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选篇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选

《世说新语》选
• 满奋怕风。一次,他侍坐在晋武帝座旁,北窗前有琉璃 屏风,实际上是密不透风的,可是看上去似乎稀疏透风 ,故满奋不免面露难色。晋武帝就笑话他。满奋说:“ 我就像吴牛一样,看见月亮就要喘息。”
• 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吴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是日而喘。比喻 因疑似而惧怕。
三一
•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 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 楚囚:原指被俘的楚人。《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伶人钟仪为晋 所囚,仍奏楚声,不忘南音。这里比喻过江诸人徒然怀念中原,但悲 泣无计。
• 过江避难的诸位人士,每逢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总是相邀一 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聚会饮酒。周在座中感叹说:“风 景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山河有了变化!”大家听了周的话 ,都对视流泪。只有王导变色道:“我们应当同心协力辅佐 王室,恢复中原,何至于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呢!”

•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 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 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 孔融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捕,朝廷内外无不惶恐惧怕。当时孔融的大儿 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照样做琢钉的游戏,完全没有一 点惊慌的神色。孔融对派来逮捕的人说:“希望罪过只 在我一人之身,两个儿子能否保全性命?”两个儿子从 容向前对父亲说:“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窝下还有完 好的鸟蛋吗?”不久,他们也被逮捕了。
言语第二
• 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论语· 阳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 反对巧言令色,但也强调口才辞令的重要 性。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 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 为?”(《论语· 子路》)孔子的弟子中不乏善于 辞令者。《孟子· 公孙丑》:“宰我、子贡 ,善为说辞。”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精彩选读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精彩选读

«世说新语»(一)山公与嵇㊁阮一面ꎬ契若金兰ꎮ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ꎬ问公ꎬ公曰: 我当年可以为友者ꎬ唯此二生耳ꎮ 妻曰: 负羁之妻亦亲观狐㊁赵ꎬ意欲窥之ꎬ可乎? 他日ꎬ二人来ꎬ妻劝公止之宿ꎬ具酒肉ꎮ夜穿墉以视之ꎬ达旦忘反ꎮ公入曰: 二人何如? 妻曰: 君才致殊不如ꎬ正当以识度相友耳ꎮ 公曰: 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ꎮ ʌ参考译文ɔ山涛与嵇康㊁阮籍只见了一面ꎬ就成了情意相投的朋友ꎮ山涛妻子韩氏感觉山涛与此二人有不同于一般的交情ꎬ问山涛ꎬ山涛说: 我现在可以认作朋友的ꎬ只有这两位先生罢了ꎮ 妻子说: 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狐偃㊁赵衰ꎬ我(也)想暗中观察嵇㊁阮二位ꎬ可以吗? 有一天ꎬ他们二人来了ꎬ妻子劝山涛留他们住下ꎬ准备了酒肉ꎮ(韩氏)夜里穿透墙壁观察他们ꎬ直至天亮竟忘了回去ꎮ山涛进内室说: 这二人怎么样? 妻子说: 你的才情志趣比他们差得远ꎬ只应凭见识气度和他们结交罢了ꎮ 山涛说: 他们也常常认为我的气度胜人一筹ꎮ(二)陶公少有大志ꎬ家酷贫ꎬ与母湛氏同居ꎮ同郡范逵素知名ꎬ举孝廉ꎬ投侃宿ꎮ于时冰雪积日ꎬ侃室如悬磬ꎬ而逵马仆甚多ꎮ侃母湛氏语侃曰: 汝但出外留客ꎬ吾自为计ꎮ 湛头发委地ꎬ下为二髲ꎬ卖得数斛米ꎻ斫诸屋柱ꎬ悉割半为薪ꎻ剉诸荐ꎬ以为马草ꎮ日夕ꎬ遂设精食ꎬ从者皆无所乏ꎮ逵既叹其才辩ꎬ又深愧其厚意ꎮ明旦去ꎬ侃追送不已ꎬ且百里许ꎮ逵曰: 路已远ꎬ君宜还ꎮ 侃犹不返ꎮ逵曰: 卿可去矣ꎮ至洛阳ꎬ当相为美谈ꎮ 侃乃返ꎮ逵及洛ꎬ遂称之于羊晫㊁顾荣诸人ꎮ大获美誉ꎮʌ参考译文ɔ陶侃年轻时胸怀大志ꎬ而家境极其贫困ꎬ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ꎮ同郡的范逵一向很有名气ꎬ被举荐为孝廉ꎬ(一天夜里)投宿陶侃家ꎮ当时多日冰天雪地ꎬ陶侃家中一无所有ꎬ而范逵的马匹和随从仆人很多ꎮ陶侃母亲湛氏对陶侃说: 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ꎬ我自己想办法ꎮ 湛氏发长垂地ꎬ剪下做成两副假发ꎬ卖掉换得几斛米ꎬ(又)把房子的几根柱子ꎬ全剖割一半做柴火ꎬ铡碎几个草垫作为喂马的草料ꎮ傍晚ꎬ摆设了精美的饮食ꎬ随从们全不缺乏什么ꎮ范逵既感叹陶侃的才华和口才ꎬ又对他的深厚情谊感到不安ꎮ第二天早晨离去时ꎬ陶侃追随相送不止ꎬ走出将近一百里的样子ꎮ范逵说: 路送出很远了ꎬ您应当回去了ꎮ 陶侃仍然不返回ꎮ范逵说: 您可以回去了ꎬ到洛阳后ꎬ我将把您的盛情传为美谈ꎮ 陶侃这才返回ꎮ范逵到了洛阳ꎬ就在羊晫㊁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ꎬ于是陶侃大获美好的声誉ꎮ。

