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方言节目的发展

合集下载

浅析方言电视节目

浅析方言电视节目

浅析方言电视节目王双麟【摘要】@@ 一、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轨迹rn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随着1956年国家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通话,方言在大众媒体中一度消亡沉寂,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互联网、地方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的力量再度勃兴.在各地方言节目的发展过程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和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是比较著名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栏目.【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1页(P33)【作者】王双麟【作者单位】南阳电视台【正文语种】中文一、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轨迹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随着1956年国家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通话,方言在大众媒体中一度消亡沉寂,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互联网、地方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的力量再度勃兴。

在各地方言节目的发展过程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和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是比较著名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栏目。

二、方言电视节目现状近年来,一些地方台播出的用方言表达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节目有很多,其中主要有: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山东卫视的《剧来风》、齐鲁电视台的《拉呱》、四川电视台的《经济麻辣烫》、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以及名扬全国的杭州电视二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等。

一时间,方言电视节目遍地开花、蓬勃发展。

但总体来说,方言电视节目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就全国整体数量来看,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即使是在方言节目较多的成都,其数量也不过占了总量的1/40。

而普通话不标准、习惯夹带方言的主持人也是极少数,而普通话节目依然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以民生为主靠群众推广,也有争论,褒贬不一。

三、方言电视节目兴起并迅速发展的原因(一)受众需求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观众看电视有两个需求,一个是获取信息,一个是放松娱乐,获取信息会看新闻类节目,放松娱乐会看曲艺、歌舞类的节目。

电视方言类节目的优缺点论文

电视方言类节目的优缺点论文

电视方言类节目的优缺点论文一、电视方言类节目出现的必然性电视方言节目是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地方语言为表达形式而推出的一类节目。

继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之后,电视方言节目逐步向全国各地蔓延并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

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一家老小向前冲》、《故事会》、《红胖子哈哈秀》等节目不但让观众津津乐道,同时也借由节目的高收视率捧红了主持人汪涵、马可以及本土相声演员奇志、大兵;而广州电视台的粤语新闻《新闻日日睇》、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上海电视台的方言情景节目《老娘舅》、福州电视台的《攀讲》等,这些节目的收视率都很喜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众的收视取向也越发地多元化和专业化,电视媒介已经进入了“窄播”时代,面对的目标受众也从原来的“大众”走向了“分众”,进而再走向有着特定收视喜好的“小众”。

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讲,集中精力办好特色频道和特色栏目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诉求点上,方言类节目作为电视市场细分的一个空缺,以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充分满足了地方观众的收视需要。

此外,电视方言节目在内容上大多取材于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平民化的节目内容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易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和认同感;而富有地方特色、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更是以一种“邻家小妹”或“邻家大哥”的亲切形象,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因此,电视方言节目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电视方言类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方略电视方言节目发展到今天,引来了各界的质疑。

观察几种不同意见,我们发现目前电视方言节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优化。

1.表达方式受到质疑,应予优化语言文字工作者认为,方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在方言类节目一出现时就被质疑。

其实,这只是个节目比例问题。

也有语言学家认为,推广普通话和保存方言并不对立。

方言是地方生活方式、文化的重要载体。

有些描述地方风俗、特有文化现象的词语,只出现在该地的方言里。

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

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

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关词】方言电视节目民俗文化多元化艺术感染力风土人情近年,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

方言这一“奇妙的传语言”,在节目主持人语艺术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生了神奇的传播效应。

它的要艺术效果体现在熟、亲切、轻松等几个方面,尤其够在本土观众当中生较强烈的共鸣,从而赢得较的收视率。

方言视主持,应充分运用家乡语言的熟感、亲切感,拉近与观之间的距离,使之在潜移化中接受思想传播效果。

应用方主持,切忌以此为噱头哗众取,吸引观众眼球,否则将成为昙花现,适得其反。

一、使用言能够使节目比较好地切入受众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理积淀的交汇点,增强语言感染力方言作为“一方之言”包含着民俗习惯、文化统、心理积淀等多地域文化信息,具有深厚的当地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民间思想的朴素表形式。

