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水击现象
水击现象资料

02
• 阻尼:流体在管道或设备中 的摩擦、碰撞等 • 惯性: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具 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性质
水击现象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水击波:当流 体中的压力波 以音速传播时, 称为水击波
01
• 特点:传播速度快,能量大, 易导致管道和设备损坏
蒸汽水击:当 蒸汽与液态水 混合时,由于 密度差异和速 来自差异而产生 的水击现象03
水击现象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与方法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管道和设备的水 击承受能力,合理选择管径、壁厚等材料
• 管径:选择合适的管径,以减小流体 在管道中的流速,降低水击风险 • 壁厚:选择合适的壁厚,以提高管道 的强度和刚度,抵抗水击冲击力
缓冲装置:在管道和设备上设置缓冲装 置,以减小水击现象的影响
水击现象深度解析
01
水击现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水击现象的定义及其成因
水击现象是指 在流体(如水) 中,由于流速 突变或压力突 变而导致的现
象
01
• 流速突变:如阀门突然关闭、 泵的启停等 • 压力突变:如流体在不同高 度的压力变化
成因:水击现 象主要是由于 流体在管道或 设备中受到阻 尼和惯性作用
04
水击现象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水击现象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方法
• 研究现状:水击现象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 理论研究:水击现象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 实验研究:水击现象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开展
• 分析方法:水击现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等 • 数值模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水击现象进行模拟分析,预测水击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装置,对水击现象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 • 现场监测:通过对管道和设备的现场监测,收集实际运行数据,为水击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依据
流体力学5-7

(2) 在水泵的压水管路上设置缓慢关闭的逆止阀,如油阻尼逆止阀。 作用:延缓关阀时间,避免直接水击。 (3) 安装消除水击的设备,如水击消除阀、减压阀。 作用:过载保护。 (4) 限制管中的流速,减小管道长度,增加管道弹性等。
小结
1 本章采用恒定流三大方程以及能量损失公式,研究孔口、管 嘴、管路出流的规律。 孔口出流按出流的下游条件,分为自由与淹没出流。薄壁小孔 自由出流与淹没出流的流量计算公式基本相同:
阀门处 - v0 0, p0 p0 p, 当t
3l 时,全管 v 0, p p0 p c
(4)常压波由管路进口向阀门传播阶段:进口压强比水池低,水向下游流动
l 0 v0 , p0 p p0 .当t 4 时,全管p p0 , v v0 , 与水击前一样。 c 由于水的惯性,水以 v0流动,在阀门处受阻, p0 p0 p, 如此重复。
(2)常压波由管路进口向阀门传播阶段: l/c < t < 2l/c
t ,全管p p0 , v v0 . l H l , 进口p0 p, 而水箱p0 , 在p作用下,v v0当t 2 时 c g c
(3)减压波由阀门向管路进口传播阶段:2l/c < t < 3l/c
pa p1 v12 l1 v12 zs hw01 hv (1 fv b ) 5.51m g 2g d1 2g
仍以水池水面为基准面0-0,对0-0与水塔水面2-2列能量方程:
0 0 0 H t H g 0 0 hw02
Qv1 Qv 2 Qv3 , hl13 hl hl 2 hl 3 , S S1 S2 S3.
并联
水力学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5.3水泵自吸水井抽水,吸水井与蓄水池用自流管相接,其水位均不变,如图所示,水泵安装高度 = 4.5,
自流管长l=20m,直径d=150mm,水泵吸水管长1 = 12,=0.025,管滤网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 2.0,水泵
底阀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 9.0.90°弯角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 0.3,真空高度6m时,求最大流量,在这种流量
1
+ 4 + 3 4
H= + ℎ1 + ℎ2 + ℎ4 = 45.43
= + 100 = 145.43
2
=3.357m
5.9图示为一串联管道自水池引水到大气中。第一段管道d1=100mm,l1=25m,第二段d2=50mm,l2=20m,通过流
量 = 5.0 ×
和0.2344,对两渠水面应用伯努利方程可得,
2
2
∆ = + 1 + 2 + 3 + 4
= 8.224
2
2
解得 v=3.452m/s
3
2
解得Q =
v = 0.678 Τ
4
水头线绘制方法:
1.找出骤变截面,用虚线表示
2.根据管道大小判断在不同管道处的流速
3.总水头线在上,测压管水头线在下,进行绘制
设有带底阀莲蓬头及45°弯头一个,压力水管为长50m,直径0.15m的钢管,逆止阀,闸阀各一个,
局部损失系数分别为2,0.2以及45°弯头一个,机组效率为80%,求0.05m3/s流量时的水泵扬程
钢管的粗糙系数取0.012利用公式 =
82
1
3
管道的水击现象及其防护

