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子囊菌
中国药用真菌(子囊菌)多样性及其化学成分

M AO a l nTa — i ihu
BAU l o To g r
ZHAO u- i g Yo x n
H UA NG She . hu ng z o
(K yL brt y o utia l Ui ai r i l i— suc I i nU i rt , aku I i口 7 2 8 e a oao frSs n b ti t no To c or o r r a e l o f paB e z e, t n nv sy I i , f n 凡5 0 2 . aa ei t 0 a C ia u h uA a e yo i c ,G i n u h u5 0 0 ,C ia u n d n rv c l e oaoyo hn ;G i o cdm S e e z f c n s u a g G i o 5 0 1 hn ;G ag og P oi i y I rtr y z n a K  ̄b f Mi oil u ue ol t na dA pi t n G a g ogPoic l p nL brtr o coi o i l p l ai , c ba C l r C lc o n p l ai , u n dn rv i e oaoyf Mi bo gc pi t n r t ei c o na O a r l aA c o Sa yL brtr o ot hn p l dMi oi oy ( n t tt K oaoyf Suh C i A pi c bo g Miir ee a a e r l s y—G ag og Jit r dn ae , u n u n dn on Be igB s ) ,G ag e zo , u n dn 1 0 0 hn ; ntue c b l y C ie cdm i c . tt K yL brtr h u G a g og5 0 7 ,C ia s tt o Mi oi o , hns A a e yo S e e Sae e aoaoyo I i f r og e f cn s f
第五章子囊菌亚门—核菌纲Pyrenomycetes

第五章子囊菌亚门—核菌纲Pyrenomycetes第一节特征和分类一、习性核菌纲约8000种左右,是子囊菌亚门最大的一纲,分布广,生存方式多种:①寄生种类有体外寄生如白粉菌、小煤炱菌;体内兼性寄生,引起各种病害,如榆枯萎病、板栗疫病、麦类赤霉病等病原菌;还有的寄生在昆虫体内,如冬虫夏草。
②多数是腐生,生存在木材、树皮、枯枝落叶、粪便等基物上,在物质循环中起一定作用。
有些种类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如好食脉孢菌或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
二、形态特征1、营养体:有发达的菌丝体,通常生在基物内,少数生在体表,以吸器吸收养分。
菌丝体在不良条件下可形成厚垣孢子,或交织成菌核、子座,2、无性繁殖:十分发达,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直接着生在基物表面的分生孢子梗上或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中。
3、有性生殖:通常由产囊体柄细胞和周围菌丝形成球形无孔口的闭囊壳或球形至烧瓶状的有孔口的子囊壳。
子囊单膜壁,在子囊壳内整齐排列成为一个子实层(hymenium)。
子囊壳壁是产囊体柄细胞产生的菌丝和产囊体周围所产生的菌丝组成的。
只有冠囊菌目子囊生在子囊座内,-而此目的分类地位未定,核菌纲、腔菌纲,有人认为其是双壁子囊——《真菌学概论》。
4、核菌纲球壳目的子囊果可以埋生在子座内,也可能不埋生在子座内,但是都有自己固定的周壁包被,形成子囊壳perithecium。
如产囊体是在子座内形成的,营养菌丝也把它周圈包围起来,形成一个真正的子囊壳壁。
核菌纲子囊果的核心组织(centrum)-中心体,按Luttrell (1951)划分为4种类型:①球针壳属型(Phyllactinia type):未成熟的子囊果(幼子囊果)是由拟薄壁组织和周围的包被组成,子囊成熟后充满子囊果的中央,拟薄壁组织消解,为子囊的发育提供空间和营养。
子囊间无侧丝,子实层上无孔口。
这一类型核菌包括白粉菌(Erysiphales)、小煤炱目(Meliolales)两个目。
子囊菌的名词解释

子囊菌的名词解释子囊菌(Ascomycota),是真菌界中最大的一个门类,也是真菌界最常见的一个门类。
子囊菌的名称来源于其特殊的生殖结构——子囊,也是子囊菌独有的特征之一。
子囊菌的大小和形态多样,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从林地到草原,从河流到海洋,都有子囊菌的存在。
子囊菌的庞大种类涵盖了许多我们熟知的物种,比如黑曲霉、发酵酵母、麦角菌等。
与此同时,子囊菌也是一类潜在的害菌,对农作物、水果和木材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
就像其名称所暗示的那样,子囊菌的生殖特点主要是通过产生子囊来进行的。
子囊是一种囊状器官,内部包含一系列的孢子。
这些孢子称为子囊孢子,是子囊菌进行有性生殖的关键要素。
子囊孢子具有硬壳保护,能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并通过风、水或生物传播到其他地方。
子囊菌的生命周期经常包括两个主要的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阶段,适合的配对菌株结合产生子囊孢子,从而形成新的子囊菌个体。
无性生殖阶段则通过分裂或芽生产生无性孢子,以快速繁殖。
由于无性生殖孢子更易产生和传播,所以在子囊菌的繁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子囊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促进了营养循环的进行。
同时,一些子囊菌是重要的共生伙伴,与植物的根部形成菌根,提供养分和水分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子囊菌还能够分泌一些有益化合物,比如抗生素和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有重要影响。
然而,子囊菌也是一类潜在的病原体。
它们可以感染作物和植物,引起严重的疾病。
