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_钢铁长城教案
钢铁长城初中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要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2.养成主要技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分析、识图解图、解析史料等基本技能。
【过程和方法】
1.把握主要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先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知识梳理、达标评估等主要教学环节。
七年级《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姓名
学校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鲁教版
课时名称
第15课钢铁长城
教材地位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加强了国防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增强的中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陆军、空军、海军、导弹部队等兵种多元化,军事装备不断改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新中国发展中的钢铁卫士,有力地推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保家卫国之师,也是促进世界发展的和平之师。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军队的建设步伐。军队的强大也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章中国霹雳神剑——导弹部队
【第一篇章中国碧海蛟龙——人民海军】
1.出示赞美海军的诗句。
2.以诗句作材料提出系列问题。
3.展示有关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中国航空母舰和海军多兵种发展的的资料。
4.播放中国东海舰队军事演习的视频资料。5.出示探究题: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入侵舰艇1800多艘;而新中国的海军能保卫祖国海疆、成功对外出访和远洋护航?
请回答:
1.新中国裁军的目的是什么?
2.新中国科技强军的目的是什么?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15课钢铁长城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诸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2.知道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新时代的强军之路【学习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火箭军的建立和发展【学习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海军:(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和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3.空军:(1)20世纪50年代初,就面临着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2)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的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4.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5.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
6.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
二、合作探究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
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卫士,那么你知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吗?三、练习巩固1.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民军队是()A.陆军B.海军C.导弹部队D.特种部队2.人民空军诞生就面临的考验是()A.进行抗日战争B.进行解放战争C.进行抗美援朝战争D.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学习目标】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及其发展壮大的史实;新时代的强军措施。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新时代强军之路。
【教学难点】“钢铁长城”的理解、科技在人民军队中的作用和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视频播放。
这是2017年建军90周年的阅兵视频,整齐强大的阵容,恢弘磅礴的气势,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就是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筑起了我国新时代的钢铁长城。
今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地走近他,学习他,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
讲授:(展示图片)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生: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诞生。
山河为碑,历史作证,从长征路上前赴后继到敌后抗日浴血奋战,再到解放战争以弱胜强。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到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走过了91个春秋。
90多年的时光,人民军队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有哪些新发展呢?(展示材料)阅读材料,思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阅兵到50-*/周年阅兵,中国陆军有什么变化?(生:从“步兵为主”到“多兵种合成”。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经历了从“步兵为主”到“多兵种合成”,从“小米加步枪”到“铁甲雄风”,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
过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陆地大国,保持强大的陆军是国防建设、保卫家园的需要。
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
从北到南,我国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可是近代我国的海防力量如何呢?展示图片,1840年6月,危机从海上而来,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危机再次从海上而来,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国的都城沦陷,留下火烧圆明园的奇耻大辱;1894年,危机依然从海上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未能御敌于海上,最终全军覆没。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葛艳燕教学重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探究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策略】三段六步教学法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激情演讲演讲者:王笑涵演讲内容《辽宁舰》2、学生点评演讲(从声音、表情、普通话、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3、教师点评演讲,并对演讲者和点评者酌情给分。
4、导入新课:航空母舰是一国综合国力的象征反映出我国国防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但建国初期我国的军队和国防建设水平很低,请观看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情况(多媒体展示图片)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经过几十年的的建设,我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
人民军队已经发展成多兵种合成军,已有能力构成立体防御体系,成为捍卫祖国的一道钢铁长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它的铸就过程。
5、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演讲介绍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国防建设已经步入了现代化阶段。
再通过图片展示开国大典时阅兵的图片,学生便很清楚的认识到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防水平很低。
由此激发起学生探究其中原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本导学(一)、自主学习1、自学内容:教材76页——80页2、自学要求、任务:通读教材76页——80页,自主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知识结构。
3、自学时间8--10分钟(导学案如下图所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自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要求: 1、结合教材知识,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2、组内整合讨论内容,统一基本认识,找出异同点。
3、交流时明确讨论负责人,明确讨论记录人,明确班内发言人。
(讨论材料及问题如下图所示)(设计意图:教师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深入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作战企图;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一)陆军1.图片展示:某重装陆军部队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教案(一)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教案(一)课前铺垫导入以“长城”为主题,让学生分享对长城的了解和认识。
模拟体验让学生分组,模拟修筑长城的过程,体验劳动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课堂探究景点介绍介绍电影《钢铁长城》的拍摄地点,让学生了解真实的长城景色。
情节解析通过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理解长城修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
