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布朗及英国自然风景园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实例(布劳海姆宫苑、查兹沃斯庄园)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斯陀园 (Stowe Landscape Gardens, Buckingham) • 1733年,肯特成为斯陀园的总设计师;
・他逐渐改造了原先的规则式园路和甬道。
• 1749年,经过肯特与布朗改造之后的斯陀,园轴测图。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斯陀园(Stowe Landscape Garderns, Buckingham)
中外古典园林史
5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实例 (布劳诲姆宫苑、查兹沃斯庄园丿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 Gardens,York)
,霍华徳庄园位于北约克郡, •约翰•范布勒为查尔斯,霍华徳设计的,始建于
1699年,面积有2000多公顷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 Gardens, York)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 Gardens,York)
• 1718年,斯威扎尔在府邸东面设计了带状小树林, 称为 有然式"放射性丛林”(Ray Wood);
• 1970年放射型树林被改成杜鹃丛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 Gardens,York)
• 府邸为晚期巴洛克风格,这是英国第一座采 用了巨
型穹顶的世俗建筑物。1726年凡布高 去世时府邸
的西翼尚未建成
• 建筑上汇集了大量的瓶饰、雕塑、半身像和
屋顶装饰风道
•远观府邸背面(来源:《European Garden Design》丿
英国园林——自然风景式园林
霍华德城堡园林(Castle Howard^aidefs, Yfiik)
英国园林

背景:自十七世纪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失乐园》中风光旖旎的自然园林集中体现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高度崇尚和向往开始,英国风景园林的历史就开始展开。
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
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类型与风格的特点:英国园林素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
早期的英国园林是规则式的,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园林和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这种规则式的园林景观风格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这种风景园摒弃规则,尽量避免人工雕刻的痕迹,以自然流畅的湖岸线,动静结合的水面,缓缓起伏的草地,高大稀疏的乔木或丛植的为特色。
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从造园家列普顿 (Humphry Replom)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
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派”园林。
但这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
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西方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钱伯斯的设计风格终于形成了一个设计流 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折中式园林”。 后来人们也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 林或英中式园林。
三:“园艺派”时期(极盛时期)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 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 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 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 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 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 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这一种 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 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著名 诗人弥尔顿(1608-1674年)写的《失乐园》将基 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 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2.自然环境的影响 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 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的保 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 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须大 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 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的 劳力。
