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钢铁长城初中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要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2.养成主要技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分析、识图解图、解析史料等基本技能。
【过程和方法】
1.把握主要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先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知识梳理、达标评估等主要教学环节。
七年级《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姓名
学校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鲁教版
课时名称
第15课钢铁长城
教材地位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加强了国防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增强的中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陆军、空军、海军、导弹部队等兵种多元化,军事装备不断改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新中国发展中的钢铁卫士,有力地推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保家卫国之师,也是促进世界发展的和平之师。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军队的建设步伐。军队的强大也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章中国霹雳神剑——导弹部队
【第一篇章中国碧海蛟龙——人民海军】
1.出示赞美海军的诗句。
2.以诗句作材料提出系列问题。
3.展示有关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中国航空母舰和海军多兵种发展的的资料。
4.播放中国东海舰队军事演习的视频资料。5.出示探究题: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入侵舰艇1800多艘;而新中国的海军能保卫祖国海疆、成功对外出访和远洋护航?
请回答:
1.新中国裁军的目的是什么?
2.新中国科技强军的目的是什么?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5课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附学案)

第15课钢铁长城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一)陆军1.图片展示:某重装陆军部队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
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
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5课钢铁长城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度与价值观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一)陆军1.图片展示:某重装陆军部队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

《钢铁长城》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理解中国为什么需要建造长城。
2. 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 通过学习长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和地理背景介绍2. 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讲解3.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4. 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1. 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2.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3. 爱国主义教育四、教学难点1. 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2.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3.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历史和地理背景,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长城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长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中国历史和地理背景、长城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的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需要建造长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历史和地理背景,引出长城的建造原因。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长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城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城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长城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第15课钢铁长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和发展。
(2)知道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3)引导学生讲述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发展现状,锻炼学生的历史表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说明
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增强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的建立。
2.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迟早都会
被别的国家所欺辱,古今中外,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事例真得是太多太多了。
因此当我
们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阅兵仪式时,看到威武强大的人民军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
很多人都感到了无比的自豪,正是这支强大的军队保卫了祖国的安全。
那么这支军队是怎
样发展壮大起来的呢?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70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民军队的发展
壮大》。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钢铁长城》(教案)

课题 钢铁长城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
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Fra bibliotek学习 目标
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 空军的现代化; 2.知道导弹部队的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
3.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海军装备: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舰、核潜 艇。
视频欣赏:海军驱逐舰发展历程 (4)发展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 ①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海军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多兵种。 ②2012 年 9 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 交接入列。 (5)【合作探究一】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 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学生分小组讨 论完成
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 力抵抗外国的进攻。而新中国制度先进,有 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国防力量。
3.“空中战鹰”——空军的雄姿 (1)建立: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的(1949 年 11 月成立) (2)发展 ①20 世纪 50 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 飞机 3000 多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 机 300 多架。
学生自主完成
②1956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后 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现 代化建设有新飞跃。
(4)视频欣赏 播放视频《中国空军发展历程》。 (5)【合作探究二】
我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提示: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抓关键词归 纳)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教案(一)

