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基因组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复习资料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1. 医学免疫学研究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2. 免疫学起始于微生物学 3. 免疫的概念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4. 免疫对机体: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5.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易发生肿瘤 6. 用接种牛痘苗来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师是Jenner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 8.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免疫防御 9. 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包括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0.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固有免疫应答 11. 组合正确的是葡萄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 12. 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是巨噬细胞 13.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反复感染 14. 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中国 15.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 化成熟的部位,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布、定居及发生免疫应 答的场所 16. 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胸腺和骨髓 17. 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18. 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 19. 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脾脏 20. 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21.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22. 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T淋巴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23. 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属于免疫防御 24. 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属于 免疫监视 25. 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免疫功能是免疫稳定 26. 超敏反应是由于免疫防御功能失调

第四章 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亲代DNA分子双股链拆开,形成两条模板链 B.新合成的子链和模板链的碱基互补配对 C.复制后新形成的两条子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与亲代的DNA分子完全相同 D. 以ATP、UTP、CTP、GTP和TDP为合成原料 E.半不连续复制 *2.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是: and Crick and Schwann *3.下列哪个不属于基因的功能 A.携带遗传信息 B.传递遗传信息 C.决定性状 D.自我复制 E.基因突变 》 分子中核苷酸顺序的变化可构成突变,突变的机制一般不包括: A.颠换 B.内复制 C.转换 D.碱基缺失或插入 E.不等交换 5.下列哪一种结构与割(断)裂基因的组成和功能的关系最小 A.外显子 B.内含子框 D.冈崎片段 E.倒位重复顺序 *6.在一段DNA片段中发生何种变动,可引起移码突变 A.碱基的转换 B.碱基的颠换 C.不等交换 D.一个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 个或3的倍数的碱基对插入或缺失 7.从转录起始点到转录终止点之间的DNA片段称为一个: A.基因 B.转录单位 C.原初转录本 D.核内异质RNA E.操纵子 8.在DNA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引物是; ~ 9.下列哪一项不是DNA自我复制所必需的条件 A.解旋酶多聚酶引物 D. ATP、GTP、CTP和TTP及能量 E.限制性内切酶 10.引起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因素是 A.羟胺 B.亚硝酸溴尿嘧啶 D.吖啶类 E.紫外线 11.引起DNA发生移码突变的因素是 A.焦宁类 B.羟胺 C.甲醛 D.亚硝酸溴尿嘧啶 12.引起DNA分子断裂而导致DNA片段重排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 13.可以引起DNA上核苷酸烷化并导致复制时错误配对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14.诱导DNA分子中核苷酸脱氨基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15.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6.在突变点后所有密码子发生移位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7.异类碱基之间发生替换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 18.染色体结构畸变属于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9.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 A.错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终止密码突变 D.移码突变 E.同义突变 *20.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A.同义突变 B.错义突变 C.无义突变 D.终止密码突变 E.移码突变 21.可以通过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与不同碱基配对的化学物质为 A.羟胺 B.亚硝酸 C.烷化剂溴尿嘧啶 E.焦宁类 *22.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 和C 和T 和C 和T 和C ~ *23.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 和T 和G 和C 和U 和U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判断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的行为,如一国政府如何采取合适的调控政策应对经济波动。 答案:错。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体的行为的,这些个体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企业等,而对经济波动进行调控的政府行为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2.厂商对雇佣多少工人、生产多少产品、以何种价格销售产品等做出决策是微观经济行为。 答案:对。微观经济学就是解释作为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人是如何以及为何做出特定的经济决策的,这些个体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企业(厂商)等。 3.研究经济个体之间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市场和行业的相关理论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答案:错。有关经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行业和市场运行及演变的规律等的研究是微观经济学关注的内容,微观经济学同样关注政府政策和全球经济气候对经济个体的影响。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不存在联系,两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答案:错。尽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宏观经济学也关注总体性经济现象的微观基础,从本质上来说,宏观经济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微观经济分析的扩展和延伸。 5.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但同样涉及关于市场的分析。 答案: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显得模糊,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学但同样涉及关于市场的分析——如,对商品、服务、劳动以及公司债券的总体性市场分析。 6.消费者如何合理分配其有限的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二.选择题 1.下述哪个行为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A.消费者购买更多的牛奶B.房地产交易陷于萧条状态 C.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D.深圳幼儿园收费水平平均上涨15% 答案:C。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企业,微观经济学就是解释这些行为人是如何以及为何作出特定的经济决策的。微观经济学还关注经济个体之间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大的整体性经济单位——市场和行业及其演变的规律。宏观经济学则研究经济总量。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中的整体经济现象,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2.下述哪个行为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A.2010年中国GDP为40万亿元B.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继续增长 C.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维持顺差状态D.2010年下半年开始利率水平进入上升通道

