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的民风民俗
湖州特色习俗

湖州特色习俗:轧蚕花(轧,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琏、德清县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庙会祭拜蚕种的习俗,其中多有民间艺术表演,规模盛大。
每年从清明节(俗称“头清节”)开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
头清明最热闹。
除本省蚕民外,更有从江苏吴江等地,及苏州和杭州的游人,纷纷涌向含山,大多是蚕乡农民,多达七、八万人。
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时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蚕花喜气,得“蚕花廿四分”,因此,蚕民把含山作为“蚕花圣地”。
蚕姑们踏蚕花前都要先到山顶蚕神庙进香,争购彩纸蚕花戴在簪头上,有的在甘蔗上插几枝蚕花,意为“甘蔗(甜)节节高,蚕花养得好”;年长者身背红布包的种蚕,称“蚕种包”,上山绕一围,可让蚕种染上喜气。
湖州房屋旧时城市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
豪门富贾有前厅、中楼、后花园或3进5进,间以回廊、小院、天井,并“五匠精工”(泥、木、石匠外,加雕花匠、漆匠)。
闹市区,多建高大风火墙。
乡村中上人家是砖墙楼房,中下人家是泥墙楼房,平民较少。
一般多取前后有附檐式,前附檐一侧间(东边居多)隔出为灶间,其余为走廊,可以从走廊进入灶间,后附檐为猪羊棚。
若两兄弟3间(或5间),另一侧亦设灶间,兄弟各占l间(或两间),中间为“人家屋”,往往为父母和祖父母所住。
民国初,农村也有微州式楼房,即无前附檐,但大门推进约1米为前廊。
大门外,另置一对随手开关的矮门,以防鸡、鸭、犬入内。
十地贫瘠的丘陵区多草棚,普遍为外籍(如温州、平阳、安徽、河南、苏北等地)贫穷移民所居住。
解放后,城市多建钢筋水泥三四层楼房,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楼房多四五层楼,通常一户为1间或数间,农村在70年代前变化不大,进入80年代,开始兴建西欧田园式别墅,俗称“西洋楼”,但为数不多,大都是仿照城市住房模式,设有阳台栏杆等。
湖州饮食习俗饮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番薯、六谷等。
解放前,由于城乡居民生活贫困,也有以瓜、菜和杂粮代之的。
今一般一日3餐,1稀(早餐)2干(中、晚餐)。
介绍家乡风俗的6篇

介绍家乡风俗的6篇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确定的风俗〔文化〕,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大家知道自己家乡的风俗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一)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风俗,都具有剧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家乡的风俗也毫不逊色。
过年啦,家家户户都要吃美味的腊八粥和吃那鲜美的饺子。
腊八粥有许许多多的干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秀丽星星,在汤汁这个秀丽的“宇宙”中闪烁着。
当然,还要吃祭灶神,吃祭灶火烧。
祭灶神当然要用十八个祭灶火烧和一些菜,给灶神当上天路上当干粮吃。
祭完灶神,就要把这些食物瓜分。
过年了,串门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亲戚家,小的都给老的拜年,还能得压岁钱。
过年娱乐也少不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城市里也有人舞龙。
在秀丽的夜晚看烟花,在繁华的城市看舞龙,那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呀!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记住了吗?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二)中国过年时的风俗有很多,而我的家乡广东的风俗,你们知道吗?在广东,快过年的时候,大家备办各式年货,比方:买鸡、鸭、肉、鹅、鱼……选购春联、〔年画〕等。
最重要的是要买柑橘、青橄榄、香梨等水果,象征吉祥如意。
和迎新送亲朋好友的佳果。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去“述职”之时,这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要进行清洗,谓之“采囤”。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只有一件事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都很想要的“压岁钱”!吃晚饭,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压岁钱”的,我们可以用来买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嘻嘻……晚上,我们还会将水缸里贮满水,米缸里填满米,灯火不熄灭,以象征这“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当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听了后,你觉得怎么样呢?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三)粥,〔腊八节〕虽然不像〔元宵节〕那样张灯结彩,但也是一派热闹景象。
湖州长兴旅游景点

湖州长兴旅游景点
湖州长兴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是一个充满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长兴的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南浔古镇。
这个古镇建于唐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绣花和陶瓷等。
此外,南浔古镇还有许多美食,如南浔小笼包、南浔酱鸭和南浔糕点等,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当地美食。
长兴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是天目山。