例如,灰霉病就是由子囊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对果蔬类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子囊菌还会引发一些人类和动物的感染病,比如尖锐湿疣和念珠菌感染。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子囊菌,科学家们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研究。
这些研究揭示了子囊菌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揭示其独特的适应性和进化机制。
此外,基因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子囊菌与其他真菌门类之间的关系和进化历史。
普通真菌学课件第八章子囊菌门

孢梗束分生孢子形状多样,单胞或多胞,圆形、卵形、棍棒形、线形、镰刀形、星形等。
于子囊母细胞中的双倍体核经过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每个核发育成一个子囊孢子。
所以多数子囊中有8个子囊孢子。
81632102484子囊的形态(Ascus)8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P681子囊孢子的形态子囊孢子自子囊中的释放摘自《普通真菌学》P330开口的子囊子囊壳颈部(箭头所指处)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吸水,然后强烈的将子囊孢子弹射出来。
真菌中鞭毛菌亚门的游动孢子、子囊菌亚门的子囊孢子和担子菌亚门的担孢子可以主动释放。
子囊孢子的释放禾布氏白粉菌子囊孢子的主动释放1.闭囊壳:球形,无孔口。
2.子囊壳:烧瓶状,顶端具孔口。
3.子囊盘:盘状或杯状,大开口。
4.子囊腔:子囊生于子座内的腔中,这种含有子囊的子座腔称为子囊腔,此子座称为子囊座。
一个子座内可以有一到多个子囊腔。
有些含单个子囊腔的子座,外观很象子囊壳。
它们被称为假囊壳。
719837 378199546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Fr.)Tul.菌核产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小穗中,并从小穗中伸出,紫黑色,内部灰白色,菌核萌发形成6个左右锣槌状子座。
子座有长柄,顶端膨大呈头状18稻一柱香病菌Balansia oryzae Syd.引起水稻一柱香病,水稻病穗抽出时被菌丝缠绕,整个稻穗形成假菌核。
假菌核长圆柱形,初期淡兰色,后期灰白色。
子座产生于假菌核上,垫状或碟状,无柄或有柄,由无色渐变为淡红褐色,后呈深褐色,先在上面形成分生孢子,后期表层内埋生许多子囊壳。
过去广泛分布于水稻生产区,现在已很难发现。
虫草属Cordyceps300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虫体(假菌核)似蚕,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节,腹部有足8对,以中部4对较明显,子座从头部发出。
子座长棒形或圆柱形,单生,罕分枝,咖啡色至棕褐色。
头部稍膨大呈近圆柱形,髓部白色,初内实,后中空。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果的类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壳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壳(小麦赤霉病菌)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壳(甘薯黑斑病菌)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闭囊壳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植物保护基础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基础》课程组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果的类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果的类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果的类型
2018/9/10
子囊盘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盘(子囊及子囊孢子)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盘(纵剖)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腔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腔
2018/9/10
闭囊壳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闭囊壳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闭囊壳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盘
2018/9/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子囊盘
真菌学知识点

真菌学知识点真菌学是一门研究真菌的学科,涉及到真菌的分类、形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在人类和环境中的作用等方面。
本文将就真菌的分类、生命周期、结构特征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真菌的分类真菌是一类以吸收营养方式获取能量的生物体,与植物和动物不同。
根据真菌的外部形态和生殖方式,可以将真菌分为以下几类:1.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是真菌界最大的门类之一,包括了我们常见的蘑菇、霉菌和酵母菌等。
担子菌的特点是产生担子孢子,主要通过分生孢子实现繁殖。
2. 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真菌门类,包括了酵母菌、霉菌以及发霉食物中的曲霉等。