医学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1. 免疫是指: (A)免于疾患 (B) 机体抗感染过程 (C) 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D) 机体识别和排出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2. 免疫应答过高: (A) 致自身免疫病 (B) 易患严重的感染 (C) 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越强 (D) 不易致严重的感染 (E) 会致超敏反应 3.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缺陷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4.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执行者是: (A) T、B淋巴细胞 (B) NK细胞 (C) 吞噬细胞 (D) 补体 (E) 皮肤、粘膜 5. 免疫稳定功能异常可发生: (A) 病毒持续感染 (B) 肿瘤 (C) 超敏反应 (D) 自身免疫病 (E) 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害并中和其毒素的免疫功能是: (A) 免疫防御 (B) 免疫稳定 (C) 免疫监视 (D) 特异性免疫 (E) 非特异性免疫

7. 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人是: (A) Edelman和Porter (B) Milstein和kohler (C) Burnet (D) Koch (E) Metchnikoff 8. 认识机体免疫现象的开端 (A) 牛痘苗的发明 (B) 人痘苗的预防接种 (C) 减毒疫苗的发明 (D)炭疽菌苗的发明 (E) 狂犬病疫苗的发明 9. 牛痘苗的发明应归功于: (A) 英国的Jenner (B) 法国的Pasteur (C) 德国的Koch (D) 日本的北里 (E) 澳大利亚的Burnet 10. 抗毒素的发现应归功于: (A) Koch (B) Jenner (C) Pasteur (D) Pasteur (E) Bordet 11. 抗毒素的发现应归功于: (A) Koch (B) Behring和Kitasato (C) Burnet (D) Pasteur (E) Bordet 12. 克隆选择学说的创始人: (A) Burnet (B) Jerne (C) Medawar (D) Owen (E) Landsteiner

内科学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2009) 课程代码 学时数:189学时理论环节学时数:169实践环节学时数:20 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诊断学 开课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内科学是整个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临床医学专科层次社区医生培养特点,加强“三种能力”、“三种意识”、“三项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农村基层社区医生岗位,成为用得上、受欢迎的实用卫生人才。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见习二大部分。 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双语教学、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查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内科学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讲解内科学定义和内科学的发展史。 2、本章教学难点为内科学的发展史与今后内科学的发展瞻望。 教学内容: 1、掌握内科学的定义。 2、了解内科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范围、今后的瞻望及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1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2.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免疫应答。其中前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 或获得性免疫应答。 3.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感染时首先产生的是固有免疫应答但最终在清除病原体时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应性免疫免 疫应答。 4.T细胞和B细胞分别靠其表面的TCR和BCR识别抗原分子并且一个T或B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分子。 5.B细胞经过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执行免疫功能因此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 经抗原刺激成为效应细胞而发挥免疫效应所以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6.免疫性疾病分为超敏反应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三大类。 7.超敏反应按发作时间及机制分为迟发型和速发型两种 8.AIDS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主要感染并破坏的是CD4+T细胞。 9.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免疫学、科学免疫学、现代免疫学时期三个时期。 10.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被认为是人类战胜疾病最辉煌的历史。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内科学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2009) 课程代码学时数:189学时理论环节学时数:169 实践环节学时数:20 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诊断学开课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内科学是整个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临床医学专科层次社区医生培养特点,加强“三种能力”、“三种意识”、“三项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农村基层社区医生岗位,成为用得上、受欢 迎的实用卫生人才。二、教学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 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见习二大部分。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双语教学、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

