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九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中国历史朝代一、上古【三皇五帝】,存在争议。
三皇五帝年表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华胥氏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前在位118年女希氏约公元前7000年前在位130年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迁巢湖)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 …… ……少典炎帝神农氏前3216年~前3077年在位120年临魁(炎帝子)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帝承前2996年~前2937年在位60年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帝直前2887年~前2843年在位45年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在位42年榆罔炎帝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黄帝少典子前2697年~前2597年在位101年少昊黄帝长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颛顼昌意子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帝喾蟜极子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帝挚帝喾长子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 年唐尧帝喾次子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虞舜瞽叟长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二、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列表:夏朝约前2070-1600年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
夏禹夏桀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后迁朝歌河南淇县商汤商纣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周幽王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三世嬴子婴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新朝公元8-23年常安陕西西安新始祖高皇帝王莽玄汉公元23-25年常安陕西西安汉延宗更始帝刘玄赵汉公元23年-24年邯郸河北邯郸汉帝王郎赤眉汉公元25-27年长安陕西西安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成家公元25-36年成家四川成都公孙述东汉公元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汉献帝刘协三国分为魏蜀吴:魏220-266年洛阳河南洛阳魏高祖文皇帝曹丕曹奂蜀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刘禅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孙皓西晋266-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东晋318-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晋安帝司马德宗十六国304-439 :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记入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刘准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萧宝融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萧方智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陈叔宝北朝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洛阳河南洛阳魏道武帝拓跋珪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 长安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哀宗五代十国907-960后梁907-923 开封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6 开封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950 开封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后周951-960 开封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辽国907-1125 (907年建国,国号契丹,后改为辽)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北宋960-1127 东京(今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宋钦宗赵恒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金1127-1234 会宁黑龙江阿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末帝(金昭宗)完颜承麟元朝1271-1368 大都北京注: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改国号“元”;)元太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市(定都南京,后迁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明思宗朱由检清朝1636-1912北京北京市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溥仪(注: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国号“清”;1644年定鼎中原;清帝溥仪退位确切时间为1912年2月12日,故清王朝终止实际为1912年)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注: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五色旗为国旗,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朝代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一、朝代歌: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
二、朝代顺序: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
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
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
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称秦,故以前后秦区分。
“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孙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