人物描述讲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如方大同、大山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边塞生活和民俗文化。
长城文化讲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爱护长城遗产。
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游览真实的长城遗址,加深学生对长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DIY制作让学生用纸板和泥土制作长城模型,增强实践能力和学科融合。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的发言与作品,评价学生对长城历史文化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了解长城历史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中国传统边塞文化和民俗文化;3.理解长城修筑过程中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4.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科融合。
教学重点1.长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保护意义;2.电影《钢铁长城》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长城修筑过程中的困难和措施。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长城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2.如何通过电影片段解析长城修筑过程和困难;3.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科融合。
1.导入法:引导学生分享对长城的认识和了解;2.体验法:让学生模拟修筑长城的过程,体会劳动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观影法:通过观看电影片段,讲解长城修筑过程中的困难和措施,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4.多角度分析法:通过多角度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5.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DIY制作长城模型,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电影《钢铁长城》片段;2.长城文化介绍PPT;3.实地考察场地和工具材料。
一、课前铺垫(10分钟)1.导入:“我国的长城有多长?长城的功用是什么?你知道长城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意义吗?请与同桌分享。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5课 钢铁长城(教案))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作战企图;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一)陆军1.图片展示:某重装陆军部队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第15课钢铁长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和发展。
(2)知道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3)引导学生讲述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发展现状,锻炼学生的历史表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增强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的建立。
2.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迟早都会被别的国家所欺辱,古今中外,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事例真得是太多太多了。
因此当我们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阅兵仪式时,看到威武强大的人民军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很多人都感到了无比的自豪,正是这支强大的军队保卫了祖国的安全。
那么这支军队是怎样发展壮大起来的呢?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70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观看影片: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部介绍我国历次阅兵的影片。
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仅仅六十年人民军队的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解放军正在发展壮大,我想大家都急切的想了解我国军队的发展历程。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习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2、人民空军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3、导弹部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讲授新课:1、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1)学生回答。
(2)教师讲解:成立: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海军成立初期只有几条日伪时期留下的残破船只和国民党起义的几艘小舰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钢铁长城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海军、空军的建立,以及陆军、海军、空军发展的史实,认识我国国防和军队实力不断提高;了解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知道导弹部队在国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了解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持续推进的情况,认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我国历次阅兵的资料,学习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学习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理解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
(二)海军
1.视频链接: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节选)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
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
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8.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海无防,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三)空军
1.史料展示:
“1956年国庆阅兵过程中,当飞机经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
2.教师提问:毛泽东这句话说明我国的空军有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我国空军装备的飞机逐步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3.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4.引导学生回答:建立人民空军的基本情况。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5.教师提问:人民空军建立后经历了什么战争的考验?
提示:朝鲜战争。
6.教师提问:人民空军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提示: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目标导学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教师提问: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何时建立的?它主要承担什么任务?
提示: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1966年,它主要承担核反击的任务。
3.教师讲述: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开始创建于1957年12月,时属炮兵建制。
1959年6月决定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扩编为地地导弹战斗营,这是我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也是今天战略导弹部队的“种子部队”。
1966年6月,中央决定组建第二炮兵,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原地地导弹部队划归第二炮兵建制。
同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第二炮兵”。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目标导学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有关阅兵图片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图片之后有何感想?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讲述:同学们都表达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日新月异的进步感到自豪和欣喜。
这一方面与我们的军事装备的进步有关,还与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密切相关,那就是对军队的组织编制作出了特别的安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哪些方面做了调整。
提示:(1)军种建设上,出现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
(2)战区建设上重新划分为东、南、西、北、中部五个战区。
(3)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三、课堂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保卫祖国边疆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钢铁卫士。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并回忆所学相关知识,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
还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