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课件】
合集下载
《平均数》(最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秀课件

巩固提升
做一做。
2.下面三个花瓶里各插了几枝花?平均每个花 瓶插几枝?
(6+5+7)÷3 =18÷3 =6(枝) 答:第一个花瓶里插了6枝花,第二个花瓶里插了5枝花, 第三个花瓶里插了7枝花。平均每个花瓶插6枝。
巩固提升
3.下面是某小组6名同学身高和体重情况。
姓名 刘雨涵 身高/cm 139 体重/kg 34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导入
姓名
小红
小兰 小亮
下面是某小队4名同学收集矿泉水瓶 情况的统计图。平均每人收集了多 少个?
小明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 / 个
知识讲解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每人收集了几个”不是指每个同学实际收集到的矿 泉水瓶的数量,而是假设4名学生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同 样多,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李强 140 38
高峰 135 35
陈丽 138 34
宋晓东 139 36
张思思 137 33
请你算出同学们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平均身高
平均体重
(139+140+135+138+139+137)÷6 (34+38+35+34+36+33)÷5
=828÷6
=210÷6
=138(cm)
=35(kg)
下课
总数量 ÷ 总份数=平均数
(14+12+11+15) ÷ 4 = 13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知识讲解
解决问题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13个。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说课课件 (共27张PPT)ppt

平均分的意义
“移多补少”
教材分析
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 整体水平
用平均数判断 更合适
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 数的概念,体会平均数的 作用和特点,掌握求平均 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 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 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 解并能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平均数:6
三、巩固练习,应用平均数 (一)平均数与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2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 第4,我国人均水资源排名世界第121。
国家
水资源总量 (立方米)
人口
巴西
约7万亿
1.5亿
俄罗斯
约6万亿
2.8亿
加拿大
约3万亿
0.3亿
中国
约2万亿
13.8亿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2千多立方米, 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两个排名相差这么大?
(二)平均数与平均身高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 均身高是160厘米。
我的身高是 226厘米。
60×5=800(厘米) 800+226=1026(厘米) 1026÷6=171(厘米)
(三)扩展延伸
计算本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对比正常值、分析原因
四、总结经验,感悟平均数
(1)为什么需要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2)如果加入一个女生,要使女生套圈的准 确程度超过男生,她至少要套中多少个?
6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
自评
组内点评
《平均数》说课
讲课人:XXX
组员:XXX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8.1 平均数 (共17张PPT)

25 20 15
10 5 0
2009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35
24 21
16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16+24+35+21)÷4 (2)(16+24+35+21)÷12 (3)(16+24+35+21)÷365
四、课堂小结
• 1、什么是平均数? • 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相加的和除以这组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 式求平均数。 2、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小兰
方法,可以看出
平均每人收集了
小亮
13个。
还可通过
小明
先合并再
0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分等方
数量/个
法;
小红
143
小兰
132 相当于把总数平均
小亮
131
分成了4份。
小明
153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 提下,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 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 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比最大的数要小, 比最小的数要大。
我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
1、 辩一辩,说一说:
(1)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篮球 队员壮壮的身高有可能是155厘米吗?
10 5 0
2009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35
24 21
16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16+24+35+21)÷4 (2)(16+24+35+21)÷12 (3)(16+24+35+21)÷365
四、课堂小结
• 1、什么是平均数? • 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相加的和除以这组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 式求平均数。 2、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小兰
方法,可以看出
平均每人收集了
小亮
13个。
还可通过
小明
先合并再
0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分等方
数量/个
法;
小红
143
小兰
132 相当于把总数平均
小亮
131
分成了4份。
小明
153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 提下,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 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 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比最大的数要小, 比最小的数要大。
我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
1、 辩一辩,说一说:
(1)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篮球 队员壮壮的身高有可能是155厘米吗?