“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
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
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西蜀,有时亦称后蜀、谯蜀,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四川盆地为范围。
北魏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和主要人物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和主要人物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和主要人物如下
鸿沟时代(2100多年前):青鸟,夏尧,亚瑟,孟家,李灵。
夏朝(前2100-前1600年):伏羲,炎帝,禹,后羿,太乙。
商朝(前1600-前1046年):纣王,胡少,汤,宁康,金戈。
周朝(前1046-前256年):西周刘宿,周文王,周武王,春秋时期老子、孔子,国破山河在。
秦朝(前221-前206年):始祖秦始皇,李陵,李嘉,焦卜,廉颇。
汉朝(前206-公元220年):汉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太宗刘禅,和《汉书》作者司马迁。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9年):晋朝张节,西晋王安石,东晋萧衍,东晋陶渊明,梁武帝李世民,南朝宋朝刘裕,齐景公李隆基,北朝高祖孝文,元帝崔颢。
隋唐四朝(公元589-公元907年):隋文帝杨广,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李白,杜甫,王羲之,舒淇,宋真宗赵恒,方世玉,陆游等。
宋元明清(公元907-1911年):叶绍靖,宋宗,陈果,欧阳修,宋真宗赵恒,元太祖,朱元璋,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孝宗朱由校,仁宗朱翊钧;清高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等。
这些朝代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人物的成就和作用,组成了中国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令后人叹为观止。
每一朝代都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其实,历史上这么多政权更迭和一大批伟大的人力,也是
被永久地流传于世的伟大财富。
这些历史让我们这一代人既受益,又劝戒,学习历史,让我们看到特定时代人们是如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尊重历史,向他们致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三、炎黃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贏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黃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灭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祯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內战五星红旗扬四、五帝黄颛喾尧舜三代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西汉三国二晋收宋齐梁陈南朝号北魏二分又齐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俱寇仇明清民国封建毕社会主义得自由五、夏后殷商西東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統一隋灭唐兴程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灭金灭宋归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六、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七、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秦两汉成蜀魏吴争晋南北隋唐五宋元明清附1:历史朝代顺序上古传说(三皇五帝)伏羲神龙女娲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夏约前2070-约前1600商约前1600-约前1046西周约前1046-前771东周前770-前256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秦前221-前206西汉前206- 25东汉25-220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十六国304-439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西魏535-557 北齐550-577 北周557-581 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辽907-1125西夏1032-1227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8-1644清1644-1912民国1912-1949附2:唐朝皇帝速记法唐太高武中睿玄肃代德顺宪穆传敬宗文武宣宗续懿僖昭帝与哀帝高宗过后多女乱肃宗过后多强藩相传二十有二主几及唐朝三百年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唐少帝(唐中宗幼子,即位一月即被韦后诛杀,后被李隆基废除,继而李旦复位,即唐睿宗,故唐中宗与唐睿宗兄弟都是两度即帝位。
中国朝代排序表口诀(3篇)

第1篇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以下是详细的中国朝代排序口诀及其背后的历史解释:一、三皇五帝始“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女娲和神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中的人物,没有确切的史实记载。
“五帝”则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
二、尧舜禹相传尧、舜、禹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三位伟大的帝王,他们以德治天下,被后世称为“圣王”。
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这种禅让制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道德理想。
三、夏商与西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朝代,由大禹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西周是商朝的后继者,周武王灭商,建立了西周。
四、东周分两段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国争霸,齐、晋、楚、秦、燕、韩、赵、魏等强国崛起。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战争频繁,最终秦国统一六国。
五、一统秦两汉秦朝是由秦王嬴政建立的,他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汉时期,分为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六、三分魏蜀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由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