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查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 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内科学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讲解内科学定义和内科学的发展史。2、本章教学难点为内科学的发展史与今后内科学的发展瞻望。教学内容:1、掌握内科学的定义。2、了解内科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范围、今 后的瞻望及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1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2、本章教学难点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ARDS、肺结核、肺癌、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教学内容: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2、熟悉肺炎球菌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葡萄球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肺脓肿、自发性气胸、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心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 4.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1.免疫自身稳定功能低下或异常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免疫缺陷 C.易发生细菌感染 D.易发自身免疫病 E.易发免疫耐受 2.机体抵抗病原性细菌和对人体有害物质侵袭的现象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3.人体免疫的本质是() A.抵抗感染 B.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排除抗原性异物 D.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 4.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师是() A.Koch B.Jenner C.Pasteur D.VonBehring E.Bordet 5.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是() A.非记忆性 B.特异性 C.固定性 D.先天性 E.反应迅速 6.接种牛痘疫苗可特异性预防() A.伤寒 B.鼠疫 C.天花 D.结核 E.麻疹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8.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三.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免疫的功能包括() A.清除细菌及毒素 B.清除突变细胞 C.清除衰老、变性细胞 D.保持机体稳定 E.清除病毒 2.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 A.适应性免疫 B.天然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获得性免疫E.特异性免疫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 A.需抗原刺激后产生B.作用早而快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E.耐受性 4.免疫监视缺陷者可能发生() A.过敏性疾病 B.肿瘤 C.病毒持续感染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5.免疫应答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 A.免疫缺陷 B.免疫耐受C.肿瘤 D.自身免疫病 E.超敏反应 6.人体免疫系统免疫自稳功能包括() A. 引发超敏反应B.免疫耐受 C.对异物适度免疫应答 D.清除肿瘤细胞 E.清除衰老细胞 四.B型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过高

1内科护理学绪论教案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

方法:做提示,归纳总结性讲述。5分钟 三、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与实践 系统学习:课堂学习、临床见习、案例分析、实训 毕业实习 考试:书后思考题,章节习题、学校核心课程题库。 学习内科学护理的方法 学习内科护理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在毕业时可以较全面和系统的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学习时需要注意1.整体观念:由于现代医学的进展,护理已经将疾病的护理转变为人的护理,在学习疾病护理时不仅要着眼于疾病局部的病变,还要考虑与身体其他系统和外部环境对病人的关系。而且护理时还要注意病人心理、生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2.移情理念:其实就是转换角色,将所学的疾病想到病人的痛苦,病人所需要的个体需求和尊重个体,注重个体,在实践中同样要用移情理念度服务对象一视同仁,积极救死扶伤。 3.理论联系实际:内科护理学包括理论与学习和毕业实习俩个阶段。需要同学在毕业实习时,能够很好的运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用于实践实习中,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评判性思维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是指对所获取得各种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得出科学的判断,最后选择最佳方案的思维模式。 举例: 某夜,一名护士值班,一位呼衰患者突发神志不清,面色紫绀,尿失禁,作为当班护士需要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如何合理安排顺序? 导尿、吸氧、吸痰、推抢救车、通知医生、换床单和衣裤、开放静脉通道、准备气管插管或切开的用物、心电监护、做抢救记录…… 顺序: 通知医生(家属或病室其他人员) 推抢救车