方言在其流传的地和人群中,比任何一种外地来的语言包括国家行的普通话更具有活力,更具生命力。

我们发现懂得在节目主持过程中灵使用方言的主持人往往容被受众接受、喜爱。

如山西电视台的《老西谝吧》、《醋故事》,大同电视台的《周末茶座等节目开播后,在当地观众中起了强烈的反响。

方言浓烈的域文化印迹对方言区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深刻、持久终身影响。

主持人使用“土气”“粗陋”的方言使们找到了返璞归真的感觉受众的思维阐发与持人语言表述趋于同步从而在节目中获得对本土文化强烈的依附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使用方言持节目,顺应了当今开放、多元社背景下民众对于文化多元内心诉求新中国建立后,大力普及普通话,使得长时期内广播电视几呈现出一个纯普通话声屏世界,显得单一甚至乏味。

视和广播里充满了严肃的面孔和声,观众被政治味浓厚的生硬腔、话腔、文件腔形成的“高雅”意的纯普通话世界所淹没。

当今在开放、多元的文化语境的背后,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变迁的大背景。

人们不希望所有广播电视时刻都是严肃、高的,而是更加愿意在们寻求轻松、流行、时尚、刺激,有一部分广播电视目能够为他们提供消遣娱、缓解压力、情感交流、色认同的开放的文化游。

简析影视作品中方言文化的运用与发展

简析影视作品中方言文化的运用与发展

简析影视作品中方言文化的运用与发展近些年来,影视作品中不乏方言的影子,优秀的方言影视剧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那么方言电影是从何时开始起源的?现在的发展形势又有哪些?本文将以经典和热播的方言影视剧为例,浅析方言影视剧其中蕴含的意义。

标签:方言影视剧;普通话;传承;正能量在我国的影视剧刚起步发展的时候,影视创作者大都选用普通话作为影视语言。

但是在最近这些年,很多影视作品开始采用方言对白的形式。

我们发现,在宁浩导演的电影《疯狂的石头》放映加上之后风趣幽默的《武林外传》的热播,影视作品中开始频繁出现方言对白。

方言影视剧也开始了大踏步的发展。

一、方言的产生与特点百度百科中提到,人们在居住人群相对固定并且长期定居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地域所特有的语言就是方言。

方言的存在源于方言具有其地域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方言的词义多样并且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使得表达更细腻、更具体。

能恰如其分的地表达出人的所思所想,相对于普通话具有更强的表述功能。

方言来源于生活,所以使用方言比使用普通话更加贴近生活,可以让我们更贴切的表达,与受众更好的沟通交流。

二、方言影视剧的发展历程我国方言的种类不胜枚举,通过方言传达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早年,善于发现和生活的戏剧人率先将方言这一表演形式采用在戏曲中。

如苏剧的“细腻”,川剧的“泼辣”,京剧的“厚重”等等。

地方戏曲拥有他们别具一格的特点。

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由我国文人引发了一场重要的“方言文化运动”,使得文学作品更接地气、走进千家万户。

因为众多知名文艺工作者的倡导,“方言文学运动”的主张由最初的在文学中运用地方语言逐步成长到用地方语言完成整部文学作品。

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品和相声是最先将方言与表演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不朽之作都是源于发掘了方言中的幽默感。

比如,中国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的相声所采取的逗乐手段,就运用了天津方言和唐山方言。