管道的水击现象及其防护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管道的水击现象及其防护摘要:水击是指压力瞬变过程,是管路中不稳定流所引起的一种特殊重要现象。
本文介绍了水击现象的定义、理论、形式和形成原因。
概述了水击现象的危害并论述了管道水击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管道水击现象危害防护措施1 水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碰到的水流不稳定现象很多。
当我们快速关闭水龙头或关闭闸阀和水轮机导水叶时,在关闭过程中,随着阀门开度的减少,管道中的流速也逐渐减小,由于水流的动量快速变化,在闸阀的上游部分将产生压力升高;而在下游部分(如在尾水管中)产生压力降低。
当开启阀门或水轮机导水叶时,管道中的流速逐渐增大,在导叶上游部分产生压力降低,而在其下游部分(如在尾水管中)产生压力升高。
特别是在水电站或水泵站的有压引水系统中,通常用导叶或阀门调节流量,以达到适应水电站出力变化或水泵站供水量变化的生产要求。
这种调节往往是快速的,因此必然引起有压引水管道中的流速发生急剧变化,伴随着将产生管道中液体内部压强迅速交替升降的水力现象。
这种交替升降的压强作用在管道、阀门或其他管道元器件上好像锤击一样,故称这种有压非恒定流为水击现象,简称水击。
交替升降的压强称为水击压强[1]。
水击现象的定义水击是指压力瞬变过程,是管路中不稳定流所引起的一种特殊重要现象。
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管路中流速突然变化时,例如开关阀门过快、突然断电停泵,都会引起管内压力突然变化,造成水击。
当急剧变化的压力波波前通过管路时,产生一种声音,犹如用锤子敲击管路时发出的噪音,故水击亦称水锤[2]。
水击理论弹性水击理论考虑液体的压缩性和管材的弹性,在管道各个截面上液体的流速是位置与时间的函数,V=f(x,t)。
弹性水击理论适用于长距离和液体流速较大的管道,实践证明,这个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刚性水击理论忽略液体的压缩性与管材的弹性,把管道内的液体视为一条整体的“刚性水柱”,在管道各个截面上的液体流速只是时间的函数,而与位置无关,V一f(t)。
水击现象演示

水击现象演示12自循环水击综合实验仪如下图所示:1、恒压供水箱;2、水击扬水机出水管;3、气压表;4、扬水机截止阀;5、压力室;6、调压筒;7、水泵;8、水泵吸水管;9、供水管;10、调压筒截止阀;11、水击发生阀;12、逆止阀;13、水击室;14、集水箱;15、底座。
水泵7能把集水箱14中的水送入恒压供水箱1中,水箱1设有溢流板和回水管,能使水箱中的水位保持恒定。
工作水流自水箱1经供水管9和水击室13,再通过水击发生阀11的阀孔流出,回到集水箱14。
实验时,先全关阀10和4,触发起动阀11。
当水流通过阀11时,水的冲击力使阀11向上运动而瞬时关闭截止水流,因而在供水管9的末端首先产生最大的水击升压,并使水击室13同时达到这一水击压强。
水击升压以水击波的形式迅速沿着压力管道向上游传播,到达进口以后,由进口反射回来一个减压波,使管9末端和水击室13内发生负的水击压强。
通过阀11和12的操作过程观察到水击波的来回传播变化现象,即阀11关闭,产生水击升压,使逆止阀12克服压力室5的压力而瞬时开启,水也随即注入压力室内,并可看到气压表3随着产生压力搏动。
然后,在进口传来的负水击作用下,水击室13的压强低于压力室5,使逆止阀12关闭,同时水击阀11在负水击和阀体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向下运动而自动开启。
这一动作既观察到水击波的传播变化现象,又能使本实验仪保持往复的自动工作状态,即阀11开启,水自阀孔流出,又回到这一动作的初始状态,这样周而复始,阀11不断地启闭,水击现象也就不断地重复发生。
通过逆止阀12、压力室5和气压表3组成水击压强的定量观察装置,随水击的每次升降压,通过逆止阀12都向压力室5注入一定的水流,而压力室5是密闭的,这样就可从与压力室5相连的气压表3上测量压力室5空腔中的压强,如是逆止阀12不开启时的压强就是产生的最大水击压强值。
水击的利用是由图中1、9、11、12、13、5、4、2等组成的水击扬水机来演示的。
什么是压力管道的水击(水锤)现象?有何危害?如何消除?

