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
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对七匕分析

中图分 类号 :R 9 7 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6 )3 5 - 0 1 1 5 - 0 2
目前 ,临床在 治疗 原发 性高 血压 患者 时 ,主要 应用 氨氯地 平 、
对其 不 良 反 应情 况展开对 比与分析。报道如下 。
的根治时机 。综上所述,对于可能是乳腺癌 的患者 ,乳腺细针穿刺细胞 学检查可 以作为一种手术治疗 的基本检查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 文献 [ 1 ] 林燕 I 孑 d 、 强, 周 炜洵 , 等. 细 针 穿刺 技术 在 乳腺 癌手 术 治疗 中的应
用价 值 [ J ] . 中国 医学 科学 院学 报, 2 0 1 1 , 3 3 ( 1 来自 : 8 0 — 8 2 .
硝 苯: 咆平 、左旋 氨氯地 平等 钙离子 拮抗 剂 。其 中,高血压 患者 大 多 为 老年 人 ,其体质 及各 项技 能较差 ,因而在对 其展 开 降压 治疗 时 ,
就 需: 要从 其 自身特 点 出发 ,选择安 全 、可靠 的治疗 药物 及方法 。因 此 ,对这 些 降压药 物所 致的 不 良反 应情 况展 开分析 就具 有非 常重要 的临床价值 ] 。本文 以我 院收治的1 2 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例 ,分别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选 取我 院2 0 1 4 年3 Y ] 至2 0 1 5 年3 月 收治 的1 2 0 例 原发性
高 血压 患者 为研 究对象 ,将 其 随机分 为A、B、C 、D四组 ,每组3 0 例 。其 中,男6 2 例 ,女4 8 例 ;年龄分布 :5 6  ̄ 7 8 岁 ,平均年龄 ( 6 8 . 2 ± 5 . 7 )岁 ; 病 程1 - 9 年 ,平均病程 ( 4 . 6 ± 2 . 5 )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常见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常见副作用一、钙离子拮抗剂: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代表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如硝苯地平及各种缓释片、控释片,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波依定、得高宁、尼福达、司乐平、拜新同、拜心同、安内真等。
药物特点:对轻重中度高血压均有明显降压作用,血压越高,效果越明显,但是不降低正常血压。
因为可以扩张血管,所以,尤其适用于有动脉硬化的患者。
也具有器官保护作用,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降压药。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心肌去极化过程中第二时相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量,同时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钙内流,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降低。
2、由于扩张血管引起的头痛、面红和踝部水肿(15-20%);心率加快;还可出现乏力和胃肠反应等,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主要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特别是用于同时患有心肌梗塞后、糖尿病肾病、左心肥厚、房颤。
ARBs也很少引起ACEI治疗中常有的干咳和/或血管性水肿。
代表药物:各种“纱坦”,如:缬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索亚)、安博维等,药物特点:作用同ACEI类,突出的优点是咳嗽的不良反应较少,药物耐受性好,和ACEI类同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少。
当孕妇在怀孕中期和后期用药时,这些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正在发育的胎儿损伤,甚至死亡。
当发现怀孕时,应该尽早停用本药。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EC3.4.15.1)活性的化合物。
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

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降血压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差异。
方法选取在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期间,41 例服用硝苯地平,33 例服用氨氯地平,18 例服用非洛地平)发生水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停药1 周,改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时间为8 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和血压、心率变化。
结果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水肿发生率明显减轻,显著低于治疗前1 周(P<0.05);②面部潮红、心悸发生率(均为1.15%、1.15%)明显低于治疗前1 周(均为15.22%、6.52%)(P<0.05);③患者的血压、心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与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降血压药相比,左旋氨氯地平的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不良反应;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27-02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在临床治疗中,降压药的种类比较多,比如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但患者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文献报道左旋氨氯地平药物低于上述后三种药物[1-2]。
本文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法比较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在我院服用非洛地平(18 例)、硝苯地平(41 例)、氨氯地平(33 例)后出现水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53 例,女39 例;年龄19-75 岁,平均年龄为(43.20±5.62)岁。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8-75 岁;②服用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后发生水肿;③心脑肾等靶器官未发生损害;④了解并同意此次研究。
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的对比分析