随后的赵本山的东北小品系列能够博得观众喜欢,在小品中独树一帜,也是因为抓住了东北方言的娱乐效果。

方言电视栏目的现状与发展

方言电视栏目的现状与发展
方言 电 视栏 目流行 的原 因与优 势 :
栏 目形 式 。
参考文献 :
天 节 目播 出 量 超 过 10 小 时 , 《 啥 说 0个 而 有
啥 》 种 方 言 类 节 目 , 上 重 播 时 间 也 只 这 加 有 1 小 时 。2方 言 栏 目不会 瓦 解 民族 凝 个 . 聚力。文化的多样性不会威胁主流文化 ,
目都 是 “ 摇钱 树 ” 在《 六 头 说 新 闻 》 , 阿 开播
之 前 .苏 州 电 视 台 就 已 经 有 了 一 档 叫做 《 阿姨 说新 闻》 苏 的苏 州 话 节 目 , 是 并 没 但
有 取 得 成 功 。这 说 明 市 场 决定 它 的生 存 。
较 成 功 的 方 言栏 目 — 《 — 天天 向上 》 湖南卫 视的《 天 向上》 方 言栏 目 天 是 中 较 出 色 的 , 视 率 居 高 不 下 . 众 对 它 收 观 的 评 价 甚 高 。 个栏 目无 论 是 从 形式 还 是 这 内容 上 .都 呈 现 出 本 土 化 改造 的 特 点 , 尤
方 言 电 视栏 目存 在 的负 面 问题 : 言 方
栏 目在 发展 过程 中呈 现 出不 同 的形 态 , 有
展 现地 方 文 化 与风 俗 的方 言影 视 剧 : 有 还
其 是 方 言 的 加 入 。栏 目集 中 了 歌舞 秀 、 脱
口秀 和 生 活 秀 等 各种 内容 , 持 风 格 极 为 主 放 松 , 到 了观 众 的认 可 。不 同 地 区 的观 得 众 也 可 以 从 中体 会 到 不 同 的 味 道 , 且 同 并
口 杨
最 具争 议 的 方 言 电视 新 闻节 目, 杭 州 西 如
湖 明 珠 电视 台的 《 六 头说 新 闻》 并 且 方 阿 ;

