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影响

合集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深入的研究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于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的9月份至2019年的7月份的150例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采取随机化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甲组患者实施本此研究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

结果:护理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后,甲组的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以及转铁蛋白(TRF)的情况与乙组相比高出很多;甲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远小于乙组;甲组患者的满意度也优于乙组患者。

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办法,能够让患者营养情况得以调节,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对于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并发症;医患关系;ICU重症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科学的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伴随着临床上对营养护理的深入研究与创伤应急中对胃肠道的不断了解,对ICU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办法,进一步研究其能否对患者得到营养情况的改善及使患者的并发症率减少。

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的9月份至2019年的7月份的150例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采取随机化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乙两组的患者例数同等。

对甲组患者实施本此研究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方法,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患者75例,男48例,其余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0.4±7.6)岁。

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常规干预组患者75例,男45例,其余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2.1±5.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在常规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根据医师的建议与医嘱合理使用各种营养液。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 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ICU中进行治疗的76例患者实施分析,将所有研究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

对照组实施常规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上增加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出现率。

结果对照组总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低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

对照组并发症并发症出现率高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

结论在护理ICU重症患者过程中,对其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机体营养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值得推广。

关键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影响前言ICU重症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时将会加重其病情,使其发生各类并发症,因此,必须对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76例患者为对象,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了76例患者实施分析,将所有研究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

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21例和17例,年龄范围在22岁至68岁,平均(42.51±2.31)岁。

观察男女患者分别有23例和15例,年龄范围在20岁至64岁,平均(43.22±3.01)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有:保护患者肠道,预防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度,完成好患者口腔护理;对患者鼻肠管进行固定和标注,防止其出现位移和滑脱;检测患者口腔黏膜是否存在破损,每天进行2至3次检查;按时进行冲管,避免发生堵塞情况[1]。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分析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分析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预后和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之间的关系。

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ICU危重患者94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HGB(血红蛋白)、PA(血清前白蛋白)、胆固醇量及蛋白摄入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HGB、PA、胆固醇量及蛋白摄入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1%、27.66%,差异显著(P<0.05)。

结论:ICU危重患者治疗及护理期间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能够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死亡病例,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早期胃肠营养干预;预后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该科室的危重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在积极纠正患者内环境紊乱情况下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从而为其机体康复提供基础[1]。

本文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94例危重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危重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可很大程度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促进患者恢复,现作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对重症监护室94例危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在18-69岁,平均(46.85±2.1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在18-68岁,平均(46.86±2.12)岁。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或患者家属均在知情状态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ICU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红蛋白、胆固醇量、血清前蛋白及蛋白摄入量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同时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ICU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有效地护理方案,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早期;胃肠营养护理;ICU危重;预后状况伴随临床上营养护理的深入研究与创伤应急中对胃肠道的不断认识,ICU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显得日益重要[1]。

该病患者长期呈高度代谢状态,消耗机体能量非常严重,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可以加速恢复肠蠕动,还可以使肠道黏膜功能结构得以改善,有助于肠道完整性的维持,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减少感染[2]。

ICU 危重患者的机体紊乱得到控制后,实施一定胃肠营养支持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手段[3]。

为近一步分析临床效果,笔者所在医院探讨了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的70例ICU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4~81岁,平均(45.7±4.5)岁;5例急性心力衰竭,10例肺心病,8例消化道出血,6例肠梗阻,6例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组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3~81岁,平均(46.7±4.6)岁;7例急性心力衰竭,8例肺心病,7例消化道出血,8例肠梗阻,5例急性心肌梗死。

对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

对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

对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并发症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5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与常规干预组,两组患者均为27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指标进行观察、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营养指标情况,发现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数据差异,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具有可行性,我院实践证明该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加快患者康复的意义重大,所以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护理;ICU重症患者;并发症;营养状况 ICU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科学的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我院在此类患者护理中,对护理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方法来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并且研究结果也证明该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先进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4例重症患者,病例入选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6月,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与常规干预组。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4±7.3)岁。

常规干预组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53.1±6.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在常规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根据营养师建议与医嘱合理使用各种营养液,在定时完成营养液输注任务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干预期间,主要措施包括:(1)健康宣教。

