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阻、电阻器及欧姆定律讲义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欧姆定律-等效电阻

右端时串联电路的电阻多大?
解:(1)滑片P在最左端 U1 = U = 6 V
I R1=20 Ω U=6 V
I=
U R
=
6V 20 Ω
=
0.3
A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题分析
例2 如图所示,R1 =2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
80 Ω,电路接在电压为
V
6 V电路中,当滑片P由最左端
P
滑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由
R1
R2
6 V变化为1.2 V,(1)则电流表示数
A
变化范围是多少?(2)当滑片P在最
S
右端时串联电路的电阻多大?
(2)滑片P在最右端
I'
=
U1 R1
=
1.2 20
V Ω
=
0.06
A
R=
U I'
=
6V 0.06 A
=
100
Ω
I' R1=20 Ω R2=80 Ω
U1=1.2 V U=6 V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R1一定
U1 ↓
U不变
U2 ↑Leabharlann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例题分析
例5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的实验中,某同学在连接电路时,
S
不小心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错了
V L
位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可能
出现的现象是( C )
A.电流表烧坏,电压表示数为0
R A
B.小灯泡烧坏
C.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值
D.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远小于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所以
小灯泡不能发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ppt课件

A.V1 的示数变大 B.V2 的示数变大 C.A 的示数变小 D.V1 和 A 的比值不变
初中物理课件
14.(2014,天津)如图所示电路,闭合S、S1,电压表的示数是12 V;闭合S、断 开S1,电压表的示数是8 V。已知电阻R1为40 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求电阻R2 的阻值。
解:闭合 S、S1 时,R2 被短路,电压表测量 R1 两端的电压,即电源的电压 U=12 V,闭合 S、断开 S1 时,电阻 R1 和 R2 串联,可得, I2=I1=UR11=480VΩ=0.2 A; U2=U-U1=12 V-8 V=4 V, R2=UI22=04.2VA=20 Ω
知识点1 理解欧姆定律 1.由欧姆D定律公式I=U/R变形得R=U/I,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初中物理课件
7.从欧姆定律可以推导出公式 R=UI ,对电阻的理解,你认为 正确的是( D ) A.当电压增大时,电阻也增大 B.当电流增大时,电阻减小 C.当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D.电阻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
初中物理课件
8.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a端滑动,电流表的 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与电变流大表的示数之比将________。(均填“变 大”“不变变小”或“不变”)
初中物理课件
12.小明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R是定值 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可以测量人体重的电路是( )
A
初中物理课件
13.(2014,丹东)(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PPT课件 九年级物理】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2、如图表示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 系。由图中信息可知( A )
A、导体的电阻为6欧 B、导体的电阻为1.5欧 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进行实验
(4)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U4=2V。 小灯泡发光较亮,电流 表读数I4=0.24A。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进行实验
(5)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U4=2.5V。 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 表读数I4=0.26A。
分析:泡的亮度增大,灯丝的温度增高,同时电阻增大。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随着灯泡的亮度增大(灯丝
结论:的温度增高)而增大。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了解:伏安法两种不同测量方式
A×
××
V×
外接法
A×
××
V×
内接法
电流表测量的是 电压表和灯泡两 者共同的电流。
外接法测量的灯 泡阻值比实际值 偏小,适合测小 电阻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完善电路图
A
×
A×
××
V
V
将滑动变阻器调节至最大值,再与小灯泡串联,用 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中的电流。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进行实验
(1)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U1=0.5V。 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 读数I1=0.13A。
中考物理讲义课件 第23课时 欧姆定律的理解及相关计算

图像的分析与计算(重点) ☞样题 3 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 IU 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甲和乙均是定值电阻 B.当乙两端电压为 4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2A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路中的电流为 0.4A,则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 10V D.将甲和乙并联,若电源电压为 4V,则干路中的电流为 0.6A
☞样题 6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开关 S1、S2 闭合,若甲、乙两 表均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 U 甲∶U 乙=4∶1;当开关 S1 闭合、S2 断开, 若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为( C )
A.4∶3 B.3∶2 C.3∶4 D.3∶1
动态电路计算(重点、难点) ☞样题 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12V,电阻 R1 的阻值为 10Ω。开关 S 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 R3 的滑片 P 位于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6V,则 电阻 R2 的阻值为 10 Ω。调节滑片 P,使电压表的示数从 3V 变为 1.5V, 则 R3 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了 40 Ω。
同一性: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
I、U、R 一一对应同时性:I、U、R对应同一时刻的值 统一性:I、U、R单位要统一,分别是A、V、Ω
3.变形公式: U=IR (求电压); R=UI (求电阻)。
公式 R=UI 只能计算导体的电阻大小,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材 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重点难点素养 拓展
