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历史上雨量分布情况
西安市近50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西安市近50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张高健;曹梅;仇娜;高山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
【年(卷),期】2022(34)6
【摘要】基于西安市7个国家气象站1971~2020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滑动t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对西安市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西安市各月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5~10月(西安市汛期),占全年降水量的80.5%;年降水量呈现“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波动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6.5 mm/10 a,该增加趋势具有负持续性,但持续性不显著,降水量分别在1992和2002年发生了突变;西安市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第一主振荡周期为25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西安市大部分区域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增加幅度最大区域为长安区西南部,减少幅度最大区域为蓝田县中东部。
【总页数】6页(P126-130)
【作者】张高健;曹梅;仇娜;高山
【作者单位】西安市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黔南州近40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焉耆盆地近6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近40年云南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近40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5.岷江流域近65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市自然灾害历史〔干旱〕

西安市自然灾害历史〔干旱〕干旱是西安最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2000多年来各种史籍屡见严重旱灾记载,兹列举如下:西周宣王时(公元前827~前781年)旱既太甚,涤涤山川。
山无木,川无水。
西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泾渭竭。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大旱,渭涸三日。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天下大旱,六至八月始雨。
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关中大饥,人相食。
西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三辅大旱,江河水少,溪谷水绝。
西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夏大旱,民多渴死。
西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夏五月,关中大旱,东西赤地千里。
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树皮。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关中旱,三辅并京兆少雨,麦根枯死,牛羊死甚。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至七月夏秋,三辅大旱,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西晋秦始七年(公元271年)关中雍州五月旱,饥荒。
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七月雍州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
西晋永安元年(公元304年)关中大饥,蓝田山竹开花结米,人皆采摘充饥。
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月关中大旱,自三月起,泾、汉、渭皆竭,可涉。
前赵光初七年(公元324年)正至四月,关中大旱。
前赵光初八年(公元325年)四月,雍州大旱,自正月至是月。
前秦皇始四年(公元354年)关中大饥,米价每升值布一匹。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关中七月大旱,饥。
后秦弘始十七年(公元415年)特大旱,时无点水,池水等俱干。
北魏太安五年(公元459年)雍州旱灾,年谷不收。
西魏大统二年(公元536年)关中大旱,饥。
人相食,死者十之七八。
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长安二月癸丑日以久不雨,降宥罪人。
京师三十里内禁酒。
夏四月甲辰日,禁屠宰,以旱故也。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七月旱,米粟踊贵。
八月,关内七州旱。
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七月,关中大旱。
文帝率民就食洛阳。
西安地区近50年降水量的统计分析_党碧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月,第41卷第1期,Feb.,2011,Vol.41,No.1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收稿日期:2010-06-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01019)作者简介:党碧玲,陕西富平人,博士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评价研究。
西安地区近50年降水量的统计分析党碧玲1,2,任志远2,张翀2(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目的分析西安地区降水量变化。
方法利用西安地区1951—2000年年降水量、月降水量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法和累积距平曲线法,对西安地区近50年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20世纪50年代降水以偏多为主,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降水基本正常,变化小,70年代末期降水偏少,80年代初期降水偏多,80年代末期降水基本正常,90年代降水一直持续偏少。
结论西安地区降水长期变化呈微弱的减少趋势,以20.42mm/10a的速率减少;汛期降水变化也呈减少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减少趋势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各季均呈减少趋势,秋季最为明显;年降水量无明显的突变。
关键词:降水量;线性趋势;累积距平;西安中图分类号:P468.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4Ⅹ(2011)01-0139-06Statistical analysis on precipitation in Xi'an Regionduring the last50yearsDANG Bi-ling1,2,REN Zhi-yuan2,ZHANG Chong2(1.School of Geology Gngineering and Gurveying,Chang an University Xi'an710054,China;2.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ment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Abstract:Aim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the rainfall in Xi'an region.Methods For the data of annual and monthly rainfall from1951to2000in Xi'an Region,climatic linear trend and accumulated variance analysis meth-ods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ainfall in this region.Results The main findings in Xi'an Region can be listed as follow:the trends varied with time.Positive trends were detected in1950s and early1980s.Negative trends were observed in late1970s and1990s.Precipitation was normal from1960s to early1970s,as well as at the end of the 1980s,the changes were less.Conclusion The long-term overall trend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Xi'an Re-gion decreased at a rate of20.42mm per10years;rainfall change in flood reason decreased too,especially in 1970s;the seasonal rainfall reduced too,the most obvious season is the fall;and there was no abrupt change in yearly rainfall.Key words:precipitation;climatic linear;accumulated variance;Xi'an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第三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全球降水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1951—1989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出现弱的减少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1]。
西安气象资料