第十五课钢铁长城教案(一)课前铺垫导入以“长城”为主题,让学生分享对长城的了解和认识。
模拟体验让学生分组,模拟修筑长城的过程,体验劳动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课堂探究景点介绍介绍电影《钢铁长城》的拍摄地点,让学生了解真实的长城景色。
情节解析通过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理解长城修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
人物描述讲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如方大同、大山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边塞生活和民俗文化。
长城文化讲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爱护长城遗产。
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游览真实的长城遗址,加深学生对长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DIY制作让学生用纸板和泥土制作长城模型,增强实践能力和学科融合。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的发言与作品,评价学生对长城历史文化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了解长城历史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中国传统边塞文化和民俗文化;3.理解长城修筑过程中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4.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科融合。
教学重点1.长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保护意义;2.电影《钢铁长城》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长城修筑过程中的困难和措施。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长城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2.如何通过电影片段解析长城修筑过程和困难;3.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科融合。
1.导入法:引导学生分享对长城的认识和了解;2.体验法:让学生模拟修筑长城的过程,体会劳动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观影法:通过观看电影片段,讲解长城修筑过程中的困难和措施,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4.多角度分析法:通过多角度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5.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DIY制作长城模型,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电影《钢铁长城》片段;2.长城文化介绍PPT;3.实地考察场地和工具材料。
一、课前铺垫(10分钟)1.导入:“我国的长城有多长?长城的功用是什么?你知道长城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意义吗?请与同桌分享。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5课 钢铁长城(教案))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作战企图;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一)陆军1.图片展示:某重装陆军部队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学习目标】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及其发展壮大的史实;新时代的强军措施。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新时代强军之路。
【教学难点】“钢铁长城”的理解、科技在人民军队中的作用和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视频播放。
这是2017年建军90周年的阅兵视频,整齐强大的阵容,恢弘磅礴的气势,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就是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筑起了我国新时代的钢铁长城。
今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地走近他,学习他,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
讲授:(展示图片)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生: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诞生。
山河为碑,历史作证,从长征路上前赴后继到敌后抗日浴血奋战,再到解放战争以弱胜强。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到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走过了91个春秋。
90多年的时光,人民军队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有哪些新发展呢?(展示材料)阅读材料,思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阅兵到50-*/周年阅兵,中国陆军有什么变化?(生:从“步兵为主”到“多兵种合成”。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经历了从“步兵为主”到“多兵种合成”,从“小米加步枪”到“铁甲雄风”,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
过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陆地大国,保持强大的陆军是国防建设、保卫家园的需要。
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
从北到南,我国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可是近代我国的海防力量如何呢?展示图片,1840年6月,危机从海上而来,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危机再次从海上而来,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国的都城沦陷,留下火烧圆明园的奇耻大辱;1894年,危机依然从海上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未能御敌于海上,最终全军覆没。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血的教训历历在目,建立强大的海军迫在眉睫。
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
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此后不断地发展,建国以后又有了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
这是建国之初的战舰,50年代我国从苏联购来的,到了90年代以后,中国海军已成为一个多兵种组成的武装集团,现役兵力约24万人,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力为主体,其中海军陆战队是一支能在近海进行水陆两栖作战的特种部队。
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极大地壮大了我国的海军力量,核潜艇的诞生使中国有了第二次核打击力量,成为大国的象征。
目前世界上能制造核潜艇的国家只有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它是我国的镇国利器。
更值得骄傲的是,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开始服役,它的出现弥补了中国远洋作战能力的空白,使中国的海军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作战。
就在前不久,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举行海上阅兵,48艘战舰铁流澎湃,76架战机振翅欲飞,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发。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
过渡:在海军获得强劲发展的同时,我国空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初的情况简陋而艰苦。
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然而,空军刚刚诞生,空军刚刚成立面临着什么重大考验?(参考答案:抗美援朝。
)面临抗美援朝的的考验,不足一岁的中国空军航空兵勇敢地登上了空战舞台。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朝鲜空中战场投入飞机1200多架,当时中国空军作战飞机不足200架,美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1000小时,多的在3000小时以上,志愿军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多不到100小时,志愿军飞行员刚刚会飞,没有打过仗,美军飞行员大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斗出动平均在300次以上。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空中角逐。
然而,空战结局令世界震撼:年轻的人民空军先后投入10个航空师、2个轰炸师,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
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航空英雄。
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成为空军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继续来看人民空军建立以后,其发展状况如何,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更多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教师:回顾前面,比较人民空军和海军的发展历程,说出两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学生:由最初的仿制逐渐走向了自主研发阶段,现代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断增多。
过渡:除了陆海空三军外,中国还有一支长期鲜为人知的军种,你知道它的名称吗?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而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不断,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受到各种敌对势力的威胁与挑战,特别是西方阵营的军事封锁和肆无忌惮的“核讹诈”。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决心创建中国自己的战略核力量。
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我国决定建立自己的战略导弹部队。
1966年7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
当时出于保密的需要,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正式成立。
当时出于保密的需要,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是第二炮兵成立以来首次参加的国庆阅兵,也是首次向世人公开展示我国自行研制的战略核武器。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是第二炮兵展示武器型号和数量最多的一次,,各种形式的导弹系列应有尽有,现已形成液体与固体并存,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
教师补充说明: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由陆军附属兵种成为与陆海空三军并列的第四个独立军种。
过渡:十八大以来,人民解放军面对强国强军的新时代要求,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队主建的新格局。
【小组合作,探究辨微】材料一:问题1:第二组图片与第一组图片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预设:图片类题目,从前后两组图片的变化,学生能够得出我国武器装备更先进,国防力量更强的结论。
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总结的比较全面,能够通过两次阅兵武器装备的对比了解科技的作用,可见大家已经认识到了科技强国的重要性。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先后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告诉世界:霸权主义依然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在此背景下,我国在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2003年裁军20万、2015年宣布再裁军30万。
问题2:我国为什么要裁军?生:我国的军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不再需要以人数致胜。
裁军后可以更好地集中人力财力进行现代化建设。
师:大家刚刚的发言非常精彩。
结合课本知识拓展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提炼分析出我国裁军的原因,可见大家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有进步。
材料三: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一个分支机构。
中国自1990年开始,每年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
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中国先后派遣军事工程大队两批800名官兵,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
这是中国政府派遣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解决政治冲突创造条件。
问题3:我国派遣维和部队说明了什么?生:支持联合国维持和平的工作,防止冲突、战争扩大,同时也是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义务。
师:大家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参与维和部队的作用和出发点。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事务,正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材料四: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是抗美援朝以来最大的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渡江战役以后长江流域最大规模的兵力集结。
当时长江、嫩江、松花江共投入兵力36万人,动用车辆23.68万台次、舟艇3.57万艘次、出动各型飞机(含直升机)1289 架次。
广州、南京、济南、成都、沈阳、北京六大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都直接参与了抗洪抢险。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救援,全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13.4万余人,民兵预备役人员7.5万人,动用车辆32.6万台次,出动各型飞机(含直升机)4549架次,空运、空投物资6731吨。
灾情过后,各部队踊跃捐款捐物救助灾民,并派出人员、车辆、机械和医疗队帮助灾区重建工作,为夺取抢险救灾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问题4:你从此则材料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战时打仗保家卫国,和平时期除了维护国家安全以外,还有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岁月静好的和平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都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钢铁长城”包含哪些含义?教师:大家通过探究案的几个题目可以分析出,新时期构筑的钢铁长城,不仅是国防现代化,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军队为人民幸福筑起钢铁般的长城,更体现了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力量。
最后,我们再通过一个视频,对我国历次阅兵进行回顾,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