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生理功能

合集下载

新一代生命营养素核苷酸—对人体的作用

新一代生命营养素核苷酸—对人体的作用

让关节炎患者生活快乐各位中老年朋友你们好!今天给大家宣传的题目是“让关节炎患者生活快乐。

”首先我要先讲几个数字:现在世界上患有不同程度关节的人数有4亿以上,我国有关节炎疾病的人数1亿以上,到2020年世界关节炎患病人群将增加50%,2002年至2012年为中国“骨骼与关节健康10年。

(2002年12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启动)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和国家都对关节炎疾病高度重视。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

”在生活中,老人常抱怨自己的腿不听使唤了。

他们上下楼梯的时候艰难的扶着扶手;起床时要把住床边,他们不能坐底矮的沙发,坐下去就站不起来;他们怕地上有异物,拖沓的双脚非常容易绊倒。

然而,他们也曾经轻盈过,也曾经矫建过。

曾几何时,变得步履蹒跚,生活不便,老态龙钟?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多数人都不可避免的“骨关节炎”这一疾病。

一、你有关节炎吗?面对这一个问题很多人会给出肯定的答复。

因为人体的关节遍布全身,而关节炎都有可能在这些部位发生。

尤其以膝关节炎最有代表性。

这是一种慢性进展的疾病、主要患者为35岁以上人群。

如果得不到这时治疗、将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关节畸形甚至残疾。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

半数以上患此病,75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达80%。

关节炎疾病的范围比较广泛,它包括:肩周炎、颈椎病、骨刺、骨质增生、老寒腿、老寒腰、坐骨神经痛等。

在传统中医学中,被称为“痹症”的范畴之内,“痹”有气血不通之意。

指由于感受外界的风、寒、温、热之邪气的入侵。

而导致肢体关节气血痹阻不通、出现关节肿大,疼痛。

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

另外、外力的冲击也会造成关节损伤不能及时治疗,也会引起关节炎。

尤其是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使人致残,侵及心脏甚至会造成死亡。

相对来讲,由于关节炎,可以使人丧失功能,关节变形。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又被外国专家称之为人类“不死的癌症、活着的僵尸。

”骨关节疾病虽然不像癌症那样置人于死地,但一患上不仅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治疗,还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精神压力,降低生活质量。

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

生物化学-核苷酸代谢
药物名称 羟基脲和羟 基胍 正常代谢物 脱氧核苷 治疗的疾病 主要作用的酶 作用的代谢途径 脱氧核苷酸合成 ①慢性粒细胞 核苷酸还原酶 白血病 ②恶性淋巴瘤 ③其它骨髓增 生性疾病 ①急性淋巴细 DNA聚合酶 胞性白血病 ②病毒感染性 疾病 如单纯疱疹病 毒、牛痘病毒、 带状疱疹病毒 ①乳腺癌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 ②胰腺癌 转移酶(ACT) ③软组织肉瘤
①二氢叶酸还原酶 ②核苷酸甘氨酰胺 (GAR)转甲酰酶 ③5-甲酰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AICAR0转甲酰 酶
嘌呤核苷酸合成和 嘧啶核苷酸合成
氨蝶呤和甲 氨蝶呤
叶酸
①急性白血病 ②头颈部肿瘤 ③妊娠滋养细 胞瘤 ④成骨肉瘤 ⑤淋巴癌 ⑥肝癌 ⑦乳腺癌 ⑧卵巢癌
嘌呤核苷酸合成
部分核苷酸代谢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原 因
调节失常
遗传缺陷
临床特点
嘌呤产生和排谢过多
遗传类型
x-染色体连锁隐性 遗传
1.嘌呤核苷酸代谢障碍
Lesch-Nyhan HGPRT 综合征
嘌呤产生排泄多,脑性瘫痪、 x-染色体连锁隐性 自毁容貌症 遗传
免疫缺陷症, ①腺苷脱氨酶
②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肾结石 黄嘌呤尿 APRT 黄嘌呤氧化酶
遗传缺陷
氮杂丝氨酸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腺嘌呤 次黄嘌呤 鸟嘌呤 甲酰甘氨咪 核苷酸
部分核苷酸代谢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药物名称 正常代谢物 治疗的疾病 ①白血病 ②自身免疫性病 ③妊娠滋养细胞肿 瘤 主要作用的酶 ①IMP脱氢酶 ②腺苷酸代琥珀 酸合成酶 黄嘌呤氧化酶 作用的代谢途径 嘌呤核苷酸合成 6-巯基嘌呤 嘌呤核苷酸
第二节 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食物核蛋白
一、 核 酸 与 核 苷 酸 降 解

