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方言节目的语境分析
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

电视方言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关词】方言电视节目民俗文化多元化艺术感染力风土人情近年,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
方言这一“奇妙的传语言”,在节目主持人语艺术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生了神奇的传播效应。
它的要艺术效果体现在熟、亲切、轻松等几个方面,尤其够在本土观众当中生较强烈的共鸣,从而赢得较的收视率。
方言视主持,应充分运用家乡语言的熟感、亲切感,拉近与观之间的距离,使之在潜移化中接受思想传播效果。
应用方主持,切忌以此为噱头哗众取,吸引观众眼球,否则将成为昙花现,适得其反。
一、使用言能够使节目比较好地切入受众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理积淀的交汇点,增强语言感染力方言作为“一方之言”包含着民俗习惯、文化统、心理积淀等多地域文化信息,具有深厚的当地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民间思想的朴素表形式。
方言在其流传的地和人群中,比任何一种外地来的语言包括国家行的普通话更具有活力,更具生命力。
我们发现懂得在节目主持过程中灵使用方言的主持人往往容被受众接受、喜爱。
如山西电视台的《老西谝吧》、《醋故事》,大同电视台的《周末茶座等节目开播后,在当地观众中起了强烈的反响。
方言浓烈的域文化印迹对方言区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深刻、持久终身影响。
主持人使用“土气”“粗陋”的方言使们找到了返璞归真的感觉受众的思维阐发与持人语言表述趋于同步从而在节目中获得对本土文化强烈的依附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使用方言持节目,顺应了当今开放、多元社背景下民众对于文化多元内心诉求新中国建立后,大力普及普通话,使得长时期内广播电视几呈现出一个纯普通话声屏世界,显得单一甚至乏味。
视和广播里充满了严肃的面孔和声,观众被政治味浓厚的生硬腔、话腔、文件腔形成的“高雅”意的纯普通话世界所淹没。
当今在开放、多元的文化语境的背后,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变迁的大背景。
人们不希望所有广播电视时刻都是严肃、高的,而是更加愿意在们寻求轻松、流行、时尚、刺激,有一部分广播电视目能够为他们提供消遣娱、缓解压力、情感交流、色认同的开放的文化游。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使用方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这种“方言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分析其现象特点、影响和未来趋势。
2. 方言的亲和力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往往能够增加节目的亲和力,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在一些地方性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使用方言进行对话,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表达,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方言的文化表达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方言进行表达往往能够更好地展现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传递出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节目更富有地方特色。
二、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影响1. 文化传承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方言文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方言面临失传的危机。
而广播电视节目在方言文化的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展现和表达,使得方言文化得以传承。
2. 地方特色彰显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彰显地方的文化特色。
节目中使用当地的方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使得节目更贴近当地的生活和习俗,增强了地方节目的特色。
3. 促进地区认同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地区居民的认同感。
当地的方言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节目中,能够使得当地观众更加自豪和认同自己所在的地区,增强对本地区的归属感。
1. 多样化的应用形式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形式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
不仅仅局限于当地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可能会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2. 文化创新与交融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将会更加注重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和交融。
方言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将会产生更多新颖的创意和形式,为观众呈现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体验。
方言新闻节目存在的原因分析

方言新闻节目的存在分析摘要:随着新闻节目的日益发展,方言新闻节目的出现为新闻播报增添了亮点。
方言新闻节目为何能在新闻节目竞争激烈的今天出现?它的存在有何原因,它存在何种劣势,如何更好地发展方言新闻节目,成为了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方言;方言新闻节目;存在;发展一、方言与方言新闻1、方言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
由于各个地域文化不同,产生的语言也不尽相同,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也就是我们称的方言。
方言,“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句子结构、语汇及发音所组成。
它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一种文化存在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特的或具有特异性的语言的使用。
”1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也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
方言存在着浓厚的地域化,它只通行于某个阶层或某个地域。
正因为它独特的地域性,方言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地方文化,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有它的独特性和存在的价值。
方言不仅是当地人民对自身语言的认可,可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2、方言新闻节目(1)什么是方言新闻节目在民生新闻热后,方言新闻节目开始走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所谓方言新闻节目,就是以方言的形式来播报新闻的一种节目形态。
方言新闻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方言”。
语言是表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方言作为特定地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容易与受众产生心理的亲近感,是准确叩击当地受众集体心理最有力的工具。