吸氧、吸痰 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包括瞳孔) 准备气管插管或切开的用物 导尿、换床单和衣裤 方法:重点学习方法。5分钟 四、内科护理与护理专业实践的发展 (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的变迁,人类的文明,使得临床护理液在不断发展,包括: 1.社会需求变化对内科护理的影响: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国策,给人们带来各种思想的改变,教育事业的重视,使重大改变和工业不断的发展,各种污染未得到有效的节制,人们法律意思的提高,使得一些肿瘤、心血管、糖尿病、老年病等疾病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显示百分之50,与生活方式有关,百分之20与环境,百分之20与衰老,百分之10与卫生服务缺陷有关。所以使得: (1)内科护理学研究的内容不仅是医院内病人的护理。护理实践的视野从人的疾病向患病的人到所有人,从个体向群体,从医院向社会扩展。 (2)护理实践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健康、减轻痛苦为目的,着眼于人的生命全过程。着眼与整体的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 (3)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是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2.医学发展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新的医疗手段、治疗方法、检测仪器的不断应用,给病人带来了新的反应和问题,使得我们不仅要不断更新知识而且还要寻求他所带来的新的问题及处理手段。 内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社会需求的增加,现代医学的进步,必定使得内科护理呈现发展的趋势,而且面临更大的挑战: 1.体现人文性:比如在护理的过程中善于与病人、病人家属、医生、管理人员等进行沟通、创建和谐的康复治疗环境、运用心理护理的技巧、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去护理每一位病人。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20210121145001)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组成。 2.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___________ 、另一种是 ________ 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_______、和三大特点. 二、选择题 [A 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 xx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B 型题] A.生理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紊乱,产生不适合生理需要的应答 1.超敏反应 2.清除病原微生物 3.病毒持续感染 4.自身免疫病 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 型题]

内科学-1

内科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925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高血压危象 2.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3.社区获得性肺炎 4.慢性肾小球肾炎 5.糖尿病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氨茶碱的平喘机制是() 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C.激活磷酸二脂酶 D.抑制磷酸二脂酶 E.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2.最好发于吸烟者的肺部恶性肿瘤是() A.类癌 B.腺癌 C.小细胞肺癌 D.肺泡细胞癌 E.大细胞癌 3.原发性肺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 A.腺癌 B.鳞癌 C.燕麦细胞癌 D.大细胞未分化癌 E.肺泡细胞癌 4.结核病化疗联合用药的目的是() A.减少合并症 B.避免发生耐药性,增强疗效 C.避免副作用 D.可完全杀灭结核菌 E.避免后遗症 5.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病毒 B.厌氧菌 C.革兰阳性菌 D.真菌 E.革兰阴性菌 6.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症状是() A.寒战和高热 B.咳黏液脓性痰

C.咳铁锈色痰 D.患侧胸部疼痛 E.气急和发绀 7.急性肾炎患者几乎均有的临床表现是() A.血尿 B.蛋白尿 C.水肿 D.肾功能异常 E.高血压 8.急性肾炎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A.休息和加强营养 B.休息和对症治疗 C.抗感染治疗 D.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E.利尿 9.关于慢性肾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由急性肾炎发作而来 B.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 C.病理类型多样 D.可有舒张压持续升高 E.可有蛋白尿和血尿 10.糖尿病饮食治疗营养物质含量中,糖类约占总热量的() A.50%-60% B.40%-45% C.30%-35% D.25%-30% E.20%-25% 11.血渗透压大于或等于多少可诊断糖尿病高渗状态?() A.180mOsm/L B.240mOsm/L C.280mOsm/L D.300mOsm/L E.320mOsm/L 12.哪种抗甲状腺药物可抑制T4在周围组织中转化为T3?() A.甲基硫氧嘧啶 B.丙基硫氧嘧啶 C.甲亢平 D.他巴唑 E.碳酸锂 13.磺脲降糖药物的作用原理是() A.加速无氧糖酵 B.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糖素 C.促进肌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 D.抑制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 E.主要是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14.垂体性甲亢与甲状腺性甲亢的鉴别是前者() A.T3明显升高 B.T4明显升高 C.TSH升高 D.基础代谢率升高

内科学第八版 教学大纲

理论部分 第一篇内科学绪论(自学) 目标要求 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和发展,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进展。 自学内容 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内科疾病的诊断,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自学) 目标要求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防治及研究进展。 自学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 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呼吸系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诊断(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实验室检查)、防治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标要求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预防。 教学内容 1、概念 2、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3、病理及病理生理 4、临床表现 (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体征:肺气肿征。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CT,血气分析及其他。 5、诊断根据高危因素、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确定,分5级。 6、鉴别诊断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鉴别。 7、并发症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指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标要求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