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脂质的分布和功能特点

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脂质的分布和功能特点

在化学结构上,生物分子可以分为四类: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质。

它们分别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特点。

通过对它们的分布和功能特点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分子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 小分子糖类小分子糖类是构成生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壁中,并且扮演着维持细胞结构稳定和供能的重要作用。

小分子糖类还参与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

在生物体内,葡萄糖、果糖等小分子糖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分布广泛且影响深远。

2.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

氨基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并且参与蛋白质合成、细胞新陈代谢等重要生物过程。

它们还可作为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氨基酸代谢产生能量,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平衡。

在细胞中,氨基酸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核苷酸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核苷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并且扮演着存储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等重要作用。

在细胞内,核苷酸的分布和功能特点决定了细胞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发育过程。

4. 脂质脂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体内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携带者。

脂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并且参与细胞膜形成、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物过程。

它们还具有能量储备和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作用,对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总结回顾:通过对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质的分布和功能特点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分子在细胞内扮演的重要作用。

它们分别参与细胞结构维持、能量代谢、遗传信息传递和细胞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物过程,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特点。

在细胞内,这些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和生物体内部的正常功能发挥。

生物化学第十一章

生物化学第十一章

氨甲酰磷酸
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
2.胞苷酸的合成:
3.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补救合成途径: 由分解代谢产生的嘧啶/ 嘧啶核苷转变为嘧啶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 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以 嘧啶核苷的补救合成途径较重要。
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
尿嘧啶+PRPP UMP+PPi
二、嘌呤类似物和嘧啶类似物
1、嘌呤类似物主要有6-巯基嘌呤(6-MP)、2, 6-二氨基嘌呤、8-氮鸟嘌呤等。 2、嘧啶类似物主要有5-氟尿嘧啶(5-FU)和6氮尿嘧啶(6-AU)等。
6-巯基嘌呤(6-MP)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6-MP其结构与次黄嘌呤类似(C6上巯基取代了羟 基),它可进入体内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鸟 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抑制了IMP 和GMP 的补 救合成。 6-MP还可经磷酸核糖化而转变为6-巯基嘌呤核苷 酸,从而抑制IMP 转变成AMP 和GMP。 6-巯基嘌呤核苷酸还可反馈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 合成的调节酶(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使 PRA合成受阻,从而干扰IMP、AMP 和GMP 的合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为3种类型
(1)Ⅰ类:由3种不同亚基构成,兼具修饰酶活 性和依赖于ATP 的限制性内切酶活性,需要 Mg2+、S-腺苷甲硫氨酸及ATP的参与。复杂的 多功能酶,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价值不大。 (2)Ⅱ类:相对分子量较小,能识别双链DNA 上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底物作用的专一性强, 且识别序列与切断序列相一致,在分子生物学 中应用最广。 (3)Ⅲ类:只由一条肽链构成,仅需Mg2+,切 割DNA 特异性最强。
Recognize site
1-1.5kb

核苷酸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核苷酸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核苷酸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核苷酸在饲料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也逐步被人们重新认识。

核苷酸作为细胞合成的必需物质,具有保护肠黏膜、预防腹泻和增强免疫等生理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成年动物可以通过体内细胞合成的核苷酸来满足动物自身的需要,不具有特别的作用。

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当机体迅速生长或受到免疫挑战时,一些器官、组织如肠、淋巴、骨髓细胞合成的核苷酸不能满足动物组织和细胞代谢的需要,需补充外源核苷酸以保证其组织生长和正常功能。

因此,在动物应激的条件下,添加外源性的核苷酸能够很好的缓解各种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文就外源核苷酸的生理功能、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中应用及其前景做一综述。

1核苷酸生理功能1.1促进肠道生长和发育实验表明,核苷酸在促进肠道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饲喂动物无外源核苷酸的日粮时,即使饲料中蛋白质充足,其体内RNA的含量也有显着的降低。