4: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当时英国在园林艺术领域受到中国古典园 林的影响。如钱伯斯的丘园等。
起步或萌芽:
17世纪前20年,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起步阶段。它的重要 开拓者亚历山大· 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和 约瑟夫· 爱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年)非常赞赏 picturesque所代表的风景构图,并探讨了风景画同园林设 计之间的关系。 亚历山大· 蒲伯以自己主持建造的园林阙根海姆 (twinkenhei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 理模式的观点。 艾迪生于1712年,在《旁观者》上发表文章,支持如画景 观的观点。 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通常就历 史文化风格而论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特点探析——以邱园为例刘媛媛(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山东省济南市,250000)摘要通过探讨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的背景和风格演变历程,以英国伦敦邱园为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点,以为全面认识这种风格的园林提供参考,为借鉴和应用这种风格的园林提供帮助。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林;邱园;折中主义形成于18 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世界园林史上最富代表性的园林类型之一,是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是欧洲园林艺术史上的一场革命,引导并促进了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对以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风景式、图画式为标志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深入了解其产生的背景,探究其风格形成历程,细致分析其风格特点,对借鉴和应用这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现代园林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提供重要参考。
1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背景及风格形成历程1.1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的背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艺术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产生的。
特别是文化艺术的发展因素,当时的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了各种思潮,美学观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发展的主流。
经验哲学否定理性思维的至高无上,强调感官体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反对古典主义的几何数理教条,促进了审美变革中的自然美意识,肯定了人类浪漫情怀在艺术中的价值。
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迅速成长,规则式园林艺术已成为旧有社会形态的体现者,而在审美体验和生活环境中追求自然美,逐渐成了时代先进意识的体现。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走向18 世纪的英国园林艺术逐渐要求摆脱几何教条的束缚,向大自然的自由绚丽开放。
1.2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形成历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的形成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
1.2.1 萌芽期。
萌芽期是英国园林逐步摆脱规则式布局束缚走向自然式布局的过程,亦称为不规则化时期,这一时期还未完全具有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征,包括奥古斯都式(Augustine Style)和蜿蜒式(Serpentine Style)。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世界园林一般分为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伊斯兰园林以及欧洲园林。
一般而言,中国园林代表了一种浪漫与感性;而欧洲园林则是规整、典雅的象征,是以理性思考为造园思想的中世纪园林。
千百年来,一提起欧洲园林,人们就会想起巴黎的凡尔赛花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的规整几何特色的规模宏大、景色壮观的宫廷式园林。
殊不知,欧洲园林中存一“异数”———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园林素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始于18世纪,受欧洲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启发,人们开始追求开朗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式园林景观。
一、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3]。