初中文课外文言文 选自《世说新语》的作品

初中文课外文言文 选自《世说新语》的作品

初中文课外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的作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魅力。

在初中文课外,阅读一些文言文经典著作,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古代汉语的理解能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进而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容丰富,适合初中生阅读。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代的一部文言文集,作者为刘义庆,书中收录了许多古代文人的言行和轶事,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其中的一些故事和格言,具有启发人思考的价值,可以让初中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比如书中有一则故事叫做“丧志篇”,讲述的是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迁被贬谪到函谷关时,与当地的牧羊人聊天,问他生活种种,但羊儿惧狼而走失,牧人追悲伤伐兴,司马迁回应道:“悟者必定,在大悲辱之会,心必有无不失意,谓之志兼悲,志当以己之病忧娱,辅助之以他人之好忧娱也。

”他在己之遭遇中得到启发,明志于君子的悲乐情感。

这个故事可以启发初中生思考人生哲理,明志于自身的困境和挫折,感受到“志”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通过平凡的牧人,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让我们看到古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探求。

除了故事,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修身养性、明礼诲人等方面的格言警句,如“必为画丹,不可洗笔”,“败德以从保全,虽得全益轻矣”,“壹用同己,贰用咎人”,等等。

这些格言虽然语言简练,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必为画丹,不可洗笔”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从而恪守初衷,不轻言放弃。

而“败德以从保全,虽得全益轻矣”则提醒我们做人要守正道,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弃原则。

再比如“壹用同己,贰用咎人”,教育我们要谦和待人,不要自私自利,懂得与人为善。

《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作品既有启迪性格、教育人生的教益,又有寓教于乐的趣味,适合初中生阅读。

通过阅读这些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人生观念,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世说新语二则选自

世说新语二则选自

世说新语二则选自【第一则】在西汉末年,有一位叫做王修的人,他生性聪明机智,深受当时的名士钟嵘赏识。

王修与钟嵘关系深厚,彼此常常交流思想和学问。

有一次,钟嵘和王修一起赶路,来到一座桥边。

桥的木板已经破损不堪,断裂的地方,悬浮在半空中,形成了一个无法跨越的间隙。

大部分行人都避之不及,远远绕过这座桥。

只有眼前的一对夫妻,却并不在意,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断桥。

钟嵘十分费解,询问王修他们为何要选择走这座危险的桥。

王修回答道:“这对夫妻之间的情感如此坚固,他们有着倚重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对于他们来说,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彼此携手,相信一起克服困难是完全可能的。

”钟嵘沉思片刻,深有感触。

他和王修一起走完了那座断桥,心中对王修更加佩服。

从此之后,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并常常竞相互相补充对方智慧之言。

【第二则】南朝宋时期,爱学术的人很多,当时就出现了一个叫做丘虑的人。

丘虑非常努力学习,他常常奔波于名家之间,想要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来提升自己的学识。

