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拓展模块ti

合集下载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试卷及答案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试卷及答案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含答案)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20分,每小题21A .俨.然y ǎn???阜.盛b ù???伺.候c ììB .谬.种m ìu???呜咽.y è???簇.拥c ùo?C .敕.造ch ì???烟霭.ǎi???嫡.亲d í???D .杜撰.zhu àn?模.样m ó???忖.度c ǔn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 .风尘仆仆梦寐以求贫脊彪炳千古 B .恍然大悟熙熙嚷嚷嬉戏要言不繁 C .忍辱负重炊烟袅袅斑斓不修边幅D .坚韧不拨安然无恙心扉德艺双馨 3.选出动词使用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他把舵把从舵上 掉,用它去 ,去A.C.4A B 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C .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上来。

?D 所欲为...的鲨鱼。

5.下列句中破折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重唱、相声和杂技。

B ??) ??? ????比宜然。

⑩古人云: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1.是:()(3分)A.秦以.攻取之外B。

与战胜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与战败而.亡者C.犹.抱薪救火D。

然.后得一夕安寝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然.2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B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D.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3.本段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⑦C4.ABC危害。

D四、作文(40分)(写在添卷纸)作文题目:生活中,人不好问,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则无效。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1.B.(阜:音fù;驯:音xùn;模:音2.B(A“贫脊”应为“贫瘠”。

B熙攘攘”;“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

“坚韧不拨”应为“坚忍不拔”)。

2024版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教案全册

2024版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教案全册

阅读效率。
不同题材课外阅读书籍推荐
文学类
推荐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历史类
推荐历史题材的书籍,帮 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文 化传承等。
科学类
推荐科普读物,拓宽学生 视野,培养科学精神。
哲学类
推荐哲学类书籍,引导学 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问 题。
阅读心得交流活动组织
2024中职语文人教 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
教案全册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阅读鉴赏:现代文篇目选读 •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影视欣赏与评论写作指导 • 名著导读与课外阅读推荐 • 考试评价与总结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与特点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
03
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01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交 际技巧,提高应对能力。
02 强化听说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练习,提高学生 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口语表达能力。
03 开展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培养其主动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
教材分析
本教材采用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语文教材,该教材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选文具有时代 性、典范性和实用性,练习设计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选用依据
本教材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适合中等职 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同时,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征求了中等职业学校一线 教师的意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五单元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五单元

表达与交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 28 页
拓展训练
1.假如下周有外校学生来参观本校,请 你作为讲解员,带领学生参观,使他们了解 本校的环境。
2.事先熟悉图书馆(或实验室、多媒体 教室等)的有关内容,以本班同学为参观者, 进行讲解练习。互相评议一下,看谁讲解的 效果最好。
写 作 海报与简报
阅读与欣赏
表达与交流
18 米洛的维纳斯
阅读与欣赏
表达与交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9 页
1
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这绝代妩媚,她必须失去双臂”,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谈谈把文章的深层次内涵
挖掘出来,加深对文章所表达观点的理解。认真阅读分析
2
课文的第4、5两个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两个自然
作者:赫尔曼.黑塞
*20 获得教养的途径
阅读与欣赏
表达与交流
认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仔细研读语段内容,提取信息,
1
通过提炼、整合,对该自然段进行语段压缩。字数不得超 过100字。
2
认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 这一自然段中所阐述的观点。
3
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议议读书的好处与方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 12 页
本文是一篇关于读书的随笔,作者认为读 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强调了读书的 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去研读经典作品,从书 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文章紧扣中心话题,从多角度进行了论证。 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接 着论述阅读的作用,认为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 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 22 页
1
讲解语要言之有物,切忌废话连篇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单元测试一(2024)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单元测试一(2024)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单元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蹲.伏(dūn) 创.伤(chuāng) 谛.听(tì) 国子监.(jiān)B.囊.括(náng) 瞬.息(shǔn) 船舷.(xuán) 远瀛观.(guàn)C.姐.已(dá) 端倪.(ní) 竹篙.(gāo) 流血漂橹.(lǔ)D.鞭笞.(tái) 饿莩.(piǎo) 冗.长(rǒng) 若合一契.(q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遗迹宁谧好高鹜远慷概激昂B.怅然倾轧掷地有声冷眼旁观C.虚诞斯文秋毫无犯浅偿辄止D.宰割绽开换然一新置身事外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2)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3)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而且何况况且B.况且何况而且C.何况况且而且D.况且而且何况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

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营养和保护。

B.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诗歌创作是否百花齐放是判断一个时代诗歌盛衰的重要标志。

C.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D.不管天气十分寒冷,妈妈还是坚持天天出摊卖水果。

5.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B.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C.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