早期的英国园林是规则式的,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园林和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这种规则式的园林景观风格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二、英国自然式风景园发展的历史背景。
1、自然地理因素英国北部为山地和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
历史上是一个农牧国家,牧场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而森林只占10%(与其它欧洲国家有较大的差别)。
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主要在南部以牧场为主的平原地区,自然缓坡牧地和孤立树构成英国独特的自然风景—这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园”在英国出现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地理人文因素。
另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远离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罗马,英国文化受古典主义文化影响较小,而得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2、经济因素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长时期里,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这种经济组成是直接由盎格鲁--撒克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流传下来的。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历经几个世纪演进的史诗。
它起始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当理性与科学思维逐渐崭露头角,英国的园林风格也开始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在18世纪早期,规则式园林盛行于欧洲。
然而,随着英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自由思潮的出现,人们开始对这种僵硬的几何形园林产生审美疲劳。
此时,一场由威廉·肯特和布朗主导的“花园革命”应运而生。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规则式园林,转而追求自然、流畅的景观设计。
布朗的作品,如霍华德庄园和查茨沃斯庄园,均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园林理念。
这些园林中,地形起伏,水体蜿蜒,树木丛生,无一不流露出自然之美。
与此同时,他运用地形改造和视觉欺骗的手段,使园林在保持自然外观的同时,仍然展现出精巧的设计感。
进入19世纪,奥古斯都·布朗及其追随者的作品进一步巩固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诸如哈雷园、斯陀园和布赖顿皇家植物园等杰作相继问世。
这些园林不仅在视觉上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在生态和植物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自然风景园林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英中式园林风格。
这种风格的园林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不是简单地改造自然。
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和城市化的加速,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它不仅在英国本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更在欧洲和北美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一些杰出的园林设计师如唐宁、皮特·钱伯斯等人将自然风景园林的理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恰好符合这一趋势,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如今,无论是城市公园、住宅小区还是私人庭院,都能看到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子。
总的来说,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它不仅见证了审美观念的变迁,更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邱园历史简介

邱园历史简介帝国遗梦----探寻邱园的前世今⽣图1邱园中的宝塔(作者摄于邱园)邱园,对于这个名字最早的印象来⾃于西⽅园林史的课堂。
可能是因为⼀个类似于中国姓⽒的名字和其中的中国元素,便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也就仅仅知道它是英国风景园的代表,⾥⾯有⼀座层数为偶数的奇怪中国塔。
真的到了英国之后,对于它传统英国风景园的风格产⽣了疑惑。
控制全园的三条笔直宽⼤的透景线与印象风景园中的蜿蜒道路和美丽的林缘相去甚远。
于是,回来之后我便开始寻找答案。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渐渐被这座园林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对于植物搜集的贡献所吸引。
我们就来换个⾓度看邱园,来穿梭历史,探寻邱园的发展之路。
⼀.背景图2邱园平⾯图(/doc/d3bd44675fbfc77da269b1f1.html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简称邱园)是⼀个⾮政府部门的公共组织,1983年被写⼊国家遗产法令,由英国环境,⾷品和农村事务部直属出资资助⼀个董事会管理运营。
邱园位于英国伦敦西南部的泰晤⼠河南岸。