《经济学基础》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2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2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二、选择题 [A型题]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A.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脏 E.肠淋巴组织 3.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是 A.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血液 4.下列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A.胸腺 B.法氏囊 C.淋巴结 D.骨髓 E.肝脏 5.以下关于胸腺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胸腺可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B.胸腺是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C.胸腺可产生胸腺激素 D.胸腺可培育和输出成熟的B细胞 6.以下关于骨髓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骨髓是造血器官 B.骨髓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C.B细胞在骨髓中发生、分化 D.是T细胞的发育成熟场所 7.鸟类的腔上囊相当于人类淋巴组织中的 A.胸腺 B.骨髓 C.淋巴结 D.脾脏 E.以上都不是 8..机体对某种传染病有终身免疫功能主要是由于有 A.造血干细胞 B.处女型淋巴细胞 C.记忆性淋巴细胞

D.效应性淋巴细胞 E.以上均对 9.以下哪项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是错误的 A.脾脏中以 B.淋巴细胞为主B淋巴结中以B淋巴细胞为主 C.脾脏有血液过滤作用 D.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E.脾脏是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四、问答题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增值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使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请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免疫系统的进化 根据目前的认识, 免疫系统的进化可以粗略地分为五个水平。第一水平表现为同种细胞或物种的特异性聚集, 以竞争生存空间,见于植物、海绵体、原生动物等;第二水平表现为特殊分化的免疫细胞介导的非记忆性免疫识别和免疫反应, 如腔肠动物;第三水平为具有短期记忆功能的细胞介导的免疫, 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类动物等;第四水平表现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和长效的免疫记忆和免疫放大, 见于所有脊椎动物;第五水平表现为T和B细胞功能亚群的出现, 如鸟类和哺乳动物。 适应性免疫的进化发生在无颌脊椎动物向有颌脊椎动物过渡的较狭小的时空阶段。这种进化过程可见证于鱼类的发展。(参考:胡刚正,时玉舫.免疫系统的进化[J].现代免疫学,2010,30(06):441-442.) [A型题] 1B,2C,3D,4C,5D,6D,7B,8C,9B

2016免疫学绪论考试题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大特点.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B型题] A.生理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紊乱,产生不适合生理需要的应答 1.超敏反应 2.清除病原微生物 3.病毒持续感染 4.自身免疫病 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型题] A.特异性免疫应答 B.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先天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