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的对比分析目的分析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28例。
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分析相关结果。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5周,患者血压均有一定改善,就改善程度而言,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治疗1周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3、5周后,有效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硝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安全性方面均较好,有助于患者疾病转归,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标签:左旋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朝向年轻化发展。
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药物控制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药物治疗,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改善疾病转归[1]。
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流药物。
其均为二氢吡啶类拮抗降压药物,左旋氨氯地平为氨氯地平左旋体,其主要能够作用于L型钙离子通道,进而起到降低血压效果[2]。
为了分析其和硝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为研究样本,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硝苯地平以及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以及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内科学》中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3]。
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氨氯地 平 \非洛地平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王 佳 红
【 摘要 】 目的 本 次研 究主要是 对氨 氯地平 、非 洛地平 以及硝 苯地平 治
性 别还是 病程 上差 异无 统计学 意 义 ,可 以进 行相 互 比较 0 。
. 2 用药 情况 疗高血压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 中,主要选取 着三种 药物 1 剂量分别为 5 T I 1 ( I 、5 m q 和3 ( ) m g 。治疗高血压 患者的数量分别为 5 3 例 、5 0 对于这些人 院患者来 说 , 一旦 入院接受治疗就不可在服用任何抗 例和 4 9例 。在 治 疗 的过 程 中 ,三 者都 选择 口服 用 药 的方 式 ,服 药 时 间为 高血压的药物 。对于第一组患者来说 ,主要服 用的是氨氯地平 ,这一药 2 周。结果 三种药物对 于高血压 患者的治疗结果存在 着较 大的差异,从 药品具有相关 的批号。第二组服用 的药物是非 有效率上看,主要是 8 1 %、7 6 %和 7 6 % 。但是 ,这三种药物对于改善心肌 物 的产地是我 国的大连 , 缺血和心功能方面都具有突 出的疗效。结论 这三种药物在降压的过程 中 洛地平 ,第三组服用 的是缓释硝苯地 平。这三组患者 在每天上午进行 都发挥 了降压效果,不仅服药方式比较方便 ,很 少会出现副作用的现 象。 【 关键词 】 氨 氯地 平 ; 非 洛地平 ; 硝苯地平 ; 高血压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I k 5 4 4 【 文献标识 码 1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0 8( 2 0 1 5 ) 1 4 — 0 1 6 8 — 0 1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的分类介绍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的分类介绍钙通道阻滞剂(CCB)是一类能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流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Ca2+浓度的药物。
CCB通过抑制细胞内Ca2+浓度发挥舒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等一系列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可分为二氢吡啶类CCB(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和非二氢吡啶类CCB(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其中,二氢吡啶类CCB对动脉的选择性大于对心脏的选择性,冠脉扩张和外周阻力血管扩张作用较强而心脏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用较弱,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的治疗。
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可将二氢吡啶类CCB分为三代,即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一代CCB,以硝苯地平缓释/控释制剂、非洛地平、尼莫地平、贝尼地平为代表的二代CCB,以氨氯地平、乐卡地平为代表的三代CCB。
1.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是使用历史最长、最普遍的CCB,硝苯地平口服给药后几乎完全吸收。
吸收后经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为45-56%,硝苯地平普通片舌下给药2-3min即可起效,口服15min起效,血药浓度达峰时间0.5-1小时,半衰期2-5小时。
硝苯地平绝大多数以代谢物形式经肾脏排泄(约80%),其余部分通过粪便排泄。
综上,硝苯地平普通片生物利用度低,起效快,而因快速扩张血管和激活交感神经,易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头痛和心悸等不良反应,同时由于半衰期短,对血压控制时间短,一天需多次服药。
针对硝苯地平普通片的上述缺点,通过改变剂型,发展出了第二代CCB,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
与普通片相比,缓释/控释制剂可使硝苯地平在体内以恒速(控释片)或近恒速(缓释片)释放,使硝苯地平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持续发挥药效,从而减少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
2.非洛地平:非洛地平口服吸收完全并经历广泛首过代谢,生物利用度低(约为20%)。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的长效制剂临床疗效的分析比较

94.19±9.48
95.90±5.06
93.58±4.86
dHP(次/min)
75.19±13.33
75.19±9.61
71.20±6.44
nSBP(mmHg)
124.52±12.90
126.31±9.12
125.15±15.50
nDBP(mmHg)
66.48±9.14*
71.05±4.84
68.40±5.34
结果分析: 这里添加标题
➢三组在服药1年后均能有效控制24小时平均血压,并维持良好的血压昼夜节律。 ➢氨氯地平组在降低夜间舒张压方面明显强于硝苯地平组(P<0.05),动态血压
检测指标
2这4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B添P(加m标mH题g)
氨氯地平组(n=21) 127.29±12.37
硝苯地平组(n=20) 129.50±7.26
非洛地平组(n=20) 127.20±12.13
24hDBP(mmHg)
60.90±8.53
73.35±4.44
70.45±4.26
24hMAP(mmHg)
91.38±8.45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的长效制 剂临床疗效的分析比较
前言
这里添加标题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及时而恰当的药物降压治疗能减轻因高血压
引起的头痛、头昏、心悸、失眠等症状,并可减少由于持续性的高血压所引起的心、 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
钙通道拮抗剂(CCB)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CCB能够抑制钙离子内流, 松弛血管平滑肌,同时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最终使血压下降。
控释片治疗组(30mg/d,B组)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5mg/d,C组)。
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