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影响

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影响

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干预胃肠功能障碍不仅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靶器官之一,而且是激发炎症反应的策源地,其出现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1],有效的预防胃肠功能衰竭是防止MODS发生发展、降低ICU 患者病死率的关键[2]。

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我们对ICU 43例早期便出现胃肠功能衰竭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97例,86例符合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标准[3],胃肠衰竭早期诊断依据[4]:以患者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相结合,早期临床表现前3位的为:轻度腹胀、肠鸣音稍减弱或亢进、大便潜血强阳性;危险因素居前3位的是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MOF)、循环不良或休克、酸中毒等内环境紊乱。

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49.17±11.32)岁。

原发病为多发性创伤21例,颅脑外伤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9例,急性心梗2例,各类休克16例,各类中毒4例。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危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

2 干预措施2.1 肠道护理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以脐为中心环形按摩,并由轻到重施以压力或以0.9%生理盐水250~500ml灌肠以刺激肠道运动。

2.2 饮食护理及时给予禁食,当患者接受治疗24~48h后,呼吸、循环紊乱得到纠正,内环境进入稳定状态时即可给予肠内营养,反之,则以全静脉营养[5]。

2.3 药物治疗奥美拉唑40mg加专用溶媒10ml静推每天2次;上消化道少量出血以冷盐水洗胃后灌注凝血酶2000u/次;小剂量多巴胺或654-2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

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维持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合理选择抗生素,适量补充新鲜血浆、白蛋白,必要时输血等。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水平, 降低 患者 感 染 率 。
【 关键词 】 早期护理 ; 胃 肠 营养干预 ; I C U ; 肠 内营养 ; 肠外营养
中 图 分类 号 : 1 : { 4 7 3 . 5 文 献 标识 码 : B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7 2 5 6 . 2 0 1 6 . 2 3 . 0 4 4 文章 编 号 : 1 0 0 6—7 2 5 6( 2 0 1 6 ) 2 3—0 0 8 4— 0 2
I C U收治 的患者均为危急重症患者 , 患者 由于机体免疫功 能下降 , 会导 致患 者肠 道 吸收 功能 减弱 , 影 响患 者营 养 的吸
收, 因此 能量 一 蛋 白质 营养不 良在 I C U危急 重症患者 中非常 普遍 … 。积极改善 I C U患者营养状况可有效 降低 患者手术风
齐 鲁护 理杂 志 2 0 1 6年 1 2月第 2 2卷第 2 3期
版社 , 2 0 0 5 - 4 6— 4 7 . [ 3 ] 俞 海萍, 彭幼清, 郭 海燕 , 等. 三种不 同体位 对心 功能不
护理 干预 [ J ] . 现代临床 医学 , 2 0 1 0 , 3 6 ( 5 ) : 3 8 7— 3 8 8 . 。
分 为干预组 8 2例和对照组 4 6例 。两组 一般 资料 比较差 异无
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 0 5
[ 4 ] 顾 洛, 阎长 栋.医用 生 理 学 [ M] . 北京: 科 学 出版 社 ,
20 0 4: 1 5 —2 0.
徐晓梅 , 黄超. 影响 C V P准 确性 的相关 因素及 [ 5 ] 王秀 华,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研究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研究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的相关性。

方法: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412例ICU危重患者,有231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早期胃肠营养的干预和支持,将这些患者称为观察组患者;有181例患者只接受医院的常规药物治疗,将该组患者称为对照组患者。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蛋白摄入量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蛋白摄入量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所有观察指标中蛋白摄入量和胆固醇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ICU危重患者的预后,可以有效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大大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标签:ICU危重患者;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临床研究ICU危重患者机体代谢较严重,机体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因此,除了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护理,还需要对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以补充患者的营养物质的严重流失和肠内与肠外的营条件不充足,给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以为患者的康复奠定良好物质基础[1]。

