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玉米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玉米赤眼病玉米赤眼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并且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发生率。
(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其他植物残体,避免细菌滋生。
(3)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疫情扩散。
2.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并且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最终导致叶片萎缩。
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发生率。
(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其他植物残体,避免真菌滋生。
(3)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疫情扩散。
3. 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并且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发(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其他植物残体,避免真菌滋生。
(3)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疫情扩散。
二、玉米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除了病害外,玉米还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昆虫,主要危害玉米幼苗和穗部。
幼苗期叶片被蛀食后会出现白色斑点,穗部则会导致花粒空心、丧失营养价值。
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发生率。
(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其他植物残体,避免虫卵滋(3)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疫情扩散。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容易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介绍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玉米常见的病害
1. 玉米花病:主要表现为花穗发黑、变小,甚至发育不良,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残体、农田旋作、合理施肥。
2. 玉米灰斑病:主要表现为病斑呈灰褐色,边缘不清晰,严重时导致叶片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包括预防性喷药,使用含有活性成分的杀菌剂,及时清除病残体。
1. 玉米螟:主要以玉米叶片和玉米花为食,导致玉米叶片蛀食,玉米花粒受损。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田间杂草、选择抗虫品种、定期喷施杀虫剂。
2. 玉米蝗虫:主要以玉米叶片为食,大量蝗虫聚集可导致严重的玉米叶片蛀食。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喷洒杀虫剂,同时结合机械控制方法。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预防性喷药、适时清除病残体、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及时调整,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会给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影响,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对于玉米生产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1.玉米霉病玉米霉病是玉米生长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
霉病的发生会导致玉米的叶片出现黄化、焦枯,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1)预防为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毒源。
(2)适量施用氮肥,增强玉米抗病能力。
(3)喷施杀菌剂,防治霉病的发生。
2.玉米稻瘟病玉米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菌感染玉米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
玉米稻瘟病的发生会导致玉米的叶片出现大片褐色斑点,进而导致叶片枯黄。
防治方法:(1)利用天敌控制螟虫的数量,比如种植一些对螟虫有天敌作用的植物。
(2)合理安排玉米的种植结构,减少螟虫的繁殖和传播。
(3)喷洒杀虫剂,控制螟虫的数量。
2. 玉米象玉米象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果实。
象虫危害严重的时候会咬食玉米的果实,导致玉米的产量减少。
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象虫的滋生场所。
(2)栽种具有抗虫性的玉米品种,降低象虫的危害程度。
(3)喷洒杀虫剂,控制象虫的数量。
以上就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防治病虫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保证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种植户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玉米的安全生长和丰收。
玉米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1.玉米螟
防治适期:玉米心叶开始期、心叶末期、打苞露雄期和穗期。
药剂防治方法:(1)玉米心叶期、用90%敌百虫1500倍液~2000倍液灌心叶,每公斤药液灌玉米植株100株。
(2)玉米打苞露雄期:用16%杀虫双500倍液喷雾,或用4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
(3)玉米穗期: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用16%杀虫双500倍液喷雾。
2.玉米大(小)斑病
发病高峰期是玉米穗期。
防治方法:用50%稻瘟净乳油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液~1000倍液喷雾,每667平方米喷药液75公斤~100公斤。
在初发病时开始喷药,每隔7天喷1次,连续二、三次,以控制发病中心向外扩散。
3.玉米黑粉病
在玉米穗期用药防治。
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500倍液~800倍液喷雾,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4.玉米纹枯病
在玉米生育后期危害较重。
药剂防治方法:用5%井岗霉素或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1000倍液喷雾。
- 1 -。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玉米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导致作物减产和失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黄色至白色方形斑点,并逐渐扩大,最后整片叶子枯死。