这座山位于长兴县境内,是一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如瀑布、溪流、峡谷和森林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进行徒步旅行、登山和观光等活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长兴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长兴湖、龙山公园、梅花洲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湖州长兴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这里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美丽的景色,让游客可以尽情地享受旅游的乐趣。
如果你想要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情,那么湖州长兴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长兴的“和文化”

长兴的“和文化”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吕山乡的李准生,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长兴的‘和文化’‛。
近年来,咱们长兴县大力开展‚和文化‛品牌建设,从个人素养、家庭关系、事业发展、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五大领域着手,把‚和文化‛细化为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事业和合、社会和谐、环境和美五大目标,逐渐形成了人人认同、人人践行的良好氛围,打造出了属于长兴的文化品牌。
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长兴‚和文化‛的内涵。
1.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造就了长兴包容大气、和而不同的社会风尚。
长兴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概括来说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晋室东渡建都建康时,大批士族豪门也随迁至南京及其外围地区。
陈霸先的祖上就是这个时候迁来的。
宋室南渡建都临安后,长兴地区成为首都后花园,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布告开垦,长兴迎来了近半个世纪的移民潮。
解放后支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带来了大量移民,如长广煤矿、新安江水库、三峡水库移民等。
可以说,长兴是全国第一自然移民县,不同地区移民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融合,造就了今日长兴开放包容而又和而不同的民风。
2.渊源深厚的茶文化,凝炼了长兴‚静俭清和‛、和善相亲的人文内涵。
说到茶文化不得不提陆羽,陆羽是发现、举荐、品评紫笋茶的‚伯乐‛,也是顾渚山茶文化的奠基人;茶文化的内涵为‚静俭清和‛,在中晚唐的近百年间,无数的贤达名流慕名而至,数百首茶诗此吟彼唱,以茶会友成为了促‚和‛之道。
茶礼更是长兴人热情好客、和善相亲的重要表现,至今长兴‚三道修心茶‛的风俗依然保留,即第一道糖茶,第二道烘青豆茶,第三道才是传统的紫笋茶。
3.优越古老的生态文化,展示了长兴人民亲近自然、地利人和的风貌遗存。
长兴地处太湖西南岸,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湿润,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
‚七里亭遗址‛‚合溪洞遗址‛的发现直接将浙江古人类活动史,上推至100万年前。
金钉子、扬子鳄和古银杏组成的‚三古‛自然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生态文化的,又一完美展现。
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东鱼坊镇,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老街区。
这里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建筑,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街区,也是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古老的石板路铺就在两旁的古建筑之间,整个街区散发着浓郁的古韵。
街区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时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的民居和商铺,还有一些庙宇和宅院,彰显着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漫步在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仿佛穿越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街区内的建筑保存完好,保留了古代建筑的原汁原味,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
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的庭院、抬檐、斗拱等建筑元素,每一栋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除了建筑,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光和参与。
庙会上,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欣赏到传统的表演和民俗活动,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作坊和小吃店。
在这里,可以看到木雕、石雕、剪纸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品尝到当地独特的小吃,如鱼坊糕、糯米藕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和
美食,不仅展示了当地的文化传统,也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和购买。
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氛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古老街区。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建筑的魅力,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味到传统美食的魅力。
这里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湖州市有什么传统习俗或节日?