《平均数》课件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1 10
10
9
8
先合并 再平均分
8 7
7
7
6
5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4 3
3
2
1
0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探究新知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场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平均数
个数 3
8
7
10 7 (3+8+7+10)÷4=7(个)
个数 3
8
7
2 5 (3+8+7+2)÷4=5(个)
个数 3
8
7
6 6 (3+8+7+6)÷4=6(个)
前三次的数 据没有变化
第四次数据引 起平均数变化
平均数易变化
探究新知
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与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个数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8 7
6
Hale Waihona Puke 54 33
2
1
0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2+1
个数 15
14
13
12
11
10 9
个数
15
14
13
12
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这组同样多的数
11
10 9
叫作这组数的 平均数 。
8
7 6
6
5 4
6是3、8、7这3个数的平均数,它反映
3
2 1
的是这个同学3次投篮个数的整体水平。
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次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课件)

• 方法一:运用公式法: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 (137+150+143+145+155)÷5
• =730÷5
• =146
• 方法二:移多补少
• 150-137=13(厘米)
• 143-137=6(厘米)
• 145-137=8(厘米)
• 155-137=18(厘米)
• (13+6+8+18)÷5=9(厘米)
例题5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因为要求的是“往返” 的平均速度,所以总路程是2个36千米。总时间包括去 的时候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共4+2=6 (小时)。
(36x2)÷(4+2)
=72÷6
=12(千米/小时)
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
练习5
1、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
(3×46+4×53)÷7 =350÷7 =50(吨) 答:这个炼钢厂平均每天炼钢50吨。
例题 2 晶 晶 的 语 文 前 四 次 测 试 的 平 均 成 绩 是 8 6 分 , 她 想 通 过 第 5 次 测 试 将 五 次 的 平
均成绩提高到88分,那么在第5次测试中,她语文至少要考多少分?
练习 2
A:64个
B:72个 C:96个 D:97个
答案:C
练习 2
有六个数排成一列,他们的平均数为 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3,后三个 数的平均数为34,第四个数是多少?
(23×4+34×3)-(27×6) =(92+102)-162 =194-162
=32 答:第四个数是32.
例题3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 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 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时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学生?
• (137+150+143+145+155)÷5
• =730÷5
• =146
• 方法二:移多补少
• 150-137=13(厘米)
• 143-137=6(厘米)
• 145-137=8(厘米)
• 155-137=18(厘米)
• (13+6+8+18)÷5=9(厘米)
例题5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因为要求的是“往返” 的平均速度,所以总路程是2个36千米。总时间包括去 的时候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共4+2=6 (小时)。
(36x2)÷(4+2)
=72÷6
=12(千米/小时)
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
练习5
1、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
(3×46+4×53)÷7 =350÷7 =50(吨) 答:这个炼钢厂平均每天炼钢50吨。
例题 2 晶 晶 的 语 文 前 四 次 测 试 的 平 均 成 绩 是 8 6 分 , 她 想 通 过 第 5 次 测 试 将 五 次 的 平
均成绩提高到88分,那么在第5次测试中,她语文至少要考多少分?
练习 2
A:64个
B:72个 C:96个 D:97个
答案:C
练习 2
有六个数排成一列,他们的平均数为 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3,后三个 数的平均数为34,第四个数是多少?
(23×4+34×3)-(27×6) =(92+102)-162 =194-162
=32 答:第四个数是32.
例题3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 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 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时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学生?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人教版(共11张PPT)

A.(234+287+293)÷2
B.(234+287+293)÷3
C.(234+287+293)÷5
三、巩固练习
3.下面的统计图是花店本周四种花的销售情况。 (1)平均每种花销售多少支? (2)如果你是花店老板,下周要购进鲜花,你会怎样进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3+31+26+28)÷4 =27(千克)
总数量
总份数 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
1.三年级3个班同学捐图书,一班共捐23本,二班捐了15本,三班捐了
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 A )本
A.20 B.15
C.5
2.师傅和徒弟两人用3天合作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234个,第二
A 天生产287个,第三天生产293个,平均每人生产( )个, 平均每天生产( B)个。
一、复习
1.口算 145+255= 400 475-275= 200 25x4= 100 9.8-3.7= 6.1 56÷8= 7
380-200= 180 300+250= 550 125x8= 1000 2.5+4.8= 7.3 9÷10= 0.9
பைடு நூலகம்、复习
2.列式计算
①、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18颗糖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颗?
③、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四(1)班图书角书架的上层有8本书, 下层有4本书。
你能移动书本,使上下层的书一样多吗?
这时上下层各有几本书?(6本书)
这个6是什么数?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找出来的?