动物机体虽缺乏蛋白质,但只要饲料中有充足的外源核苷酸存在,即可维持小肠滤泡细胞的生长。

Uauy等(1990)用纯化日粮与添加0.8%外源核苷酸的日粮分别喂养刚断奶的大鼠两周,结果发现添加组大鼠的肠绒毛高度、小肠近端黏膜蛋白、含量和肠黏膜中的麦芽糖酶活性均高于无核苷酸的纯化日粮组。

在缺乏蛋白质的大鼠日粮中加入核苷酸混合物或核苷酸,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核苷酸组可显着提高绒毛高度、腺管深度和肠壁厚度(Adjei等,1996)。

1.2减少及预防幼龄动物腹泻在幼龄动物日粮中补充核酸,可减少因饲料变化导致的仔猪断奶腹泻,提高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此外,日粮外源核苷酸能刺激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将乳糖转变成乳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少幼龄动物腹泻的发生。

Nunez等(1990)研究表明,刚断奶的大鼠用乳糖致其腹泻,并用乳糖持续饲喂两周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喂给无外源核苷酸饲料,试验组饲喂补充0.5%外源核苷酸的同样饲料,4周后试验组大鼠血清的乳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都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的绒毛高度和腺窝深度均比对照组增高,线粒体基质密度和嵴也接近正常大鼠,说明外源核苷酸改善了大鼠腹泻病的状况。

精品医学课件-核苷酸代谢

精品医学课件-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概述 一、核苷酸的生理功能:
1)能量代谢关键物质 2)作为生物合成过程中活性代谢物质的
转运体 3)辅酶结构的组成部分 4)代谢信号调节分子 5)ATP的共价修饰改变很多酶的活性
二、核酸降解 来源:胞内mRNA、DNA的修复 、
细胞死亡、饮食摄入。 降解过程: 1.内切核酸酶 2.非特异性外切核酸酶 3.核苷酸酶 4.核苷可以被吸收或者通过两种方式继
糖转移酶(HGPRT)的活性,阻滞 IMP与GMP的补救.
3. 谷氨酰胺类似物:
竞争性抑制干扰嘌呤从头合成过程中谷 氨酰胺参与的反应过程。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概况:
1. 前体物是氨基甲酰磷酸与天冬氨 酸
2. 首先进行嘧啶环的合成,然后再 进行磷酸核糖部分的转移生成嘧 啶核苷酸。
3. 嘧啶合成路径不进行分支 4. 三磷酸尿苷(UTP)是嘧 啶从头
图 9-11
(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
1.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UTP、嘌呤核苷 酸负反馈调节,PRPP提高此酶的活性。 2.天冬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CTP负反馈 抑制,ATP激活。 3. PRPP合成酶催化生成的PRPP是合成嘌呤与 嘧啶核苷酸共同的前体物质。嘌呤核苷酸与 嘧啶核苷酸反馈抑制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 的活性
10)N10甲酰四氢叶酸供甲酰基成第2位碳原子 产物:5-甲酰胺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11)5-甲酰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脱水环化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注释: ●1与2步反应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
节。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缺陷与嘌
呤代谢异常相关 ● 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催化的反应是
从头合成途径关键步骤。
2. 次黄嘌呤类似物
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 6MP) 6-巯基鸟嘌呤(6-thioguanin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氮杂鸟嘌呤 (8-azaguanine)

核苷酸的功能与用途

核苷酸的功能与用途

核苷酸的功能与用途核苷酸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从编码基因信息到信号传导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核苷酸是“半必需”或“有条件的必需”营养物质,补充核苷酸对机体产生有益的功效。

本文主要对核苷酸的功能及其在食品、医药、动物饲养、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作一概述。

一、核苷酸组成与生物合成核苷酸(NT)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小分子化合物,它由嘌呤或嘧啶类碱基与脱氧核糖或核糖及1个或多个磷酸基团组成。

常见的核苷酸含有单、二或三磷酸基团,如腺苷一磷酸(AMP)、腺苷二磷酸(ADP)和腺苷三磷酸(ATP)、脱氧腺苷一磷酸(dAMP)、脱氧腺苷二磷酸(dADP)和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等。

核苷酸在体内有两种合成途径,它可在细胞内由氨基酸前体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甲酸盐及二氧化碳进行从头合成,也可由核苷酸和核酸水解的游离碱基与磷酸核糖基的补救途径来合成。