基本运算(重点) ☞样题 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9V,电阻 R1 阻值为 10Ω。闭合开关 S 后,电流表 A 示数为 1.2A。求: (1)电流表 A1 示数;
11.欧姆定律及应用(讲义)

浙教版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欧姆定律及应用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其他方式测电阻【知识点分析】1.公式:I=U/R4.欧姆定律及意义:一.测量电阻的方法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利用电阻两端电压电流的比值进行计算2.伏阻法测电阻原理: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进行计算3.安阻法测电阻原理: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相等计算【例题分析】一、单选题1.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600Ω的电阻R x ,提供的器材有:新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300Ω的定值电阻R 0、电阻箱R 1(0﹣9999Ω 5A )和滑动变阻器(200Ω 2A )各一个,开关三个,导线若干。
下列设计的四种方案中,能测出R x 的阻值且最合理的是( )A .甲和乙B .甲和丙C .乙、丙和丁D .丙和丁【答案】C 【解析】甲: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 和S 1时,电阻R x 与定值电阻R 0串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只闭合S 和S 2时,电阻R x 与定值电阻R 0仍串联,电压表测量R x 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知定值电阻R 0两端的电压,已知定值电阻R 0两端的电压和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最后利用U R I=即可求出被测电阻,但不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甲不符合题意;乙: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 和S 1时,电阻R x 与电阻箱R 1串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只闭合S 和S 2时,电阻R x 与电阻箱R 1仍串联,电压表测量R x 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知电阻箱R 1两端的电压,已知电阻箱的阻值和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最后利用U R I =即可求出被测电阻,由于电阻箱的阻值变化范围比较大,可以改变电阻箱的位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乙符合题意;丙: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 和S 1时,未知电阻R x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R x 两端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U x ;只闭合S 和S 2时,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 0串联,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1,此时电路的电流为10U I R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边,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为U ,则只闭合S 和S 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 ﹣U 1,电路的电流为10U I R =,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1110()U U U R U U R U I U R --===滑滑则未知电阻 x 01x x x x x x x 1101()()()U R U U U U U R U U U U I U U U U U R R U -====--'--滑移动滑动变阻器可以实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丙符合题意;丁:由电路图可知,电阻箱与被测电阻R x 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串联,闭合开关S 和S 1时,未知电阻R x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R x 两端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只闭合S 和S 2时,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R 1串联,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调节电阻箱R 1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与原来的示数相同,读出电阻箱R 1值,即为R x 的阻值,移动滑动变阻器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丁符合题意;综合分析乙丙丁符合题意。
1.3电阻与欧姆定律

2、表达式: I U
R
I
R
U
3、适用条件: 纯电阻电路或线性电路
4.欧姆定律的理解
(1)定律中的U、R和I是同时对同一个电阻或同 一段电路而言的三个量。若由于某种原因,电 路中的电压或电阻发生了变化,则电流也相应 变化 。 (2)所谓“纯电阻电路”是指电能全部转化为热 能的电路,若电路中有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化 学能等情况,则该电路就是非纯电阻电路。 (3)公式中:电流的单位为:安(A);电压的单 位为:伏(V);电阻的单位为:欧(Ω)
5.一电阻两端加15V电压时,通过3A的电流,若在其两端加 18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
A.1 A B.3 A C.3.6 A D.5A 6.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其 无关。( )
A.尺寸 B.温度 C.材料 D.两端所加电压
三、填空题
1.有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长度比为1 : 2,截面积
比为2 : 3,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
精度 倍率
第二位数
第一位数
精密电阻器通常采用5个色环。第一、二、 三环表示有效数字,第四环表示倍率,与前四 环距离较大的第五环表示精度。
精度 率
二位数
一位数
精度 倍率
第三位数 第二位数
第一位数
4、敏感电阻元件
(1)热敏电阻:电阻的阻值对温度非常敏感,随着温 度升高电阻显著减少,这样的电阻称为热敏电阻。
二、选择题
1.在铜、塑料、橡胶、人体、干木材、大地这几种物质中,
有三种是导体,它们是( )
A.铜、塑料、人体
B.人体、干木材、大地
C.塑料、橡胶、干木材 D.铜、人体、大地
2.在一电压恒定的电路中,电阻值R增大时,电流就随之
()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完整课件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第三节《欧姆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定义,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概念及表达式。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及电路分析。
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器和电流表。
通过改变电阻器的阻值,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讲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及表达式。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 知识拓展介绍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家庭电路、电子设备等。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概念及表达式。
2.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3. 电路分析例题。