英国全年⽓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长。
图3棕榈温室(作者摄于邱园)邱园被公认始建于1759年,原本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母亲奥古斯塔王妃(Augustene )⼀所私⼈皇家植物园。
植物园起初只有3.6公顷,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加上1965年在距邱园50公⾥的苏沙斯(Sussex )区开辟了⼀个240公顷的Wakehurst 卫星植物园,主园加卫星园共有360公顷。
其中共收集了全世界约5万种植物,约占已知植物的1/8,堪称世界之最。
2000年在Wakehurst 分园建⽴了“千年种⼦库”,收集来⾃世界各地植物的种⼦。
2003年邱园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化遗产。
如今,邱园已经从皇家花园转变为公共休闲、娱乐、教育、科研、政治、⽂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皇家植物园邱园作为历史园林其组成要素反映了18世纪到20世纪的造园艺术。
它所搜集的植物材料(保护的植物、活体植物和标本)⼏世纪以来已经⼗分丰富了。
英国园林的风格与渊源

Garden History Style Guide
自然主义
&
浪漫主义
1600年以后的英国园林风格
1. 文艺复兴风格
1500-1650年,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英国
文化的影响。
主要特征:四周有围墙的场
地,有花结,用镰割齐的草 坪、果树,还有建在筑台上 供人民登高远眺(主要是看 园外)的塔楼,园亭等。
伯斯克贝尔园(Boscobel House)
这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园”在英国
长盛不衰的主要地理人文因素。
早期的英国庭园
目的是主人有种植的地方和享受户外活动的机 会。主要造景元素是花卉、药草和花格凉亭。
修道院庭园 ( Monastic Gardens) 城堡庭园 (Castle Gardens)
早期的英国庭园是规则式的有墙或篱笆围着,
2. 法国风格
1660年后的半个世纪,皇室贵族又恢复了
战前的重要位。 英国人从法国和荷兰获得灵感。
主要特征:对法国的宫廷
和庭园~勒诺特设计的 “孚园”(Vaux-leVicomte)和凡尔赛 (Versailles)的模仿。
格林威治园(Greenwich Park)
3. 荷兰风格(荷兰巴洛克式)
蒙德里安作品选
荷兰人蒙德里安,素有“抽象派宗师”之
称。他的画风之所以被认为极具革命性,是 因为他藉着简单的几何直线图形以及单纯的 三原色的各种组合,创造出非常简练、宁静、 和谐、又带一点神秘吸引力的艺术。
线条的对比: 红与黄
码头与大洋
胜利.布吉伍吉
灰色的树
高点园(High Point)
14. 后现代风格
顿格山谷园(Dunge Valley Garden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能布朗及英国自然风景园摘要: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出现打破了千百年欧洲规则式园林的理想传统,并且很快风靡18世纪的欧洲。
英国从规则式园林发展到自然风景园并达到成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园林师,他们有不同的造园思想并努力把自己的思想进行实践。
其中布朗的设计代表了自然风景园的成熟与巅峰。
关键词:英国自然风景园布朗肯特造园自古希腊古罗马,千百年来欧洲的园林一直是规则式的,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绽放的两朵园林奇葩——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更是把这种理性演绎到极致。
在欧洲人对规则式园林习以为常的时候,英国自然风景园出现了,它打破传统,创造了一种新的尊重自然的园林,并为近现代园林指引了方向。
这场园林革命,源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观变化所引起的对自然的态度转变,造园师们由原来的“扭曲”自然的规则式转变为了尊重自然的英国风景园。
走出勒诺特园林的阴影,创造英国自己的园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产生了众多伟大的园林师,布朗(Lancelot Brown)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位。
如勒诺特之于法国古典园林,布朗代表着成熟的巅峰,将英国自然风景园推向高潮。
1.布朗的平生。
布朗1715年出生于一个园林世家,他的一生都就此和园林结缘。
他选择成为蔬菜园艺家,后到伦敦学习建筑,随后又转为风景园林师。
家庭的熏陶,对蔬菜园艺和建筑的学习,使布朗成为第一个职业造园师。
早年布朗追随肯特(William Kent)在斯陀园从事设计工作直到1749年肯特去世。
肯特是第一个真正摆脱规则式园林的园林师,作为一个先锋式的人物,肯特的思想影响着整个时代的造园艺术以及之后的英国自然风景造园师。
当时,年少的布朗追随他做些较为低微的工作。
1741年,年轻的布朗被任命为斯陀园的总园林师,1747年他在霍克韦尔田园的北面设计了希腊峡谷(Grecian Valley),修剪整齐的草坪和稍有起伏的林带表明布朗造园风格已趋于成熟。
经历了几代园林师建筑师的努力,斯陀园最终在布朗手中画上句号。
斯陀园的建筑使布朗的名字为人所知,各地的人们开始邀请他设计自己的田园。
掌管斯陀园期间,布朗还担任了格拉夫顿第三代公爵(the Duke of Grafton)的总园林师,设计出了令所有人双眼发亮的水池,他开始出名。
公爵欣赏,再加上斯陀园主人的推荐,布朗不久成为汉普顿宫廷造园师。
在这个舞台上,他开始大显身手。
1750年以后布朗指挥改造Chatsworth Park周围的沼泽地,1760年,布朗开始改建查兹沃斯风景园(Chatsworth Derbyshire),建造了西面的公园和房子南面富丽堂皇的萨利斯伯里草坪(Salisbury Lawns),同时他将河流截留形成水面,建帕拉迪奥式桥梁,将河流融入风景构图中。
1963,布朗改造克鲁姆(Croom)府邸花园,在不理想的平坦立地条件下创造出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园林。
他将一条小河堵住,形成湖泊,湖中留岛,岛上种树。
布朗对每一个要改造的园林都抱有极大的信心,“It has great capabilities”是布朗的口头禅,因此他得名“万能布朗”。
