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晶型转变的综述

对晶型转变的综述
对晶型转变的综述

对晶型转变的综述

化学组成相同的固体,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常会形成晶体结构不同的同质异构体(polymorph)[1, 2]或称为变体(modification),这种现象叫同质多晶或同质多相(polymorphism)[2]现象。当温度和压力条件变化时,变体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变,此称为晶型转变。显然,晶型转变是相变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固–固相变形式。由于晶型转变,晶体材料的力学、电学、磁学等性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碳由石墨结构转变为金刚石结构后硬度超强,BaTiO3由立方结构转变为四方结构后具有铁电性。可见,通过相变改变结构可达到控制固体材料性质的目的。

晶型转变有可逆转变与不可逆转变之分。图1表示具有可逆晶型转变的不同

图1 具有可逆晶型转变的某物质内能U 与自由能G 的关系[2],

其中U L >U Ⅱ>U Ⅰ, S L >S Ⅱ>S Ⅰ 变体晶型Ⅰ和晶型Ⅱ以及其液相L 之间的热力学关系。对上述物质进行加热或冷却时,发生了如下的晶型转变:

晶型Ⅰ 晶型Ⅱ 液相。

当晶型Ⅰ过热(超过Ttr )而介稳存在时,其自由能G Ⅰ的变化以虚线表示,同时,当液相过冷(低于Tm Ⅱ)处于介稳态时,其自由能GL 曲线也以虚线表示;与GL 和G Ⅰ有关的两虚线交于Tm Ⅰ,Tm Ⅰ相当于晶型Ⅰ的熔点。图1的特点是晶型转变温度Ttr 低于两种变体的熔点(Tm Ⅰ和Tm Ⅱ)。

也有一些晶体的变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可逆晶型转变。图2表示具有不可逆晶

型转变的不同变体晶型Ⅰ、晶型Ⅱ及它们的液相L之间的热力学关系。TmⅠ为晶型Ⅰ的熔点,TmⅡ相当于晶型Ⅱ的熔点。虽然在温度轴上标出了晶型转变温度Ttr,但事实上是得不到的,因为晶体不可能在超过其熔点的温度下发生晶型转变。此图的特点是,晶型转变温度Ttr高于两种变体的熔点(TmⅠ和TmⅡ)。

从图2可看出,三种晶型相互转变的过程可由下式表示.

晶型Ⅰ熔体

晶型Ⅱ

先经过中间的另一个介稳相(如晶型Ⅱ),才能最终转变成该温度下的稳定态(晶型Ⅰ)的规律,称为阶段转变定律。

可能的非平衡途径几乎总是有多种,而平衡的可能却只有1种。

从动力学过程和相结构改变的特点来看,晶型转变还可分为位移式(displacive)转变和重构式(也称重建式,reconstructive)转变两种类型。

在同系列的高低温变体中,不需要断开和重建化学键,仅发生键角的扭曲和晶格的畸变,属于位移式转变(快速转变),这种相变整体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不需要断开和重建化学键,所以这种相变活化能较低,转变速度较快。

通过化学键的断开而重建新的结构是重构式转变(慢速转变),这种转变通常活化能较高,转变速度较慢。主要有以下三种可能的机理:

(1)纯固相的晶型转变:在转变温度前后,由于热起伏,晶体的某些局部可能会有新相的核胚生成,如果生成的核胚的直径超过某一临界值,核胚将继续长大,否则将重新融入原有的晶型中,这就是所谓的“成核和生长”机理。此种相变和过冷液体结晶时的均匀成核情况相似。

(2)通过气相的晶型转变:若在相转变温度附近,新旧相间有较大的蒸汽压差,当局部出现过冷度时,高温稳定相由于其蒸汽压较高,难以凝成固相而保留较多气相;而低温稳定相的蒸汽压较低,易于冷凝,故通过“蒸发-冷凝”机理,低温稳定相不断生成和长大。当局部出现过热度时,有利于高温稳定相的生成和长大。