地面沉降是西安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之一。
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较长,波及范围广,并具有独特的活动特征。
地面沉降的持续发展还加剧了西安地裂缝的活动,给西安市的市政设施及城市建设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本图主要反映1959—1995年西安市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和空间变化规律,以及1982—1992年平均沉降速率的分布特征(南郊八里村附近采用1988—1992年平均沉降速率)。
地面沉降特征:西安市的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城区和近郊区。
从1959年开始大范围的水准测量以来,截止1995年,累积沉降量超过200mm的范围。
西起鱼化寨,东到纺织城,南抵三爻村,北至辛家庙,面积为145.5km2。
在西安沉降区内,11条地裂缝呈NNE向展布,把沉降区分割成同走向的条块体,使地面沉降水平方向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地面沉降区总体形态呈椭圆形,所形成的各个沉降漏斗水平扩展多限于两条地裂缝之间,形成了一系列NNE走向平面形态呈狭长的椭圆形沉降槽,其长轴方向与地裂缝走向基本一致。
沉降槽一般是北深南浅,地裂缝南侧沉降量大,形成地形变陡变带,地形上多呈陡坎或陡坡。
地面沉降的强度表现在累积沉降量与沉降速率大小上。
多年监测资料表明,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总体规律是:累计沉降量在西安市东南郊较大,西北郊较小。
沉降区内形成了7个沉降槽,中心分别位于北郊的辛家庙、西安交通大学、沙坡村、南郊的大雁塔什字、东八里村和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城郊大部分地区(除城区西北角外)累积沉降量均超过了600 mm ,有41 km2的地区超过了1000mm,东八里村、大雁塔什字、沙坡村、胡家庙沉降中心超过了2000 mm,其中东八里村地段达到2322 mm。
地面沉降强度的另一个指标是沉降速率。
沉降速率超过100 mm/a的地区大约8.5km2,分布在东八里村、省军区、大雁塔什字、沙坡村、胡家庙附近,与沉降中心基本吻合。
沉降速率在50—100 mm/a的地区约42.5km2,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南郊、东郊及城区范围内,而西安市北郊、西郊及东郊纺织城地区沉降速率均小于50 mm/a。
西安市降水量的时序特性分析

西安市降水量的时序特性分析作者:乔亮钱会高盼盼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利用西安市1951年-2008年(2006年缺测)的月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拟合、云模型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3种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量在丰水期、枯水期及全年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时序特性。
通过线性趋势拟合分析可知,西安市近57年来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13613 mm/10a;用云模型研究降水量分布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其分布的不均匀性为全年>丰水期>枯水期,不均匀性的稳定程度则与之相反;用MannKendall法分析降水量的突变情况,发现各时期的变化大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只有丰水期和全年极少时域内存在明显突变。
关键词:降水量;线性拟合;云模型;MannKendall检验;西安市中图分类号:P42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02006303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南靠北秦岭主脊,北跨渭河平原,地貌结构多样,海拔高差位居全国各市之冠。
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其夏秋季高温多雨,春冬季降水稀少。
据统计,该地区2008年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80 m3,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且近年来水质污染状况愈发严峻,污染正从地表向地下渗透,这又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程度[1]。
大气降水作为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其丰枯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总量,进而制约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西安市降水量的时序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降水的长期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已有许多学者对降水量的时序特性做过分析,采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线性回归、滑动平均[2]、累积距平、小波分析[35]、MannKendall检验等。
本文主要从西安市降水量在丰水期、枯水期及全年3个不同时间尺度进行分析,其变化趋势采用线性拟合、不确定性采用云模型、突变检验则采用MannKendall法。
西安地区近50年降水量的统计分析

o s r e n l t 9 0s a d 1 9 .Pr cpi t n wa o ma r m 96 o e ry 1 7 b e v d i ae 1 7 n 9 0s e i t i sn r l fo 1 0st a l 9 0s,a l a tt e e d o h ao swel sa h n ft e 1 8 ,t e c a g s we e l s . ncu in Th o g t r o ea lte ft e s 9 0s h h n e r e s Co l so e l n -e m v r l r nd o h umme r c pt t n i n Re rp e i i i n Xia - ao
偏 少, 0年代初 期 降水偏 多 , O年 代 末期 降水基 本 正 常 , 0年 代 降水 一 直持 续偏 少。结 论 西 8 8 9
安 地 区降水 长期 变化呈 微弱 的减 少趋 势 , 2 . 2m 1 以 0 4 m/ 0a的速 率减 少 ; 汛期 降水 变化 也呈 减 少的
趋 势 ,0世 纪 7 2 0年代 减 少趋 势显 著 ; 降水 的季 节变化 各季 均呈 减 少趋 势 , 季 最 为 明显 ; 降水 量 秋 年
2 C lg f or m adE vrm n Si c ,hax N r a U i rt, i 10 2 C ia . o eeo u s n n i et c ne S an i om nv s yX 70 6 , hn ) l T i o e l ei n a
西安降水趋势与特征分析