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不断,但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军事家。
七、二晋前后延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
西晋是由司马炎建立的,统一了中国,但国力衰弱,最终被匈奴族建立的前赵所灭。
东晋是由司马睿建立的,偏安江南,持续了一百多年。
八、南北朝并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这一时期,南北对峙,文化繁荣,但也战乱不断。
九、隋唐五代传隋朝是由杨坚建立的,统一了南北朝,但国力衰弱,最终被唐朝所取代。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景象。
历史朝代表

周朝
秦朝 西汉 汉朝 东汉 魏 三国 蜀 吴 西晋 晋朝 东晋 南朝 南北朝 北朝 隋朝 唐朝 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公元266年至公元316年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为楚汉争霸;公元8年至23 年为王莽新朝;23年至25年为刘玄更始政权。
元1911 年) 元朝 明朝 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 公元1368年至公元11911年 (其中咸丰1850至1861年在 位,同治1861年至1875年在 位,光绪1875年至1908年在 位,宣统1908年至1911年在 位)
清始建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5年改国号 为清,1644年入关。清朝入关后的皇帝有顺治、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光绪、宣统十人。赵藩(1851-1927年)历经咸 丰开始的清朝最后四位皇帝(慈禧太后时期), 其本人为光绪年间(1875年)举人,参加过辛亥 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 1861年清朝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联合慈安 太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 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 格局,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慈禧发动“ 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护国运动,袁世凯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 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 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 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护法运动是指 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 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 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半殖民地 半封建主 义社会
各个朝代简介以及疆域地图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夏朝前2100-1600 启阳城商朝前1600-1100 汤亳→殷西周前1100-771 武王镐东周前770-256 周平王洛邑春秋前770-476 / 洛邑战国前475-221 / /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咸阳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新朝8-23 王莽长安东汉25-220 光武帝洛阳三国魏220-265 曹操洛阳蜀221-263 刘备成都吴229-280 孙权建业西晋265-316 司马炎洛阳东晋317-420 司马睿建康十六国304-439 / /南北朝420-581 / /隋朝581-618 杨坚大兴唐朝618-907 唐高祖长安五代十国907-960 / /宋朝北宋960-1127 赵匡胤开封南宋1127-1279 高宗临安辽朝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1038-1227 李元昊兴庆金朝1115-1234 阿骨打中都元朝1271-1368 忽必烈大都明朝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国学×参考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封建社会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西晋灭吴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年)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780年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变法国学×参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清军入关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昭莫多战役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七种朝代歌第一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种[香港版本]第一首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我国历朝帝王年号、干支、纪年对照明细表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2505 2504 2503 2502 2501 2500 2499 颛顼10 颛顼11 颛顼12 颛顼13 颛顼14 颛顼15 颛顼16
戊子 2493
己丑 2492
庚寅 2491
辛卯 2490
壬辰 2489
癸巳 2488
甲午 2487
颛顼代
干支 公元前 颛顼代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2853 2852 2851 2850 2849 2848 2847 伏羲101 伏羲102 伏羲103 伏羲104 伏羲105 伏羲106 伏羲107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2841 2840 2839 2838 2837 2836 2835 伏羲113 伏羲114 伏羲115 炎帝01 炎帝02 炎帝03 炎帝04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2805 2804 2803 2802 2801 2800 2799 炎帝34 炎帝35 炎帝36 炎帝37 炎帝38 炎帝39 炎帝40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2793 2792 2791 2790 2789 2788 2787 炎帝46 炎帝47 炎帝48 炎帝49 炎帝50 炎帝51 炎帝52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2601 2600 2599 2598 2597 2596 2595 黄帝98 黄帝99 黄帝100 少昊01 少昊02 少昊03 少昊04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2589 2588 2587 2586 2585 2584 2583 少昊10 少昊11 少昊12 少昊13 少昊14 少昊15 少昊16