什么是压力管道的水击(水锤)现象?有何危害?如何消除?
在压力管道中,由于液体流速的急剧改变,从而造成瞬时压力显著、反复、迅速变化的现象,称为水击,也称水锤。
引起水击的基本原因是:当压力管道的阀门突然关闭或开启时,当水泵突然停止或启动时,因瞬时流速发生急剧变化,引起液体动量迅速改变,而使压力显著变化。
管道上止回阀失灵,也会发生水击现象。
在蒸汽管道中,若暖管不充分,疏水不彻底,导致送出的蒸汽部分凝结成水,体积突然缩小,造成局部真空,周围介质将高速向此处冲击,也会发出巨大的音响和振动。
水击现象发生时,压力升高值可能为正常压力的好多倍,使管壁材料承受很大应力;压力的反复变化,会引起管道和设备的振动,严重时会造成管道、管道附件及设备的损坏。
消除或减轻水击危害的基本方法有:
(1) 缓慢开启或关闭阀门;
(2) 尽量缩短阀件与容器间的管道长度;
(3) 止回阀应动作灵活,不应出现忽开忽关现象;
(4) 管道就装设安全阀、空气阀或蓄能器;
(5) 蒸汽管道送汽前要充分暖管,彻底疏水,然后缓慢开启阀门送汽。
5.5 水击现象

3.膨胀过程(惯性作用) 压缩恢复过程结束后,液体并不能停止流动,在 惯性的作用下,液体还将以速度v 继续向容器内 流动,阀门N-N处液体首先减少,使其压力由p降 低到p-ph。因而液体密度减小,体积膨胀,管壁 相应收缩,同时液体的流动速度也降为零。这一 膨胀仍以水击波速度c向M-M断面传播,如图 (c) 所示。从阀门关闭时间算起,经过时间 t 3L / c 后, 使管道中的液体都处于膨胀状态,压力比正常情 况下的压力降低了ph。此过程为减速减压的膨胀 过程。
五、水击压强计算
控制体轴向合外力: ( p ph ) A pA ph A
控制体内流体轴向动量变化: m(v2 v1 ) Ac(dt)v 有动量方程:
ph A
Ac (dt )v
dt
Acv
得水击压强: ph cv
六、消除水击的措施
① ②
三、应用
水锤泵(又称水锤扬水机)就是利用水击压力变化反复工作的,
且不需要任何其它动力设备。
四、水击的传播过程
长度为 L的管道,上游M点连接水池,下游N点装有 闸门,水击前管道内的流动速度为v。 1.压缩过程 阀门突然关闭,首先在 N-N断面上液体停止了流动, 同时压力升高ph。然后相邻的另一层液体也停止了 流动,压力也相应升高ph。这种压力升高以水击波 的传播速度c由阀门N处一直向管道进口 M传播。经 时间 t L / c 传到管道进口,这时整个管道中压力 都升高到p+ph。液体受到压缩,密度增高,管壁膨 胀,这是一个减速增压的压缩过程。
④
4.膨胀恢复过程 膨胀过程结束后,由于容器内的压力高于管道内 的压力,在压差的作用下,液体以速度v 流向管 内,最先使管道进口M处的压力恢复到正常情况。 然后压力的恢复由 M断面以水击波的传播速度c 向N断面传播。从关闭阀门时算起,经过时 间 t 4 L / c ,完成了增速增压的膨胀恢复过程, 使整个管道中液体的压力、密度都恢复到了正常 值,完成了一个周期的水击变化过程。 由于流体的惯性作用,管中流体仍以速度v向下 流动,但阀门关闭,流体被阻止,于是又重复刚 才的过程。
55水击现象汇总