(3)通过液相的晶型转变:若在相变温度附近,新旧相的溶解度不同,可以通过“溶解-沉淀”过程,自液相中长出新相。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措施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邓小平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这就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民族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包括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应该说政府是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之一,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和出口,中国的很多增长都将是不可能的。似乎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国际体系采取的战略都还是防御性的战略,如保护主权,使自己免受伤害,等等。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角色似乎不得不发生真正的改变,这样它才会对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秩序作出贡献。 在过去较长时期,出口导向和扩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而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角色。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则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不仅会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消费升级,而且也会逐步提高产品消费的环保意识,这恰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09年政府主导投资的投资乘数作用小,为世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多数投资带动的仍是过剩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过剩行业并无扩大投资的需要,所以投资的乘数作用小。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得到有效落实,居民收入增加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乘数作用必然扩大。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工作: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通过参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干部现代产业知识培训学习。 一、加强学习是广大干部更新观念,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 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贯彻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精神,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我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努力转变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本领,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智力保障。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学习能力日益成为生存力之根,创新力之源,竞争力之本。我们每个人只有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习惯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培训成适应科学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真正实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革命性变革。这是摆在每一位干部面前的重大抉择,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放弃学习就放弃了明天。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广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要求广东“坚持不懈,先行一步,真正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和体现,二者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存的统一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数量增长、也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也体现规划纲要赋予广东的历历史使命。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予的“洗牌”良机,也是广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亦是先富起来的广东人享受发展成果、让经济发展为人服务的必然选择。 三、学习现代产业知识,不仅是一次知识更新,更是一次科学发展理念的再武装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大提升。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各国与全球高端竞争、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必

研究综述模板案例

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分析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学质量的一种理想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诉求。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从有效教学背景下分析有效教学的特征,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提出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有效教学是教学质量的一种理想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诉求。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探讨教师对教育大环境改变的适应与调整;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转变,重新认识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契合有效教学的内涵。 研究查阅了有关新课程、有效教学、教师角色的数10篇文献,经过整理分析,对研究主题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分别从四个方面对研究主题展开论述,最后作出小结。一、有效教学概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选中[1]。 英国学者基里亚科(C Kyriacou,1986)在《学校有效教学》的专著中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由某种教育活动怎样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理想学习[2]”。 美国教育家默塞(Mursell)从描述定义上界定有效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自信、能在生活中运用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3]。 西方学者采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背景、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4]。 国内学者通过对西方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综合考察,发现西方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可以归纳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三种基本方向,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也很难找到一种普遍接受的界定[4]。鉴于此,分析采用宋秋前[4]对有效教学的概括,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

晶型转变的影响因素

影响晶型转变的因素 众所周知,结构决定性质,而对于晶体来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晶体结构形式发生改变,碳、硅、金属的单质、硫化锌、氧化铁、二氧化硅以及其他很多物质都具有这一现象,所以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举例说明影响晶型的一些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粒度和组成。 一、温度 温度对晶型影响比较复杂,当温度升高时,晶体中的分子或某些离子团自由旋转,取得较高的对称性,而改变晶体的结构。下面举例说明: (1) BaO·Al2O3·SiO2(BAS)系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钡长石。钡长石主要的晶型有单斜钡长石(monoclinic celsian)、六方钡长石( hexa celsian)和正交钡长石(orthorhombic celsian),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Fig. 1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celsian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六方钡长石膨胀系数高,为8. 0×10-6/℃,而且在300℃左右会发生其向正交钡长石的可逆转变,转变过程中伴随着3-4%的体积变化。 (2)当预热温度小于400℃时,反应所得到的产物氧化铝为非晶态的A12O3。非晶A12O3。在热力学上是一种亚稳状态,所以它有向晶态转化的趋势。当温度不够高时,非晶A12O3中的原子的运动幅度较小,同时晶化所必不可少的晶核的形成和生长都比较困难,因此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化就不易。为研究所制备的非晶A12O3。向晶态Al2O3转变的规律,我们把在300℃时点火得到的非晶A12O3 进行了锻烧处理,结果见表2:

Fig.1 XRD Patterns of Produets kept for 1.5h at 700一900℃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 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一、单选题 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2000年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冰雪圈 d.岩石圈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东南 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空气污染 d.采集薪材 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 a.气候异常 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 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 d.森林减少 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柴薪 b. 煤 c.石油 d.天然气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 2、气候不同于天气() 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 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 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 一、单选题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如韩国、新加坡等国。相反,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重大机遇一旦不能把握好,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如一些拉美国家。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起飞时刻,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

