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后勤管理系统提高部队保障能力
新时代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若干思考发布时间:2021-06-07T15:29:02.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李亚娟[导读] 摘要:有史以来,军队后勤在战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军队后勤是是军队的保障,是决定战士体魄和战斗力的因素之一。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北京市 102200摘要:有史以来,军队后勤在战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军队后勤是是军队的保障,是决定战士体魄和战斗力的因素之一。
军队后勤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为打胜仗提供保障,在互联网全面覆盖的新时代,如若借助时代优势,以模块模式组织后勤力量,始终保证联勤力量能够满足作战需要,组织可支撑全域作战的后勤装备体系,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提供绝对可靠的后勤保障,本文就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后勤管理引言军队后勤是部队作战的基本保障,也是打胜仗的一大助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军队后勤,因此,强化军队后勤建设,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构建符合作战任务需要的后勤部队成为军队后勤的首要目标。
个人认为,以信息化手段,采用模块化编组方式;着力于提升联勤保障力量;构建高效后勤装备体系,可实现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
一、采用模块化的后勤力量编组模式在信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行业都在往信息化靠拢,军队建设也是如此。
在进行后勤编组时,要使整个指挥更加高效,就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合理的运用起来。
传统的后勤工作存在着灵活性不足、编组固定以及指挥幅度成本问题。
然而当信息技术与后勤编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后勤工作的执行效率,能够满足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新一轮的军队改革中,后勤部队被改建成了联勤保障部队,相关部门重点关注了模块化保障能力的提升,做出了指挥层级一体化的表示,同时也明确了后勤摊子小型化的趋势。
当后勤保障队伍,能够像拼装积木一样灵活组建的时候,实际作战任务中就可以更加灵活的拆分,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也更明显。
加强基层后勤管理 提高部队保障能力

加强基层后勤管理提高部队保障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抓好《条例》贯彻落实的体会《基层后勤管理条例》已贯彻落实几年了,各级部队已取得很多成果,基层后勤管理工作明显上了台阶,部队战斗力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加强基层后勤管理?这是当前面对的现实。
兰州军区84803部队的领导,组织部门的同志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他们结合部队实际,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我们同行一定会有启发。
近几年,我部认真贯彻总部颁发的《基层后勤管理条例》,使基层后勤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综合保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军队供应方式的变革,后勤怎样在新的形势下持之以恒的抓好《条例》落实,推动部队全面建设上水平、上台阶?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搞好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条例》意识《基层后勤管理条例》集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于一体,是我军几十年基层后勤管理经验的结晶。
强化《条例》意识,就是要使广大官兵确立《条例》就是法规,《条例》就是基层后勤管理准则的思想,认识到贯彻落实《条例》,既是基层后勤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基层后勤管理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对后勤工作的要求。
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把《条例》摆到与三大条例和《军事训练条例》同等重要的地位去贯彻执行。
几年来,我们一方面坚持教育对象的全员性。
从首长到机关、从干部到战士、从军政人员到后勤人员,每年都组织进行一次系统的《条例》学习,加深对《条例》内容的理解,树立《条例》在官兵心目中的权威性,认识《条例》对部队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使大家在学习中做到了“熟悉共同的,掌握本职的,牢记常用的,学会专业的”,把学习和贯彻落实《条例》变为自觉行动。
尤其是在每年的新兵训练中,我们把《条例》的有关章节打印成小册子,发到每个新战士手中,与三大条例穿插学习,统一考核,提早打牢思想基础。
新时代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几点尝试

新时代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几点尝试摘要:军队后勤是军队在岗位上发挥最大工作质量的基本保障,一个军队的发展只有在后勤保障工作中能够与军队管理相协调,运行体系稳定性能以及合理监管机制都达到满足时,才能推动军队的总体实力得到提升。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增高,军队自身实力和水平在科技与信息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有了与以前很大的差别。
目前军队后勤的现代化发展形势较好,但是在与军队的协调衔接方面发现还有所差异,潜移默化地也对军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探索如何基于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对军队后勤的改革,从而提高整个军队的协调发展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军队后勤;武警;新时代发展引言:目前在我国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维稳以及灾害救援等工作任务一直都处于时有发生的情景下。
军队在任务阶段保障对象繁琐,军警民卫勤保障任务相互交叉,关系复杂繁多。
与此同时不同部队、不同军种、不同军地等工作之间的协调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也被提出来更快、更优的合作要求,后勤保障工作也因此面对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将高新科技力量和先进信息水平运用到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中,是军队后勤保障发展的核心思考方向。
一、思想观念革新,坚定后勤保障人员的思想观念建设思想观念是军队工作开展的核心。
一方面,应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提高后勤保障工作地位,使其受重视程度与工作所发挥能力达到合理的匹配程度。
后勤保障人员虽然和军队其他人员之间有着比较大的不同,然而思想观念应该做到一定程度的统一。
在传统的部队管理中,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普遍得不到重视,然而后勤工作在军队整个作战任务开展过程中又发挥着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这种不平等的现状使后勤保障力量难以在作战任务中发挥其最大潜能。
因此结合后勤保障工作重要性,宣传后勤保障工作的重点规划以及对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工作,提高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使命感,提升后勤保障能力[1]。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层部队后勤管理是保障战斗力和部队正常运行的重要方面,然而存在诸多问题。