湖州市有什么传统习俗或节日?湖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素有“吴文化之邦”之称。
湖州市拥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节日,以下是其中的三个着名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一、摸金游春——湖州人迎春祈福的传统习俗湖州人有一个独特传统习俗,每逢春天,他们会举行摸金游春活动。
摸金游春源于古代民间信仰,人们相信摸金可以祈福,保佑自己来年平安和富裕。
当天,人们会穿上艳丽的古装,走街串巷,摸金花,游山玩水。
人们往往会聚集在湖州市区的北山、南山和西山等著名风景名胜区,游玩摸金花、摸金宝塔等游戏,祈福来年好运连连。
摸金游春活动不仅表达了湖州人对春天的喜爱,更传承和弘扬了湖州的传统文化。
二、桃花节——湖州市最具特色的节日庆典湖州市每年三月至四月,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成为湖州最具特色的节日庆典。
湖州市青山湖畔的桃花园内,绽放着数以万计的粉色桃花,迷人的美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湖州桃花节不仅有观赏桃花的活动,还有赏花舞蹈、品尝桃花酒、参赛比赛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
桃花节的举办不仅增加了湖州市的知名度,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龙船竞渡——湖州市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五月初五,湖州市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比赛。
龙船竞渡是中国传统的水上体育项目,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楚国,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节目。
湖州的龙船竞渡比赛备受关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体育爱好者前来观赛。
在比赛现场,观众可以欣赏到汹涌激流中龙船的矫健身姿,齐声领唱的队员的壮烈豪情。
这一传统节日不仅展示了湖州人的勇敢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总结起来,湖州市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其中摸金游春、桃花节和龙船竞渡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既富有民间特色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充分体现了湖州的人文底蕴和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每一次的活动都凝聚着湖州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传承并宣扬了湖州的传统文化,为湖州市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长兴值得玩的景点

长兴值得玩的景点
1、顾渚茶文化景区。
这个景区位于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你知道吗,顾渚山曾经是陆羽研究茶道并修著《茶经》的地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贡茶院的所在地。
这里产的紫笋茶在唐代就开始贡献给皇室了呢!顾渚茶文化景区里有大唐贡茶院、寿圣寺和霸王潭等景点,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2、霸王潭,它位于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
相传霸王项羽曾在此饮水沐浴,并留下了膝盖深印,因此得名霸王潭。
这个景点现在还在建设开发之中,但是它已经吸引了很多游客。
你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水库风景,还有石刻和项羽塑像等历史遗迹,让你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气息。
3、如果你喜欢登山,那你一定不能错过位于长兴县的弁山。
它是湖州的主山,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
弁山以分水线为界,西北属于长兴县。