伏羲01伏羲02伏羲03伏羲04伏羲05伏羲06伏羲07伏羲08伏羲09伏羲10伏羲11伏羲12伏羲13伏羲14伏羲15伏羲16伏羲17伏羲18伏羲19伏羲20伏羲21伏羲22伏羲23伏羲24伏羲25伏羲26伏羲27伏羲28伏羲29伏羲30伏羲31伏羲32伏羲33伏羲34伏羲35伏羲36伏羲37伏羲38伏羲39伏羲40伏羲53伏羲54伏羲55伏羲56伏羲57伏羲58伏羲59伏羲60伏羲61伏羲62伏羲63伏羲64伏羲65伏羲66伏羲67伏羲68伏羲69伏羲70伏羲71伏羲41伏羲42伏羲43伏羲44伏羲45伏羲46伏羲47伏羲48伏羲49伏羲50伏羲51伏羲52伏羲53伏羲54伏羲55伏羲56伏羲57伏羲58伏羲59伏羲60伏羲61伏羲62伏羲63伏羲64伏羲65伏羲66伏羲67伏羲68伏羲69伏羲70伏羲71伏羲72伏羲73伏羲74伏羲75伏羲76伏羲77伏羲78伏羲79伏羲80伏羲81伏羲82伏羲83伏羲84伏羲85伏羲86伏羲87伏羲88伏羲89伏羲90伏羲91伏羲92伏羲93伏羲94伏羲95伏羲96伏羲97伏羲98伏羲99伏羲100伏羲101伏羲102伏羲103伏羲104伏羲105伏羲106伏羲107伏羲108伏羲109伏羲110伏羲111伏羲112伏羲113伏羲114伏羲115炎帝01炎帝02炎帝03炎帝04炎帝05炎帝06炎帝07炎帝08炎帝09炎帝10炎帝11炎帝12炎帝13炎帝14炎帝15炎帝16炎帝17炎帝18炎帝19炎帝20炎帝21炎帝22炎帝23炎帝24炎帝25炎帝26炎帝27炎帝28炎帝29炎帝30炎帝31炎帝32炎帝33炎帝34炎帝35炎帝36炎帝37炎帝38炎帝39炎帝40炎帝41炎帝42炎帝43炎帝44炎帝45炎帝46炎帝47炎帝48炎帝49炎帝50炎帝51炎帝52炎帝53炎帝54炎帝55炎帝56炎帝57炎帝58炎帝59炎帝60炎帝61炎帝62炎帝63炎帝64炎帝65炎帝66炎帝67炎帝68炎帝69炎帝70炎帝71炎帝72炎帝73炎帝74炎帝75炎帝76炎帝77炎帝78炎帝79炎帝80炎帝81炎帝82炎帝83炎帝84炎帝85炎帝86炎帝87炎帝88炎帝89炎帝90炎帝91炎帝92炎帝93炎帝94炎帝95炎帝96炎帝97炎帝98炎帝99炎帝100炎帝101炎帝102炎帝103炎帝104炎帝105炎帝106炎帝107炎帝108炎帝109炎帝110炎帝111炎帝112炎帝113炎帝114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九
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txt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视着看你。
人类文明探源工程: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附由来解释』
伏羲以木德继天而王
元年前64430年辛未路傍土~前63315年丙午在位1115年1150岁崩
女娲亦以木德王
元年前63314年丁未天河水~前62514年丁卯在位800年900岁崩
十四氏之治
元年前62513年戊辰大林木~前6549年壬子
共55964年
共工氏柏皇氏央皇氏大庭氏栗陆氏骊连氏混沌氏赫胥氏尊庐氏昊英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
元年前6548年癸丑桑柘木~前6429年壬子在位120年寿181岁
传八世共540年
临魁
元年前6428年癸丑~前6349年壬申在位80年
承
元年前6348年癸酉~前6289年壬申在位60年
庆甲
元年前6288年癸酉~前6249年壬子在位40年
明
元年前6248年癸丑~前6200年辛丑在位49年
宜
元年前6199年壬寅~前6155年丙戌在位45年
来
元年前6154年丁亥~前6107年甲戌在位48年
里
元年前6106年乙亥~前6064年丁巳在位43年
器在位4个月
榆罔
元年前6063年戊午~前6009年壬子在位55年
黄帝以土德王
元年前6008年癸丑桑柘木~前5908年癸巳在位100年寿300岁
传十世共2520年~前3489年
伏羲至秦年代数由来及解释
《易稽览图》:
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
神农五百四十年。
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
少昊四百年。
颛顼五百年。
帝喾三百五十年。
尧一百年。
舜五十年。
禹四百三十一年。
殷四百九十六年。
周八百六十七年。
秦五十年。
已上六万三千六百十二年。
庚戌年四万九十一年算。
右总六万四千一百三年。
相基加二年。
解释:
(一)
伏羲~秦:63186年
(57882+540+1520+400+500+350+100+50+431+496+867+50)
伏羲~东汉结束(公元219年)实63610年。
魏~景云元年:491年(220年~710年)
220+491=711,故为公元710年
伏羲~景云元年710年
63610 +491 +2 = 64103年(相基加2年)
伏羲元年:
64103-710-2=前63391年庚寅(相基减二年)
神农元年:
63391-57822=前5509年
(二)
黄帝朝诸本皆为2500年,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今取此为准。
(三)
《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520岁”。
今取此
为准。
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
(四)
《帝王世纪》:“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年,子孙五十九,传世五万余岁”。
(五)
《唐文粹》卷95,陈鸿《大统纪序》:太昊在住一百一十年。
又云:子孙五十九姓,传世五万余岁。
转录自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六)
黄帝至尧帝数千年:“洪崖(即黄帝时代广成子)年已数千岁,姓氏数易,今呼为务成子。
”,参《历代神仙通鉴》p153、118、107、95。
(七)
《汉书人表考-卷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前78年)六千余岁。
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陵杯育治《终始》,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
注:
1、“六千余岁”者,当为黄帝朝上限。
2、“三千六百二十九岁”,即公元前3707年,当为黄帝朝下限。
(八)
《历代帝王年表》:
“炎帝神农氏,育于姜水,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都陈,迁曲阜。
在位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
传八世至帝榆亡,共五百四十年。
”
《史记补三皇本纪》:
“炎帝神农氏…立百二十年崩,生帝哀,哀生克,克生帝榆罔。
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
《帝王世纪》:
神农氏,姜姓也。
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
游於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於常,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
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於陈,作五弦之琴。
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揄罔。
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
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营都於鲁。
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春秋命历序》:
“炎帝八世,五百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