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作者:刘子安刘雪李霞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分别选择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以及硝苯地平药物治疗后表现出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所用药物;A1组(8例):选择氨氯地平药物进行治疗;A2组(8例):选择左旋氨氯地平药物进行治疗;A3组(8例):选择非洛地平药物进行治疗;A4组(8例):选择硝苯地平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A1组患者中,表现出水肿症状、面部潮红以及心悸症状患者例数分别为4例、2例以及1例;A2组患者中,均未表现出水肿症状、面部潮红以及心悸症状;A3组患者中,表现出水肿症状、面部潮红以及心悸症状患者例数分别为3例、2例以及1例;A4组患者中,表现出水肿症状、面部潮红以及心悸症状患者例数分别为3例、3例以及1例;同A1组、A3组以及A4组高血压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A2组高血压患者获得明显降低(P<0.05)。
结论: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以及硝苯地平药物的应用,均会表现出不良反应情况,以左旋氨氯地平药物的安全性较高,可进一步说明其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当前针对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钙离子拮抗剂获得广泛应用,其对于肾脏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在应用后可以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以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的应用较为普遍。
但是不同药物的应用,最终表现出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有所不同[1],以此说明同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以及硝苯地平比较,左旋氨氯地平药物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高血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所用药物;A1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55.29±5.39)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
发表时间:2015-08-24T14:02:57.6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高云
[导读]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医院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高云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医院 3552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降血压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差异。
方法选取在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期间,41 例服用硝苯地平,33 例服用氨氯地平,18 例服用非洛地平)发生水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停药1 周,改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时间为8 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和血压、心率变化。
结果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水肿发生率明显减轻,显著低于治疗前1 周(P<0.05);②面部潮红、心悸发生率(均为
1.15%、
1.15%)明显低于治疗前1 周(均为1
5.22%、
6.52%)(P<0.05);③患者的血压、心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与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降血压药相比,左旋氨氯地平的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不良反应;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27-02
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在临床治疗中,降压药的种类比较多,比如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但患者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文献报道左旋氨氯地平药物低于上述后三种药物[1-2]。
本文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法比较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在我院服用非洛地平(18 例)、硝苯地平(41 例)、氨氯地平(33 例)后出现水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53 例,女39 例;年龄19-75 岁,平均年龄为(43.20±5.62)岁。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8-75 岁;②服用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后发生水肿;③心脑肾等靶器官未发生损害;④了解并同意此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①激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继发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③不稳定型心绞痛。
1.3 方法
患者先停止服用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时间为1 周,改服左旋氨氯地平[厂家: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390H8199],服药剂量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1 周与治疗8 周后的水肿、面部潮红、心悸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分析统计,采用t 检验和X2 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足背水肿情况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的足背水肿情况如表1 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钙离子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效果较好,但同时会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是心悸、外周水肿、面部潮红等[3]。
为确保高血压的合理用药,需进一步加强分析钙离子拮抗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差异。
在本文研究中,患者服用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三种降血压药后出现水肿,停药1 周后改用左旋氨氯地平,患者的水肿情况显著降低(P<0.05),但考虑到患者为服用上述钙拮抗剂后引起的水肿,并没有包括单纯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引起的水肿,所以水肿这一不良反应的减轻与药物的耐受性存在一定的关系。
此外,据临床实践显示,面部潮红、心悸是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后的常见不良反应[4],本组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明显减轻,但由于例数均比较少,故后期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研究。
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
化来看,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周(P<0.05),提示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从治疗3、6、8 周的血压变化来看,虽存在差异,但差异基本在5mmHg 上下,故而临床意义不太大。
从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对比来看,虽各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基本在5 次/min 左右,提示左旋氨氯地平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与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降血压药相比,左旋氨氯地平的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魏恒邦,李治国,王玫民.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07):980-981.
[2] 司道远.氨氯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内皮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 韩学杰,丁毅,王丽颖等.上市后降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概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02):171-174.
[4] 李文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