丘虑有一次前往拜访著名学者刘义康,希望能够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但是,刘义康并不愿意见丘虑,对他态度冷淡。

丘虑走了以后,一位朋友听说了这件事情,觉得十分奇怪。

于是,他忍不住去问刘义康为什么对丘虑如此冷淡。

刘义康解释道:“丘虑虽然才华出众,但是他过于急躁,缺乏沉稳和耐心。

学问是需要时间积累和潜心钻研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我并不认为他现在已经具备了与我交流的条件。

”这位朋友明白了刘义康的意思后,感到非常受益。

他将这番话告诉了丘虑,并告诉他要保持耐心和恒心,继续努力学习。

丘虑深受启发,改正了急躁的性格,并从此勤奋钻研,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以上就是两则选自《世说新语》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的修养。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思,不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用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

《世说新语·任诞(节选)》解析

《世说新语·任诞(节选)》解析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 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 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 因吐血,废顿良久。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 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 常从妇饮酒,阮醉,便 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 伺察,终无他意。
相关评论

“《世说新语》虽是古代的一部小说,但一 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 的人所重视。”“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 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 途,都有所记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 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的风俗、 习尚,这确实士很好的历史资料。” ——周祖谟
晋书潘安李熠霖?一千八百年前一个翩翩少年他有非凡人气一生爱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画的美男子春风得意时代的万人迷趋炎附势却身不由己多少遗憾都留在洛阳多少个选秀今天在录像?有没有再世潘安是否传说中的尚书郎是不是白了头的沧桑招一阵风雨演一场生命的悲剧谁是英俊无比同时人格美丽谁追赶八千里路名和利谁愿回归故里下载歌词是否一首悼亡诗?世说新语一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属孔门四科其中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世说新语 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 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 引。’” “时人目王佑军,飘如游云,矫若惊 龙。”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 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世说新语 容止》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刘孝标注引《语林》 张载 “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 “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 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晋书 》)

初一语文-【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初一语文-【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一、文学常识●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

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

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

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

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

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

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

世说新语节选

世说新语节选

世说新语节选世说新语节选一、刁钻狡诈1. 蜀地有个人,少不识字,但口才极好,会拉胡琴,千言万语从口中如车轿马驹流泻出来。

“虎啸风生北牧田,羊衣橐驼走廊恬。

”字未到靠音,已藏诗字在彼心。

常宴会之间,到各人前尽说些各人的过去、未来,无不准确,名流遇之未敢言。

“真面目。

”有人诋之,“若不向族中长老响应,泼妇亦能成妇人之规矩。

”是以有憾于此人者,但仅于口头相向者战败,只有与之较量和逛马场时,方能将智力经营于各种技艺中。

2. 吴地有个人,弄得青云直上,成为背书儿与巫山之中烛影沉浮。

其专长是掉转一句话的来路,用宽阔安静、仿佛与情感完全无关的肢体语言,使人深入陷阱不能自拔。

“真乃狡诈之极,忽而似眠忽而乃斗。

”山野诧之,城中以为是“里弄诬捏非直者”憋闷之际涂饰而已。

二、政术与纽带1. 曹操到英登邺,见找到些老朋友,因此筑起一幅肯齐心般的原则。

口中说:“君臣之义无与二心焉,愿当先平昔时之善与众同。

”麾下闻之嗟叹,言有不逊之辈或用其“叛国响鼓”的策略,曹操即被推翻,终为王霸之道,但仍因此写了歌颂情谊的《春风吹柳花着生》百篇。

三、天伦之乐1. 千载有来人,为治好父亲哪卡病的方案资料查不到,因此从头学中文。

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为父治疗,使父活了二三十年。

对那方案仅之乎者也,“才练好中文,早已将其散失。

”乃求学之初,则当知中文对于某些人的意义。

2. 南京最后一任校长,毕业至脑叶发育不全却都能做出上等皇师之学问的篇章。

他说:“此地里有一眼深井,自早上到晚上均须手捧一案头式样印模才能寻得井水。

”因此全家,全校师生均戴上了手捧印模的帽子,便无数个学生从此坚决不偷井水,一人能为正孝,全家人能更全面发展,亦是个天堂般的社区。

四、追求与异见1. 某高家疑自家,触犯迷信抵抗连续不错,论明天她要是、要是还能活下去,定会为那些美丽的街道绵绵雨雪编织个世纪灿烂的故事。

五、恶俗之多变1. 欧洲有个人背弃了俄罗斯文化,解放中东之国,决心形成了钢铁之帝国。

世说新语》二则

世说新语》二则

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的事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谢氏家族