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物资不合理配置问题。
部队在训练和作战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但部分物资的配置不合理,导致一些物资过剩,而部分物资又供应不足。
这可能导致人员和装备的损耗,影响部队的正常运行。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物资管理,做好充足的物资储备,合理调配物资,并及时跟进物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和调整。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信息不畅通问题。
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准确,导致后勤管理团队难以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的需求和问题,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人员管理不到位问题。
部队后勤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目前存在一些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漏洞。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预算管理不透明问题。
部队后勤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在一些情况下,部队不清楚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去向,无法对资金进行有效控管。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后勤经费的审计和监督,建立财务制度和规范,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物资不合理配置、信息不畅通、人员管理不到位和预算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物资管理、信息传递、人员培训和选拔,以及预算管理的透明度等方面的改进,从而提高基层部队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军事后勤保障确保后勤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军事后勤保障确保后勤工作顺利进行军事行动的胜利不仅仅依赖于战斗力的强大,还离不开充足可靠的后勤保障。
在现代战争中,军事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只有加强军事后勤保障,确保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为战斗力的施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加强军事后勤保障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体系应该包括物资保障、运输保障、医疗保障、通信保障等多个方面。
物资保障是指为部队提供充足、全面的物资装备,包括食品、军装、武器弹药等;运输保障是指为部队提供高效、安全的运输手段,保证物资和人员能够准时到达战斗地区;医疗保障是指为部队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保障士兵的身体健康;通信保障是指为部队提供稳定、安全的通信网络,确保指挥信息的及时传递。
只有建立健全这样的后勤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升装备水平军事后勤保障的有效性与现代化装备的运用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装备已经成为保障军事后勤工作的必备条件。
比如,现代化的运输设备可以提高物资运输的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可以加强指挥信息的传递,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可以提高医疗救治的水平,保障士兵的健康。
因此,加强军事后勤保障必须与装备的升级改造相结合,不断提升后勤装备的水平,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三、加强人员培训军事后勤保障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
因此,加强人员培训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
培训内容应包括后勤工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特别是在应急处理能力方面,后勤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创新思维和高效执行的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军种的协同训练,提高后勤保障与作战行动的一体化水平,确保后勤工作与战斗任务的无缝衔接。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军事后勤保障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物资管理的精细化、运输调度的优化化、医疗救治的远程化等,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新时代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几点思考作者:陈法福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10期陈法福摘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后勤保障会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后勤保障的水平才能够为军队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上要改变以往的编组模式要转而采用模块化的编组,并且还要将与作战任务有着密切联系的后勤工作予以重视,同时构建相应的后勤装备体系,只有这样后勤保障能力才能够与我国军队现代化程度相匹配。
关键词:军队建设;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军队的打仗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双方保障力量不断抗衡的过程,而后勤这一打仗过程中的保障力量已成为了军队建设的重点,在新时代环境下后勤也已成为了影响战争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对军队后勤进行建设时,必须要把保障能力的提高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而使后勤保障能力的发展能够符合军队遂行任务的要求。
一、采用模块化的后勤力量编组模式当今时代已进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军队建设也有了明显的信息化倾向。
在对后勤进行编组时,就必须对以往编组中所存在的指挥幅度过长、灵活性不足以及编组较为固定等问题进行不断的优化,并且要将其转化成模块化的方式,这样一来才能够满足信息化战争的要求[1]。
而我军在新一轮的军备改革中,将后勤部队改建成为联勤保障部队,对其模块化保障能力也予以了重点关注,还对指挥层级的一体化以及后勤摊子的小型化予以明确,这样一来后勤保障队伍就可以像拼装积木一样进行灵活的组建,在面对作战任务时就可以进行灵活的拆分组合,而且也可以将其分区域分阶段的投入战争,进而形成一个刚好够用的保障局面。
指挥层级的一体化,指的就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使指挥系统实现合成化、指挥手段体现网络化以及指挥决策变得科学化,而这其中合成化则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进行系统的指挥,而且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后勤保障能力进行把控。
网络化则需要建立一个网状的指挥系统,进而实现后勤指挥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并对信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指挥过程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不断的拓展,以此来保证后勤指挥人员能够实现战场信息的高速传递以及共享,并建立一个四通八达的指挥结构,进而促进信息流的流通,这样后勤力量才能够根据战场情况进行快速的反应以及配置[2]。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和军队组织的变革,基层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基层部队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对策,以期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问题一:信息化程度较低目前,一些基层部队的后勤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信息化程度较低。