方言新闻节目通过方言载体、以故事化的方式将新闻内容与文化对接,成为1李慎波,方言传播现象的多元解读[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3.本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展示舞台,比用普通话播报新闻更能引起本地受众的关注和共鸣,为常规新闻之外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是一种对传统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
方言新闻节目关注焦点的是民众的生存状况及生存空间,以平民的视角出发来选择新闻内容,充分体现了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
同时,方言新闻节目将新闻语言进一步口语化、通俗化、生活化,应用生动活泼地播报方式,有趣地报道新闻,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信息,取得了不错的收视。
解析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现象”

解析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现象”摘要:近年来,方言节目出现在各大广播电视中,因为其平民化、生活化的特点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为主流普通话电视节目做了一定的补充和调剂,也取得了一些社会反响,但部分方言节目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质疑。
基于此,本文对当下广播电视中的方言节目现象进行了理性化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方言现象;优势;缺陷方言是地域差异的载体,是一种地方文化,蕴含的意义比较丰富和深刻,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方言节目被应用到了广播电视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具有两面性,方言节目同样如此,在其盛行的背后也带来了部分不利影响。
一、方言节目在广播电视中产生的积极影响(一)贴近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民俗习惯。
广播电视中的方言节目收视率比较高且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方言节目运用的是家乡语言,人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熟悉感和亲切感,使节目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更为贴近。
方言作为地方语言,其中包含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地方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文化特性和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体现着当地最为原始和朴素的思想,因此,方言节目在当地人们眼中比普通话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更为亲切。
通过相关调查得知,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懂得合理使用方言的主持人都比较受大众群体的欢迎和喜爱,比如,在一些当地人说当地事的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把当地的历史故事、风俗人情、以及传统文化用方言表述出来,必要情况下使用只有本地区群众才能听懂的词汇和语言,既可以让受众群体获得本地信息,了解本地文化,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幽默性,也可以活跃受众群体的情绪和心态[1]。
(二)顺应受众群体对多元化文化的需求。
现阶段,人们处在信息化的时代,心理压力和生活负担都比较繁重,在开放性、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影响下,人们希望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情感交流、消遣娱乐、释放压力等多元化的活动,对严肃、古板、高雅等的广播电视节目逐渐产生了视觉和听觉疲劳,需要愉悦、流行、刺激等的广播电视来起到调剂的作用。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广播电视节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而在这些节目中,方言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现象。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方言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展示。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这些方言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文化内涵。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运用方言,不仅可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可以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趣味性和地域性。
在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主持人常常邀请来自各地的嘉宾,通过使用各种方言热闹欢乐的谈笑风生,使得观众在笑声中了解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增添了节目的魅力。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展示。
方言是一种特定社区或地区使用的语言变体,通过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可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熟悉这些方言。
方言的使用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沟通,使得各地的观众在欣赏节目的也可以学习到其他地区的方言知识。
有些地方方言词语在主持人或嘉宾的口中会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中,通过运用地方方言,使得剧情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引人入胜,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语言交流的魅力。
怼【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
在今后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可以进一步加强方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挖掘更多的地方方言文化资源,为广播电视节目注入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从而丰富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对方言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熟悉方言,加强方言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解析方言栏目剧的尴尬处境与抉择

式 。 但 是 ,任 何 事 物 的 发 展 都 有
、
个 兴 衰 的 过 程 而 随着 新 技
,
、
特 色 以 及 良莠 不 齐 的 现 状 也 使 其 在 当 下 的 媒 介 生 态 环 境 中
处 于尴 尬 处 境
。
术 新 媒 介 的 快速 发 展 细 分 受 众 市 场 广 告 市 场 的 饱 和 以 及
,
居 民 每 天 看 电视 也 已 达 1 0 8 分 钟 为 每 天 平 均 拥 有 的 闲 暇 时
,
经 湖北 经视 的《 视故事会》 等 主打 受众参 与性 与草根性 的 等
间
183
分钟 的 5 9
.