子囊菌的特点是产生子囊孢子,通常以子囊的形式聚集在子囊床中。
3. 微生孢子菌门(Zygomycota):微生孢子菌是一类原始的真菌,通常生活在土壤、腐烂的有机物和动物粪便中。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盘,用于繁殖和传播。
4. 真菌动物门(Chytridiomycota):真菌动物包括了水生和陸生的一些小型真菌,主要以分裂孢子方式繁殖。
它们在植物和动物的分解、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真菌的生命周期真菌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两个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产生通过两个菌丝体结合而形成的孢子来繁殖的过程,而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单个菌丝体产生孢子来繁殖的过程。
在真菌的有性生殖中,不同的真菌门类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
例如,担子菌门的真菌通过担子孢子进行有性繁殖,而子囊菌门则通过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在真菌的无性生殖中,常见的方式有菌丝分裂和营养孢子的形成。
菌丝分裂是指通过菌丝的分裂来产生新的菌丝体,而营养孢子则是通过特定的部位产生的,用于繁殖。
三、真菌的结构特征真菌的结构特征主要由菌丝、菌核和孢子等组成。
菌丝是真菌的体内结构,由一系列细长的丝状细胞组成,能够扩展到较大的面积。
菌核是一种由菌丝形成的大型细胞核,其中包含着真菌的遗传物质。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子囊 孢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的 寄主植物。
03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致病机理
侵染过程
接触寄主
病原真菌通过气孔、皮孔、伤 口等途径与寄主植物接触。
粘附与侵入
病原真菌产生粘附因子,粘附寄 主表面,并形成侵入结构,如菌 丝和吸器,侵入寄主细胞。
快速防御反应
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真菌侵染时,能够迅速发生防御反应,如产生过 敏性坏死反应,阻止病原真菌的进一步扩展。
适应性
寄主植物通过适应性进化,能够提高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抗病性。
04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传播途径与
流行规律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子囊菌的孢子可随空气 流动传播,感染健康的
植物。
雨水传播
孢子可附着在雨滴上, 通过雨水降落传播到其
生活史
无性繁殖阶段
植物病原真菌在无性繁殖阶段会 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 可以随风、水流或昆虫传播,感 染新的植物。
有性繁殖阶段
在有性繁殖阶段,植物病原真菌 会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这些孢 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 的寄主植物。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分生孢子可 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水流或 昆虫传播。
激素
病原真菌产生激素,影响寄主 植物的激素平衡,导致植物生
长异常。
寄生结构
病原真菌形成侵入结构和菌丝 体,侵入寄主细胞并吸收营养
。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基因
寄主植物体内存在抗病基因,能够识别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并启动 抗病反应。
生理生化反应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三、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实验三 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
病害
.
一、实验目的
▪ 了解子囊菌门子囊果的形态及代表 性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 熟练临时玻片的制作技术及检索表 的使用。
.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子囊菌门真菌(包括外囊菌属、 白粉菌、长喙壳属、赤霉属、禾顶 囊壳属、黑星菌属、核盘菌属等) 的形态特征。
2.制作白粉菌闭囊壳的临时玻片。 3.检索所提供的白粉病病原菌到属。
.
子囊菌亚门真菌所致的病害
▪ 桃缩叶病 (半子囊菌纲 外囊菌属)
.
核菌纲
▪ 白粉菌:根据附属丝的形态及闭囊壳内子 囊的数目可将白粉菌鉴定到属。
.
白粉菌分属检索表
1. 闭囊壳内单子囊 2. 附属丝菌丝状……………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2’.附属丝分叉状…………叉丝单囊壳属(Podospaera)
1’. 闭囊壳多子囊 2. 附属丝顶端双分叉………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2’. 附属丝不分叉 3. 附属丝顶端呈钩状………………钩丝壳属(Uncinula) 3’. 附属丝非上述 4. 附属丝基部球形,顶部针状…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4’. 附属丝菌丝状 5 附属丝较长……………………白粉菌属(Erysiphe) 5’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布氏白粉菌(Blumeria)
.
甘薯黑斑病
长喙壳属
.
赤霉菌属
▪ 小麦赤霉病
.
禾顶囊壳属
▪ 小麦全蚀病
.
腔菌纲
▪ 梨黑星病
.
盘菌纲
▪ 油菜菌核病(核盘菌属)
.