补救途径比较简单、耗能少且受碱基量调节。

有些组织从头合成核苷酸能力有限,需利用补救途径获得碱基如肠粘膜细胞和骨髓造血细胞。

对这些快速增长组织,如内源供应不足时,NT可看成半必需营养物质,从外部食物补充,可节约细胞能量、优化功能。

二、核苷酸的生物代谢功能核苷酸存在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各种细胞中,参与细胞代谢的许多生化反应,其主要功能为:1、核酸前体。

它是构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结构单元,DNA和RNA都含共价键结合的NT,在基因信号储存、转录和表达上起关键作用。

2、能量代谢。

作为高能前体,腺苷三磷酸(ATP)失去磷酸基团放出能量,参与重要的耗能酶反应,并为其他NT提供磷酸基供体。

3、活性中间体。

在生物合成途径中,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载体参与其中,如尿苷二磷酸(UDP)是合成多糖的糖基载体,UDP-葡萄糖则是糖元合成中葡萄糖供体。

4、辅酶的组成部分。

腺苷酸是三种重要辅酶的组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辅酶A(CoA)。

核苷酸的代谢

核苷酸的代谢

不同的嘧啶碱其分解代谢途径和产物不
同。
1.胞嘧啶和尿嘧啶的降解:
胞嘧啶脱氨酶
胞嘧啶
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 二氢 二氢嘧啶酶
尿嘧啶 H 2O
-脲基丙酸 H 2O
H2O
NH3
NADPH+H+ NADP+
-脲基丙酸酶
尿素
NH3 + CO2 -丙氨酸
TCA
乙酰CoA
丙二酸单酰CoA
2.胸腺嘧啶的降解:
核苷二磷 酸激酶 ATP
CTP合成酶 UTP CTP
ATP
ADP Gln+ATP Glu+ADP+Pi
合成RNA
《3》 脱氧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磷酸酶 CTP H2O Pi CDP NADPH+H+ H2O Pi dCMP H2O 核糖核苷 酸还原酶 UDP dUDP 磷酸酶 NH3 脱氨酶 dUMP 胸苷酸合酶 核苷单磷酸激酶 dTTP 核苷二磷 酸激酶 dTD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dCDP NADP++H2O ATP 磷酸酶 ADP 核苷二磷酸激酶 dCTP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一 核酸的酶促降解 二 嘌呤和嘧啶的分解 三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核甘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人体所 需的核苷酸都是由机体自身合成的。
核苷酸类物质在人体的生理功用:
① 作为合成核酸的原料:如用ATP,GTP,CT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UTP合成RNA,
用dATP,dGTP,dCTP,dTTP合成DNA。
(一).嘌呤碱的分解
NH 2 N N
G
NH2
N H
N
NH2 次黄嘌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苷酸生理功能:①作为体内合成DNA和RNA的基本原料②作为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③构成辅酶④在体内残余各种生化代谢活动和生理调节⑤充当载体,活化中间代谢物
从头合成途径:在胞液中进行,关键酶: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

重要特点:①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嘌呤环结构②先形成IMP然后再单个磷酸水平上转变为AMP、GMP ③肝细胞为主要场所,小肠粘膜及胸腺为次要场所,脑和脊髓不可合成。

补救合成途径:参与的酶: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生理意义:①减少能量和一些氨基酸前体的消耗②脑、脊髓等组织细胞只可进行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③若HGPRT不足,可导致自毁容貌症。

基因突变生理意义:①是进化和分化的分子基础②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③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④导致死亡。

DNA复制的保真性三种机制:①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②聚合酶在复制延长过程中相对碱基的选择功能(非常重要);③复制出错时,DNA-pol的及时校读功能。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功能:①防止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②防止单链模板被核酸酶水解总而言之:SSB能稳定并保护DNA单链。

引发突变因素:物理因素:主要为紫外线及各种辐射。

(可导致相邻嘧啶碱基形成二聚体,最常见为胸腺嘧啶二聚体)化学因素:包括药物、化学试剂、食品添加剂、工业废物、汽车废气等。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或噬菌体的感染。