下文是根据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的412例ICU危重患者分析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的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的对象是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412例ICU 危重患者,其中男性有223人,女性有189人,年龄最小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是(35.5±14.2)岁,所有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蛋白摄入量等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男性有123人,女性有108人,年龄最小9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是(36.7±13.9)岁;对照组中男性有100人,女性有81人,年龄最小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是(34.7±15.9)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
的影响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干预
胃肠功能障碍不仅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靶器官之一,而且是激发炎症反应的策源地,其出现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1],有效的预防胃肠功能衰竭是防止MODS发生发展、降低ICU 患者病死率的关键[2]。

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我们对ICU 43
例早期便出现胃肠功能衰竭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97例,86 例符合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标准]3],胃肠衰竭早期诊断依据]4]:以患者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相结合,早期临床表现前3位的为:轻度腹胀、肠鸣音稍减弱或亢进、大便潜血强阳性;危险因素居前3位的是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MOF)、循环不良或休克、酸中毒等内环境紊乱。

其中
男45例,女41例,年龄(49.17 ±11.32 )岁。

原发病为多发性创伤21例,颅脑外伤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9例,急性心梗2例,各类休克16例,各类中毒4例。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危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

2干预措施
2.1肠道护理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以脐为中心环形按摩,并由轻到重施以压力或以0.9%生理盐水250〜500ml灌肠以刺激肠道运动。

2.2饮食护理
及时给予禁食,当患者接受治疗24〜48h后,呼吸、循环紊乱得到纠正,内环境进入稳定状态时即可给予肠内营养,反之,则以全静脉营养]5]。

2.3药物治疗
奥美拉唑40mg加专用溶媒10ml静推每天2次;上消化道少量出血以冷盐水洗胃后灌注凝血酶2000u/次;小剂量多巴胺或654-2 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

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维持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合理选择抗生素,适量补充新鲜血浆、白蛋白,必要时输血等。

3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转归和预后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 V 0.01 ), 见表1。

表1胃肠衰竭早期发现干预与否的转归比较(略)注:x 2=9.22 , P V 0.01
4讨论
ICU患者发生胃肠功能衰竭相当常见,肠衰竭一旦发生,各系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都会受到极大的破坏,因此肠衰竭应以预防为主
:6]。

而ICU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在未出现呕血和便血这些明显的胃肠道功能衰竭征象前,很少能自述腹部不适症状,因此,护士应高度重视和严密监护,预见性地给予腹部按摩,必要时给予灌肠以促进胃肠活动;对于无明显腹胀胃肠功能障碍者,可采取下胃管方式以动态监测胃潴留及消化功能的变化,同时也可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以减轻胃肠内压力,从而有效控制了危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进一步发展。

ICU患者入院时由于病情危重,需常规给予禁食,以避免腹胀、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救治,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尽早恢复胃肠营养,有助于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预防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衡,减少胃肠细菌移位及其后的MOF发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时,过早、过多、过快饮食也可能造成病情反复或加重,甚至导致不良后果[7]。

肠道是全身代谢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危重症患者血液重新
分布导致肠道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等使胃肠黏膜的生物学屏障和免疫屏障均受到破坏;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氧自由基和炎性介质释放入血,进一步损害其他脏器功能,因此,改善胃肠道微循环,预
防或制止消化道出血亦至关重要。

针对性地使用制酸、止血药,适时使用多巴胺、654-2等血管活性药物为救治胃肠功能衰竭之重要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内环境
稳定、改善微循环、减轻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同时重视胃肠衰竭的早期表现和危险因素,并早期积极予以合理有效的干预,使胃肠功能衰竭及MOF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从而使ICU患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多器官功能障碍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65例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 : 103-104.
:2]张永建,曹爱萍.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危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 (10): 946.
:3]王士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1.
:4 ]杨辅直,李伟生,冯哲•危重患儿胃肠道衰竭的早期
表现、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J]•临床儿科杂志,2004 , 22 (12): 804-805.
:5 ]李兰凤,赵云玲.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护理
体会]J].河北医药,2008,30(5):711-712.
:6]洪安王是.肠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 2005,28(12):51-53.
[7 ]周秀红,张灵恩,陆铸今,等.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
能衰竭的病因、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J ].中国小儿急救医
学,2006,13 (4) : 339-3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