你可以沿着弁山的山脉徒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
在山顶上,你可以俯瞰到三万六千顷的太湖,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宁静。
4、仙山湖风景旅游区。
它是浙西北绿色生态长廊的门户,让你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仙山高162米,山形犹如日本的富士山,给人以灵气和神秘的感觉。
仙湖水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湖水清澈见底,有许多稀有的水鸟和濒危保护动物中华扬子鳄在这里栖息。
在这个风景区里,你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兴县城中心,是长兴古城的缩影。
这
个街区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以及古色古香的商铺、桥梁和庙宇等,是一个集美食、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历史街区。
东鱼坊街区内的主要美食有各种传统小吃,如长兴糕团、糖炒栗子、
臭豆腐、螺蛳等。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老字号店铺和传统手工艺品店,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同时也可以购买一些特色手工艺品带回家。
此外,东鱼坊街区内的桥梁也是一大看点。
其中最有名的是建于明代
的通津桥,它连接了东西两岸,是长兴古城的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
还有许多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景观,如水榭、花坛、喷泉等,为游
客提供了优美的休闲环境。
总之,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美食气息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长兴古城的风土人情,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白岘十番锣鼓:“十番锣鼓”起源于唐代,由当时的庙会音乐结合傩文化整合而成,是出庙会时的重要节目,广泛流传于我县白岘一带,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十番锣鼓”俗称“十番头”其乐器分大小件两组。
大件组有大鼓1只、铙2幅、大锣2面、头1支,小件组有板鼓1只、京锣1面、中钹1幅、小锣1面、叫锣1面、京鼓1只、尺板及木鱼各1件,15人各执乐器一齐演奏,声势浩大,气氛热烈。
2、泗安旱船:旱船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在我县许多乡镇都有流传,尤其以泗安镇更为突出。
农历春节期间,旱船调演活动频繁,意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旱船表演时,“船娘子”立于船中,一人手拿“连响”站在船边,或敲连响或唱词,还有些地方加入一位“小丑”,一手拿蒲扇,一手摇桨,在旱船周围来回走动,增加了旱船调演的乐趣,其伴奏乐器一般为锣、鼓、镲等,演员根据伴奏的变化进行表演。
3、小浦马灯:马灯”是长兴东部地区所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
“马灯”历时久远,早在南北朝时期,陈武帝打仗时,身骑白马,继而击败北齐进攻,屡战屡捷,当地农民为纪念其功绩,扎白马逢节活动。
马灯有自己的曲调,其采用民间韵味浓厚的正阳腔、反阳腔、紫竹调、美佳人等曲调,“马灯”舞蹈部分分成带马、走灯、收马三部分,具有完整性。
其阵形或为月亮阵,或为长蛇阵,或为四角阵,或为绞丝阵,不一而足。
其配乐乐器有唢呐、锣鼓、长笛,角色有“马夫”、“小丑”等,用白马、白布、竹篾等扎成。
技艺、舞姿与民乐的巧妙搭配充分显示了长兴的民间文化底蕴。
“马灯”曾于九一年参加湖州丝绸文化节演出时获特等奖。
4、五色傩舞傩:文化原是流传于我国西北、西南、岭南一带的一种古老文化,但在我省长兴,这一古老文化也有流传。
傩,其本义有“鬼惊貌”、“鬼见而惊”、“行有节度”等多层意思,也表示有节度地驱鬼逐疫。
傩文化,即面具文化。
长兴的傩文化历史上地域分布很广,尤以水口、城山等地为最具代表性。
但是,由于它装神弄鬼的内容,仅在民间流传,几乎为《县志》等文字资料所不载。
罗村“文革”前每年阴历四月十二定为社日,全村五个自然村,分别选用红、白、青、黑、黄五色面具,头插雉毛,赤一臂,以跳和舞为主。
表演前后都要举行“开脸”(开箱)、“封脸”(封箱)仪式,燃烛、焚香、化纸、念咒,惟恐冒犯神鬼。