电视方言节目及其发展策略初探

电视方言节目及其发展策略初探
3
艺术空间
电视方言节目及其发展策略初探
吴媛媛
摘要 自 上个世纪以 来, 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 式风行荧屏�� � 把方言应用于 电视节目�方言是特定 区域历史 文化的积淀, 它包含着一定的 民俗习惯, 文化传统等信息�电视是 大众传媒的一种主要传播 方式, 作为大 众传播 主要媒介的电视与承载着地区文化历史特色的方言的 "联姻" , 正实现 着电视节目形态新的转型 � 关键词: 方言 电视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 J 90 5 文献标识码: A 方言作为某一地区的人们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具有 媒体形象的塑造带来消极影响� 非常显著的群体性�方言的群体性是指某种方言是属于群 二 方言在区域传媒应用中的策略 体的而不是个人的,此方言的形成是由某个群体约定俗成 1, 避免片面追求高收视率, 流于 "小气" 和 "俗气" 的�方言是民众在日常生产, 生活中使用 的最一般的语言, 电视方言新闻在媒介市场的竞争中诞生,收视率是它 是由民众自我创造, 自我使用的产物� 的强大动力源, 但是如果一味的被收视率所左右, 忽视了语 方言是汉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学和语言学的宝藏 � 通过 言使用 的规范 和文 明, 就会把 方言 新闻导 向 "小气 " 和 "俗 方言可以发现民风民俗和许多古代文化的信息�方言类电 气" � 视节目现象,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一种产 媒体肩负着代表先进文化, 引导教育受众的职责� 虽然 物� 同时方言电视现象关系到国家的语言政策问题, 关系到 说方言节目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尝试,但是保证语言使 普通话的推广问题, 关系 到国家广播电 视的引导政策问题 � 用的规范,提升栏目的审美品格�主持人即兴口语易于随 因此研 究方言电视 现象可以为新 闻学, 传播学, 文学 , 意, 大白话, 大粗话使得 节目流于 "小气" 和 "俗气" , 使 电视 语言学, 民俗学, 文艺学等众多学科提供某些思路�而且从 节目失去了应有的审美意义� 另外, 不能因为追求趣味性而 这种现象分析中得出的策略探讨,可以为国家的语言政策 减少单位时间的信息量, 也不能影响新闻的可信度, 不能由 和广播电视政策提供些许有益的建议�也可以为方言电视 平等而庄重的传播异化为不负责任的街头巷议,获得实用 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点贡献� 可靠的信息仍然是受众收看新闻的主要目的� 一 电视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 2, 探求方言播音的发音方法, 美化方言新闻 1, 以方言为载体的区域传媒节目 ( 栏目 ) 不能满足所有 纯正普通 话听起来声音 饱满圆润,语 言风格 规范, 庄 受众需要 重, 清晰, 简洁, 正是因为它 借鉴了歌唱 发声学的方法 并对 从目前 形势分析, 山东齐 鲁电视台的 �拉 挂� , �台州百 之进行改造, 到 20 世纪 5 0 年代, 已经 形成了具 有艺术韵味 晓� 等方言新闻节目的收 视效率都相对 比较高, 但仔细研究 的播音风格� 而方言播音 都是地方性的播音, 每个地方的方 其观众结构后会发现,这些观众绝大多为该地区对此类方 言又不一样, 无法根据其特点作统一的研究和改造, 所以方 言怀有深厚感情的地方人群� 受众结构的偏向, 是制约作为 言播音员大多是凭着感觉或是从当地地方戏剧发音寻求技 市场策略的电视方言新闻发展的一个因素�如何弥补受众 巧, 造成发音的偏差�方言播音是更生活化的语言, 它无需 面的狭小, 扩大受众范围 , 是该类节目为延长其生命力所必 苛求普通话的艺术意蕴, 但是追求自然流畅, 清晰简洁是理 须面对的问题� 所当然的� 2, 以方言为载体的区域传媒节目 ( 栏目 ) 在题材上存在 三 结语 一定局限性 本文分析得出,在媒介市场竞争和地域文化的背景中 在内容上,以方言为媒介的节目也只适用于关乎当地 诞生的电视方言新闻,有它获得高收视率的外在和内在原 普通民众的民生类新闻, 娱乐类节目等� 而对于严肃的政治 因, 电视新闻表达方式的平民化, 本土化, 小众化, 对本地资 类, 重大经济性新闻等则 理所当然的 不适于用方言, 而采用 源的充分运用,反映了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在形式上的一 普通话播报�这是限制电视方言新闻施展空间的另一个原 种改革思路, 也预示着整个传播媒介改革发展的趋向, 它的 因� 经验是值得大众媒介在寻求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借鉴和研究 电视方 言类节目要 在成熟稳定的 媒介市场中 落脚, 必 的� 定要有社会文化的支撑�作为市场策略的方言新闻为什么 但同时也应注意,方言这种形式自身的弊端和发展瓶 能够有高收视率, 又会有 瓶颈制约, 只有在文化空间中才能 颈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毕竟它也是电视新闻改革发展的一 找到深层次的原因, 特别 是地域特征明 显的方言言说形式, 个突破口� 不 论方言新闻能走多远, 不论它还能掀起多大的 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方言新闻的地域文化 涟漪, 抑或是消身匿迹于电视媒介, 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代 策略的分析,是对作为市场策略的电视方言新闻的进一步 表着 整个中 国传媒 业在 改革过 程中 迸发出 来的 精神和 活 理解� 力, 代表着中国电视新闻人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彰显, 寻求自 3, 以方言为载体的区域传媒节目 ( 栏目 ) 目前有跟风的 身发展的应对策略� 倾向 方言节目中夹杂了一些很不规范的语言用法,对大众 参考文献: � 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用语有误导作用�方言有其存在的合 郑征予: � 电 视文化 传播导论� ,复 旦大学 出版社, 理文化背景,所以电视节目用方言做出来会有一定的本地 年年 � � "观众缘" ,但也带来了区域文化承载与社会主流文化传播 姚喜双, 郭龙生: �媒体与 语言� , 经 济科学 出版社, 的冲突� 眼下各地城市都处在改革开放之中, 流动人口越来 年� 越多,创业人员来自各地,需要有一种包容性强的城市文 化� 方言节目的大量存在, � � � � 却有悖于 "大气开放" 的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吴媛媛, 女, �, 河南人, 西南大 学汉语 和新型的城市文化诉求� 还应该看到, 当下有不少方言节目 言文字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在读硕士,助教,研究方 表现出强烈的低俗化倾向�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办方言节 目, 向: 汉语言传播应 用研究, 工作单 位: 重 庆邮电大学传 媒艺 或是方言节目内容上安排不妥当, 势必 给所在地城市形象 , 术学院� ���

浅析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

浅析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

116广电视角浅析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韩银平(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摘 要:方言作为独特地域文化的积淀,蕴含特有的文化价值,承载着受众的乡土情结,因此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发展的合理性和鲜明的自身特征。

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典型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了解其生存状况。

关键词:方言;电视新闻;传播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4-0116-01所谓方言,通常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分化出来的地域性变体。

[1]尽管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被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并推广了数十年,但方言节目凭借自身承载的独特地域文化,借助现代大众传播媒介,逐渐发展为地方台的特色节目。

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受众,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现形式推出了系列节目,从方言小品、方言影视剧、方言栏目剧,一步步渗透到用方言播报新闻。