D.我在伏案敲击电脑,汉字像一串串成熟的果子,噼噼啪啪溅落在屏幕上。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测试卷(一)(含解析)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测试卷(一)(含解析)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宠(chǒng)幸一骑(jì)蒂(dì)部祠(sí)堂B.勉强(qiǎng)曹禺(yú)瘦削(xuē)癖(pǐ)性C.调(tiáo)唆奇葩(pā)怪嗔(chēn)适当(dàng)D.暴殄(tiǎn)模拟(nǐ)皓(hào)月参与(y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元勋醴酪不无裨益神彩焕发B.振撼红缯小题大做一蹴而就C.班驳紫绡因地制宜炯炯有神D.隧道蜜源错综复杂五彩缤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希腊考古博物馆是举世闻名的。

B.教室内静悄悄的,同学们正炯炯有神地听老师讲课。

C.他,天庭饱满,器宇轩昂,一看就不是平凡之辈。

D. 好大一阵子,我才战战兢兢地走过去,用电简一照,嗨!不过是只老鼠而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蛙之所以具有这样一套特殊的本领,主要是因为它有一双机能优异的大眼睛的原因。

B.心脏每分钟至少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

C.我们应该努力端正学习态度和方法。

D.《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5.下列作家、作品所处时代(朝代)作品中人物,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 ----《鸿门宴》 -----西汉 ----项羽 -----古代散文B.曹禺 -----《雷雨》 -----现代 ------鲁待萍 -----小说C.鲁迅 -----《祝福》 -----现代 ------四婶 ------小说D.曹雪芹 -----《红楼梦》 -----清代 ------探春 -----小说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分为十表、八书、十一木纪二十世家、七十列传。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课后作业全册答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课后作业全册答案

1 胡同文化一、A二、1.冷眼旁观:用冷静或者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多指可以参加而不愿意参加)。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件之外,毫不关心。

2.安分守己: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者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3.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三、1. 一个“嘿”字形神兼备,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极其形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的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2.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

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表现了作者对北京人这种个性的调侃,既有佩服也有嘲讽的意味。

3. 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巧妙地融会贯通,言简字约,准确生动。

在平淡朴素的口语中,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成,言简意明。

四、1.不可以。

原句从用香油之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京人对生活易于满足和节俭。

如果把“滴几滴”改成“淋上”就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意思了。

2.不好。

“留”是有意识地保留。

“挺”是勉强支撑的意思。

从少数“宅门”的勉强支撑,看出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

2 废墟的召唤一、1.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2.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表示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4.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就有气势。

5.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二、1.把圆明园的遗迹比喻成荒野的海洋,建筑遗迹成了海洋当中的一列船只,丛生的荒草是海藻,杂陈的乱石是泡沫。

将静态化为动态,不但表现出废墟破败零落的景象,而且表现出圆明园被毁的悲惨命运。

2.点睛之笔:前面六个自然段,都是为“醒悟”蓄势,一步一步地接近“醒悟”,犹如先画龙,再点睛。

三、(1)这两个成语都有“遵纪守法”的意思,但“安分守己”强调的是性格上的规矩老实;“奉公守法则多指个人行为准则。

2023年职高语文拓展模块教案高二上学期共2课时含开学第一课及作文等全套

2023年职高语文拓展模块教案高二上学期共2课时含开学第一课及作文等全套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上)职高二年级语文讲课人:教案数:20课时课时数:教案目录:开学第一课试卷讲评阅读与欣赏:胡同文化废墟旳召唤过万重山漫想内蒙访古口语交际作文训练过秦论16-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旳:1、自我简介,建立良好旳师生初次会面印象2、提语文学习旳爱好,增语文学习旳信心3、谈语文学习旳措施和规定,规范学习行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一、自我简介二、对语文学习旳认识巴金曾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旳”意思是说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要有精神需求。

一种人只有精神健康才是真正旳健康。

而学习语文,阅读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精神食粮旳重要途径。

一项最新旳调查显示读书已经是现代人生存旳需要。

阅读使人充实,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崇高旳人谈话”。

在深圳这样一种非常物质旳都市,人们浮躁功利,同学们平时也常常会碰到某些麻烦旳不顺心旳事情。

假如在这个时候能静下心来读一篇好旳文章,就像吃了一剂定心丸同样地舒畅。

三.学习读书三境界: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通过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一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虽然环境不好,但应当登高远眺,树立大志。

假如立志考中大,纵然考不上,考上深大也行,再不行,深职院也必唾手可得。

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旳,必须通过辛勤快动旳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懊悔。