每年农历十月中旬连续三五日举行傩祭。
他们戴上面具,穿上袍服,放铳鸣炮,载歌载舞行进在山路上,几个村的队伍**在茗理楼前空地上比试傩舞。
长兴还有滩簧。
滩簧是长兴的一个地方戏种,又名“三敲板”,流行于东长兴一带,以唐火毛、陶三毛等艺人最著名。
滩簧一般由几个人轮换扮演角色上场,不勾画脸谱。
但凡神仙鬼怪,一律都戴面具上场。
傩戏、傩舞的伴奏全是锣鼓喧天、火铳鞭炮齐鸣的“十番锣鼓”。
形成原因:因县志无记载,因此,傩戏如何会传到长兴,至今无从考证。
5、饮茶:城乡人民多习惯饮绿茶。
农村冬春则细,夏秋则粗。
正月敬茶尤为讲究,可分糖茶,冻米糖茶,烘青豆糖茶,茶叶茶,烘青豆茶五种。
烘青豆茶为佳品,即用上年青黄豆仁去衣、煮熟(熟而青,不黄为宜),烘燥,存放于石灰甏,名曰烘青豆;橙子取皮切丝用食盐腌制,放在瓶中密封保管;胡萝卜切丝腌制,晒干,存放石灰甏中,名曰“丁香萝卜干”;又用野苏子,俗称?子;正月来客时,将上述四种掺合,加少量细芽茶叶冲泡,味咸而鲜,芳香扑鼻,名曰烘青豆茶。
盛行于城东、虹溪、和平一带至今不衰。
6、关蚕房门:收蚁,俗称收蚕。
是日,门挂连枝桑叶,蚕娘头戴红色月季花,以示收蚕,他人不许入内,俗称“关蚕房门”。
近亲登门,需赠一芽鲜桑叶,象征“送蚕花”。
是日起,蚕农家忌一切异气,停炒鱼肉荤菜。
老蚕,又称“上山”,门口悬挂草帚,上布红棉,以示老蚕,闲人莫入。
收蚕至老蚕,有祀拜蚕花五圣的习惯,名曰“求蚕花”。
是期蚕茧丰收者,再祀拜蚕花五圣,名曰“谢蚕花”。
解放后,推广应用养蚕新技术、新方法,传统旧俗随之消失7、蚕乡禁忌:处于吴越中心地带的杭嘉湖平原,自古就有着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
在漫长的蚕桑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桑文化的生产习俗和信仰习俗。
遍布蚕乡的古老禁忌,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民俗事象。
自古以来民间生产大都伴随各种各样的禁忌。
但是象养蚕那样禁忌之多,却是罕见的。
据《西吴蚕略》、《吴兴蚕书》、《广蚕桑说》等书记载,不论在蚕室内或在蚕室外,禁忌项目名目极多:蚕初生时忌室内扫尘、忌灸爆鱼肉、忌油火纸于蚕室内吹灭、忌侧近舂捣、忌敲击门窗、忌槐锡箔、忌蚕室内哭泣、忌秽言淫辞、忌末满月产妇作蚕娘、忌灶前热汤泼灰、忌产妇孝子入家、忌烧皮毛乱醋五辛、躁腥爵香等物、忌当日近风、忌西晒日照、忌温热时猛风骤寒、忌寒凉中突然过热、忌不洁净人入蚕室、忌蚕室近污秽、忌吸烟、忌油漆,并忌一切烟熏,等等。
这些传统的禁忌,既反映了蚕农的祖先对各种蚕病灾祸的恐惧心理,并带有一定迷信的色彩,但其中也包含着对养蚕经验的摸索,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
如在维持环境整洁安静,保持蚕室最佳温、湿度、预防传染蚕病等方面,对蚕丝生产是有利的。
“养蚕用白银,种田吃白米”,蚕丝生产在农家的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过去,一旦进入养蚕的关键时刻,哪怕是亲朋好友,都得严格遵守“禁往来”的乡规,甚至连官府的征收也要停止。
曾任湖州推事的明代学者谢肇浙说过:“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家家闭户,官府勾摄及里干往来庆吊,皆罢不行,谓之“蚕禁”。
以此保障蚕事顺利,不受干扰。
蚕农在饲养小蚕时,往往关闭大门,熟人有事要走边门或后门,生人是不准进蚕房门的。
万一有人冒昧行事,主妇就会端出一盆冷水,兜头向外人泼去。
有的则端出一盘冷饭,上面放一根菜,——一边跟着生人向外走,一边把饭朝外拨出。
在长兴一带,在冒犯规矩的生人出门之后,主家就用一只竹罩,放一副盅、筷,及少量的酒和饭菜,还有一个小稻草卷,到生人回去的三岔口或大路旁,点燃草卷,倒掉食物,意为送走生人带来的鬼祟。
但这种祛祟的风气,早巳消失。
那种唯恐不洁之物入侵蚕房的禁忌,如今已被严格的消毒管理所代替。
禁忌一旦成为一种风俗现象,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强烈的渗透力。
虽然某些禁忌已演变得面目全非,但仍残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蚕乡人的语言习惯。
蚕农平时说话,有许多忌讳,有的字避开不说,往住改用另一个字来表达。
例如“葱”不好叫葱,要叫“香头”,唯恐蚕宝宝被“冲’’掉。
“酱”不好叫酱,要叫咸酸”,生怕蚕得“僵”病,“姜”也要说成“辣烘”。
而“笋”要说成“萝卜”或“钻天”,因为蚕死后身体会伸直。
在吴语中“虾”音与“浮肿”同义,意会蚕得白肚病,因此“虾”便叫做“弯转”。
又因“爬”、“游”、“逃”与蚕的生病状态有相似之处,所以就将“爬”说成“行”,“油”说成“滑漉漉”,而视为避邪之物的桃枝,则说成“掌头”、“涨头”。