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如“巨柳8号”、“明目”。
(2)低温高湿环境下,间断浅刨,加深休眠。
(3)及时清除病株枯叶,保持田地通风干燥。
(4)生长期间可采用农家自制的赤霉素、穗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控制。
2.玉米秸秆腐烂病玉米秸秆腐烂病主要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
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秸秆柔软而易折断、炸裂、产生黑色软栓。
同时,坚果部位也很容易受到侵蚀。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种病害,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1)清理掉田间的玉米秸秆残留物,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2)选用抗病品种。
(3)在开花期之前,进行合理的施肥。
3.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子上出现一些小黑点,逐渐扩大,最终叶片变黄干枯。
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花叶病,可采取以下措施:(2)在播种前采用草木灰、氢氧化钙、农家肥等物质进行田间消毒。
(3)在玉米生长期进行合理的农药喷洒。
4.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在进行玉米种植时,常常面临多种病虫害共同侵袭的情况。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种综合性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方法,降低病虫害的滋生。
(2)进行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3)进行化学防治,在病虫害爆发期间,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玉米叶片上的虫害、病菌等。
玉米螟是玉米上常见的重要病虫害之一。
成虫多出现于6~8月份,幼虫在玉米叶面上钻洞,并在玉米叶舌部进行啃食,导致玉米叶片形成白色条纹,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叶片产生污浊的斑点。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害,它会使得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斑点,导致玉米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防治玉米灰斑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2)合理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3)定期喷施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4)及时清理病害植株,防止病害扩散。
(1)进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玉米;(3)加强排水,保持田间湿度适宜;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使外表的玉米籽粒长出白色霉菌,断续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并且赤霉毒素会严重影响玉米的食用安全性。
防治玉米赤霉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耐病品种,坚持轮作;(2)定期喷施药剂,如氯氟沙星、吗啉菌素等;(3)加强玉米贮存管理,保持通风、干燥;1、玉米螟防治(1)在种植初期定期喷洒杀虫剂,如敌敌畏等;(2)利用黄板监测和综合防控技术,进行针对性施药;(3)在玉米种植早期进行防治,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感染时的不必要损失;(4)保持田间卫生,清除玉米上的虫卵和缺口等虫害危险地带。
玉米象虫是玉米上另一种严重的害虫,它喜欢在玉米植株发育的早期阶段进食,使得玉米的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防治玉米象虫,主要有以下措施:(1)在玉米发生前进行除草,避免玉米植株花粉的超量吸引玉米象虫;(2)适时喷洒杀虫剂,如福尔马林、吡虫啉等;(4)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避免玉米象虫的避暑藏身之处。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种植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玉米高产、优质、安全。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2023最新版)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⒈玉米大斑病病状: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导致叶片枯黄死亡。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清理病残体,喷施适量的杀菌剂。
⒉玉米锈病病状:叶片上出现黄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长条状,后期出现棕色梭状子座等。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及时清除病叶,喷施铜制剂或其他有效杀菌剂。
⒊玉米叶斑病病状: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斑点,中间为灰白色,边缘清晰。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病源源头的防控,采用抗病品种。
⒋玉米灰斑病病状:叶片上出现黑色小圆斑,逐渐扩大为椭圆形,后期叶片整体变为灰色。
防治方法:采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量疏远植株,及时清除病叶,喷施杀菌剂。
二、玉米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⒈玉米螟病虫害特征:玉米叶片出现蛇形蛀食,严重时可导致叶面完全消失。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适时整地,及时清除病残体,喷施有效的杀虫剂。
⒉玉米象甲病虫害特征:玉米幼苗受害,幼苗叶片被啃食,出现“窗玻璃状”或“粉笔削状”的伤害。
防治方法:及时整地,清除害虫,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喷施有效的杀虫剂。
⒊玉米蚜虫病虫害特征:叶片上出现黄化,嫩叶卷曲,蚜虫粪迹附着在叶片上。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推行间套作、轮作,注意及时发现并清除害虫,喷施杀虫剂。
附录:⒈本文档附件包括:病虫害图片、防治措施参考表格。
⒉法律名词及注释:- Pesticide:农药- Fungicide:杀菌剂- Insecticide:杀虫剂- Resistant variety:抗病品种- Crop rotation:轮作- Fertilization:施肥- Ventilation:通风- Controlling disease sources:病源源头的防控- Intercropping:间套作- Eradicate pests:清除害虫。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引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病虫害不仅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玉米病虫害是保障玉米产量和农民收益的重要措施。