1%
”
。
④
因 此 在 电视 节 目 充 斥羞 我 们 生 活
,
2。 9 。
年第
11
期 (总 第
63
一
并制定与发布 了
2006
一
系列 文件 来促进 规 范汉 语 言 的推 广 如
。
种 潜 在 的威 胁
,
。
这 种低 俗 的 节 目 内容 与 媒介 自 身 应 承 担 的
,
关 年 3 月 的 《 于 推 广 普 通 话 的指 示 》 等
,
而 方言栏 目剧
,
责任 产 生 冲 突 不 利于 节 目 的长 期发展 在耗尽 观 众 的 心 理
市
方 言 栏 目剧
一
度 创 下 了 较 高 的 收视 率 为 中 国 电视 节 目 形 态
,
,
场 广 告 市 场 的 饱 和 以 及 媒 体 自身 线 形 的 赢 利 收 入 模 式 的
的 发展 拓 展 了 空间
广播电视新闻 方言新闻解析

•
•
2、方言与新闻节目的完美结合
综观各地方电视台的方言新闻,内容都是老百姓身边发 生的小事、怪事、新鲜事。“同质化”现象是很严重的, 尽管如此,但实现了新闻内容更好的传播。从传者看, 使用的是本地的方言,语气的亲和性、方言本土化特性, 都拉进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从受者看,因为方言新 闻有别于以往的传统新闻,方式更活泼,观众更乐意接 受,从而提高了收视率。
• 自从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用方言进行报道成名后, 一夜之间,方言新闻报道成了新闻媒体增强贴近性、实现 本土化的必由之路,也似乎成了时尚和潮流。不少媒体把 “本地话”同“本地化”简单的划上了等号。然而,真正 的新闻本土化应该是是新闻节目对本地信息的深层挖掘, 对外地信息的本地化解读,以及采用适合本土观众口味的 节目形式。新闻节目追求本土化既有社会转型和受众需求 重心变化的原因,更是媒体争夺细分市场的直接结果。但 是,新闻“本土化”决不能简单地同“本地话”划等号, “本地话新闻”也并非本地化新闻的应有之意。那种用 “方言说天下”的“本地话”栏目注定不会有长久的生命 力。
• 2、节目形式包装本土化
• 方言新闻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主要表现为其文化特色和品 牌个性的不可复制性上。方言节目在片头、字幕标板、新 闻背景和标题制作、字体字号、片尾等方面都要颇具本地 特色。总之,所有的包装都是为了使节目更为本土化。 • 例如: • 《阿六头说新闻》片头、片尾 • 《拉呱》片头
• 3、方言节目主持人要视节目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人才的竞争。而节目主持人作为组成节目元素的一部分, 是影响节目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 (1)语言要规范:语音、词汇、语法等应规范。因为只 有做到规范,方言区的人们才能听懂主持人所说的内容。 • (2)主持时要用口语。口语具有亲切自然、简洁明快、 通俗平易、更加生活化的优点。需要注意的是,口语不是 生活中所使用的,而是根据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对口语进 行提炼加工,它具有较强逻辑性、优美、流畅等特点。
电视方言节目的现象分析和发展策略

电视方言节目的现象分析和发展策略作者姓名:邓浩明专业班级:2007100101 指导教师:朱丽摘要电视方言节目特指由地方电视媒体推出的,融入了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元素的节目形式,它将所在地区作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深入当地的语言与文化而创办的一类节目。
电视方言节目自出现后就深受区域受众的喜爱得以存在发展下来。
本文从电视方言节目产生的原因及价值来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并从其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受众面、节目形式等方面分析其缺点,最后针对这些缺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电视节目;方言使用;传播媒介;文化差异;法律法规The phenomenon of TV dialect program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bstract:TV programs by local TV tongues