这导致了信息获取、处理和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物资需求和库存情况,难以满足战斗任务的需要。
对策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应加大对基层部队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广使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设备,实现数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传输。
加强对后勤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后勤管理的能力。
问题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些基层部队的后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后勤管理水平和效率不高。
一些后勤管理人员对部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
对策二:加强人员培训和选拔要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后勤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确保后勤管理人员具有责任心和能力。
问题三:物资管理不规范一些基层部队的物资保管和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物资的流转和使用情况不清楚,重要物资的保管和消耗难以监控,造成物资浪费和滥用的问题。
要加强对基层部队物资管理规范化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物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物资保管和使用的责任和权限。
建立物资管理的电子化系统,实现物资的全程追踪和监控,避免物资的滥用和浪费。
问题四:配送效率低下一些基层部队的物资配送效率较低,导致物资无法及时到达需要的地点,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对策四:提高配送效率要提高物资配送的效率,首先要制定科学的配送计划和路线,合理组织物资的运输和配送。
要加强对物资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物资的及时到达和顺利投放。
加强后勤保障提高作战效能

加强后勤保障提高作战效能近年来,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和作战需求的不断提高,加强后勤保障已成为提高作战效能的重要手段。
后勤保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军队行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提高作战效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首先,加强后勤保障需要从物资储备和调配方面进行。
军队在作战中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装备支持,因此储备和调配物资的工作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做好各类物资的储备,确保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调配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将物资及时送达作战一线,确保作战部队持续性作战能力的提升。
其次,加强后勤保障还需要注重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
后勤保障人员是保障作战顺利进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后勤保障工作的成效。
因此,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后勤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高效解决问题,确保作战部队的运转顺畅。
另外,加强后勤保障还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后勤保障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比如,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物资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利用大数据进行物资储备和调配的优化配置,提高后勤保障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此外,建立健全后勤保障体系也是加强后勤保障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
后勤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储备储存体系、调配分配体系、运输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体系,可以使后勤保障工作有序进行,提高作战部队的保障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与各级指挥部的协同配合,确保后勤保障与作战行动的无缝衔接,为作战部队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障服务。
综上所述,加强后勤保障是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
通过加强物资储备和调配、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建立健全的后勤保障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只有在保障工作得到充分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为军队的顺利作战提供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基层后勤管理提高部队保障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抓好《条例》贯彻落实的
体会
《基层后勤管理条例》已贯彻落实几年了,各级部队已取得很多成果,基层后勤管理工作明显上了台阶,部队战斗力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加强基层后勤管理?这是当前面对的现实。
兰州军区84803部队的领导,组织部门的同志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他们结合部队实际,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我们同行一定会有启发。
近几年,我部认真贯彻总部颁发的《基层后勤管理条例》,使基层后勤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综合保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军队供应方式的变革,后勤怎样在新的形势下持之以恒的抓好《条例》落实,推动部队全面建设上水平、
上台阶?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搞好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条例》意识《基层后勤管理条例》集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于一体,是我军几十年基层后勤管理经验的结晶。
强化《条例》意识,就是要使广大官兵确立《条例》就是法规,《条例》就是基层后勤管理准则的思想,认识到贯彻落实《条例》,既是基层后勤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基层后勤管理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对后勤工作的要求。
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把《条例》摆到与三大条例和《军事训练条例》同等重要的地位去贯彻执行。
几年来,我们一方面坚持教育对象的全员性。