4. 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分析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答案:(1)电流:I = U/R电压:U = IR电阻:R = U/I(2)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欧姆定律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研究欧姆定律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的应用。
(2)探讨欧姆定律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
(3)了解欧姆定律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

初三物理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知识点一:探究欧姆定律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2、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3、实验电路图:4、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 电池盒 1号干电池3节 定值电阻1只(10Ω) 滑动变阻器1个(20Ω) 电流表1个(0-0.6-3A) 电压表1个(0-3-15V) 开关1个 导线8根操作程序:实验记录: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盒 1号干电池3节 定值电阻两个(5Ω和10Ω) 开关1个滑动变阻器1个(20Ω) 电流表1个(0-0.6-3A ) 电压表1个(0-3-15V) 导线8根 操作程序: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例题:1、图1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其中R1是定值电阻。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充图乙中实验器材的连接。
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小。
(2)当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调节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来改变 ___________ 两端的电压.三次改变滑片位置,测得三组电压和电流值(见右表),发现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固此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初步结论:当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仅凭图乙所示器材是不够的.你认为(除导线外)还应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1)需要个定值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年级:九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员: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电阻和变阻器)T(欧姆定律)T(欧姆定律习题精选) 星级★★★★★★★★★授课日期2013-11-9 12:50-14:50及时段教学容T电阻和变阻器一、电阻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1、电阻用字母R表示。
其国际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1K=1000。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阻为几千欧左右。
收音机、电视机等用电器的电路中连接着许多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电阻器常简称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讨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说明: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其中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注意: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1)决定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与所加的电压和导体过的电流无关。
实验表明:对于同一导体,它两端所加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这个比值不同。
可见,这个比值(U/I)反映了导体导电性能的好坏,我们把它叫做导体的电阻。
电阻是表示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2)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导体(如碳)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超导现象: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一些金属或合金,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时,它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4)横截面为一平方毫米,长度是一米的各种金属线的电阻见课本: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银是电阻最小的材料,铜其次(现在导线,电线基本全用铜,个别地方用银)。
合金的电阻一般比较大。
例题1、有两段导体1和2,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体1的电流较大,通过导体2的电流较小,哪段导体的电阻大? ( )A.导体l的电阻大B.导体2的电阻大C.两段导体的电阻一样大D.无法确定三、滑动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图、结构示意图、在电路图中符号2、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如上图所示1是接触器,有金属滑片p;2是金属棒,p可以在上面任意滑动;3支架4瓷筒;5 线圈: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绕成的线圈。
该合金是大电阻材料。
A、B、C、D是四个接线柱。
当滑动变阻器的AD两点分别接入电路中时,联入电路的电阻是AP段的电阻。
当滑动变阻器的两点分别接入电路中时,联入电路的电阻是段的电阻。
当滑动变阻器的两点分别接入电路中时,联入电路的电阻是段的电阻。
当滑动变阻器的两点分别接入电路中时,联入电路的电阻是段的电阻。
当滑动变阻器的两点分别接入电路中时,联入电路的电阻是段的电阻。
当滑动变阻器的两点分别接入电路中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几乎为零。
上面六种接法,哪些是正确的?3、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4、滑动变阻器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5、滑动变阻器的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6、结论: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使用时串联在要改变的电路中,两接线头要接入“一上一下”两接线柱.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值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四、变阻箱图中变阻箱的电阻是多少欧姆?端移动.变式训练1、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导线的电阻一定比短导线的电阻大B.粗导线的电阻一定比细导线的电阻大C.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铁导线的电阻小D.导体的电阻的大小是由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决定的2、在没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情况下,为了调节灯泡的亮度,你能想出一个简易的方法来代替滑动变阻器吗?请介绍你的设计。
解答:用铅笔代替滑动变阻器的方法,如图所示。
把电路中接电阻的两个接线头都装上金属夹子,用其中的一个金属夹子把铅笔芯一端夹牢,在铅笔芯上卡上一只曲别针,再把另一个金属夹子夹在曲别针上。
移动曲别针在铅笔芯上的位置,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阻值,从而达到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目的。