东晋

诗礼簪缨(诗指诗经,礼指礼记,簪是文官
官帽上束头发的的簪子,缨指武将头盔上的 缨穗。 合起来通常指一个家族文化传统非 常浓厚久远,而且世代都是高官显贵,出将 入相,是世族门阀。)
5、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 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 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 “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 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形似——神似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 “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 这个比喻好,是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

文义:古今异义词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和他子
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所似何)像什么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谢太傅:
谢安 胡儿: 谢朗 兄女: 谢道韫(yùn) 左将军: 王凝之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 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
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点
明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
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课外古文选篇
1、《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①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④,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⑤之时,桂树焉⑥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

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②荷:担负,承受。

③阿:山脚。

④沾:浸润。

⑤斯:这⑥焉:怎么
【翻译】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对于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启示】
用泰山之高、深渊之深来衬托陈太丘的学问之高和懂得道理之多。

启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2、《割席分坐》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启示】
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有机会成才。

3、《王祥事后母》
王祥事①后母朱夫人甚谨。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②好,母恒③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④之。

值⑤祥私起,空斫得被。

既还,知母憾⑥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事:侍奉,服侍。

②殊:很。

③恒:常常。

④斫:砍杀。

⑤值:正逢,恰巧遇到。

⑥憾:因……而遗憾。

【翻译】
王祥对待他的后母朱夫人非常谦谨。

家里有一棵李子树,果实快熟了,后母要王祥看守着,不能让一颗果实掉到地上。

有时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王祥就会奔向果树,抱着果树哭泣,哀求果实不要掉落下来。

王祥曾经在别的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前往要偷偷砍死王祥。

正当那时王祥起床了,后母空砍在被子上。

等到王祥回来,知道了后母因为没能杀死他而遗憾不已,因此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她杀死自己。

后母于是被王祥所感动,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启示】
主人公王祥是孝顺的人;爱是相互的,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回报;用宽容和忍耐感化别人赢得尊重。

4、《范宣受绢》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③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④廉约⑤,韩豫章⑥遗⑦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

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⑧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
①〔范宣〕字宣子,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

②〔挑〕挑挖;挖出来。

③〔身体〕“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躯干。

体,头和四肢。

④〔洁行〕品行高洁。

⑤〔廉约〕廉洁俭省。

⑥〔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

⑦〔遗(wèi)〕赠送。

⑧〔裈(kūn)〕裤子。

【翻译】
范宣八岁时,在后园挖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

有人问:“疼吗?”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疼,人的身体四肢头发肌肤,都是来自于父母,不该随意毁伤,因此才哭!”范宣为人廉洁简朴,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仍不接受;就像这样一半一半递减,直到剩下一匹绢,仍然不接受。

后来,韩与范同车出游,韩便在车里撕下二丈绢绸给范宣,说:“作为丈夫难道能让妻子没有衣裤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5、《处之不易》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②,外无余肴,饭粒脱落③盘席间,辄④拾以啖之。

虽⑤欲率物⑥,亦缘其性真素⑦。

每语子弟云:“勿以⑧我受任⑨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释】
①水俭:因水灾而歉收。

②五碗盘:一种孝星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五个碗组成。

③脱落:掉在。

④辄:总要。

⑤虽:虽然。

⑥率物:有心为人表率。

⑦真素:生性朴素。

⑧以:因为。

⑨受任:出任。

【翻译】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

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

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

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很不容易。

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人物形象】
殷仲堪是一个勤俭节约,不因自己是官儿觉得高人一筹,为人民作表率,有安贫乐道之志的人。

【启示】
1.不论所处的环境是贫还是富、是贵还是贱,都要保持一个安贫乐道的心态,因为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2.人不能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和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