “ 你赶 七 点吃者 z g 此 种 种 ,都 使得 榆 中方 言 的研 究 困难 很 大 。好 在 词汇 上 的分 c ]n 了 ,还 没吃 完 。 ” ( 从七 点 吃 到现 在 了 ,还 没 吃完 )句 中 歧 要 比语 音 上 小一 些 ,所 以说 以上 的探 讨还 是 基本 真 实地 反 你 的 “ ”相 当于普 通 话 的 “ ”,表 示 时 间开 始 , “ 口赶 赶 从 牲 “ ”是 “ ”的 意 思 ,表 时 间 终止 。 赶 到 表 处 所 。如 “ 家老 三 赶 兰州 来 了。 ”是 说王 家 老三 从 参考 资 料 : 王 兰 州来 了,表 出 发地 。 “ 你赶 兰 州去 不 ?去 了给 我 代个 锯 条 子。” ( 你去 兰 州 吗 ?去 的 话 ,代 我 买一 个锯 条 子 )句 中的 “ ”表 示 目的地 。 赶 表 比较 。 “ 师 的烟 渣 子 赶 商店 里 的便 宜 ,还 好 吃 。 ” 蒋 [] 时 雨. 1翟 汉语 方 言 与方 言 调查 [] 西南 师 范大 学 出版 社 , M.
言研 究 的 理 论书 籍之 外 没 有现 成 的 参 考文 献 ,所 以有许 多 地 内部 的不 一致 性 或 者说 复 杂性 ,影 响 了对 榆 中方 言 的研 究 , 给研 究 带 来 很大 困难 。 比如 说榆 中地 区语 音 最接 近 的是三 角 城 、榆 中县 、金 崖 、 定远 、而这 些 地 区之 间又 有些 不 同 ,仅 从 语 音 上 看 , 三 声 ( 声 ) 的 调 值 就 不 同 。再 如 甘草 、 新 上 营 、 上庄 、龙泉 等 地 ,其 语 言 受定 西 方 言影 响 很大 ,青城 、 园子 话受 靖 远 话 影 响 很 大 , 小 康 营 的 话 带 有 明显 的 河 州特 点,银 山话 则深 受 临 洮话 影 响 。桑 园子 话受 兰 州话 影 响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