从首长到机关、从干部到战士、从军政人员到后勤人员,每年都组织进行一次系统的《条例》学习,加深对《条例》内容的理解,树立《条例》在官兵心目中的权威性,认识《条例》对部队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使大家在学习中做到了“熟悉共同的,掌握本职的,牢记
常用的,学会专业的”,把学习和贯彻落实《条例》变为自觉行动。
尤其是在每年的新兵训练中,我们把《条例》的有关章节打印成小册子,发到每个新战士手中,与三大条例穿插学习,统一考核,提早打牢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坚持教育制度的经常性。
贯彻落实《条例》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
因此,其管理教育就必须经常化。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采取了“一纳入两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纳入就是纳入年度军事工作的整体计划;两结合就是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性的行政管理教育相结合,与军事、后勤活动相结合。
做到时时讲,处处讲,事事讲,以管理促训练,以训练带管理,始终强化绷紧《条例》意识这根弦。
二、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贯彻落实《条例》,最大量、最经常的是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管理工作的任务尤其艰巨。
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必须下功夫提高管理
人员的素质,使其具备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条例》轮训班,后勤管理短训班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讲座等培训活动14次,受训人员达2127人(次),大大提高了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
我们一是在培训对象上,注重抓“三长”(连长、副连长、司务长)和“三家”(好当家、好管家、小行家)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后勤管理工作的内涵和组织形式,掌握科学的管理手段,成为业务精通、会管、善管、敢管的行家里手。
二是在培训内容上,以《条例》为重点,突出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后勤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这些搬到课堂上,使大家用学到的市场经济知识和经济管理学的原理“解剖麻雀”,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经济思维能力,学会在市场条件下,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贯彻落实《条例》的方法,克服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消极作法。
三是在培训方法上,
既坐下来原原本本的学习《条例》,又走出去到贯彻落实《条例》成绩突出的单位参观见学,尤其是组织大家学习军区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
同时,还组织机关人员和连队副连长、司务长深入厂矿和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增强搞好后勤工作的适应能力。
三、建立四项制度,提高后勤管理效益。
遵循价值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建立健全后勤管理规章制度,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条例》,提高后勤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
在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实行了将行政、政治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建立标准经费包干制度。
以合同的形式,将水电费、差旅费、营房营具维修费和医疗费等能够定额承包的经费全部承包到管理者,并明确规定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数量和手段。
既增强了“当家人”和“管家人”的工作责任心,又杜绝了过去那种滥支滥开、花过头钱的现象。
几年来,由于实行
了包干制度,部队各级在办好事的基础上共节约经费30余万元,真正做到了钱少把事办好的要求。
二是建立计价编码挂帐制度。
对基层单位的营产营具、设备、厨炊装备和用具、被装等公用物资和个人使用的物资逐一进行计价编码挂帐,按照其价值登记造册,每季度进行一次小检查,半年进行一次大检查,并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项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丢失或损坏时,视责任由承包者按价赔偿。
由于责、权、利挂钩,各类物资、器材丢失率由原来的13%,下降为1.5%,营房门窗、营具、玻璃年损坏率分别为3‰、5.2‰、6.9‰,均低于《条例》规定的标准。
三是建立生产生活管理制度。
我们一方面依托市场,发挥市场优势,一方面充分开发师团两级生活服务中心和农副业生产基地的功能,发挥其对基层单位的服务、保障、监督作用,保证了连队伙食早餐两个品种,中晚餐四菜一汤的标准,且有86%的基层单位钱粮双节余。
同时,采取租用、开垦
等办法,使89%的连队达到了连均一亩菜地的标准,目前共修建猪圈877孔,基本上达到了了3人一头猪的标准。
四是建立奖惩制度。
我们始终坚持奖惩兑现,赏罚严明,对后勤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骨干,大张旗鼓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职务晋升和使用上优先考虑。
而对工作成绩平平,完不成任务,或违犯规定者,则酌情予以处分,并取消立功受奖的资格。
四、处理好三个关系,深化《条例》落实效果。
几年贯彻落实《条例》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进一步深化《条例》落实的效果,在工作指导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独家经营”与齐抓共管的关系。
后勤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横向涉及到司、政、后,军、政、文;纵向涉及到各级首长、各级机关,是大家的事。
因此,必须纳入部队的总体工作计划,并以机关为龙头,以生产生活为突破口,坚持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机关合力,齐抓共管,能供会管,能修
会管的好局面。
我们一方面在全师开展“好当家、好管家、小行家”争先创优评比活动,激发官兵参与后勤管理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规定军事工作组到基层检查工作,必须过问后勤管理工作,年终综合考核,必须有后勤管理的内容;政治部门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爱装教育等内容列入年度教育计划,利用广播、板报、闭路电视、放电影之机,普及后勤管理知识,宣传典型的人和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后勤管理工作搞得扎扎实实。
二是突击抓与经常抓的关系。
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上切不可犯冷热病。
既要学会打“突击战”,又要学会打“持久战”。
突击抓见效快,经常抓能把成果巩固下来,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基层管理工作才有后劲,才能把《条例》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硬件”建设是基层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软件”建设对“硬件”建设具有弥补和推动作用。
当前,
军队经费紧缺,供需矛盾变得比较突出。
因此,“硬件”建设必须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量力而行。
近年来,我们在立足实际搞“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于“软件”建设,举办各种集训班和组织形式竞赛活动,并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参观,交流经验,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
制订了一系列与《条例》相配套的措施,巩固了已有的成果,弥补了“硬件”建设的不足,使《条例》在全军部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