同时压力升高ph。然后相邻的另一层液体也停止了 流动,压力也相应升高ph。这种压力升高以水击波
的传播速度c由阀门N处一直向管道进口M传播。经 时间 t L / c 传到管道进口,这时整个管道中压力 都升高到p+ph。液体受到压缩,密度增高,管壁膨 胀,这是一个减速增压的压缩过程。
水击简介
一、水击现象
当液体在压力管道中流动时,由于某种外界原 因(如阀门的突然开启或关闭,或者水泵的突然 停车或启动,以及其它一些特殊情况)液体流动 速度突然改变,引起管道中压力产生反复的、急 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水击(或水锤)。
二、危害
①水击现象发生后,引起压力升高的数值,可能达 到正常压力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且增压和减 压交替频率很快,反复的冲击会使金属表面损坏, 打出许多麻点,轻者增大了流动阻力,重者损坏 管道及设备,使其产生变形,严重时会造成管道 的破裂。
由于流体的惯性作用,管中流体仍以速度v向下 流动,但阀门关闭,流体被阻止,于是又重复刚 才的过程。
五、水击压强计算
控制体轴向合外力: ( p ph )A pA ph A
控制体内流体轴向动量变化: m(v2 v1) Ac(dtA
Ac(dt)v
dt
Acv
得水击压强: ph cv
六、消除水击的措施
① 尽可能的延长阀门的启闭时间,缩短管道长度。
② 减小流速。(一般液压系统中最大流速限制在5~7m/s 左右,给水管网中3m/s)。
③ 采用过载保护,在可能产生水击的管道中装设安全阀、 调压塔、溢流阀和蓄能器等以缓冲水击压力。
④ 增加管道弹性,例如液压系统中,铜管和铝管就比钢 管有更好的防水击性能,或采用弹性较大的软管,如橡胶 或尼龙管吸收冲击能量,则可更明显地减轻水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水击压强计算
控制体轴向合外力: ( p ph ) A pA ph A
控制体内流体轴向动量变化: m(v2 v1 ) Ac(dt)v 有动量方程:
ph A
Ac (dt )v
dt
Acv
得水击压强: ph cv
六、消除水击的措施
① ②
2.压缩恢复过程 压缩过程结束后,管道中压力比容器中压力高了 ph。在压力差ph的作用下,管道中的液体将以速 度 v 由管道流回容器内,如图( b )所示。与此 同时,这层液体的压力由p+ph恢复到正常的压力 p,管壁的膨胀也得到恢复,这种恢复以水击波 的传播速度 c 向管道末端 N-N 传播。从阀门关闭 时间算起,经过时间 t 2L / c 后,由 M-M 传播 到N-N断面,使整个管道都恢复到正常数值。该 过程是一个增速减压的压缩恢复过程。
④
3.膨胀过程(惯性作用) 压缩恢复过程结束后,液体并不能停止流动,在 惯性的作用下,液体还将以速度v 继续向容器内 流动,阀门N-N处液体首先减少,使其压力由p降 低到p-ph。因而液体密度减小,体积膨胀,管壁 相应收缩,同时液体的流动速度也降为零。这一 膨胀仍以水击波速度c向M-M断面传播,如图 (c) 所示。从阀门关闭时间算起,经过时间 t 3L / c 后, 使管道中的液体都处于膨胀状态,压力比正常情 况下的压力降低了ph。此过程为减速减压的膨胀 过程。
尽可能的延长阀门的启闭时间,缩短管道长度。
减小流速。(一般液压系统中最大流速限制在 5~7m/s 左右,给水管网中3m/s)。 采用过载保护,在可能产生水击的管道中装设安全阀、 调压塔、溢流阀和蓄能器等以缓冲水击压力。
③
增加管道弹性,例如液压系统中,铜管和铝管就比钢 管有更好的防水击性能,或采用弹性较大的软管,如橡胶 或尼龙管吸收冲击能量,则可更明显地减轻水击。
4.膨胀恢复过程 膨胀过程结束后,由于容器内的压力高于管道内 的压力,在压差的作用下,液体以速度v 流向管 内,最先使管道进口M处的压力恢复到正常情况。 然后压力的恢复由 M断面以水击波的传播速度c 向N断面传播。从关闭阀门时算起,经过时 间 t 4 L / c ,完成了增速增压的膨胀恢复过程, 使整个管道中液体的压力、密度都恢复到了正常 值,完成了一个周期的水击变化过程。 由于流体的惯性作用,管中流体仍以速度v向下 流动,但阀门关闭,流体被阻止,于是又重复刚 才的过程。
水击简介 一、水பைடு நூலகம்现象
当液体在压力管道中流动时,由于某种外界原 因(如阀门的突然开启或关闭,或者水泵的突然 停车或启动,以及其它一些特殊情况)液体流动 速度突然改变,引起管道中压力产生反复的、急 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水击(或水锤)。
二、危害
①水击现象发生后,引起压力升高的数值,可能达
到正常压力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且增压和减 压交替频率很快,反复的冲击会使金属表面损坏, 打出许多麻点,轻者增大了流动阻力,重者损坏 管道及设备,使其产生变形,严重时会造成管道 的破裂。 ②压力的反复变化会使管壁及设备受到反复的冲击, 发出强烈的振动和噪音,尤如管道受到锤击一样, 故又称为水锤。
三、应用
水锤泵(又称水锤扬水机)就是利用水击压力变化反复工作的,
且不需要任何其它动力设备。
四、水击的传播过程
长度为 L的管道,上游M点连接水池,下游N点装有 闸门,水击前管道内的流动速度为v。 1.压缩过程 阀门突然关闭,首先在 N-N断面上液体停止了流动, 同时压力升高ph。然后相邻的另一层液体也停止了 流动,压力也相应升高ph。这种压力升高以水击波 的传播速度c由阀门N处一直向管道进口 M传播。经 时间 t L / c 传到管道进口,这时整个管道中压力 都升高到p+ph。液体受到压缩,密度增高,管壁膨 胀,这是一个减速增压的压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