T-欧姆定律实验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提出问题:电流大小于那些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1、电流大小与电压有关 2、电流大小与电阻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电路图设计】2、实验器材:若干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定值电阻器(阻值不一样)、导线3、滑变器再该实验中的作用:(1)保护两表(2)调节滑变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设计方法:(1)探究于电压有关保证是同一电阻器,用不同个数的电池组成电池组,接入电阻器,分别读出电流表示数:Ib 与Ia试验记录:实验次数一二电压3V 3V电阻大小电流小大现象:第一次电流表示数小于第二次电流表示数。
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总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例题1、小明在探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____(选填“A”或“B”)端,可以起到____作用。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种)(4)排除故障后,小明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表(一)所示,其中第1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A,所用电阻R的阻值是____。
根据表(一)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将电阻R先后更换为5Ω和15Ω的电阻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表(二)所示。
通过分析表(二)的数据,可知小明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是:UIR注意:(1) U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为伏(V);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安(A);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欧(Ω)(2)单位统一国际单位才能计算想一想:欧姆定律可以变形为公式U=IR,和R=U/R,为什么欧姆先生选择I=U/R作为欧姆定律加上10V电压时,用电器的阻值变为多大?若加的电压是0V呢?(2)电压保持不变,当接入电阻为242Ω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A,如改接电阻为165Ω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变为多大?C-欧姆定律习题精选1、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
对电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当电压增大时,电阻也增大B.当电流增大时,电阻减小C.当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D.电阻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2、在一段电阻不变的导体两端加20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1A;现在把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5V,则此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A.0.25A、20Ω B.1A、20ΩC.0.4A、10Ω D.13、小刚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为了了解铅笔芯电阻的大小,他在一支铅笔芯两端加了3V 电压,测出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是150mA.则该铅笔芯电阻为___________Ω;若加在这支铅笔芯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时.通过它的电流又是_____________mA.4、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 30 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据此可以推断,人体电阻约Ω。
5、在一段导体的两端加一可变电压U,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R=U/I可知,R与U成正比B. 不管U如何变化,U与I的比值不变C. U增加几倍,单位时间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就增加几倍D. 当U一定时,通过导体机截面积的电量与通电时间成正比6、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这个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若将这个导体接到8V的电压上,导体中的电阻为______Ω,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A。
这个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Ω,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A。
7. (2010)如图15(甲)所示的电路中,R是一个定值电阻,R t是一个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闭合且电阻R t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示数,电压表示数。
(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8.(2010)如图16所示电路,若甲、乙均为电流表时,断开开关S,两电流表读数为I甲︰I乙=2︰3,若甲、乙均为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则两电压表的读数U甲︰U乙=。
9.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风力测定仪,如图17所示,O是转动轴,OC是金属杆,下面连接着一块受风板,无风时以OC是竖直的,风越强,OC杆偏转的角度越大.AB是一段圆弧形电阻,P 点是金属杆与弧形电阻相接触的点,电路中接有一个灯泡,测风力时,闭合开关S,通过分析可知:金属杆OC与弧形电阻AB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观察灯泡L的亮度可以粗略地反映风力的大小;若要提高装置反映风力大小的性能,可采取的方法是.课后作业1.一个阻值为16欧的均匀电阻丝, 把它截成长度相等的四段, 然后再将这四段并起来, 此时这根电阻丝的电阻是A.64欧B.16欧C.4欧D.1欧 ( )2. 将图所示的电阻箱接到电路上,这时电阻箱在电路中的电阻值为( )A.7欧B.27欧C.427欧D.1427欧3.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0Ω 1A”字样,它表示此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围是________,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__.4、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试问:(1)使用接线柱 A和C,要想使电路中总电阻增大,P应向________边移动.(填“左”或“右”,下同)(2)使用接线柱 A和D,要想使电路中总电阻减小,P应向________移动.(3)使用接线柱B和C,要想使电路中总电阻增大,P应向________移动.(4)使用接线柱B和D,要想使电路中总电阻增大,P应向________移动.(5)如果使用接线柱_______或_______,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路中总电阻均不变化.5. 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是B的两倍,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加在A、B上的电压UA、UB和通过A、B的电流IA、IB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IA=IB B.IA >IB C. UA=UB D. UA>UB6.如图7-13所示,若电源电压为4 V,Rl=10Ω,R2的阻值围为0~ 30Ω,闭合开关后,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a端移到b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