一、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特征探析2004年元旦,杭州电视台西湖频道率先推出杭州话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

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喜爱,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了各自的方言类新闻节目,一时间方言类新闻节目遍地开花,好评度、收视率也一路飘红。

笔者选取《阿六头说新闻》(杭州方言)、《师爷说新闻》(绍兴方言)、《拉呱》(山东方言)、《新闻日日睇》(粤语)、《有么说么新闻大社区》(普通话和济南话)、《听我韶韶》(南京方言)、《百晓讲新闻》(温州方言)这7档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有如下五方面的特征:(一)节目名称方言化为凸显方言播报的特色,这类节目往往以方言命名,节目名称展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例如,《阿六头说新闻》中的“阿六头”使用吴语杭州话,意为“消息灵通、能说会道”,《拉呱》中的“拉呱”二字在山东方言中是“聊天”的意思。

(二)播出平台地方化受限于地域方言,这类节目通常作为地方电视台的特色节目,只在地方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网络平台播出。

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反思

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反思

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反思【内容提要】本文从根本原因、依托、外部因素、内在动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预测了其发展趋势,并理性地看待因其出现而引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趋势反思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为表达形式推出的节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的娱乐类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有了方言的参与。

当时代的脚步迈入21世纪之后,方言类电视节目呈现勃兴之势。

比较典型的就是泉州电视台第四频道——闽南语频道的开办,它是首个经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开办的方言频道,是以泉州方言节目为主、以闽南人文为特色、以“传承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为宗旨的、中国大陆第一个全部采用闽南方言播出的电视综合频道和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载体。

在这之前,也就是2004年8月,在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主持下,(阿六头说新闻> (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生活麻辣烫>(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重庆电视台)和<越策越开心>(湖南经济电视台)等电视方言栏目就已入选“全国百佳栏目”。

这说明方言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了人们的收视需求,呈现勃兴之势,一度成为地市级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

那么,它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其发展趋势又如何呢?我们应如何理性地看待它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一些争议呢?笔者试从这三个方面对方言电视节目作一些探究。

一、方育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1、受众需求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方言电视节目和普通电视节目同质的情况下,有方言背景的受众更倾向于收看本方言的电视节目(前提是那些节目质量比较高)。

一些研究者分析了方言节目存在的社会环境,认为方言节目活跃的地区大都具备经济发达、文化厚重而活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活悠闲而富足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l 3卷
第 3期
黄 河 科 技 大学 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T UNI S VERSTY I
21 0 1年 5月
Ma 0 1 v2 1
Vo . 3 No 3 1 1 .
我 国 电 视 方 言 节 目的发 展
汤玉 峰 , 宴铭 张
( 郑州大学 新 闻与传播 学院 , 河南 郑 州 4 0 0 ) 50 1
郑 州人 ,0 0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为 广 播 电视 新 闻 。 21 研