宁波进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宁波进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策略研究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港口。宁波近几年来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仍然是以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进行,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高资源、高能源、高污染现象也日益严重。如何加快宁波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实现未来宁波外贸可持续健康增长意义重大。特别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过后,宁波进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额外的困难,而且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 1 关于外贸增长方式内涵及类型的研究 在提出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之前,经济学界并没有形成完整准确的外贸增长方式科学概念,缺乏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明确界定,也很少有涉及到外贸增长方式类型划分的研究。最近几年由于外贸增长方式问题日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外贸增长方式的具体类型,并对其内涵做了些解释。李雨时(1996)认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应定义为“逐步实现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陈家勤(1996)认为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涵义,就是要以提高外贸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综合性的有效措施,特别要在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完善外贸体制的基础上,限制粗放经营,鼓励集约经营;尹硕翔(2001)认为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意义是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包括技术进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包括企业内部机制的变革;简新华和张皓(2008)认为,外贸增长方式是指进出口数量增加和效益提高的途径,涉及进出口物品的种类、结构、数量、质量、品牌、价格、生产要素密集度、技术含量、加工度、附加值、进出口的形式、地域、产业、营销、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隆国强(2009)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主要是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在解释外贸增长方式的各种观点中简新华和张皓定义较为详细,而其他学者定义虽有差别,但实质内容相差无几,他们把外贸增长方式定义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方式、方法。可见,就外贸增长方式的内涵,经济学界仍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 同样,在外贸增长方式的类型上,经济学界也缺乏一致的观点。外贸增长方式的概念来源于经济增长方式,涵盖了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容,这里将外贸增长方式概括为三种类型:数量型、质量型、数量质量协同型。所谓数量型

固体制剂工艺对药物晶型的影响的最新进展

固体制剂工艺对药物晶型地影响地最新进展自从开始研究药物晶型至今,晶型与固体制剂地关系愈发密切,一方面,药物地晶型变化会改变制剂地性能和质量,结晶度、晶态会影响药物地松密度性质,进而影响一些制剂过程,如混合、填充、粉碎;另一方面,研究固体制剂是涉及到晶型问题,一些工艺过程会改变多晶型地分子结构、点阵排列,进而影响疗效,所以说,药物晶型和固体制剂相互影响.固体制剂 常用地固体剂型有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等,在药物制剂中约占 .固体制剂地共同特点是与液体制剂相比,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制备过程地前处理经历相同地单元操作,以保证药物地均匀混合与准确剂量,而且剂型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液循环中. 在固体剂型地制备过程中,首先将药物进行粉碎与过筛后才能加工成各种剂型.如与其他组分均匀混合后直接分装,可获得散剂;如将混合均匀地物料进行造粒、干燥后分装,即可得到颗粒剂;如将制备地颗粒压缩成形,可制备成片剂;如将混合地粉末或颗粒分装入胶囊中,可制备成胶囊剂等. 药物晶型 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致使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地晶体结构.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地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地现象称为多晶现象().虽然在一定地温度和压力下,只有一种晶型在热力学上是稳定地,但由于从亚稳态转变为稳态地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因此许多结晶药物都存在多晶现象.固体多晶型包括构象型多晶型、构型型多晶型、色多晶型和假多晶型. 同一药物地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地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药物多晶型现象是影响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地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存在多晶型地药物进行研发以及审评时,应对其晶型分析予以特别地关注. 固体制剂工艺对药物晶型地影响 从药物原料到固体制剂成品, 需要经历多步加工过程, 如精制、粉碎、制粒、干燥和压片, 这些加工工艺都可能使药物晶型发生改变.药物晶型地改变一方面将引起药物粉末地堆密度、静电含量、休止角、流动性、变形比等粉粒性质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同一药物不同晶型地特性溶出速率、溶解度甚至药理作用存在差异, 会导致固体药物制剂地溶出度或体内吸收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生物利用度或治疗地有效性.因此熟悉固体制剂工艺对药物晶型地影响, 对于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重结晶