especially launched, integrates the media this unique tongues language expression elements forms, it will show area for target market, regional audience as the main orientation, in-depth local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founded the kind of program.TV dialect programs since appeared after the audience loved by regional existence development down. This article from TV dialect program causes and value to explain it,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from its shall comply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audience, programme form etc, finally based on analysis of its shortcomings of these fault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TV programs; Dialect used; Media; Cultural differences;Laws and regulations目录第1章前言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1.3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方法 (2)第2章电视方言节目的现状分析 (2)2.1 电视方言节目产生的原因 (2)2.2 电视方言节目的现状 (3)第3章电视方言节目的存在价值 (5)3.1 电视方言节目传承多样文化 (5)3.2 电视方言节目所特有的亲和力 (5)3.3 电视方言节目的产生是市场的需要 (6)第4章电视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 (6)4.1 电视方言节目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矛盾 (6)4.2 受众的局限性 (7)4.3 电视方言节目形式的局限性 (7)4.4电视方言节目的内容过于低俗 (8)第5章电视方言节目的发展策略 (8)5.1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8)5.2 扩大受众面,增加影响力 (8)5.3 形式多元化 (9)5.4 避免节目内容的低俗 (9)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第1章前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制作必须不断地创新,方言类节目就是电视节目在此基础上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十年代末成都 、重庆等地 方言节 目影响亦是 限于 当地。
电视 方 言 节 目在2 0 年 形 成 燎 原 之 势 , 目前 仍 然 是 方 兴 未 04 艾。一种社会热像 的出现绝不仅仅 是因为其简单 的有趣 , 更深 层 原 因是 它们 真 实 地 传 达 出创 造 者 和 传 播 者 所 处 的 语 境 以 及 由 此 产 生 的社 会 心 理 ,并 进 而 影 响 到 我 们 的 心理 、 知 识 和 行 为规 范 系统 。 语 境 一 词 是 从 语 言 学 中 衍 生 而 来 。 语 境 是 言 语 行 为
体 。对于 中国百 姓而言 ,电视 是家用媒 介 ,它在家庭 中的
作 用 尤 为 重 要 , 一 家 人 围 坐 在 一 起 观 看 、 议 论 电视 节 目 ,
《 阿六头说新 闻 》之前 ,苏州 电视 台曾经有过一 个 《 苏阿 姨说新 闻》的方言节 目却 没有取得成功 。相 比于 大多数 方 言节 目的从形 式到内容 的本 土化 , 《 阿姨说新 闻 》大约 苏
贴近性。人们 之所 以对使用 同一种语言 的人有天然 的亲