小丽体重23千克,小明体重31千克,小 芳体重26千克,小强体重28千克。他们的平 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B.(234+287+293)÷3
C.(234+287+293)÷5
三、巩固练习
3.下面的统计图是花店本周四种花的销售情况。 (1)平均每种花销售多少支? (2)如果你是花店老板,下周要购进鲜花,你会怎样进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3+31+26+28)÷4 =27(千克)
总数量
总份数 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
1.三年级3个班同学捐图书,一班共捐23本,二班捐了15本,三班捐了
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 A )本
A.20 B.15
C.5
2.师傅和徒弟两人用3天合作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234个,第二
A 天生产287个,第三天生产293个,平均每人生产( )个, 平均每天生产( B)个。
一、复习
1.口算 145+255= 400 475-275= 200 25x4= 100 9.8-3.7= 6.1 56÷8= 7
380-200= 180 300+250= 550 125x8= 1000 2.5+4.8= 7.3 9÷10= 0.9
பைடு நூலகம்、复习
2.列式计算
①、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18颗糖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颗?
③、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四(1)班图书角书架的上层有8本书, 下层有4本书。
你能移动书本,使上下层的书一样多吗?
这时上下层各有几本书?(6本书)
这个6是什么数?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找出来的?
小丽体重23千克,小明体重31千克,小 芳体重26千克,小强体重28千克。他们的平 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四年级数学下册_平均数人教新课标ppt(荐)ppt(20张)课件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小明家平均每季度用水量
◇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 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 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无处不在,
请你读一读下面的话:
1.春节期间武当山旅游人数平均每天为3万人。 2.武当山旅游收入平均每天为500万元。 3.武当山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气温是15摄氏度。 4.我校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 5.我校三(1)班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6.王老师家2014年平均每月用电85千瓦时。 7.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
课后请你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数?
小明家平均每天用水量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量 小明家平均每季度用水量
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 的数要大, 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现在能解决了吗?
总数量
份数
(14 + 12 + 11 + 15)÷4
=52÷4
=13(个)
13就是这4个数的
平均数。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 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厘米?
12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厘米
还是第二小组成绩好.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8.1平均数-人教版(共17张PPT)

?
3
5
移多补少
6
每排都是
4个
2
4 是 3、5、6、2的平均数
像这样,把几个不相等的
数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 下,通过移多补少,使每 一份都相等,我们把这个 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
平均数。
二、寻求方法,探索新知
1 2
(1+2+3)÷3=2
3
6
7
(6+7+2)÷3=5
2
3 5
(3+5+6+2)÷4=4
6
2
运动会期间,三年级的三个班分别成立 了环保小队,他们收集的废旧塑料瓶分 别是40个、38个、42个。请问平均每个 队收集了多少个?
(40+38+42)÷3 =120÷3 =40(个) 答:平均每个队收集了40个。
游戏一:请你们6名同学平均分成3队
问:每队有几人? 平均分
平均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游戏导入
规则:老师任意摆出几排球,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片进行摆, 摆完后想一想:怎样移动使每 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 同样多?
1
2
移多补少
每排都是2个
3
2 是 1、2、3的平均数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 样多?
6
7
移多补少
每排都是5个
2
5 是 6、7、2的平均数
定都是2m。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
会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
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3
5
移多补少
6
每排都是
4个
2
4 是 3、5、6、2的平均数
像这样,把几个不相等的
数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 下,通过移多补少,使每 一份都相等,我们把这个 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
平均数。
二、寻求方法,探索新知
1 2
(1+2+3)÷3=2
3
6
7
(6+7+2)÷3=5
2
3 5
(3+5+6+2)÷4=4
6
2
运动会期间,三年级的三个班分别成立 了环保小队,他们收集的废旧塑料瓶分 别是40个、38个、42个。请问平均每个 队收集了多少个?
(40+38+42)÷3 =120÷3 =40(个) 答:平均每个队收集了40个。
游戏一:请你们6名同学平均分成3队
问:每队有几人? 平均分
平均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游戏导入
规则:老师任意摆出几排球,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片进行摆, 摆完后想一想:怎样移动使每 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 同样多?
1
2
移多补少
每排都是2个
3
2 是 1、2、3的平均数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 样多?