BaTiO3的晶型转变和烧结温度的控制

§2.3 BaTiO 3的晶型转变和烧结温度的控制 最早的压电陶瓷是BaTiO 3,后来以它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重要的压电材料。BaTiO 3在不同温度下的晶型转变如式(2–4)所示[7~9] 三方单斜278K 四方393K 立方 1 733K 六方。 (2–4) §2.4 SiO 2的晶型转变和应用 晶态SiO 2有多种变体,它们可分为3个系列,即石英、鳞石英和方石英系列。在同系列中从高温到低温的不同变体通常分别用α、β和γ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2–6所示。习惯上,把该图中的横向转变,即石英、鳞石英与方石英间的转变,称为一级变体间的转变[5];把图中的纵向转变,即同系列的α、β和γ变体间的转变,称为二级变体间的转变[5],也叫做高低温型转变。进一步分析可知,SiO 2一级变体间的转变属重构式转变,而它的二级变体间的转变是位移式转变中的一种。

图2–6 SiO2的晶型转变(本书作者对此图作了编辑)[2] SiO2系统相图如图2–7所示。

图2–7 SiO 2系统相图(Fenner, 1913;本书作者修订了此图)[5] 从SiO 2相图可看出,当温度达到846 K 时,β–石英应转变为α–石英。若将α–石英继续加热,到1 143 K 时应转变为α–鳞石英,但是,这一转变速度较慢。当加热速度较快时,α–石英可能过热,直到1 873 K 时熔融。如果加热速度较慢,使其在平衡条件下转变,α–石英就可能转变为α–鳞石英,后者可稳定到 1 743 K 。同样,在平衡条件下,α–鳞石英在1 743 K 会转变为α–方石英,否则也将过热,在1 943 K 下熔融。不论是α–鳞石英还是α–方石英,当冷却速度不够慢时,都会在不平衡条件下转化为它们自身的低温形态。这些低温形态(β–鳞石英、γ–鳞石英和β–方石英)虽处于介稳状态,但由于它们转变为稳定状态的速度极慢,实际上可长期保持不变。例如在耐火材料硅砖中,就存在着β–鳞石英和γ–鳞石英[2]。 联系到图2–4,由于发生位移式转变[(a )→(b )或(c )],所形成的结构间隙变小;再根据图2–5,可以想像到,若发生石英由α型向β型[图2–5(c )]的转变,结构中多面体间的间隙越来越小,即结构越来越紧凑。所以,对于硅酸盐晶体来说,通常都具有如下的规律:高温稳定型的结构较开阔,体积较大,低温稳定型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所以硅酸盐从低温稳定型向高温稳定型过渡时,通常都会发生体积膨胀。 相图上固相之间的界线斜率可由下述克劳修斯(Clausius)–克拉珀龙(Clapeyron)方程决定[2]。对于任意平衡的两相,其蒸气压p 与温度T 的关系为 'd d p H T T V ?=? (2–5) 式中H ?是物质的量熔化热、物质的量蒸发热或物质的量晶型转变热,V ?是物质的量体积变化,T 是绝对温度。由于从低温变体向高温变体转变时,H ?总是正的,并且对于SiO 2来说,V ?也

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综合述评(一)

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综合述评(一) 摘要: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热点问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探讨,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并进行综合述评。 关键词: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综合评价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研究的热点所在。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从各自角度出发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及二者关系进行了定义,通过理论分析、构建模型等方法探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从国外来说,亚当.斯密、马克思、刘易斯、保罗·罗默、杨小凯等人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在党的十七大以后,站在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系统研究。一、国外研究综述 (一)亚当·斯密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围绕富国强民这个目标,展开了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研究成果突出的体现在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他指出,经济发展以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为前提,应建立一种制度,市场自由配置资源,劳动、资本自由流动,对外贸不加以干预,才能真正的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他还指出,分工、科学技术可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合理搭配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比例,并同资本积累和收入联系起来,强调自然资源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二)马克思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脱离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经济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为以后的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发展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框架基础。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论可以解释为较早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就是经济发展。马克思的增长方程式有几个假定前提:1.社会总产品分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2.全部年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即W=C+V+M;其中C代表生产产品时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V是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M是生产的剩余价值。3.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4.不存在技术进步。由此出发,马克思首先进行了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使社会再生产规模扩大,经济发展必须进行扩大再生产。并提出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前提条件:I(v+m)>IIc和II(c+m-m/x)>I(v+m/x)。以及3个实现条件:I(v+△v+m/x)=II(c+△c)、I(c+v+m)=I(c+△c)+II(c+△c)、II(c+v+m)=I(v+△v+m/x)+II(v+△v+m/)。为经济发展及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奠定了理论框架基础。(三)发展经济学中结构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城乡二元经济模型,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理论。阿瑟?刘易斯1954年在《曼彻斯特学报》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著名论文,提出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式(即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二元结构模式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二元结构模式)。从而为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提供了一般性或规律性的理论基础。 (四)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经济模式,确认了制度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并总结出一套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如发展教育;刺激物质资本的投资;保护知识产权;支持研究与开发工作;实行有利于新思想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的国际贸易政策等。它所强调的规模收益递增、外溢效应、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等,是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重大突破。它较好地解释了一些经济发展事实,其丰富的政策内涵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发展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杨小凯1991年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经济增长的一个微观机制》,奠定了他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地位。他以社会产业结构或分工状态当作固定不变的因素,研究资源在其中的最优配置,构建了劳动分工演进模式解释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微观基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摘要: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 关键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abstract: this paper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is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goals and strategic measures, china is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faces important and pressing the realistic subject.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the key work puts forward opinions at 8. . keywords: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改革与创新,又涉及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更新与调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