作业
1.绘图: 桃缩叶病菌子囊层; 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形态图; 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子囊、侧丝和子囊孢 子; 桃树白粉病菌闭囊壳、附属丝和子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子囊在子囊果内排列整齐: 子囊为双膜子囊(子囊散生在子囊座内) -------腔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4.子囊为单膜子囊: 子囊着生在子囊壳(perithecium) 或闭囊壳内 ----核菌纲 (Pyrenomycetes)
5. 寄生于昆虫-----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s)
6. 子囊着生在子囊盘内-----盘菌纲 (Discomycetes)
1. 半子囊菌纲
特点: 1. 无子囊果和产囊丝,裸生; 2. 菌体丝状,或酵母状。
分目: 根据子囊的来源等性状 分3目
半子囊菌纲
双核菌丝以厚垣孢子的形式产生子囊—— 外囊菌目(Taphriales) 单细胞直接形成子囊或由2倍体的产囊丝形
子囊孢子(ascospore): 子囊孢子着生在子囊(ascus)内。 每个子囊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的形成
子囊孢子形成
子 囊 和 子 囊 孢 子 的 形 态
Asci and ascospores of Venturia inaequalis
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子囊类型:
原始子囊类型:囊膜很薄,子囊孢子释 放时,囊壁破裂或消解。
单膜子囊: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子 囊顶端孔口、裂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双膜子囊:囊膜双层,孢子释放时内壁
吸水膨胀从外壁顶端伸出。
子囊着生方式:
裸生: 在子囊果内:
子囊果主要类型:
闭囊壳(cleiothecium):球状而无孔口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真菌中最大的类群, 与担子菌被称为高等真菌 多陆生, 寄生或腐生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1、营养体: 单细胞: 少 如:酵母菌
菌丝体: 多 有隔单核单倍体菌丝; 隔膜 上有一简单孔,甚至核也能通过。产囊丝 为双核。
子囊壳(甘薯黑斑病菌) 箭头示长喙和泌出的子囊
子囊壳(甘薯根腐病菌) Fusarium root rot (Nectria haematococca)
子囊座 ascostroma of Grape Black Rot fungus (Guignardia bidwellii)
假囊壳
Cross section of a pseudothecium of Venturia inaequalis
闭囊壳 Cleistothecia of Erysiphe graminis
Cleistothecia of Erysiphe graminis
闭囊壳
闭囊壳开裂
子囊壳(perithecium)
子囊壳
子囊
A perithecium and a cluster of asci of Sordaria macrospora the mature ascospores are black)
子囊盘 Monilinia fructicola Apothecia arising from a peach brown rot mummy.
子囊盘(纵剖)(Monilinia fructicola )
子囊盘中子囊孢子的 释放
release of ascospores from apothecia of Sclerotinia minor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perithecium and ascospore)
Ruptured cleistothecium with single immature ascus
子囊菌的生活史 P116
二、子囊菌亚门分类
分纲依据: 1. 子囊果的有无性繁殖:
产生各种无性孢子。分 生孢子常产生在分生孢 子梗上,孢子梗常与菌 丝体或寄主细胞聚集而 形成子实体。
常见的子实体有: 分生孢子梗束、 分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座、 分生孢子器。
3、有性繁殖: 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有性生殖的相关概念
性不亲和:不能交配的称为性不亲和。 同宗配合:不需要经过两个菌丝的交配就能
分6个纲
子囊菌亚门分纲
1.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缺子囊果(ascocarp)和产 囊丝(ascogenous hypha)。
子囊(ascus)裸生
1 子囊及子囊孢子 2.寄主细胞
子囊菌亚门分纲
有子囊果和产囊丝,子囊生于子囊果 内 ,它包括子囊菌亚门的其它5纲
子囊菌亚门分纲
假囊壳纵剖面 Cross section of a pseudothecium Showing asci and ascospores of Venturia inaequali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子囊盘(纵剖)
Apothecium (Mollisia dehnii)
子 囊 壳 (perithecium) : 瓶 状 或 球 状 , 有 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
子囊座(ascostroma):由子座溶解而成、 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组 成。一个子囊座由一个或多个子囊腔组成。 其中只有一个子囊腔的子囊座称为假囊壳 (peudothecium)
子囊盘(apothecium):盘状或杯状。
2.异型配子囊接触配合
异型的配子囊也称为精子器与产囊体。 雄细胞核在两个配子体融合处从精子 器进入产囊体,产囊体带有特化的菌丝---受精丝,可接收雄细胞核
3.性孢子与产囊器配合
雄细胞(性孢子)由昆虫、风或水传 播到雌性器官上,雄细胞核经膈膜孔 转移至产囊体内。
4.体细胞配合
由两条亲和的非特化菌 丝互相融合,细胞核 通过膈膜孔流到产囊 体内
完成有性生殖,是雌雄同株并且自身可孕 的结合。 异宗配合: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 要两个性亲和菌株配对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子囊菌有性生殖的配合方式
1.同型配子囊结合 2.异型配子囊接触配合 3.性孢子与产囊器配合 4.体细胞配合
1.同型配子囊结合
最简单,2个形态相同的配子体 融合发育成子囊, 如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