三是说通过努力拼搏,究竟获得了成功。

可见道路是波折旳,前途是光明旳。

请做两道数学题:1.01旳120次方是:3.30040.99旳120次方是:0.2994语文学习重在日积月累。

别忽视自己平时比他人少学一点。

平时小小旳差距会使你莫名其妙地落后。

中职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工作计划5篇

中职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工作计划5篇

中职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工作计划5篇语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中职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希望你喜欢。

#335801中职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1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改革。

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

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本学期要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

约70课时完成。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10课时完成。

本期学习时间约为18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 订 线卢龙职教中心20 —20 学年度第 学期期 考试(科目) 试卷 应用班级: 姓名: 班级: 考号:D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6.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 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 . 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 .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D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 .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 .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 .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8.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江水是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________呢? A . 无穷无尽 无止无休 不盈不溢 B . 无止无休 无盈不溢 无穷无尽C . 不盈不溢 无穷无尽 无止无休D . 无穷无尽 不盈不溢 无止无休 9.对下列句子中的“后人”,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A . 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B . 第二个“后人”指唐统治者C . 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D . 第四个“后人”指唐统治者10.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不是名词做状语的一项是( )A .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B .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 . 日削月割 11.下列句子语义明确的一项是( )A . 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B .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C . 他借给我一本书。

D . 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12.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姓名: 班级: 考号: A .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 .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 .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 .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13.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划线的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a 暴秦之欲无厌 b 学而不厌②a 不爱珍器重宝 b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a 始速祸焉 b 不速之客④a 革灭殆尽 b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a 或曰:六国互丧 b 或未易量 ⑥a 却匈奴七百余里 b 李牧连却之A . ①②③B . ④⑤⑥C . ①③⑥D . ③④⑤14.下列各句的诵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后/秦击赵者/再B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C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5.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记叙了( )和梁惠王的对话,文章是围绕( )的问题展开论述。

2.《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 )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语录体散文。

他是继( )之后的又一位儒家代表人物。

3 .《鸿门宴》选自《 》,作者( )。

这部史作被( )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贾谊是( )(朝代)人,“过秦”的意思是( ),文章的观点是( )。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6.《史记》主要包括( )、世家、( )、( )、表五部分。

7.《春之声》的作者是( ) 。

8.《春之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 )的写法,不像传统小说注重( )的叙述和( )的刻画,而是重点写特定的生活场景在人物心中的折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作品的放射性结构。

9.“黑压压的人头,压迫得白雪不白,冬青也不绿了。

”这句话用了 ( )修辞方法。

10.“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醺醺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

”这句话用到的修辞方法有( ) 和( ) 。

11. ( )、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 ( ) 和 ( ) 。

12. 《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描写了( ) 的悲惨命运。

13. “四书”是《大学》、《中庸》、 ( ) 和《孟子》。

14. 鲁四老爷家的短工说祥林嫂“老了”是用 ( ) 的修辞方法。

三、阅读阅读一阅读《祝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每题2分,共6分)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①)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②),是( ③ )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 ④)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1.文中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沉重 ②钝响 ③送灶 ④幽微 B . ①密布 ②爆响 ③除夕 ④细微 C . ①浓重 ②炮响 ③祝福 ④微微 D . ①大朵 ②轰响 ③新年 ④淡淡 2.对“理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理学是明清儒家的哲学,它尤其为清代统治者所提倡。

B . 理学是宋明哲学思想。

它的创始人是朱熹,他认为“道”(即封建伦理)是至高无上的。

接下来周敦颐、程颢等人发展了这一学说,建立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甚为明清统治者提倡。

C . 理学亦称“道学”,宋明儒家哲学思想。

它的创始人为周敦颐、程颢等人,姓名: 班级: 学号:至朱熹始集大成,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D . 理学起源于汉代,发展至六朝的“清谈”,至宋朱熹始集大成,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后为明清儒家学者所效法。

3.“我”回到故乡鲁镇,见了“四叔”及“几个本家和朋友”之后有一个相同的感觉,即“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A . 作者这样写只是侧面地反映虽经辛亥革命,作为我国当时农村缩影的鲁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旧的阶级关系、旧的思想意识,旧的风俗习惯依然如故,封建宗法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B .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告诉读者,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运动只是一场改头换面的革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更没有触及人们的灵魂。

C .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我”与鲁四老爷,几个本家和朋友之间的亲密。

“我”虽不常回故乡,但对家乡的情况了解得较详细,所以与亲人朋友见了面感到变化不大。

D .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说明在农村,旧的阶级关系、旧的思想意识、旧的风俗习惯依然统治着人们的灵魂,所以,虽多年不见,除了“老了些”,其余“都没有什么大改变”。

阅读二一代才女林徽因林杉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

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四川一地名)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

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

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

账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

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

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就把人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昨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

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

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

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个季节的活力。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

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象征/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