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 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一、【高考政治】经济生活 ⒈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⒉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义新农村。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⒊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原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 ⒋经济生活分析如何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扩大就业。 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角度分析应如何履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西方学界关于农村发展的理论研究 西方学界研究农村建设问题,最早源于19世纪40年代科尔等学者研究农村聚落的景观形态,即农民的住宅研究。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学者阿·德芒戎在《法国德农村住宅》的文中对法国农村居住形式与农业职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1他提出以农业职能来确定和划分农村住宅类型,随后他又在《法国农村聚落类型》一文中,首次对农村聚落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村落形成与自然、社会、人口、农业之间的关系。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后,尤其在日本,在原有村落共同体被破坏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从而使得农村共同体的活力变得脆弱,如何重建有活力的农村成为了西方学界关于农村建设的重要研究点。在1994年,日本学者祖田修和大原兴太郎通过分析日本现代农村后揭示了因人口的过疏而弱化了农村共同体。他们指出,以前的农村自然管理体系的丧失招致了众多问题的发生,尽管近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还是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相互融合。同时,他们认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综合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活的价值,要更加重视农村居民的相互交流,满足农村居民的诸多诉求,尤其是社会与文化方面。2传统农业社会的村落主要还是零散特征为主。到了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工业产业的逐渐发达,农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乡村集聚的趋势不断发展,以下国家为主要代表: 1.美国的郊区新村化 美国的新村建设主要还是以郊区为依托开始的。在二战以后,由于私人交通工具的发达和普及,美国郊区出现了低密度、空间上无计划地扩张,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和污染、空间浪费、地价和房租上涨、基础设施超负荷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始在郊区规划了新社区或新村。其特点是土地混合利用、布局紧凑。 2.英国农村中心村 随着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乡村地区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英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人口减少,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随后,由干大都市郊区化的迅速发展,周边的许多乡村人口又急剧增加,因此乡村地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背景下,英国政府开始对乡村地区进行大规模规划,以促进其繁荣。 1(法)德芒戎.人文地理学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 2王鹏飞等.近年国外有关可持续农村体系发展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5(9):166一167.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一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与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部门,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各类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实施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廉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消费、就业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入。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从强化制度入手 尽快形成相应体制

第二章 晶型转变及其控制方法

第六章位错和面缺陷 习题 1 试分析一般陶瓷材料脆性较高的原因。 2 图6–21是张晶体点阵结构的二维图形,内含一根正刃位错和一根负刃位错。试回答:(1)若围绕着这两根位错作柏氏回路,最后所得的柏氏矢量如何?(2)若围绕着每根位错作柏氏回路,其结果又分别是怎样? 图6–20 同一晶体中不同平面上符号相反的两根刃位错的二维模型 3 试分析NaCl晶体在什么方向上最容易发生滑移? 4 请判断在下述情况下位错的类型:(1)柏氏矢量平行于剪切方向并垂直于位错;(2)柏氏矢量垂直于剪切方向并平行于位错[3]。 5 试证明柏氏矢量守恒定律:指向某节点位错的柏氏矢量之和等于离开该点位错的柏氏矢量之和。 6 请简述螺位错可能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7 试从位错与晶体的几何关系、位错的形成原因、引起位错的外加剪切应力分力与柏氏矢量方向的关系、柏氏矢量与位错和滑移面的关系、滑移面与密排面方向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刃位错与螺位错的异同点。 8 设晶体中有一根单位长度的位错,两端被钉扎住,在外加应力作用下,从直线段变为半径为r 的圆弧段。试求此过程中外力所做功的大小[19]。 9 试从与位错有关的一般原理出发,分析导致它产生和存在的可能原因。