内科学教学大纲教案

内科学教学大纲教案 理论部分 第一篇内科学绪论(自学) 目标要求 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和发展,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进展。 自学内容 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内科疾病的诊断,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自学) 目标要求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防治及研究进展。 自学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 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呼吸系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诊断(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实验室检查)、防治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标要求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预防。 教学内容 1、概念 2、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3、病理及病理生理 4、临床表现 (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体征:肺气肿征。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CT,血气分析及其他。 5、诊断根据高危因素、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确定,分5级。 6、鉴别诊断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鉴别。 7、并发症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指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标要求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 1、概念 2、病因及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机制。 3、临床表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胸部过度充气,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 5、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与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鉴别。 6、治疗脱离变应原,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的长期治疗,免疫疗法,治疗指南。 7、预后及预防 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 目标要求 掌握: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预防。 教学内容 1、概念 2、病因及发病机制支气管—肺感染、支气管阻塞、先天发育障碍和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 3、病理、病理生理 4、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感染中毒症状,下胸部、背部湿啰音。 5、鉴别诊断与慢支、肺脓肿鉴别。 6、治疗内科治疗:引流、抗感染;手术治疗;咯血的处理。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肺炎概述 目标要求 掌握: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重点难点 重点肺炎的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难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教学内容 1、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2、分类解剖分类、病因分类、环境分类。 3、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肺实变时有典型体征。 4、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定肺炎、评估严重程度,确定病原体。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栓塞等鉴别。 5、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执业医师妇产科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妇产科学是与内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并驾齐驱的医学生主干课程,是-I'1独立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学科。 一、妇产科学发展史妇产科学是在社会发展及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至18世纪,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与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妇产科学,尤其是产科学,从古老的单纯医术开始发展成为近代的医学科学。我国西医妇产科学是白清代末期引进西方医学而开始的。 (一)近代西医妇产科学的基础史载资料显示:早在公元前数千年,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希腊及罗马等国家和流域就有妇产科的医疗实践,产科起源早于妇科。初起,产科仅以"接生"为唯一的医疗手段,助产工作由部落中有经验的妇女承担。除锐利的贝壳及锐石用作切割脐带外,接生时无任何消毒措施及医疗设备。其时,产科并发症、产妇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此朦胧的产科早期阶段一直持续到15世纪。 1.医学堂和解剖学的发展12世纪后,助产士先驱们通过医疗实践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开始传授助产知识,并建立了医学堂。同时也有了简易的妇产科解剖学的教材。直至l8世纪中叶,苏格兰外科医师兼解剖学家William Hunter(1718~1783)于1751年对足月孕妇的尸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其"妊娠子宫解剖"一书中首次详细描述了妊娠子宫肌层、血管,蜕膜,胎膜,胎位,胎盘及其血供以及胎儿与母体血循环的关系。 2.妇产科诊疗技术的发展(1)妊娠试验:早在14世纪,埃及医学资料记载了利用尿来检测妊娠的方法:将待查妇女尿每日湿润分别装有大麦和小麦的布袋。若发芽表明妊娠,大麦发芽为女性胎儿、小麦发芽为男性胎儿。至20世纪初期德国学者Aschleim和Zondek分别证明了孕妇尿中含有促性腺激素,并叙述了检测早孕的具体方法,现称A_z试验。 (2)剖宫产术:公元前600余年Numa Pompilius立法(后称恺撒法律)规定:死亡孕妇埋葬前须将胎儿取出,分而葬之。以后产科医师企图对难产者采用剖宫产抢救母儿生命,但由于初时剖宫取胎后不缝合子宫,死亡率极高。直至l9世纪末,英国产科医师Murdoch Cameron采用缝合子宫的方法,才使剖宫产术成为处理难产的一种有效方法。 (3)产钳助产:17世纪早期,英国Chamberlen家族发明了安全有效的产钳,成功地挽救了许多难产妇女及新生儿。但由于保密,未能公开于世。百年之后,许多产科医师通过不断摸索,终于了解了产钳的构造。1848年英国产科医师Simpson首次报道了产钳的构造及其使用。Simp SOIl产钳成为世界常用的助产器械。 (4)卵巢切除术:l809年美国肯塔基州McDowell医师在没有麻醉及消毒的情况下,成功地切除了巨大卵巢囊肿。以后,虽有学者反对,但手术仍在不断开展,至l864年,成功的手术已达787例,从此创导了腹部手术,McDowell医师因此也成为腹部手术之父。 (5)麻醉及无菌手术:l9世纪,手术麻醉镇痛使用及产房、手术室消毒的开展以及手术橡胶手套的应用无疑加快了产科及盆腔手术的发展。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immune)一词是从拉丁文immunis衍生而来的,原意为“免除税赋”、“免除劳疫”。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患某些传染病痊愈后机体能产生一定免疫力(举例:如患麻疹、腮腺炎可获持久免疫力)。“免疫”一词在引用到医学领域的初期,则表示人们对传染病具有的抵抗力(即“免除瘟疫”)。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逐步深入。 ◎现代的“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进行清除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在异常情况下,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与防治疾病的一门科学。 ◎近年来,免疫学发展很快,已渗透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出现了“免疫热”。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是指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在人类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指成熟免疫细胞(特别是T、B细胞)定居的

场所, 也是淋巴细胞对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2)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是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分布在机体各个部位,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3)免疫分子: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生物分子均属于免疫分子,通常以分泌型与膜型两种形式存在。 分泌型: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型:如抗原受体、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 免疫系统免疫 器官 免疫 细胞 免疫 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胸腺 骨髓 脾脏 淋巴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膜免疫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CD 体液免疫分子 抗体 补体 细胞因子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B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 粒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1)免疫防御:指机体防御和清除入侵病原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能力。 若此功能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在清除病原体等抗原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