1764年,布朗承接了为马尔勒波鲁公爵改造布伦海姆宫苑(Blenheim Palace)的任务。
在宫苑改造中,布朗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将自己的造园特点毫无保留地呈现,布伦海姆宫苑遂成为布朗的巅峰之作。
18世纪60年代之后,布朗的造园才华被人们认可,声名大噪。
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被称为“本行业的天才”,渥尔波尔更是称赞他“英国自然风景造园艺术之王”布朗生活年代正值英国自然风景园的春天,天时地利,再加上他自身的才华,成就了一代造园大师,也易容了整个英国的土地庄园。
晚年的布朗担任皇家造园师,声名远扬,十分富有。
作为一名造园师,布朗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名声不减。
布朗在1783年去世。
2.布朗的作品布朗留有作品二百余座,重要的有斯陀园、布伦海姆风景园、查兹沃斯风景园。
在斯陀园,布朗主要设计了“希腊峡谷”,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布朗设计了大片的缓坡草地,上面点缀着自由的林带,还有自然分布的树丛。
布伦海姆风景园是布朗改造风景园的代表作,此时的布朗以名誉岛国,他得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造园林,因而布伦海姆宫苑最完整地呈现了布朗园林的特点。
布伦海姆宫也是师出有名,它最初由Vanbrugh设计,花园采用勒诺特式样。
府邸入口前方有宽阔的山谷,山谷中是河流与沼泽地,凡布高坚持在山谷中建一个欧洲最雄伟的桥,于是便有了超大尺度的帕拉迪奥式的桥梁。
之后,府邸的总工程师在运河上筑堤截流,将河流变为湖泊。
布朗对他前辈Vanbrugh和Wise的作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他杜绝直线,将规则的水池恢复为自然式湖岸,去除了府邸南面过于精细的花坛;拆除围墙,拆除规则的台层,重新塑造了地形并引进一大片草坡一直延伸到建筑里面脚下,就是他所奉行的“草地铺到门口”(Gras the very door);布朗善于用水,他对湖水加以改造,使水面上升,形成了连续的水面,也改善了桥的两个桥墩的关系。
这一招可谓妙计,改造后的湖面与桥梁博得众人点头称赞。
布朗敬仰自然,但园林世家的出身及专业的学习使他在设计中不忘理性,永远保持合适的尺寸。
他有自己的准则,努力造出自己心中的园林,但同时他亦懂得理性地运用创造。
1787年,桂冠诗人怀特海William Hhitehead在《侬罕园近来的改造》The Late Improvement at Nuneham中写道,有一次布朗跟自然对话,他说:“看看所以这些变化,我坦率承认:当你赤身裸体时,我给你穿上衣服;但你穿戴过分的时候,我把你剥得只剩下裤衩和背心。
”无疑,布朗做到了这一点。
在查兹沃斯风景园的改造中,布朗同样运用水的元素,堵塞运河,形成湖泊,湖中有岛,岛上种树。
改造后的园林,湖泊师法自然,丝毫不着人工雕琢的痕迹,树木优美,布朗用很巧妙的目光将一幅幅图画组合成立体的园林。
3.布朗式风景园的特点布朗杜绝一切直线,排除几何形、中轴对称及植物行列种植方式,拒绝人工斧凿,可谓完全颠覆了规则式园林。
师从自然而非一味效仿自然,这样是布朗与肯特的不同之处。
肯特作为风景园林的创始人,认为“自然是厌恶直线的”(Nature are abhors a straight line.),对自然极为推崇。
布朗作为风景园的巅峰,则将对自然的推崇彻底化理性化,为造园服务。
在布朗最为有名的作品布伦海姆宫苑和查兹沃斯风景园中,布朗都采取围堵运河,形成湖泊广阔水面,大片的水面给园子带来开阔的视野,而且明亮开阔。
布伦海姆风景园中美丽的“伊丽莎白”岛,可见布朗理水的高超技法。
同时由于过于依赖湖泊水面,布朗亦被人诟病使用水面是其唯一特点。
布朗的风景园中总不缺大片的缓坡草地,随意点缀着树丛。
布朗使用各种方法,改造地形,铺就成开阔的草地。
草地修剪整齐,然而由于草坪自由起伏,树丛随意分布,也看不出太多刻意雕饰之意,反而更多避免了自然草地的凌乱。
布朗的理性由于显赫的名声开始膨胀,或者逐渐趋于非理性,他追求极度的纯净,希望营造出理性的风景。
把目之所及不甚养眼的村庄农舍统统拆除,不甚雅观的服务性的房间设在地下室,甚至地下室的入口也造在离房子相当远处,经过长长的隧道才能进去。
就纯艺术而言,布朗在目力之内创造了完美的风景园,然而布朗的造园艺术流行时,不免有许多村庄和农舍被拆除,其背后不乏暴力与眼泪,因而这美丽风景背后却也不是纯净的。
诗人哥尔斯密1770年写过一首诗《荒村》The Deserted Village,谴责这种情况说:“乡下开了两朵花——一朵是园林,一朵是坟墓。
”整体上,布朗追求宏大、开阔、明朗,不似中国园林在小尺度内极尽曲折,布朗式园林有广阔的面积,需要人极目远望,而目光很少被阻塞。
布朗恪守自己的风格,这些风格如此明显,以至被批评说主题太单一,从未改变主题。
然而这些风格确实创造出了传世的美丽园林风景。
4.历史地位在英国风景园林在欧洲独领风骚的18世纪,产生了一大批出色的造园师,之前有风景园鼻祖式人物布里奇曼、第一个真正摆脱规则舒服的肯特,之后有集大成者雷普顿,而布朗以其特有的风格、广泛的影响从中脱颖而出,布朗二百多件作品是最好的证据。
他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地貌。
赞誉的声音不绝于耳,同时布朗大刀阔斧的改造园林以及他改造的园林的特点也为他带来许多诟病。
有人批评他对历史建筑的不尊重,有人批评他从来没有改变主题,而是又重复第一个主题。
只是由于改造过后的优美园林,这些批评从未占据主流。
肯特是第一个真正摆脱自然规则式园林的人,他开启了一个时代。
然而开创者有勇,达到巅峰者才真正代表这个时代,这也正是布朗的地位。
他或许不似勒诺特,在法国古典园林师中独树一帜,他生活在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园林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天下。
而他又确实开创了自己的天下——布朗式自然风景园。
参考文献:[1]郦芷若, 朱建宁. 西方园林[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M]. 台北:明文书局,1990[3]Newton, Norman T. Design on the L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M]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4]游泳. 园林史[C].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