10 试分析下述两种位错定义的不足之处:(1)滑移面上已滑移和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线;(2)位错是柏氏矢量不为零的线缺陷。 11 试分析在拉制单晶的过程中,在工艺上至少要控制哪两个参数,以尽可能地消除晶体中的位错? 12 试回答:(1)对结晶固体而言,哪种几何形状的缺陷最常见?为什么?(2)非化学计量缺陷可能以哪种几何形状的缺陷出现?为什么? 13 试解释纳米晶粒结构陶瓷高温蠕变性能较差的原因。 14 设某物质在其熔点时结晶,形成边长为10-6m的立方体晶粒。试回答下述两个问题:(1)若晶体在高温时所形成的空位,降温到室温时,聚集在一个晶面上,形成一个空位圆片,以致引起晶体内部的崩塌[2, 19],结果将转变为何种形式的晶格缺陷? (2)若晶粒为边长为10-6 m 的立方体,求此时每个晶粒中的位错密度。 15 试分析下述两种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相反的效应的成因和条件:(1)位错的存在对材料的延展性有利;(2)位错的存在大大地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16 无机非金属材料往往具有氧原子密堆积结构。在这些氧化物系统中,通常观察到滑移是沿着一个原子密排面的方向进行。试从位错的能量和柏氏矢量模的大小来解释上述现象。 17 对于(6–6)式,若θ>3.49×10–1 rad (20°),该式还能成立吗?为什么? 18 设有晶胞参数为3.61×10–10 m的面心立方晶体,试计算3.49×10–2 rad (2°)的小角度对称倾斜晶界中的位错间距[2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选择题17题,判断题21题,问答题55,共93题) 一、选择题 1.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CD) A.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B.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C.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原则 D.对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八大载体的构建进行了部署 2.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什么机遇和条件?(ACD) A.中央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B.广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C.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 D.广东的人文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厚实的文化积淀 3.“三来一补”是指什么?(ABCD) A.来料加工 B.来样加工 C.来件装配 D.补偿贸易 4.怎样深化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ABCD)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D.改革一些具体的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 5.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什么?(ABD) A.投资 B.消费 C.进口 D.出口 6.广东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B.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保水平,不断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C.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D.采取鼓励消费政策,刺激居民消费 7.广东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B.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C.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D.改善投资服务 8.广东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采取哪些措施?(BCD) A.发展对外贸易 B.培育现代产业项目,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C.抢占世界产业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推进绿色增长 9.广东对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采取哪些措施?(AB) A.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 B.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C.加大“腾笼换鸟”政策力度 D.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10.广东对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强产业转移力度 B.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C.加强政策调节 D.完善配套措施 11.广东的主体功能区域有哪些分类?(ABCD)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生态发展 D.禁止开发 12.广东对推进自主创新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B.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提升发展高新产业园区,完善自主创新平台 D.完善组织协调与法规政策,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 摘要: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的新形势下,各国为都在努力探索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与途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笔者分别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化机制;绩效评价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closely linked to the new situation, all countries are explor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virtuous circle, 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is researc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 Achie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formation model;Transformation mechanism;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一、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80%,英、法、德等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都达到了50%以上。近十几年来,我国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的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所有制的技术经营机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进入生产领域。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科技成果转化还普遍存在数量少、质量差、规模小、效率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国外研究综述 1.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研究 理论界对于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认识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新的专家阶层是一群勤于思索的人,他们利用知识为经济生产做出重要贡献”。马克思明确提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问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索洛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证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创建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但是科学技术依然是增长的外生变量。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加强,罗默、卢卡斯和格鲁斯曼等一些经济学家用新增长理论解释经济增长。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增进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