下 自谋 生 路 。然而 , 对 电视 节 目同质 化 的发 展 趋 面
势 , 市场如何细化 、 电视 电视 台如何在 夹缝 中求生存 , 成 了亟待解决 的关 键 问题 。特 别是 地方 媒体 为 了在 各 方媒 体的夹击 中取得 更大 的生存 和发展 空间 , 突破
生存 的窘境 , 不推出差异化 、 土化 、 不得 本 分众 化 的解 决方案 , 根据市场定 位和受众定位 , 在节 目的内容 、 风 格和包装上下 工夫 , 积极 采取 本 土化 的 战略举 措 , 创
义上说 , 这类节 H为方言背景 的受 众提供 了一种精 神 上的安 全感 和归属感 , 特别容易 引发文化 和情感 的微
创新 的一次成功探 索 。
二、 目前 电视方 言节 目主要形式 ( 电视 方 言新 闻节 目 一)
目前 , 国的新 闻类 节 目大 都 以 国家 的政 策 、 我 国
方言节 目作为普通话 节 目之外的一种调 剂品, 也极大地丰富 了电视 节 目的 内容和 形式。但 是, 电视 方言节 目取得 成功的 同时, 在 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 如何 正确处理方言节 目与普通话节 目的关系, 受到业界和学术界 的普遍 关注。
关 键 词: 电视 ; 言节 目 ; 化 载 体 ; 展 策略 方 文 发
也 因此得 到较 高 的收视 率和理 想 的广 告 收入 。正 是
在这种 背景下 , 电视 方言 节 目则 应运 而生 。可 以说 ,
出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 , 的需求也不 再像 以前那样 受众 单一 。他们需要 的是 那些能使他们从 中获取 乐趣 、 减 轻来 自工作和 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 到情感交 流和认 得
沟通与和谐相处 的桥梁 。
与媒体 的第 一次 结合 就产 生 了方 言新 闻。方 言新 闻
节 目多把 “ 民生新闻” “ 、 软新 闻” 在主要 位置 , 放 即与 普通大众 的生活紧密相联 。近年来 , 多地 方 电视 台 诸
( ) 二 媒体 间的竞争是外在动 力 随着 我国文化体 制改 革 的推进 及事 业转 企业 步
中图 分 类 号 :2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852 (0 1 0 -100 G2. A 10 -4 4 2 1 ) 30 0 -2
电视方言节 目是指 各地 方媒 体尤 其是 电视 台以 所在地 区为 目标市 场 、 以区域 性 观众 为主 要受 众 、 以 方言这一 独特 语 言表 达形 式推 出的节 目类 型 。12 98 年 6月 3 0日, 香港 一 家广 播 电台 正式 开播 粤语 新 闻 节 目, 开创 了广 播 方 言 节 目的先 河 。进 入 新 世 纪 之 后, 随着 东北 方言 、 四川 方言在 大 众传 播领 域 特别 是 电视节 目中被广 泛运 用 , 普遍 受 到受众 欢 迎 , 言 并 方 所 具有的独特魅力更加展 现无疑遗 。
开始采用方 言播 报新 闻 , 如杭州 电视 台西 湖 明珠频 道
伐的加 快 , 级 电视 台不得不 在离开政府 扶持 的情况 各
收 稿 日期 :0 1— 4—1 21 0 0
的《 阿六头说新闻》 南京有线电视 台的《 、 南京零距
作 者 简 介 : 玉峰 (9 6一) 男 , 族 , 南 息县 人 ,0 9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影 视 传 播 与 影 视 文化 产 业 ; 宴 铭 (9 7一) 女 , 南 汤 18 , 回 河 20 研 张 18 , 河
பைடு நூலகம்
出品牌 , 出特色 。就方 言节 目本身 而 言 , 办 由于投 资

电视 方言节 目的兴起
( 市场需求是方言 节 目兴起 的 内在动力 一)
目前 , 随着 我 国市 场 经济 的不 断发 展 , 会呈 现 社
小回报大 , 既能打出地域 品牌 , 又能在媒体和观众之 间营造 了一种 亲切体验 的氛 围 , 然拉 近了观众 与节 必 目的距离 , 观众更容易接受节 目、 同节 目E , 体 使 认 z媒 3
同以及得 到互 动的节 目 ; 而电视方言节 目的诞生 正
方言 节 目产生和兴起是 时代发展 的必然结果 , 是地 也 方 电视台在过 于激烈 的市场竞 争 环境 中 自觉 寻 找 出
路 和生存空 间的必 然选择 , 是地方 电视 台对节 目形式
是满足 了受众 的不同需求 。节 目中熟悉 的方言 、 民 平 的形象 、 而真 实 的画面都 带 给受 众一 种 亲切 感 , 质朴 很容易 让人 们产 生一 种感 同身 受 的感觉 。从某 种 意
摘 要: 面对电视媒体激烈的竞争, 各地各级电视 台都在努 力创新 节 目形式 , 以期在激 烈的竞争 中寻求属 于 自己的一席之
地 。正 是 在 这 种环 境 下 , 电视 方 言 节 目脱颖 而 出 , 凭 借 其 浓烈 的地 方 色彩 和 极 具 平 民化 的 风 格 赢得 了广 大观 众 的 喜 爱。 同 时 , 并
妙共振 。方言节 目在满足受众 求异心 理需求 的 同时 ,
促使 观众重新审视本土 文化 。方言节 目内容 的贴近 、
际大事为新 闻的主要传播 内容 , 普通人 的生活却存 与
在着一些 隔膜 。 回顾方言节 目的历史 可以知道 , 言 方
播报话 语 的贴心 , 能构 筑一 道人 与 人之 间语 言 交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