感 ,实 际 上 是 对 当 地 文 化 和 自己 所 在 地 域 的 认 同 。 相 比 更 为 书 面 化 以及 加 入 了许 多 人 为 的 硬 性 规 范 的 共 通 语 一 普 通 话 , 在 历 史 中 自 然 形 成 的 方 言 也 更 为 生 动 ,更 为 : 象 ,更 富 有 生 活 气 息 。 更 何 况 大 多 数 的 方言 节 目内 容 亦 :
( 特殊情 境 ) 三个 方面 对方言节 目核 心竞争优势进行 了
入探讨。
即杭州西湖 明珠频道的 《阿六头说新 闻》诞 生当年 ,就在
两个月之 内取得 了杭州地 区收视 率榜首 ,并获得 了 “ 国 全
百 佳 栏 目 ” , 由 此 掀 起 了一 场 方 言 电视 节 目 的热 潮 。 在 这 之 前 ,除 了广 东 福 建 两 地 因 为统 战 需 要 , 允许 方 言 电视 节 目的 公 开 播 出 ,其 他 地 方甚 少有 方 言 节 目 的 出现 ,上 世 纪
一
、
方言节 目的核心特 质—— 地域性
方 言 ,一 方 之 言 ,是 一 种 以地 域 化 为 标 志 的 语 言
体。地域 性于传播 的核 心价值就在于 与受众 的接 近性 , 含 了对 受众物理接近性和 区域认 同心理 接近性 的满 足。
言 节 目具 备 了 符 合地 域性 传 播 价 值 的 天然 优 势 。 语 言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交 际 工 具 , 本 身 更 是 一 种 历 史
语行 为发 生的~般背景 ,特殊 情境指 的是 言语行为发生 的
此 时 、此 刻 。 本 文 立 足 于 电 视 方 言 节 目的 语 境 分 析 电视 方
就地取 材 ,在节 目中表现 出一 方水土一 方人 的浓浓乡情 足 以获得原住 民众 的追捧和青 睐。 电视 方言节 目以方言:
呈 现节 目 ,用 拉 家 常和 聊 天 的 方 式传 播 当地 内容 ,一 开
过程 中对话 双方运用语 言表达思想 、交流 情感或推导 、分
析 理 解 话 语 含 义 时 所 依 赖 的 各 种 因素 , 包 括 语 言 知 识 和 语 言 外 的 知 识 两 个 方 面 , 亦 即 语 言 自身 和 所 处 情 境 两 个 方 面 。 情 境 又 分 为 一 般 情 境 和 特 殊 情 境 ,一 般 情 境 指 的是 言
( ) 二 电视作为家庭 媒介与方言节 目的契合
电视作 为家庭媒 介是通过 实物 和媒介两个 向度 来完成
的 。 上 世 纪 6 年 代 , 电视 开 始 风 靡 中 国 , 并 且 随 着 技 术 0
性 ”传播 价值的精髓 的方言节 目同样不会成 功。 《 阿六头
说 新 闻 》节 目曾 经 为 了 求 新 求 变 , 为 阿 六 头 配 了 一 个 阿 六 嫂 ,却 遭 到 观 众 抵 制 ,其 中 很 让 观 众 诟 病 的觉 得 别 扭 , 方言 的 不 地 道
言节 目的竞争 优势 ,因此 从 方言节 目本体特 性 ( 言 自 语
就 拉 近 了与 观 众 的距 离 , 方言 节 目传 达 的 平 民 化 、 本 土 化
现 了与 电视 娱 乐 天 性 的 一 拍 即 合 。
让观 众油然而生一种 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就 是联 系观众 的
纽 带 ,就 是 缔 结 观 众 情 感 的 粘 合 剂 。 当 然 如 果 方 言 仅 仅 是 一 层 表 壳 ,没 有 体 现 出 “ 域 地
无 疑 让 观 众 在 获 取 区 域 认 同 心 理 方面 产 生 一 定 的 折 扣 。 在
手段 的不 断完善 ,电视从 高端到平 民 ,逐渐飞入寻 常百姓
家 ,成 为 每 个 家 庭 中 的基 本 配 置 。 电视 传 播 出现 以后 ,群 体 化 的 观 赏 方 式 被 千 千 万 万 个 家 庭 化 的 收 视 所 取 代 ,去 影 剧 院 的 观 众 少 了 ,观 众 变成 了 以家 庭 为 单 位 的 影 视 收视 群
电视方言节 目的语境分析
文/ 黄桂萍 张惠
方 言 节 目是 指 各 地 媒 体 尤 其 是 地 方 广 播 电视 媒 体 ,
身 )、 电视 媒 介 本 性 ( 般 情 境 ) 当 前 电 视 竞 争 态 一 和
以所在地 区为 目标 市场 ,以区域 性观众 为主 要定 位 ,以方 言这一独 特语言表达 形式推 出的一 些节 目。( 0 4 ,亦 1 0年  ̄ 2
化现象。英 国谚语 :ln u g a o g me r 语 a g a e h saln moy( 的记性好 ),无论是 民族 间的偏见 、误解 ,还是历史 的. 曲 、文化 的 冲突 、 习俗 的碰撞 等 ,都 会在 语言 中 留下
迹 。 电视 节 目用 方 言 进 行 传 播 ,带 有 与生 俱 来 的 地 域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