西安降水趋势与特征分析作者:同伟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20期摘要:根据西安地区1951-2007年年降水量、季降水量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曲线法,对西安地区57年降水的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二十世纪50年代降水量较多,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降水量基本处于平均值变化不明显,70年代末期降水较少,处于减少趋势,80年代早期降水量较多,80年代末期降水基本趋于平均值,90年代降水量连续偏少,到了21世纪降水量逐渐的增多。
西安地区的降水总体呈现略微的减少趋势,并且以13.309mm/10a的速率减少;汛期的降水变化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
关键词:降水量;线性趋势;累积距平中图分类号:P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0-0224-021 引言自然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近30年全球温度升高,降水异常的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和洪涝灾害对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在近几年温度变化的研究中,对自然降水变化的探讨相对偏少。
在此背景下研究降水的变化趋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安降水特征具有大陆性气候,因此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1]。
韦志刚等[2]指出,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主要趋势是1960年代早期多雨,到1970年代早期转变为少雨,1980年代又多雨,1990年代少雨。
这种趋势在陇南和陕西的中部和南部是最明显的。
2 资料和分析方法2.1 资料选取经过对西安地区1951-2007年共57年的降水资料进行处理,分为年(1~12月)、汛期(6~9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到次年2月)。
2.2 分析方法(1)线性趋势分析[3]。
(2)累积距平法[4]。
3 降水特征变化分析统计西安地区1951-2007年全年年及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可以看出1951~1980年年降水量基本上呈递减趋势,1991~2001年间西安地区降水量急剧减少,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降水增多,但是总体呈减少趋势。
西安市大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作者简介 ;邓小丽 (9 4 ) 1 6 一 ,女 ,陕西合 阳人 。学士,工程师 ,从事天气预报及研究。
¨
少 ,平均 01 。从 图 3可看 出 ,西安 市 大降水 .7d
日的月 际变化 呈 双峰 型 , 5月 和 7月 各 为 一个 高
2个 暴雨 日。最早 的出现在 1 8— 4 0 ;最 晚的 97 0— 2
1 7 — 0 2 。1 3 、1 月 、1 98 1— 6 — 月 1 2月没有 暴 雨出
5a滑动平 均 ( 2 可以看 出 17— 17 、 图 ) 9 1 97年
份 是 18 年 共 6 。 96 18 98 18- 99年是 多暴雨 集 中 d
时 段 ,有 5a没有 暴雨 出现 ( 9 6 9 5 9 3 ) 其 中 3a 在 9 代 , 图 1 95 19 , 都 O年 从 可
时间/ 月份
的高 陵与大 降水 甘数最 多 的蓝 田 比较 ,可 以发 现
4月 、5月 、1 O月相差 4 个 大 降水 日,6月 、7 ~7
图 3 西 安 市 大 降 水 日、暴 雨 日月 际 变 化 曲 线
月 相 差 1 "1 个 大降水 日. 0 、 ¨ 弘 差 1 个 3- 6 - 8月 9月相 弘 ∞ ¨ O 大降水 日。盛 夏 时期差 别较 明显 。暴雨 日的分 布
I: :I I
弘
田、临潼最 多 , 西部 的周 至 、 县 、长安 次之 , 户 北 部平 原西 安 、 陵最少 。 一 l 月 基本 遵循 这样 的 高 4 o 分布 规律 ,但各 月情 况不 同 。用 大降水 日数最 少 0 船 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历史上雨量分布情况
西安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
西安市及各郊县年平均气温13.1至13.4℃。
年极端最高气温35至41.8℃;极端最低-16至-20℃。
全年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1至26.3℃,月平均最高气温32℃左右;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至-1.3℃,月平均最低气温-4℃左右,年较差达26至27℃。
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和少雨年雨量差别很大,两者最大差值可达590mm。
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有78%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其中7-9月的雨量即占全年雨量的47%,且时有暴雨出现。
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
年平均风速1.8m/s,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西安是中国北方中西部最大的加工工业基地,最大的商贸中心,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如今已成为沟通中外交往的交通大道,是一条文明之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和文化旅游之路。
2016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