基因突变类型:①点突变:(同型碱基之间改变为转换,不同型碱基之间改变为颠换)②框移:包括多个碱基或者核苷酸序列的缺失、插入;③重排:DNA分子片段的位移,或不同DNA分子间的片段的转移及重新组合。

DNA修复:针对已经发生了的缺陷而实施补救机制,使其恢复原有的天然状态。

切除修复:是胞内最重要有效的修复(复制前的修复)。

重组修复:损伤部位较大,(复制后的修复)在这种修复机制中,受损部位仍然保留,但随细胞分裂,DNA复制错误的比率会逐渐降低。

SOS修复:在生物体内DNA损伤面较大的紧急状态下诱导产生的一种修复机制,保持了DNA双链的完整性。

断裂基因:(必定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机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取出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的基因。

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

(即经过转录又经过翻译。

为编码区)
内含子:是阻隔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只转录不翻译,为非编码区)
mRNA编辑生物学意义:①增加了基因产物的多样性②与生物发育与分化有关,是基因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

核酶研究的意义:①核酶的发现,对中心法则做了重要补充②核酶的发现又是对传统酶学的挑战③利用核酶的结构设计合成人工核酶。

遗传密码特点:①方向性: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是从mRNA的5’端到3’端方将阅读密码。

②连续性:③简并性:一个氨基酸有两种以上密码子的现象。

(色、蛋氨酸只有一个)(意义:对于减少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④摆动性: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时出现的不遵守碱基配对规律的现象,(通常发生在反密码子的以第一位碱基与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上配对时)⑤通用性:无论高等或低等动物都使用一套遗传密码。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复合物的合成:大小亚基分离②小亚基定位于mRNA起始信号部位③起始氨基酰-tRNA与mRNA结合④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复合物的合成:①核蛋白体大小亚基分离②起始氨基酰-tRNA的结合③mRNA在核蛋白体小亚基就位④核蛋白体大亚基的结合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特点:核蛋白体为80S(40S和60S结合)②起始tRNA携带的甲硫氨酸不需要甲酰化③mRNA 5’端帽子结构与其在核蛋白体上就位有关。

多肽链合成的延长:①进位②成肽③转位(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延长过程基本相似,只有反应体系和延长因子不同)
链霉素:与原核生物小亚基结合,引起读码错误,抑制起始于延长。

四环素:主要与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小亚基A位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进位。

氯霉素:可与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阻断翻译延长过程,抑制转肽酶活性。

(高浓度氯霉素对真核生物线粒体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
红霉素:与细菌大亚基结合,阻止核蛋白体在mRNA链的滑动,抑制转为酶活性。

基因表达:指基因转录及翻译,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分子或RNA分子的过程。

管家基因:一个生物个体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一种基因。

细胞基本的或组成型基因表达:只在组织细胞中呈持续表达,维持细胞基本生存需要,其表达只受启动序列或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影响,几乎很少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一类基因。

协调表达:在一定机制控制下,功能上相关的一组基因,无论哪种表达方式,均需协调一致,共同表达的这一现象。

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的基因。

可阻遏基因: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基因表达产物减少的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意义:①维持个体的发育与分化②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和繁殖
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因素:基因的结构、性质、生物个体活细胞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及细胞内所存在的转录调节蛋白都有关。

又:
㈠特异DNA序列:决定基因转录活性,原核生物大多数基因的表达是通过操纵子机制实现的。

操纵子由数个编码序列、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染色体上串联组成。

启动序列:至少包括转录起始点(正1区),-10区序列(结合部位),-35区序列(辨认部位)㈡转录调节蛋白:可增强或抑制转录活性,㈢DNA-蛋白质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㈣RNA聚合酶活性。

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①真核生物基因组十分庞大,重复基因约占5%~10%。

②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③真核基因组普遍存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核苷酸顺序,按重复频率可分:高度、中度重复序列和单拷贝序列④真核生物基因为断裂基因。

印迹技术分类:①DNA印迹技术:Southern blotting, DNA印迹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因组中特异基因的定位与检测等。

还可用于分析重组质粒和噬菌体。

②RNA印迹技术:Northern blotting ,主要应用于检测某一组织或细胞中已知的特异mRNA的表达水平,是目前最可靠的mRNA水平分析方法。

③蛋白质的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 目的蛋白最常用的是用抗体来检测,又称免疫印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