6
7
移多补少
每排都是5个
2
5 是 6、7、2的平均数
定都是2m。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
会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
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PPT
1. 爱心敬老院有10位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 75岁,76岁,77岁,81岁,79岁,78岁,70岁, 80岁,79岁,75岁,求这10个老人的平均年龄?
方法二: 基准数:70
(5+6+7+11+9+8+10+9+5)÷10=7(岁) 70+7=77(岁)
答:这10个老人 的平均年龄是77岁。
96×3-94-95=99(分) 答:数学得了99分。
×
课件PPT
课件PPT
1. 操场上有6名女生和4名男生,年龄为:8岁、9 岁、8岁、12岁、10岁、11岁、13岁、11岁、8 岁、10岁,他们平均年龄是多少?
(8+9+8+12+10+11+13+11+8+10)÷(4+6)=10(岁) 答: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
课件PPT
1. 操场上有6名女生和4名男生,年龄为:8岁、9 岁、8岁、12岁、10岁、11岁、13岁、11岁、8 岁、10岁,他们平均年龄是多少?
我的创新思路 找到基准数(合适-----8) 多的就加,少的就减 (1+4+2+3+5+3+2)÷10=2岁
8+2=10岁
课件PPT
一 条公路前3天平均每天修15米,后4 天共修了46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某蓝猫专卖店2008年3月10日~16日四种书包销售统计图
课件PPT
实验小学6个年级举行献爱心捐款活
爱 动,第一天捐了480元,第二天捐了
箱
500元,第三天捐了520元,第四天捐 了550元,平均每个年级捐款多少元?
下面的列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2 )说说你的想法。
(1) (480+500+520+550)÷4 (2) (480+500+520+550)÷6
课件PPT
学习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 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 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课件PPT
有几个六年级的学生来到一个小湖边,看到 一块提示牌上写明:“湖水平均水深120厘 米,”几个人互看了一眼,都笑了说:” 我们的身高都超过了120厘米“于是决定要 游泳,可是不久听到有一个同学喊"救命 " 这位同学真的遇到危险了吗?
(18-3)×3=45角 (45+45)÷18=5(角)
答:平均每人要付5角。
课件PPT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 收获吗?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 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 均数。
2.学会了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 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 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通常要用到 ”平均数“
课件PPT
小东去游泳会有危险吗?
身高:140厘米
平均水深:120厘米
课件PPT
100厘米
200厘米 160厘米
50厘米 115厘米
品牌
课件PPT
C B A
0 1 2 3 4 5 6 7 8 9 10(数量/个)
算出A、B、C、D四种书包销售量的平均数
(15×3+46)÷(3+4)=13(米) 答:平均每天修13米。
课件PPT
1. 爱心敬老院有10位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 75岁,76岁,77岁,81岁,79岁,78岁,70岁, 80岁,79岁,75岁,求这10个老人的平均年龄?
方法一: (75+76+77+81+79+78+70+80+79+75)÷10=77(岁)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1 平均数
课件PPT
课件PPT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 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 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 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件PPT
5题、 学校足球队18人合影留念,照6寸底片,印3张价 格是4元5角,另外加印每张3角,如果每人各得1张, 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以角作单位)
分析:问题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就是要我们求? 平均数
我们必须找到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
总份数(人数)为:18人 总数量(钱数)为:45角+45角 解决问题:4元5角=45角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课件PPT
课件PPT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课件PPT
1.四年级一班有22名女生,二班有24有女生,三 有20名女生,平均每班有多少女生?
(22+24+20)÷3=22(名) 答:平均每班有22名女生。
课件PPT
2.铭铭期中考试三科平均成绩是96分,语文得了 94分,英语得了95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课件PPT
? 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题目中 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个数 20 23 26 28 30 29
(20+23+26+28+30+29)÷6
(20+23+26+28+30+29) ÷5
(20+23+26+28+30)÷6
以下赠品教育通用模板
前言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 容打在 这里, 或者通 过复制 您的文 本后, 在此框 中选择 粘贴, 并选择 只保留 文字。 在此录 入上述 图表的 综合描 述说明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 容打在 这里, 或者通 过复制 您的文 本后。
目录
01
单击添加标题
02
单击添加标题
03
单击添加标题
04
单击添加标题
01 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