“四”与“死”谐音,更是大忌,因此蚕进入“四眠”就称“大眠”。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民间歌谣《蚕花本子》中,说得就更为详尽了:……看蚕娘娘顶认真,百样事情都要改。
青姜改做辣头子,茄子改做落苏筷,粪笋改做粉一团,扫帚改做擂地光,犬儿改做办念子,猫儿改做官家郎,老鼠改做夜明珠,青儿改做窝一窝,见了百脚叫吴蚣,小小花蛇叫秤梗,肉儿改做天堂地,虫虾改做倒宿娘,豆腐改做白马肉,鸡儿改做太子样。
口头语言改不尽,只有一样不好改,见了婆婆叫娘娘。
这段歌词中的语言禁忌状况,现已很难一一解释清楚了,但如果你指着活蹦活跳的虾儿问儿童,他们仍然会细声雅气地告诉你——“弯转!”8、洪桥龙舟:洪桥龙舟又名龙舟,是长兴县洪桥镇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民间的健身活动项目。
洪桥龙舟分水龙舟和岸龙舟,原先以水龙舟为主。
1995年以后,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开始形成了水龙舟与岸龙舟相结合的龙舟文化新格局。
洪桥龙舟的制作有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构成。
主要制作材料有木材,竹子,彩布及有关配件和其他装饰品,经人工构思加工制作后,如龙显现,形象逼真。
民间划龙舟时间主要以端阳为主,即农历五月初前后总共七天时间。
9、长兴百叶龙:长兴百叶龙是我省代表性龙舞之一,源于清光绪初年流传在民间的《花龙灯》。
1956年在长兴天平桥村传统民间龙舞《百叶龙》的基础上,经浙江省群艺馆和长兴县文化馆共同整理、加工、改编,从而形成了现今《百叶龙》的雏形。
它作为中国汉民族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据传说,“百叶龙”源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农家夫妇,妻子怀孕生下一个四脚蛇形怪胎。
村里族长说是妖怪,命人丢入荷花池里。
之后,每当母亲来到池边淘米时,小蛇便游上来吃奶。
一天族长碰见母亲在喂奶,他冲上去一锹斩断了蛇尾。
霎时间,天上乌云翻滚,四脚蛇想上天,无奈无尾上不去,这时池边飞来一只蝴蝶粘在它的尾部,帮助它飞上天。
四脚蛇升天成龙后,每逢此地久旱无雨,便为故乡降雨,消除旱灾使庄稼获得丰收。
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特有的“百叶龙”。
每年春节,人们都舞龙来纪念和庆贺。
百叶龙舞蹈的表演方式分为舞台舞、行街舞、广场舞等不同形式,且日趋复杂,以适应不同的表演场合。
主要的队形有长蛇阵、接龙、踩四门、剪刀阵、走四角等。
表演者将中国传统的舞龙转化成龙舞,通过湖水荡漾、荷叶摆动、荷花盛开、彩蝶扑飞、荷花变龙、蛟龙嬉戏、龙变荷花等动作和情节,完成一个个完美的舞蹈过程,展出江南水乡的绝美意境。
在表演过程中,荷花在瞬间突变成龙是整个舞蹈最显著的特点。
“静则荷塘月色,流光溢彩;动则蛟龙腾空,气势磅礴”。
舞蹈表演开始由荷花灯、荷叶、蝴蝶串舞,展现出夏日里一池盛开的荷花随风荡漾。
在荷花忽聚忽散中,荷花连接成龙突然腾空而起,荷叶变成祥云。
顿时一条鲜艳夺目的彩龙,翻滚在蓝天白云间。
每一种花灯都具有两种形象,如聚宝盆花灯翻过来就变成了龙头,荷花灯相连即变成龙身,蝙蝠灯翻过来变成龙尾,寿桃灯翻过来变成龙珠,十二只花瓶灯翻开变成云片等等 .时代的变迁给长兴百叶龙的有序传承带来了影响,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生存危机。
为保护、传承百叶龙艺术,长兴地方政府未雨绸缪,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957年百叶龙荣获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一等奖,由周恩来总理推荐参加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大学生联欢节”演出,荣获金奖;1980年它又在长兴县文化馆重新进行加工、排练之后,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民文艺会演获优秀奖,并由农业电影制片厂拍摄在电影《泥土的芳香》内;2000年长兴百叶龙由长兴县文化与体育局同省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加工提高后,又参加了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并荣获金奖10、长兴庙会: 每年正月十五王二相公生日、二月初二土地菩萨生日、三月三耘田菩萨生日、七月七五福菩萨生日、九月初三财神菩萨生日,都有庙会。
连续三天,抬神周游三乡四里,逢河要搭浮桥。
沿途群众烧香点烛,供应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