二、玉米病害及防治方法1.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
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转变为橙红色的锈斑。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锈病品种,选择具有抗锈病基因的玉米品种;•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三唑酮等;•加强对玉米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清除病残体。
2. 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灰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灰色斑块。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病害抗性强的玉米品种;•病害初期及时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等;•增强玉米植株的抵抗力,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3. 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病害,对人畜健康有害。
其症状为玉米穗上出现红色霉斑,严重影响玉米的质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如赤霉病抗性强的玉米品种;•定期检查玉米田,及早发现病害的迹象;•合理施肥,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
4. 玉米螟害玉米螟是玉米上常见的害虫,其幼虫会侵入玉米植株并破坏叶片和穗部。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螟害的繁殖;•定期监测玉米田,及时发现并处理螟害的危害;•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如氢氟酸和苯酚等。
三、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1. 综合防治在防治玉米病虫害时,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2. 早期预防预防玉米病虫害的最佳策略是在种植前进行早期预防。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保持适宜的田间管理等。
3. 定期巡视定期巡视玉米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巡视时要注意观察玉米植株的叶片、茎部和穗部等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玉米褐斑病
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
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667平方米,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③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④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⑤栽植密度适当,提高田间通透性。
2.药剂防治①提早预防。
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②及时防治。
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
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二、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
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育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
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
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
防治方法:目前国内尚未培育鉴定出高度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加强栽培防病能减轻病害。
如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使土壤湿度低,通风透光好。
合理密植,不宜高度密植,造成值株郁闭。
前期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
在条件许可下,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如玉米与棉花的轮作或套种等,都能减轻病害。
三、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最重要的一种害虫,一年发生6-7代。
卵多产在玉米叶片背面中脉两侧,聚产成块,卵期一般3—5天,孵出的幼早先啮食卵壳,约半小时后再分散觅食,并可吐丝下垂,随风飘到别株危害。
玉米抽雄前,3龄下幼虫多集中在心叶内危害,心叶抽出后叶片残缺不全,形成花叶和排孔。
抽雄初期,幼虫多在未散开的雄穗上吐丝,将几个小穗连结在一起,在内咬断小穗排出粪便,使花序不能正常开花散粉。
抽雄后,幼虫蛀入茎秆或穗苞危害,咬食
嫩粒,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虫源。
在早春玉米螟羽化前,将上一年晚造玉米秆、高粱秆等越冬寄主作物,用作燃料或作垫猪、牛栏成厩肥,或堆沤作堆肥,以杀死潜伏在秆内的越冬虫蛹。
2、调节玉米播种期,减轻螟害。
在不违农时原则下,早玉米适当早播,中晚玉米适当迟播。
3、药剂防治。
在心叶期,特别是心叶末期,用毒土或颗粒剂农药撒入叶(喇叭口)。
毒土或颗粒剂制法:用甲胺磷0.5公斤加20公斤水稀释再拌细泥沙或筛细的煤渣,充分搅匀即成,或用
800-1000倍甲胺磷喷雾。
四、玉米铁甲虫
玉米铁甲虫是玉米生产的大害虫,以成虫、幼虫啃吃叶片,将叶肉食去,留下表皮薄膜,干后变成枯白,严重时遍及全田,远望一片白色,导致玉米减产达40-50%以上。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与药剂喷杀卵和幼虫相结合,在县与县、乡与乡以及村与村之间组织联防,大家动手同时捕杀,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用速灭杀丁或敌杀死、氯氰菊脂、百树得、多来宝等农药任选一种,兑水稀释1500-3000倍,每亩喷药液50-60公斤,或用98%巴丹原粉每亩50克与磨细的草木灰拌匀,于露水未干时撒于叶面上,无论对成虫或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五、玉米粘虫
以幼虫取食为害。
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
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
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
冬小麦收割时,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庙,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2生物防治。
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六、地老虎、蝼蛄、蛴螬
防治方法:一是毒饵诱杀,从播种到出苗前用90%敌百虫晶体0.25公斤,兑水2.5公斤,拌匀25公斤切碎的嫩菜叶,于傍晚撒在田间诱杀。
二是人工捕捉,早晨在受害株根部挖土捕捉。
三是药物防治,可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淋根。
(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种子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